杜甫詩二首-比較閱讀_第1頁
杜甫詩二首-比較閱讀_第2頁
杜甫詩二首-比較閱讀_第3頁
杜甫詩二首-比較閱讀_第4頁
杜甫詩二首-比較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杜甫詩兩首望岳春望 1.通過誦讀,體會情感。 2.結合關鍵詞,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 3.比較兩首詩的不同。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 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 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他被譽為“詩圣”。 要求:讀準字音。自由朗讀詩歌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存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遙望泰山之意。 解題;品讀詩歌: 詩人眼中筆下的泰山怎樣的特點呢?請結合詩

2、中詞語簡要分析。 “青未了” 指青色的山峰連綿不斷,詩人用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結合詩歌關鍵字詞賞析詩歌 學法小結一:情感探究: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望岳是流傳于世的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詩人二十四五歲時在齊、趙一帶漫游時的作品。它境界高遠,表現(xiàn)了泰山的峻美,洋溢著青年詩人的滿腔壯志和不凡才。背景資料 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知人論世。 學法小結二: 讀出贊美之情讀出期盼之情吟讀: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要求

3、:讀準字音。自由朗讀詩歌三讀詩歌,品讀詩歌。 用學過的方法品讀春望,小組合作,在書上做好批注。背景介紹: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詩人赴奉先(今陜西蒲城)探親,未幾,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五月,賊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至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心萬苦,終于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它集中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讀出憂國之情讀出思家之情吟讀: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

4、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同學們你們能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嗎?找相同點:作者相同都是五言律詩都含有“望”字都是寫景抒情詩 寫于開元盛世不同點:寫作背景不同寫于安史之亂 找不同點表達的情感不同:勇于攀登的雄心壯志憂國思家風格不同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壯闊,顯示出氣勢磅礴、雄放健拔的風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風格沉郁,具有悲愴美。小結: 這兩首詩是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背景不同,風格也不同。望岳這首詩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表達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遠大的報負,感情熱烈奔放。春望前四局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表達出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