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21 中國(zhn u)古地名研究 學年度20152016學校(xuxio):潮州市南春中學班級(bnj):高二(16)班組長:盧逸佳組員:王君華、李婉琪莫依妮、黃梓婉 指導老師:文曄一、課題(kt)背景(2)上網(wǎng)搜索(su su)資料、翻閱相關文獻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國家,不僅目前所使用的地名居于世界之首,曾使用的地名之多更是難以比擬。我國俱目前使用之大小地名大部分有悠久歷史淵源,而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歷史更迭后地名作古換今,文獻記載混淆各地,使得(sh de)研究頗帶艱澀。二、研究目的為了了解古地名文化與城鄉(xiāng)文明的關系內涵。通過調查了解人們對古地名的認識程度,廣大網(wǎng)友
2、對古地名的恢復等意見進行分析,根據(jù)相關人士、網(wǎng)站等提供的參考意見,希望憑借我們微弱力量引起社會更大層面的關注和思考,同時鍛煉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相互協(xié)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三、研究過程、方法(一)選擇課題確定小組研究的內容:中國古地名研究(二)制定課題計劃:1.開展活動會,熟悉計劃格式,展開討論2.用2-3周的時間進行文獻查找,獲得客觀的知識表述及意見。3.用1-2周的時間對各地區(qū)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資料。4.記錄相關內容,在指導老師的指導和審核下完成初稿。(三)撰寫論文四、研究成果摘 要:自古以來,中國的地名浩如煙海。地名學這一學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古地名的典
3、故,古今地名對照折射出人文的內涵。認真探究古地名的歷程,對比,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古地名的各方面出發(fā)及如何正確對待古地名、如何在地名文化上更富有內涵地發(fā)展等方面進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古地名、人文、發(fā)展、現(xiàn)代文明引言中國從先秦起,就有研究地名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一直(yzh)延續(xù)至今(zhjn)。地名是人類用以聯(lián)系、交換和對話賦予不同地域的稱謂,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一種語言文字表現(xiàn)。總體講,地名在體現(xiàn)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的同時,也指示著歷史上的重大政治變革(bing)、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遷徙、宗教信仰等狀況,所以地名對理解歷史文化現(xiàn)象、了解歷史文化特征、體會歷史文化活
4、動、感悟歷史文化內涵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一)古地名的導入地名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標志和文化符號,通俗地講就是這個國家、民族的照牌;它是這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它深沉地蘊涵著這個國家、民族的心理、氣質、品格、神韻;它給人們以國家的認同感、民族的認同感、文化的認同感。每個國家都有屬于特色的地名文化,中國的古地名體現(xiàn)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1、出現(xiàn)的契機在久遠的傳說里,山海經(jīng)算是地名的集合,有四海八荒的概況等??梢姷孛谠忌鐣烷_始出現(xiàn)。由于當時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需要,堯舜禹分別對當時的部落作了規(guī)劃,漢書地理志所云:“昔在黃帝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
5、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边@就是傳說中的州服制。 從禹貢職方等記載地理的書籍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地域劃分在逐漸變化且越分越細,不僅加強土地的歸屬性而且建立了一個類似于地方管理的機制雛形。但我們同時也看出由于開疆拓土,時間久遠和傳說附會,前面列舉出的三部書籍包括后來的呂氏春秋都將“九州”誤作為夏商周的行政區(qū)域劃分。這也反映了早期社會對地名定義域的混亂。2、命名的重要涵義地名作為中華文化的衍生品,保留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某些基因密碼。改朝換代都不免附帶上各種制度變更,而地名的涵義在某個程度上講也是上層建筑的具體化。古地名體現(xiàn)一定區(qū)域地名序列化,它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時代性。某些歷史緣由而成為命
6、名方式的有一下四種類型:(1)描寫自然景觀的:方位距離地理形態(tài)特征物產(chǎn)和其它特征(2)記敘人文歷史的:居民族姓史跡事件人物傳說(3)寓托思想感情的:歌頌崇仰祝福言志。 (4)其它命名:古老原始地名移用地名序號地名并且從上面(shng min)幾個命名方式來看,古地名還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分布區(qū)域內的地名,一般總是由生息在當?shù)氐木用褚云湔Z言命名。地名的命名依據(jù)還能反映一個(y )民族的心理狀態(tài)、 HYPERLINK /view/1053446.htm t _blank 風俗習慣(fn s x un)和其他文化特征。(二)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周秦分封制與郡縣制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
7、、衛(wèi)、宋、晉等。其中宋國主要在河南商丘一帶,商丘得名于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成為商丘。殷商的貴族微子啟領封國,稱宋,所以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雖然規(guī)模擴大但仍沿用了古地名,并別稱為宋。從春秋到戰(zhàn)國,從封邑到兼并土地,分封制遭到強烈破壞加上百家爭鳴各國改革,最后秦統(tǒng)一六國,郡縣制徹底取代了采邑制。秦劃分三十六郡,以下設縣或道。縣是秦朝統(tǒng)治機構中關鍵的一級組織,縣以下設鄉(xiāng)、里和亭。鄉(xiāng)和里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2、漢郡國并行二制、州郡制西漢實行郡國并行二制,初封建諸侯,廣其疆域,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其中有名的封國就是淮南國?;茨贤躅I衡山、九江(包括后來的六安國)、廬江、豫章四郡。經(jīng)歷七國之亂推
8、恩(tu n)令后封國已經(jīng)和郡縣同級,之后被撤銷??⑿兄平Y束。東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沿西漢中后期舊制,置州郡制。仿上古州服,列冀、豫、涼、青、兗、荊、徐、揚、益、并、幽、交、雍等州刺史部,下轄諸郡縣,自此三級行政制度正式確立。3、三國(SnGu)兩晉南北朝地方行政(xngzhng)制度混亂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北方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依次向南大遷徙、大同化、大融合時期。中央為保護士族的利益設置了僑州郡縣,為安置流民控制人口,與之前州郡縣制度造成混亂。宋書州郡志:“境土屢分,或一郡 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歷不等?!痹谀淆R時,國都建康附近的青州、冀州、北兗州、南兗州、北徐州、
9、南徐州等都是僑州。這些僑州、郡、縣與實州、郡、縣形成較為復雜的統(tǒng)領關系。4、隋唐道從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沿革史看,隋朝是處于從州制時期到道制時期的過渡階段。唐制道州郡三級行政及藩鎮(zhèn)、都護府。但是“道”的實際權限相互間差異很大,變革繁多,這一體系常被稱為“虛三級”。而且唐朝疆域經(jīng)歷了顯著的擴張到鼎盛到縮減的過程,后期逐漸趨向 HYPERLINK /view/22638.htm t _blank 五代十國的分裂狀態(tài),行政區(qū)劃的記載已經(jīng)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設的“道”的概念,仍然影響了之后的 HYPERLINK /view/23604.htm t _blank 宋朝,并成為“路”的原形。5、宋元路州縣制
10、、行省(xn shn)制宋朝的地方政府機構實行州(府、軍、監(jiān))、縣二級制。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繼承了唐羈縻州縣的制度(zhd),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時(tngsh)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的教訓,一級行政區(qū)劃改為路。 HYPERLINK /view/10387717.htm t _blank 路是直轄于中央并高于府、州、軍、監(jiān)的一級監(jiān)察區(qū)元朝實行行省制,開創(chuàng)了我國省制。元英宗至治時,全國劃分為12個一級行政區(qū):1個中書省、11個行中書省。中書省為中央機構中書省的直轄地區(qū),又稱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東以及河南和內蒙的部分地區(qū)。十一行中書省?;旧衔覈蟛糠质∈幸殉霈F(xiàn)
11、雛形。 6、明清府明初沿襲元制,在各地設立行中書省,到洪武九年把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作為新的高層政區(qū)。但是民間和官方還習慣上稱單個行政區(qū)為省。明代省為一級行政區(qū),廢路置府,作為主要的統(tǒng)縣政區(qū),下邊統(tǒng)轄屬州和縣。 清沿明制,置省、府、縣(州)三級。中國版圖的劃分基本定格。(三)古地名的變遷案例1、因避諱(b hu)而改名今南京(nn jn)今之江蘇省南京市在三國(SnGu)時孫權改秣陵為建業(yè),西晉時后改名建鄴,建興元年(313年),因避愍帝司馬鄴諱,改名“建康”。六朝南京城“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之一。 2、因遷都而改名(1)長安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
12、路”。 HYPERLINK /view/3371.htm t _blank 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3、自然景觀及區(qū)域劃分而改名上黨,釋名曰:“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鄙宵h地區(qū)主要指今天的 HYPERLINK /view/28280.htm t _blank 長治市,它是由群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4、因生僻字、外來文化而改名古地名中不少字眼是普通人難寫難認的,因而在新中國成立后這些(zhxi)古典且有一定意義的地名就被更改了。(1)雩(y)都縣于都縣。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縣,以北有雩山而得名(d mn)。雩:古代(gdi)為求雨而舉行
13、的一種祭祀:祭。風乎舞雩。 (2)醴泉縣禮泉縣?!疤旖蹈事?,地出醴泉”,出自禮記。(3)中甸縣香格里拉縣。因某外文小說描寫了一個藏區(qū)桃花源似的人間仙境香格里拉,不顧整個藏區(qū)全無香格里拉此名(而且香格里拉也不是來自藏語)的事實。 (四)與古地名相關的歷史典故1、赤壁作為孫、劉聯(lián)軍與曹軍鏖戰(zhàn)的赤壁戰(zhàn)場,故址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的赤壁山下。山巖由紅色砂巖構成,壁立于長江南岸,半山腰刻有“赤壁”兩個大字。另一處赤壁在今湖北黃岡市的長江邊上,當年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貶官黃州團練副使,在此赤壁磯畔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后人將東坡赤壁稱為“文赤壁”,而以兩軍對壘、火燒曹營的赤壁為“武赤壁”。2、洛陽
14、(lu yn) 洛陽古稱豫州、洛邑,因洛河之陽得名(d mn),自西漢起多稱洛陽。“崤函帝宅,河洛王國”, 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rnwi)是“天下之中”。伏羲著河圖, HYPERLINK /subview/2766/2766.htm t _blank 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入周問禮,著名 “ HYPERLINK /view/3161.htm t _blank 建安七子”、“ HYPERLINK /subview/14661/7964541.htm t _blank 竹林七賢”,“ HYPERLINK /view/409630.htm t _blank 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
15、, HYPERLINK /view/31147.htm t _blank 左思一篇 HYPERLINK /view/130046.htm t _blank 三都賦,曾使“ HYPERLINK /subview/9901/11102176.htm t _blank 洛陽紙貴”。3、會稽會稽 古地名,紹興的別稱,故吳越地,因 HYPERLINK /view/83867.htm t _blank 會稽山得名。會稽縣山陰縣同城而治,是為會稽城,東南第一大都會,興盛于魏晉,繁榮于唐宋。 HYPERLINK /view/6668.htm t _blank 顧愷之言會稽城附近“千巖竟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
16、上,若云興霞蔚”。會稽更是中國城市美學的發(fā)祥地,越中藹藹繁華地。仙都難畫亦難書,滿山樓閣上燈初。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上巳節(jié),士人徜徉會稽蘭亭參加上巳修禊,書圣王羲之在那一天寫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5、陽關(yn un)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據(jù)(元和郡縣(jn xin)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后魏嘗于此置陽關縣,周廢。絲路(s l)始時,商隊從長安出發(fā),到敦煌進行補給后,再從兩個關口出發(fā),陽關就是其中一個。古琴名曲陽關三疊流傳千古。5、長平 戰(zhàn)國趙城邑。稱長平邑。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趙相距,“秦使
17、武安君 HYPERLINK /view/2769.htm t _blank 白起擊,大破趙于長平,四十余萬盡殺之”。北魏 HYPERLINK /view/166871.htm t _blank 高平縣治此。故址在今 HYPERLINK /view/3072452.htm t _blank 高平縣西北二十里王報村。長平之戰(zhàn)中白起針對趙括自滿佯敗引誘,分割合圍,坑殺趙軍,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guī)模最大、最徹底的 HYPERLINK /view/2276306.htm t _blank 圍殲戰(zhàn)。(五)古地名的相關鏈接1、漢字與古地名楚國歷史中可發(fā)現(xiàn)楚國的城市名字很多都是帶有“阝”旁的,比如國都“郢
18、”,別都“鄀”,“鄢”,“鄂”等,大膽推斷,“阝”旁起初就是表示與土地相關的含義,所以以它做偏旁的漢字均有表示與土地相關的釋義。鄭為諸侯國,河南新鄭一帶 同鄭右耳旁“阝”則是“邑”的變寫,有些姓氏就來自國名和邑名??梢娪叶缘淖忠话闩c國邑和行政區(qū)域有關。如鄭、鄧、鄴、邯鄲等均是古國邑名,另外邦、郡、都、郊等字也都與行政區(qū)域有關。2、神話傳說與古地名由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的地名和其他地名一樣,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地質的變遷,民族的遷徙戰(zhàn)爭的發(fā)生,人類的交往語言風俗價值觀的變化人們生活領域的擴大等不同原因,不斷地演變,有的消亡了,有的訛傳了,有的出現(xiàn)了別名,有的出現(xiàn)了重名,還有的擴大
19、了地域和神話傳說的范圍。于是,在原有的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命名,使之地名的地理分布日益復雜化。案例(n l):中國神話傳說中渤海的神山,其余兩座則為蓬萊、瀛州(yn zhu),為仙人所居,在山海經(jīng)中都有記載;列子湯問中則記“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yn zhu),五曰蓬萊”,是為渤海東五山之一。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昆侖丘或玉山。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之相關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神話與傳說,是古人對大自然的恐懼與崇拜的產(chǎn)物,對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追求,于是以神化
20、的人物以及其經(jīng)歷的主要時間,接觸的主要事物對某一自然地理實體,行政區(qū)域等命名,表達他們的心意與意志。3、詩詞與古地名錢鐘書:“七子之嬌嬌者,若空同、大復、庭寶、于鱗、元美、茂秦之流,試檢其五七言律詩,幾篇篇有人名地名,少則二三,多至五六”(談藝錄)。案例: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到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里面涉及了長沙、長安(西安)、江城(武漢)三個地名。是遷謫去國之情的名詩。 無論詩詞歌賦,文人墨客對古地名的喜愛可見一斑,古地名的內涵也因詩詞千古而被不停地豐富,從陽關凄婉到揚州繁華,從關山戍守到五嶺貶謫,每個古地名都代表著一座城市,一類地名文化的特
21、點。4、宗教(zngjio)與古地名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信仰宗教是獲得某種憧憬、協(xié)和和心理平衡(pnghng)的一種方式。宗教有道德規(guī)范和開發(fā)傳承文化的作用。中國自古至今曾出現(xiàn)過許多宗教,各種( zhn)宗教名勝古跡的名稱均屬地名,是宗教文化產(chǎn)物。我國的宗教名勝大致可分四類:廟、觀、宮、寺。廟是人們供奉祖先、佛、神、仙、歷史名人或進行祭祀的地方,如關帝廟、岳飛廟等。這些廟名雖然簡單,卻反映出豐富的文化含義。明代以后,出現(xiàn)如以佛神命名的千佛寺;以佛教修行的理念命名的南華禪寺等。佛教的命名反映出所供奉的佛神、佛教文化追求的理想、倡導的修行理念以及對國家的態(tài)度。5、雜居生活與古地名 大量的地名都是
22、當?shù)鼐用裨谏鐣钪薪o地理實體所起的名稱。每個地區(qū)的居民生活在相同的文化圈內,他們所起用的地名往往反映當?shù)氐奈幕卣骱途用竦男睦硖卣鳎詮难赜弥两竦牡孛锌梢酝敢暪糯奈幕?案例:陜北地名與陜北古代民族地理。從陜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因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實記錄。太平寰宇記載:“魏置文安縣,以稽胡為淳,取文德以來安之義。宜川縣有庫渦川、延安的庫利川便是以匈奴語庫渦、庫利、加漢語通名“川”命名的。以其他少數(shù)民族姓氏命名的地名。如羌族,現(xiàn)代的羌族分布在四川阿壩,而古代羌族分布的地區(qū)要廣闊得多。西漢含羌字地名有:羌谷水(涼州,張掖郡),羌道(
23、涼州,隴西郡),羌水(涼州,隴西郡)。這些族稱地名分布區(qū)相當于現(xiàn)代的甘肅西部和南部,青海東北部和四川北部。 小結(xioji)古老地名,是先人(xinrn)留下的一筆重要文化資源,且見證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展歷史。古地名保存著人們對特定自然環(huán)境(z rn hun jn)和人文環(huán)境的特有認識和思考方式,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審美理念誠如聯(lián)合國第六屆地名標準化會議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意義,隨意改變地名將造成繼承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方面的損失。”(六)古今地名對比地名是歷史文化的原始標記;是歷史文化擴散融匯的標示;是歷史文化研究的標引。地名記錄了時代變遷,見證了滄海桑田,是中
24、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 1、河北省完縣順平縣。得名自“山川完美、堅固”,1993年,外商投資時,認為完有“完蛋”的意思,怕在這里投資不吉利,這一流傳至今的古地名,就因這一荒唐理由而改為了順平縣。2、平陽/堯都臨汾。平陽是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大司馬衛(wèi)青、將軍霍去病的家鄉(xiāng)。3、盩厔周至。盩厔,古文中,山環(huán)曰盩,水曲曰厔,山環(huán)水繞,是為盩厔。同周至音。4、襄陽襄樊襄陽。襄陽城都是一座歷史名城,而襄樊的來歷則是因為襄陽和樊城合并5、徽州黃山?;罩荩喎Q“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歷宋元明清四代,統(tǒng)一府六縣 “安徽”便是取安慶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為省名。 徽州一府六縣,歷史悠長,是一個地理概
25、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為了突出旅游資源改黃山市?!耙簧V絕處,無夢到徽州”,及徽州的一系列文化符號代表:徽商、徽菜、徽派建筑、徽州文化讓人詬病還有其他一系列后果。至今,外地游客仍然對三個黃山(黃山市、黃山區(qū)、黃山風景區(qū))一頭霧水。 (七)古地名的價值(jizh)“地名文化”作為一個概念,實際上包括了地名語詞文化和地名實體文化兩個層面。地名語詞揭示了地名的語源文化內涵,地名實體文化體現(xiàn)了其所指代實體的地理、歷史和鄉(xiāng)土等。地名語詞文化和地名實體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二者共同構成了地名文化的全貌。地名文化記錄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民族的變遷(bin qin)與融合、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是重要的
26、民族文化遺產(chǎn)。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名浩如煙海,為世界地名大國,古老(glo)地名歷時之久、存量之大和文化內涵之豐富為世界之最。根據(jù)調研和評估,我國現(xiàn)存的政區(qū)、聚落、山川、道路等各類古老地名多達10萬余條。還有一些活著的甲骨文、金文地名,這些古老地名不僅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記錄和見證,也是世界文明史的記錄和見證,它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承載著古老的文化,記載著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暗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任何一片土地,只要承載的人和物越多,故事也就越豐富,文化也就越深厚。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很多時候,這些地名已經(jīng)融入了當?shù)厝说难}和稟賦之中
27、。說起燕趙大地,很多人會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聯(lián)系起來。講到齊魯之邦,大家第一印象是孔孟故里,文質彬彬。而秦中人士,蘇東坡早已用趣言概括了:“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地名之于每個生活其間的人的感情之重要,有時連自己本身都很難預料。因為這些老地名就是一座城市個性特征的寫照和縮影,往往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俺鞘惺怯猩?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含義。如果這個地方有其獨有的歷史與命運,地名便是這歷史命運的容器。如果這些城市隨隨便便換去了名字,你說它失去的是什么?”(著名民俗學家馮驥才)。(八)古地名的保護(boh)和開發(fā)1、重視(zhngsh)傳統(tǒng)(chu
28、ntng)文化教育古地名是城市變遷的刻痕印記,是地名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歷史信息的原始載體,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社會風貌的探視窗口和不同層面的文化資源。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繼而推出有關書籍,誦讀經(jīng)典,把古地名相關歷史列入教材,舉辦各類城鄉(xiāng)文化活動,使人民經(jīng)常耳濡目染、眾口稱呼,保護古地名意識根深蒂固。從而使城市地名文化遺存得以綿延傳承,也使市民對老地名的濃濃情結不致斷裂。增強國人對自己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的認同,進而提升民族自信心。2、禁用洋地名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城市化建設、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整治及市場經(jīng)濟化的過程中,更改和廢止古老地名的現(xiàn)象有增無減。而對于洋地名的熱衷,不僅是簡單的拉大旗作虎皮,更是忽
29、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性,缺乏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要監(jiān)督管理者,提倡少使用不使用所謂國際范兒的名字命名,而對于一些開發(fā)商要出臺相關法規(guī),杜絕唯洋地名馬首是瞻的不良風氣。讓有關部門和開發(fā)商對地名文化形成敬畏,通過邀請專家參與、面向公眾征名等形式,從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挖掘因子,讓一個個蒼白的地名鮮活起來,真正成為反映社會歷史的“活化石”。 3、大力推進地名文化研究作為專職從事地名工作的地名管理部門,有必要對城市現(xiàn)勢地名中的老地名和已經(jīng)消失的老地名進行調查摸底、逐條梳理,并廣泛收集有關史料典籍和檔案資料,開展詳實細致的考證和研究工作,界定確需保護老地名的范圍和條數(shù),做到心中有數(shù),能夠如數(shù)家珍,在掌握第一手準
30、確可靠資料的基礎上,據(jù)此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性建議、方案和措施。并組織相關高校及研究所學者等進行研討。注重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把有文化積淀的老地名保護好、傳承好、使用好,進一步加大地名文化遺產(chǎn)保護力度,建立地名文化遺產(chǎn)重點保護名錄制度,建立地名文化遺產(chǎn)數(shù)據(jù)庫,健全地名文化評價標準體系,使地名文化遺產(chǎn)得到分類、分級和分層保護。4、科學規(guī)范用名要堅持依法管理,其核心內容:第一,要嚴格申報審批制度(zhd)。第二,要加強地名規(guī)劃工作。第三,要規(guī)范標準地名信息發(fā)布。第四,要加強標準地名使用監(jiān)管。 對于現(xiàn)實存在的重名問題(wnt),要在堅持地名管理條例中“地名要保持相對(xingdu)穩(wěn)定”原則的基礎上統(tǒng)籌考慮
31、,在進行科學的文化價值評估后妥善處理。解決這類重名問題的本質是正確處理文化傳承和地名標準化的關系。在具體方法上,可以考慮增加區(qū)域限定詞等技術手段解決重名問題。通過當?shù)貓蠹垺㈦娨?、廣播和網(wǎng)站等傳播媒介或其他有效手段,以擴大古地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社會規(guī)范使用地名和對老地名的保護意識。特別是建設、規(guī)劃部門和開發(fā)單位,要嚴格履行地名的審批程序,在工程項目立項前就要主動辦理申報地名的手續(xù),經(jīng)同級政府或地名主管部門(含地名委員會)審批后,使之成為一條法定的標準名稱,才能公開使用和發(fā)布廣告。絕不能打著商業(yè)開發(fā)等旗號隨意變更或廢棄。 根據(jù)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總體要求,結合地名管理工作的現(xiàn)實需要,積極協(xié)調
32、有關部門,推動條例的修訂,為地名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jù)、制度保障,促進地名工作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fā)展。結語: 古地名是時移世變的留痕,古地名中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隨著城建步伐的加快,我們在擁有一個全新城市的同時,絕不應該以犧牲歷史文化為代價。只要地名管理堅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這樣古地名就能重放異彩,那么亦雅亦俗、亦莊亦諧的新型地名文化,就能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fā)展下去。保護和延續(xù),開發(fā)和利用古地名,是城市地名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市民群眾共同的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五、收獲體會經(jīng)過了這些日子的采訪收集,整理分析,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經(jīng)過努力,終于完成了本次研究性學習。我們體會到只有和同學的相互合作,認真查找資料,深入探討,請教,調查,團結才能寫出貼近現(xiàn)實的論文,清楚我們應當學習繼承發(fā)展中華文明最的精神內涵、價值取向和文化風貌。六、參考資料1韓永成.地名與歷史(lsh)文化研究.2014-03.212史麗編.中國(zhn u)全史之思想史.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3地名學概論(giln)4 中國古代地名史研究州治和古今地名對照表.道客巴巴.5 /culture/2015_03_02_310746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慧校園建設與學校管理的關系研究
- 文化多樣性的居住區(qū)建筑設計與傳承
- 校園環(huán)境下的綠色電氣技術推廣與應用
- 2025年電腦異型切割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柯薩奇病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幕墻與建筑一體化-深度研究
- 2025至2030年方墩木質卡板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多用途吸入管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劃痕法測厚儀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大氣成分變化趨勢-深度研究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 英語試題
- 春節(jié)節(jié)后收心會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四
- 七年級下冊英語單詞表(人教版)-418個
- 交警安全進校園課件
- 潤滑油過濾培訓
- 內蒙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集寧二中2025屆高考語文全真模擬密押卷含解析
- 浙江省紹興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住院患者身體約束的護理》團體標準解讀課件
-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質量評估幼兒園準備工作詳解
- 2024年中考物理科技創(chuàng)新題型(教師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