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人物并稱大全_第1頁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人物并稱大全_第2頁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人物并稱大全_第3頁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人物并稱大全_第4頁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人物并稱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標準文案人物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2)周公、孔子。二王: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陸:西晉文學(xué)家陸機、陸云兄弟。二喬:三國時期一對姐妹花,以美貌出名。大喬為孫策妻子,小喬為周瑜妻子。三皇:燧人、伏羲、神農(nóng)。三圣:(1)堯、舜、禹。(2)禹、周公、孔子。(3)文王、武王、周公。三杰:西漢張良、蕭何、韓信。三曹:三國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李:唐朝李白,李賀,李煜稱為“詩家三李”三袁:明代文學(xué)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稱為“公安三袁”三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被稱為“三蘇”三絕:唐文宗時,詔以李白之歌詩,裴旻之劍舞,張旭之草書為三絕四君:春秋孟嘗君(齊

2、)、平原君(趙)、春中君(楚)、信陵君(魏)。四杰:唐代文學(xué)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稱為初唐四杰。四家:北宋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宋四家。四才子:明朝祝枝山、唐寅、文征明、周文彬被稱為江南四才子。四學(xué)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四圣:草圣張旭,詩圣杜甫,畫圣吳道子,茶圣陸羽為唐朝四圣五帝:黃帝、顓頊、帝譽、堯、舜。五圣:孔子及其弟子(含再傳弟子)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稱??鬃?,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為“至圣”;顏子,即顏淵,孔子弟子,被后世尊為“復(fù)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為“宗圣”;子思,孔子之孫,被后世尊為“述圣”;孟子,孔子再傳弟子,

3、被后世尊為“亞圣”。五霸: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五子:宋朝哲學(xué)家周敦頤、程潁、程頤、張載、朱熹。六君子:(1)明熹宗時,宦官魏忠賢害死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 章等六人于獄中,號稱“六君子”。清戊戌變法運動失敗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弟、楊深秀、康廣仁同遭殺害,世稱“戊戌六君子”。(3)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和李鷹,都出于蘇軾門下,當時有 文名,推崇他們的人稱之為“蘇門六君子”。六逸:李白到山東與孔巢文、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彳來山竹溪隱居

4、, 酣歌縱灑。世人皆稱他們?yōu)椤爸裣荨?。七賢:魏晉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被稱為“竹林七賢”。 七子:(1)漢末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理、應(yīng)場、劉楨。稱“建安七子”。(2)明弘治、正德年間的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稱為“前七子”(3)嘉靖、隆慶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以李、王為代表稱為“后七子”八仙:(1)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2)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米 先生。(3)道教八位神仙鐵拐李、漢鐘離(鐘離權(quán))、呂洞賓、張果老、

5、曹國舅、韓湘 子、藍米和、何仙姑。八大家: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 曾鞏。八怪: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nóng)、李皤、黃慎、李方膺、羅聘被稱為“揚州八怪”十才子:盧綸、吉中孚、韓栩、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炯、耿諱、夏侯審、李端,是中唐大歷時期的十位詩人稱為“大歷十才子”十常侍: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quán)的張讓、趙忠、更悻、郭勝、孫璋、畢嵐、栗嵩、 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諸子百家: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 法家等流派“百家”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但也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主要人物有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

6、子、韓非子、商鞅、中不害、許行、 告子、楊子、公孫龍子、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 鄒衍、晏子、呂不韋、管子等。政局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zhàn)國七雄” 。八王:戰(zhàn)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 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顓、東海王司馬越為“八王之亂” 八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為 “滿州八旗”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前涼、后涼、雨涼、西涼、北涼、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前 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漢。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存在于公元907

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 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 中原相繼出現(xiàn)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 后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xiàn)了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 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jù)政權(quán),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南北朝: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把北魏、東魏、西魏、 北齊、北周這北方五朝稱之為北朝。南北政權(quán)對立的時期,歷史上叫做南北朝。兵書七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 衛(wèi)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為武經(jīng)七書三略六韜:三略又稱黃石

8、公三略共分上略、中略、下略 3卷;六韜又 稱太公六韜指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奔懊髂┣宄酰么苏Z的人更多。于是有心 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已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第一套 勝戰(zhàn)計;第一計 瞞天過海;第二計圍魏救趙;第三計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第五計趁火打劫;第六計聲東擊西。第二套敵戰(zhàn)計;第七計 無中生有;第八計暗渡陳倉;第九計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里藏刀;第十一計李代桃僵;第十二計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zhàn)計;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第十四計借尸還魂;第十五計 調(diào)虎離山;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第十七計拋磚引玉;第十八計擒賊擒王第四套 混戰(zhàn)計;第十

9、九計 釜底抽薪;第二十計混水摸魚;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關(guān)門捉賊;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戰(zhàn)計;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假癡不顛;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第三十計反客為 主第六套 敗戰(zhàn)計;第三H一計 美人計;第三十二計空城計;第三十三計 反問計;第三十四計苦肉計;第三十五計連環(huán)計;第三十六計走為上。書籍二十四史:1.史記西漢司馬遷2.漢書東漢班周3.后漢書南朝范 嘩4.三國志西晉陳壽5.晉書唐朝房玄齡等6.宋書南朝梁沈約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8.梁書唐朝姚思廉9.陳書唐朝姚思廉10.魏書北齊魏收11.北齊書唐朝李

10、百藥12.周書唐 令狐德菜等13.隋書唐 魏征等14.南史唐 李延壽15.北史唐 李延壽16.舊唐 書后晉劉峋等17.新唐書宋朝歐陽修、宋祁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20.宋史元朝脫脫等21.遼史元脫脫等22.金 史元脫脫等23.元史明朝宋濂等24.明史清朝張廷玉等。1921年,中 華民國總統(tǒng)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 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蛘?, 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 “二十六史”。四書五經(jīng):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和中庸;而五經(jīng)是指詩經(jīng)、 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11、”,其實本 來應(yīng)該有六經(jīng),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后來 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jīng)。四庫全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 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中國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中國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中國十大古典悲?。焊]娥冤-元關(guān)漢卿 精忠旗-明馮夢龍?zhí)一ㄉ?清孔尚任 琵琶記-明高則誠 長生殿-清洪 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救風(fēng)塵-元關(guān)漢卿 看錢奴-元鄭延玉 墻頭馬上-元白樸 幽閨記-元施君美 玉簪記-明高濂元人四大愛情劇關(guān)漢卿的拜月亭 王實甫的西廂記 中國四大名劇趙氏孤兒-

12、元紀君祥清忠譜-清李玉漢宮秋-元馬致遠嬌紅記-明孟稱舜雷峰塔-清方成培西廂記-元王實甫中山狼-明康海李逵負荊-元康進之綠牡丹-明吳濂風(fēng)箏誤-清李漁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 洪升長生殿中國古典戲曲四大悲劇:桃花扇、竇娥冤、牡丹亭、西廂記 元雜劇四大悲?。焊]娥冤、漢宮秋、梧桐雨、趙氏孤兒雜論 五毒:1、五種毒藥:石膽、丹砂、雄黃、慈石和磯石;2、五種酷刑:鞭、捶、灼、徽、修;3、五種毒蟲:蝸、蛇、蜂、蛾、蚣一一多見于“五毒符”,青蛇、蝶蚣、蝸子、 壁虎、蟾蛛一一民間百姓多用此說;4、五種社會丑惡現(xiàn)象:騙、賭、幫、煙、娼。人們通常所說的“嫖”包含在“娼” 中

13、。五更: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 2小時。一更大為19點至21點,二更天為21 點至23點,三更天為23點至下半夜1點,四更天為1點至3點,五更天為3 點至5點。五岳:東岳泰山(1532. 7米),位于山東泰安市。西岳華山(2154. 9米),位于陜西華陰市。南岳衡山( 1300. 2米),位于湖南省長沙以南的衡陽縣。北岳恒山(2016. 1米),位于山西渾源縣。中岳嵩山(1491. 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七大古都: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三節(jié)兩生: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岳父生日、岳母生日三教九流:三教,中國三大傳統(tǒng)宗教:儒(即儒教)佛(即佛教)道(即道教) 九流,在漢書藝文

14、志分別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 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熬帕鳌狈譃椤吧暇帕鳌薄ⅰ爸芯帕鳌?、“下九流”?!吧暇帕鳌?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nóng)、工、商?!爸芯帕鳌笔牵号e子、醫(y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五谷:粟、豆、麻、麥、稻。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 所謂五谷,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七情六欲:醫(yī)家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佛說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產(chǎn)生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15、;故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誅九族:古文: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今文:“九族”也是指親屬。但“九族”所指,同樣諸說不同。一說是上自高祖、 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shù)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 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 兒及外孫。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所謂九族,從己身往上數(shù):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數(shù):子、孫、曾 孫、玄孫,總共九族。所謂十族,外加門下學(xué)生,

16、連坐被殺者達八百七十三人, 其他外親之發(fā)配充軍者高達千余人,時稱瓜蔓抄是也。八拜之交: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范云和何遜)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據(jù)記載,晉國的荀瑤率領(lǐng)軍隊攻打鄭國時,荀文子 認為,不可輕舉妄動,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 心有“中心” 一解)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荀文子說話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進攻謀略,是開始、中間和最后終結(jié)(即“始 衷終”)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

17、進攻?,F(xiàn)在我們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 難嗎?所以,從這段話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開始、中間、結(jié)局都全然不知。“一問三不知”是指事情從始對終三階段全不知曉,囊括了世間萬事的來龍去脈, 加則累贅減又不足。剛剛好呢!十大酒局:十大酒局之冠軍: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十大酒局之亞軍:漢初鴻門宴十大酒局之季軍:青梅煮酒論英雄十大酒局之第四:三國江東群英會十大酒局之第五:乾隆千叟宴十大酒局之第六:北宋杯酒釋兵權(quán)十大酒局之第七:東晉新亭會十大酒局之第八:杜康美酒醉劉伶十大酒局之第九:貴妃醉酒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宮: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 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后

18、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諸侯大人所而之處、而天子后妃 所居乃曰六宮。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太皇太后、太后、 皇后為三宮;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六院: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 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七十二嬪妃:所謂七十二嬪妃,不過是泛指皇帝后宮人數(shù)的眾多,實際上皇帝后 宮侍妾的數(shù)目遠比七十二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嬪,陳妾數(shù)千”。禮昏儀則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 世婦,八十一御妻0可見早在諸侯時期,國君的妻妾已甚眾了。秦漢之時秉承 周制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制, 以皇帝為中心,皇帝之母稱皇

19、太后,祖母稱 太皇太后,嫡妻稱皇后。由于秦的時代短暫,所以完備的后妃體制及其等級劃分 實際執(zhí)行于漢代。漢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 5.八子,6.七子,7.長使,8.少使。自漢武帝、漢元帝始,后宮三千嬪妃又擴至 十四個等級。即1.昭儀,2.婕妤,3.(女圣)娥,4.容華,5.美人,6.八子, 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長使,11.少使,12.五官,13.順常,14.無涓, 共和、娛靈、保林等。東漢時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只設(shè) 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三國魏晉時期后妃制又有所變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 下定五等:夫人

20、、昭儀、婕妤、容華、美人。文帝時增設(shè)貴嬪、淑媛、修容、順 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設(shè)淑妃、昭華、修儀(除去了順成)三等。晉參照漢 魏之制于皇后下設(shè)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又設(shè)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還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嬪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嬪便有了具體名稱。佛道六欲大:佛教所說諸天,分布于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之中。其中欲界諸大,主要 有四天王天、忸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大,稱為欲界六大, 或直接稱為“六欲天”。四大金剛: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昆侖山金零嶺不壞尊王永

21、住金剛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中國神話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從 多聞天王演化而來天龍八部:都是飛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大眾”及“龍眾”最為重要, 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 羅,六迦嘍羅,七緊那羅,八摩侯羅迦。九天十地:道教的九天為:郁單無量大、上上禪善無量壽大、梵監(jiān)須延天、寂然 兜術(shù)大、波羅尼密不驕樂大,洞元化應(yīng)聲天、靈化梵輔天、高虛清明天、無想無 結(jié)無愛天。佛教中的九天: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

22、,四為更大,五為碎天,六為廓 天,七為減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十地則多為民間傳說結(jié)合宗教經(jīng)典之大成,多指惡人永遠沉淪的地下九幽之所,是地界的補充,也是薩滿教中所說的最底層的幽暗世界。 十地中也包括十八層地 獄。十八層地獄:(或稱十八地獄、十八重地獄、十八泥犁)是地獄名稱。第一層,拔舌地獄;第二層,剪刀地獄;第三層,鐵樹地獄;第四層,孽鏡地獄; 第五層,蒸籠地獄;第六層,銅柱地獄;第七層,刀山地獄;第八層,冰山地獄; 第八層,冰山地獄;第九層,油鍋地獄;第十層,??拥鬲z;十一層,石壓地獄; 第十二層,舂(音同“沖”)臼地獄;第十三層,血池地獄;第十四層,枉死地 獄;第十五層,磔刑地獄;第十六層

23、,火山地獄;第十七層,石磨地獄;第十八層,刀鋸地獄。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 ,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都 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均是歷史人物。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 現(xiàn)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xiàn);可能與中國文化 中對十八的傳統(tǒng)偏好有關(guān)。降龍.伏虎.笑獅.騎象.坐鹿.布袋.芭蕉.長眉.歡喜.沉思.過江.探手.托塔.挖耳. 看門.開心.舉缽.靜坐諸羅漢。三十三天:佛教用語,即六欲天之一,謂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大,四方各有八 天,合為三十三天。太皇黃曾天、太明玉完大、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大、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大 虛無越衡大、太極蒙翳大、赤明和陽大、玄明恭華天、耀明宗飄大、竺落皇笳天、 虛明堂曜天、觀明端靖大、玄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大、元載孔升天、太安皇崖大、 顯定極風(fēng)天、始黃孝芒大、太黃翁重天、無思江由天、上操阮樂天、無極曇誓大 皓庭霄度大、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無上常融天、玉隆騰勝天、 龍變梵度大、平育賈奕天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易五行:金;木;水;火;土。十二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中酉戌亥十二生肖:子(鼠)丑(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