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起源_第1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2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3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4頁
中國姓氏起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姓氏起源姓氏起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qū)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 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chǎn)生了。氏的出現(xiàn)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chǎn)物。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于家或族。 現(xiàn)代統(tǒng)計 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19;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

2、2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683。最新出版的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23813個姓氏。全部姓氏均來自于歷代姓氏專著、古今文獻資料、考古發(fā)現(xiàn)和近代人口普查資料。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國人姓氏超過7000個,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姓氏約各占一半?!耙弧毙展P畫最少在中國姓氏大辭典中,單字姓6931個,復姓和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qū)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 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

3、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侍煲源笥碇嗡泄Γn姓為姒。 “姓”的來源 一、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志符號而產(chǎn)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姜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古老的姓氏之一,有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姜姓源自炎帝神農(nóng)氏,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陜西岐山縣),故以姜為姓。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fā)源地。另外,姜姓還是今天中國的許多姓氏例如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當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二、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

4、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wèi)、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陳 陳姓出自姚姓或媯姓,舜帝的后裔。 周武王滅商建周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媯滿,武王為籠絡天下,特封媯滿為諸侯,并把大女兒太姬嫁給他,封國于陳(今河南省淮陽縣),謚號稱為胡公其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羅 羅,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后裔。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周朝時,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其子遂以國名為姓。 吳 吳姓源于姬姓。據(jù)史記周本紀和吳太伯世家記載,姬姓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即周

5、大王)有三子:長太伯、次仲雍,三季歷。季歷賢而有才干,娶賢惠的太任為妻,生子姬昌,深受古公寵愛。他把周部落的興旺發(fā)達寄托在姬昌身上,因此想傳位給季歷,以便將來再傳給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親的心思,于是便自動讓賢。他們趁古公生病時,以給父親采藥為借口,遠奔到東南沿海的吳、越地區(qū)。因當時江南一帶還相對落后于中原,故太伯和仲雍帶去中原的先進文化和技術,頗受當?shù)赝林说木粗?,“歸之者千余家”,被擁立為領袖,建立起姬姓吳國,稱為句吳(也作勾吳)。 黃為贏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陸終氏。陸終的一支子孫,被周武王封于黃國(河南省潢川縣西),后來,黃國楚所滅,子孫四散,開始以國為氏。秦統(tǒng)一全國后,建立郡縣制,黃國故

6、址便被劃入江夏郡的轄區(qū)內(nèi),它的轄境在現(xiàn)河南省東南部及湖北省北部等大片地區(qū)內(nèi)約十多個縣市。因黃氏原來就在那里聚居,后來發(fā)展成為大宗大族,所以江夏郡便成為黃氏的發(fā)祥地。曹2.受封曹國 以國為氏 3.出自姬姓 張 據(jù)新唐書所載:“黃帝的孫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睆埵献钤绨l(fā)源于尹城國的青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張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遙遠的傳說時代。楊 1.楊侯苗裔說。據(jù)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今山西洪洞東南范村東古城一帶),稱楊侯,其子孫以國為姓。 2.羊舌后嗣說。姬姓楊國滅于晉,楊地成為晉大夫羊舌氏的食邑,這

7、樣楊也成為羊舌氏的姓;另說羊舌氏為楊侯伯僑之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率領族人遷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周武王姬發(fā),聯(lián)合諸侯,滅商建周。傳至周赧王時周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shù)厝朔Q其為周家,于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三、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后代便姓蘇。據(jù)統(tǒng)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復姓由于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趙 出

8、自嬴姓,周穆王賜趙城,因邑為姓。根據(jù)姓纂記載,趙姓的由來是這樣的:“帝顓頊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由“馬服”氏改變而來。馬服本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趙奢于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zhàn)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并賜其號為“馬服君”。趙奢的子孫后代便以“馬服”為姓,后又改為單姓“馬”?!榜R”姓的發(fā)源地是扶風。 柳姓出自姬姓。春秋時,魯孝公之後有展禽,曾任魯國士師(相當於獄官),封邑在柳下。死後縊號為惠。其後有柳氏。劉 中國五大姓之一,與張、王,李、趙并稱周朝時候,有個貴族被封到劉邑

9、做首領,子孫世代姓劉。劉邑就在現(xiàn)今河南偃師縣一帶。堯帝的子孫中,有一個叫劉累的了不起人物,據(jù)說他能馴化龍和駕龍飛奔。其后人以劉為姓。五、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復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xiāng)、閭、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huán)境的居住地點。郭 以居處為氏。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 歐陽歐陽復姓出自姒姓。歐陽姓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啟建立了夏朝,傳至少康,封支庶子于會稽,建立越國,戰(zhàn)國時期越王無疆亡國于楚。無疆受封于烏程歐陽山之南。古代時以山南為陽,故稱歐陽侯亭,其后代子孫遂為歐陽氏。歐陽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于會稽,建立了越國,

10、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后,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jù)元和姓纂、萬姓統(tǒng)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謚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謚號為氏,稱為丁姓。 六,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七、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八、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單從字

11、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源出。 一 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為大理(掌管刑法的獄官之長),以官為姓,春秋時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李為氏,稱李耳。 李 二;唐朝皇室姓李,李遂為國姓。唐初開國元勛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為復姓)賜與國姓李。此外還有許多家族改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四位。為區(qū)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在臺灣、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據(jù)統(tǒng)計,李姓人口總數(shù)約為1億,其中中國大陸有李姓

12、9207.4萬人,占中國人口總數(shù)的7.19。河南省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既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fā)源地。 上官上官源于華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復姓。從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的記載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莊王的少子子蘭。這位公子蘭,官拜上官大夫,以官為為氏而姓了上官。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 司馬第一個淵源:源于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第二個淵源:源于生姓,出自晉朝晉元帝司馬睿,屬于因故改姓為氏,或以官職稱謂改姓為氏。 第三個淵源: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許氏、郝氏改姓,屬于因故改姓為氏。 名人:司馬遷,司馬相如、司馬懿王氏為姓,系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族之后”。 在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集中寫到:“惟王氏之先,遠自三代,下迄戰(zhàn)國。商、周、齊、魏,其后之人,皆以王為氏。故其為姓,尤多于后世.” 拜拜12. 關于中國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