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業(yè)氣象學復習資料_第1頁
農(nóng)業(yè)氣象學復習資料_第2頁
農(nóng)業(yè)氣象學復習資料_第3頁
農(nóng)業(yè)氣象學復習資料_第4頁
農(nóng)業(yè)氣象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一、名詞解釋題1. 干潔大氣:除去了水汽和各種懸浮的固體與液體微粒的純凈大氣,稱為干潔大氣。2. 下墊面:指與大氣底部相接觸的地球表面,或墊在空氣層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種水面、植被表面等。3. 氣象要素:構成和反映大氣狀態(tài)的物理量和物理現(xiàn)象,稱氣象要素。主要包括氣壓、氣溫、濕度、風、云、能見度、降水、輻射、日照和各種天氣現(xiàn)象等4.平行觀測法: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進行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構成觀測的同時,在同地進行主要氣象要素、農(nóng)田小氣候要素、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的觀測和田間管理工作

2、的記載二、填空題1. 干潔大氣中,按容積計算含量最多的四種氣體是: 氮 、 氧 、氬和 二氧化碳 。2. 大氣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的 紫外線 。3. 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長波 輻射。4. 近地氣層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 低 。5. 水汽 是大氣中唯一能在自然條件下發(fā)生三相變化的成分,是天氣演變的重要角色。6. 根據(jù)大氣中 溫度 的鉛直分布,可以把大氣在鉛直方向上分為五個層次。7. 在對流層中,溫度一般隨高度升高而 降低 。8. 大氣中對流層之上的一層稱為 平流 層,這一層上部氣溫隨高度增高而 升高 。9. 根據(jù)大氣中極光出現(xiàn)的最大高度作為判斷大氣上界

3、的標準,大氣頂約高 1200 千米。三、判斷題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層及其以上的大氣層中,它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T2. 二氧化碳可以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使地面空氣升溫,產(chǎn)生“溫室效應”。F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減少。F4. 地球大氣中水汽含量一般來說是低緯多于高緯,下層多于上層,夏季多于冬季。T5. 大氣在鉛直方向上按從下到上的順序,分別為對流層、熱成層、中間層、平流層和散逸層。F6. 平流層中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沒有強烈的對流運動。T7. 熱成層中空氣多被離解成離子,因此又稱電離層。T四、問答題2. 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4、答:對流層是大氣中最低的一層,是對生物和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氣層。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有:(1)對流層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氣變化最復雜的層次,大氣中的云、霧、雨、雪、雷電等天氣現(xiàn)象,都集中在這一氣層內(nèi);(2) 在對流層中, 氣溫一般隨高度增高而下降, 平均每上升100米, 氣溫降低0.65,在對流層頂可降至50至85;(3) 具有強烈的對流運動和亂流運動,促進了氣層內(nèi)的能量和物質的交換;(4) 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勻,這主要是由于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和地表性質分布的不均勻性而產(chǎn)生的。五、復習思考題:1. 臭氧在大氣中有什么作用?它與平流層溫度的鉛直分布

5、有什么關系?臭氧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 平流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2. 為何氣象學中將大氣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種重要的成分?水汽是實際大氣中唯一能在自然條件下發(fā)生氣、液、固三態(tài)相變的成分,會引起一系列的天氣現(xiàn)象產(chǎn)生;伴隨熱量的釋放和吸收,導致地表和大氣之間以及大氣內(nèi)部的水分及熱量的輸送和交換;水汽還能吸收和放射長波輻射,對地面存在保溫效應。第二章 輻射一、名詞解釋題:1. 輻射:物體以發(fā)射電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由輻射所傳輸?shù)哪芰糠Q為輻射能,有時把輻射能也簡稱為輻射。2. 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交角。是決定地面太陽輻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天中,太陽高度角在日

6、出日落時為0,正午時達最大值。3. 太陽方位角:太陽光線在地平面上的投影與當?shù)刈游缇€的交角。以正南為0,從正南順時鐘向變化為正,逆時針向變化為負,如正東方為90,正西方為90。4. 可照時間:從日出到日落之間的時間。5. 光照時間:可照時間與因大氣散射作用而產(chǎn)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時間之和。6. 太陽常數(shù):當?shù)厍蚓嗵枮槿盏仄骄嚯x時,大氣上界垂直于太陽光線平面上的太陽輻射能通量密度。其值為1367瓦米-2 。7. 大氣質量數(shù):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通過的路徑長度與大氣鉛直厚度的比值。8. 直接輻射:以平行光線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陽輻射。9. 總輻射:太陽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之和。10. 光合有效輻射

7、: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能被葉綠素吸收并參與光化學反應的太陽輻射光譜成分。11. 大氣逆輻射:大氣每時每刻都在向各個方向放射長波輻射,投向地面的大氣輻射,稱為大氣逆輻射。12 . 地面有效輻射: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即地面凈損失的長波輻射。13. 地面輻射差額:某時段內(nèi),地面吸收的總輻射與放出的有效輻射之差。二、填空題: 1. 常用的輻射通量密度的單位是 (1) 。 2. 不透明物體的吸收率與反射率之和為 (2) 。 3. 對任何波長的輻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體稱為 (3) 。 4. 當絕對溫度升高一倍時,絕對黑體的總輻射能力將增大 (4) 倍。 5. 如果把太陽和地面都視為黑體

8、,太陽表面絕對溫度為6000K,地面溫度為300K,則太陽表面的輻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 (5) 倍。 6. 絕對黑體溫度升高一倍時,其輻射能力最大值所對應的波長就變?yōu)樵瓉淼?(6) 。 7. 太陽赤緯在春秋分時為 (7) ,冬至時為 (8) 。 8. 上午8時的時角為 (9) ,下午15時的時角為 (10) 。 9. 武漢(30N)在夏至、冬至和春秋分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分別為 (11) , (12) 和 (13) 。 10. 冬半年,在北半球隨緯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陽高度角 (14) 。 11. 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陽升起的方位是 (15) 。 12. 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時間比武漢的 (16) 。

9、 13. 在太陽直射北緯10時,北半球緯度高于 (17) 的北極地區(qū)就出現(xiàn)極晝。 14. 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時間逐漸 (18) 。 15. 光照時間延長,短日照植物的發(fā)育速度就會 (19) 。 16. 在干潔大氣中,波長較短的輻射傳播的距離比波長較長的輻射傳播距離(20) 。 17. 隨著太陽高度的降低,太陽直接輻射中長波光的比 (21) 。 18. 地面溫度越高,地面向外輻射的能量越 (22) 。 19. 地面有效輻射隨空氣濕度的增大而 (23) ,隨地面與空氣溫度之差的增大而 (24) ,隨風速的增大而 (25) 。 20. 地面吸收的太陽總輻射與地面有效輻射之差稱為 (26) 。

10、答案: (1)瓦.米2 ; (2)1; (3)絕對黑體; (4)15; (5); (6)二分之一; (7)0;(8)2327; (9)60; (10)45; (11)8327; (12)3633;(13)60; (14)減??; (15)東偏北; (16)長; (17)80; (18)延長; (19)減慢; (20)短;(21)增加; (22)多; (23)減?。?(24)增大; (25)減?。?(26)地面輻射差額。三、選擇題1. 短日照植物南種北引,生育期將_A_。A. 延長; B.縮短 C. 不變; D.可能延長也可能縮短。2. 晴朗的天空呈藍色,是由于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藍紫色光_B_較多的

11、結果。A. 吸收; B. 散射 C. 反射; D.透射。3. 對光合作用有效的輻射包含在_C_中。A. 紅外線; B. 紫外線 C. 可見光; D. 長波輻射。4. 在大氣中放射輻射能力最強的物質是_D_。A. 氧; B. 臭氧 C. 氮; D. 水汽、水滴和二氧化碳。5. 當?shù)孛嬗行л椛湓龃髸r,夜間地面降溫速度將_A_。A. 加快; B. 減慢; C. 不變; D. 取決于氣溫。四、判斷題:1. 對絕對黑體,當溫度升高時,輻射能力最大值所對應的波長將向長波方向移動。F2.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一年有兩次地理緯度等于太陽赤緯。T3. 時角表示太陽的方位,太陽在正西方時,時角為90。F4.

12、北半球某一緯度出現(xiàn)極晝時,南半球同樣的緯度上必然出現(xiàn)極夜。T5. 白天氣溫升高主要是因為空氣吸收太陽輻射的緣故。F6. 光合有效輻射只是生理輻射的一部分。T7. 太陽直接輻射、散射輻射和大氣逆輻射之和稱為總輻射。F8. 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均為長波輻射。T9. 對太陽輻射吸收得很少的氣體,對地面輻射也必然很少吸收。F10. 北半球熱帶地區(qū)輻射差額晝夜均為正值,所以氣溫較高。F五、計算題1. 任意時刻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根據(jù)公式Sinhsinsincoscoscos大致分三步進行:(1) 計算時角,以正午時為0,上午為負,下午為正,每小時15;如以“度”為單位,其計算式是(t12)15其中t為以小時為

13、單位的時間;如以“弧度”為單位,則(t12)2/24建議計算時以角度為單位。(2) 計算sinh值(所需的值可從教材附表3中查到,考試時一般作為已知條件給出)。(3) 求反正弦函數(shù)值h,即為所求太陽高度角。例:計算武漢(30N)在冬至日上午10時的太陽高度角。解:上午10時:(t12)15(1012)1530冬至日:=2327 武漢緯度:=30sinh = sin30sin(2327)cos30cos(2327)cos(30)=0.48908h=29172.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根據(jù)公式:h=90進行計算;特別應注意當計算結果h90時,應取補角(即用180h作為太陽高度角)。也可根據(jù)h=90|

14、進行計算,就不需考慮取補角的問題(建議用后一公式計算)。還應注意對南半球任何地區(qū),應取負值;在北半球為冬半年(秋分至春分)時,也取負值。例 計算當太陽直射20S時(約11月25日)在40S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解:已知= 40(在南半球) =20h=90(40)+(20)=110計算結果大于90,故取補角,太陽高度角為:h=180110=70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h=90| = 90|40(20)|=703. 計算可照時間大致分三步:(1) 根據(jù)公式: cos0 = tgtg 計算cos0 的值。(2) 計算反余弦函數(shù)值0 ,得日出時角為0 ,日落時角為+0(3) 計算可照時間20 /15(其中

15、0 必須以角度為單位)。例 計算11月25日武漢的可照時間。解:由附表3可查得=20,武漢緯度=30cos0 =tgtg=tg30tg(20)=0.0 =77.87 即:日出時角為77.87(相當于真太陽時6時49分),日落時角為77.87(相當于真太陽時17時11分)。 可照時間=20/15=277.87/15=10.38小時六、問答題:1. 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的異同是什么?答:二者都是以電磁波方式放射能量;二者波長波不同,太陽輻射能量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能量最大的波長為0.48微米。地面輻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為紅外線,能量最大的波長在10微米附近。二者溫度

16、不同,太陽表面溫度為地面的20倍,太陽輻射通量密度為地面的204倍。2. 試述正午太北半球陽高度角隨緯度和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答:由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h=90可知在太陽直射點處正午時h最大,為90;越遠離直射點,正午h越小。因此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guī)律為:隨緯度的變化:在太陽直射點以北的地區(qū)(),隨著緯度的增大,正午h逐漸減小;在直射點以南的地區(qū),隨的增大,正午h逐漸增大。隨季節(jié)()的變化:對任何一定的緯度,隨太陽直射點的接近,正午h逐漸增大;隨直射點的遠離,正午h逐漸減小。例如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從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漸增大;從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漸減小。在90的地區(qū)(極圈內(nèi)),為極夜區(qū),全

17、天太陽在地平線以下。3. 可照時間長短隨緯度和季節(jié)是如何變化的?答:隨緯度的變化:在北半球為夏半年時,全球隨緯度值的增大(在南半球由南極向赤道增大),可照時間延長;在北半球為冬半年時,全球隨緯度值的增大可照時間縮短。隨季節(jié)()的變化: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北半球隨增大(冬至到夏至),可照時間逐漸延長;隨減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時間逐漸縮短;南半球與此相反。在北半球為夏半年(0)時,北極圈內(nèi)緯度為(90-)以北的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南極圈內(nèi)同樣緯度以南的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在北半球冬半年(0)時,北極圈90+以北的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南極圈內(nèi)同樣緯度以南出現(xiàn)極晝。4. 光照時間長短對不同緯度之間植物的引種有什么

18、影響?答:光照長短對植物的發(fā)育,特別是對開花有顯著的影響。有些植物要求經(jīng)過一段較短的白天和較長的黑夜才能開花結果,稱短日照植物;有些植物又要求經(jīng)過一段較長的白天和較短的黑夜才能開花結果,稱長日照植物。前者發(fā)育速度隨生育期內(nèi)光照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后者則相反。對植物的主要生育期(夏半年)來說,隨緯度升高光照時間延長,因而短日照植物南種北引,由于光照時間延長,發(fā)育速度將減慢,生育期延長;北種南引,發(fā)育速度因光照時間縮短而加快,生育期將縮短。長日照植物的情況與此相反。而另一方面,對一般作物來說,溫度升高都會使發(fā)育速度加快,溫度降低使發(fā)育速度減慢。因此,對長日照植物來說,南種北引,光照時間延長將使發(fā)育速

19、度加快,溫度降低又使發(fā)育速度減慢,光照與溫度的影響互相補償,使生育期變化不大;北種南引也有類似的光溫互相補償?shù)淖饔?。所以長日照植物不同緯度間引種較易成功。而對短日照植物,南種北引,光照和溫度的改變都使發(fā)育速度減慢,光照影響互相疊加,使生育期大大延長;而北種南引,光溫的變化都使發(fā)育速度加快,光溫影響也是互相疊加,使生育期大大縮短,所以短日照植物南北引種一般不易成功。但緯度相近且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區(qū)間引種,不論對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都容易成功。5. 為什么大氣中部分氣體成分對地面具有“溫室效應”?答: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很少,絕大部分太陽輻射能透過大氣而到達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

20、陽輻射能而升溫。但大氣中的部分氣體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都能強烈地吸收地面放射的長波輻射,并向地面發(fā)射大氣逆輻射,使地面的輻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熱過多,同時使地面接收的輻射能增大(大氣逆輻射)。因而對地面有增溫或保暖效應,與玻璃溫室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又阻止散熱的保溫效應相似,所以這種保暖效應被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6. 什么是地面有效輻射?它的強弱受哪些因子的影響?舉例說明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作用。答:地面有效輻射是地面放射的長波輻射與地面所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凈損失的長波輻射,其值越大,地面損失熱量越多,夜晚降溫越快。影響因子有:(1)地面溫度:地面溫度越高,放射的長波輻射

21、越多,有效輻射越大。(2)大氣溫度:大氣溫度越高,向地面放射的長波輻射越多,有效輻射越小。(3)云和空氣濕度:由于大氣中水汽是放射長波輻射的主要氣體,所以水汽、云越多,濕度越大,大氣逆輻射就越大,有效輻射越小。(4)天氣狀況:晴朗無風的天氣條件下,大氣逆輻射減小,地面有效輻射增大。(5)地表性質:地表越粗糙,顏色越深,越潮濕,地面有效輻射越強。(6)海拔高度:高度增高,大氣密度減小,水汽含量降低,使大氣逆輻射減小,有效輻射增大。(7)風速:風速增大能使高層和低層空氣混合,在夜間帶走近地層冷空氣,而代之以溫度較高的空氣,地面就能從較暖的空氣中得到較多的大氣逆輻射,因而使有效輻射減??;而在白天風速

22、增大可使有效輻射轉向增大。 舉例:因為夜間地面溫度變化決定于地面有效輻射的強弱,所以早春或晚秋季節(jié)夜間地面有效輻射很強時,引起地面及近地氣層急劇降溫,可出現(xiàn)霜凍。7. 試述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光譜段對植物生育的作用。答:太陽輻射三個光譜段是紫外線(0.150.4微米)、可見光(0.40.76微米)和紅外線(0.764微米)。紫外線對植物生長發(fā)育主要起生化效應,對植物有刺激作用,能促進種子發(fā)芽、果樹果實的色素形成,提高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以及抑制植物徒長和殺菌作用等??梢姽庵饕鸸庑?,提供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光能,主要吸收紅橙光區(qū)(0.60.7微米)和藍紫光區(qū)(0.40.5微米)。紅外線主要起

23、熱效應,提供植物生長的熱量,主要吸收波長為2.03.0微米的紅外線。第三章 溫度一、名詞解釋題:1. 溫度(氣溫)日較差:一日中最高溫度(氣溫)與最低溫度(氣溫)之差。2. 溫度(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平均溫度(氣溫)與最冷月平均溫度(氣溫)之差。3. 日平均溫度:為一日中四次觀測溫度值之平均。即T平均 = (T02T08T14T20)4。4. 候平均溫度:為五日平均溫度的平均值。5. 活動溫度:高于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溫度。6. 活動積溫: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氣溫的總和。二、填空題:1. 空氣溫度日變化規(guī)律是:最高溫度出現(xiàn)在 14 時,最低溫度出現(xiàn) 日

24、出前后 時。年變化是最熱月在 7月 ,最冷月在 1 月。2. 土溫日較差,隨深度增加而 減少,極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現(xiàn)的時間,隨著深度的增加而 推遲 。3. 水的熱容量(C)比空氣的熱容量 大 。水的導熱率()比空氣 大 。粘土的熱容量比沙土的要 大 ,粘土的導熱率比沙土 大 。4. 干松土壤與緊濕土壤相比:C干松土 C緊濕土 ;干松土 d在2001300米的氣層中,對干空氣塊是不穩(wěn)定狀態(tài)。2. 某作物從出苗到開花需一定有效積溫,其生物學下限溫度為10,它在日均氣溫為25的條件下,從出苗到開花需要50天。今年該作物5月1日出苗,據(jù)預報5月平均氣溫為20.0,6月平均氣溫為30.0,試求該作物

25、何月何日開花?所需活動積溫及有效積溫各是多少?解:(1) 求某作物所需有效積溫(A):由公式 n=A/(TB)得:A=n(TB)則 A=(2510)50=750(2) 求開花期:5月份有效積溫為:A5 = (20 10 )31=310從五月底至開花還需有效積溫:750310=440還需天數(shù)n = 440 / (3010)=22天,即6月22日開花(3) 求活動積溫與有效積溫:活動積溫=20313022=1280有效積溫=750答:該作物于6月22日開花,所需要的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分別為1280和750。3. 育種過程中,對作物進行雜交,要求兩親本花期相遇,已知雜交品種由播種到開花,母本不育系和

26、父本恢復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積溫分別為765和1350,試問父本播種后,母本何時播種為宜?已知父本播種后,天氣預報日平均溫度為25。解:A母 =765, A父 =1350, T=25, B=10n(A父 A母 )/(TB)=(1350765)/(2510)=585/15=39天答:父本播種后39天母本播種。4. 某作物品種5月1日出苗,7月31日成熟。其生物學下限溫度為10,這期間各月平均溫度如下表。試求全生育期的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月 份567月平均溫度()21.325.728.8解:已知:t5 =21.3,n=31天,t6 =25.7,n=30天,t7 =28.8, n=31天, B=1

27、0(1) Y=t10 =n1 t1 n2 t2 n3 t3 =3121.33025.73128.8=2324.1(2) A=(TB) =n1 (t1 B)n2 (t2 B)n3 (t3 B)=3111.33015.73118.8=1404.1答: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分別為2324.1和1404.1。5. 離地面200米高處的氣溫為20。此高度以上氣層的氣溫垂直遞減率平均為0.65/100米,試求離地面1200米高處的氣溫。若1200米處空氣是未飽和狀態(tài),當氣塊從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溫度為若干?解:已知Z1 =200米, Z2 =1200米, t1 =20 r=0.65/100米 rd =1/10

28、0米設1200米處氣溫為t2 , 氣塊下沉至地面時的溫度為t。(1) (t2 t1 )/(Z2 Z1 )=rt2 =t1 r(Z2 Z1 )=200.65/100米(1200200)米=13.5(2) (t2 to )/Z2 =rdto =t2 +rd Z2 =13.51/100米1200米=25.5答:離地面1200米高處的氣溫為13.5;氣塊下沉至地面時的溫度為25.5。6. 某水稻品種5月25日開始幼穗分化,從幼穗分化到抽穗的有效積溫為242,生物學下限溫度為11.5,天氣預報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溫度為22.5,試問抽穗日期是何時?解:已知A=242, T=22.5, B=11.5n=

29、A/(TB)=242 / (22.511.5)=242 / 11=22 (天)答:6月16日抽穗。第四章 水分一、名詞解釋題:1. 飽和水汽壓(E):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時的水汽壓。2. 相對濕度(U):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的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3. 飽和差(d):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與實際水汽壓之差。4. 露點溫度(td ):在氣壓和水汽含量不變時,降低溫度使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5. 降水量: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未經(jīng)蒸發(fā)、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累的水層厚度。6. 干燥度:為水面可能蒸發(fā)量與同期內(nèi)降水量之比。7. 農(nóng)田蒸散:為植物蒸騰與株間土壤蒸發(fā)的綜合過程。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實

30、際降水量與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9. 降水變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輻射霧:夜間由于地面和近地氣層輻射冷卻,致使空氣溫度降低至露點以下所形成的霧。二、填空題:1. 低層大氣中的水汽,隨著高度的升高而 減少 。2. 蒸發(fā)量是指一日內(nèi)由蒸發(fā)所消耗的 水層厚度 。3. 相對濕度的日變化與溫度的日變化 相反 。4. 使水汽達到過飽和的主要冷卻方式有 輻射 冷卻、接觸冷卻、 混合 冷卻和 絕熱 冷卻。5. 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多,露點溫度越 高 ??諝庵械乃_到飽和時,則相對濕度是 100% 。三、判斷題:1. 當氣溫高于露點溫度時,飽和差則等于零。F2. 相對濕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

31、早上最小。F3. 甲地降水相對變率較乙地同時期的相對變率大,說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F4. 形成露時的露點溫度在零上,出現(xiàn)霜時的露點溫度在零下。T5. 當干燥度小于0.99時,為濕潤,大于4為干燥。T四、選擇題:1. 當飽和水汽壓為8hPa,相對濕度為80,則水汽壓為( )。6.4hPa, 4.6hPa, 8.0hPa, 4.0hPa2. 當相對濕度為100時,則( )。氣溫高于露點,飽和差=0;氣溫=露點,飽和差大于零;氣溫=露點,飽和差=0;氣溫低于露點,飽和差小于零。3. 中午相對濕度變小,主要因為氣溫升高,從而使( )。e增大,E不變; E比e更快增大E減小,e更快減?。?蒸發(fā)量增大,

32、E降低。五、簡答題:1. 何謂降水變率?它與旱澇關系如何?答:降水變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它表示降水量變動情況,變率大,說明該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異大,即降水量有時遠遠超過多年的平均值,這樣就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相反,有時降水量遠遠少于平均降水量,則相應會出現(xiàn)嚴重缺水干旱。2. 相對濕度的日、年變化規(guī)律如何?答:相對濕度的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相反。最大值出現(xiàn)在凌晨,最小值出現(xiàn)在1415時。年變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但若受海陸風及季風影響的地方,其日、年變化,有可能與氣溫相一致。3. 影響農(nóng)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氣象因子。包括輻射差額、溫度、濕度和風等; (2

33、)植物因子。包括植物覆蓋度、植物種類、生育狀況等; (3)土壤因子。包括土壤通氣狀況、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動情況等。六、論述題:1. 試述霧的種類及成因,并分析霧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意義答:霧的種類:輻射霧:夜間地面和近地面氣層,因輻射冷卻,使空氣溫度降低至露點溫度以下而形成的霧。平流霧:當暖濕空氣流經(jīng)冷的下墊面而逐漸冷卻,使空氣溫度降低到露點溫度以下而形成的霧。霧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意義:不利方面:霧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日照時間減少,改變光質成分; 霧影響土溫和氣溫日較差,使日較差變小;霧使空氣濕度增大,減弱農(nóng)田蒸散。對作物生長發(fā)育、光合作用、產(chǎn)量和品質等均產(chǎn)生不利影響。此外,霧為病蟲害提供滋

34、生和發(fā)展條件。有利方面:在寒冷季節(jié),霧可減弱地面有效輻射,減輕或避免作物的凍害;霧對于以莖、葉為主要經(jīng)濟價值的作物有利,如茶、麻等,可還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而提高產(chǎn)量。七、計算題:1. 當飽和差為1hPa,相對濕度為80,求飽和水汽壓是多少?解:已知d=Ee =1hpa U = e / E=0.8則:e = E1又(E1)/E=0.8E= 5 (hPa)答:飽和水汽壓為5hPa。2. 當氣溫為15.0時,飽和水汽壓為17.1hPa,在氣溫為26.3時,飽和水汽壓為34.2hPa,現(xiàn)測得氣溫為26.3,水汽壓為17.1hPa,試求相對濕度和露點是多少?解: U = e / E100,據(jù)題意當t =26

35、.3,則:E=34.2hPa, e =17.1hPaU =17.1 / 34.2100=50又當t=15.0,則E=17.1hPa,此時t=td (露點溫度)答:相對濕度為50,露點溫度為15。3. 溫度為20,水汽壓為17.1hPa的一未飽和氣塊,從山腳海平處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該氣塊到達山背風坡海平面處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已知rd =1/100米,rm=0.5/100米,且溫度為10,15,20,25時的飽和水汽壓分別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飽和氣塊升降時露點的變化)。解:e=17.1hPa 當t =15時,則水汽飽和:E15 =17.1hPa凝結高度

36、為:Zd =(2015)100=500米t2000米=20(1.0500/100)0.5(1500500)/100=10t山背腳 =10+11500/100=25U = e/E100 =12.3/31.7100=39答:背風坡海平面上的氣溫為25,相對濕度為39%。4. 溫度為25,水汽壓為22hPa的空氣塊,從迎風坡山腳處向上爬升,已知山高1500米。試求空氣塊到達山頂處的凝結高度、山頂處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氣溫為19和25的飽和水汽壓依次是22.0hPa和31.7hPa,忽略空氣上升時露點的變化。解:(1) to =25 td =19 rd =1/100米 (td to )/Zd =rd凝結

37、高度為:Zd =(to td )/rd =(2519) /(1/100米)=600米(2) 已知rm =0.5/100米(t山頂 td )/(ZZd )=rmt山頂 =td rm (ZZd )=190.5/100米(1500600)=190.5/100米900米=14.5(3)因氣塊到達山頂時水汽是飽和的,所以相對濕度r=100%5. 某地夏季(68月)各月降水量及平均溫度資料如下表:月 份678降水量(毫米)209.5156.2119.4平均溫度()25.728.828.3試求夏季干燥度,并說明其干濕狀況。解: K=0.16T10 / R=0.16(3025.7+3128.8+3128.3)

38、(209.5+156.2+119.4)=0.16(771+892.8+877.3)/(209.5+156.2+119.4)=(0.162541.1) / 485.1=0.84K0.99 故為濕潤狀態(tài)。第五章 氣壓和風一、名詞解釋題: 1.低氣壓:又稱氣旋,是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閉合氣壓系統(tǒng)。 2.高氣壓:又稱反氣旋,是中心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的閉合氣壓系統(tǒng)。 地轉風:當?shù)剞D偏向力與氣壓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達到平衡時,空氣沿等壓線作直線運動所形成的風。 3.季風:大范圍地區(qū)的盛行風向隨季節(jié)而改變的風,其中1月和7月風向變換需在120以上。 4.海陸風:在沿海地區(qū),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白天

39、由海洋吹向陸地,夜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這樣一種晝夜風向轉變的現(xiàn)象。 5.山谷風:在山區(qū),白天風從谷地吹向山坡,夜間由山坡吹向山谷這樣一種以日為周期的地方性風。 6.焚風:氣流越山后在山的背風坡絕熱下沉而形成的干而熱的風。 7.標準大氣壓:溫度為0,在緯度45的海平面上的大氣壓力,其值為1013.2hPa。二、填空題:1. 按照三圈環(huán)流理論,北半球有 赤道低壓帶 、副熱帶高熱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 四個氣壓帶和 東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 三個風帶。2. 季風以 年 為周期,海陸風以 日 為周期,且海風 強于 陸風。3. 作用于空氣運動的力有 水平氣壓梯度力 、 地轉偏向力 、 摩

40、擦力 和 慣性離心力 ;其中在高層大氣中,摩擦 力可以忽略;而空氣作直線運動時, 慣性離心力 力可以忽略。4. 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風是 谷 風,夜晚,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是 陸 風。5. 風向規(guī)定為風的 來 向,由南向北運動的空氣,風向為 南 。三、判斷題:1. 在赤道和極地都存在有地轉偏向力,但赤道上沒有慣性離心力。F2. 顧名思義,季風就是季節(jié)性的風,如春季為春季風,夏季為夏季風等。F3. 高大山體的迎風坡,云霧往往比背風坡多。T4. 當空氣作絕熱上升運動時,氣溫要逐漸升高,氣流越過山后,在山的背風坡下沉,氣溫將下降。F5. 在山區(qū)的山谷風,夜間由山坡吹向山谷。T6. 一團濕空氣從海平面

41、沿一山坡上升,其溫度必然會升高。F7. 海陸風以日為周期,白天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晚上相反。T8. 夏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大氣活動中心是太平洋高壓和阿留申低壓。F四、簡答題:1. 海平面氣壓場有哪幾種基本類型?各自所對應的天氣如何?答:按照氣壓的分布,海平面氣壓場有五種基本類型:低氣壓,即等壓線封閉的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區(qū)域,常常帶來陰雨天氣。高氣壓,即等壓線封閉的中心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的區(qū)域,常常對應晴好天氣。低壓槽,即由低氣壓向高氣壓延伸的狹長區(qū)域,它的天氣與低壓天氣類似。高壓脊,即由高氣壓向低氣壓延伸的狹長區(qū)域,天氣與高氣壓天氣類似。鞍形氣壓區(qū),即兩個高壓和兩個低壓交錯相對的中間區(qū)域,

42、這個區(qū)域的天氣一般無明顯規(guī)律,常常取決于是偏于高壓還是低壓,從而具有相應的天氣。2. 海陸風的成因。答:由于海陸熱力差異,白天陸地增溫比海洋快,使陸地上空氣溫度高,密度小,氣流上升,近地形成低壓區(qū);海洋上空氣溫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壓區(qū)。氣壓梯度由海洋指向陸地,使空氣自海洋流向陸地,即海風。夜間陸地降溫比海洋快。于是情況與白天相反,空氣自陸地流向海洋,即陸風。3. 為什么高大山體的迎風坡多云雨?答:由于空氣受高大山體阻礙,沿著迎風坡絕熱上升,按干絕熱規(guī)律降溫;到一定高度(凝結高度)時,空氣達到飽和狀態(tài),然后按濕絕熱規(guī)律上升降溫,空氣中水汽凝結,成云致雨。故迎風坡多云雨。4. 比較季風與海陸

43、風的異同。答:季風與海陸風的比較可從下表中得到明顯反映。成 因范 圍周期強 度關 系季 風冬夏海陸熱特性的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jié)性位移距沿海幾百至上千公里年東亞季風是冬季風強于夏季風夏季風類似于海風冬季風類似于陸風海陸風日夜海陸熱特性的差異僅距沿海幾十公里日海風強于陸風5. 分析焚風成因及其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何影響?答:焚風是由于氣流遇到高大山脈阻擋被迫爬坡時,在山的迎風坡水汽凝結成云和雨,而在背風坡絕熱下沉,溫度升高,濕度下降而形成的一種干熱風。初春的焚風可使積雪融化,利于灌溉,也可提早春耕,有利作物生長。夏末秋季的焚風可使谷物和水果早熟,提早收獲。另一方面,焚風出現(xiàn)時,由于短時間內(nèi)氣溫急劇升高,相對

44、濕度迅速下降,使作物蒸騰加快,引起作物脫水枯萎,甚至死亡,造成作物減產(chǎn)或無收。強大的焚風還能引起森林火災、旱災、高山雪崩等。6. 何謂大氣活動中心?影響我國的有哪些?答:由三圈環(huán)流模式所導出的地球表面的氣壓帶和行星風帶的分布均未考慮地表物理狀況的影響。由于地球表面海陸性質的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發(fā)生斷裂,形成性質各異的一個個氣壓中心,這些中心統(tǒng)稱為大氣活動中心。影響我國的大氣活動中心夏半年有北太平洋高壓和印度低壓,冬半年有蒙古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五、綜合論述題:1. 試述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形成過程和成因。答: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雖然都出現(xiàn)在歐亞大陸上,但其形成原因和過程是不同的。東亞季風是由海陸間熱

45、力差異形成的。東亞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東部,東鄰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夏季大陸增暖快于海洋,陸地上氣溫比海洋上高,氣壓較海洋上低,陸地上為印度低壓,海洋上為北太平洋高壓,氣壓梯度由海洋指向陸地,形成了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帶來高溫、多雨天氣。冬季陸地上降溫快于海洋,陸地上溫度低,氣壓高,為蒙古高壓,海洋上為阿留申低壓,氣流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風。東亞的特殊海陸分布使它成為世界上季風最發(fā)達、最明顯的地區(qū)之一。南亞季風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jié)性位移造成的。冬季南亞為東北信風區(qū),夏季,赤道低壓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變成西南風,影響南亞地區(qū)。由于東北信風來自干燥的高

46、緯內(nèi)陸,吹冬季風期間就成為南亞的旱季,而西南風(即夏季風)來自低緯廣大的海洋上,高溫高濕,它的到來即標志著南亞雨季的開始。2. 實際大氣中的風是在哪幾種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各自所起的作用如何?答:實際大氣中的風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慣性離心力和摩擦力四個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是使空氣開始運動的原始動力,只要有溫度差就會有氣壓差、氣壓梯度,由此產(chǎn)生氣壓梯度力,空氣就可以開始運動,而且氣壓梯度的方向就是空氣開始運動的方向。地轉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轉而產(chǎn)生的,是一種假想的力。在北半球,它永遠偏于運動方向的右面,只能改變運動的方向,不能改變運動的速度,且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赤道上為零,極

47、地最大,因此,在低緯度地區(qū),地轉偏向力??珊雎圆挥?。當空氣運動的軌跡是曲線時,要受到慣性離心力的作用,這個力由曲率中心指向外圍,大小與風速成正比,與曲率半徑成反比。在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力數(shù)值很小,僅在龍卷風、臺風中比較明顯。摩擦力總是阻礙空氣的運動,既存在于空氣與下墊面之間(外摩擦),也存在于不同運動速度的空氣層之間(內(nèi)摩擦)。摩擦力一般在摩擦層(2km以下的大氣層)比較重要,且越近地面摩擦力越大,在2km以上的自由大氣中可忽略不計。六、計算題:1. 一登山運動員,從海拔500m,氣溫為25處開始登山。當他到達高度Z1 處時,氣壓比出發(fā)時減少了1/5,氣溫為13。他繼續(xù)往上走,到Z2 處時,氣壓

48、比Z1 處又減少了1/5,氣溫為-1。試問Z1 、Z2 處的海拔高度各為多少?解:已知開始登山時Z0 =500m, t0 =25,到Z1 高度t1 =13,Z2 處t2 =-1設開始登山時的氣壓為P0,則Z1 處氣壓P1 =(1-1/5)P0=4/5Po,Z2 處氣壓為P2 =4/5P1由拉普拉斯壓高公式得:Z1 -Zo =18400(1+tm)1gP0 /P1Z1 =500+184001+1/273(25+3)/21gP0 /(4/5P0 )=2407mZ2 =2407+184001+1/273(13-1)/21gP1 /(4/5P1 )=4229m答:Z1 、Z2 處的海拔高度分別為240

49、7m和4229m。2. 一塊溫度為20、露點溫度為15的空氣從海平面開始翻越一座2500m的高山, 忽略空氣作絕熱變化時露點溫度的變化,試計算該空氣塊翻山后到達背風坡海平面時的溫度、露點溫度和相對濕度(取濕絕熱直減率rm=0.5/100m)。解:已知山腳時t=20, td=15, 山高2500m當空氣塊剛開始越山時,按rd上升,到500m高度處下降了5,氣溫為15。此時空氣達到飽和,即凝結高度為500m。由500m向上,按rm上升,到山頂時的氣溫為t=15-(2500-500)0.5/100=5,此時空氣仍為飽和狀態(tài),水汽壓等于5下的飽和水汽壓,查表得:e =Et=5 =8.7hPa空氣塊下降

50、時,氣溫按rd增加,到山腳時的氣溫為t=5+25001/100=30若設下降過程中沒有水汽的損失,到山腳時的水汽壓仍為山頂時的水汽壓。e=8.7hPa, td=5U=e/E100%=8.7/42.5100%=20.5%答:到山腳時的溫度、露點溫度、相對濕度分別為30,5和20.5%。第六章 天氣一、名詞解釋題:1. 天氣:一定地區(qū)短時間內(nèi)各種氣象要素的綜合所決定的大氣狀態(tài)。2. 天氣過程:各種天氣系統(tǒng)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過程。3. 氣團:大范圍內(nèi)水平方向上各種物理屬性比較均勻,鉛直方向上變化比較一致的大塊空氣。4. 暖鋒:由暖氣團推動冷氣團并向冷氣團一方移動的鋒。5. 冷鋒:由冷氣團推動暖氣團并

51、向暖氣團一方移動的鋒。6. 靜止鋒:當冷暖氣團相遇時,勢均力敵,或由于地形的阻滯作用,移動緩慢或在原地來回擺動的鋒。7. 氣旋:又稱低壓,是一個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空氣渦旋。在北半球,氣旋內(nèi)氣流反時針自外向內(nèi)輻合。8. 反氣旋:又稱高壓,是一個中心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的空氣渦旋。在北半球,反氣旋內(nèi)氣流順時針自內(nèi)向外輻散。9. 霜凍:在作物生長季節(jié)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表氣層的溫度降低到0以下,引起作物遭受的凍害。10. 平流霜凍:由于寒潮或較強冷空氣入侵而出現(xiàn)的霜凍。11. 寒露風:我國南方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時所遇到的低溫冷害天氣。12. 寒潮:是指勢力強大的冷高壓南下,使所到之處

52、產(chǎn)生劇烈降溫、凍害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國家氣象局對寒潮的一般定量標準:一次冷空氣入侵,使該地氣溫在24小時內(nèi)下降10以上,同時最低溫度在5以下。13. 干旱:是指在農(nóng)業(yè)技術水平不高的條件下,作物需水量與土壤供水量在相當長時間內(nèi)失去平衡,使作物生長發(fā)育受到危害,造成產(chǎn)量下降的災害性天氣。14. 干熱風:是指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大氣干旱。15. 梅雨:平均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我國宜昌以東的江淮地區(qū),出現(xiàn)的陰雨連綿天氣,此時正值江淮梅子成熟,故稱這時期的降水為梅雨。二、填空題:1. 一氣團移往某地后,本身溫度逐漸升高,這個氣團被稱為 冷 氣團。冬季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團是 極地大陸氣團 、

53、 熱帶海洋氣團 ,夏季除此之外還有 熱帶大陸氣團 、 赤道氣團 。2. 在 高壓 系統(tǒng)長期穩(wěn)定控制下易發(fā)生干旱。按季節(jié)劃分,長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有 伏旱 和 秋旱 。3. 我國寒潮的標準是:一次冷空氣入侵,使當?shù)貧鉁卦?4小時內(nèi)下降 10 以上,同時最低溫度在 5 以下。寒潮的主要特點是 大風 和 降溫 。4. 按成因,霜凍分為 輻射霜凍 、 平流霜凍 和 混合霜凍 三類,每年的終霜凍是 春 季的 末 次霜凍。5. 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主要取 西移路徑 、 西北路徑 和 拋物線 路徑。6. 長江中下游(或湖北省)梅雨出現(xiàn)時間一般在 6月上旬-7月上旬 ,副高脊線位于 25 N附近,梅雨區(qū)出

54、現(xiàn)在副高的 西北側 。7. 干熱風的主要特征是 高溫 , 低濕 并伴有 一定風力 的大氣干旱。危害華中地區(qū)的主要是盛夏干熱風 ,危害華北的是 初夏干熱風 。8. 靜止鋒的形成是因 暖氣團 和 冷氣團 相遇時勢均力敵,或受 地形 阻滯,而使鋒面在原地少動或來回擺動,產(chǎn)生降水的時間 長 ,范圍 廣 。9. 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高空槽、脊移動方向是自 西 向 東 ,槽前脊后盛吹 西南 風,附近有 上升 氣流,天氣多 陰雨 。10. 臺風的天氣區(qū)由 臺風眼區(qū) , 渦旋區(qū) , 外圍大風區(qū) 三部分組成,其中 渦旋區(qū) 天氣最惡劣。三、判斷題:1. 在北半球,高氣壓系統(tǒng)中的氣流是逆時針輻散的,對應為晴好天氣。

55、F2. 出現(xiàn)霜時必定有霜凍,而出現(xiàn)霜凍時不一定有霜。F3. 低壓與氣旋是同一種天氣系統(tǒng)的不同名稱。T4. 氣團是在氣旋、反氣旋等天氣系統(tǒng)長期控制下形成的。F5. 切變線是指在850hPa或700hPa高空,溫度出現(xiàn)的不連續(xù)線。F四、選擇題:1. 霜期是指_C_這一階段之間的日期。A.秋季第一次出現(xiàn)霜到年內(nèi)的最后一次出現(xiàn)霜,B.春季最后一次出現(xiàn)霜到秋季第一次出現(xiàn)霜C.秋季第一次出現(xiàn)霜到第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現(xiàn)霜D.上半年第一次出現(xiàn)霜到下半年最后一次出現(xiàn)霜2. 冬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主要氣壓系統(tǒng)是_B_。A. 蒙古高壓和印度低壓 B. 蒙古高壓和阿留申低壓;C.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阿留申低壓 D.

56、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低壓;3. 下列地區(qū)中,_D_是既多秋雨又多梅雨的地區(qū)。A. 四川盆地 B. 華南沿海 C. 兩湖地區(qū) D. 長江下游4. 湖北省秋季出現(xiàn)秋高氣爽天氣時,地面和高空分別受_B_控制。A. 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 B. 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C. 赤道海洋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 D. 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5. _D_的天氣有利于夜間輻射霜凍的形成。A. 晴朗、大風 B.微風、多云 C. 土壤潮濕、多云 D.晴朗、微風6. _B_這組農(nóng)業(yè)天氣影響我省的中稻、晚稻生產(chǎn)。A. 倒春寒、盛夏干熱風 B.南洋風、寒露風C. 寒潮、寒露風 D.梅雨、倒春寒五、簡答題:1.

57、為什么鋒面附近常常是陰雨天氣?答:(1)鋒面兩側是不同的氣團,溫、濕、壓、風等氣象要素水平差異較大,鋒面過境時常引起氣象要素的急劇變化。(2)鋒面移動時,暖空氣沿鋒面向上爬升,絕熱冷卻,水汽達飽和后,易凝結成云,產(chǎn)生降水,因而鋒面附近常常是大風、降水天氣。2. 何謂天氣、天氣系統(tǒng)、天氣過程?彼此有什么關系?答:天氣是一定地區(qū)短時間內(nèi)各種氣象要素的綜合所決定的大氣狀況,而氣象要素的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結構特征的大氣運動系統(tǒng),稱之為天氣系統(tǒng)。天氣系統(tǒng)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過程,稱為天氣過程。因此三者的關系是:天氣系統(tǒng)是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制造者和攜帶者,它的有規(guī)律的移動,造成一定地區(qū)一系列的天氣過程,反映在

58、每個時刻就是天氣的變化。3. 為何“槽前脊后”是陰雨天氣,而“槽后脊前”是晴好天氣?答: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高空槽脊自西向東移動,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氣流,引導暖濕空氣北上。由于暖空氣輕,因此作上升運動,在地面對應為一暖低壓,常常是陰雨天氣。槽后脊前盛行西北氣流,引導冷空氣南下,由于冷空氣重,作下沉運動,對應地面為一冷高壓,常常是晴好的天氣。4. 霜與霜凍、凍害與冷害有何聯(lián)系與異同?答:在作物生長季節(jié),當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氣層的溫度降至0以下時,作物遭受凍害,即為霜凍。它是一種生物學現(xiàn)象。出現(xiàn)霜凍時,若近地面空氣層中水汽達飽和,在地面就會有白色晶體狀凝結物出現(xiàn),這就是霜,所以霜是一種天氣

59、現(xiàn)象。出現(xiàn)霜時不一定有霜凍,出現(xiàn)霜凍時也不一定有霜。當溫度低于植物生長發(fā)育階段的生物學溫度,而高于0時,就會出現(xiàn)冷害(又稱寒害),所以冷害與凍害都是由于低溫對作物引起的危害,不同的是前者溫度在0以上,后者在0以下。5. 簡述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氣特點。答:副高(全稱為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內(nèi)部和其外圍南北側的天氣是不同的。在副高內(nèi)部有強烈的下沉氣流,氣壓梯度很小,多是晴朗少云,炎熱微風的天氣。若長期控制,會造成嚴重干旱和高溫酷署。副高外圍的西北側,盛行西南暖濕氣流,又與西風帶相鄰,水汽充沛,上升氣溫強烈,在地面上常是一條東西向的寬廣雨帶所在地,梅雨就出現(xiàn)在這個區(qū)域。副高南側與赤道低壓帶相鄰,盛行

60、東風,多臺風和熱帶低壓活動,時有大風、暴雨天氣。6. 寒露風的含義及類型答:寒露風是指我國南方地區(qū)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期所遇到的秋季冷空氣造成的低溫冷害天氣??煞指蓾駜煞N類型:干型寒露風的特點是晴朗、干燥、低溫,氣溫日較差大,相對濕度小。濕型寒露風是低溫多雨,氣溫日較差小,相對濕度大。7. 暴雨形成的條件答:形成暴雨需具備三個條件:要有充足的水汽供應,一來提供足夠水汽,二來提供能量; 具有強烈的上升氣流,以維持暴雨的強度; 要有濕空氣的不穩(wěn)定層存在,以促使和維持對流的發(fā)展。8. 臺風的結構及無氣特征答:臺風結構:從內(nèi)向外為臺風眼區(qū)、渦旋區(qū)和外圍大風區(qū)。天氣特征:臺風眼區(qū),中心有下沉氣流,產(chǎn)生逆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