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契約法中的對價學說_第1頁
英國契約法中的對價學說_第2頁
英國契約法中的對價學說_第3頁
英國契約法中的對價學說_第4頁
英國契約法中的對價學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英國契約法中的對價學說(草稿)(longinus)| 關(guān)鍵字:普通法、合同、對價一引言對價(Consideration) ,亦 稱約因(Cause),在普通法的 契約理論中,它是構(gòu)成一個合法有效的簡式契約所必備的最 首要條件之一。區(qū)別與一般大陸法僅需要約和承諾的意思表 示一致即可成立合同,依照美國、法國及一些英美法系對于 契約的要求,訂立一份有效的、可實施的契約,必須具備: 要約與承諾;有效的對價;沒有足夠的抗辯理由。英美法中 把合同分為兩類:一類是當事人采用簽字、加蓋印鑒的形式 所訂立的簽字封臘合同(Contract under seal ),它不要求 任何對價。另一類是指一切除了簽字封蠟形

2、式合同以外的、 所有的書面、口頭的合同,這類合同則必須具有對價。簡式 合同與簽字封臘合同的區(qū)別在于饋贈(亦稱為禮物)這一 因素。對價通常被理解為當事人之間的給予和接受的共 存,是一種互惠的以什么交換什么。而饋贈則屬于一種 單純的贈予。因雙方之間不存在“互惠互易而失去強制拘束 力。因此,當出現(xiàn)饋贈時,只有采取簽字封臘合同這一 形式所訂立的契約,方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然,對價也并非是從來就有的,盡管由于某些技術(shù)性叮叮小文庫原因無法精確考究其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但通常它被認 為起源于16世紀的英國法。其中一項理論認為,對價是作為 一個約束違約擴張的工具1,也就是說,任何允諾必須有 對價的支持才能獲

3、得法律約束力。因此,單方面受益的契約 是不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和法律約束力。后來,調(diào)整簡式合同的 法律逐漸發(fā)展傾向于約束交易中的磋商過程(Bargain )多于 約束許諾本身,而當法律對于簡式合同的學理解釋出現(xiàn)越來 越多的匯編、典籍化后,調(diào)整簽字封臘合同的法律規(guī)范就從 違約賠償訴訟理論中單獨分離并發(fā)展出來。對價作為一種法律學說發(fā)展至今,已不是一個單一的法 律概念,而是實際發(fā)展為一個系統(tǒng)化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無論 在法學理論還是實踐操作中都發(fā)揮著相當大的作用。但如同 所有法律學說一樣,對價規(guī)則也并非是絕對的,對于對價的 缺乏并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拘束力,例如又t承諾禁止反言(P romissory estop

4、pel )原則的 應用。同樣的,法庭也會在某 些特殊情形下,裁判某一現(xiàn)存的對價并不導致契約成立。因 為只有被法律所允許的、接受的、采取某些形式存在的對價 才能被接受。也就是說,對于對價的理解,強調(diào)當事人雙方 給予彼此的價值/必須是在法律眼中有價值的東西二對價的定義關(guān)于何謂對價,早期傳統(tǒng)的學說將其定義為受許諾人的v.損害或許諾人的獲利。依照英國高等法院1875年Currie叮叮小文庫Misa 一案2中,給對價做了如下定義:一個有價值的對價,應當是一方獲得的某些權(quán)利、利益、 收益或者好處,或者另一方的克己行為、忍耐、遭受某些損 害、承擔某些責任、損失。但實際上這種對于對價的解釋是明顯存在缺陷和不足

5、 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純粹交換許諾的合同中,這一解 釋是無法適用的。假設A許諾支付2000美圓,從B那里購買 一輛汽車,B對此表示同意以2000美圓出賣給A該輛汽車。那 么很明顯,這一買賣合意已有效成立并具有法律約束力。但 是,自合同訂立起,至真正的實際履行之間這一段期間內(nèi), 實際上很明顯合同中沒有任何一方遭到損失或者獲得收益。 那么假設依照前述對對價的定義,A與B之間購買汽車的這一 協(xié)議便成為了因缺乏對價而自始不成立的無效合同。顯然是 有享事實且不合理的。實際上,在上述買賣合同中,合同雙 方通過交換許諾的本身就構(gòu)成了現(xiàn)存且有效合同對價。由此 可見,以獲得利益或遭受損失作為對價的定義是有失

6、偏頗 的。如今,對于對價的定義,理論界以及眾多法學評論及意 見開始傾向于原告通過履行某種形式的行為來購買、換取被 告的許諾。同樣的,原告也可以通過向被告提供相互許 諾/的方式來購買被告的諾言。3。這種較為現(xiàn)代的學理 解釋是英國法官Frederich Pollock 所提出的:叮叮小文庫一方的行為、忍讓、構(gòu)成的許諾,是購買另一方所作出 的許諾所支付的價格。因此,有價值的許諾才是有拘束力的。 4這一定義是1915年英國上議院在復審Dunlop PneumaticTyre Co. Ltd. V. Selfridges and Co. Ltd. 一案5中 得以確認。且此后被法學界普遍認為是相對于19世

7、紀的”受損 獲利學說更加具有代表性、更加適合現(xiàn)代商務合同的對價定 義。至此,表面上看來,有關(guān)對價的定義似乎已經(jīng)非常簡單 清晰了,但正如前所述,實際上,對價學說發(fā)展至今,對于 對價的定義,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表面性的原則規(guī)定,尤 其是在以非成文法著稱的英國。在紛繁復雜的各種理論及實 踐中,各種學術(shù)理論及審判實踐結(jié)果千差萬別。但貫徹始終 的,只有規(guī)范對價定義的三大重要的從屬原則,并由此所組 成的規(guī)則整體才能夠完整體現(xiàn)對價理論。接下來,本文將會 詳細闡述這三項原則。1對價必須是已執(zhí)行的(executed )、可執(zhí)行的但不能是 已經(jīng)過去的。2對價必須由受許諾人作出,但無須到達許諾人。3對價必須是充分的

8、,但無須足夠。三原則一:對價必須是已執(zhí)行的(executed )、可執(zhí)行的但不能是已經(jīng)過去的叮叮小文庫已執(zhí)行對價和可執(zhí)行對價原則一實際上就是原告向被告購買許諾這一模式的體 現(xiàn)。在可執(zhí)行對價中,對價是以一種原告以自己的許諾交 換對方的許諾/的形式出現(xiàn)。換句話說,也就是整個合意的 實行是向?qū)戆l(fā)生的。對此類對價舉例說明之:A許諾以賒購 的方式向B購買汽車一部,一周后交付。這里A與B彼此的 對價均是向?qū)戆l(fā)生的 一一也就是所謂的可執(zhí)行對價。已 執(zhí)行對價,出現(xiàn)在一方已完成了他在合同中被要求的義務。 即他已經(jīng)/執(zhí)行了自己一方的商價活動,而另一方尚未履 行的對價保持在可執(zhí)行對價的狀態(tài),在將來完成。已經(jīng)過去

9、的對價在英國法中,有一項原則稱為已經(jīng)過去的對價不是對價 。如前所述,要使合同具有約束力,有效的對價除了須是許 諾之間的來往,兩個許諾之間還必須有對應的聯(lián)系。假如一 方的許諾是在對方完成某個作為以后才做出的,那么這一許 諾只能被視作感謝的表示、禮物、饋贈,別無其他。舉例說 明:A自愿為B家粉刷墻壁,B外出不知,等返家后為了表示 對A的感激,許諾作為對其善良行為的回報給予50美圓。但 此后B沒有履行許諾,則A亦無權(quán)主張要求B實際履行。因 為在這里,作為支付50美圓的許諾的相對應的對價是粉刷行 為,但這一行為相對于許諾50美圓的給付/是已經(jīng)過去的 了,因此A的主張就因為對價已經(jīng)過去而不能獲得支持。叮

10、叮小文庫這里必須強調(diào)的是,所謂已經(jīng)過去的對價/,指的是相 對于某個許諾而言的,而不是僅僅以時間早晚為準。同樣以 前面一個例子來再次說明:假設B獲悉了 A要自愿為他粉刷 墻壁(尚未實行)后,許諾給予A 50美圓,則一旦A實施了 粉刷(或者對此討價還價),那么他就獲得了對這50美圓的訴 求權(quán)。也就是說,A的對價是按照口頭合同中的要求已實行了, 成為了一個已執(zhí)行/對價,那么相對應的B所作出的許諾 也就必須予以履行。關(guān)于已經(jīng)過去的對價,英國法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判 例:1842 年 Roscorla v. Thomas 6和 1951 年 Re Moardle 7案。在前一案中,原告與被告商價購買一匹馬

11、,并談妥了 一個價格。在雙方達成買賣合意以后,被告向原告許諾此 馬健康且無惡癖 但實際上,該馬其后被證明是習性惡劣、 不良的。原告起訴被告違反許諾但被法庭駁回。理由是 原告所主張的自己的對價,是相對于馬無惡癖/許諾之前 作出的,是已經(jīng)過去/ 了的。作為購買馬匹支付價款,所 對應的、有聯(lián)系的并不是被告所做的馬匹的質(zhì)量保證/ 一 這只屬于饋贈在Re McArdle 一案中,根據(jù)被告的父親遺囑,他的孩子 們將在他們的母親過逝時必須離開現(xiàn)在的住宅。在母親在世 期間,其中的一個孩子及其妻子與母親住在一起,在這一期 間,這位妻子對房屋做了實質(zhì)性的修繕及改良。作為感激,叮叮小文庫這個孩子簽署了一份文件給予他

12、的妻子,寫到作為對你改 良房屋的對價,我們同意遺囑執(zhí)行人從這一房產(chǎn)中償還你。 當財產(chǎn)分配時,會從這一不動產(chǎn)總價值中支付你總數(shù)為448英 鎊作為你改良房產(chǎn)的回報地方法院判決認為,對房屋的修 繕完全是在孩子簽署文件和執(zhí)行遺囑之前完成的,即是一個 已經(jīng)過去的對價 一旦遺囑執(zhí)行人拒絕支付妻子448英鎊, 妻子亦無法成功訴請這筆金額。因為,作為報答修繕房屋而 支付費用的許諾,妻子無法提供與其對應的任何對價。已過去對價的例外這是由 1615 年 Lampleigh v. Braithwait8 一案所衍生 出來的一項對價的例外規(guī)則。被告Braithwait 因殺了人而請 求原告Lampleigh 向國王討

13、得赦免。原告盡了適當?shù)呐Σ?支付了一定的花費后,為其求得了赦免。被告即許諾支付原 告100英鎊但此后并未實際履行。后被原告以違背這一許諾為 由起訴到法院。就表面情況看來,很明顯,根據(jù)已經(jīng)過去 的對價不是對價/這一原則,原告為被告所付出的,為求得 國王的赦免所做出的努力,是在被告作出許諾支付100英鎊時 已經(jīng)過去了的,因此是不能構(gòu)成合法有效的對價的,必然會 敗訴。但是,在實際案件的審理中,法院卻認為,被告最開 始做出的,向原告請求幫助的要求,實際上隱含著另一個許 諾:即他(被告)會對原告給予的幫助予以回報和償付。因 此,在前的這一隱含許諾,與之后的支付100英鎊的許諾,實叮叮小文庫際上是同一個

14、許諾的兩個部分,它們共同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許 諾,成為對應被告許諾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一個許諾。因止匕, 一旦原告為原告求得了君主的赦免,原告就獲得了對抗已 過去對價/的抗辯理由,而使自己的請求獲得法院的支持。必須注意的是,在司法實踐中,這一原則的應用必須符 合三項條件:一,原告的服務是應被告的請求做出的;二, 許諾中隱含著雙方必須理解的到的,原告的服務應當獲得償 付的內(nèi)容。最后,構(gòu)成許諾中存在潛在償付內(nèi)容,通常只出 現(xiàn)在當事人雙方有經(jīng)濟上的、商務上的關(guān)系的情形下。另一個能夠體現(xiàn)這一例外原則的例子是在1892年的Re C asey專利權(quán)9案中,被告,某一專利權(quán)的兩個共有人,給原 告做出一個書面許諾:

15、對于擔任經(jīng)理人的你在工作中為我們 的專利所提供的服務,我們同意將該專利的三分之一份額給 予你J在這其中,被告當然可以主張,他所作出的許諾是關(guān) 于原告過去為他們所提供的服務的,因此原告無法主張該許 諾具有法律約束力來對抗被告對這一許諾的不履行。因為原 告不能提供對應與這一許諾的對價。但是,審理該案的上訴 法院法官Bowen裁決原告勝訴,理由是:被告一方存在著一 個隱含性的承諾,即原告的服務會獲得有價償付的,專利權(quán) 的分額即是報酬。盡管被告之前沒有作出對原告的,要求其 提供服務的請求。在Lampleigh v. Braithwait 一案中所形成的這一對價叮叮小文庫例外規(guī)則,后來由法官Scarma

16、n在1975年復審Pao On v. La u Yiu Long10 一案中得以再次確認。他認為:在給出一個許諾用以支付,或者授予其他的利益之前的 一個已經(jīng)完成的行為,在某些時候能夠被視作許諾的對價。 這一行為必須是應許諾人的要求做出的,當事人各方必須理 解這一行為是會被給予報酬的,或者授予某些利益和給予報 酬,或者是預先給予一些被承諾在法律上具有約束力的利益。至此,由Lampleigh v. Braithwait 衍生 出來的 這一原 則被描述為過去對價/原則的例外。從表面看來是明確無 疑的。但另有不同觀點認為,這一原則并非對價規(guī)則的例外, 而僅僅是反映了對價需求的通常要件。舉例來說,假設一

17、位 機械師修理某人的汽車,但當時并無任何涉及報酬的(或者 可以被認為是涉及報酬的)內(nèi)容被提及。那么很明顯這一行 為的本身并不能構(gòu)成已過去對價的問題,而只是一個普通的 商業(yè)操作活動的問題。因為至少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在一般人 眼里,一旦這輛汽車被修理完成,毫無疑問機械師會得到報 酬的支付(或為此作出一些行為),有爭議的僅僅是報酬的數(shù) 目,而這會在其后的磋商中得以解決。成文法的中的例外規(guī)定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商務活動的日益頻繁,原有 的對價規(guī)則已逐漸無法適應多變的需要,使得弊端叢生。例 如當事人需要變更契約,或者免除一方的債務時,就會缺乏叮叮小文庫對價而使之無法成立。這顯然是不符合現(xiàn)代商業(yè)操作習慣

18、的。 因此,除了在判例上,英國法逐漸開始從成文法規(guī)上做出一 些靈活的調(diào)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商業(yè)需要。A.訴訟時效法1980, S27 (5)。假如債務人承認一項 債務,是作為起到計算訴訟時效的目的,則他所負債務利息 的自然增長,從他承認債務這一日期起計算,而非在此之前, 這一承認不必作為債務人償還債務的許諾,即使對此的主張 將會導致訴訟時效的延長。盡管此對價是針對先前的債務且 是已經(jīng)過去的 1965年 Dungate v. Dungate 一案對此條 款有所應用。B.匯票法1882, S27。一項在先債務,當通常情況 下被視作以過去的對價/時,盡管不是不變的,也可以成 為匯票的良好對價。四對價

19、必須由受許諾人作出,但無須到達許諾人。該項原則的含義是指,某人只有在出示自己提供了相應 對價的情況下,才有權(quán)約束向他作出的許諾。1833年P(guān)rice v. Easton 一案是體現(xiàn)這一原則的很好范例。Price欠原告13 英鎊,并同意為被告工作,因為被告許諾將會把Price 的勞 動報酬所得代為償還給原告,但最終被告沒有履行這一許諾。 很明顯,根據(jù)上述原則,原告要求被告支付13英鎊的請求是 無法得到支持的,因為原告沒有針對被告的該許諾作出任何 對價。10叮叮小文庫實際上,大陸法系中有關(guān)合同相對性原則,也是這一原 則的另一種體現(xiàn),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起到保護合同利益、 約束合同當事人。想要約束合同

20、中的某一方則必須成為磋商 中的另一方,因此必須提供對價。在Price v. Easton案中, 法官引用不同的理由作出了兩項結(jié)果一致的判決。法官Denm an判決原告敗訴理由是其無法出示任何由自己作出的,傳 達給被告的適當對價另一判決,由大法官Littledale 基 于無任何法律意義上的利益關(guān)系存在于原、被告之間/為 由,作出一致的判決。同樣在1861年Tweddle v.Atkinson 一案中,我們也可以 同樣看到體現(xiàn)這一原則的判決。在此案中,原告父親及未來 岳父相互達成協(xié)議,如原告結(jié)婚,則分別支付其100英鎊和20 0英鎊。并在原告結(jié)婚以后將這一許諾以書面形式確定下來。 但此后原告的岳

21、父在尚未履行200英鎊的給付前便去世了。因 此原告訴請在遺產(chǎn)執(zhí)行中支付給自己這筆錢。當然這一請求 沒有得到法庭的支持,不僅因為原告無法提出任何相對應的 對價,而且他也不是該協(xié)議的當事人,盡管該協(xié)議對他而言 是純獲利性質(zhì)的。相反來說,對這而已給付唯一享有主張權(quán) 的人應當是原告的父親,盡管他沒有從該協(xié)議中獲得任何利 益。但是,一個有約束力的許諾無須要求對價到達許諾人, 而只需由受許諾人一方發(fā)出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原則 的運用在實踐中往往過于呆板教條化而有損及合同外利害關(guān)11叮叮小文庫系人利益之虞。因此,19936年的委托代理法第242號法 律報告第19章:合同利益:合同中受益第三方/中,建議作

22、 為改革合同利益保護學說廢止這一原則,努力使類似于Twed dle v.Atkinson 案件中具有利害關(guān)系的第三方獲得支持的可 能性大幅度提高。五對價必須是充分的,但無須足夠。對價必須是有價值的毫無疑問,所謂有價值的即是指具有經(jīng)濟意義上的 價值,無論在表述中或?qū)嵺`考量中,都不會出現(xiàn)任何誤解。 但實際上,英國法中用來界定對價的充分/ ( sufficient ) 和充足/ (adequate) 二字的區(qū)別,在普通人的眼中是非常 模糊難辨的。所謂充足/通常是被用來描述達成交易的磋 商過程中互相交換式的一種要素。也就是說,它是反映合同 從經(jīng)濟意義的角度上講是否是一個好的/ ( good )合同。而

23、 充分/一詞,而更多是從法律工作者的角度上考量,從表 述上更加側(cè)重于經(jīng)濟價值以外的、法律眼中的存在。對價的充足多年來法庭在審判實踐中一直秉承著無須對價充足于否 的要求。換言之,法庭不會對合同中雙方所提出的對價做比 較性的、經(jīng)濟意義上的評估。法庭僅尋求確認對價達到一 定程度的經(jīng)濟價值,而不要求一個與對價相應的價值包含于 合同中 除了對欺詐的主張以外,法律并不關(guān)注磋商中與對12叮叮小文庫價相應的價值是否不均衡。一個體現(xiàn)該項原則的現(xiàn)代案例便是1960年Chappell & C o.Ltd v.Nestle Co.Ltd 一案。原告是一支名為搖滾的鞋 子/的歌曲的版權(quán)所有人。第三人將此曲錄制成唱片并以

24、每 張4便士的價格出售給Nestle 公司,即本案被告。其后Nest le提供該第三人以每張1元6便士的價格向公眾出售,每張附 帶價值6便士的Nestle 巧克力的包裝紙三張。包裝紙會在收 款開票時半日丟掉。作為Nestle公司的本來目的是為了推銷 其巧克力。盡管在銷售唱片時他也能獲得一定利潤。后原告 起訴被告侵犯其版權(quán),理由是根據(jù)1956年版權(quán)法S8中規(guī) 定任何人可以對用以零售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并需向版 權(quán)所有者支付原始零售價格6 1/4 %勺版稅 被告拒絕,稱 其1元6便士的零售價格已包含在1元6便士的單價中,原告拒 絕接受并稱這筆錢作為對價只是整張唱片售價中的一部分, 而包裝紙應當在評

25、估版稅中一并計算進去。法庭判決支持原 告的主張,因為包裝紙本身也是考量其對價的一部分,盡管 它的經(jīng)濟價值非常微小。法官Somervill 對此是這樣予以說 明:合同當事人可能規(guī)定選擇何為對價。不能否定一粒胡椒 子亦能成為良好的對價。即使被證明受許諾人根本不喜歡它 甚至會將它丟棄。對這一原則的運用的一個更新的個案便是1981年Midlan13叮叮小文庫d信托銀行v. Green AC 513。案情是一位父親為了避免轉(zhuǎn)讓 選擇權(quán)于自己的兒子,而將一所農(nóng)場以5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 自己的妻子。盡管該農(nóng)場的實際估價高達40000英鎊。上訴法 院認為,如此一個低價的買賣不能被認定為具有金錢或者 金錢意義上價值/的買賣。然而上議院推翻該裁判,認為原、 被告雙方所訂立的合同,是具有良好對價的有法律拘束力、 合法有效的合同。法庭在任何時候都無須有考量對價是否充 足要求。另外有一點,所謂對價必須有經(jīng)濟意義上的價值,意味 著簡單的感情因素,不能被視作足夠的對價。例如在1853年W hite v. Bluett 一案中一個兒子許諾停止經(jīng)久不斷地抱怨而 打擾到他的父親,相對的父親許諾不會就兒子的期票問題將 他告上法庭。法庭認為,兒子所作出的這項許諾,不是一個 良好/的對價。對價的充分在討論完對價的充足性問題后,我們要來分析一下,在 一個已成立的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