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瑣考_第1頁
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瑣考_第2頁
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瑣考_第3頁
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瑣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唐五代假設干作家生平瑣考典籍所載晚唐五代詩人之生平仕歷,多有舛誤或疏漏不明者,倘不辯正糾誤,考察補闕,那么不僅將繼續(xù)貽誤讀者,而且勢必影響對此時期文學的深化研究。筆者近年多從事于清理晚唐五代詩人生平仕歷事,時有所得,今擇假設干條公諸同好,敬祈方家指正。厲玄任監(jiān)察御史而非侍御史?唐詩紀事?卷五十一記厲玄仕歷云:“大和二年進士,終于侍御史。?全唐詩?卷五一六其小傳亦襲之。上引二書皆未載厲玄為監(jiān)察御史事。然二書所記恐有誤,厲玄恐非終于侍御史任,亦恐無侍御史之任。考姚合有?陜西厲玄侍御宅五題?、?題厲玄侍御所居?全唐詩?卷四九九,周賀有?贈厲玄侍御?全唐詩?卷五三,劉得仁亦有?和厲玄侍御題戶部相公廬山

2、草堂?詩?全唐詩?卷五四四。據此,厲玄嘗為侍御。然侍御乃俗稱。據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御史臺殿院之殿中侍御史、察院之監(jiān)察御史“眾呼為侍御;而臺院之侍御史“眾呼為端公。見宰相及臺長,那么曰某姓侍御。上引諸詩之侍御當屬眾呼之侍御,即殿中侍御史或監(jiān)察御史之俗稱,而非謂臺院之侍御史,因別人倘稱之,那么應呼為端公,而不稱侍御也。故厲玄所任只能是殿中侍御史或監(jiān)察御史???全唐詩?卷五百姚合有?游昊天玄都觀?詩,此詩題一作?裴考功厲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觀?。又姚合有?同裴起居厲侍御放朝游曲江?詩同上。據此,那么此厲察院既與姚合交往,而據今所能考知之姚合所交游者,姓厲而仕于御史臺者唯有厲玄,那么此厲察院當即厲玄。

3、此謂厲玄為厲察院,那么厲玄此任當即御史臺察院之監(jiān)察御史,眾呼亦即為諸詩所稱之厲侍御。據?唐詩紀事?厲玄條所引詩有姚合?題厲侍御所居?,而除?紀事?外,均無厲玄為侍御史之記載,那么?紀事?所謂厲玄終于侍御史恐未必別有所據,或即據此詩而誤云。另者,厲玄?寄婺州溫郎中?詩下小注云:“時刺睦州?全唐詩?卷五一六。宋陳公亮?嚴州圖經?卷一所記郡守有“厲玄,大中六年九月十日自使大理拜。據此,厲玄宣宗時尚有睦州刺史之任。據?舊唐書?卷四十四?職官志?三,侍御史從六品下,品級低于睦州刺史。據厲玄資料,又不載其有貶謫之事,由此可知一者厲玄未必有侍御史之任即前所論或為監(jiān)察御史之誤,二者倘其果為侍御史,那么侍御史亦

4、非其最終之任。關于楊漢公生平仕歷的幾個問題?全唐詩?卷五一六楊漢公小傳謂其“大和八年擢進第,并謂其“終桂林觀察使。按此處所云其誤有二。一、楊漢公非大和八年進士第。今考漢公大和八年擢第之說實肇自?舊唐書?卷一七六?楊虞卿傳?附,云:“漢公,大和八年擢進士第。然此處下文即又載其:釋褐為李絳興元從事。絳遇害,漢公遁而獲免。累遷戶部郎中,史館修撰。大和七年,遷司封郎中。此處明記其大和七年遷司封郎中,可見其登第早在此前。又李絳遇害於興元。據?舊唐書?卷一六四本傳,乃在大和四年。而楊漢公為戶部郎中據?唐會要?卷六十三,其大和六年二月已在此任?通鑒?卷二四四大和七年二月亦記其時漢公任戶部郎中??梢姉顫h公及第

5、年當早在大和四年,決非大和八年???唐摭言?卷八:“元和九年,韋貫之榜殷堯藩雜文落矣,楊漢公乃貫之前榜門生。據徐松?登科記考?卷十八所考,韋貫之元和八年以中書舍人知貢舉,而漢公亦是年登進士第。可見?舊唐書?、?全唐詩?所記大和八年應為元和八年之誤。?全唐詩?不察?舊唐書?之誤,因襲其所記而致誤?全唐文?卷七六楊漢公小傳亦同此誤。二、楊漢公非終于桂林觀察使。據?新唐書?卷一七五?楊虞卿傳?附,楊漢公由舒州刺史“徙湖、亳、蘇三州。擢桂管、浙東觀察使。此后復入朝為戶部侍郎,歷任荊南、宣武、天平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卒。據?唐方鎮(zhèn)年表?所考,漢公鎮(zhèn)桂管在會昌五年至大中元年,而為宣武、天平兩鎮(zhèn)節(jié)度使在懿宗咸通二、三

6、年,其時已遠在其鎮(zhèn)桂管之后。又?新唐書?卷七十一?宰相世京表?一亦謂漢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檢校戶部尚書??梢姉顫h公非終于桂管,而是終于天平節(jié)度使任。又兩?唐書楊虞卿傳?附楊漢公傳均未載其任給事中事。?新傳?謂其“擢桂管、浙東觀察使。由戶部侍郎拜荊南節(jié)度使???金石萃編?卷八十華岳題名,大中二年五月有給事中楊漢公據?唐方鎮(zhèn)年表考證?卷下引。據此那么楊漢公尚有給事中之任,其時間為大中二年五月前,又宋施宿?嘉泰會稽志?卷二記楊漢公“大中元年五月自桂管觀察使授,二年二月追赴闕。此處雖未記追赴闕任何職,但從華岳題名可知其此次入京當是召授給事中。據此,那么楊漢公之任給事中當是大中二年二月由浙東觀察使召授。

7、上引?新傳?所記其仕歷亦有所漏略,可據補。又楊漢公之卒年史傳未載。?新唐書?卷一七五?楊虞卿傳?附僅謂其“自同州更宣武,天平兩節(jié)度使,卒。?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亦謂其“天平軍節(jié)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可見楊漢公乃終于天平軍任。據?唐方鎮(zhèn)年表?卷三所考,楊漢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在懿宗咸通二年至三年。那么其卒,蓋在約咸通三年。楊收生平仕歷考辨楊收任渭南尉,充集賢校理之時間?舊唐書?卷一七七?楊收傳?載楊收為杜悰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掌書記后又云:宰相馬植奏授渭南尉,充集賢校理。?新唐書?卷一八四本傳同。兩?唐書?本傳均未明言其任渭南尉,充集賢校理之確切時間。按馬植任宰相據?新唐書?卷六十三?宰相表?、?資治通鑒?

8、卷二四八乃在大中二年?新表?記在正月,?通鑒?記在五月。那么楊收任渭南尉最早當在馬植初任相的大中二年。又考鄭畋?加知制誥自陳表?全唐文?卷七六七云:“臣會昌二年進士及第,大中首歲書判登科,其時替故昭義節(jié)度使沈詢作渭南縣尉,兩考罷免,楊收以結綬替臣。據鄭畋表,畋大中元年任渭南尉,兩考罷免,由楊收替任,那么鄭畋罷渭南尉當約在大中二、三年間。唐時詮選之時間據?通典?卷十五年?選舉?三云:“凡選始于孟冬,終于季春。據此亦可知鄭畋罷渭南尉,楊收替其任當約在大中二年冬至三年春間。又?唐會要?卷六十四集賢院條載:“大中五年正月,校理楊收逢侍御史馮緘與三院退朝入臺,收不為之卻。為此,那么楊收至大中五年正月尚在

9、集賢院校理任。據上所考,楊收任渭南縣尉,充集賢校理之時間當約在大中二年冬或三年初至五年時。而其離渭南尉任之時間已不可確考,然最早亦只能在大中五年正月稍后。?舊唐書楊收傳?之誤?舊唐書?卷一七七?楊收傳?載楊收於裴休作相后用為太常博士,后丁母憂歸蘇州,“既除,崔珙罷相,鎮(zhèn)淮南,以收為觀察支使。后又入任朝內,“宰相夏侯孜領度支,用收為判官,累遷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按此處所記楊收為崔珙淮南觀察支使事與?新唐書?本傳不同。?新傳?云其“服除,從淮南崔鉉府為支使。今按宋樂史?廣卓異記?卷七“使主未離鎮(zhèn)見判官拜相條云:“按?唐書?大中末,崔鉉自左仆射平章事鎮(zhèn)淮海。楊收以太常博士從鉉為支使。收入拜侍御史,

10、遷吏部員外,歷翰林學士,二歲拜兵部侍郎平章事,鉉未移。樂史亦言楊收為崔鉉淮南支使,其所據?唐書?恐即指?新唐書?。今再檢唐史,謂收為崔鉉淮南支使確誤。考?舊唐書?卷一七七、?新唐書?卷一八二?崔珙傳?新唐書?卷六十三?宰相世系表?,崔鉉罷相在武宗會昌三年二月,尋即貶泮州刺史,再貶恩州司馬等,且終生未鎮(zhèn)淮南,此固與?舊唐書楊收傳?所言不合。又據?新唐書宰相表?裴休為相在大中六年八月,夏侯孜任相在大中十二年四月?通鑒?卷二四九同?月舊唐書宣宗紀?那么記在同年五月,會從?通鑒?,那么楊收在淮南支使任當在大中六年八月后其為太常博士至十二年四月為夏侯孜度支判官之間。據?新唐書宰相表?,崔玄大中九年七月檢

11、校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出鎮(zhèn)淮南。據?唐方鎮(zhèn)年表?卷五,崔鉉鎮(zhèn)淮南直至咸通初期。崔鉉鎮(zhèn)淮南之時間恰與楊收為支使之時間合??梢姉钍諡榛茨现巩斒窃诖捭C幕而非崔珙幕,?舊傳?所記實誤,當從?新傳?。又?舊傳?謂楊收罷相為宣歙觀察使后,“韋保衡作相,又發(fā)收陰事,故次年八月,貶為端州司馬。然?新傳?那么記“韋保衡又劾收前用嚴譔為江西節(jié)度使,受謝百萬明年,貶端州司馬。而未言韋保衡為相時。按?舊傳?所記有誤。據?舊唐書?卷十九、?新唐書?卷九?懿宗紀?、?資治通鑒?卷二五一,楊收貶在驤州在咸通十年初。又據?通鑒?卷二五二、?新唐書?卷六十三?宰相表?,韋保衡任相始于咸通十一年四月,此時楊收已貶死,那么?舊傳?謂韋保衡作相發(fā)收陰事而致其端州之貶其時間有誤???舊唐書?卷一七七?韋保衡傳?云:“保衡恃恩權,素所不悅者,必加排擠。又云:“以楊收,路巖在中書不加禮接,媒孽逐之。?新唐書?卷一八四?韋保衡傳?亦謂其“所悅即擢,不悅擠之,又云其“逐楊收,傾路巖,人益畏之。然二書所記保衡恃恩擠人事乃統(tǒng)而言之,非均在其為相時。今觀二書所記,保衡擠楊收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