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1頁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2頁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3頁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4頁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編碼 : CU6S3X9G9J6 HX3C8I1M3M7 ZO3J3Z6K9W4七下第六單元學問點歸納 20、黔之驢一、字詞注釋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好(hao ):船載以入:2、至就無可用,放之山下至:龐然:就:以3、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為:4、蔽林間窺之蔽:稍:窺(kui ):5、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莫相知:慭慭( yinyin )然:遁 dun 6、虎大駭,遠遁大駭:7、以為且噬己 ;以為:且:噬:8、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然:者:9、益習其聲;益:習:10、蕩倚沖冒:勝sheng11 、 驢 不 勝怒 , 蹄之 ;蹄:12 、 虎 因 喜 , 計之 曰 :“技 止 此

2、 耳 !”計 :耳:13、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去:二、一詞多義1 、 以 為 : A 、 虎 見 之 , 龐 然 大 物 也 , 以 為 神()B、 以為且噬己也()2 、然:A、慭 慭 然,莫 相 知()B 、 然往 來 視 之 , 覺 無 異 能 者()()3、且:A、以為且噬己也,甚恐4、者:B、且焉置土石()B、A、 覺無異能者 (有好事者()B. 虎A.黔之驢 5、之:見之 ( B、A、益習其聲(6、益:稍近益狎()C、香遠益清()三、詞性活用(請指出哪個字是詞類活用并分析是哪種情形)1、稍出近之() 2、有好事者,船載以入()3、驢不勝怒,蹄之()4、虎因喜,計之曰“ 技止此耳”

3、()四、通假字:技止此耳:止,五、課文內容懂得1、本文通過一頭驢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知人們什么道理?答:2、整體閱讀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現(xiàn),理出文章敘事線索,完成以下填空(每空限填一詞);驢 驢 驢驢3、找出三個形象勾畫出老虎既古怪又可怕的神態(tài)的詞:、4、課文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xiàn)虎的心理及行為動作的詞語分別有哪些?它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可分為六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xiàn)虎的心理的 語句分別是“ 以為神” 、“ 覺無異能者” 、“ 莫相知” 、“ 終 不敢搏” 、“ 以為且噬己也” 、“ 技止此耳” 等;虎初見 驢時,“ 蔽” “ 窺” 勾畫出虎既古怪,急于

4、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 駭” “ 遁” 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懼怕心理;接下來“ 稍出近之”、“ 往 來視之” 、“ 近出前后” 直至“ 蕩倚沖冒” 而激怒驢,寫虎一再摸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于心計;最終“ 跳踉大闞” 、“ 斷其喉” 、“ 盡其肉” 、“ 乃去” 等 語句,句式短促,節(jié)奏鮮明,寫出虎干脆利落,志得 意滿的情態(tài);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畫了虎對驢的認 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且使其波瀾起 伏,引人入勝;5、成語:22、陋室銘 一、重點詞語說明 1 、談笑有鴻儒鴻:馨:案牘: 2 、無案牘之勞形形: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調: 4 、可以調素琴,閱

5、金經 5 、水不在深,有龍就靈靈:絲竹:耳6、斯是陋室斯: 7 、往來無白丁白丁: 8 、閱金經金經:9、無絲竹之亂亂:10、有仙就名 名:二、懂得性默寫 1 、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 2 、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緣由 :3、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 、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 、用比如頌揚 陋室 的句子是:三、古今異義詞: 1 、惟吾德馨 古義:今義: 2 、無案牘之勞形 古義:今義: 3 、無絲竹之亂耳 古義:今義:四、一詞多義: 1 、素: 調素琴 () 2、之: 無絲竹之亂耳()何素湍綠潭(陋之有()然吳玠素服飛(往來視 之()、耳: 無3、就: 有仙就名 4絲竹

6、之亂 耳()技論語六 就(止此耳()五、課文內容懂得 1 、以下對文章內容的賞析有錯誤的哪一項 (); A 、“ 山不在高,有仙就名;水不在深,有龍就靈; ”表現(xiàn)了作者期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志 向; B 、“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寫出了環(huán)境的清 幽雅致; C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可以調素琴,閱金 經;” 寫出了作者生活樂趣的高雅; D 、文章舉諸葛廬、 子云亭的例子, 是為了說明“ 陋 室” 不陋的道理; 2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23、愛蓮說 一、重點詞語說明 1 、 可愛者甚蕃蕃: 2 、香遠益清 益: 3 、亭亭凈植植: 4 、陶后鮮有聞 鮮:5、

7、濯清漣而不妖濯:而:妖:褻: 6 、可遠觀而不行褻玩焉8、晉陶淵明獨愛 7 、宜乎眾矣宜:菊 獨:二、劃分朗讀節(jié)奏 1 、水陸草木之花, 可愛者甚蕃 2、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3 、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三、懂得性默寫 1 、描寫蓮花高潔純樸的句子是:2、最能概括蓮花珍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3、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 子是: 4 、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5 、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如某些人不與世俗同 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6、比如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7 、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

8、攀附權貴的句 子是:四、重點語句翻譯 1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譯: 2 、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譯: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譯: 4 、可遠觀而不行褻玩焉;譯: 5 、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譯: 6 、蓮,花之君子者也;譯: 7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五、一詞多義:1、之:水陸草木 之花() 2、而:出污泥 而不染()濯清花之隱逸者 ()漣而不妖(蓮之出污泥()可)遠觀而不行褻玩焉(婦拍)菊之愛(而嗚之(六、課文內容懂得 1、文中”的的蓮花比牡丹,寫“ 菊花” 和喻“作用是;“ 2、“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句照管了上文的” ;結尾這一句感嘆表

9、達了作者; 3 、本文接受了 的寫法;課文中的“ 牡丹”、“ 菊” 、“ 蓮” 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頌揚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 丹 -“花花 之 富 貴 者“象;”象征菊- 2 之隱逸者“花之君子者;象征蓮- 3 ”;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24、口技 一. 重點詞語 1、給以下加點的字注音;囈語()齁聲()中間()曳屋()許許聲()夫叱大兒聲()幾欲先走()犬吠(2、說明以下句中加橫線的詞;(1)施八尺屏障() (2)但聞()(3)眾妙畢備()(4)意少舒()(5)雖人有百手()二、指出以下句中加橫線的古今異義;(1)會來賓大宴古義:今義:(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古義:今

10、義:(3)兩股戰(zhàn)戰(zhàn)古義:今義:(4)幾欲先走古義:今義:(5)雖人有百手古義:今義:(6)來賓意少舒古義:今義三、一詞多義:1、幾: 幾欲先走() 2、指: 手有百指()不能指幾二千年矣(其一端() 4、坐: 稍稍3、妙: 眾妙畢備(正坐()滿坐以為妙絕(寂然() 6、名: 不能5、絕:以為妙絕 (名其一處()有仙群響畢絕(就名 ()名之絕巘多生怪柏(者誰 ()卷卷哀轉久絕 (有爺名()日中不至,就7、是:當是時(是無禮 ()四、指出以下加點字的詞類活用的情形; 1 、京中有 善口技者: 2、會賓 客大宴: 3 、婦拍兒乳: 4、不能 名其一處:五 、 通 假 字 :通,六、翻譯句子;滿 坐

11、賓 客 無 不 伸 頸(1)京中有善口技者:(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3)來賓意少舒,稍稍正坐:七、課文內容懂得1 文章首尾為什么都交待“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文 中主要是從哪兩方面來寫失火、救火場景 的?3下面對這段文字的懂得,不正確的哪一項:()A. 俄而 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具有連接前后大事 的作用;B. 段寫聲音的次序是由小到大,從屋內到屋 外;C. 段用五個 百千 極力渲染火場和大廳里聲 音的嘈雜,從而表現(xiàn)口技者技藝精深;D. 段主要內容是寫表演者以口技摹擬失火、救 火時發(fā)出的各種聲音;總觀全段回答:4. 全段是圍繞口技者之“_ ” 來描述的;5. 此段有四次描寫聽眾情

12、態(tài), 在記敘文中的作用屬 A.正面描寫口技者 B. C.直接表達側面描寫口技者6. 文中描寫來賓聽得入神的句子 是,表現(xiàn)來賓由緊急而放松的句子是 _ ,“ 變色” 、“ 戰(zhàn)戰(zhàn)” 、“ 幾欲先走” 這些詞語都是寫聽眾表現(xiàn)的,都很好的從_面描寫口技者技藝之“_” ;7.“ 雖” 、“ 色” 、“ 股” 、“ 走” 的意思依次應是 A. 即使 臉色 大腿 跑 B. 雖然顏色屁股離開8第4 段盛贊表演者口技之“ 善” 仍接受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正面寫_ ,側寫_ ;附文言虛詞的用法:中學階段常見的文言虛 詞有“ 之” 、“ 而” 、“ 以” “ 于” 、“ 其” 、“ 者” “ 之” 字的

13、用法一、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敏運用于第一人稱或其次人稱;例:蔽林間窺之;聞者皆憚之;(之:它,指驢)(之:他,包拯)死乃知之;(之:代詞,指董宣的廉潔)2.指示代詞,這,此;二、動詞,到 去;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到 去)三、助詞1.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 “ 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 (名詞)之間;(助詞,“ 的” )例:水陸草木之花 大言數(shù)主之失愛蓮說之:的強項令之:的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例: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無絲竹之亂 耳,無案牘之勞形;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 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例:何陋之有?飛何功之

14、有?4.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后面,湊足 音節(jié),沒有實在意義; (音節(jié)助詞)例:強使頓 之 帝傷 之“ 而” 字的用法(一)用作連詞;1表示并列關系; 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 又” ;例:婦拍 而嗚之(口技)哭之 而育其孤 (岳飛)2表示承接 /順接關系;可譯為 就 或不譯;例:愿乞一言 而死 強項令謀定 而后定岳飛3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 但是 卻 ;例:出污泥 而不染愛蓮說學而不思就罔論語4表示修飾關系, 即連接狀語; 可譯為 “ 地” 或不 譯;例:默而識之論語笑而遣之賣油翁白而往黑而來楊布打狗5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6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 并且 或 而且 ;“ 假如” “假如 ” ;7表示因果關系,翻譯為“ 因而”(二)通 爾 ,用作代詞,其次人稱,譯為 你的 ;有時也作主語,譯為 你 ;例:而翁知我而:你的蔡勉旃堅仍亡友財“ 以” 字的用法 一、介詞1譯為:拿,用,靠著;例:而以奴驂乘;以:用;將以何理天下乎;以:拿,憑 2譯為:把;例:宣悉以班諸吏;以:把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3 表示依據(jù);譯為:依據(jù),依照,依據(jù); 例:葬以大夫禮;以:依據(jù) 4表示緣由;譯為:由于,由于;例:以宣嘗為二千石;以:由于 二、連詞,用法同 “ 而” ;1表修飾,譯為 而 ;例:有好事者船載以入;2表示目的關系,譯 來 用來 等;例:以刺疆事耶 立斬以徇率取數(shù)十倍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