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_第1頁
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_第2頁
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摘要:貿易自由化是一個利益重新分配、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以國際貿易理論為根底,闡述了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程度影響的傳導機制,利用1988-2022年中國各省份面板數(shù)據(jù),從實證的角度分析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對分析結果進展了剖析和解釋,給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關鍵詞:貿易自由化;中國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面板數(shù)據(jù)Abstrat:Thetradeliberalizatinisapressfbenefitredistributinandresuresredeplyent.Thispapertakestheinter

2、natinaltradetheryasafundatin,elabratesthendutinehanisftheeffetftradeliberalizatinnruralineinequalityinhina.Usinghineseinter-prvinialpaneldatafr1988t2022,itanalyzestheinflueneftradeliberalizatinnruralinhabitantineinequalityinhina.Ardingttheurrentnditins,italsgivestherelatedpliysuggestin.Keyrds:tradel

3、iberalizatin;hineseruralinhabitant;ineinequality;paneldata一、引言20多年貿易開放和逐漸自由化的結果是,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不斷上升,進出口貿易額占國內消費總值的比例逐漸進步,到2022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約為63-86%。在1978-2022年的27年里,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長41-5倍,年均增長16-71%,遠遠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幅度。貿易自由化過程所推動的不僅是該國整體的經濟福利程度,還對該國國內的收入分配格局和收入差距產生影響。根據(jù)Heksher-hlin模型以及Stlper-Sauelsn定理,貿易開放后,因貿易開放而擴張的部門所密

4、集使用的消費要素將得到更多的收益,因貿易開放而收縮的部門所密集使用的消費要素收益將會減少,收入差距因此而發(fā)生變化。我國的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總體上經歷了由逐漸擴大到逐漸縮小,再由逐漸縮小到逐漸擴大的過程。1978年開場,農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擴大,1995年到達第一個頂峰,基尼系數(shù)由0-21擴大到0-34,1996年基尼系數(shù)下降為0-32,隨后差距開場逐年擴大,2022年接近0-40。更有學者認為,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shù)早在2000年就已超過國際公認的戒備線,到達0-4296。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開展。目前中國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問題已經到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階段。

5、而貿易自由化和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兩者在中國都是如此顯著,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聯(lián)絡,更加自由的貿易對中國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機制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對于我們深入認識經濟現(xiàn)象的內在規(guī)律,從而對我國的經濟開展和對外開放做出科學合理的戰(zhàn)略引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二、貿易自由化對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機制分析(一)貿易自由化通過農產品價格機制影響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貿易自由化降低了農產品名義保護率,對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產生重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幅度降低貿易保護措施,屢次削減進口關稅,將平均關稅率從改革初期的52-3降到2022年的10-4。名義保護率的下降使國內市場價格不斷

6、向國際價格靠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國內價格扭曲,優(yōu)化資源配置,但同時也降低了對國內產品的保護,增加其競爭壓力,特別是削弱了對小麥、玉米、棉花、稻谷和大豆等農產品的保護,減少了出口,因此對主要消費這些產品的農民產生負向福利沖擊。因此,產品的國際流通會降低國內某些農產品的價格,影響部分農民及相關部門的收入。(二)貿易自由化通過調整農產品貿易構造來影響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貿易自由化也推動了農產品外貿構造的變化,對農民福利產生重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產品貿易構造的變化反映了中國農業(yè)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特征:土地密集型產品的凈出口下降,而高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凈出口那么在上升。這種構造變化對農村收入差

7、距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一,使不同農產品消費者的福利程度發(fā)生變化:一方面增加了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消費者的收入;另一方面惡化了土地密集型產品消費者的收入分配,從而影響了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其二,使不同地區(qū)間農民受益不均。內地農民那么偏向于種植不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小麥大豆和棉花,其凈出口也越來越低,沿海地區(qū)農民更多而高效地消費具有比較優(yōu)勢產品,與內陸農民相比較,沿海農民是貿易自由化最大受益者,造成了區(qū)域間農民收入的不均等。(三)貿易自由化通過調整收入構造來影響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貿易自由化不僅帶來了產品的流動,更重要的是,使得諸如勞動力和資本等消費要素的自由流動,優(yōu)化了資源配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居

8、民的收入構造,影響農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比方,逐步消除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自動出口限制會推動此類產品的出口,從而促進此類消費的就業(yè),特別是推動非國有企業(yè)中農民工的非農就業(yè),這將有利于減少農村的收入差距。三、貿易自由化對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影響的實證分析(一)模型和數(shù)據(jù)以上從理論的角度分析了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機制,要作出更準確的判斷,還必須通過計量回歸對其從總量上進展更準確的估計。貿易自由化測度指標有很多,采用T進出口額占GDP的百分比來表示貿易自由化程度,因變量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Y),這里采用標準差來衡量。自變量除了貿易自由化指標外,還設計以下控制變量:(1)人均收

9、入(PGDP)及其平方項(PGDP2),用來考察經濟增長對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2)人均農業(yè)總產值(RUA),用來考察農業(yè)增長對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3)收入分配(INE),用來考察收入分配對農村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響。這里用城鄉(xiāng)收人差距如林毅夫,1998來替代它;(4)RSR,反映農村就業(yè)構造的變量,用非農就業(yè)人口占農村就業(yè)人口比重來表示非農就業(yè)對收入差距影響;(5)反映勞動力文化程度的變量: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EDU)。在此筆者用鄉(xiāng)村從業(yè)人員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來表示這一變量,該指標表示教育對農村收入差距影響;(6)RLAN,農村人均信貸額,代表農村金融開展狀況對農村收入差距影響,用農業(yè)信貸額除以農村總人口來表示。其他諸如政策制度環(huán)境、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因素由于沒有數(shù)據(jù),在變量選取時暫先不考慮。為了分析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村居民收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