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各章思考題及答案整理(完整)課件_第1頁
古生物各章思考題及答案整理(完整)課件_第2頁
古生物各章思考題及答案整理(完整)課件_第3頁
古生物各章思考題及答案整理(完整)課件_第4頁
古生物各章思考題及答案整理(完整)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生物各章思考題及答案整理Azure_愛地科七班到永遠1.什么是古生物學,他有哪些研究方向? 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界及其發(fā)展的科學,其研究范圍包括各地史時期地層中保存的生物的遺體和遺跡,以及一切與生命活動的有關的地質記錄。 生物學方面 : 生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構造、分類、個體發(fā)育、系統(tǒng)發(fā)生、生物演化和環(huán)境適應、生物生理、生物化學 地質學方面 :古生物地質時間含義、興衰與遷移、古地理以及古生物與能源、礦產等 第一章-總論2.古生物學有哪些重要的分支學科?古生物學古藻類學古動物學古無脊椎動物學古脊椎動物學古人類學古植物學孢子花粉學33.什么是化石,形成化石需要哪些條件? 保存在巖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生

2、物的遺體、生命活動的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自身條件:礦物組成的硬體、有機硬體、特殊條件下的軟體環(huán)境條件:水動力條件、水體PH值、氧化還原條件、動物的吞食和細菌的腐蝕埋藏條件 :化學沉積物、生物成因的沉積物、 粗碎屑物埋藏、 特殊的沉積物時間因素 : 迅速掩埋、 長期石化作用成巖條件 :壓實作用重結晶作用 4.化石有哪些保存類型,有何特點?1)實體化石(body fossil) 指生物的遺體或其中一部分保存為化石。 變質實體:經受不同程度石化作用而成的生物遺體化石。 未變實體:幾乎全部保存未經變化或無顯著變化的生物遺體化石。2)模鑄化石(fossil mold and cast) 是生

3、物體在巖層中留下的印?;驈丸T物。3)遺跡化石(trace fossil) 是指保存在巖層中的生物在其生活過程中遺留的痕跡和遺物。4)化學化石(chemical fossil) 是指保存在巖層中的生物的遺體分解的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及蛋白質等,它無原物的形態(tài)特征,僅具有有機物質。 6.生物分的五界分類系統(tǒng)是如何劃分的,有何特點?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動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多細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為單細胞單細胞生物分的五界分類系統(tǒng)有何特點?1.原核生物界:單細胞,無細胞核和細胞器。古細菌、真細菌、藍細菌。2.原生生物界:最簡單的真核生物,一般為單細胞,含核膜和細胞器。植物狀原生生物:具有纖維

4、素細胞壁、含葉綠素藻類、海帶、硅藻動物狀原生生物:無葉綠素、缺少細胞壁的異養(yǎng)真核單細胞、草履蟲、有孔蟲真菌狀原生生物:黏菌、水酶3.真菌界:多細胞,不含光合色素,異樣,細胞分化簡單,由菌絲構成菌絲體。具有一個活動的似變形蟲繁殖階段。地衣。4.植物界:多細胞,真核。有細胞壁和葉綠體,行光合作用,自養(yǎng)。5.動物界:多細胞,真核。無細胞壁和葉綠體,不行光合作用,異養(yǎng)。8.什么是學名、單名法和雙名法?1)學名(scientific name):所有經過研究的生物都應給予科學的名稱。學名根據國際動物、植物、菌類命名法規(guī)和相關文件而定。生物各級分類單位均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字來命名。2)單名法:屬(及屬

5、)以上的分類群采用單名,即用一個拉丁詞來表示。為了便于查閱,在各級名稱之后用正體注以命名者姓氏和公歷年號,兩者以逗號分開。(姓氏,1989)3)雙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屬名+種本名Panthera Oken, 1861屬名:斜體、首字母大寫 姓氏,年號屬以上的單名發(fā)命名時,首字母大寫,正體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屬名:均小寫,屬名首字母大寫;均斜體 種本名 姓氏,年號1.早期生命歷史經歷了哪三個次重要的事件? 早期生命歷史指生命起源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這段距今5.4億年至38億年的生命進化史。 經歷了原核生物的發(fā)展、真核生物的

6、起源和演化、后生動物和后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等重要進化事件。1、約35億年前(原核生物):最原始的生命形式、生存時間最長35-33億年以前就存在、區(qū) 域分布最廣疊層石 。2、約20億年前(真核生物):大氣圈氧含量的增加、大型球狀疑源類化石。3、約6億年前(后生生物):多細胞生物、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甕安生物群”(多細胞藻類、動物胚胎化石)第二章-生命起源與生物演化2.什么是大進化和小進化,而者有何區(qū)別?大進化:1.種和種以上分類群的進化2.綜合現代生物和古生物資料研究種和種以上的高級分類在長時間(地質時間)內的進化現象3.進化革新事件需要小進化積累小進化:1.發(fā)生在種內個體或居群層次上的進化2.現

7、生生物居群和個體在短時間內進化的改變3.進化的基礎4.物種是怎么定義的?(物種大進化的基本單位)現代生物種 (非時向種概念)種是一群具有形態(tài)特征的生物個體,它們之間形態(tài)上的相似性明顯大于它們和其他群體的相似性,它們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有一個生態(tài)位,并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最佳適應狀態(tài),對于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個體而言,群體種的個體之間可以相互交配而與其他群體的個體有生殖隔離?;N (時向種概念)在其生存時間內(多以百萬年計的地質時間)所包含的所有生物個體,它們具有相同或類似的形態(tài)特征。 5.物種的形成有哪兩種方式?漸進式物種形成驟變式物種形成線系分支是漸進的,新種(B)的形成是通過亞種(B1、B2)等中間階

8、段,達到與老種B的生殖隔離。 線系分支是突發(fā)的,新種(B)快速達到與老種(A)的生殖隔離,而不通過中間任何形式。7.生物演化的一般規(guī)律是什么?1.演化的不可逆性:生物在發(fā)展演化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重復過去。即生物的器官及其它特征在發(fā)展過程中已經消失則不能再生;已經絕滅的生物不能再出現。2.器官相關律:某種器官的構造發(fā)生變異,必然會引起其它器官相應隨之變化。18世紀法國著名的學者居維葉提出。根據這原則,可對保存不完整的化石資料進行整體復原。3.個體發(fā)育、系統(tǒng)發(fā)育、重演律、異時發(fā)育:(1)個體發(fā)育:生物的個體發(fā)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該過程可以分為

9、兩個階段,即胚的發(fā)育和胚后發(fā)育。(2)系統(tǒng)發(fā)育:是指生物種族的發(fā)展史,可指一個類群形成的歷史,也可指生命自起源以后至今的整個過程。(3)重演律(生物發(fā)生律):個體發(fā)育是系統(tǒng)發(fā)育的簡單重演。 蛙的個體發(fā)育經歷了受精卵、囊胚、原腸胚、蝌蚪、幼蛙(有腿、有尾)、成蛙等幾個階段,分別相當于系統(tǒng)進化過程中的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群體生物、腔腸動物、魚類、有尾兩棲類、無尾兩棲類等階段,這說明蛙的個體發(fā)育反映了蛙的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4)異時發(fā)育:在個體發(fā)育中,祖先特征在出現時間或發(fā)育速率方面發(fā)生的變化 1.原生生物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原生動物是最原始的類動物原生生物,個體為真核單細胞或單細胞的群體。原生動物由一個細

10、胞構成,這個細胞可以完成運動、捕食、呼吸、新陳代謝、繁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原生動物完成上述生理功能主要通過各種各樣的細胞器和各種特殊的細胞構造來進行(如胞口、眼點、肛點、伸縮泡、食物泡、鞭毛等),它們的生理功能類似于高等動物的器官,所以常被稱為“類器官”。類器官:原生動物的細胞質分化形成的,執(zhí)行著類似于高等動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的結構。第三章-原生動物門分類:植物狀原生生物:具有纖維素細胞壁、含葉綠素藻類、海帶、硅藻動物狀原生生物:無葉綠素、缺少細胞壁的異養(yǎng)真核單細胞、草履蟲、有孔蟲真菌狀原生生物:黏菌、水酶原生生物概述:最簡單的真核生物,個體微小,多數為單細胞,細胞核有核膜和細胞器,細胞基本無

11、組織分化。從原核生物祖先進化來的第一種原始真核生物,不僅是大量的和多樣化的現代原生生物的祖先,也是其后出現的多細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動物的祖先。2.原生生物的分為哪幾個綱,其中哪個綱具有重要的化石代表? 根據原生動物的“類器官”的形態(tài)特征和運動方式不同,原生動物一般被分為四個綱:鞭毛蟲綱 Mastigophora纖毛蟲綱 Infusoria孢子蟲綱 Sporozoa肉足蟲綱 Sarcodina 該類動物有些類群可以各種方式形成鈣質、幾丁質外殼或硅質的骨骼,形狀固定,常形成化石。3.放射蟲的分類位置和基本特征?個體微小,常呈放射狀,骨殼形態(tài)一般為球形、橢圓形、帽形、盔形、盤形和螺旋形等,殼體多

12、0.12.5mm, 群生的可大于15mm與其他原生動物的主要區(qū)別是在體中央有一球形、梨形或盤形的中心囊,將細胞質分為囊內和囊外。放射蟲的骨骼通常包藏在細胞中,由細胞質分泌。骨架的化學成分,硅質、含有機質硅質,少數含碳酸鍶。分類位置:原生生物門、肉足蟲綱、放射蟲亞綱4.放射蟲的地史分布如何? 放射蟲全部為海生,營漂浮生活,廣布世界各海洋。主要受溫度和深度影響,大多生活于水體上幾百米之內。 放射蟲自寒武紀至現代均有分布。泥盆紀-石炭紀、侏羅紀-白堊紀繁盛;新生代極盛。放射蟲硅質巖:最常見的遠洋深水沉積類型,野外呈規(guī)則的薄層狀露頭,可見少量泥質、錳質或磷質夾層或結核。沉積構造環(huán)境所含生物化石以具有硅

13、質骨骼的浮游型放射蟲為主,有時也可見牙形石、海綿骨針等共生,一般代表海洋深部碳酸鹽補償深度(CCD面)以下的深水環(huán)境。代表已消失古海洋的重要地質記錄。有孔蟲的生態(tài)及地史:寒武紀出現至現代,總體逐步繁盛。 石炭紀、二疊紀是第一個繁盛時期。石炭紀蜓類出現,迅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地層意義,早二疊世極盛,二疊紀末絕滅。侏羅紀出現浮游有孔蟲。白堊紀是第二個繁盛時期,浮游有孔蟲是劃分對比白堊紀海相地層的重要依據。古近紀是第三個繁盛時期。 底棲大個體有孔蟲形成造巖生物:貨幣蟲灰?guī)r。 現代有孔蟲絕大多數生長在海洋,少數生活在半咸水,極少數可在淡水中生存。按生活習性分為底棲和浮游兩種類型。有孔蟲是一種雜食性生物,

14、食細菌、藻類及微小生物。其發(fā)育和分布受海水溫度、鹽度及底質影響較大。6.蜓目的分類位置及特征如何?分類位置:原生生物門、肉足蟲綱、有孔蟲亞綱、蜓目特征:蜓類又名紡錘蟲,晚古生代低緯度海區(qū)(水深100m)十分繁榮具有復雜殼體結構的一類單細胞原生生物,現已絕滅。一般認為蜓是淺海底棲動物,借助于偽足運動,少數可能浮游生活。蜓殼小,一般3-6mm,小的不及1mm,最大可達60mm。殼為鈣質,通常成紡錘形,故名紡錘蟲。蜓最早見于早石炭世晚期,早二疊世達到鼎盛時期,二疊紀末全部絕滅。我國蜓化石豐富,演化迅速,很多是標準化石,有重要的生物地層學意義。(3)蜓殼的溝通構造通道:在蜓殼的中部由于隔壁底部收縮,留

15、出半圓形、新月形或長方形的一個通道。復通道:在某些長紡錘形或圓柱形的蜓殼中,在隔壁底部,具有數個孔道。列孔:在某些高等蜓中,每個隔壁底部均有一排圓形小孔叫列孔。(4)蜓殼的加固構造隔壁:房室之間的壁稱隔壁。隔壁平直或褶皺。副隔壁:在某些高等蜓中,其蜂巢層的延長部分聚集。 軸向副隔壁:與旋軸方向平行; 旋向副隔壁:與旋軸方向垂直,分為第一、第二副隔壁。旋脊:在通道兩側繞旋軸旋卷的兩條脊狀堆積物稱旋脊。擬旋脊:在列孔之間有許多像旋脊繞旋軸旋卷的脊狀物質,常見于高等蜓。(5)蜓殼的平衡構造軸積:某些蜓在初房兩側沿著旋軸方向部分或全部布滿黑色而不透明的堆積物。8.蜓分為哪兩大超科,有何特點?9.蜓的地

16、史分布及繁盛時代?蜓類又名紡錘蟲,晚古生代低緯度海區(qū)(水深100m)十分繁榮具有復雜殼體結構的一類單細胞原生生物,現已絕滅。一般認為蜓是淺海底棲動物,借助于偽足運動,少數可能浮游生活。蜓最早見于早石炭世晚期,早二疊世達到鼎盛時期,二疊紀末全部絕滅。我國蜓化石豐富,演化迅速,很多是標準化石,有重要的生物地層學意義。1.古杯動物門的基本特征古杯動物是唯一無現生代表的動物門,僅見于寒武紀,海生底棲。外形像杯,故稱古杯,群體可成礁,為地史上最早的造礁動物。古杯動物有單體和群體,以單體為主,形態(tài)多樣。典型杯體是由內、外兩層互不接觸的倒錐形鈣質骨骼套合而成,隔壁和橫板,杯體各部均有壁孔。第四章-多孔動物與

17、古杯動物 標準化石(guide fossil)能確定地層地質時代的化石。它應具備時限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廣泛、特征顯著等條件。指相化石(facies fossil)能夠指示生物生活環(huán)境特征的化石稱為“指相化石”。古杯動物地史與生態(tài):古杯動物繁盛于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即衰退,是時限最短的一門標準化石。分布很廣,生活于溫暖淺海,也是一類很好的指相化石。含礁古杯動物的地層可能是生油層,對尋找石油也很重要。分古杯動物類位置:古杯動物骨骼多孔、具中央腔,近似海綿動物,但海綿動物有骨針、無內、外壁、無隔壁;古杯動物骨骼具隔壁、橫板等,與珊瑚也類似,但珊瑚骨骼無孔,隔壁發(fā)生方式復雜。古杯動物骨骼由方解石微粒聚

18、合而成,形成機理更原始,可能為單細胞動物向多細胞動物演化中的一個最早類別,代表生物進化早期的一個旁支(側生)。2.多孔動物門基本特征。多孔動物又稱海綿動物(spongia),是最低等的水生多細胞動物,體壁具有許多小孔;這類動物沒有消化腔及神經系統(tǒng),也沒有真正的胚層,具有很多原始性的特征,與其它多細胞動物不同,代表生物演化上的一個側支;多孔動物全為水生,固著生活;多孔動物體壁具有兩層細胞,兩層細胞間為中膠層;多具有鈣質或硅質的骨針或(及)海綿絲,散布于體壁連成骨架,可保存為化石。具有復雜的水溝系:單溝型、雙溝型、復溝型。雌雄同體或異體,有性或無性生殖。多孔動物地史及生態(tài)多孔動物主要為海生,分布甚

19、廣,從潮間帶至深海均可生存,均營底棲固著生活。多孔動物在前寒武紀已出現,一直延續(xù)至今。3.什么是側生動物? 多孔動物沒有器官系統(tǒng)和明確的組織,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多孔動物的構造和發(fā)生都很特殊,如成體具發(fā)達的領細胞,水溝系,骨針等特殊結構,而在胚胎發(fā)育中有胚層逆轉現象,這些都是其它多細胞動物所沒有的,說明多孔動物的發(fā)展道路與其它多細胞動物不同,所以認為它是很早由原始的群體領鞭毛蟲類發(fā)展來的一個側支,故稱側生動物。 逆轉(inversion)多孔動物的胚胎發(fā)育與其他多細胞動物不同,受精卵進行卵裂,形成囊胚,動物極的小細胞向囊內生出鞭毛,另一極的大細胞中間形成一個開口,后來囊胚從開口處翻轉,里面小

20、細胞具鞭毛的一側翻到囊胚的表面,這樣,動物極的一端為具鞭毛的小細胞,植物極的一端為不具有鞭毛的大細胞,此時稱兩囊幼蟲,幼蟲從母體出水孔隨水流排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細胞內陷,形成內層,而另一端大細胞則留在外邊形成外層細胞,這與其他多細胞動物原腸胚的形成正相反,其他多細胞動物的植物極大細胞內陷成為內胚層,動物極小細胞形成外胚層。因此,多孔動物胚胎發(fā)育的這種特殊現象稱為逆轉(inversion)。1.腔腸動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腔腸動物是比多孔動物高等的真后生動物。在動物系統(tǒng)進化位置上相當于多細胞動物發(fā)育的原腸胚期。 主要特征:1.多細胞,有組織,無器官;2.體壁由內、外兩胚層構成,其間有一層非細胞質的

21、中膠層,外胚層可分泌鈣質或角質的外骨骼;3.具有體腔(腔腸),水和食餌以及不消化的殘屑經頂端的大孔(原口)出入;4.口的周圍環(huán)生觸手;5.外胚層及觸手上具有特殊的刺細胞,能翻出刺絲,放射毒素,用以捕食與抗擊敵害;6.單體或群體生活;7.個體呈輻射對稱或兩輻射對稱;8.生殖方式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無性生殖為芽生或分裂;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為世代交替;無性世代為固著生活的水螅型;有性世代為自由游泳的水母型。第五章-腔腸動物門補充說明:腔腸動物是真正的二胚層多細胞動物,是進入組織分化和器官發(fā)生階段的動物,在動物系統(tǒng)進化中占重要地位。外胚層發(fā)育成皮層,具運動、和感覺等功能;內胚層發(fā)育成胃層,具有消

22、化、吸收功能。兩胚層之間為中膠層,具有支持身體的作用;身體為輻射對稱或兩輻射對稱(兩輻射對稱是向兩側對稱發(fā)展的中間類型);出現了原始的消化腔和原始的網狀神經系統(tǒng),身體能夠自由運動。2.腔腸動物可以分為哪些綱,有重要化石類別的是哪個綱?腔腸動物門刺細胞亞門原水母綱缽水母綱珊瑚綱水螅綱無刺細胞亞門櫛水母綱櫛水母綱現代海生單體水母層孔蟲目皺紋珊瑚目橫板珊瑚目缽水母亞綱錐石亞綱3.珊瑚綱有哪兩個重要的化石目?珊瑚綱依據隔膜的形態(tài)和骨骼特點分類,主要的化石類型有:(1) 皺紋珊瑚目(Rugosa)(2) 橫板珊瑚目(Tabulata)(3) 日射珊瑚目(Heliolitida)(4) 硬珊瑚目(Scle

23、ractinia)4.皺紋珊瑚目和橫板珊瑚目在骨骼結構上有哪些特征,區(qū)別是什么?橫板珊瑚已絕滅,奧陶紀-二疊紀末。均以群體產出,單核較小,具鈣質骨骼。塊狀復體和叢狀復體。橫板珊瑚因橫板發(fā)育而得名,是珊瑚綱中已經絕滅的一類,生活于正常淺海,出現于晚寒武世,二疊紀末大多絕滅。志留紀-泥盆紀繁盛。隔壁多不發(fā)育,常呈刺狀。橫板發(fā)育,有交錯狀、漏斗狀、刺狀。大部分不發(fā)育鱗板。具有特殊的連接構造連接孔:在個體緊挨的塊狀復體中發(fā)育,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貫穿個體體壁。連接管:發(fā)育在叢狀復體種,是溝通相鄰個體的管狀連接構造。連接板:由壁孔和體壁橫向突起加寬組成。這類珊瑚因個體表面具有縱脊和橫皺而得名,現已絕滅(中寒武世-二疊紀)。以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