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課件新人教版選修_第1頁
高中歷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課件新人教版選修_第2頁
高中歷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課件新人教版選修_第3頁
高中歷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課件新人教版選修_第4頁
高中歷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課件新人教版選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課馬丁路德(l d)的宗教改革第一頁,共三十五頁。學習(xux)目標課標要求目標分解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掌握“九十五條論綱”,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宗教主張理解(1)“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2)馬丁路德的思想否定了教皇教會的權威第二頁,共三十五頁。學 探究(tnji)學案第三頁,共三十五頁。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礙了德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2)主要原因:天主教會對德意志的神權統(tǒng)治(tngzh)與經濟豪奪。(3)主觀原因:馬丁路德深受_思想影響。(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熬攀鍡l論綱”人文主義(rn

2、wnzhy)第四頁,共三十五頁。2發(fā)表:1517年10月,馬丁路德發(fā)表關于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簡稱“九十五條論綱”。3影響:揭開(ji ki)了歐洲_的序幕。宗教改革(zn jio i )第五頁,共三十五頁。下圖是“九十五條論綱”,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開始的標志(biozh)。它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表的?其發(fā)表有何重大意義?第六頁,共三十五頁。提示:(1)1517年,羅馬教皇以維修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此舉引起各階層人民的憤怒。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九十五條論綱”。(2)“九十五條論綱”發(fā)表后,很快傳遍德意志,激起各地反對教廷的風潮,接著在西歐引起強烈的反響,揭開了歐洲宗

3、教改革(zn jio i )的序幕。第七頁,共三十五頁。1教義(1)理論基礎:“因信稱義”。(2)堅持圣經是人們唯一信仰的神圣權威,人人在上帝(Shngd)與圣經面前都是_。馬丁路德宗教改革(zn jio i )的主要內容平等的第八頁,共三十五頁。2宗教儀式(1)減少教堂、修道院,簡化宗教儀式。(2)神職人員也可以結婚生子。3世俗(sh s)權力(1)國家權力是唯一合法的權力,世俗統(tǒng)治者的權力應當高于教權并支配教權。(2)建立本_的教會。民族(mnz)第九頁,共三十五頁。如何理解“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提示:(1)“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論基礎。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

4、Shngd)面前被稱為“義”或“義人”,“信”即信仰。(2)“因信稱義”是指靈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會規(guī)條,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德和個人對上帝的信仰。第十頁,共三十五頁。1對德國(1)引發(fā)了_領導的農民起義;掀起了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2)把圣經譯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進了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發(fā)展。(3)1555年,確立“_”的原則,路德派取得(qd)合法地位。2對歐洲:為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馬丁路德(l d)改革對天主教會統(tǒng)治的沖擊閔采爾教隨國定第十一頁,共三十五頁。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給德國帶來的社會影響有哪些?提示:(1)掀起了反對羅馬教廷

5、的風潮,推動了下層民眾的反封建斗爭,引發(fā)了閔采爾領導的農民起義,打擊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勢力。(2)馬丁路德將圣經翻譯成德文,促進了德意志民族語言(mn z y yn)的發(fā)展。第十二頁,共三十五頁。(3)引發(fā)了新、舊教(jijio)諸侯之間的多次戰(zhàn)爭,最終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路德派取得了合法地位。(4)確立了與羅馬教廷說教不同的基督教派新教,沖擊了羅馬教會在德國的神權統(tǒng)治。第十三頁,共三十五頁。歸納綜合整體圖示綱舉目張第十四頁,共三十五頁?!熬攀鍡l論綱”的發(fā)表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zn jio i )的序幕,馬丁路德以“因信稱義”為理論基礎否定了教會教皇的權威,建立了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新教,

6、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并為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第十五頁,共三十五頁。講 課堂(ktng)講義第十六頁,共三十五頁。1文藝復興(wny fxng)與宗教改革的異同點。(1)相同點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發(fā)展的背景下產生的。性質相同。它們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質,并把矛頭對準了天主教會。第十七頁,共三十五頁。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吸取養(yǎng)料。人文主義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馬丁路德借助了圣經中的原始教義。影響相同。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榮,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不同點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不同: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認識并揭

7、露教會的腐朽、罪惡,但還是對教會勢力抱和解的態(tài)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宗教改革(以神為中心)主張信仰得救,強調人可以避開教會與上帝(Shngd)直接通話。第十八頁,共三十五頁。采取的斗爭形式不同:文藝復興借助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進行。宗教改革借助宗教異端(ydun)的形式進行,斗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興起和開展的范圍不同:文藝復興從意大利開始,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宗教改革從德國開始,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第十九頁,共三十五頁。2宗教改革使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fā)展。(1)宗教改革使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不再迷信教皇的說教,教皇對人的思想的控制減弱,這為人文主義的傳播進一步打開通道。(2)新教

8、否定教會的作用,強調人與上帝直接對話,帶有濃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ywi),把資產階級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過宗教的形式表達出來(如馬丁路德認為信仰耶穌就可得救)。所以說,宗教改革使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fā)展。第二十頁,共三十五頁?!練v史上重大(zhngd)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職位都應該脫離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復地方主教的職權”;“應該規(guī)定,凡屬世俗的事都不應該送到羅馬判決,只應該由世俗當局處理?!瘪R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貴族公開書(1520年)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五頁。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貴族公開書第一版印了4 000冊,不到(b do)一周便銷售

9、一空。這本書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死固棺诮谈母锊牧先攀鍡l論綱原本只是那個時代教會改革呼聲中的一聲就像一個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劃著一支火柴本來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卻點燃了整片森林。劉新利歐洲文藝復興史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五頁。(1)據材料一指出馬丁路德的主張。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開書”銷量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劃著一支火柴本來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卻點燃了整片森林(snln)”?推動“點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還有哪些?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五頁。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問的第一小問根據材料“恢復地方主教的職權”“凡屬世俗的事都不應該送到羅

10、馬判決,只應該由世俗當局處理”進行概括;第二小問從內在原因(公開書的內容)和外在原因(技術因素)分析。第(2)問的第一小問從馬丁路德的初衷與最終(zu zhn)的影響角度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五頁。答案:(1)主張:建立民族教會;司法權實行政教分離。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術的應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對羅馬教會兜售贖罪券,結果引發(fā)了西歐宗教和世俗社會的改革。力量:國王、諸侯(zhhu)等;人民群眾;卡爾文(加爾文)等教會人士。 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五頁。練 高分跨欄(kuln)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五頁。116世紀初,羅馬教廷(jiotng)每年從德國

11、榨取30萬古爾登的財富,這個數(shù)目比“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幾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稅額的21倍。這種現(xiàn)象從本質上表明()A德意志為教皇貢獻了許多財物B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社會地位較低C德意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D羅馬教廷對德意志進行瘋狂的掠奪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五頁。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6世紀初,德意志地區(qū)處于政治上的分裂狀態(tài),羅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當做重要的搜刮對象,從那里掠走大量(dling)財富,德意志地區(qū)的大量(dling)財富紛紛流向羅馬。答案:D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五頁。2“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辈牧霞畜w

12、現(xiàn)了馬丁路德的哪一主張()A教權高于王權B教士是由教徒選舉出來的公仆C世俗統(tǒng)治者的權力應當高于教權D國家權力為神所授解析:緊扣材料中“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分析,C項正確(zhngqu)。答案:C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五頁。3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產生的影響有()推動了廣大下層民眾的反封建斗爭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dwi)沖擊了天主教的統(tǒng)治為歐洲國家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ABCD解析:注意題干的要求是“影響”,均為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答案:C第三十頁,共三十五頁。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馬丁路德是16世紀宗教改革的倡導者他的神學思想強調“因信稱義”: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

13、,即靈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會規(guī)條,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gngd),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個人對上帝的信仰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五頁。材料(cilio)二馬丁路德說“世俗權力是受上帝的委托來懲治奸邪,保護善良的,因此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中執(zhí)行它的職務,不應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中世紀晚期的歐洲材料三托馬斯閔采爾說:“貧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讓自己和子子孫孫在貧困中生活,就應行動起來擺脫宗教和世俗的統(tǒng)治等壓在大家身上的沉重的擔子。在現(xiàn)存的條件下,不流血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書簡綱領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五頁。請回答:(1)為挽救“

14、黑暗”的歐洲,馬丁路德進行了宗教改革,根據材料一歸納其改革的主要主張。(2)根據材料二指出(zh ch)路德認為世俗權力與神權應當是什么關系?這一主張會得到哪個階層的支持?(3)材料二和材料三觀點的不同之處是什么?產生這種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材料、提煉信息、歸納概括能力?;卮饡r要緊密結合材料。第三十三頁,共三十五頁。答案:(1)提出“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神學說教。(2)世俗權力應該高于神權。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3)材料二僅反對教會特權,材料三不僅反對宗教神權,還反對世俗封建主的壓迫,并主張用暴力手段達到目的。原因:兩人所代表的階級利益(ly)不同: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ly);閔采爾代表的是下層勞動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