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下穿建筑物專項施工方案_第1頁
盾構下穿建筑物專項施工方案_第2頁
盾構下穿建筑物專項施工方案_第3頁
盾構下穿建筑物專項施工方案_第4頁
盾構下穿建筑物專項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盾構隧道下穿建筑物專項方案一、編制依據1、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廣州至佛山段工程18標南洲站~瀝滘站區(qū)間平縱斷面及洞門設計布置圖;2、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廣州至佛山段18標工程南洲站~中間風井建筑物調查報告;3、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廣州至佛山段18標工程南洲站~中間風井區(qū)間盾構推進監(jiān)測方案;4、《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99-1999)(2003年版);5、《盾構法隧道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GB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二、工程概況工程簡介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廣州至佛山段南洲站~瀝滘站區(qū)間(簡稱“南瀝區(qū)間”)位于廣州市海珠區(qū)。本次設計起點為南洲站,終點為瀝滘站。根據廣東廣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鐵廣佛建會【2012】68號會議紀要,盾構從南洲站始發(fā),中間風井吊出;再根據拆遷情況而實施從瀝滘站始發(fā),中間風井吊出。起點為南洲客運站、向東南方延伸,途經南環(huán)立交、瀝滘水道,進入瀝滘村。區(qū)間沿線地形平坦,地面高程為7.87~10.32m,瀝滘村沿線密布建筑物群。盾構區(qū)間上方主要有南環(huán)高速公路等構筑物;沿線兩邊主要有南洲大酒店(A7)、大

量居民房等建筑物。工程由兩臺Φ6250海瑞克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進行施工。先后施工上行線和下行線隧道,盾構從南洲站東端頭下井始發(fā),掘進至中間風井吊出。本區(qū)間隧道由上、下行線兩條隧道構成,區(qū)間最大覆土厚約32.2米,最小覆土9.5米。區(qū)間最小曲線半徑為350米,線間距約12.5米。線路縱坡設計為雙向坡,最大坡度為29‰。本區(qū)間穿越海珠區(qū)南洲街三滘經濟社、南洲二手車市場,穿越土層主要為<3-1>沖洪積層—砂層、<3-2>沖洪積層—砂層、<4-1>沖洪積層—粉質粘土、<4-2>河湖相沉積層—淤泥質土、<5-1>可塑狀殘積層—粉質粘土、<5-2>硬塑狀殘積層—粉質粘土、<6>巖石全風化帶、<7>巖石強風化帶、<8>巖石中風化帶、<9>巖石微風化帶。土層特征區(qū)間隧道通過的地層主要由<3-1>、<3-2>、<4-1>、<4-2>、<5-1>、<5-2>、<6>、<7>、<8>、<9>等組成,地質條件復雜、坡度大、所經過建構筑物種類多,施工難度大(見圖2-1)。場地地層分場地地層分布自上而下詳細描述如下:圖2-1個別土層再細分亞層根據詳勘資料,結合區(qū)間地質縱斷面,共劃分為9個巖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個別土層再細分亞層(1)人工填土層(Q4ml)雜填土、素填土:雜色、棕紅色、黃綠色、灰褐色、灰白色,松散 -稍密,濕-稍濕。素填土的組成物主要為人工堆積的粉質粘土和中細砂碎石墊層;雜填土混雜瓦片、磚塊和混凝土碎塊等建筑垃圾,0.0~0.3m多為砼、瀝青路面,以下多為粘性土,局部耕植土。本區(qū)間內普遍分布。厚度0.20~8.90m,平均厚度2.43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1〉”。(2)全新統(tǒng)海相沖積層<2-1>淤泥或淤泥質土(Q4mc)灰、深灰色,軟塑~流塑,粘性強,滑膩,沾手,難成形,略具臭味,含朽木及貝殼,局部含粉細砂及夾薄層粉細砂。厚度0.40~7.80m,平均厚約3.03m。主要分布于珠江兩岸人工填土下,為特殊地質。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1〉”。<2-2>淤泥質砂(Q4mc)深灰色,以粉細砂為主,局部為中砂,含約20~30%淤泥或淤泥質成分,松散、飽水,有泌水現象,局部地段為淤泥與淤泥質砂互層狀分布。厚度 0.30~4.20m,平均厚度2.04m。沿線普遍分布于淤泥質土下部,為特殊地質。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2〉”。(3)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層(Q3al+pl)〈3-2〉層沖積-洪積中粗砂層(Q3al+pl):由沖積、洪積作用而形成,主要為中砂,其次為細砂、粗砂、礫砂,灰白色、灰色、淺黃色,松散~中密,飽和,局部含礫石,含粘粒,顆徑較均勻,級配差。分布不連續(xù),多與沖洪積土層呈現相間分布。厚 0.70~12.80m,平均厚度5.23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3-2〉”。(4)河湖相沉積土層(Q3al)4-1〉粉質粘土:黃褐色、棕紅色、灰白色,可塑,局部硬塑。沖積 -洪積而成,以粘為主,質較純,為中等壓縮性土層。局部含礫砂。在局部為稍密狀粉土。本區(qū)間內普遍分布。厚度為0.35~6.40m,平均厚度2.66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4-1〉”。〈4-2〉淤泥質土:灰黑色、深灰色,軟塑-流塑,飽和。河湖相沉積,含腐植物(有機質、朽木),味臭。以粉粘粒為主,質較純,局部含少量細、中砂,間夾薄層中細砂。干燥收縮,在本區(qū)間內呈透鏡體狀分布。厚度為0.50~4.10m,平均厚度2.42。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4-2〉”。(5)殘積土層(Qel)由礫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殘積作用而形成的粉質粘土、粉土組成;粉質粘土以粘粒為主,粘性較強;粉土以砂粒為主;棕紅色,濕~稍濕;含礫石、中砂、細砂,根據粉質粘土的塑性狀態(tài)和粉土的密實度,分為〈5-1〉和〈5-2〉二個亞層?!?-1〉可塑狀態(tài)的粉質粘土以及呈稍密狀的粉土:棕紅色,以粘粒為主,含較多粉細砂及少量亞圓狀的中粗砂、礫石。厚度0.70~6.70m,平均厚度3.05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5-1〉”?!?-2〉硬塑~堅硬狀態(tài)的粉質粘土以及呈中密~密實狀的粉土:棕紅色 ,以粘粒為主,含較多粉細砂及亞圓狀的少量中粗砂、礫石,偶夾全風化或強風化巖塊,厚度0.30~9.40m,平均厚度2.61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5-2〉”。(6)巖石全風化帶〈6〉全風化泥質粉砂巖、礫巖:棕紅色、深紅色;巖石已風化成土柱狀或土塊狀,呈堅硬狀;巖石組織結構已基本破壞,但結構尚可辨認;巖石碎屑物主要為泥質、粉砂質,局部夾強風化巖塊。巖石全風化帶在可挖性方面屬于土層。區(qū)間呈帶狀分布,厚度0.70~14.10m,平均厚度3.05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6〉”。7)巖石強風化帶〈7〉強風化泥質粉砂巖、礫巖:棕紅色或褐紅色,巖石組織結構已大部分破壞,但原巖結構尚可清新辨認,礦物成分已顯著變化;風化裂隙很發(fā)育,巖體破碎;泥質膠結為主,巖芯破碎,呈半巖半土狀,局部呈短柱狀及碎塊狀;巖質軟,錘擊聲沉;夾全風化、中風化或微風化薄層。厚度0.50~16.00m,平均厚度3.83m。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7〉”。(8)巖石中風化帶〈8〉主要為棕紅色或褐紅的泥質粉砂巖、粉砂巖、含礫中粗砂巖及粉砂質泥巖、青灰色的泥灰?guī)r:礫狀、粉粒狀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石組織結構部分破壞,礦物成分基本未變化,見裂隙多被方解石脈充填膠結;泥質、鈣質膠結,膠結一般,礫巖礫石成分以砂巖及灰?guī)r為主,呈次棱角狀,巖芯較完整,以短柱狀-塊狀為主;巖質稍硬;巖石完整性指標(RQD)一般70%。該層強風化及微風化夾層較多。厚度0.40~11.30m,平均厚度2.74m,巖石天然單軸抗壓強度:粉砂巖fc=3.43~20.29MPa。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8〉”。(9)巖石微風化帶〈9〉要為棕紅色或褐紅的泥質粉砂巖、粉砂巖、含礫中粗砂巖及粉砂質泥巖、青灰色的泥灰?guī)r:,礫狀、粉粒狀結構,塊狀構造;巖石組織結構基本未變化,見少量風化裂隙,被灰白色方解石脈充填膠結;礫巖中礫石成分以砂巖及灰?guī)r為主,呈亞圓 -次棱角狀,鐵質、鈣質膠結為主,膠結良好,巖芯完整,以長柱狀為主 (節(jié)長10-30cm,部分可達35~100cm);巖質致密、堅硬,錘擊聲響;微風化巖層局部夾強、中風化巖層。巖石完整性指標(RQD)為90%。厚度0.60~13.50m,平均厚度4.40m,巖石天然單軸抗壓強度:粉砂巖fc=8.52~58.52MPa、泥巖及泥灰?guī)rfc=12.76~23.46MPa。在圖、表上代號為〈9〉水文地質條件本區(qū)段的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強~中風化基巖裂隙水,也主要靠大氣降水通過土層的滲流補給,補給多少除與季節(jié)的變化有關外,也與基巖的裂隙發(fā)育程度及其連通性有關。鉆孔穩(wěn)定水位埋深為0.70m~4.50m,平均埋深為2.60m;標高為2.96m~7.38m。根據隧道洞身設計的位置,圍巖所穿過的<3-1>、<3-2>、<4-1>、<4-2>、<5-1>、<5-2>、<6>、<7>、<8>九個巖土層中的<4-1>、<4-2>、<5-1>、<5-2>、<6>為弱~微透水層,巖體中基本無水,可視為相對隔水層,<3-1>、<3-2>是沖洪積成因的中細砂層為透水層,滲透強,為主要含水層。<7>,<8>是基巖強風化、中等風化帶,巖性為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透水性差,僅裂隙中含少量裂隙水,為弱含水層,K=0.13~1.50m/d,可視為相對含水層。由于本段砂層較厚,連通好,且和地表水水力聯系密切,富水性強。在隧道開挖過程中,由于承壓水頭的降低,砂層水有可能形成對基巖含水層的越流補給,在隧道施工時應給予重視。本場地的環(huán)境類別為Ⅱ類,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侵蝕性CO2弱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中等腐蝕性,對鋼結構具中腐蝕性。三、穿越建(構)筑物概況

區(qū)間下穿區(qū)間下穿海珠區(qū)南洲街三滘經濟社、南洲二手車市場關系平面圖(圖3-1)南洲站至中間風井盾構區(qū)間施工由南洲站開始始發(fā),經海珠客運站門前工業(yè)大道馬路、南洲二手車市場、三窖河、南環(huán)立交,再到中間風井;南洲站至中間風井盾構區(qū)間沿線建(構)筑物共9個(包括8棟房屋和1個南環(huán)立交)。見附表1。穿越前技術準備工作1、在施工前對沿線盾構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建筑物進行全面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列出需重點保護的對象名稱及反映其所處里程、地面位置、類型、結構等詳細參數的清單。針對需要重點保護建(構)筑物,提前作出預案,并準備相應材料設備。2、根據地質勘察情況或盾構推進過程中的地質變化情況,對建筑物周邊地質進行補充詳細勘察,明確地形情況、基礎土層結構、各土層土體性質、地下水情況等。3、加強施工過程中建筑物和土體監(jiān)測。按其沉降要求做全面的統(tǒng)計,并計算出沉降預警值、允許最大沉降量和不均勻沉降要求,為以后施工提供指導。4、為了使盾構安全、順利下穿建筑物,將始發(fā)后的100環(huán)列為試驗段,在試驗段階段,對盾構的各個工藝流程和施工參數,尤其是注漿工藝進行24h監(jiān)控,及時記錄實際發(fā)生的各項數據。通過對試驗段推進參數的試驗和分析,為盾構安全、順利的下穿建筑物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參數和措施。5、針對需要重點保護建(構)筑物,提前作出預案,并準備相應材料設備盾構下穿建筑物施工措施1、盾構推進和地層變形的控制本工程采用土壓平衡式盾構掘進機,其利用壓力倉內的土壓力來平衡開挖面的土體,從而達到對盾構正前方開挖面支護的目的。平衡壓力的設定是土壓平衡式盾構施工的關鍵,維持和調整設定的壓力值又是盾構推進操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里面包含著推力、推進速度和出土量的三者互相關系,對盾構施工軸線和地層變形量的控制起主導作用,所以在盾構施工中要根據不同土質和覆土厚度、地面建筑物,配合監(jiān)測信息的分析,及時調整平衡壓力值的設定。同時要求推進中盾構姿態(tài)保持相對的平穩(wěn),控制每次糾偏量不過大,減少對土體的擾動,并為管片拼裝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同時根據推力、推進速度、出土量和地層變形的監(jiān)測數據,及時調整注漿量,從而將軸線和地層變形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2、主要參數設定、合理設置土壓力,防止超挖在盾構推進的過程中,根據理論計算、前期掘進數據和監(jiān)測數據及時調整土壓力值,從而科學合理的設置土壓力值及相宜的推力、推進速度等參數,防止超挖,以減少對土體的擾動。正面平衡壓力:P=k0hP:平衡壓力(包括地下水):土體的平均重度(KN/m3)h:隧道埋深(m)k0:土的側向靜止平衡壓力系數擬定掘進參數序建筑物名稱頂部推同掘進刀盤開挖面

號土壓力bar力t步注漿m3速度mm轉速rpm地質南洲壹號飯120-3<7>、1店1.8500701.4<8>、<9>二手車市場120-3<7>、2F棟1.9600701.4<8>、<9>二手車市場120-3<7>、3士多1.9600701.4<8>、<9>永勝服務有110-2<8>、4限公司0700701.8<9>A15專營面110-25包車0700702.0<9>二手車市場110-2<8>、6B棟0700701.8<9>洛溪橋加油120-3<7>、7站2.1600701.4<8>臨建房120-3<7>、82.3600701.4<8>南環(huán)高速公110-29路立交橋0700702.0<9>2)、渣土改良為保證一個正常的工作范圍,減少刀盤的磨損,在掘進過程預先對掌子面土體進行改良,通過對刀盤前方土體注入泡沫劑,以減少刀盤的扭矩,降低刀盤的油壓,并使渣土具有適當的和易性。(3)、推進速度下穿建(構)筑物時保證推進速度的恒定、穩(wěn)定,嚴格控制盾構推進方向,減少糾偏,特別是大量值糾偏。在下穿建筑物的推進過程中,每60cm測量一次盾構機的推進方向,盡可能減少糾偏,特別是要杜絕大量值糾偏,同時在盾構下穿期間,保持勻速推進,從而保證盾構機平穩(wěn)地下穿建筑物。4)、同步注漿漿液的具體配比如下表:(Kg/m3)漿液配比表水泥(kg)粉煤灰(kg)膨潤土(kg)砂(kg)水(kg)外加劑8024150~710~934460~470按需要根~140~38160據試驗加入推進單環(huán)管片造成的理論建筑空隙為:1.5(6.252-6.02)/4=3.61(m3)實際的壓注量為每環(huán)管片理論建筑空隙的130%~180%,即每推進一環(huán)同步注漿量為4.69~6.5m3,這里取最大值并適當增加到7m3。泵送出口處的壓力一般控制在0.3MPa左右,實際施工壓力還應視地面沉降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5)、控制好盾構姿態(tài),確保盾尾間隙均勻盾構推進過程中的同步注漿及二次補漿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以往的經驗顯示,盾構推進過程中的盾構姿態(tài)不好易造成盾尾處漏漿,地面沉降,因此在盾構下穿建筑物期間,確保盾構推進軸線與設計軸線相吻合,盾尾四周間隙均勻。另外通過加大盾尾油脂壓注量來防止?jié){液通過盾尾流失。同時采用性能較好的盾尾油脂。(6)、加強施工過程管理,確保盾構連續(xù)穿越。盾構推進過程中長時間的停機易造成地面大量的沉降,為了確保24h連續(xù)推進,在穿越前對盾構機及其他故障和缺陷,會同設備供應商共同檢測修理,并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預先做好修理準備,對主要設備零件的備件在施工前配備齊全。(7)、在盾構下穿建筑物期間,進行24h人員蹲守巡視,一旦發(fā)現異常跡象,立即上報項目部領導,并根據情況采取適當措施進行處理。盾構下穿建筑物過后的技術措施1、二次注漿管片脫出盾尾后采用二次補強注漿來滿足工程質量要求。二次補強注漿根據始發(fā)時地層情況選擇材料和漿液配比,擬采用雙液漿,雙液漿配比:水泥漿液水灰比為0.8:1(質量比),水玻璃溶液配比為水玻璃:水=0.6:1(體積比),水泥漿液:水玻璃溶液=1:1(體積比)。2、地面注漿加固在盾構穿越建(構)筑物后,繼續(xù)對掘進過后的該建筑物結構進行監(jiān)控量測,并進行24h巡視,一旦發(fā)現異常現象或建筑物變形超標,及時采取地面注漿加固。(1)、注漿孔布置注漿孔沿建筑物周邊輪廓線布置,主要在線路穿越范圍內布置,間距1.5m,孔深比建筑物樁基深2m。(2)、漿液采用水泥漿—水玻璃雙液漿,漿液配合比初步確定:注漿漿液濃度由稀到濃逐級變換,雙液漿配比:水泥漿液水灰比為0.8:1(質量比),水玻璃溶液配比為水玻璃:水=0.6:1(體積比),水泥漿液:水玻璃溶液=1:1(體積比)。具體的漿液配合比通過在注漿前及起先幾個孔注漿時的現場試驗確定。(3)、注漿量及壓力注漿以加固土體,提高建筑物基礎承載力為目的,同時也考慮到建筑物的安全,施工過程中通過加強監(jiān)測,緩慢加大注漿壓力,注漿壓力一般控制在 1~2Mpa;注漿量根據地層加固區(qū)需充填的地層孔隙數量及現場試驗來確定;同時也應加強各方面的監(jiān)測,以便指導注漿。(4)、注漿步驟:?注漿孔采用鉆機鉆孔,用雙液注漿泵注漿,漿液在進入土體前混合。?注漿前先注水試壓,注水壓力1Mpa,持續(xù)20min左右。?根據選定的參數配制注漿漿液,水泥漿液配好后用篩過濾一遍。按設計連接注漿管路并做好注漿系統(tǒng)的檢查。?按設計壓力、注漿量及時注漿。注漿時,壓力逐漸由低到高,排量逐漸減少,并逐漸趨于平衡,可視為正常。時刻注意泵口及孔內壓力、流量變化。若壓力不升,流量不減,或注入30min后壓力上升過快,流量減少亦快,調換漿液配比或調整漿液凝膠時間,并防止堵管事故的發(fā)生。?當每個孔段達到終壓之后,且注漿量單液漿小于20~30升/分,穩(wěn)定20-30分鐘后,即可結束注漿。雙液漿泵量小于30~40升/分,持續(xù)20分鐘后可結束注漿。四、施工對既有建筑物影響程度分析1、施工影響范圍計算

盾構施工影響范圍可按照Peck公式進行計算,沉降槽計算數據含義見示意圖4-1圖4-1圖4-1沉降槽示意圖Peck公式:其中:Smaxv2iv其中:Smaxv2iv2.5i式中:v—地層損失(地表沉降容積);Smax—距隧道中心線的最大沉降量;χ—距隧道中心線的距離;i—沉降槽寬度系數(沉降槽曲線拐點);z—隧道中心埋深;Φ—為土的內摩擦角,對于成層土取加權平均值根據經驗,地面橫向沉陷槽寬度W/2≈2.5i。根據Peck公式估算地表沉陷槽寬度最大約為10m,從兩側向中間均勻沉降。2、地表隆陷變化規(guī)律根據盾構施工特點,地表變形的變化發(fā)展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1)、盾構到達前盾構到達前,地表的變形取決于掘進過程中土倉壓力和出土量的控制,當土倉壓力較大而出土量較少時,地表呈隆起狀態(tài);當設定土倉壓力小而出土量大時,地表呈沉降狀態(tài)。(2)、盾構到達時盾構到達時,地表變形承接(1)階段的發(fā)展。但變化速率增大。是地表隆陷的峰值段。(3)、盾構通過時盾構通過時,一般情況地表會呈沉降變化;若注漿及時飽滿,充填率超過200%時,會表現為隆起。(4)、盾尾通過時盾尾通過時,最易發(fā)生突沉,突沉量可達30mm,若注漿及時飽滿,可控制突沉,甚至上隆,但隨著漿液的固結收縮而逐漸下沉。(5)、后期沉降盾尾通過后,地表沉降速率逐漸減緩,沉降曲線趨于穩(wěn)定。后期沉降主要是土體的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一般沉降時間較長,但沉降量也相對較小。3、盾構掘進引起的地表沉降因素盾構掘進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1)、開挖面土壓不平衡引起的土體損失;(2)、盾構蛇行糾偏引起的土體損失;(3)、盾尾與襯砌環(huán)之間的空間未能及時充填引起的土體損失;(4)、注漿材料固結收縮;(5)、隧道滲漏水造成土體的排水固結;(6)、襯砌環(huán)變形和隧道縱向沉降;(7)、土體擾動后重新固結。4、地表建筑物變形能力分析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及建筑物調查情況,確定建筑物變形控制標準,指導施工,確保建筑物安全。由于地基不均勻等因素產生的變形,對于砌體承重結構應有局部傾斜控制,砌體承重結構沿縱墻6~10m內基礎兩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的比值:對中、低壓縮性土為0.002,對高壓縮性土為0.003。對于框架結構和單層框架結構應有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控制,框架結構對中、低壓縮性土的沉降差為0.002L,對高壓縮性土的沉降差為0.003L(L為相鄰柱基的中心距離)。對于高層或多層建筑物的基礎傾斜:H<24m,中低壓縮性土為0.004L,高壓縮性土為0.004L。

24≤H<60m,中低壓縮性土為0.003L,高壓縮性土為0.003L。五、沉降監(jiān)測方案按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下穿建筑物段主要開展的監(jiān)測項目有: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水平位移、傾斜、裂縫。1、地表沉降地表沉降監(jiān)測按設計要求在地質條件突變及建筑物密集處設一斷面;盾構始發(fā)、吊出段100m范圍內,每20m設一段面;其余地段每30m設一斷面。監(jiān)測斷面點數不少于11個,詳見《地表沉降監(jiān)測點布置示意圖圖5-1》。監(jiān)測點采用深層土體監(jiān)測點,具體詳見《區(qū)間監(jiān)測方案》。地表沉降監(jiān)測點布置示意圖(圖5-1)2、建筑物變形觀測在距離線路中線10m以內的建筑物及盾構隧道穿越的建筑物上布設建筑物沉降測點,建筑物沉降測點采用沖擊鉆在建筑物上打設鉆孔,并安設L型鋼筋或膨脹螺栓作為沉降測點,采用SY-1水準儀及銦鋼尺進行水準測量、跟蹤測量的方法。測點間距在5~10米,布置于建筑物角及柱上,實際的布置示意圖參見《建筑物沉降測點示意圖圖5-2》,測點的布設原則是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的發(fā)生

墻體水泥砂漿沉降測點6~10cm墻體水泥砂漿沉降測點6~10cm建筑物沉降測點示意圖(圖5-2)3、建筑傾斜觀測1)、觀測點埋設在要觀測的建筑物上、下設兩個標志觀測點,要求兩個點位于同一垂直視準面,靠建筑物下部的觀測點要求離地面50cm。2)、監(jiān)測方法圖中M、N為同一豎直線上的上、下兩個觀測點,如建筑發(fā)生傾斜,M、N將由鉛垂線變?yōu)閮A斜線。觀測時,全站儀與建筑物距離不小于建筑物的高度,瞄準上部觀測點M,用正倒鏡法向下投點N′,如果N′點與N點不重合,則說明建筑物發(fā)生傾斜,傾斜度為:i=tgα=a/。H傾斜測點埋設示意圖(圖5-3)4、監(jiān)測頻率監(jiān)測頻率:一般情況下掘進面前后<20米時1~2次/天;掘進面前后<50米時1次/2天;掘進面前后>50米時1次/1周;盾構機通過建構筑物時24小時監(jiān)測;當遇異常情況時根據實際變形情況加強監(jiān)測次數及頻率。5、變形控制標準(1)、地表沉降≤30mm;地表隆起≤10mm;(2)、建筑物傾斜≤2‰;(3)、當隧道施工推進通過一倍洞徑時,變位速率≤5mm/d。六、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組織管理穿越建筑物要求高,存在著一定的施工風險,對于有可能發(fā)生的一些突發(fā)性事件,從管理、技術與組織上采取以下對策,并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建以盾構施工負責人為首的應急處理突擊隊。2、提前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做到精心施工,同時加強值班管理、工程監(jiān)測。3、配備足夠的機動設備、材料、人員,一旦發(fā)生意外情況,在第一時間內投入工作。4、組織專門人員進行24小時現場監(jiān)控。5、在盾構下穿建筑物前,對盾構機進行足夠的調試,確保盾構機性能的可靠性,同時配備足夠的值班維修人員,及時處理盾構設備的故障,確保盾構推進順利進行。6、加強監(jiān)測頻率、強化監(jiān)測措施和要求,成立公司現場指揮領導小組進行現場施工管理7、在盾構下穿建筑物前,在地面準備應急物資,若建筑物變形值達到警戒值,立即采取相應處理措施。施工應急預案措施1、盾構機下穿建筑物時發(fā)生沉降或傾斜,而且趨勢仍在發(fā)展時,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2、當沉降或傾斜進一步發(fā)展,趨近于預警值,且采取相應應急措施仍不能阻止沉降或傾斜的進一步發(fā)展時,立即將實際情況向監(jiān)理、業(yè)主予以匯報,做好各級預警準備。3、當沉降或傾斜達到預警值時,立即啟動人員緊急撤離和疏散預案,將建筑物中所有的住戶轉移至疏散安置點,同時對建筑物影響范圍內的交通實施交通管制。啟動一級應急預案,根據險情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直至險情排除。4、若建筑物發(fā)生坍塌,則首先實行交通管制,建立安全隔離區(qū),在坍塌穩(wěn)定后,組織搶險隊伍首先在第一時間搶救傷員,同時將險情上報相關應急部門,全面啟動應急預案。5、應急指揮協調(1)事故發(fā)生后,負責人應立即趕赴現場,指導應急救援;項目部負責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現場,并在第一時間組織應急小組,召開應急小組會議。(2)各成員根據職責分工,做好相關應急工作,工程技術部協助收集、匯總事故發(fā)生情況,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和范圍,隨時上級管理部門匯報事故處置進展情況。3)應急小組根據事故和應急情況提出搶險、搶修等工作方案,指導應急救援工作

4)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yè)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zhí)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guī)定序號項目控制標準采取的應急措施備注1建筑物沉降20mm洞內二次注漿實際根據建筑物自身的結構情況,裂縫等情況綜合判斷。20~30mm地面跟蹤注漿30mm以上頂撐加固措施2建筑物傾斜a、混凝土結構、條形基礎,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的比值為:超過0.004;洞內二次注漿b、混凝土結構、條形基礎,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的沉降差與其地面跟蹤注漿距離的比值為:0.004;應急物資的準備為了應急措施的能有效實施,現場配備充足的應急物資,應急物資歸類碼放整齊,不得隨意挪用。主要應急物資見附表2:盾構下穿建構筑物應急物資清單七、質量保證措施1、盾構推進質量保證措施(1)掘進前明確設計線路的各項參數,通過測量,判斷出盾構機的當前位置,并根據掘進前的各項監(jiān)測成果,確定下次掘進的各項參數;在確認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才能嚴格按主管工程師的指令開始掘進。掘進過程中,值班工程師全過程監(jiān)視盾構機的掘進,根據實際情況隨時發(fā)出指令。(2)每環(huán)推進過程中,嚴格控制平衡土壓力,使切口正面土體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以減少對土體的撓動。采取信息反饋的施工方法對盾構推進進行質量控制,在盾構推進過程中進行跟蹤沉降觀測,并及時反饋沉降數據,為調整下階段的施工參數提供依據。通過對實測數據與施工參數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盾構施工智能數據庫來指導施工。(3)必須及時地掌握盾構機的方向和位置,嚴格對盾構機進行姿態(tài)控制,確保隧道施工實際偏差控制在50mm以內。推進測量管理應在每推進一環(huán)后進行,通過對測量數值的分析計算,及時地發(fā)布操作指令。根據不同的情況,通過優(yōu)化盾構掘進參數、注漿量的控制、二次注漿等施工手段,將地表沉降控制在+10mm~-30mm,保證建筑物的絕對安全。(4)注漿前檢查盾尾的密封性,保證漿液不泄漏;保證注漿管路的暢通。所用砂須細砂。做好注漿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注漿材料的供應,保證注漿作業(yè)順利連續(xù)不中斷的進行。針對不同的地質情況選擇不同的注漿壓力和注漿量。注漿跟推進同步進行,且注漿速度應與推進速度相適應,四個泵同時注漿;注漿飽滿程度由注漿壓力和注漿量雙重控制。(5)根據高程和平面的測量報表和管片間隙,及時調整管片拼裝的姿態(tài),并嚴格控制管片成環(huán)后的環(huán)、縱向間隙。安裝管片時要緩慢、均勻,對好位置后才能上螺栓,如果插入螺栓困難時,要分析原因,仔細調整位置,切忌大幅度移動,強行插入;另應避免損壞止水條,避免管片間有較大錯臺。對襯砌連接螺栓采取一次緊固,三次復緊的工藝。2、監(jiān)測質量保證措施通過詳細的施工調查,確定受施工影響的建筑物,并在其上設置必需的監(jiān)測點,設立地面沉降監(jiān)測斷面和傾斜的監(jiān)測點。將重要的監(jiān)測對象和監(jiān)測點標注在 1:500的線路平面圖上,在掘進施工前取得所有監(jiān)測點的初始數據。對盾構機機頭前20米后30米的范圍每天進行觀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