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1頁
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2頁
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3頁
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4頁
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泄瀉(急性胃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fā)布日期:泄瀉(急性腸炎)中醫(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ZYYXH/T29-2008)和《中醫(yī)病證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ZY/))進行診斷。(1)起病急,瀉下急迫而量多。(2)大便次數(shù)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質稀溏或成水樣便,大便量增加。(3)常伴有腹痛、惡心、嘔吐。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8年5月“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標準”進行診斷。(1)有暴飲暴食或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史。(2)急性起病,大便次數(shù)每日3次以上;大便呈稀便、水樣便,可伴有粘液或混有血液,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fā)熱、腹痛及全身不適等。(3)病情嚴重者,因大量丟失水分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4)體征不明顯,可有上腹及臍周壓痛,腸鳴音多亢進。(5)實驗室檢查,大便常規(guī)鏡檢可有白細胞、紅細胞、膿細胞;糞便培養(yǎng)可呈陽性。(二)證候診斷1.寒濕證:大便清稀,甚則如水樣,腹痛腸鳴;或伴有胃脘疼痛,得暖則舒,嘔吐物帶有酸水,脘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寒,則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脈浮。2.濕熱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或伴有胸悶欲嘔,噯氣泛酸,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3.食滯證:瀉下稀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脹滿,腹痛腸鳴,瀉后痛減;嘔吐物多為酸腐食物,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苔垢膩,脈滑。二、治療方法(一)辨證選擇中藥口服湯劑、中成藥1.寒濕證治法:芳香化濕,解表散寒。推薦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法半夏、白術、陳皮、厚樸、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棗等。中成藥:藿香正氣丸(口服液)、理中丸、玄胡止痛片等。2.濕熱證治法:清熱利濕。推薦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葛根、黃連、黃芩、茯苓、綿茵陳、厚樸、銀花、甘草等。中成藥:保濟丸(口服液)、葛根芩連片、炎可寧片等。3.食滯證治法:消食導滯。推薦方藥:(1)保和丸加減(食積較重)。山楂、神曲、萊菔子、半夏、陳皮、茯苓、連翹枳實、厚樸等。(2)枳實導滯丸加減(積滯較重)。大黃、枳實、神曲、茯苓、黃芩、黃連、白術、澤瀉等。中成藥:保和丸、枳實消痞丸、金佛止痛片等。(二)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可根據(jù)病情,選用具有清熱解毒和(或)涼血止痢作用的中藥注射液,如喜炎平注射液、蓮必治注射液等。(三)針灸治療1.體針(1)腹瀉:選取足三里、天樞、神闕、中脘等穴位,可使用平補平瀉法。(2)腹痛:選取足三里、中脘、天樞、三陰交、太沖等穴位,其中太沖用瀉法,其余穴位用平補平瀉法。(3)嘔吐:選取中脘、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其中足三里用平補平瀉法,其余穴位用瀉法。2.平衡針:可選取胃痛穴、腹痛穴。(1)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頜正中點旁開3厘米(寸)。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取穴。手法:滯針手法。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xiàn)的酸麻脹為主。(2)腹痛穴:定位:此穴位與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取穴原則:病變定位時采用交叉取穴。病變非定位時,采取男左女右取穴。視病情危重,采取雙側同時取穴。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轉滯針。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xiàn)的酸麻脹為主。3.腹針:選取中脘、下脘、上風濕點(雙側)。留針20分鐘。4.灸法:寒濕證選中脘、上脘溫中止嘔。(四)其他療法1.中藥外敷(1)吳茱萸熱奄包:吳茱萸200g加熱,熱度為患者皮膚可以接受為準,用治療巾包裹后,外敷腹部,以寒濕證患者為宜。(2)四黃水蜜外敷:大黃、黃連、黃柏、黃芩各200g,研細末過篩備用,用時取適量加蜂蜜調制成餅狀,外敷腹部,以濕熱證或食滯證患者為宜。2.中藥穴位貼敷(1)寒濕證:蒼術、白術各20g,吳茱萸5g,赤石脂l5g,石榴皮20g,丁香5g,肉桂5g。上藥曬干研細末過篩備用,取藥粉1g,用生姜汁調成糊狀,納臍中,紗布固定,夜貼晨取,1次/d,3d為1個療程。(2)濕熱證:用黃連5g、苦參10g、茯苓15g。上三味藥粉碎為極細末,和勻取1g用醋調成藥餅,貼敷在神闕穴上,紗布固定,每次貼敷約8h,1次/d,3d為1個療程。3.刮痧療法取位:患者采取仰臥位。操作步驟:術者在患者的下脘、石門、天樞、天突穴位上,將手指用清水濕潤,五指彎曲,用食指與中指的第二指節(jié)對準穴位,將皮膚挾起,然后松開。這樣一起一落,反復進行,每點挾撮6-8次,直至被挾處成為橄欖狀之紫紅色充血斑為度。每日2次。(五)內科基礎治療必要時可予對癥處理,劇烈吐瀉者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六)健康指導1.生活起居: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適當運動,保證睡眠。急性發(fā)作時宜臥床休息。避免腹部受涼,注意保暖,根據(jù)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護理,做好病情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大便次數(shù)、色、質、量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及處理并發(fā)癥,如脫水、酸中毒、休克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2.飲食調護(1)疾病初期:在起病后

8~12

小時內,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面糊,細掛面,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2)疾病好轉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yǎng)豐富地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后容易發(fā)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地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3)疾病恢復期:避免油膩,生冷不潔,及酒、濃茶,咖啡等食物,避免暴飲暴食。3.情志調攝:保持心情愉悅,避免不良情緒刺激。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導患者和家屬了解本病的性質,減輕身體痛苦和精神壓力。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參考《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年)的療效標準。觀察內容包括大便次數(shù)、性狀、腹痛程度、發(fā)熱、口干、小便色量、惡心嘔吐、腹部壓痛、腸鳴音等。所有癥狀都分為無、輕、中、重4級,屬主癥則分別記0、2、4、6分,屬次癥則分別記0、1、2、3分。(二)評價方法采用臨床癥狀/體征評價方法。分別于入徑第1天、第3天對主要癥狀、次要癥狀、體征積分進行評價。(1)癥狀/體征分級標準:癥狀無輕中重計分0分2分4分6分主要癥狀發(fā)熱無體溫小于體溫體溫以上惡寒無有,無須加衣被有,須加衣被有,寒戰(zhàn)嘔吐無每日少于3次每日3-6次每日大于6次腸鳴無偶有腸鳴時有腸鳴腸鳴持續(xù)不已大便次數(shù)無每日3-4次每日5-10次每日10次以上大便性狀成形大便溏或不能成形大便稀薄大便如稀水樣腹脹無偶有輕微腹脹腹脹較重,但能忍受劇烈腹脹,難以忍受腹痛無輕微,隱痛,偶發(fā)隱痛或脹痛,每日發(fā)作數(shù)次劇痛或絞痛,反復發(fā)作計分0分1分2分3分次要癥狀和體征心煩無偶爾發(fā)生時有心煩心煩不已,難以睡眠尿短赤無尿色黃尿黃伴灼熱感尿短赤,伴灼熱疼痛感口干無飲水量有增加飲水量增加1/2以上飲水量增加1倍以上周身酸困無輕微身重倦怠身重倦怠較重身重倦怠重腹部壓痛無輕度壓痛,患者稱有痛中度壓痛,患者尚能忍受重度壓痛,痛不可觸、患者有抵抗動作腸鳴音4-5次6-8次9-10次10次以上(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