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_第1頁
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_第2頁
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_第3頁
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_第4頁
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標準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送審稿)編制說明寶鋼集團常州軋輥制造公司

二OO七年九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

(送審稿)

編制說明修訂任務來源根據(jù)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冶信標院[2003]045號文“關于轉發(fā)2003年制修訂國家標準項目和2002年增補項目計劃的函”的要求,國家標準GB/T13314-1991《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的修訂工作由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寶菱)承擔。根據(jù)寶鋼集團內部產(chǎn)品結構調整,今年九月,常州寶菱和寶鋼集團常州軋輥制造公司(以下簡稱常州軋輥)共同商量,報請冶金機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同意,標準的修訂工作由常州軋輥承擔。國家標準GB/T13315-1991《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的修訂工作由中鋼集團衡陽重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鋼衡重)承擔。修訂本標準的重要性由常州冶金機械廠起草的GB/T13314-199《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和由衡陽冶金機械廠起草的GB/T13315-1991《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自1991年發(fā)布實施后,在指導鍛鋼冷軋輥設計、推動鍛鋼冷軋輥制造技術的發(fā)展,提高軋輥及冷軋產(chǎn)品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十年來,冷軋機設計性能及裝機水平不斷提高,冷軋產(chǎn)品的結構、品種不斷增加,促進了軋輥的制造技術迅速發(fā)展。軋機性能的發(fā)展變化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以二輥、四輥單機架不可逆軋制為主,僅寶鋼、本鋼、攀鋼等國有大型鋼廠有幾套串聯(lián)式連軋機,近十年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引進或自行設計制造了批量的串聯(lián)式連軋機組、六輥或四輥可逆機。軋機自動化控制程度高、軋制速度快、產(chǎn)量高,板形控制能力強。軋機按板型控制形式分主要有CVC系列、HC系列、UC系列,大量采用冷軋輥在線軸向移動或交叉、彎輥。為降低工作輥備件消耗,控制軋機生產(chǎn)成本,工作輥的有效使用層深度增加,這對冷軋工作輥的設計及制造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軋機性能的發(fā)展變化對軋輥設計制造性能要求的變化如下表。軋機設計性能的發(fā)展隱含的對軋輥性能的要求序軋機性能對軋輥的要求1自動化、高速度、高產(chǎn)量。相同軋制時間的過鋼量增加,這對工作輥的耐磨性、可靠性要求更咼。2軋輥壓下可調節(jié)范圍擴大。工作輥的設計有效使用層厚度增加,這就要求工作輥的有效淬硬層深度增加。同時由于工作輥壽命的大幅提咼對輥頸的力學性能特別是疲勞強度要求更高。3可逆式和串聯(lián)式軋機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連續(xù)軋制,特別是串聯(lián)式軋機可實現(xiàn)全連無頭軋制,希望工作輥的耐磨損性、抗剝落性、抗疲勞性越高越好。4彎輥及軸向移動。彎輥及中間輥軸向移動改變了軋輥間的接觸應力分布,這對工作輥材料、組織及淬火硬度的均勻性要求更高。2.2冷軋產(chǎn)品結構及品種的發(fā)展變化上世紀汽車板、家電板、超薄板、電鍍錫板等主要依靠進口,而現(xiàn)在國內冷軋機也能軋制生產(chǎn)這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chǎn)品,這對工作輥材料及熱處理組織的均勻性、輥面耐磨損性能等都有新的要求。冷軋工作輥制造技術的發(fā)展變化隨著裝機水平的提高,及軋制產(chǎn)品的發(fā)展,促進了冷軋工作輥制造技術的進步,工作輥材料從國標GB/T13314-1991中明確的2%Cr系列(9Cr2、9Cr2Mo、9Cr2W、86CrMoV7等),發(fā)展至目前的3%Cr系列、5%Cr系列,甚至半高速鋼(SHSS)。輥身感應淬火方法從單感應器加熱淬火,發(fā)展至目前的雙頻雙感應器加熱淬火,甚至雙頻三感應器加熱淬火。淬硬層深度從原來的10?15mm(A85HSD的深度),發(fā)展至目前的20?40mm(>90HSD的深度)。軋輥鋼的冶煉方法從單一電弧爐(EF)煉鋼、或平爐+電渣重熔(ESR),發(fā)展至目前的EF+真空除氣+保護澆鑄、EF+ESR、EF+真空除氣+ESR;EF+真空精煉(LFV)+ESR。綜上所述,軋機向自動化(智能化)、高速化、連續(xù)化方向發(fā)展;軋制產(chǎn)品向高精度、高難度、高附加值方向發(fā)展,向超寬帶、極薄帶方向延伸;冷軋工作輥向高合金化和深淬硬方向發(fā)展?,F(xiàn)有標準已明顯不能適應冷軋行業(yè)和冷軋輥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需求,修訂標準GB/T13314-1991和GB/T13315-1991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本標準送審稿的形成過程3.1由常州軋輥負責修訂的GB/T13314送審稿的形成過程2003年7月寶菱重工收到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冶信標院[2003]045號文“關于轉發(fā)2003年制修訂國家標準項目和2002年增補項目計劃的函”,根據(jù)來函要求成立了GB/T13314國標修訂工作小組,明確了常州軋輥的楊國平為主要修訂人,研究制訂了標準修訂計劃。2003年7月?9月走訪調研了軋機使用單位,主要走訪寶鋼設備部、冷軋廠、技術中心,了解軋機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引進的現(xiàn)代化軋機現(xiàn)場生產(chǎn)對軋輥設計和制造性能要求,進口軋輥的設計要求及相關資料。同時組織本公司及常州寶菱重工相關的技術人員討論分析GB/T13314的修訂情況,形成了征求意見稿。2003年10月發(fā)出GB/T13314標準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信函方式發(fā)送使用單位(冷軋廠)、檢測單位、科研院所、軋機(輥)設計院所,征求各方面對標準的修訂意見。2003年10月?2004年9月,催辦、收集、整理各單位反饋意見。共發(fā)出35份征求意見的函,收到13份回函。2004年10月,對回函進行整理分析(見意見匯總表),提出的修改建議意見共38條,逐條逐句進行分析研究,全部或部分采納其中的16條較合理的意見,形成了送審稿。3.2由中鋼衡重負責修訂的GB/T13315送審稿的形成過程2004年4月27日,根據(jù)冶信標院〔2003〕045號文和冶金機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04)冶機標委函字第007號通知要求,中鋼衡重成立了GB/T13315國標修訂小組,制定了工作計劃,正式開展對GB/T13315的修訂。2004年5月中旬向冶金機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填報了《國家標準制、修訂進度情況表》、《國家標準計劃項目調整申請表》和修訂GB/T13315工作計劃。2004年6月初向21個單位(見附錄1)發(fā)出了“關于征求修訂GB/T13315-91《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意見的函”,廣泛征集修訂意見。3.2.4收集國內外相關標準最新版本,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征集到的修訂意見和相關標準以及GB/T13315-91版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出GB/T13315修訂版的征求意見稿。2004年10月下旬,將“GB/T13315修訂版征求意見稿”、“修訂說明”發(fā)送到14個單位(見附表1),征求對“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2004年12月下旬,組織有關專家對“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逐條進行研究,提出“意見答復”。并對“征求意見稿”、“修訂說明”進行修改,形成“送審稿”和“修訂說明”。GB/T13314作為主標準和GB/T13315合并后的標準送審稿形成過程2006年9月,根據(jù)冶金機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06)冶機標準委函字第010號通知要求,將國標GB/T13314《鍛鋼冷軋工作輥通用技術條件》作為主標準、國標GB/T13315《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作為附錄,兩項標準合并為一項標準。為此常州寶菱重工積極開展標準合并工作,形成合并稿,經(jīng)中鋼衡重確認后,提出了本標準送審稿。主要修改內容及簡要說明4.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六輥冷軋機得到普遍應用,目前中間輥的設計制造都是參照工作輥的要求執(zhí)行的,所以將中間輥納入本標準的范圍。同時為適應新技術的發(fā)展,范圍進一步擴展為:用其它方法制造的冷軋輥也可參照執(zhí)行。修改為:本標準適用于金屬板(帶)材等冷軋機用的整體鍛造合金鋼冷軋工作輥及中間輥(以下簡稱冷軋輥。)引用標準4.2.1增加新標準的引用在本送審稿中增加了未注公差標準的引用;為了標準的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減少標準篇幅,增加了術語標準的引用;為了保證輥坯標準和產(chǎn)品標準的一致性,引用了輥坯標準;根據(jù)冶金機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要求,將原國標GB/T13315《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作為附錄納入本標準,因此增加相關標準的引用。除GB/T9445外,其原引用標準1991年版的JB3111、ZBY230、ZBY231分另U被GB/T12604.1、JB/T10061、JB/T10062所代替,因此又增加了這三個標準的引用;因增加材料8Cr3MoV、8Cr5MoV,原GB/T223.5適用范圍沒有覆蓋Si化學成分,所以增加GB/T223.60的引用。增加引用的標準有: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9445GB/T12604.1GB/T15546GB/T15547JB/T10061JB/T10062GB/T223.60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無損檢測術語超聲檢測冶金軋輥術語鍛鋼冷軋輥輥坯A型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通用技術條件超聲探傷用探頭性能測試方法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高氯酸脫水重量法測定硅含量4.2.2取消引用標準:因引用了新的未注公差標準,原GB1800《公差與配合總論標準公差與基本偏差》取消引用;由于原標準和修訂后標準的技術要求中沒有洛氏和維氏硬度的要求,因此在本送審稿中取消洛氏和維氏硬度的試驗方法,并在引用標準中取消GB230《金屬洛氏硬度試驗方法》和GB4340《金屬維氏硬度試驗方法》。取消GB/T1299—2000的引用,在表1中注明9Cr2的化學成份。技術要求4.3.1原標準3.1“……,并按供需雙方認可的圖樣制造,……。'“圖樣”一詞不全面,也可能是協(xié)議或合同注明的要求。將3.1條改為:冷軋輥應符合本標準和供需雙方的約定(圖樣、協(xié)議等)。4.3.2由于在實際設計與生產(chǎn)中已不采用材料8CrMoV和9Cr2W,因此在3.2條表1中取消牌號為8CrMoV和9Cr2W的材料。4.3.3在3.2條表1中增加材料8Cr3MoV、8Cr5MoV及化學成份,根據(jù)國標統(tǒng)一材料命名,將材料85Cr2MoV重新命名為8Cr2MoV。在3.6.5條表5中增加了8Cr3MoV、8Cr5MoV材料的淬硬層深度。隨著軋機的發(fā)展,原有標準中推薦的材料已不能滿足需求,而8Cr3MoV和8Cr5MoV材料的耐磨性、淬硬層深度等能滿足現(xiàn)代化軋機生產(chǎn)的要求,且該兩種材質的冷軋輥已在全國各大鋼廠得到廣泛應用,故此本送審稿在冷軋輥材料中增加了該兩種牌號。4.3.3.1新材料8Cr3MoV主要技術性能介紹國內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組織研制開發(fā),我公司從1993年開始研制,歷經(jīng)實驗室試驗、化學成份設計篩選確定,材料性能參數(shù)測定、熱處理工藝試驗、實物解剖檢測、試制上機使用考核,并于1997年通過省級新產(chǎn)品鑒定和科學技術成果鑒定,屬國家級新產(chǎn)品和江蘇省高新技術產(chǎn)品,現(xiàn)已在各大鋼廠推廣使用,其主要技術性能如下:⑴材料化學成份:鋼號化學成分%WtCSiMnCrMoVNiCuSP0.70.40.22.80.20.08000058Cr3MoV0.80.2<0.0251.11.10.53.20.60.105000005在成份設計中,c、Si、Mo、Ni四種元素的含量范圍較寬,在工作輥的實際設計制造時,可根據(jù)軋機不同的使用工況條件進行選擇。如高硬度有色鋁箔軋機用工作輥,元素c、Si含量較高,當設計有效淬硬層深度小于20mm時,Ni、Mo較低等。⑵有效淬硬層深度確定對不同輥身直徑、不同設計要求,采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方案。為確定有效淬硬層深度,設計與冷軋工作輥結構尺寸相似的解剖檢測輥,熱處理后在磨床上逐層磨削檢測肖氏硬度,經(jīng)過多次試驗和檢測而獲得了有效淬硬層深度的數(shù)據(jù)。8cr3MoV材質的工作輥輥身有效淬硬層深度輥身直徑(mm)輥身表面硬度范圍(HSD)3%Cr材料(8Cr3MoV)有效淬硬層深度(mm)不小于<300>951590?962075?90—301?500>952090?962575?90—>500>952090?962575?90—注:淬火方式為感應加熱淬火。新材料8cr5MoV主要技術性能介紹隨著國內冷軋板帶產(chǎn)品結構調整,要滿足市場需求的汽車板、家電板等高附加值產(chǎn)品的軋制要求,對輥身的耐磨性和組織均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8Cr3MoV材料基礎上,1995年開始了8Cr5MoV新材料的研制工作,我公司也經(jīng)歷了研制工作的全過程,并在2000年通過省級新產(chǎn)品鑒定和科學技術成果鑒定,屬國家級新產(chǎn)品和江蘇省高新技術產(chǎn)品,現(xiàn)已在各大鋼廠推廣使用,其主要技術性能如下:⑴材料化學成份鋼號化學成分%WtCSiMnCrMoVNiCuSP0.780.400.204.800.200.108Cr5Mo<0.020V0.901.100.505.500.600.200.800.25與8Cr3MoV相比,主要是Cr元素含量適當提高,使碳化物組織形態(tài)得到改善,耐磨性和效透性相應得到了提高。8Cr5MoV是目前國內外的冷軋輥的主流材料,為有高我國冷軋輥的競爭力,提高了雜質元素S、P的控制要求。⑵有效淬硬層深度確定同樣采用解剖檢測方法,對不同輥身直徑、不同設計要求,采用不同熱處理工藝方案,經(jīng)多次試驗,獲得了有效淬硬層深度的數(shù)據(jù)。從試驗數(shù)據(jù)可得,在同等條件下8Cr5MoV的有效淬硬層深度也得到了提高。8Cr5MoV材質的工作輥輥身有效淬硬層深度輥身直徑(mm)輥身表面硬度范圍(HSD)5%Cr材料(8Cr5MoV)有效淬硬層深度(mm)不小于<300>951590?962075?90—301?500>952590?963075?90—>500>952590?963575?90—注:淬火方式為感應加熱淬火。因未注尺寸公差已引用專門的公差標準,因此將原標準的3.8條中的圖樣上輥身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0中規(guī)定的公差等級IT14級改為應執(zhí)行GB/T1804-2000m級。由于現(xiàn)行的GB/T1184-1996標準將未注圓柱度公差等級分為H、K、L三級,故將輥身未注圓柱度應不低于8級改為應執(zhí)行GB/T1184-1996K級。關于軟帶寬度的確定GB/T13314-91中軟帶寬度定義為“從輥身端面沿母線測量至硬度'U'U'U'U'U'達到圖樣要求處的距離”對輥身端部小倒角、小圓角來講,軟帶寬度的定義應無異議。但近十年來,隨著冷軋機(冷軋輥)設計的改進,端部結構也出現(xiàn)多種形式,冷軋輥新材料得到廣泛應用,原軟帶定義顯得不嚴密。(1)端部結構由過去簡單的圓弧,45°倒角發(fā)展為大斜面、大圓弧、斜面和圓弧聯(lián)接等多種形式,軟帶寬度計量的起點產(chǎn)生凝問。軋輥端部結構、軋機形式、材料變化如下表:輥身端部結構軋機型式材料備注上世紀90年代—1L丿二(四)輥單機架可(不)逆軋機為主,少量串聯(lián)式四輥連軋機組。2%Cr系列(9Cr2、9Cr2Mo、986CrMoV7等)軟帶寬度計量的起點明確。十世紀「廠—vlP串聯(lián)式六(四)輥連軋機組、單機架六(四)輥可逆機軋。3%Cr系列、5%Cr系列,甚至半高速鋼(SHSS)軟帶寬度計量的起點不明確。2)早期采用低碳、鉻材料作為軋輥用料,由于淬硬性和淬透性都比較差,熱處理后出現(xiàn)輥身邊緣部位出現(xiàn)未淬火現(xiàn)象,但隨著采用3%Cr、5%Cr材質的應用,其淬硬性和淬透性都有所提高,加上熱處理淬火技術的提高,使得輥身邊緣部位淬火硬度接近工作區(qū)域硬度。為此,我們將標準中軟帶寬度重新定義為:“從輥身圓柱面邊部開始卄冃“|?『沿母線測量至硬度達到圖樣要求處的距離”,也就是說計量軟帶長度時不包含端部倒角(圓)長度。早期軋輥的倒角一般為R5?15或C5?15,因此將軟帶寬度重新調整如下(單位為毫米)。輥身長度<300301?600601?10001001?2000>2000軟帶寬度不大于新(舊)25(30)45(50)50(60)55(65)65(80)4.3.6為提高冷軋輥的抗剝落性能,將“網(wǎng)狀碳化物應小于3級”改為”不大于2.5級。”4.3.7原標準中3.7.3中“不允許有目視可見的尖棱、深的刮傷、裂紋等缺陷。”不確切,目前國內冷軋輥設計很少有中孔,取消該條。標記、包裝、運輸和儲存原標準中工作輥的防銹包裝是按照GB/T4879-1985執(zhí)行的,隨著GB/T4879標準的修訂,本送審稿根據(jù)現(xiàn)行GB/T4879-1999標準,將原標準的6.2條中工作輥防銹包裝要求按GB4879表2中D級規(guī)定執(zhí)行改為按GB/T4879-1999表1中3級包裝的規(guī)定執(zhí)行。防銹期限自發(fā)貨之日起,在正常保管情況下不少于半年改為不超過2年。4.5規(guī)范性附錄A“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在本標準中增加了規(guī)范性附錄A“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內容是在GB/T13315-1991基礎上修訂而成。與GB/T13315-1991相比,本規(guī)范性附錄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對本附錄中要素的編排進行了調整對“符號”不單獨編一條,而是分別在公式和圖中加注(1991年版的3.1;本版的A.3.2.5.2、A.5.3.4b、A.6);“探傷記錄”編入“缺陷的測量與記錄”(1991年版的第9章;本版的A.7);“缺陷的測量與記錄”、“軋輥區(qū)域的劃分”、“探傷報告”的編號作了變動(1991年版的第7章、第8章、第9章;本版的A.7、A.6、A.9);“探傷結果分級”編入“探傷結果的評定”,不作為附錄(1991年版的附錄A;本版的A.8.2);a)在“范圍”中首條提出:“本方法規(guī)定了鍛鋼冷軋工作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故將“探傷結果分級”編入“探傷結果的評定”,則在正文中形成檢測前準備——檢測(缺陷的測量與記錄)——檢測結果評定一個完整的超聲波檢測系統(tǒng)。如將“探傷結果分級”不列入正文中,使正文結構不完整。b)方法中給出的“探傷結果分級”只是一個探傷結果的分類方法,不是產(chǎn)品質量的指定性級別。究竟產(chǎn)品質量要求如何,還需要供需雙方商定級別,供需雙方還可另行協(xié)商檢查項目、探傷方式和探傷條件(本版的A.8.3)。c)相關標準均把“檢驗結果等級分類”編排在標準正文中,如:——JISG0587-1980《碳鋼、低合金鋼鍛件超聲波探傷方法及檢驗結果的等級分類》(第8章等級分類);——奧鋼聯(lián)質量控制標準第三部分《鍛造支承輥及工作輥的超聲波探傷》(第8章接收標準);——GB/T6402-1991《鍛鋼件超聲波探傷方法》(第8章質量等級);——JB3963-95《壓力容器鍛件超聲波探傷方法》(第7章等級分類);“中心草狀回波缺陷”作為“術語與定義”中的條文,不作為條文中的注(1991年版的附錄A,A.4;本版的A.2.6)。GB/T1.1中的6.5.1指出:“條文的注和示例應只給出對理解和使用標準起輔導作用的附加信息,不應包括要聲明符合標準而應遵守的條款”。而“中心草狀回波缺陷”的定義涉及到測量方法,回波高度的界定,且草狀回波缺陷范圍界定還是質量的關鍵要素,所以此條應列入規(guī)范性技術要素中。4.5.2修改了本附錄中一些條文的內容修改了“范圍”的內容第一段說明了鍛鋼冷軋工作輥所包括的軋輥種類,比較1991年版增加了平整機工作輥,多輥軋機用中間輥。這幾種軋輥的軋制對象都屬不加熱的軋件;這些軋輥的材質都選用了鍛鋼冷軋輥用鋼;這些軋輥都要求高的輥身表面硬度和優(yōu)良的抗磨損性能,對輥子的使用性能要求一樣。有些冷軋廠并未把平整機工作輥和冷軋工作輥嚴格分開。而是將新輥首先在平整機上使用,然后再做冷軋工作輥?;谏鲜鎏卣?,所以這些輥子均需進行淬火處理,以實現(xiàn)高的輥身表面硬度的要求。第二段說明該方法的適用范圍適用于尺寸大于等于80mm軋輥輥坯和軋輥成品。適用于使用A型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進行縱波接觸法的超聲波探傷。對于不宜用本標準提出的探傷方法進行探傷,且直徑小于80mm的軋輥,其探傷方法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修改了“單個回波缺陷”的定義(1991年版的3.2.4;本版的A.2.2);4.5.2.3修改了探頭直徑選用的規(guī)定(1991年版的表2;本版的表A.1);4.5.2.4修改了探傷用耦合劑的規(guī)定(1991年版的5.2;本版的A.4.2)。修改為:推薦使用機油作耦合劑,在不影響探傷靈敏度、不損傷軋輥表面的條件下,也可以用其它液體介質作耦合劑,但校正儀器和實際探傷時應使用同一種介質的耦合劑。因為不同介質的耦合損失不同。修改了用于調節(jié)探傷靈敏度的探測距離與增益增量關系曲線(1991年版的6.2.3a圖2、圖3;本版的A.5.3.4a圖A.2、圖A.3)。1991年版的圖2(實心軋輥用)、圖3(空心軋輥用)都是用探頭頻率為2MHz和2.5MHz的增益增量平均值繪制的曲線,共兩個圖。本版分別用探頭頻率為2MHz和2.5MHz的增益增量繪制曲線,共四個圖,即圖A.2,用于實心軋輥的兩個;圖A.3,用于空心軋輥的兩個。4.5.2.6把游動回波缺陷列入A.8.1.1中。4.527對于連續(xù)回波缺陷,原GB/T13315—1991中稱之為線性缺陷,不允許這類缺陷存在。本版修改為在各類別軋輥中的不同級別的各區(qū)允許存在一定當量直徑的連續(xù)回波缺陷(見本版A表2)。從北滿特鋼有限公司、寶鋼集團常州軋輥制造公司、上海寶鋼工業(yè)檢測公司等單位對連續(xù)回波缺陷的解剖結果來看,探傷中所產(chǎn)生的連續(xù)回波缺陷,是一些諸如偏析、疏松之類的低倍缺陷經(jīng)鍛造后沿軸向拉長的缺陷回波。這些缺陷在鍛造前是分布在晶界的夾雜、縫隙以及沿晶界聚集的炭化物,經(jīng)鍛造后沿軋輥軸向分層呈斷續(xù)鏈狀或斷網(wǎng)狀分布,其端頭圓鈍。對超聲波的反射呈現(xiàn)連續(xù)回波,其回波當量直徑實際上是這些分層呈斷續(xù)鏈狀或斷網(wǎng)狀缺陷反射的疊加結果,不是單個連續(xù)缺陷回波的當量直徑。審定會上,對這種連續(xù)回波缺陷不作為判廢條件,而在各類別不同級別各區(qū)中允許存在一定當量直徑的連續(xù)回波缺陷予以認同。對于連續(xù)回波缺陷的長度問題,國內外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不一,審定會上一些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