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逍遙游》實用精品圖文《逍遙游》實用精品圖文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著名學者南懷瑾
儒家給我們的中國人的一片心靈的土地,這一片土地需要一步一步丈量過去,它教給我們的是一個人的社會人格的實現(xiàn)。
道家給我們的是頭頂上一片心靈的天空。人在天地間,頭頂蒼天,有思想的翅膀可以飛揚做個神仙,在大地上用雙腳行走去努力做事,做一個圣賢。“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莊子及莊子的思想
莊子(公元前369-286,戰(zhàn)國中后期),名周,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主要思想:
“天道無為”(順應自然、不刻意、率性而為)——逍遙、齊物(相對論)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一切順應自然,尋求精神的解脫。他對政治的態(tài)度是:主張無為(自然而然)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拔恼艽髱煛?、“逍遙之祖”莊子及莊子的思想“文哲大師”、“逍遙之祖”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生曉夢迷蝴蝶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莊周夢碟:比喻人生變化無常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p>
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愿將國內政事(委托給你)而勞累你了。”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jīng)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是寧愿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愿活著在泥水里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愿拖著尾巴活在泥水里?!鼻f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里?!?/p>
對名利的輕蔑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p>
——《莊子·雜篇·外物》貧困-涸轍之鮒寓意:作者用十分簡練的文筆,描繪出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
后以“涸轍之鮒”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徵也夫!”
貧窮但不潦倒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梢窃谇G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xiàn)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視錢財如糞土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shù)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guó)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鼻f子曰:“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莊子·雜篇·列御寇》
宋國有個叫做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秦國。他前往秦國的時候,得到宋王贈與的數(shù)輛車子;秦王十分高興,又加賜車輛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國,見了莊子說:“身居偏僻狹窄的里巷,貧困到自己的編織麻鞋,脖頸干癟面色饑黃,這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一旦有機會使大國的國君省悟而隨從的車輛達到百乘之多,這又是我超過他人之處?!鼻f子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屬下的醫(yī)生,破出膿瘡潰散癤子的人可獲得車輛一乘,舔治痔瘡的人可獲得車輛五乘,凡是療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給秦王舔過痔瘡嗎,怎么獲獎的車輛如此之多呢?你走開吧!”視錢財如糞土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視權貴如腐鼠《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被葑雍芑趴?,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之生死觀—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p>
——《莊子·外篇·至樂》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葑诱f:“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wěn)穩(wěn)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生死觀—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
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莊子說:“我拿天地當棺材,日月當寶璧,星辰當珍珠,萬物當隨葬的物品,難道我的葬品還不齊備嗎?還有比這更好的嗎?”弟子們說“我們恐怕老鷹、烏鴉啄食你呀!”莊子說:“在地面上被老鷹、烏鴉吃,埋在地下被螻蟻吃,奪了那個的食給這個吃,你們怎么那么偏心呀!”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鼻f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面對死亡的安然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莊子說:“我拿天地“開宗不解‘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
《南華》指《南華經(jīng)》,是《莊子》一書的別稱,共33篇,內篇7、外篇15;雜篇11。內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其他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后學所作。莊子散文的一大特點:想象奇特,意境開闊。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第一篇,最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又能體現(xiàn)其散文的風格與成就?!伴_宗不解‘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造成莊子思想的社會原因:莊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戰(zhàn)亂的時代,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的戰(zhàn)爭愈演愈烈。“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保ā睹献印罚┻@是當時社會真實的寫照.莊子本身的主觀原因:莊子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及統(tǒng)治者深為不滿,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發(fā)出沉痛的抗議;但他對自己無力改變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觀來影響和改造人們。寫作背景造成莊子思想的社會原因:寫作背景
人世如此渾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天下無道,莊子有兩種選擇:入世與出世,莊子選擇了出世,他拒絕權勢媒聘,堅決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今人鮑鵬山寫了一篇文章《莊子: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其中就含蓄的告訴我們: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不妨學學莊子,那么學莊子什么呢?我們這一課就來回答這個問題.寫作背景人世如此渾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1、什么是逍遙?2、怎樣才能逍遙?3、為什么要逍遙?1、什么是逍遙?
“逍遙”
道家哲學術語。亦作“逍搖”,“消搖’。徜徉,優(yōu)游自得,優(yōu)哉游哉。一種無拘無束的境界,既指身體的不受羈絆束縛,又指心靈的自由放逸。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哲學上指不因他物的在場或不在場而自為絕對自由的存在。達到一種精神上的、也是主觀的“絕對自由”。這種理論和辦法就是“逍遙游”。“逍遙”道家哲學術語。亦作“逍搖”,“消搖’。徜徉,優(yōu)游讓我們一起進入莊子的世界……讓我們一起進入莊子的世界……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舂糧蟪蛄大椿斥鷃泠然萬仞蓬蒿
tiáo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北冥鯤鵬摶遷徙坳堂草芥夭閼
決起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xuè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tiáo北冥míng
疏通文句,分析:思考: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這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lián)系?疏通文句,分析:思考: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
疏通課文意思(1-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理解:描述鯤鵬的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疏通課文意思(1-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⑴開篇塑造了
的鯤;塑造了
的鵬。⑵鯤和鵬有什么聯(lián)系?⑶爾雅:“鯤,魚子也?!毙◆~能長到幾千里長,已是非常不易。那么鯤為什么還要變成鵬?鯤不管長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過的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直到他化而為鵬,才能脫離海的范圍,上下四方,任其游走。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長;由大而化,是境界的提升。鯤雖大,但不以此自滿,化為鵬,向另一個更高遠的目標“南冥”飛去。
形體碩大氣勢壯美變化而成;⑴開篇塑造了的鯤;形體碩大氣勢壯美變化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環(huán)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鄙揭暗撵F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理解:“野馬”、“塵?!?,世間萬物無論大小都有所憑借。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理解:大鵬雖然飛到了九萬里的高空,但它和在地上的人一樣,都要受到限制,不能真正認識天,它也是不自由的。寫鵬俯仰之境,形象地表現(xiàn)高遠的哲學境界“天地為一”。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⑷以“鯤鵬”開篇,來談“逍遙游”,何謂“逍遙”?這種狀態(tài)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實現(xiàn)?“逍遙游”指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逍遙,悠游自得的樣子。不能,要受到很多限制。文章由鵬及人,鵬可以自由自在的飛翔,而人能飛起來嗎?所以這里的“逍遙游”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狀態(tài)。⑸鯤為了高遠的理想變成鵬后,達到逍遙的境界了嗎?為什么?①大鵬想飛就能飛嗎?海運風起②大鵬飛上高空,就眼界開闊,洞悉了一切嗎?受到空間的限制,也有不能認識的東西。
⑷以“鯤鵬”開篇,來談“逍遙游”,何謂“逍遙”?這種狀態(tài)在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作為它的船,放一只杯子在上面就貼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開始)乘風;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開始打算往南方飛。理解:為了強調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從最大的到最小的,莊子都在說一個意思,萬物都要有所憑借,沒有絕對的自由。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chōng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翻譯:蟬和斑鳩嘲笑鵬說:“我迅速飛起,碰到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或許還飛不到那么高,就落在地上(罷了)。為什么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到近郊去旅行的人,只帶上三頓飯就可以往返,回來時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去的人,要用一整夜的時間準備干糧;到千里外去的人,花三個月的時間積蓄糧食。這兩個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⑹鵬并不逍遙,但是當蜩、鳩嘲笑了鵬后,莊子認為“之二蟲又何知”,小蟲不知道的道理,你們知道嗎?寫“杯水芥舟”、“適遠備糧”有什么作用?小鳥覺得自己一躍就能飛,不用憑借什么大風,而且能飛多遠算多遠,是自由自在的,認為鵬鳥一直苦苦追求,還不能想飛就飛,沒有它自由。其實,小鳥也有所憑借,它飛也要依賴風,事物、目標無論大小,實現(xiàn)目標,都有外在條件的限制,有所依憑,不能隨心所欲,總是心役于形,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遙的?!锴f子用行路備糧的比喻反駁,去得遠,其憑借也須大;去得近,其憑借就小。小知不及大知⑹鵬并不逍遙,但是當蜩、鳩嘲笑了鵬后,莊子認為“之二蟲又何知歸納第一部分段意
鵬鳥奮飛:
水霧塵埃:
大舟無力:
杯水膠地:
蜩鳩嘲鵬:
遠行所待:根據(jù)上面分析,可以歸納首段段意如下:
——闡明世間萬事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萬物都有所待;都沒有絕對自由必須憑借強大的風力。要靠生物氣息相吹。因為積水不深。因為水淺舟大。不知自己“所待”。備糧,越遠所待越多。歸納第一部分段意鵬鳥奮飛:
第一部分: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均“有所待”。(待——憑借)第1層:描述鯤鵬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氣勢壯美第2層:鵬鳥南飛有所待:以“野馬”“塵?!弊鞅?,表明萬物皆有所待。第3層:反駁蜩與學鳩:此二物也有所待,以行路備糧作喻反駁。背誦綱要第一部分: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均“有所待”。字詞整理
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怒而飛志怪者也時則不至決起而飛而后乃今培風適莽蒼者腹猶果然之二蟲又何知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北冥有魚三餐而反奮發(fā)記載有時快速的樣子然后才開始往此表選擇代詞古今異義詞,很飽的樣子字詞整理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北冥有魚三其:用在選擇句中,表選擇,是……還是……其:①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
②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③而余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⑤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詞,表反問語氣,難道代詞,它的;他們自己,我副詞,表祈使語氣,一定,應當副詞,加強語氣,不譯其:用在選擇句中,表選擇,是……還是……其:①盡吾志也而不能翻譯: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閼者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之二蟲又何知!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海.賓語前置沒有阻礙它的東西.固定結構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賓語前置這兩只蟲子又知道什么?翻譯: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
在第二段中,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疏通文句,分析:在第二段中,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譯: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憑(為)什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朝菌不知道有月末和月初,寒蟬不知道什么是四季,這就是壽命短的。楚國的南部有叫冥靈的大樹,把五百年當作春,五百年當作秋;遠古有叫大椿的的樹,把八千年當作春,八千年當作秋,這是壽命長的。而彭祖如今獨以長壽聞名,一般人與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嗎?疏通課文意思(2-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這里運用“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進一步強調說明人在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然都有所待,客觀存在的小與大是無法改變的,要人為地以小比大,這本身就是可悲的。這里實際上是承接上段蜩與學鳩嘲笑鵬鳥一事展開議論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大小之辯也。商湯問棘是這樣說的:“在不生草木的北方,有大海,那是天然形成的大池。那里有條魚,它身寬數(shù)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有只鳥,它的名字叫鵬,背像大山般大,翅膀像天邊的云,鵬乘著旋風盤旋飛上九萬里的高空,穿越云氣,背負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飛。斥鴳嘲笑它說:“它要飛到哪里去呢?我跳躍著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盤旋飛舞在蓬蒿之間,這是飛翔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區(qū)別?!睖畣柤彩且?。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思考1:作者為了說明“此小大之辯也”這個道理,這段舉了哪些例子?例舉的事物:朝菌、蟪蛄、冥靈、彭祖、與鯤鵬相較的斥鴳闡明的道理:在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世界里,動物、植物、云氣、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占時間、空間,大者大,小者小,都區(qū)分了大小、長短、遠近、范圍等等,萬事萬物雖有所待,但也的的確確存在著差異,有小大之辯,這都表明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遙的。思考1:作者為了說明“此小大之辯也”這個道理,這段舉了哪些例思考2:⑴悲:莊子為什么覺得眾人可悲?
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壽命沒有彭祖長,而沒有看到其實彭祖的壽命相對于冥靈、大椿還是很短的,而即使大椿、冥靈能活很多萬年,它們的壽命仍然是有盡的,而不是“無窮”的。所以,莊子認為人們可悲的地方在于不懂得彭祖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樣受到“年”的限制。正所謂“小年不及大年”。視野狹窄是無法達到逍遙的。⑵笑:斥鴳為什么笑鵬鳥?莊子對斥鴳的“笑”是什么態(tài)度?
此亦飛之至也,它不理解鵬鳥的遠大志向,其實它自己受空間的限制也不逍遙,正所謂“小知不及大知”。駁斥。思考2:⑴悲:莊子為什么覺得眾人可悲?思考2:⑶蜩鳩、斥鷃與鵬相比,“小大之辯”是什么?是形體嗎?⑷既然從原則上否定了鵬鳥,為什么還反復描繪鵬鳥奮飛的壯美形象?⑸莊子駁斥蜩鳩、斥鷃的用意何在?是精神追求、是境界??隙i鳥高遠的追求意在說明萬物皆有所待的范圍內,存在著小大之辯的差異;安于現(xiàn)狀、短視近利不是逍遙是消極思考2:⑶蜩鳩、斥鷃與鵬相比,“小大之辯”是什么?是形體嗎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年大年朝菌蟪蛄眾人
冥靈大椿彭祖
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小年大年朝菌冥靈歸納第二部分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靈春秋五百歲,大椿春秋八千歲;
彭祖——眾人鵬鳥——斥鴳小大之辯
段意歸納:本段是對第一段的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內,存在著“大小之辯”的差異,但終歸都是“有所待”。在結構上,與第一段照應;在內容上,進一步解釋說明,起強化作用。歸納第二部分段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第二部分:歸納上文,補充印證,萬物“有所待”,存在“小大之辯”。(辯——區(qū)別)第1層: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不可達到和不能了解之意)第2層:補充印證,點明“小大之辯”。背誦綱要第二部分:歸納上文,補充印證,萬物“有所待”,存在“小大之小知不如大知此大小之辯也知通智辯通辨通假字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絕云氣,負青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解釋詞語相比直上穿過獨陰歷每月最后一日陰歷每月的第一日指四季古今異義詞,一般人小知不如大知知通智辯通辨通假字彭祖乃疏通、翻譯課文第三部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譯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位,品行順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國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其實也是這樣的。宋榮子尚且嗤笑這四種人。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贊宋榮子,他卻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表現(xiàn)與外物的分別,能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沒有急迫追求什么。即使這樣,還是有不曾樹立起來的東西。疏通、翻譯課文第三部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疏通、翻譯課文第三部分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譯文: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輕巧美好,十五日后返回。他對于招財納福的事沒有急迫追求。這雖然不用步行,可是他還是有所依靠。至于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所以說:至人無自我,神人無功利,圣人無名聲。疏通、翻譯課文第三部分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功效,這里是“勝任”的意思合滿意通“能”,全勸勉,努力沮喪古今異義詞,即便這樣名詞用作動詞,樹立通“又”通“返”,返回使動用法,使……到來追求憑借,依靠古今異義詞,無所為,無功利功效,這里是“勝任”的意思合滿意通“能”,全勸勉,努力沮喪古
宋榮子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呢?
從反面進行批判,首先否定能夠“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郡”、“而征一國者”四種人,雖然他們有一定的才智和修養(yǎng),但就像斥鴳、蜩鳩一樣自視甚高,見識短淺,且被功名利祿所束縛,遠沒有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思考1宋榮子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對于宋榮子,莊子又怎么看?否定: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宋榮子雖然做到了無功無名,不把社會價值放在心上,但是他仍然不能做到「無己」。因為他有己,所以還有自己與別人的分別,才會對第一層人「猶然笑之」。莊子認為既要有自我意識的覺醒,又不能囿于自我的天地,誰能從“有我”到“忘我”,誰才能達到自由的極致境界,獲得真正的“逍遙”
思考2對于宋榮子,莊子又怎么看?否定:思考2列子逍遙嗎?
列子是道家的人物,他化除了社會人文的需求,做到了「無功無名」;他將精神放在自然事物上,投入了大自然之中,做到了「無己」。列子雖然隨風飄去,但仍有待于風力,仍受到外物限制。列子和宋榮子固然比前四種人略高一籌,但正像鵬鳥和蜩鳩、斥鴳一樣,區(qū)別只是“小大之辯”,共同點是“有所待”,還都算不得逍遙游。
思考3列子逍遙嗎?列子是道家的人物,他化除了社會人文這種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一個形象的詞語,可以說是:
笑!莊子“笑”萬物!莊子為什么要“笑”萬物呢?
因為它(他)們都“有所待”,都沒有做到“逍遙游”。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從反面論證,最后才用幾句話提出正面主張,以三“無”(無己、無功、無名)作結,有力地論證“無所待”觀點。至于“無所待”的境界怎樣才能達到,需要讀《逍遙游》的后半部分。這種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一個形象的詞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窮無際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如何做到“逍遙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遙游”?無己,無功,無名思考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無己:無功:無名: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縛達到恬淡自適的境界。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忘懷榮辱得失,褒貶任人。無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歸納第三部分大意:
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才智修養(yǎng),但都被世俗所累;
宋榮子置世人的贊譽與誹謗于度外,但他的修養(yǎng)“猶有未樹”;
列子御風而行,逍遙自在,但“猶有所待者”。這些有才有智有修養(yǎng)的人都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游”,更何況那些普通人呢?背誦綱要有對世間萬物的“有所待”的論述進入到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歸納第三部分大意: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有才智文章的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
↓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
↓世人亦“有所待”(這些都不是“逍遙游”)↓什么才是“逍遙游”↓怎樣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文章的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大鵬的形象
作者在才能無雙、向往著逍遙卻無法逍遙的大鵬的形象里,正隱藏著自己難言的苦情——
欲飛的理想和無法飛走的悲哀
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大鵬的形象作者在才能無雙、向往著逍遙卻無法逍遙的大鵬主旨——逍遙游擺脫一切世俗的羈絆,精神上獲得絕對自由境界主旨——逍遙游擺脫一切世俗的羈絆,精神上獲得絕對自由境界1、用寓言說理?!跺羞b游》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之中。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鷃,有的是根據(jù)神話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納入作者的寓言之中,寄托了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覺中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接受感染。賞析藝術1、用寓言說理。賞析藝術2、想像豐富,意境開闊。
如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摶”,“三千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磥砘恼Q無稽,卻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表現(xiàn)出莊子對宇宙人生的一種哲理思索。賞析藝術2、想像豐富,意境開闊。賞析藝術3、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如第三段,寫積水負舟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鵬鳥;寫鵬鳥南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夸張;描寫學鳩,賦予人的性情,是擬人。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賞析藝術3、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賞析藝術莊子本人既是一個哲學家,又富于詩人氣質。因而,《莊子》這部哲學著作,又充滿了濃厚的文學色彩。并且,其文章體制也已經(jīng)脫離語錄體的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jīng)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在文學意義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對后世文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小結莊子本人既是一個哲學家,又富于詩人氣質。因而,《莊子》這部哲我們很多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蘇軾: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老子: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我們很多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逍遙游》中所表達的思想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是不滿現(xiàn)實的自我超脫的空虛。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xiàn)實、保存自己的目的。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我們青年人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于面對生活,敢于挑戰(zhàn)生活,要去拼搏,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跺羞b游》中所表達的思想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是不人們置身于自然社會中,不能不受到客觀法則的限制,這是必然的痛苦,莊子告訴我們安時處順,則窮通自樂;人們在蠅營狗茍地追求名利時,常會扭曲本性、迷失自我,莊子告訴我們敝屣富貴、淡泊榮利,則能悠游自得。如果說儒家思想是糧店,是我們立身處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藥店,在我們處于精神困境中時,不妨去向老莊尋一劑良藥。老莊思想的積極意義:人們置身于自然社會中,不能不受到客觀法則的限制,這是必然的一、人不要成為物的仆役、異化的犧牲品。老師寄語: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有時不妨學學莊子,超然物外,幻化為蝶,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明月清風、甘露瓊漿,流連在姹紫嫣紅的花叢中,徘徊于清澈湍急的小溪邊,欣賞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品味著小橋流水、杏花春雨,時而扶搖直上,摒棄了人間的是非榮辱,遺世獨立,超脫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糾纏,悠然自得,適心任性地翱翔。這是多么地逍遙啊!一、人不要成為物的仆役、異化的犧牲品。老師寄語:在當今這個二、學習莊子遠大的目光和恢宏的氣度。老師寄語:作為青年我們也要從前人那兒繼承鵬的精神,擁有鵬的氣度。不能如劉海洋那般只為了測試熊的嗅覺,就冷血地將硫酸潑向北京動物園的五只熊;更不能像馬家爵那樣只因一點兒小摩擦,就殘忍殺害四名同學。不能極端地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狹隘、冷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價值。我們要高飛,就要有鵬海納百川的宏大氣度和笑看風云的開闊襟懷。二、學習莊子遠大的目光和恢宏的氣度。老師寄語:作為青年我們也三、按規(guī)律辦事老師寄語: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得下苦功。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更應該遵循學習的規(guī)律??墒俏覀冇行┩瑢W,卻對此視而不見。有的平時不學,考試時才臨陣磨槍;有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有的上課走神,回家邊學邊玩……最后導致自己成績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礎文化知識不能系統(tǒng)扎實地掌握,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及時養(yǎng)成,這樣,我們如何去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呢?三、按規(guī)律辦事老師寄語: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得下苦功。對于我們
飛得更高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寧靜時而瘋狂現(xiàn)實就像一把枷鎖把我捆住無法掙脫這謎樣的生活鋒利如刀一次次將我重傷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狂風一樣舞蹈掙脫懷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翅膀卷起風暴心生呼嘯一直在飛一直在找一直在飛一直在找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這有過的往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飛得更高本文的通假字(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3)三餐而反(4)小知不及大知(5)此大小之辯也(6)知效一官(7)而御六氣之辯(8)旬有五日而后反
(垂,同“陲”,邊際)(邪,同“耶”,疑問語氣詞)(反,同“返”)(知,同“智”)(辯,同“辨”,分辨,分別)(知,同“智”)(辯,同“變”)(有,同“又”)本文的通假字(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同一詞多義此小大之辯也而御六氣之辯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置杯焉則膠沛公則置車騎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而莫之夭閼者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之二蟲又何知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丟下分別變化知道智慧氣息大風放的的取獨取獨取獨它到這他一詞多義此小大之辯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丟下分別變化知道智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而御六氣之辯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時則不至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名為鵬奚以知其然也未數(shù)數(shù)然也以五百歲為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奚以知其然也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彼且惡乎待哉且適南冥修飾修飾順承并列轉折或者那么是還是它的這樣的樣子把用憑而且還將怒而飛奚以知其然也修飾修飾順承并列轉折或者那么是還是它的這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齊諧》者,志怪者也博聞強志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圣人無名人雖有百口,不能名其一處而后乃今將圖南圖窮匕見志向記載記住做標記名字聲名說出計劃地圖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志向記載記住做標記名字聲名說出計劃地圖眾人匹之古義:一般人今義:腹猶果然古義:食飽的樣子今義:窮發(fā)之北古義:毛,草木今義:小年不及大年古義:壽命短今義:古義:壽命長今義:多數(shù)人表示事實與所說的相符頭發(fā)臘月23或24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為止
古今異義眾人匹之多數(shù)人表示事實與所說的相符頭發(fā)臘月23或24從臘月最而后乃今將圖南而征一國者彼于致福者名作動:向南飛使……信任使……到來詞類活用而后乃今將圖南名作動:向南飛使……信任使……到來詞類活用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之二蟲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其自視也亦若此矣(判斷句)(判斷句)(判斷句)(賓前)(賓前)(賓前)(賓前)(判斷句)(賓前)特殊句式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判斷句)(判斷句)(賓前)(賓前來自莊子的成語鵬程萬里扶搖直上游刃有余越俎代庖目無全牛躊躇滿志切中肯綮望洋興嘆望穿秋水貽笑大方來自莊子的成語鵬程萬里教材P35若:1.像,好像。例句:背若泰山,翼苦垂天之云。(《逍遙游》)2.假如,如果。例句: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3.你例句:若毒之乎?(《捕蛇者說》)表稱呼時,有“你”“你們”之意,也有“你的”意。例句: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教材P35若:此外,“若”字還有以下用法或意思:①及,比得上。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②表他稱,他,他的。例: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王充《論衡·實知》)③表近指,這,這樣,如此。例: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④表選擇,或,或者。例: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⑤與“夫”“至”等結合,組成“若夫”“至若”,用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語氣。例: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遙游》)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此外,“若”字還有以下用法或意思:是:1.代詞,這。例句: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2.動詞,表判斷。例句: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赤壁之戰(zhàn)》)此外,“是”字還有以下用法或意思:①形容詞,正確。例: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意動用法作動詞時,有“以……為是”“認為……正確”之意。例句: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問說》)②助詞,與“惟”構成“惟……是”結構,“是”表賓語前置。例句: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是:斯:1.副詞,則,就。例句: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柳宗元《封建論》)2.代詞,此。例句:予為斯序,既痛逝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斯”字本義為“劈”,如《詩經(jīng)·陳風·墓門》中的“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另有一種用法是用作句中、句末語氣詞,如《詩經(jīng)·豳風·破斧》的“哀我人斯”。斯:之:1.助詞,的。例句: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2.代詞,這,此。例句: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3.助詞,用在主語與謂語之間,無實義。例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ā稁熣f》)“之”字的用法或意思還有:“到……去”,如《漢書·高帝紀》中的“沛公引兵之薛”;第三人稱代詞,如《漢書·高帝紀》中的“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等。之:特:1.形容詞,獨,獨特。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逍遙游》)2.副詞,只。例句:然建特不與皓和好往來。(《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特”字有“公?!敝?,引申為“雄性牲畜”,也可泛指“牲畜”,另有“配偶”之意,用作副詞有“特此,特別”之意,用作形容詞可表“杰出的、獨特的”。特:修:1.長。例句: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2.修飾。例句: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修”字主要用作動詞和形容詞,用作動詞時有“修建”“修理”“治理”“修養(yǎng)”“修訂、修改”“編寫”“學習、研究”等意思,用作形容詞時還有“善、美好”之意。修:thank'youthank'you《逍遙游》實用精品圖文《逍遙游》實用精品圖文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p>
——著名學者南懷瑾
儒家給我們的中國人的一片心靈的土地,這一片土地需要一步一步丈量過去,它教給我們的是一個人的社會人格的實現(xiàn)。
道家給我們的是頭頂上一片心靈的天空。人在天地間,頭頂蒼天,有思想的翅膀可以飛揚做個神仙,在大地上用雙腳行走去努力做事,做一個圣賢。“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莊子及莊子的思想
莊子(公元前369-286,戰(zhàn)國中后期),名周,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主要思想:
“天道無為”(順應自然、不刻意、率性而為)——逍遙、齊物(相對論)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一切順應自然,尋求精神的解脫。他對政治的態(tài)度是:主張無為(自然而然)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拔恼艽髱煛?、“逍遙之祖”莊子及莊子的思想“文哲大師”、“逍遙之祖”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生曉夢迷蝴蝶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莊周夢碟:比喻人生變化無常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鼻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p>
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愿將國內政事(委托給你)而勞累你了?!鼻f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jīng)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是寧愿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愿活著在泥水里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愿拖著尾巴活在泥水里?!鼻f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里?!?/p>
對名利的輕蔑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p>
——《莊子·雜篇·外物》貧困-涸轍之鮒寓意:作者用十分簡練的文筆,描繪出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
后以“涸轍之鮒”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徵也夫!”
貧窮但不潦倒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梢窃谇G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xiàn)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視錢財如糞土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shù)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guó)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莊子·雜篇·列御寇》
宋國有個叫做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秦國。他前往秦國的時候,得到宋王贈與的數(shù)輛車子;秦王十分高興,又加賜車輛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國,見了莊子說:“身居偏僻狹窄的里巷,貧困到自己的編織麻鞋,脖頸干癟面色饑黃,這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一旦有機會使大國的國君省悟而隨從的車輛達到百乘之多,這又是我超過他人之處?!鼻f子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屬下的醫(yī)生,破出膿瘡潰散癤子的人可獲得車輛一乘,舔治痔瘡的人可獲得車輛五乘,凡是療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給秦王舔過痔瘡嗎,怎么獲獎的車輛如此之多呢?你走開吧!”視錢財如糞土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之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視權貴如腐鼠《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被葑雍芑趴郑胱柚骨f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之生死觀—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p>
——《莊子·外篇·至樂》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惠子說:“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wěn)穩(wěn)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p>
生死觀—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
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莊子說:“我拿天地當棺材,日月當寶璧,星辰當珍珠,萬物當隨葬的物品,難道我的葬品還不齊備嗎?還有比這更好的嗎?”弟子們說“我們恐怕老鷹、烏鴉啄食你呀!”莊子說:“在地面上被老鷹、烏鴉吃,埋在地下被螻蟻吃,奪了那個的食給這個吃,你們怎么那么偏心呀!”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鼻f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面對死亡的安然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莊子說:“我拿天地“開宗不解‘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p>
《南華》指《南華經(jīng)》,是《莊子》一書的別稱,共33篇,內篇7、外篇15;雜篇11。內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其他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后學所作。莊子散文的一大特點:想象奇特,意境開闊。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第一篇,最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又能體現(xiàn)其散文的風格與成就?!伴_宗不解‘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痹斐汕f子思想的社會原因:莊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戰(zhàn)亂的時代,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的戰(zhàn)爭愈演愈烈。“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保ā睹献印罚┻@是當時社會真實的寫照.莊子本身的主觀原因:莊子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及統(tǒng)治者深為不滿,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發(fā)出沉痛的抗議;但他對自己無力改變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觀來影響和改造人們。寫作背景造成莊子思想的社會原因:寫作背景
人世如此渾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天下無道,莊子有兩種選擇:入世與出世,莊子選擇了出世,他拒絕權勢媒聘,堅決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今人鮑鵬山寫了一篇文章《莊子: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其中就含蓄的告訴我們: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不妨學學莊子,那么學莊子什么呢?我們這一課就來回答這個問題.寫作背景人世如此渾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1、什么是逍遙?2、怎樣才能逍遙?3、為什么要逍遙?1、什么是逍遙?
“逍遙”
道家哲學術語。亦作“逍搖”,“消搖’。徜徉,優(yōu)游自得,優(yōu)哉游哉。一種無拘無束的境界,既指身體的不受羈絆束縛,又指心靈的自由放逸。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哲學上指不因他物的在場或不在場而自為絕對自由的存在。達到一種精神上的、也是主觀的“絕對自由”。這種理論和辦法就是“逍遙游”。“逍遙”道家哲學術語。亦作“逍搖”,“消搖’。徜徉,優(yōu)游讓我們一起進入莊子的世界……讓我們一起進入莊子的世界……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舂糧蟪蛄大椿斥鷃泠然萬仞蓬蒿
tiáo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北冥鯤鵬摶遷徙坳堂草芥夭閼
決起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xuè注意紅色字的讀音蜩蟬tiáo北冥míng
疏通文句,分析:思考: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這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lián)系?疏通文句,分析:思考: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
疏通課文意思(1-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理解:描述鯤鵬的形象——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疏通課文意思(1-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⑴開篇塑造了
的鯤;塑造了
的鵬。⑵鯤和鵬有什么聯(lián)系?⑶爾雅:“鯤,魚子也。”小魚能長到幾千里長,已是非常不易。那么鯤為什么還要變成鵬?鯤不管長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過的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直到他化而為鵬,才能脫離海的范圍,上下四方,任其游走。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長;由大而化,是境界的提升。鯤雖大,但不以此自滿,化為鵬,向另一個更高遠的目標“南冥”飛去。
形體碩大氣勢壯美變化而成;⑴開篇塑造了的鯤;形體碩大氣勢壯美變化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譯文: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拍水,水浪遠達幾千里。它乘著旋風環(huán)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山野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理解:“野馬”、“塵?!?,世間萬物無論大小都有所憑借。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嗎?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理解:大鵬雖然飛到了九萬里的高空,但它和在地上的人一樣,都要受到限制,不能真正認識天,它也是不自由的。寫鵬俯仰之境,形象地表現(xiàn)高遠的哲學境界“天地為一”。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⑷以“鯤鵬”開篇,來談“逍遙游”,何謂“逍遙”?這種狀態(tài)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實現(xiàn)?“逍遙游”指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逍遙,悠游自得的樣子。不能,要受到很多限制。文章由鵬及人,鵬可以自由自在的飛翔,而人能飛起來嗎?所以這里的“逍遙游”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狀態(tài)。⑸鯤為了高遠的理想變成鵬后,達到逍遙的境界了嗎?為什么?①大鵬想飛就能飛嗎?海運風起②大鵬飛上高空,就眼界開闊,洞悉了一切嗎?受到空間的限制,也有不能認識的東西。
⑷以“鯤鵬”開篇,來談“逍遙游”,何謂“逍遙”?這種狀態(tài)在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而后乃今將圖南。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作為它的船,放一只杯子在上面就貼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所以鵬飛上幾萬里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開始)乘風;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然后才開始打算往南方飛。理解:為了強調鵬鳥“有所待”,作者連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從最大的到最小的,莊子都在說一個意思,萬物都要有所憑借,沒有絕對的自由。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chōng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翻譯:蟬和斑鳩嘲笑鵬說:“我迅速飛起,碰到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或許還飛不到那么高,就落在地上(罷了)。為什么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到近郊去旅行的人,只帶上三頓飯就可以往返,回來時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去的人,要用一整夜的時間準備干糧;到千里外去的人,花三個月的時間積蓄糧食。這兩個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⑹鵬并不逍遙,但是當蜩、鳩嘲笑了鵬后,莊子認為“之二蟲又何知”,小蟲不知道的道理,你們知道嗎?寫“杯水芥舟”、“適遠備糧”有什么作用?小鳥覺得自己一躍就能飛,不用憑借什么大風,而且能飛多遠算多遠,是自由自在的,認為鵬鳥一直苦苦追求,還不能想飛就飛,沒有它自由。其實,小鳥也有所憑借,它飛也要依賴風,事物、目標無論大小,實現(xiàn)目標,都有外在條件的限制,有所依憑,不能隨心所欲,總是心役于形,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遙的?!锴f子用行路備糧的比喻反駁,去得遠,其憑借也須大;去得近,其憑借就小。小知不及大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容運營轉正述職報告
- 八上農業(yè)課件教案
- 幼兒園五大領域知識講座
- 阿瓦提縣2025屆數(shù)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陜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傳感器與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演化計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激光原理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計量分析方法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值計算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省咸陽百靈中學2025年高三寒假檢測試題英語試題含解析
- 村(居)民房屋翻建(新建)申請表
- 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tǒng)工程-錢學森共
- 可填充顏色的地圖(世界、中國、各省份)
- 腦卒中高危風險篩查流程
- 如何運用ABC法則(銷售溝通)課件
- 氣道異物梗阻急救課件
- 硝酸銀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冶金廠設計基礎
- 西南聯(lián)大求學日記
- 楔狀缺損的修復課件
- 浙江省消防技術規(guī)范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2023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