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配套教學課件_第1頁
《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配套教學課件_第2頁
《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配套教學課件_第3頁
《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配套教學課件_第4頁
《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配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政治經濟學教程》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引言:2005年的劉“旋風”及其反映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到

底是不是現代經濟學?判斷一門經濟科學是否是現代經濟學的標準究竟是什么?日歷時間能否作為標準?數學化程度能否作為衡量標準?形式上是否貌似科學能否成為衡量標準?判斷一門經濟科學是否是現代經濟學的標準科學性:揭示了經濟事物和經濟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階級性:代表時代的最先進階級的利益現代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不能稱得上是現代經濟學資產階級經濟學自1830年英法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以后,就已經轉化為庸俗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按照上述的科學性和階級性的評價標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外延來界定從這樣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政治經濟學描述為研究商品和貨幣、資本和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積累等內容的社會科學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內涵來界定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寫道:“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2009年版,第8頁)圍繞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問題所進行的爭論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馬克思《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表述了《資本論》研究對象的上述觀點。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保ā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頁)斯大林的觀點斯大林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人們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這里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或如馬克思所說的‘互相交換其活動’;完全以他們?yōu)檗D移的產品分配形式。這一切構成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1961年版,第58頁)孫冶方對斯大林的批判孫冶方對斯大林生產關系定義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突出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他認為這是斯大林在理論上重犯了蒲魯東的錯誤。恩格斯批判蒲魯東突出所有權的地位必然陷入形而上學和法學幻想;

(2)斯大林用生產中的相互交換其活動,代替了客觀存在的商品交換,造成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的無流通論。

簡評:孫冶方的批判是中肯的。這里孫冶方代表了中國改革的時代精神:一是涉及商業(yè)和市場問題,不破除斯大林的定義的束縛,改革不能前進;二是關于所有制問題,所有制是很重要,但所有制再重要也不能像給商品貼標簽一樣,一貼則靈。它事實上要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huán)節(jié)來體現。

關于作為《資本論》研究對象的生產方式范疇含義的討論(1)斯大林的觀點: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2)吳宣恭的觀點:生產方式=廣義的生產關系,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3)吳易風的觀點: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政治經濟學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結論和我們的看法(1)生產方式范疇含義的多重性;(2)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生產方式的確切含義;(3)進一步深化認識,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是否包含資源配置?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1.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聯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運動變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guī)律和諸多的范疇:質量互變規(guī)律與數學方法的運用科學抽象法從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的方法什么是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四、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意義認識資本主義和人類社會經濟運動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人類最崇高的事業(yè)而奮斗。認識經濟規(guī)律的目的在于用以指導人們的經濟和社會建設實踐。關于致用性的思考。政治經濟學的層次性和致用性的關系。為改革開放提供頂層設計。為應用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第一章商品和貨幣1.1商品的二因素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什么從商品開始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馬克思“我不是從‘概念’出發(fā),因而也不是從‘價值概念’出發(fā),……我的出發(fā)點是勞動產品在現代社會所表現的最簡單的社會形式,這就是‘商品’?!薄R克思1.1.商品的二因素?

什么是商品:

教學提示:不急于下定義,而是要注意認識商品的邏輯過程和方法?!吧唐肥紫仁且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别I了!!饞了??!“物的有用性成為使用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自然屬性)有用性(使用價值)質的規(guī)定性量的規(guī)定性1.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2.商品的使用價值1)是用于滿足別人需要的社會使用價值;2)是通過交換來滿足別人需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交換價值教學提示:注意體會對交換價值的認識認識的不斷深化的過程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交換價值量/比例是什么決定的?“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

商品的價值(社會屬性)價值:交換價值背后的秘密。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1.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2.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商品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統(tǒng)一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1.使用價值和價值互相依存、不可分離;2.任何人不可能既占有某個商品的使用價值,又同時實現它的價值,商品必須進行交換。1.2.勞動的二重性商品使用價值價值具體勞動抽象勞動勞動具體勞動1.概念:在一定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2.特點:A、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范疇B、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C、其內容和形式隨著社會生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D、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必須和生產資料結合抽象勞動1.概念如果把生產活動的特定性質拋開,從而把勞動的有用性

質撇開,勞動就只剩下一點:它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2.理解:“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抽象勞動是歷史的范疇而不是一個永恒的范疇?抽象勞動的客觀實在性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著商品的二因素1.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區(qū)別:A、具體勞動強調勞動的有用性,抽象勞動抽象掉其有用性;B、具體勞動存在質的區(qū)別,抽象勞動只有量的區(qū)別;C、具體勞動是永恒范疇,抽象勞動是歷史范疇;D、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一切勞動的共同內容,具體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各種勞動的不同形式。勞動二重性學說的意義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發(fā)現,徹底揭示了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使勞動價值論奠定在科學基礎之上。“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苯粨Q價值關系的確定1只綿羊2把斧頭=價值量價值量勞動量勞動量==1.價值量的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的勞動時間。1.衡量勞動量的自然尺度勞動時間2.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2.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及其與價值量的關系

C、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相對性A、簡單勞動是價值計量的基礎;B、在同樣復雜勞動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簡單勞動。復雜勞動化為簡單勞動,是在交換的背后早已完成了的3.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的關系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價值量1.勞動生產率的概念2.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因素3.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價值量的關系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單位時間創(chuàng)造的價值量會如何變化?“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3價值形式的發(fā)展價值形式的發(fā)展與貨幣的產生使用價值價值???商品的自然形式:使用價值的表現形式。商品的價值形式:商品和商品相交換的關系和比例,也就是交換價值價值形式價值形式及其兩極相對價值形式等價形式簡單價值形式的一般表述:x量商品A=y量商品B相對價值形式1.相對價值形式的內容處于相對價值形式的商品的價值,相對地表現在其他商品(處于等價形式的商品)的使用價值上。2.相對價值形式的量的規(guī)定等價形式1.使用價值成為價值的表現形式;2.具體勞動成為抽象勞動的表現形式;3.私人勞動成為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

1.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1.二者的統(tǒng)一2.二者的對立結論:1.商品價值通過交換價值得到表現;2.商品的價值表現由其價值本性決定;3.商品內部矛盾外化為兩個商品的對立。2.總和的、擴大的價值形式×2×1g×40kg……1只綿羊=2把斧頭1只綿羊=1克黃金1只綿羊=80斤糧食……1只綿羊=2把斧頭=1克黃金=80斤糧食……擴大的價值形式的意義:1.商品價值真正地表現為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2.更加清晰地說明,不是交換調節(jié)商品價值量,而是商品價值量調節(jié)交換比例。擴大價值形式的缺點:1.商品的價值表現是不完整的;2.各種商品的價值表現系列都不相同,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表現形式。1只綿羊=2把斧頭=1克黃金=80斤糧食……1把斧頭=30尺布=5斤鹽=20支雞蛋…………3.一般價值形式=×2×1g×40kg……2把斧頭=1克黃金=80斤糧食=……1只綿羊一般價值形式與以前價值形式的本質區(qū)別:1.以前的價值形式表現某一個商品作為一般人類勞動的產物,而一般價值形式卻表現商品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的一般人類勞動的性質。2.以前的價值形式表現單一商品作為價值從而與其使用價值相區(qū)別,而一般價值形式才真正使一切商品作為價值互相發(fā)生關系,并在量上進行比較和衡量。3.物物交換被媒介交換所替代。為什么被稱為“一般價值形式”?1.是簡單的,因為都是表現在唯一的商品上;2×1g×2.是統(tǒng)一的,因為都是表現在同一的商品上。×2×1g×40kg……一般等價物的出現一般等價物是“被排擠出商品世界的等價物商品”。1.一般等價物是商品。2.一般等價物是等價物,它的使用價值成為價值的表現形式,具體勞動成為抽象勞動的表現形式,私人勞動直接成為社會勞動。3.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價值、抽象勞動、社會勞動的一般表現。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的對立1只綿羊=2把斧頭1只綿羊=2把斧頭…………2把斧頭…………=1只綿羊對立開始出現,不同商品只能處于其中一種形式,但不固定,等式反過來也可。對立進一步發(fā)展,更多的商品處于等價形式與相對價值形式商品對立,在一個價值等式中,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的對立已相對固定。對立基本固定,相對價值形式商品不能處于一般等價形式,而一般等價物也不能具有統(tǒng)一的和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4.貨幣形式

一般等價物的固定:從一般價值形式到貨幣形式?!?×1g×40kg……1×2把斧頭=1只綿羊=80斤糧食=……1克黃金貨幣形式的意義:1.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成為商品的價格,商品的相對價值形式轉化為價格形式。2.商品世界劃分為兩極:商品和貨幣,商品內部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轉變?yōu)樯唐泛拓泿诺膶α⒔y(tǒng)一。3.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的對立完全固定。4.簡單價值形式是貨幣形式的胚胎。貨幣的本質貨幣是交換過程的必然產物商品內部潛藏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終于在外部表現為了代表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和代表價值的貨幣的矛盾。貨幣: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普通商品的價值要通過與貨幣交換才能表現,而貨幣則作為價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普通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特殊和具體的,而貨幣的使用價值是雙重的:一方面,它有自身特殊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它又有其社會職能產生的一般使用價值——一般等價物。貨幣的本質(2)“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1.從歷史上看,金銀首先表現為一種商品;2.金銀之所以成為貨幣,是因為:第一、金銀也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第二、金銀的自然屬性適合充當貨幣。1.4.商品拜物教1.商品拜物教:物的關系統(tǒng)治人的關系具體表現;2.拜物教的根源:商品形式——形成商品經濟基本矛盾社會分工--------社會勞動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私人勞動私人勞動---交換---社會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經濟中各種矛盾(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基礎3.拜物教的歷史性質及其必然性1.5貨幣的職能貨幣的五大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基本職能貨幣的首要職能:價值尺度價值尺度:以貨幣為尺度來衡量和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1.貨幣能作為價值尺度,是因為它首先是商品。2.商品不是因為有了貨幣才可以通約,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3.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商品價值和商品價格1.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由勞動量——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表現。2.商品價格既取決于商品本身價值,又取決于貨幣價值。商品價格的變化不由單一因素決定。3.商品價格可能在量上甚至質上與商品價值發(fā)生背離。價格與價值的一致是一種平均化趨勢。價格標準和價值尺度價格標準:被確定的貨幣單位及其等分,即用于計量價格的標準。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貨幣的價格標準的區(qū)別:1.作用不同。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用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而價格標準則表明貨幣本身的量。2.產生原因不同。價值尺度是自發(fā)形成的,而價格標準是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3.作為價值尺度,貨幣金屬的價值會隨著生產它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而價格標準與勞動生產率無關,因而與金屬價值的變化無關。貨幣的另一個基本職能:流通手段從商品交換到商品流通商品交換:賣出綿羊買進斧頭買進斧頭賣出綿羊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以貨幣為中介的、包括買和賣兩個階段的商品交換。商品流通過程:商品貨幣商品WGW物質內容:W—WW-G-W中包含的商品形態(tài)變化:W-G:賣的過程。商品的驚險一跳!G-W:買的過程。意義:1.打破物物交換形成的個人的地方的限制;2.擴大和加深了商品交換的矛盾。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發(fā)展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貨幣。金銀條塊鑄幣輔幣紙幣紙幣:國家發(fā)行并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

流通手段職能條件下貨幣流通規(guī)律貨幣流通規(guī)律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待流通的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流通速度=同名貨幣流通速度支付職能條件下的貨幣流通規(guī)律:流通中所需貨幣量=銷售商品價格總額-賒銷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互相抵消的支付總額同名貨幣流通速度紙幣流通規(guī)律紙幣的發(fā)行量限于它所象征性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通貨膨脹:由于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商品流通所需金屬貨幣量所引起的紙幣貶值現象通貨緊縮:由紙幣的發(fā)行量小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引起的紙幣升值現象;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WGW賣的過程買的過程WG賣的過程GW買的過程………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支付手段:在延期支付的交換中貨幣所起的清償債務的職能。意義:1.擴大了交易規(guī)模,促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貨幣的世界貨幣職能1.作為一般支付手段,用于支付國際收支差額。2.作為一般購買手段,用來購買外國商品。3.充當財富的絕對社會化身,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價值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交換依據商品的價值來進行。從商品生產角度來說,價值規(guī)律是價值決定規(guī)律。從商品交換角度來說,價值規(guī)律是等價交換規(guī)律。教學提示:內容和基本要求是一定的,而它發(fā)生作用的形式是變化的

2.3.2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品價格變動首先取決于商品價值量的變動;商品價格與價值量的變化成正比,與貨幣價值量成反比。商品價格會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圍繞商品價值上下波動。價值的決定性作用表現為“平均數規(guī)律”??偨Y: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種波動并不否定價值規(guī)律,反而恰恰是價值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的結果。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1.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的分配,從而調節(jié)商品生產和流通。2.促使商品生產者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3.促進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兩極分化。價值規(guī)律的調節(jié)具有自發(fā)性和滯后性

使用價值價值具具體勞動抽象勞動私人勞動社會勞動私有制商品交換價值貨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量價值規(guī)律內容表現作用均衡價格理論批判回避了需求結構的階級性無法解釋供求均衡下價格決定:運用牛頓第一定律說明均衡價格理論的庸俗性貨幣理論批判貨幣起源與本質分析的缺失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現象和本質關系的倒置混淆了貨幣與紙幣的區(qū)別1.6.現代資產階級價值和貨幣理論批判第二章資本和剩余價值2.1貨幣轉化為資本2.1.1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1.作為資本的貨幣和作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貨幣的區(qū)別資本最初總是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作為資本的貨幣和作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貨幣是有區(qū)別的。商品流通公式:W—G—W(運動目的是實現不同商品的交換)資本流通公式:G—W—G′(運動目的是更多的貨幣

區(qū)別:(1)形式不同(2)內容不同

(3)目的不同

2.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1)G—W—G‘適用于產業(yè)、商業(yè)、借貸資本,是資本總公式。(2)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從形式上來看,資本總公式與價值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存在矛盾。(3)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先決條件:“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產生”:①等價交換不會發(fā)生價值增殖;②不等價交換也不會發(fā)生價值增殖。但“資本又離不開流通”:貨幣不進入流通進行買賣活動不會增殖。(4)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勞動力成為商品2.1.2

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即人的勞動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體中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勞動力是任何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但勞動力成為商品卻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勞動者具有人身自由;勞動者一無所有;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1)勞動力商品的價值:①由生產和再生產這種商品的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②勞動力價值的構成:第一節(jié)貨幣轉化為資本③勞動力商品的價值規(guī)定包含著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2)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其特殊性在于: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而且還能夠創(chuàng)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即剩余價值。勞動力使用價值的特殊性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鑰匙。勞動力的買和賣形式上平等的,遵循等價交換規(guī)律。只不過:

“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縮不前,象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馬克思2.2絕對剩余價值生產2.2.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

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勞動過程是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對勞動者主觀能動性的認識】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有特殊性:(1)勞動者的勞動屬于資本家,勞動具有強制性;(2)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2.價值形成與價值增殖過程

(1)價值形成過程工人的勞動既是具體勞動,又是抽象勞動。作為具體勞動,既創(chuàng)造了使用價值,又轉移了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抽象勞動,形成了新價值,新價值等于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力價值的時點(這里不計入剩余勞動的情況),就是商品價值形成的過程。

(2)資本主義生產最終是價值增值過程價值增殖過程就是剩余價值生產過程,即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用于補償勞動力價值的時間。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剩余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總結:至此,勞動力成為商品解決了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說明了價值增殖即剩余價值的來源。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二重性示意圖2.2.2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資本的本質資本是靠剝削工人而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體現著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是一個歷史的范疇?!百Y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tài)的生產關系”——馬克思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按照資本在價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可以把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是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自己的價值,并不發(fā)生價值量的變化,所以叫做不變資本。不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生產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或者說是工人剩余勞動的吸收器??勺冑Y本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它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不會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但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其中一部分補償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另一部分就是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因此,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這部分資本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了量的變化,即發(fā)生了價值的增值,所以叫做可變資本。可變資本產生剩余價值劃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意義首先,進一步揭露和剩余價值的源泉。表明不變資本只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條件,只有可變資本才能帶來剩余價值,即只有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才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其次,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2.2.3剩余價值率與剩余價值量資本主義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其價值由三部分構成的:

一是作為不變資本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部分,用c表示;

二是新價值中用來補償可變資本價值的部分,用v表示;

三是新價值中的剩余價值部分,用m表示。

由于剩余價值是可變資本帶來的,所以,在考察資本價值增殖程度時,只能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進行比較。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就是剩余價值率(用m′表示),它正確地反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m′=m/v剩余價值率反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由于工人的工作日可劃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再生產勞動力價值。剩余勞動時間:生產剩余價值。因此:剩余價值率=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剩余勞動/必要勞動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1.含義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工作日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延長——獲取更多剩余價值

2.生理和道德界限

3.工人為縮短工作日的斗爭(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罷工,促成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

6小時12小時15小時必要勞動時間:6小時剩余勞動時間:15-6=9小時2.3相對剩余價值生產2.3.1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在工作日不便的條件下,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的。(降低了勞動力價值)

4612必要勞動時間:4小時剩余勞動時間:8小時相對剩余價值生產2.3.2價值轉化為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內涵市場價值,一方面,應看作是一個部門所生產的商品的平均價值,另一方面,又應看作是在這個部門的平均條件下生產的、構成該部門的產品很大數量的那種商品的個別價值?!痹谶@里,馬克思從兩個方面限定市場價值范疇:前者從總量出發(fā),求總量的平均價值;后者從個量出發(fā),用特定生產條件下生產商品的個別價值定義市場價值。總量出發(fā),無論市場上某商品總量是在哪種生產條件下生產的,市場價值都等于商品的個別價值的加權平均值;從個量出發(fā),在一個部門的平均條件下生產的,并且“構成該部門的產品很大數量”條件下,市場價值等于中等生產條件下所生產商品的個別價值市場價值形成的三種模式商品的很大數量是在中等生產條件下生產的,在優(yōu)等生產條件和劣等生產條件下各耗費互相平衡的勞動生產小部分該商品,這時商品個別價值的加權平均值就會與它們的簡單平均值相一致,都等于中等生產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因此,市場價值就由中等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來“決定?!比缦卤恚荷a條件產

量個別價值市場價值單位商品全部商品單位商品全部商品優(yōu)

等156908120中

等7085608560劣

計100800800表I 單位:勞動小時商品總量不變,但商品的很大數量是在劣等生產下生產的,在中等和優(yōu)等生產條件下各生產小部分該商品,這時市場價值就由劣等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來“調節(jié)”。如下表:生

產條

件產量個別價值市場價值單位商品全部商品單位商品全部商品優(yōu)

等156909.1136.5中

等1581209.1136.5劣

等70107009.1637總

計100910910商品的總量不變,但商品的很大數量是在優(yōu)等條件下生產的,在中等和在劣等生產商品的個別價值來“調節(jié)。如下表:生產條件產量個別價值市場價值單位商品全部商品單位商品全部商品優(yōu)

等7064206.9483中

等1581206.9103.5劣

等15101506.9103.5總

計100690690總結:在實際市場上市場價值是通過部門內部競爭來實現的。而且市場價值等于商品總量的個別價值的加權平均值也只能作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趨勢來理解。它“始終只是以一種極其錯綜復雜和近似的方式,作為從不斷波動中得出的、但永遠不能確定的平均情況來發(fā)生作用?!眱r值一旦轉化為市場價值,商品即按和價值有差別的市場價值出售,因此,價值轉化為市場價值以后在商品交換中市場價值和商品內在價值的偏離決不是偶然的,而是經常發(fā)生的必然現象。價值到市場價值的轉化,既是商品價值形式的轉化,也是商品生產歷史的轉化;馬克思的“價值——價格”理論,又進一步發(fā)展成“價值——市場價值——價格”理論。2.3.3超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通過個別資本家追逐超額剩余價值而實現的;超額剩余價值:個別資本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自己產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但仍按社會價值出售,所獲得的額外價值;社會價值個別價值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勞動,它實質上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力特別高的勞動起了自乘的勞動作用,或者說,在同樣的時間內,它創(chuàng)造的價值比同種的社會平均勞動要多,無法否定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信息時代高度自動化企業(yè)利潤來源——仍然是工人的剩余勞動:傳統(tǒng)的解釋高度自動化條件下的勞動是更復雜的勞動,可以形成倍加的價值;生產勞動的范圍擴大了,工程師、工藝師及管理人員作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創(chuàng)造價值和剩余價值;資本家可以借助于特別高的勞動生產力獲得大量的超額剩余價值。我們的觀點:第一,使用機器的基本原則在于以簡單勞動代替復雜勞動;第二,“總體工人”的范圍不能無限擴大;第三,企業(yè)自動化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個別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2.3.4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聯系:

從資本家剝削雇傭勞動來看,兩者是一致的。無論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還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都延長了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增加了資本家占有的剩余價值量。另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的出發(fā)點;區(qū)別:通過延長工作日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因此,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工作日的絕對延長為基礎的,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則是以勞動生產力提高為基礎的。另外,兩種方法的物質技術基礎不同。4.4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資工資的本質工資的假象:似乎工資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勞動不是商品(工資不是勞動的價格)(1)勞動在出賣以前不存在(2)同義反復的邏輯矛盾(3)如果工資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則資本家將一無所獲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的形式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工資形式的發(fā)展資本主義變動趨勢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實際工資緩慢上升的原因相對工資工資的各國差異2.5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生產理論批判否定了生產的社會屬性否定了勞動者生產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否定了資本與生產的社會屬性,掩蓋了價值和剩余價值生產,把生產理論引向生產一般的分析;拒絕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進行價值分析馬克思的產量生產函數與價值生產函數:200千克棉花+1/2個紗錠+1個勞動力1天的勞動→200千克棉紗這是一個實物量生產方程,我們也可以把它寫成如下代數方程的形式:Q=f(x1,x2,x3),(其中,Q代表棉紗產量;x1、x2、x3分別代表生產要素棉花、紗錠和勞動的生產投入量;f代表函數關系;上述生產過程的例子從價值角度來進行概括。首先它可以寫成以勞動時間為當量的價值方程:

200千克棉花生產40小時+1/2紗錠生產8小時+必要勞動6小時+剩余勞動6小時=200千克棉紗生產60小時;也可以寫成以價格(人民幣)元為當量的價格方程:200千克棉花200元+1/2紗錠40元+必要勞動30元+剩余勞動30元=300元。西方經濟學產量生產函數出發(fā),只專心于生產函數的數量關系或技術關系的考察。不管生產函數的性質如何,盲目地運用數學上的拉格朗日乘數法,求去極大值或極小值(利潤最大或成本最?。_@種空對空的數學分析,不能真正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的任何實際問題。相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并不滿足于這種任何生產都有的數量關系的分析。馬克思把這種實物量關系方程提及一下,作為既定的前提放到一邊,著重闡述了價值生產關系。第三章資本積累及其歷史趨勢3.1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4.1.1生產和再生產社會再生產:不斷重復、不斷更新的生產過程。社會再生產的結構類型:從內容看: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和生產關系的再生產從規(guī)??矗汉唵卧偕a和擴大再生產從方式看:外延式擴大再生產(追加生產要素、擴大生產場所)和內涵式擴大再生產(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4.1.2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是指資本家把剝削來的剩余價值全部用于個人消費,再生產只是在原有的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特點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即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不僅可變資本而且資本家的全部資本歸根到底都是由工人創(chuàng)造。工人的個人消費也從屬于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中可見,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既不斷再生產出資本家,又不斷再生產出雇

傭工人,是物質資料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

資本家消費資本家消費

生產生產生產

c+vc+v+mc+v+m

AAA工人消費工人消費工人消費

每個生產過程都把生產條件作為資本再生產出來,并把工人作為勞動力商品的所有者再生產出來。

資本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3.2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3.2.1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征是擴大再生產,即資本家不把剩余價值全部用于個人消費,而是把其中一部分轉化為新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追加的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即剩余價值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惟一源泉,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資本積累的實質實質:通過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來增殖資本,繼續(xù)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商品生產所有權規(guī)律轉變?yōu)橘Y本主義占有規(guī)律商品生產所有權規(guī)律:商品生產者以自己的勞動占有自己的勞動產品,并以等價交換的形式占有別人的商品。資本主義占有規(guī)律:指占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生產的產品及其剩余價值的規(guī)律;商品生產所有權規(guī)律向資本主義占有規(guī)律轉變是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必然結果,沒有破壞等價交換規(guī)律。

“商品生產按自己本身內在的規(guī)律越是發(fā)展成資本主義生產,商品生產的所有權規(guī)律也就越是轉變?yōu)橘Y本主義的占有規(guī)律。”

資本積累的動因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是由于: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和目的。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決定了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必須進行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資本積累也是由競爭規(guī)律決定的。誰要在競爭中取勝,就得擴大生產規(guī)模,追加投資。競爭迫使每個資本家都要拼命地進行資本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影響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在剩余價值分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比例一定的條件下,資本積累量取決于剩余價值的絕對量,因而一切決定剩余價值的因素,都會影響資本積累規(guī)模,這些因素有: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差額的大??;預付資本量的多少;3.3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和相對過剩人口資本有機構成及其提高趨勢資本構成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一方面,從物質形態(tài)看,資本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它們之間的比例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決定,這種反映技術水平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另一方面,從價值形態(tài)看,生產資料價值表現為不變資本,勞動力價值表現為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且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的價值構成就叫做資本有機構成,用c:v表示。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因為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和在競爭中取勝,必然會不斷改進企業(yè)技術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結果在全部資本中,不變資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變資本所占的比重相對縮小。注意: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并不總是由技術構成的變化引起的從物質形態(tài)看由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資本構成從價值形態(tài)看由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構成技術構成價值構成決定反映有機構成資本積聚和集中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一般要以單個資本的增大為前提這是因為:單個資本增大了才有條件采用先進的技術和機器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單個資本的增大是通過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兩條途徑來實現的。資本積聚:是指單個資本依靠剩余價值的資本化來增大資本總額;資本集中:是指由若干個中小資本結合成一個較大的資本來增大資本總額,也就是指許多分散的中小資本通過互相吞并或互相聯合而轉變?yōu)樯贁荡筚Y本的過程。資本集中是通過競爭和信用這兩個強有力的杠桿來實現。積聚與集中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積聚為集中創(chuàng)造條件集中也必然加速積聚資本積聚與資本集中的區(qū)別不受社會財富增長的限制不增加社會資本的數量集中受社會財富增長和資本分散程度的限制增加社會資本的數量積聚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生產力的發(fā)展對勞動者產生影響相對過剩人口形成及實質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資本積累A供給不變或增加對A的需求減少相對過剩人口流動的過剩人口潛在的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隨時為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提供隨時可供剝削的勞動力;同時大量的失業(yè)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對在業(yè)的工人的剝削。3.4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作用3.4.1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及作用社會的財富即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積累的規(guī)模和能力越大,從而工人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yè)后備軍人數也就越多。發(fā)展資本的膨脹力的同一些原因,也會產生出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因此,產業(yè)后備軍必然會同財富的增長一起增大。但是同現役勞動軍相比,這種后備軍越大,常備的過剩人口也就越多,他們的貧困同勞動折磨成反比(法文版)。最后,雇傭工人階級中的這個貧苦階層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guī)律?!辟Y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深刻揭示了資本積累和無產階級貧困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兩極分化的趨勢:一極是少數資本家手中財富的積累,另一極是無產階級貧困積累或貧困化。3.4.2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而確立的。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就是通過暴力手段,使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并把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的過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便產生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后,隨著資本集中的進行,資本越來越社會化,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社會共同占有,這樣才能適合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但在資本主義積累的過程中,由于競爭的加劇,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卻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這表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更加激化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矛盾的激化,充分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越來越成為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嚴重障礙;同時,資本主義積累的發(fā)展,不僅為自己的滅亡準備了客觀物質條件,即社會化大生產,而且還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準備了社會力量,即無產階級??傊?,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加劇,成分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的要求。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制度必然勝利,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當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敲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5現代資產階級資本積累理論批判掩蓋了資本積累的真實來源把積累的來源歸于籠統(tǒng)意義上的儲蓄,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性質;掩蓋了資本原始積累是以血與火的文字載入人類史冊的;歪曲了資本積累的真實動因和實質把資本積累看成是資本家“節(jié)欲”的美德,進而把利潤看成是對這個美德的獎勵;不僅掩蓋了積累的真實動因,也掩蓋了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后,再將其資本化而擴大剝削的實質;掩蓋了積累的兩極分化后果掩蓋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事實引致的資本家財富積累和無產階級貧困化積累;第四章資本的流通過程4.1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與周轉4.1.1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產業(yè)資本就是投在工業(yè)、農業(yè)、物資運輸業(yè)、建筑業(yè)等物質生產部門的資本。產業(yè)資本是生產剩余價值的資本,最能充分地說明資本運動的本質,因此考察資本循環(huán)運動以它為典型形態(tài)。順次經過三個階段,相應地采取三種職能形式,使價值得到增殖d的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就是產業(yè)資本,最后又回到原來出發(fā)點的運動過程。

AG—W…P…W′—G′PmA與Pm的比例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的。1.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及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購買階段——貨幣資本職能生產階段——生產資本職能售賣階段——商品資本職能G①購買階段???P???

W′②生產階段G′③售賣階段貨幣資本為剩余價值生產做準備生產資本生產剩余價值實現剩余價值WPmA商品資本總結: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是資本運動三個階段的統(tǒng)一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也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兩個過程的統(tǒng)一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只是產業(yè)資本在循環(huán)過程中的三種不同職能形式,而不是三種不同類型的獨立資本。2.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種形式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G——W---P---W’——G’特點:明顯地表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和目的,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一般形式。片面性:價值增殖好象是貨幣本身具有的魅力,價值增殖仿佛是在流通中產生的。G——G’

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P---W’——G’——W---P

特點: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片面性:似乎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生產而生產。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W’——G’——W---P---W’特點:揭示了生產和消費的內在聯系,包含了剩余價值的循環(huán)。片面性:似乎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流通過程在資本運動中占有首要地位。GWPmA…P…W′G′

9萬元售買3萬元3萬元3萬元生產購買產業(yè)資本連續(xù)循環(huán)的條件:產業(yè)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的并存性;產業(yè)資本三種循環(huán)形式在時間上具有繼起性4.1.2產業(yè)資本周轉資本周轉:周而復始、不斷重復的資本循環(huán)就是周轉,而資本循環(huán)則是一次的資本周轉資本周轉和資本循環(huán)的區(qū)別和聯系(1)聯系:都是資本運動形式,都是生產過程和流通的統(tǒng)一,都是為了實現價值增殖;(2)區(qū)別:資本循環(huán)是指產業(yè)資本從某一職能形式出發(fā),并回到出發(fā)點的全部運動過程,考察資本循環(huán)主要是研究資本連續(xù)運動的條件;資本周轉是指不斷重復進行的資本循環(huán)運動,考察資本周轉,主要是研究資本運動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1.資本周轉時間及其對周轉速度的影響周轉時間資本周轉時間流通時間)購買時間出售時間生產時間勞動時間----部門性質和技術水平非勞動時間不創(chuàng)造價值,對價值形成有影響。備料時間停工時間自然力作用時間資本周轉次數是在一定時間內(通常一年)資本循環(huán)的次數。公式:n(周轉次數)=U(年)/u(周轉一次的時間)關系:周轉速度與周轉次數成正比,與周轉時間成反比。2.生產資本構成及其對周轉速度的影響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劃分依據:按資本價值周轉方式固定資本:以機器、廠房、設備、工具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特點:物質形態(tài)上全部參加生產過程;價值是分次轉移到產品中;磨損分為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

流動資本: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生產資本。特點:價值一次全部轉移或重新創(chuàng)造到新產品中,隨產品出售而全部收回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關系聯系: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都屬于生產資本,且只有生產資本可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區(qū)別:☆價值周轉方式不同;☆周轉時間不同;☆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物質更新方法不同。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劃分的區(qū)別按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不同

生產資本的組成部分

按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不變資本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固定資本原料、燃料、輔助材料

流動資本可變資本工資生產資料勞動力廠房、機器等

價值逐次轉移

固定資本原料、燃料等價值一次轉移

流動資本工資一次收回

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資本的不同部分在m生產中的作用不同資本的不同部分價值周轉方式不同揭示m的真正來源揭示流通的規(guī)律有形磨損固定資本磨損有形磨損無形磨損

指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資本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損使用自然力的腐蝕無形磨損

指機器、設備等固定資本由于科學技術進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引起的貶值勞動生產率提高新機器的出現固定資本的磨損與更新折舊

資本所有者依據固定資本的磨損程度逐次以貨幣形式提取的補償,它是固定資本進行價值補償的一種辦法折舊費=固定資本原始價值固定資本平均使用年限3.預付資本的總周轉

固定資本年流動資本年預付資本的周轉價值總額+周轉價值總額總周轉次數=————————————————預付總資本固定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固定資本年周轉次數╳預付固定資本額流動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流動資本年周轉次數╳預付流動資本額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的快慢取決于:

一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在生產資本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周轉的速度。預付資本固定資本流動資本廠房200萬:年轉移1/20,年周轉價值為10萬元機器350萬:年轉移1/10,年周轉價值為35萬元

工具150萬:年轉移1/6,年周轉價值為25萬元原料180萬,月工資60萬,年周轉6次,年周轉價值為(180+60*2)*6=1800萬元=(10+35+25)+1800=200+350+150+180+60*21.87(次)一年內的預付資本周轉速度:企業(yè)月預付流動資本剩余價值率可變資本年周轉(次)年預付流動資本甲3萬元100%136萬元乙3萬元100%49萬元4.加快資本周轉的意義加快資本周轉可以節(jié)省預付資本特別是預付的可變資本量

年剩余價值率是年剩余價值量與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通常用Mˊ來表示Mˊ=mˊ×v×n/v

=mˊ×n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和提高年剩余價值率企業(yè)預付vm’v年周轉(次)M甲2000元100%36000元乙2000元100%612000元甲企業(yè)M’:3×100%=300%乙企業(yè)M’:6×100%=600%從量上看,二者通常不等值

從質上講,二者反映的關系不同

M’與m’的區(qū)別剩余價值率反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年剩余價值率反映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4.2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基本理論問題4.2.1社會總資本及其運動個別資本和社會資本個別資本是獨立發(fā)揮資本職能的資本。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個別資本的總和就是社會資本或稱社會總資本。社會資本的運動的特點不僅包括資本流通還包括商品、剩余價值流通不僅包括生產消費,還包括個人消費不僅包括生產消費,還包括個人消費既考察價值補償,還考察實物補償剩余價值(m

)可變資本(v)不變資本(c)

指社會各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生產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社會總產品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價值形態(tài)物質形態(tài)

4.2.2社會總產品構成

1.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構成原理從價值上分成三個部分:C+V+M2.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原理社會總產品按最終用途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生產資料:按其最終用途進入生產消費生活資料:按其最終用途進入生活消費與此相適應,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第Ⅰ部類

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第Ⅱ部類4.2.3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

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是指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價值補償:賣得出去實物補償:買得回來

這是因為:價值補償是社會資本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前提;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關鍵在于已經消耗掉的生產資料、消費資料能夠得到替換,否則將無法實現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實物補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價值補償該賣的賣掉了該買的買到了研究社會總產品的實現,馬克思是以商品資本循環(huán)為出發(fā)點的。這是因為商品資本循環(huán)最能體現社會資本運動的特點,即:不僅能體現生產消費,而且能體現個人消費;不僅能體現資本流通,而且還包括一般商品流通;不僅體現預付資本流通,而且包括剩余價值的流通。因此,馬克思在考察社會總產品實現問題時,是以商品資本循環(huán)形式為代表來分析的。4.3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實現過程與實現條件4.3.1社會總資本的簡單再生產為什么從簡單再生產開始?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現實要素和出發(fā)點;簡單再生產是實現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從簡單再生產開始是從抽象到具體方法的運用;假設條件:兩個階級——資本家和工人階級不變資本周轉時間為一年,即其價值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商品按價值出售,價格不變沒有對外貿易沒有技術進步m`=100%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圖式:

假定:整個社會在一年內生產的商品總價值為9000億元。其中:第Ⅰ部類產品價值為6000,第Ⅱ部類產品價值為3000,兩大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都是4∶1,m’=100%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90001Ⅰ4000c

+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Ⅰ4000c購買機器購買電力購買煤炭采礦部門機器制造廠

發(fā)電廠Ⅰ14000c

+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2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Ⅱ500v+500m新創(chuàng)造的價值消費資料第Ⅱ部類企業(yè)預付可變資本工人所得的工資購買價值補償第Ⅱ部類企業(yè)的剩余價值資本所有者的收入購買價值實現500v500mⅠ1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

+

500v+500m=300023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過程Ⅰ1000v+1000mⅡ2000c價值形態(tài)工人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供本部類內部工人和資本所有者個人消費實物形態(tài)生產資料實物形態(tài)消費資料價值形態(tài)不變資本購買生產資料=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Ⅰ(v+m)=Ⅱc

上述公式可派生出: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4.3.2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的前提Ⅰ(v+m)>Ⅱc。Ⅱ(c+m-m/x)>Ⅰ(v+m/x)(m/x:個人消費,m-m/x:積累)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過程與實現條件假定:m`=100%;第Ⅰ部類各年積累率為50%,第Ⅱ部類的積累率是在和第Ⅰ部類的交換中確定的;資本有機構成歷年相同沒有變化;

Ⅰc:v=4:1,Ⅱc:v=2:1Ⅱc+v+m=Ⅰv+△v+m/x+Ⅱv+△v+m/x

Ⅰv+△v+m/x=Ⅱc+△cⅠc+v+m=Ⅰc+△c+Ⅱc+△c基本條件兩大部類積累的辨證關系

1.兩個部類必須同時具有積累的物質條件第Ⅰ

部類能夠為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提供追加的生產資料;Ⅰ(c+v+m)=Ⅰ(c+△c)+Ⅱ(c+△c)第Ⅱ

部類能夠為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提供追加的生活資料;

Ⅱ(c+m)=Ⅰ(v+m/x)+Ⅱm/x+Ⅰ△v+Ⅱ△v

2.兩個部類的積累互為前提、互為條件

3.兩個部類的積累規(guī)?;ハ嘀萍s任何一個部類的積累都不是孤立的過程,而是一個有限度和有制約的積累過程

生產資料優(yōu)先增長的規(guī)律前提:技術進步——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生產資料優(yōu)先增長規(guī)律Ⅰ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受Ⅱ生活資料增長的制約。4.4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批判4.4.1魁奈宏觀經濟分析的理論缺陷由于魁奈沒有科學的價值理論,他只是把資本劃分為“原預付”和“年預付”,而沒有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因此他不僅不能科學地分析剩余價值的來源,而且也無法對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構成(C+V+M)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也就不能從價值補償方面說明社會總產品的實現;由于魁奈只是把社會生產劃分為農業(yè)生產和工業(yè)生產兩大部門而沒有劃分為兩大部類,即沒有把社會生產劃分為生產資料生產部類和消費資料生產部類,因而不能從實物補償方面說明社會總產品的實現。由于魁奈把農業(yè)作為唯一的生產部門而輕視工業(yè)部門,由此就產生了很多矛盾和錯誤。4.4.2斯密教條阻塞了亞當斯密宏觀經濟分析的道路亞當?斯密的第一個錯誤在于“把年產品價值和年價值產品等同起來,這種混淆體現了亞當?斯密微觀經濟分析基礎的薄弱;斯密沒有區(qū)分在勞動與資本的交易中存在的幾個過程,從而沒有正確判斷價值來自何處,從而把價值全部當成收入;亞當?斯密第三個錯誤在于斯密沒有正確區(qū)分生產資料生產與消費資料生產,因此他看不到再生產過程中的不變資本價值補償這個重要因素;4.4.3薩繆爾森為代表的西方現代資產階級宏觀經濟學繼承了斯密教條社會年產品的價值等于生產要素的所得(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斯密教條的翻版;薩繆爾森試圖利用總投資和凈投資與國民總產值和國民凈產值的概念區(qū)別把“第四個組成部分—不變資本價值中的固定資本價值部分”引進來,但丟棄了流動不變資本部分;證明奠定在國內生產總值基礎上的總供給和總需求分析,缺乏科學的基礎;第五章利潤率平均化和價值轉形5.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5.1.1成本價格和利潤所用資本與所費資本所費資本轉化為成本價格

W=C+V+mW=K+m成本價格的經濟意義成本價格被用來補償資本耗費,是資本家盈虧相抵點,成本價格的高低決定了資本家競爭能力的高低;成本價格范疇形成后,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區(qū)別消失了,抹殺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在價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甚至造成了剩余價值產生于流通過程的假象;本來是可變資本帶來的剩余價值,現在卻變成了成本價格K以上的增加額,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成本價格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利潤當剩余價值在觀念上被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當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時,商品的價值就等于成本價格加上利潤,如果用p代表利潤,商品的價值公式也就發(fā)生相應的轉化,即:

W=C+V+mW=K+p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是有資本主義生產的性質決定的;剩余價值與利潤的關系

區(qū)別: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剩余價值是可變資本的產物,利潤是全部預付資本產物;

聯系:兩者是同一個量同一個東西;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掩蓋了利潤和勞動的關系;5.1.2利潤率與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m’=m/vp’=m/C(C=c+v)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的區(qū)別:反映出的經濟關系不同質:前者反映剝削程度,揭示剩余價值真正來源;后者表示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掩蓋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量:利潤率總小于剩余價值率如果以一年為周期計算利潤率,以n代表資本的周轉次數。則年利潤率的計算公式為: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剩余價值率資本有機構成資本周轉速度不變資本的節(jié)省5.2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5.2.1李嘉圖勞動價值論悖論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與價值規(guī)律的表面矛盾投入在各個不同部門的等量資本,無論它們從事哪一種商品生產,也無論它們所生產商品的價值和剩余價值在數量上有多大的差異,它們從事經營的結果是都能獲得等量的利潤。矛盾的案例表述:新舊葡萄酒價格差額如何解釋,成為李嘉圖學派勞動價值論悖論;“全部困難是由這樣一個事實產生的:商品不只是當作商品來交換,而是當作資本的產品來交換。”——馬克思語

5.2.2利潤率平均化和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生產部門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商品價值利潤率(%)A70301003013030B80201002012020C90101001011010合計2406060360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的靜態(tài)過程:按上表:投在三個部門的資本的總額等于300;它們生產的剩余價值的總額等于60;它們生產的商品的總價值等于360。如果我們把這300看作一個資本,A、B、C不過是這個資本的不同部分(好象一個機器制造廠分成不同部分,如鑄造車間、加工車間和裝配車間,這些部分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各不相同,而整個工廠的平均比率只有通過計算才能得出),那末,首先這個資本300的平均構成是240c+60v,用百分比表示,是80c+20v。既然每個資本100都只是被看作總資本的三分之一,那末它的構成就是這個平均構成80c+20v;同樣,每100都有20作為平均剩余價值;因此,平均利潤率=20%;最后,這300所生產的總產品的任何三分之一的價格=120。因此,全部預付資本的任何三分之一所生產的產品,都必須按120的價格出售。資本流入A的利潤率低于B的利潤率A的利潤率高于B的利潤率任意部門A生產迅速擴大供過于求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任意部門B生產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