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蘭亭集序》公開課教案_第1頁
(完整版)《蘭亭集序》公開課教案_第2頁
(完整版)《蘭亭集序》公開課教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蘭亭集序》公開課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學習目標知識: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的意義。能力:1.理清課文內(nèi)容層次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情感: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luò)。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教學步驟一、導(dǎo)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以書法藝術(shù)名揚百世的《蘭亭集序》。作者是誰?王羲之(請一位同學板書作者: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蘭亭,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羲之為這些詩作了書序《蘭亭集序》。《蘭亭集》中的詩,到了現(xiàn)在,除了搞專門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這篇序卻聲名遠播,流傳千古,除了它書法上的極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內(nèi)容上的原因。那么這篇作品的文學內(nèi)蘊如何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探究一下。二、課堂檢測:重點字詞句(小組競賽形式)1、重點實詞2、虛詞3、句式4、翻譯三、(聽錄音)或全班朗讀。注意朗讀節(jié)奏,把握感情.(糾正讀音)四、整體感知1、全文共可分為三段,試從每段中找出一個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字眼。明確:樂——痛——悲

(板書)【過渡】: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們就以此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走進王羲之的情感世界。2、思考:為何而樂?為何而痛?為何而悲?

五、研習文本(一)研習第一段1、朗讀第一、二自然段2、在這一段中作者說“信可樂也”,那么作者到底樂什么?結(jié)合文中的語句來分析一下。(學生在書中劃出相關(guān)語句,學生分析,老師點撥并引導(dǎo)概括.)明確: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賢人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美景流觴曲水,一觴一詠----—-—————---———-—樂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良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賞心【過渡】:第一段主要是記敘了蘭亭宴會的盛況,表達自己的快樂心情,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泵鎸磳⑸⑷サ难鐣豸酥l(fā)出了無限的感慨,心情一下子轉(zhuǎn)入痛中來。(二)研習第二段1、請同學們在第二段中找出能體現(xiàn)作者“痛”的語句來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痛。(學生找談感受老師點撥)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生短暫欣之所遇,快然自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欲望永不能滿足(世事無常)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世事變化之快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生命終歸于毀滅。明確:

痛———--—

生命短暫,世事無常

(板書)【過渡】:作者由蘭亭盛會的樂轉(zhuǎn)入到人生的短暫,世事的無常之“痛"中來。是不是只有王羲之一人有“死生亦大矣”的痛惜呢?看看第三段,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思考這一問題.(三)研習第三段1、學生朗誦第四自然段。2、思考:找出和作者生死觀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句話,說說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觀?明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作者批判了時人的人生虛化的思想,認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視之.介紹背景:東晉時人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wù)實際,思想虛無,意志消沉,不求進取,認為人生無常,生死等同。(先概括東晉時期的這種風尚,再談為何會有這種思想。)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最黑暗的時代,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殘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quán)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wù)是保全性命。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虛無。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謂“一死生,齊彭殤”。3、思考:對于作者的人生觀,還有哪些人與之相同?昔人時人

同痛“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后人

六、總結(jié):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可大凡美景盛會,都易引發(fā)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結(jié)束語:今天,我和同學們在這樣一個時刻,一起聆聽了王羲之面對生命的悲嘆。王羲之雖然逝去了,但他的書法藝術(shù)卻永遠散發(fā)著魅力。他為我們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我們,又該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什么呢?這是這節(jié)課我留給大家思考的問題。再誦讀一遍課文,體味王羲之的人生態(tài)度.

(師生齊讀最后一段)七、作業(yè):課外思考拓展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有感于斯文?!蔽覀兘裉熳x他的文章,已經(jīng)是后之覽者,應(yīng)該有許多的感悟,結(jié)合歷史人物,談?wù)勀闶窃鯓诱J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的,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悟?人生苦短,人之共嘆。但大多數(shù)卻經(jīng)受了人生的考驗,創(chuàng)造了瑰麗的人生。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fā)的恰恰是建功立業(yè)的決心。蘇軾:人生如夢,卻表達的恰恰是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李白雖“人生在世不稱意”,卻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毛澤東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板書設(shè)計】樂

集會盛況

良辰美景,樂事賞心痛

人生感慨

生命短暫,世事無常悲

寫序緣由“

生死問題,古今同慨附:儒、道與魏晉士人的死生觀:生命的短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保ㄍ醪峨蹰w序》)“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儒家:“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儒家重視人的社會存在和現(xiàn)世存在,認為道德仁義遠較個體生命重要,思考現(xiàn)世生活遠較思考死亡重要,對死亡采取的是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從而忽視了個體生命面對死亡時所應(yīng)有的態(tài)度。西漢以后,經(jīng)過統(tǒng)治階級改造的儒家思想一統(tǒng)天下,士大夫?qū)⒁匀柿x道德為核心的倫理觀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理想作為自我價值的最高實現(xiàn),希望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人生價值,他們面對死亡所表現(xiàn)也是儒家那種視而不見的風范。道家:“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莊子·德充符》)“生死存亡為一體"(《莊子·大宗師》)道家的莊子對死亡則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談特談死,“死生”一詞在《莊子》一書中至少出現(xiàn)過24次。他意識到死亡的恐懼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死與生的問題是莊子人生哲學的底層。與儒家對死亡的視而不見不同,莊子創(chuàng)立了“至人"、“真人”、“神人"的“游”的境界來作為他的人生理想,最終用虛幻的理想境界掩蓋了現(xiàn)實人生的苦難,也掩蓋了他對死亡的恐懼感。所以莊子說“生死存亡為一體”,他以自然天命作為生死的本體,主張將個體的人完全返回到自然狀態(tài),讓人在混沌的世界中聽從天命,取消生死差別,這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反過來掩蓋了他哲學中死亡意識的光芒.魏晉士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保ú懿佟抖谈栊小罚肮γ癫俏沂?,存亡貴賤付皇天。”(鮑照《擬行路難》)時至魏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長期分裂動蕩時期,社會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中,整個社會都在生死線上煎熬、掙扎上。濃厚的死亡意識籠罩著這一個時代,魏晉時代的人對死的恐懼和由之引發(fā)的對生的焦慮,這種感受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舊的虛幻的群體社會徹底解體了,昔日士大夫們賴以生存的儒家權(quán)威思想全面崩潰了?!肮γ癫俏沂?,存亡貴賤付皇天.”(鮑照《擬行路難》)士大夫的內(nèi)心充滿對時光易逝和生命飄忽的無限感慨,死亡是令他們感到恐懼和哀傷的幽魂,驅(qū)之不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阮籍《詠懷》)他們將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飄忽的輕煙,充滿對生之無常和死之無奈的感慨.此時,玄學興起,玄學家致力于“援道入儒”,力圖把儒家提倡的道德規(guī)范建立在道家自然本體論思想的基礎(chǔ)之上。一般是在哲學上講自然本體論,在政治上調(diào)和儒道,在人生方面追求玄遠、超絕,成為魏晉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以“竹林七賢"為例,三國魏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為當時名士,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云:‘死便據(jù)地以埋’"。(《晉書·劉伶?zhèn)鳌罚┤罴皶r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晉書·阮籍傳》)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與山巨源絕交書》)無論放浪形骸,還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對“人生苦短”的無奈,尤其是前者,對死亡意識的表現(xiàn)已達極至.總之,魏晉人的死生意識是從個體的生命出發(fā)的對死的恐懼及對生的焦慮,是對人的生存困境的觀照和思考,是對儒家生死觀的反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