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千金翼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芍藥湯-千金翼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芍藥湯-千金翼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芍藥湯-千金翼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芍藥湯-千金翼卷六-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81芍藥湯_千金翼卷六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芍藥湯_千金翼卷六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11.1. 組成: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11.2. 功效:產(chǎn)后腹痛。 311.3. 來源:《千金翼》卷六。 31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312. 相似度80%:柴胡人參湯 312.1. 組成:柴胡、人參、芍藥、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312.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12.3. 加:柴胡 312.4. 減:干地黃 312.5. 功效:小兒脾熱生風(fēng),往來寒熱。 312.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313. 相似度80%:桂枝參苓湯 313.1. 組成:桂枝3錢,芍藥3錢,人參2錢,茯苓2錢,甘草1錢。 313.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13.3. 加:桂枝 313.4. 減:干地黃 313.5. 功效:汗、吐、下后,胃虛而噦,怫郁面赤。 313.6. 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 324. 相似度67%:加味四君子湯 324.1. 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茯苓2錢,甘草(炙)1錢,芍藥1錢,良姜1錢。 324.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24.3. 加:白術(shù)、良姜 324.4. 減:干地黃 324.5. 功效:霍亂轉(zhuǎn)筋吐瀉,腹中痛,體重,脈沉而細(xì)。 324.6. 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六。 325. 相似度67%:四君子加芍藥高良姜湯 325.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各1兩,芍藥5錢,良姜5錢。 325.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25.3. 加:白術(shù)、良姜 325.4. 減:干地黃 325.5. 功效:吐瀉轉(zhuǎn)筋,腹中痛,體重,脈沉而細(xì)者。 325.6. 來源:《此事難知》。 326. 相似度67%:術(shù)附湯 326.1. 組成:蒼術(shù)4兩,芍藥3兩,茯苓3兩,人參1兩,甘草1兩,附子1兩半。 326.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26.3. 加:蒼術(shù)、附子 336.4. 減:干地黃 336.5. 功效:寒濕之邪客搏經(jīng)絡(luò),陽氣不得發(fā)泄,蘊(yùn)于肌肉之間,但寒,頭重則眩暈,肌肉痠疼,牽急不得轉(zhuǎn)側(cè),漐漐汗出,惡寒,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短氣眩暈,足寒,或時(shí)咽痛發(fā)熱,其脈遲而小弦。 336.6. 來源:《十便良方》卷十一引《指迷方》。 337. 相似度67%:新定桂苓湯 337.1. 組成:桂1錢,茯苓3錢,人參1錢,甘草5分,芍藥1錢,生姜5分。 337.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37.3. 加:桂、生姜 337.4. 減:干地黃 337.5. 功效:腎逆胃痛。 337.6. 來源:《金匱翼》卷六。 338. 相似度67%:苓桂參甘芍藥附子湯 338.1. 組成:人參1錢,甘草1錢,茯苓3錢,桂枝2錢,附子2錢,芍藥2錢。 338.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38.3. 加:桂枝、附子 338.4. 減:干地黃 338.5. 功效:腰痛、腹痛。 338.6. 來源:《四圣懸樞》卷三。 349. 相似度67%:加味四君子湯 349.1. 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甘草(炙)1錢,芍藥(炒)1錢,升麻1錢。 349.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49.3. 加:白術(shù)、升麻 349.4. 減:干地黃 349.5. 功效:虛瀉,飲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 349.6. 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二十二。 3410. 相似度62%:芍藥甘草湯 3410.1. 組成:芍藥3兩,干地黃3兩,黃耆3兩,甘草(炙)1兩半,人參1兩,茯苓2兩,麥門冬(去心)2兩,生姜(切)2兩。 3410.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410.3. 加:黃耆、麥門冬、生姜 3410.4. 功效:腫瘡發(fā)背。 3410.5. 來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3411. 相似度60%:山梔子湯 3411.1. 組成:當(dāng)歸、芍藥(赤者)、茯苓(赤者)、甘草、山梔子各等分。 3411.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411.3. 加:當(dāng)歸、山梔子 3511.4. 減:人參、干地黃 3511.5. 功效:五淋及血淋。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shí),勞倦即發(fā),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3511.6. 來源:《雞峰》卷十八。 3512. 相似度60%:人參散 3512.1. 組成:人參1分,甘草(炙)1分,麻黃1兩半,桔梗1兩,茯苓半兩。 3512.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512.3. 加:麻黃、桔梗 3512.4. 減:芍藥、干地黃 3512.5. 功效:傷寒。 3512.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六九。 3513. 相似度60%:人參散 3513.1. 組成:人參1分,蓮肉1分,茯苓1分,黃耆(蜜炙)半兩,甘草(炙)2錢。 3513.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513.3. 加:蓮肉、黃耆 3513.4. 減:芍藥、干地黃 3513.5. 功效:小兒夾食傷寒取后。脾胃不和,吐瀉不進(jìn)乳食。 3613.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四引漢東王先生方。 3614. 相似度60%:人參散 3614.1. 組成:人參1兩,芍藥(銼)1兩,甘草(炙)1兩,龍骨1兩。 3614.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614.3. 加:龍骨 3614.4. 減:茯苓、干地黃 3614.5. 功效:產(chǎn)后虛汗不止,煩熱體痛,渴燥引飲。 361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3615. 相似度60%:人參湯 3615.1. 組成:人參3分,川芎3分,茯苓3分,半夏(制)3分,甘草(炒)1分。 3615.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615.3. 加:川芎、半夏 3615.4. 減:芍藥、干地黃 3615.5. 功效:吐血,咯血,血汗,大小便下血。 3615.6. 來源:《直指》卷二十六。 3616. 相似度60%:理中湯 3616.1. 組成:人參、白術(shù)、干姜(炮)、甘草(炙)、茯苓。 3616.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716.3. 加:白術(shù)、干姜 3716.4. 減:芍藥、干地黃 3716.5. 功效:吐瀉手足厥冷。 3716.6. 來源:《誠書》卷八。 3717. 相似度60%:茯苓理中湯 3717.1. 組成:茯苓2兩,甘草3兩(炙),干姜1兩(炮),人參3兩,木瓜3兩。 3717.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717.3. 加:干姜、木瓜 3717.4. 減:芍藥、干地黃 3717.5. 功效:霍亂,臍上筑而悸。 3717.6. 來源:《外臺(tái)》卷六引《范汪方》。 3718. 相似度60%:茯苓人參散 3718.1. 組成:茯苓2斤(去黑皮,擘破如棗大,清水漬,經(jīng)1日1夜再易水,出于日中,曬干,為末),人參7兩(搗),甘草1兩(炙,切),牛乳7升,白沙蜜1升5合。 3718.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718.3. 加:牛乳、白沙蜜 3718.4. 減:芍藥、干地黃 3718.5. 功效:上氣,胸脅滿悶,霍亂,積痢。 3818.6. 來源:《外臺(tái)》卷十引《救急方》。 3819. 相似度60%:柔脾湯 3819.1. 組成:干地黃3兩,黃耆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 3819.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819.3. 加:黃耆 3819.4. 減:茯苓、人參 3819.5. 功效:脾氣不足,下焦虛冷,胸中滿塞,汗出,脅下支滿,或吐血、下血。 3819.6. 來源:《千金翼》卷十五。 3820. 相似度60%:人參白術(shù)湯 3820.1. 組成:人參6分,白術(shù)4分,茯苓4分,厚樸(炙)3分,甘草(炙)3分。 3820.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820.3. 加:白術(shù)、厚樸 3820.4. 減:芍藥、干地黃 3820.5. 功效:小兒霍亂吐痢。 3820.6. 來源:《外臺(tái)》卷三十五引《古今錄驗(yàn)》。 3821. 相似度60%:芍藥湯 3821.1. 組成:芍藥1兩,白術(shù)1兩,甘草5錢,茯苓5錢,黃耆2兩。 3821.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921.3. 加:白術(shù)、黃耆 3921.4. 減:人參、干地黃 3921.5. 功效:婦人妊娠傷寒,邪入太陰,自利腹中痛,食欲不下,脈沉者。 3921.6. 來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3922. 相似度60%:芍藥湯 3922.1. 組成:芍藥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 3922.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922.3. 加:附子 3922.4. 減:茯苓、干地黃 3922.5. 功效:傷寒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腹痛兼嘔。 3922.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 3923. 相似度60%:芍藥丸 3923.1. 組成:芍藥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芎?3分,人參3分,甘草(炙)1兩。 3923.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3923.3. 加:當(dāng)歸、芎? 3923.4. 減:茯苓、干地黃 3923.5. 功效:小兒胎寒,大便青,不欲食。 4023.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 4024. 相似度60%:腎著湯 4024.1. 組成:人參、干姜、白術(shù)、甘草、茯苓各等分。 4024.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024.3. 加:干姜、白術(shù) 4024.4. 減:芍藥、干地黃 4024.5. 功效:中濕,關(guān)節(jié)一身盡痛,小便自利,脈沉緩而微。 4024.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八引《如宜方》。 4025. 相似度60%:生附四君子湯 4025.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生附子。 4025.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025.3. 加:白術(shù)、生附子 4025.4. 減:芍藥、干地黃 4025.5. 功效:慢脾風(fēng)。 4025.6. 來源:《直指小兒》卷二。 4026. 相似度60%:人參丸 4026.1. 組成:人參1錢,芍藥1錢,甘草(炙)1錢,大黃2錢(蒸)。 4026.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126.3. 加:大黃 4126.4. 減:茯苓、干地黃 4126.5. 功效:心驚。 4126.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引《吉氏家傳》。 4127. 相似度60%:木香白術(shù)散 4127.1. 組成:白術(shù)2兩,茯苓1兩,人參半兩,木香1分,甘草2分。 4127.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127.3. 加:白術(shù)、木香 4127.4. 減:芍藥、干地黃 4127.5. 來源:《雞峰》卷十六。 4128. 相似度60%:雞子散 4128.1. 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甘草5分,木鱉子2錢。 4128.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128.3. 加:白術(shù)、木鱉子 4128.4. 減:芍藥、干地黃 4128.5. 功效:小兒疳眼,生昏翳者。 4128.6. 來源:《眼科錦囊》卷四。 4129. 相似度60%:姜苓桂枝湯 4229.1. 組成:桂枝3錢,芍藥3錢,甘草2錢,茯苓3錢,干姜3錢。 4229.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229.3. 加:桂枝、干姜 4229.4. 減:人參、干地黃 4229.5. 功效:脾肝下降,痛在少腹者。 4229.6. 來源:《四圣心源》卷六。 4230. 相似度60%:黃耆補(bǔ)肺湯 4230.1. 組成:黃耆1兩,芍藥1兩半,半夏1兩1分,人參半兩,甘草半兩。 4230.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230.3. 加:黃耆、半夏 4230.4. 減:茯苓、干地黃 4230.5. 功效:肺虛有熱。 4230.6. 來源:《雞峰》卷十一。 4231. 相似度60%:四君子 4231.1.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各1兩,甘草6錢。 4231.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231.3. 加:白術(shù) 4231.4. 減:芍藥、干地黃 4331.5. 功效: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4331.6.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4332. 相似度60%:理中丸 4332.1. 組成:人參1錢,干姜(炒)1錢,茯苓1錢,甘草(炙)1錢。 4332.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332.3. 加:干姜 4332.4. 減:芍藥、干地黃 4332.5. 功效:轉(zhuǎn)筋霍亂,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亂,并真陰癥,手足厥冷。 4332.6. 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五。 4333. 相似度60%:苓桂參甘黃耆湯 4333.1. 組成:人參1錢,甘草1錢,茯苓3錢,桂枝1錢,黃耆3錢。 4333.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333.3. 加:桂枝、黃耆 4333.4. 減:芍藥、干地黃 4333.5. 功效:痘瘡潰爛無痂者。 4333.6. 來源:《四圣懸樞》卷三。 4334. 相似度60%:和氣散 4434.1. 組成:厚樸(姜制)半兩,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炮)1分,茴香2錢。 4434.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434.3. 加:厚樸、茴香 4434.4. 減:芍藥、干地黃 4434.5. 功效:小兒面青黃,手足逆冷,不思食飲。 4434.6.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吉氏家傳》。 4435. 相似度60%:桂枝湯 4435.1. 組成:桂枝1兩,茯苓半兩,芍藥1兩,甘草7錢。 4435.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435.3. 加:桂枝 4435.4. 減:人參、干地黃 4435.5. 功效:風(fēng)寒暑濕之氣,入于皮膚而未深,飧泄不止,日夜無度,完谷不化,身表微熱,兩手脈息俱浮。 4435.6.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4436. 相似度60%:桂枝苓澤湯 4436.1. 組成:茯苓3錢,澤瀉3錢,甘草3錢,桂枝3錢,芍藥3錢。 4436.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436.3. 加:澤瀉、桂枝 4536.4. 減:人參、干地黃 4536.5. 功效:淋家土濕脾陷,抑遏乙木,發(fā)生之氣疏泄不暢,故病淋澀;木郁風(fēng)動(dòng),精液耗損,必生消渴。 4536.6. 來源:《四圣心源》卷六。 4537. 相似度60%:茯苓四逆湯 4537.1. 組成:茯苓4兩,人參1兩,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甘草2兩(炙),干姜1兩半。 4537.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537.3. 加:附子、干姜 4537.4. 減:芍藥、干地黃 4537.5. 功效: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 4537.6. 來源:《傷寒論》。 4538. 相似度60%:茅根飲子 4538.1. 組成:茅根1升,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 4538.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538.3. 加:茅根 4538.4. 減:芍藥、甘草 4538.5. 功效:胞絡(luò)中虛熱,時(shí)小便如血色。 4538.6. 來源:《外臺(tái)》卷二十七引《延年秘錄》。 4639. 相似度60%:四君子加遠(yuǎn)志湯 4639.1. 組成:人參3錢,白術(shù)3錢,茯苓3錢,甘草2錢,遠(yuǎn)志2錢。 4639.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639.3. 加:白術(shù)、遠(yuǎn)志 4639.4. 減:芍藥、干地黃 4639.5. 功效:心氣不固而為赤白濁。 4639.6. 來源:《醫(yī)學(xué)摘粹》。 4640. 相似度60%:桂心湯 4640.1. 組成:桂(去粗皮)3分,黃耆(去蘆頭,銼,炒)3分,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 4640.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640.3. 加:桂、黃耆 4640.4. 減:茯苓、干地黃 4640.5. 功效:虛勞體痛,手足疼,心熱腹?jié)M,胸中少氣,客熱,頭痛欲吐,恍惚多忘,小便赤澀,或多余瀝,臥不安席。 464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 4641. 相似度60%:平肺湯 4641.1. 組成:黃耆1兩,芍藥1兩半,半夏1兩1錢,人參半兩,甘草半兩。 4641.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741.3. 加:黃耆、半夏 4741.4. 減:茯苓、干地黃 4741.5. 功效:肺虛有熱。 4741.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十六。 4742. 相似度60%:平和飲子 4742.1. 組成: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升麻1分。 4742.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742.3. 加:升麻 4742.4. 減:芍藥、干地黃 4742.5. 功效:小兒瘡疹,及諸瘡疼痛,煩渴不寧者;嬰兒變蒸,于3日后進(jìn)1服,可免百病。 4742.6. 來源:《顱囟經(jīng)》卷下。 4743. 相似度60%:鬼哭散 4743.1. 組成:人參(去蘆頭)半兩,常山1兩,茯苓(去皮)1兩,甘草1兩(生用),肉桂(去粗皮)1兩。 4743.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743.3. 加:常山、肉桂 4743.4. 減:芍藥、干地黃 4743.5. 功效:一切寒熱瘧疾。 4843.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三。 4844. 相似度60%:甘竹茹湯 4844.1. 組成:甘竹茹1升,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1兩,黃芩3兩。 4844.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844.3. 加:甘竹茹、黃芩 4844.4. 減:芍藥、干地黃 4844.5. 功效:產(chǎn)后內(nèi)虛,煩熱短氣。 4844.6. 來源:《千金》卷三。 4845. 相似度60%:附子湯 4845.1. 組成:附子2枚(炮,去皮,破8片),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shù)4兩,芍藥3兩。 4845.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845.3. 加:附子、白術(shù) 4845.4. 減:干地黃、甘草 4845.5. 功效:少陰病。 4845.6. 來源:《傷寒論》。 4846. 相似度60%:茯苓丸 4846.1. 組成:茯苓2兩,人參2兩,桂心(熬)2兩,甘草2兩,枳實(shí)2兩。 4846.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946.3. 加:桂心、枳實(shí) 4946.4. 減:芍藥、干地黃 4946.5. 功效:妊娠阻病,患心中煩悶,頭眩重,憎聞飲食氣,便嘔逆吐悶顛倒,四肢垂弱,不自勝持。 4946.6. 來源:《千金》卷二引《肘后方》。 4947. 相似度60%:人參湯 4947.1. 組成:人參半兩,石膏2兩,柴胡1兩,芍藥3分,甘草3分。 4947.2. 原方對照:芍藥4兩,茯苓3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2兩。 4947.3. 加:石膏、柴胡 4947.4. 減:茯苓、干地黃 4947.5. 功效:傷寒,陽盛陰虛,邪氣在表,陽氣獨(dú)有余,身熱冒悶,口燥咽干,脈浮數(shù),或緊或緩,上出魚際,寸脈力大于關(guān)尺,發(fā)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 4947.6. 來源:《傷寒微旨》卷上。 4948. 相似度60%:茯苓湯 4948.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