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親流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_第1頁
人感染H7N9親流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_第2頁
人感染H7N9親流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_第3頁
人感染H7N9親流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_第4頁
人感染H7N9親流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感染H7N9親流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2023/1/31第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病原體特點及其抗力病原特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有囊膜。對消毒因子的抗力:對熱敏感,煮沸2分鐘可滅活。第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流行病學傳染源:據經驗和本次流行病學調查,可能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傳播途徑: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觸病毒也可被感染現(xiàn)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易感人群:目前尚無確切證據顯示人類對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F(xiàn)有確診病例均為成人。高危人群

:現(xiàn)階段主要是從事禽類養(yǎng)殖、銷售、宰殺、加工業(yè)者,以及在發(fā)病前1周內接觸過禽類者。。第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醫(yī)院感染防控第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基本要求根據流行病學特點,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結合實際,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開展培訓,提高醫(yī)院感染防控意識、報告與處置能力,做到四早。加強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工作,發(fā)現(xiàn)疑似或確診患者時,應及時報告,做好相應處置工作。第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基本要求規(guī)范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護用品,確保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措施落實到位。嚴格按照《消規(guī)》規(guī)定,做好醫(yī)療器械、污染物品、物體表面、地面等清潔與消毒;按照《醫(y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guī)范》規(guī)定,加強診療環(huán)境的通風,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應根據《醫(y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yī)療廢物管理辦法》有關規(guī)定進行管理和處置醫(yī)療廢物。第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7規(guī)范使用防護用品口罩護目鏡隔離衣手衛(wèi)生標準預防措施手衛(wèi)生空氣的管理消毒與滅菌預檢分診咳嗽禮儀隔離病人口罩的使用規(guī)范轉診環(huán)境的管理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防控策略防控策略第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8咳嗽禮儀第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9防控措施——發(fā)熱門診建立疑似、確診患者隔離、轉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離技術規(guī)范》要求。出入口應設有手衛(wèi)生設施。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接觸所有患者時均應戴外科口罩,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等措施。接觸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時應當戴醫(yī)用防護口罩。第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0防控措施——發(fā)熱門診掌握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特征,對疑似或確診患者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并及時報告?;颊咿D出后按《消規(guī)》進行終末處理。醫(yī)務人員進入或離開發(fā)熱門診時,要按照有關要求,正確穿脫防護用品。陪伴者及病情允許的患者應當戴外科口罩。

第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1防控措施—急診預檢分診,制定并完善重癥患者的轉出、救治應急預案并嚴格執(zhí)行。應設置一定的隔離區(qū)域以滿足疑似或確診患者就地隔離和救治的需要。應嚴格遵照標準預防的原則進行個人防護和診療環(huán)境的管理。診療區(qū)域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并定時清潔消毒。

第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2防控措施—普通病區(qū)(房)應備有應急隔離室,用于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隔離與救治,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備有充足的應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和防護用品。發(fā)現(xiàn)疑似或確診患者,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隔離和救治。宜專人診療與護理,限制無關醫(yī)務人員的出入,原則不探視;有條件的可安置在負壓病房或轉有隔離和救治能力的專科醫(yī)院。患者轉出后按《消規(guī)》進行終末處理。第十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3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確診患者的病區(qū)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應符合《醫(yī)院隔離技術規(guī)范》等有關要求。對疑似或確診患者應及時隔離,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應分開安置;疑似患者單間隔離,經病原學確診的患者可同室安置。第十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4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確診患者的病區(qū)根據傳播途徑,在標準預防基礎上,采取飛沫和接觸隔離等措施。具體包括:醫(yī)務人員進入或離開隔離病房時,應當遵循《醫(yī)院隔離技術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并正確穿脫防護用品。限制患者的活動,若確需離開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如戴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醫(yī)療器具如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應專人專用。非專人專用的醫(yī)療器具用后,應徹底清潔和消毒。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不設陪護。

第十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5防控措施—醫(yī)務人員的防護應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采取飛沫和接觸隔離的防護措施。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每次接觸患者前后應當嚴格遵循《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要求,及時正確進行手衛(wèi)生。第十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6防控措施—醫(yī)務人員的防護根據導致感染風險程度采取適宜的防護措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后洗手??赡苁艿交颊哐骸Ⅲw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戴外科口罩或者醫(y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隔離衣。在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時應戴醫(y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等。外科口罩、醫(y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及時更換。第十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7防控措施—醫(yī)務人員的防護根據導致感染風險程度采取適宜的防護措施。正確穿脫防護用品,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防止被刺傷。每個患者用后的醫(yī)療器械、器具應當按照《醫(y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清潔與消毒。

第十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8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應對疑似或確診患者及時進行隔離,并按照指定路線由專人引導進入病區(qū)。病情允許時,患者應當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衛(wèi)生紙遮掩口鼻,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應使用清潔劑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劑消毒雙手。第十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19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患者出院、轉院后按《消規(guī)》進行終末消毒?;颊咚劳龊?,應及時對尸體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雙層布單包裹尸體,裝入雙層尸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因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不能進行火化的,應經上述處理后,按照規(guī)定深埋。第十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0標準預防第二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1標準預防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均應視其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第二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2標準預防的特點1、隔離對象:將所有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視為有傳染性,需要隔離;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2、防護特點: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y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yī)務人員傳至病人;3、隔離措施: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第二十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3第二十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4

手衛(wèi)生: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適時戴口罩、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醫(yī)務人員的工作服、臉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時,應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醫(y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者面罩,穿隔離衣或圍裙;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對病人用后的醫(y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第二十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5標準預防之措施1

手衛(wèi)生第二十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6手衛(wèi)生的重要性國外研究表明:醫(yī)院感染90%為接觸傳播。

90%的接觸傳播為經手傳播直接傳播:病人醫(yī)務人員,病人病人交接傳播:病人醫(yī)務人員病人第二十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7醫(yī)務人員手帶菌狀況第二十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8

第二十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29

控制醫(yī)院感染

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方法

洗手嚴格實施正確的洗手規(guī)則,可減少醫(yī)院感染20~30%第二十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0

圖片未上傳(文件太大,限制上傳)六部(步)洗手法第三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1第三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2接受手衛(wèi)生觀念養(yǎng)成良好習慣第三十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3錯誤習慣第三十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4好好學習天天洗手關愛生命關愛健康第三十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5標準預防之措施戴手套第三十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6手套的使用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潔——不論洗手或擦手在可能接觸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潛在的傳染危險的物質、粘膜或皮膚破損處時須使用手套在護理病人后要脫去手套,不要戴同一雙手套護理1個以上的病人在護理同一個病人時,如果要把手從一個污染的身體部位移至清潔的部位時,必須更換或脫去手套。接觸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觸清潔的部位或附近的物品,必須更換或脫去手套手套不能重復使用。如果要重復使用手套,必須用適當?shù)姆椒ù_認手套的無菌及完整性第三十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7戴手套的指征在接觸病人粘膜組織或者破損皮膚時必須戴干凈的手套

—即使該組織被感染

—接觸粘膜或破損皮膚前須沒有接觸其他人或物

—對于嬰兒和兒童更須注意手套的清潔處理被污染的設備時需戴清潔手套第三十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8戴手套的指征在可能接觸病人潮濕部位或沒有破損的皮膚時,應使用合適的手套

—可以是普通手套,經過消毒處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處理被污染的設備

—使用的手套要足夠長來覆蓋可能暴露的部位在可能血液接觸或者可能刺破皮膚的情況下要戴手套保護工作人員的手第三十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39關于手套的幾點補充說明乳膠,腈類&乙烯類等材料手套不能重復使用,更換要及時.如果手套的防護效果沒有改變可以消毒后重復使用需要有一定彈性,必須蓋住袖口不要在公共場所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須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第三十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0標準預防之措施3

口面罩第四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1護面罩對整個面部能起到防護作用,可防止血液滴?;蚱渌腥拘晕镔|飛濺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谡直Wo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氣預防能力。第四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2佩戴指征醫(yī)務人員在以下情況應考慮佩戴口罩:1、接觸呼吸道飛沫傳染病病人,或進行支氣管鏡、口腔診療操作時(佩戴具有過濾功能的高??谡郑?;2、進行手術、無菌操作、護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時;3、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時。第四十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3戴口罩的程序先將鼻夾帖在鼻梁上;將口罩上端的系帶系在頭后或耳后;拉下口罩的下部遮蓋住口和下巴;系下端系帶系于頸后;將鼻夾壓向鼻梁,使緊貼面部直至舒適口罩變潮濕、難呼吸和有破損時更換;接觸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離開房間前將用過的口罩防入醫(yī)療垃圾桶內。第四十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4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項佩戴口罩前必須清潔雙手如口罩包裝上說明佩戴方法,應依照指示佩戴口罩戴上口罩時,要注意口罩須緊貼面部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將所有固定口罩的繩索系好,或將口罩的橡皮帶固定在耳朵上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口罩藏有鐵絲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氣一般情況下,口罩應每天更換(每6-8小時)當呼吸困難、口罩有破損或扭曲、不能維持較好貼合臉部時,必須馬上更換口罩第四十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5口罩的正確佩戴1.將口罩戴上,金屬軟條應該向上。

2.頭帶分別綁于頭頂后及頸后。

第四十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63.將金屬軟條向內按壓至該部份壓成鼻梁形狀。

4.完成時,口罩必須覆蓋鼻至下巴,緊貼面部。

第四十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7N95口罩佩戴方法1.按面型選擇普通/細碼型號,拉松頭帶。金屬軟條向上,將手穿過頭帶。

2.戴上口罩,頭帶分別置於頭頂後及頸後。

第四十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83.將雙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頂部向兩旁同時按壓金屬軟條。

4.檢查妥當

正確檢查:以雙手輕按口罩,然後刻意呼吸,空氣應該不會從口罩邊緣泄漏。

負壓檢查:以雙手輕按口罩,然後刻意呼吸,口罩中央會稍凹陷。

第四十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49防止液體噴濺眼結膜第四十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0口罩的質量和正確佩戴

遠比數(shù)量重要第五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1膠靴與鞋套問題第五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2穿戴防護用品順序步驟1:戴帽子。步驟2:戴口罩。步驟3:穿防護服。步驟4:戴上防護眼鏡。步驟5:穿上鞋套或膠鞋。步驟6:戴上手套,將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第五十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3步驟1:戴帽子步驟2:戴口罩步驟4:戴防護眼鏡步驟3:穿防護服第五十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4

脫掉防護用品順序步驟1:摘下防護鏡,放入消毒液中。步驟2:解防護服。步驟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應將里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橡膠手套放入消毒液中。步驟4:脫掉防護服,將里面朝外,放入污衣袋中。步驟5:脫下鞋套或膠鞋,將鞋套里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將膠鞋放入消毒液中。步驟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將口罩帶摘下,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步驟7:將手指反掏進帽子,將帽子輕輕摘下,里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或污衣袋中。步驟8:洗手、消毒。第五十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5步驟1:摘下防護鏡,放入消毒液中步驟2:解防護服步驟3:摘掉手套步驟4:脫掉防護服步驟5:脫鞋套或膠鞋步驟6:摘口罩第五十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6步驟7:摘帽子步驟8:洗手、消毒第五十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7標準預防之措施4

隔離措施第五十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8空氣飛沫接觸基于傳播的預防(對特殊病人)標準預防

(所有病人)第五十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59

對確診或可疑感染了接觸傳播病原微生物如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等的病人,在進行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該采用接觸傳播隔離預防。1、病人的隔離病人安置在隔離房間,無條件時可將同種病原體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動范圍;減少轉運,如必須轉運時,應盡量減少對其他病人和環(huán)境表面的污染。(一)接觸傳播的隔離預防接觸第五十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02、防護隔離進入隔離病室接觸病人包括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應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病室,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或使用一次性隔離衣,用后按醫(y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隔離病室應有隔離標志,并限制人員的出入。接觸第六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1如果病人確診或可疑感染了經空氣傳播的疾病,如結核、流行性腦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熱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要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并采取以下措施:(二)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空氣第六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21、病人的隔離病人應單間安置,加強通風,并注意風向無條件時,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盡快轉送有條件收治的傳染病醫(yī)院或衛(wèi)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yī)院進行收治,并注意轉運過程中醫(yī)務人員的防護,當病人病情容許時,應戴醫(yī)用防護口罩限制傳染病人的活動范圍做好空氣消毒空氣第六十二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32、防護隔離醫(yī)務人員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人房間時,應戴帽子、醫(y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穿隔離衣當接觸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必須戴手套空氣第六十三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4

如果病人確診或可疑感染了經飛沫傳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腦膜炎等疾病,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該采用飛沫傳播隔離預防。(三)、飛沫傳播的隔離預防飛沫第六十四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51、病人的隔離可疑傳染病人安置在單人隔離病房;無條件時相同病原菌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不同病原體感染的病人應分開安置;減少病人的活動范圍,減少轉運,當必須轉運時醫(y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病人病情容許時應佩戴宜用防護口罩。病人之間、病人與探視者之間相隔空間在1米以上,加強通風,空氣不需特殊的處理。飛沫第六十五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62、防護隔離與病人近距離(1米以內)接觸,需佩戴帽子與醫(y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穿隔離衣當接觸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必須戴手套飛沫第六十六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7醫(yī)院消毒措施第六十七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8醫(yī)院應按《消毒技術規(guī)范》及《醫(yī)療機構空氣消毒技術指南》要求對禽流感病人診療過程中可能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第六十八頁,共七十四頁。2023/1/369(一)空氣消毒保證空氣的流通是控制和預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y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在有人的情況下:

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循環(huán)風式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在無人的情況下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第六十九頁,共七十四頁。2023/1/370(二)物體表面、地面的清潔和消毒

發(fā)熱門(急)診的物體表面、地面都應當進行清潔消毒,受到明顯污染時,隨時去污與消毒。1.清潔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1)進行濕式清潔,動作輕柔。(2)所有清潔消毒后的物體表面、地面應當保持干燥。(3)清潔消毒工作應當區(qū)分清潔區(qū)、潛在污染區(qū)、污染區(qū),逐區(qū)進行。抹布、拖把要標識清楚,分區(qū)使用,及時更換。(4)工作完畢后,應當及時清潔和消毒工作用具。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規(guī)的消毒方法,消毒劑可選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第七十頁,共七十四頁。2023/1/371(三)防護用品的清洗與消毒1.可以重復使用的布制防護用品:應當將使用后的防護用品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密閉運送洗衣房,專機清洗消毒?;蚴怯么矄卧緳C消毒。2.防護眼鏡、防護面罩:可以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75%的乙醇浸泡30分鐘后,清洗干燥后備用。第七十一頁,共七十四頁。2023/1/372(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單、被罩: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時更換。用后的上述物品用用500/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密閉運送洗衣房,專機清洗消毒?;蚴怯?/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