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爾雅國學智慧_第1頁
2019爾雅國學智慧_第2頁
2019爾雅國學智慧_第3頁
2019爾雅國學智慧_第4頁
2019爾雅國學智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啟下1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時候?()CA、公元前511年B、公元前515年C、公元前551年D、公元前471年2周朝的禮樂制度和文獻典籍在以下哪個地方得到了比較好的保存?()BA、齊國B、魯國C、秦國D、燕國3在商周時期,一些民族的經(jīng)驗通過文字被記錄在哪里?()BDA、竹簡B、甲骨文C、紙D、銅器銘文4在周朝時期,將一些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習俗等進行總結(jié)形成了以下哪些書籍?()ABCA、《詩經(jīng)》B、《周易》C、《尚書》D、《楚辭》5《論語》既是四書之一,也是現(xiàn)存較早較完整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對6東周到最后衰弱到甚至無法添置一些禮器樂器。()對7孔子給中華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初步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對《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1《孔子》這本書內(nèi)容極其的廣泛,主要由多少篇構(gòu)成?()CA、10篇B、15篇C、20篇D、30篇2在論語中“君子”和“小人”一詞分別一共出現(xiàn)多少次?()BA、107次和42次B、107次和24次C、170次和24次D、170次和42次3我們可以從以下哪些書籍中看到古人對鬼神、天地等信奉的記載?()BCDA、《詩經(jīng)》B、《左傳》C、《國語》D、《楚辭》4在世界上,對人類而言的以下哪些屬于比較主要的關(guān)系?()ABCD八、天踉人的關(guān)系B、人與人的關(guān)系C、神與人的關(guān)系D、自我關(guān)系5孔子摒棄了鬼神觀念,開創(chuàng)了人文理性的時代。()對6在夏商朝時期,祭祀、信奉天地、信奉鬼神等現(xiàn)象較少出現(xiàn)。()X7在時間階段上而言,中國的文化比西方的文化更早的進入到人文理性時代。()對8”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這句話出自莊子。()X君子的內(nèi)涵1君子其最根本的一個道德底線是什么?()CA、智3、禮C、£D、義2在以下哪本書籍中記載了夫妻的相處之道?()CA、《周易》B、《詩經(jīng)》C、《世說新語》D、《楚辭》3人達到何種條件才具備了人類基本的道義?()ABCA、對父母的感恩之心B、對妻子的保護之心C、對孩子的保護之心D、對朋友的關(guān)愛之心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孔子對提高自身修養(yǎng)而提出來的。()對5“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恰恰是讓人開始放棄一些東西。()X6君子在做人、培養(yǎng)自己德行的時候要抓住根本這種根本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chǔ)。()對君子之道1“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是誰說的?()BA、莊子B、孔子C、孟子D、韓非子2君子務(wù)本的第三點指的是什么?()CA、守信B、孝順^自重D、仁德3“泛愛眾而親仁”是以下哪個學派提出的?()DA、佛家B、法家C、道家D、儒家4以下哪些君王是通過好的德行政策的推行而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尊重和愛戴)()ABCDA、堯B、周文王C、堯D、禹5從心態(tài)上講,成為一個君子必定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對6從思想上講,成為一個君子要清正剛毅。()X7孟子曾說君子最好的品德就是剛毅木訥。()X廣義《春秋》與狹義《春秋》1“吾見百家春秋”中的“吾”指的是誰?()CA、孟子B、莊子C、墨子D、孔子2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春秋》是哪個地方的?()CA、趙國B、秦國C、魯國D、齊國3《春秋》這本書中一共記載了春秋的多少個國君的事情?()DA、4個B、7個C、9個D、12個4在《春秋》這本書中加載中是按照怎樣的一個時間順序記載^()ABCDA、年B、時C、月D、日5在我國古代時期,“春”和“秋”指的是朝聘的兩個重要時節(jié)。()對6古代墨子是一個史官出身。()X7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道成為社會上所普遍推崇的東西。()對春秋三傳之別1“行人辭令”中的“行人”指的是哪類人?()CA、太尉B、御史大夫C、外交官D、史官2“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這句話出自以下哪本書?()CA、《鄒氏傳》B、《谷梁傳》C、《公羊傳》D、《左氏傳》3以下哪些戰(zhàn)役在《左傳》中有詳細的記載?()ABCDA、崤之戰(zhàn)B、城濮之戰(zhàn)C、鞍之戰(zhàn)D、長勺之戰(zhàn)4《春秋》成熟的比較早,是對《左傳》中一個史實的補充和說明。()X5行人辭令是中國政治史上和外交史上重要的資源。()對6在春秋三傳中的《左傳》是從一個經(jīng)學的角度來闡述的。()X如何讀《春秋》1以下哪部典籍是強化了君權(quán)對國家的控制,因而深的武權(quán)時期天子的喜愛?()BA、《鄒氏傳》B、《公羊傳》C、《谷梁傳》D、《左氏傳》2“例莫名于《公羊》”是以下哪位古人對春秋三傳的評價?()CA、范寧B、鄭玄C、胡文定D、葉少蘊3從史學的角度而言,對《春秋》的品讀主要是先從以下哪部開始入手?()DA、《鄒氏傳》B、《公羊傳》C、《谷梁傳》D、《左傳》4鄭玄在《六藝論》中對三傳的評說有哪些?()ABCA、左師善于禮B、公羊善于讖C、谷梁善于經(jīng)D、左傳艷而富,其失也巫5《谷梁傳》屬于魯學,是純謹細微的。()對6古代不同的人都對春秋三傳進行了評價,并產(chǎn)生了不同的觀點。()對7在讀春秋的時候我們都是直接以讀經(jīng)為主。()X《尚書》中的“古文經(jīng)”與“今文經(jīng)”1《周易》最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流傳的?()CA、禹B、舜C、伏羲D、堯2伏生曾為秦博士,在秦始皇焚書坑奴的時候?qū)⒃姇赜谀睦?()DA、土里B、湖底C、墓穴中D、墻壁中3在伏生多少歲的時候還在齊魯之間傳播《尚書》?()AA、80多歲B、70多歲C、60多歲D、50多歲4漢初伏生將《尚書》傳給了哪些人?()ABCA、歐陽高B、夏侯勝C、夏侯建D、夏侯惇5《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本政書,也是五經(jīng)里面最容易讀的一本書。()X6一本書其傳承的環(huán)節(jié)越多,傳抄的的環(huán)節(jié)越多,則傳承下來的經(jīng)書的改變則越大。()對7對待前代文學經(jīng)文的解釋的兩種基本方式:一是盡量忠實于原著,二是盡量把原著的意思進行升華和闡發(fā),讓其服務(wù)于現(xiàn)實。()對《尚書》的流傳1“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是出自誰之口?()CA、老子B、孟子C、孔子D、莊子2在西漢時在拆以下哪位古人的房子時曾發(fā)現(xiàn)過一本《尚書》?()BA、伏生B、孔子C、鄭玄D、老子3由魯恭王所發(fā)現(xiàn)的一本《尚書》還有以下哪些別稱?(人口A、古今本B、今士本C、孔壁本D、家傳本4我們先進看到的《尚書》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ADA、《今文尚書》B、《周禮》C、《易經(jīng)》D、《古文尚書》5在東漢時期《古文尚書》學的人有很多,學成的人也有很多。()X6傳世兩千多年的古文《尚書》是一部偽書。()對《尚書》的中心思想1《尚書》中主要討論的是哪些內(nèi)容?()CA、做人的道理B、民間習俗C、治國的經(jīng)驗D、禮樂制度2文王之德中最重要的一個根本的特征是什么?()BA、義3、仁^禮D、智3“平章百姓”中的“百姓”指的是什么?()CA、百家姓氏B、平民百姓C、百官D、王室4整個《尚書》的禮儀中包括以下哪些?()ABCD八、人心惟危3、道心惟微C、惟精惟一D、允執(zhí)厥中5《尚書》與《國語》相比,在所記錄的內(nèi)容方面更正式、更重要。()對6在周朝時期,在治理天下時采用的是通過王室來分封到各地建諸侯。()對7周朝在滅掉商朝后,其提出一個說法指出商朝之所以滅亡在于殷不用舊。()對8《尚書》《周禮》中更多的是講一種親親的關(guān)系。()對《尚書》的治國之道1繼承和推崇大禹學說的是以下哪一學家?()CA、儒家B、佛家C、墨家D、道家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有情”這句話出自哪里?()DA、《論語》B、《周禮》C、《尚書》D、《左傳》3以下哪些古人以“克勤于邦”而聞名?()BCA、嬴政B、周公C、周文王D、商紂王4中國的很多觀念實際上是在《尚書》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實際上是一個商朝的經(jīng)驗的總結(jié)。()X5《尚書》中曾提出對于政策以及一些措施一定要經(jīng)過幾番好好的討論才能確定。()對詩到《詩經(jīng)》1“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這句話出自哪里?()CA、《毛詩序》B、《論語》C、《詩經(jīng)》D、《周禮》2《詩經(jīng)》中的“大雅”和“小雅”基本上是由誰創(chuàng)作的?()BA、皇室B、貴族C、官員D、百姓3孔子聞“召月”是在哪里聽到的?()CA、越國B、燕國C、齊國D、魯國4“頌”的生成具有哪些方式?()ADA、早期的頌是慢慢積累的B、早期的頌是經(jīng)過加工和改編C、后期的頌是慢慢積累的D、后期的頌是經(jīng)過加工和改編的5在古代時期,“詩”和“歌”指的就是同一個問題。()X6“徒歌”指的是唱歌時沒有伴奏,即清唱。()對7《詩經(jīng)》在早期的傳播時是音樂和歌詞結(jié)合起來一起傳播的。()對《詩經(jīng)》的編訂1“述而不作”是哪家學派的原則?()D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2以下哪些人是是從鬼谷子?()ABCDA、蘇秦B、張儀C、龐涓D、孫臏3到了漢朝《詩經(jīng)》形成了哪幾種流派?()ABCDA、齊B、魯C、韓D、毛4我們現(xiàn)在用的詩經(jīng)基本上都是韓詩。()X5王洛賓收集了大量的新疆民歌,例如《大阪城的姑娘》等。()對6《尚書》有兩種指向一種指的是大雅小雅一種指的是現(xiàn)今的《詩經(jīng)》。()X風、雅、頌1“比其音律”中的“比”是什么意思?()DA、比擬、比喻B、參照、對照C、比較、對比D、附加、加上2《送元二使安西》是誰寫的?()CA、白居易B、蘇軾C、王維D、李白3以下哪些作品是以個人的名義進行創(chuàng)作的?()BCDA、《節(jié)南山》B、《考盤》C、《及時隱逸》D、《及時享樂》4在《詩經(jīng)》中曾這樣對孔子評價到“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X5對于《風雅頌》的解釋一種是從其功能上的解釋一種是從其性質(zhì)上進行解釋。()對6在《毛詩序》中寫到“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對賦、比、興1研究《詩經(jīng)》的人分為兩派,一派把詩當成“經(jīng)”,則另一派把詩當成什么?()CA、曲B、歌C、詩D、經(jīng)2“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這句話出自哪里?()CA、《節(jié)南山》B、《周禮》C、《詩經(jīng)》D、《中庸》3“朝廷之音,宗廟之音”分別屬于以下哪種?()ADA、雅B、國C、風D、頌4“賦”有以下哪些功能?()ABDA、描寫B(tài)、描述C、簡答D、敘述5以鄭樵為代表的對風雅頌的評價是從其功能上進行的。()X6“賦”中的描寫解釋的是外在的樣貌和特征。()X7“比德”指的是用自然界一種美好的東西直接來比喻。()對孟子生平與孟子理論1以下哪位學者把孔子的學說更加學理化、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CA、墨子B、韓非子C、孟子D、莊子2逍遙游出自以下哪本書中?()BA、《孟子》B、《莊子》C、《詩經(jīng)》D、《大學》3以下哪些古文獻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思想?()ADA、《孟子》B、《節(jié)南山》C、《周禮》D、郭店竹簡4以下哪些篇章屬于《孟子》中的篇章?()ABCDA、《梁惠王》上下B、《公孫丑》上下C、《離婁》上下D、《萬章》上下5《孟子》是最早列入到儒家經(jīng)典中的書籍也是最受爭議的一本書。()X6南宋時期,朱熹將《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對7作為一個人,其最本質(zhì)的屬性不是社會屬性,而是自然屬性。()X孟子對儒學思想的發(fā)展1把孔子的仁發(fā)展到義的是以下哪位學者?()CA、荀子B、莊子C、孟子D、告子2以下哪部古籍中收藏了大量的雍容華貴的作品?()DA、《孟子》B、《論語》C、《詩經(jīng)》D、《全唐詩>3人的道德人的善良都是人心境的產(chǎn)物成為了思孟學派的一個主張。()對4“法”是一種感情的外發(fā),是一種感情的流露。()X5諸子學說的建構(gòu)是來自于社會關(guān)注于社會,目的是服務(wù)于社會。()對從內(nèi)圣到外王1“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出自哪以下哪部書籍?()CA、《大學》B、《論語》C、《孟子》D、《梁惠王》2儒家學說的基本起點是什么?()CA、道德B、仁義C、內(nèi)圣外王D、性善論3在“禮”中的“四非”包括以下哪些?()ABCDA、非禮勿視B、非禮勿言C、非禮勿聽D、非禮勿動4在儒家學說中的“仁義”中“仁”主要講的是人的內(nèi)心)而“義”則主要講的是人的外在。()對5儒家思想是從行為上來改變一個人。()X6”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大學》。()對《孟子》的內(nèi)在要求1“人人平等”打破了先秦時期的哪一個特點?()CA、君主制B、等級制C、血緣制D、世襲制2“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边@句話出自以下哪部書籍?()DA、《中庸》B、《大學》C、《論語》D、《孟子》3在孟子的學說中,民主主要建立在哪些原則基礎(chǔ)之上的?()BCDA、仁義禮德B、人人平等C、君臣對等D、民貴君輕4“民主”這一思想在早期的儒家思想中有一些萌芽的趨勢。()對5在我國古代時期,孟子是反對“陪臣執(zhí)國命”,而孔子則是支持這一主張。()X6孟子這種仁政的思想在《尚書》中稱為王道。()X天命與人性1“天命之謂性”出自以下哪本書?()CA、《論語》B、《大學》C、《中庸》D、《孟子》2對于“天命”這一說法中,哪位學者認為有天但反對有命?()DA、老子B、荀子C、孟子D、墨子3古代時期對天的看法有哪些?()ABA、主宰之天B、道德之天C、通靈之天D、統(tǒng)領(lǐng)之天4“天可以主宰萬物”這一觀點在以下的哪些書籍中也有所體現(xiàn)?()ACDA、《尚書》B、《道德經(jīng)》C、《大雅》D、《小雅》5人能夠成為人類的根本就是儒家學派所說的“能群”。()對6按照法家學派的觀點來理解性則指的就是善念。()X《中庸》里的儒家思想1以下哪位學者認為善念就是人的本性的善?()CA、荀子B、孔子C、孟子D、王陽明2“慎獨”是哪個思想學派提出來的?()DA、法家學派B、墨家學派C、道家學派D、儒家學派3以下哪些歷史上的君王是有為或有道之君?()ABCA、李世民B、宋仁宗C、唐太宗D、商紂王4從儒家觀點來看,有道和無道都是道的體現(xiàn)。()X5“欲望”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生理需求,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稱為“人的自然屬性”。()對6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人的角度來看人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來看人。()X《中庸》的內(nèi)在含義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下也”這句話出自以下哪部書?()CA、《孟子》B、《周易》C、《論語》D、《中庸》2在《周易》中對“中”的解釋有哪些?()CDA、中和B、中規(guī)中矩C、位中D、時中3“教”一方面講的是自我的教育,另一方面講的是國家層面的教化。()對4在儒家思想中“自省”指的是用一種標準進行反省,而不是以道德的形式。()X5動態(tài)平衡指的是在兩者或多者之間,找到一個恰當?shù)狞c,在同樣的一個距離。()對《中庸》的修煉之道1(B)不屬于《中庸》所說人做事的三個層面。A、利而行之B、懶惰而行之C、勉而行之D、安而行之2屬于《中庸》的要求的是(ABD)。A、篤行B、明辨C、不問D、博學3修養(yǎng)過程是指“誠明”,講教過程是指“明誠”。(對)4慎獨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備之心,也要有警惕之心。(對)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聽天由命是正確對待天命的態(tài)度。(錯)《周易》的基本概況1(A)形成的時間最長。A、《周易》B、《禮義》C、《尚書》D、《詩經(jīng)》2(D)是從《堯典》開始記錄。A、《詩經(jīng)》B、《禮義》C、《周易》D、《尚書》3《周易》的“易”的意思有三個:變易、(A)、簡易。A、不易B、易得C、容易D、易理4群經(jīng)之首當屬《周易》。(對)5《周易》中八個基本的卦分別是:乾、坤、震、艮、坎、離、兌、巽。(對)《周易》的內(nèi)容蘊涵1“地”在《周易》中指的是(A)。A、地域B、地球C、土地D、大地2讀《周易》要抱著陰陽平衡,(A)的視角。A、對立統(tǒng)一B、物我平衡C、矛盾對立D、和諧相處3《周易》具有培養(yǎng)人的含蓄萬物,(D)的胸懷的作用。A、同胞物與B、包容萬物C、萬物一體D、兼容并包4《周易》總結(jié)了周文王那個時代很多人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經(jīng)驗,包括對宇宙的認識。(對)5《周易》就是本占卜之書。對《周易》值得借鑒之處1中國哲學強調(diào)量變,是因為(C)被當做是中國哲學的最高層面。A、法B、天C、道口、禮2讀《周易》時我們要有一種自強不息,(B)的精神。A、不思進取B、進德修業(yè)C、戰(zhàn)天斗地D、勇往直前3《周易》講的德行就是對人的一種(C)。A、習慣B、激勵C、勉勵D、關(guān)懷4化境就是一種在變化中達到的一種最完美的狀態(tài)。對《周易》與人生修養(yǎng)1讀《周易》具有培養(yǎng)協(xié)理三才(B)的境界的作用。A、超凡B、大氣C、包容D、廣博2(C)是《周易》這本書里邊所體會出來的一種精神。A、道德意思B、佛家意識C、秩序意識D、鬼神意識3(C)在《周易》中起了關(guān)鍵作用。八、自然B、地C、人D、天4乾卦和坤卦講的是人和神。錯5《周易》里只有兩個卦講天和地。對《大學》的基本概況1“新”在“新民”中的意思是(A)。A、革新B、新格局C、新氣象D、新事物2四書的第一篇是《大學》,其原因是由于《大學》準確概括了儒家的(B)。A、內(nèi)容3、宗旨^目的D、意義3“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樣的德行,給人以(B)和溫暖。A、柔美B、光明C、光輝D、陽光4“小藝”是指大家所熟悉的六書。(對)5大藝并不是說個人的修養(yǎng),講的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錯)《大學》的核心內(nèi)容1能夠擔當(B)的大任才是儒家所說的“君子”。A、道德示范B、治國利民C、治國D、平天下2(D)的人相惜就是“英雄相惜”的意思。A、智慧B、英勇C、謀略口、賢良3“新民”的意思是?(B)A、實踐B、改變自己C、親民D、學習4“靜”在“定而后能靜”中指的是安心做事。(對)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意思。(對)《大學》的核心思想1“靜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8),心安理得。A、安定B、安慰C、安全D、安穩(wěn)2“慮”在“安而后能慮”中指的是(C)。A、考慮B、顧慮C、思慮周詳D、想法3格物指的就是明理。(對)4八個發(fā)展步驟可以使一個人成長成一個溫文爾雅的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5討論中國人性的一個本源是“正心”。(對)《大學》的具體要求1(D)是儒家強調(diào)的社會關(guān)系和人際關(guān)系的兩個方向。A、態(tài)度積極3、心平氣和C、樂觀豁達D、物我關(guān)系和人際關(guān)系2“治國”就是管理一個(D),并把他治理好。A、大家族B、國家C、四海D、小諸侯3“正心”指的是,每個人要正確地面對自己的(D)人、心情3、心智^心志口、心性4五達道在《中庸》里邊講的意思是怎么去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對)5《大學》里講端正是原則,忠正是方向。(錯)領(lǐng)導力的內(nèi)在要求1(A)曾說過: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2(C)是《新君主論》中的主要內(nèi)容。A、怎么統(tǒng)治國家B、怎么當君主C、世界上各國政要的危機公關(guān)D、怎么當領(lǐng)導人3領(lǐng)導干部要具備的素養(yǎng)是(ABD)。A、知識B、能力C、奢侈D(zhuǎn)、修養(yǎng)4國學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積累的有關(guān)政治、經(jīng)濟、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經(jīng)驗。對識人之術(shù)與自我提升1法家所說的“因性說”的“因”是(D)的意思。A、按照B、遵循C、因為D、順著2(D)的問題叫做“氣度”。A、高度B、寬度C、廣度D、管理3中國文化中的兩個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長、二是用人(A)。A、之短B、之技C、之能D、之功4思路是由格局決定的。(對)5儒家學說的“化性說”的意思不是指法律約束。對儒學與領(lǐng)導力1“疏通知遠”是指通透而(B)。A、想得遠B、周全C、看得遠D、廣博2與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不同的是,荀子講究的是(C)。A、術(shù)B、勢^禮D、法3《孝經(jīng)》把人分成五等人天子是第一等最高的。(對)4儒家學說是關(guān)于守天下的學說。(對)5關(guān)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法則,儒家有:仁、義、禮、法。(對)儒學的具體要求1放權(quán)指的是“無為”,而“無不為”強調(diào)要抓住(B)。A、方向B、要害C、關(guān)鍵D、重點2“易良”在“廣博易良”中的意思是(C)。A、通俗易懂B、能夠進行改良C、能夠把道理講清楚D、能夠從復(fù)雜中把握簡易3“恭儉莊敬”這四個字是對一個人的基本的一個素養(yǎng)。(對)4一方面“敬”是敬人,另一方面“敬”是敬事。(對)5道家學說講“人往低處走”。(對)道家、佛學與領(lǐng)導力1那個學派的思路是“謙退是保身之法”?(B)A、佛家B、道家C、法家D、儒家2“涵容”就是要去(D)別人。A、恭敬B、尊敬C、寬容D、包容3山、卜、(C)、相、醫(yī)是道教的五門學問。A、修煉B、調(diào)養(yǎng)C、命D、煉丹4法家學說和儒家學說結(jié)合而成了中國的管理之法。(對)5道學講“寡色欲以養(yǎng)腎氣”。(對)法家、兵家與領(lǐng)導力1“仁智信勇嚴”出自哪本著作?(B)A、《吳子》B、《孫子兵法》C、《論語》D、《六韜》2(C)指的是法家的“勢”。A、順勢B、合情理C、權(quán)威D、權(quán)勢3兵家對將領(lǐng)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D)、嚴”。八、禮B、德C、義D、勇4屬于法家的治國策略的是(ABC)。A、任法于賢B、司法于官C、明法于國D、司法于民5法家的用人術(shù):“實能、專任、易制”。(對)禮的含義1在唐代之前,《禮》指的是(D)。A、《禮記》B、《周禮》C、《禮儀》D、《儀禮》2在中國文化中,《禮》起的是(B)的作用。A、法律B、憲章C、道德D、規(guī)矩3《禮》是綜合(A)形成的。A、天道人情B、人倫關(guān)系C、物質(zhì)分配D、等級秩序4在唐之后,《禮》才稱為《禮記》。(對)5《儀禮》、《周禮》和《禮記》合稱為三禮。(對)禮的來源1《禮》的起源是(C)。A、社會B、家族C、禁亂D、生活2對先祖的(C)是《禮》。A、尊重B、思念C、懷念D、尊崇3《禮》的教化功能有:成為社會規(guī)范、維持社會秩序。(對)4與法不同,禮是一種社會規(guī)則,是約定俗成的。(對)禮的建構(gòu)1在早期的時候關(guān)于“禮樂關(guān)系”的表述上是幾種?(C)4種3種2種1種2“禮別異”、“樂合同”是一個政治化概念,強調(diào)的是一個現(xiàn)實的(B)功能。A、社會B、政治C、經(jīng)濟D、文化3《儀禮》的功能和《周禮》的特點是?(D)A、禮的做法B、禮的形成C、禮的發(fā)展D、“禮”的一個概念4人與人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感不是“禮別異”的含義。(錯)5社會中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兩種方式分別是禮、樂。(對)禮的精神1三省六部制是踉哪本書借鑒的?(D)A、《中庸》B、《論語》C、《大學》D、《周禮》2對禮的(B)進行概括而成禮制。A、程序B、規(guī)范C、空間D、精神3(C)的秩序是對早期官員的一種管制。A、儀禮B、禮度^禮D、禮樂4禮是從動機上去進行約束。(對)5前代周朝的影子在《周禮》這本書中有所展現(xiàn)。對老子學說的特點1 王官之學的下行是諸子之說形成的來源之一,(A)是另一來源。讀書的普及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禮制的發(fā)展政府的政策2“德莫若讓”是指(A)。A、謙讓是最好的德行B、要懂得謙讓C、謙讓就是有道德D、人要有道德3(C)的學說在中國文化幾千年來起著主導作用。A、子學B、佛學C、經(jīng)學口、心理學4“動”在“動莫若敬”中指的是(D)。A、行動B、口動^心動D、一舉一動5九流十家出自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對)“道”的內(nèi)涵1彼此心里知道,不用計較于⑺)了是“得意忘言”的含義。A、對錯B、語言C、是非D、行為2古代的史官主要是為誰服務(wù)的?(C)A、商人B、庶民C、王室D、士大夫3《國語》、《左傳》中引用的史官的話不是史官脫口而出的,而是什么?(D)人、是自己學識的升華B、《詩經(jīng)》里的話C、國家的政策D、是代代相傳總結(jié)出來名言4(D)就是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A、道德B、手段C、道路D、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5《老子》是尹喜請老子在函谷關(guān)寫就的。(對)“道”與“德”1德經(jīng)相對于道經(jīng)來說更多地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C)A、不同政治B、不同哲學C、不同屬性D、不同禮2(B)就是老子所說的“德”的含義。A、德性B、規(guī)定性的特質(zhì)C、德行D、品德3“自然”一詞在“道法自然”中指的是(D)。A、世界B、生物界C、自然界D、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4“五德始終”是指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每種物都有自身的德。(對)5與道教的不同的是,道家尊重自然,不去改變自然界。(對)退守是大智慧1在古代中國,黑格爾辯論法被稱為(B)。A、德禮辯證法B、樸素辯證法C、客觀辯證法D、馬克思主義辯證法2退守并非一味地退讓,而是一種(A)。A、策略3、目的C、手段D、戰(zhàn)術(shù)3老子所說的慈,是指天地有仁心,對老百姓有恩惠,而老百姓體會不到。(對)4好像什么事都不做,但卻把什么事都做了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含義。(對)5退守大智慧能讓人心情逍遙,心性快樂。(對)從老子到莊子1天性和人性在《莊子》學說中被認為是(A)的。A、沖突B、相合C、分離D、相似2《莊子》不是在說理,而是用大量物象、形象、故事、(D)等作為說理的憑據(jù)。A、寓言B、比擬C、排比D、神話3神人、智人和(B)是莊子對人的三種分類。A、賢人B、真人C、圣人D、小人4莊子提倡的一種很自然的思想是“游于逍遙”。(對)5《莊子》主要是圍繞“道法自然”來展開的。(對)《莊子》的內(nèi)涵1莊子講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約束,忘掉社會中的自己,回到你的(B)。A、本真B、本性C、精神口、心靈2“心齋”是在講(D)。人、內(nèi)心的虛空B、沒有想法^心性無煩憂D、回到你的本性3“通”在“同于大通”中的含義就是對這個社會徹底地明白了。(對)4與子學關(guān)注個體不同的是,經(jīng)學關(guān)注的是人的群體。(對)5“心齋”是心性逍遙的前提。對《莊子》的心性逍遙1(A)是齊物論的理論推導。A、道生萬物B、萬物有靈C、人法地D、道法自然2關(guān)于對天下的治理,莊子認為首先要(B)天下,然后才能治。A、恩惠B、順應(yīng)C、安撫口、了解3“順應(yīng)天下”在莊子學說中,一方面是指順應(yīng)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順應(yīng)(B)。A、王道B、傳統(tǒng)C、天道口、自然4順物自然是說人完全按照外在的特點來生存,而不要去強求。(對)5萬物有靈說認為,世上的萬物都是像人一樣,有他的靈氣存在,有他的神靈存在。(對)墨家主張與儒家的爭辯1(D)是莊子對墨子的評價。A、善守御B、節(jié)律苦行C、為節(jié)用D、好學而博2尚賢、非命、(A)、尚同等屬于墨家的思想。A、明鬼3、心齋C、仁義D、坐忘3接受并追隨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B)A、商人和俠客B、俠客和工匠C、俠客和庶人D、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