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28木瓜檳榔丸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_普濟(jì)方卷二四二)_加減變化匯總木瓜檳榔丸方出_圣惠卷四十五,名見_普濟(jì)方卷二四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0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 30功效:濕腳氣上攻,心神悶亂,不能下食。 30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二)。 30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0相似度75%:木瓜茱萸湯 303分(7遍,焙干,微炒),木瓜(干者)3兩,檳榔2兩。 30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02.3. 減:木香 30功效:腳氣沖心,悶亂不識人,手足脈欲絕。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喘急。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得效》卷九。 303. 相似度75%:木萸湯 30組成:木瓜2錢半,檳榔2錢半,吳茱萸錢半。 30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03.3. 減:木香 30功效:腳氣入腹,喘急欲死。 30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九。 31相似度75%:吳茱萸散 31組成:吳茱萸、檳榔、木瓜各等分。 31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14.3. 減:木香 31功效:奔豚氣上至,心煩亂,不省人事,上至心下,從少腹起,上至咽喉,悶絕不能言語,或吐或汗出。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yī)林方》。 315. 相似度67%:干姜湯 31組成:干姜(炮)11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炒黃)3分,桂(去粗皮)3分,檳榔(銼)10枚,木香2兩。 31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1加:干姜、桂 31功效:腳氣攻心,嘔逆悶絕,腳冷頭痛。 31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 316. 相似度60%:麝香湯 31組成:麝香(別研,每湯成旋下)、木香1兩(銼),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35枚,吳茱萸(水浸1宿,炒干)1兩,檳榔(煨)3枚。 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2加:麝香、桃仁 326.4. 減:木瓜 32功效:厥心痛。 32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32相似度60%:高良姜湯 32組成:高良姜1兩半,檳榔(銼)1兩半,木香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吳茱萸(湯浸,焙干,炒)1兩。 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2加:高良姜、當(dāng)歸 327.4. 減:木瓜 32功效:厥逆,腹?jié)M妨痛,或上沖心;寒疝卒痛,積聚不散,上沖心腹,與陰相引,痛則汗出。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32相似度60%:吳茱萸檳榔湯 32組成:吳茱萸(湯洗,焙干,炒)4升,檳榔(銼)7枚,橘皮(湯洗,去白,焙)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2兩,木瓜(切作片,曬干)132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2加:橘皮、厚樸 338.4. 減:木香 33功效:腳氣,毒氣攻心欲死者。 33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33相似度60%:吳茱萸散 33組成:吳茱萸(3遍,焙干,炒)1分,檳榔(銼)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木香3分,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 33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3加:當(dāng)歸、郁李仁 339.4. 減:木瓜 33功效:傷寒后腳氣,心腹妨悶脹痛,坐臥不安。 33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3310. 相似度60%:檳榔丸 33組成:檳榔2兩,枳殼2兩,大黃4兩,木瓜1兩半,木香1兩。 3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枳殼、大黃 33減:吳茱萸 33功效:腎氣游風(fēng)。 33來源:《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卷六。 3411. 相似度50%:百沸湯 34組成:吳茱萸5錢,木瓜5錢,食鹽5錢(同炒焦)。 3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11.3. 加:食鹽 34減:檳榔、木香 34功效:霍亂吐瀉。 34來源:方出《袖珍》卷三引《經(jīng)驗(yàn)方》,名見《古今醫(yī)鑒》卷五。 3412. 相似度50%:瓜鹽煎 34組成:吳茱萸5錢,木瓜5錢,食鹽5錢。 3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12.3. 加:食鹽 34減:檳榔、木香 34功效:霍吐泄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暑,或失饑,或大怒,或棄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不止,因而下泄,吐瀉并作,遂成霍亂,頭旋眼暈,足轉(zhuǎn)筋,四肢逆冷。 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三。 3413. 相似度50%:黃連丸 34組成:黃連(去須,炒)2兩,木香1兩,吳茱萸(湯洗3遍,炒干兩。 3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13.3. 加:黃連 35減:檳榔、木瓜 35功效:傷寒后一切痢疾,無問冷熱,腹痛。 35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35相似度50%:雞舌香散 35組成:雞舌香1兩,白豆蔻半兩(去皮),木香半兩,木瓜1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雞舌香、白豆蔻、青橘皮 3514.4. 減:檳榔 35功效:肝風(fēng)冷,兩腳轉(zhuǎn)筋,攣急疼痛。 35來源:《圣惠》卷三。 35相似度50%:加味香連丸 35組成:黃連(炒)104兩(酒蒸),21兩。3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大黃 36減:木瓜、吳茱萸 36功效:痢疾。 36來源:《扶壽精方》。 36相似度50%:加味香連丸 36組成:黃連2兩(炒),吳茱萸(滾水泡,炒)2兩,木香1錢,白豆蔻(帶殼,面裹火煨)1錢5分(秘方加乳香1錢、沒藥1錢)。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白豆蔻 36減:檳榔、木瓜 36功效:諸痢。 36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五。 36相似度50%:加味益元散 3621錢(微炒黃),22分半。3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益元散、茴香 36減:木瓜、吳茱萸 36功效:氣滯,卒淋急痛。 36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九十一。 37相似度50%:利痰散子 37組成:白丑5錢,檳榔8分,茵陳5分,木香5分。 3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白丑、茵陳 37減:木瓜、吳茱萸 37功效:小兒驚癇、寒熱、痘疹諸疾,兼痰而生他病者。 37來源:《慈幼新書》卷九。 3719. 相似度50%:檳榔散 37組成:檳榔1斤,木香8兩。 3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37功效:風(fēng)瘡。 37來源:《青囊秘傳》。 37相似度50%:木香檳榔丸 37組成:木香、檳榔、大黃。 3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20.3. 加:大黃 38減:木瓜、吳茱萸 38功效:痢疾。 38來源:《何氏濟(jì)生論》卷三。 3821. 相似度50%:密香散 38組成:黃連、密陀僧、檳榔、木香各等分。 38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密陀僧 38減:木瓜、吳茱萸 38功效:臁上生瘡,浸潰不止,瘡口不斂,肌肉不生。 38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3822. 相似度50%:蜜香散 38組成:黃連、蜜陀僧、檳榔、木香各等分。 38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蜜陀僧 38減:木瓜、吳茱萸 38功效:下臟風(fēng)攻注,臁上生瘡,浸潰不止,瘡口不斂,肌肉不生。 38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3823. 相似度50%:牡丹丸 39111兩(炮裂,去皮臍),1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檳榔1兩。 3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牡丹、桂心、川烏頭 3923.4. 減:木瓜 39功效:心疝,心腹痛。 39來源:《圣惠》卷四十八。 3924. 相似度50%:黃連散 39組成:黃連(去須)、木香、檳榔(銼)各等分。 3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24.3. 加:黃連 39減:木瓜、吳茱萸 39功效:多年不效瘡。 39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 3925. 相似度50%:木瓜湯 3921兩(7遍,焙干,微炒)。3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25.3. 加:生姜 40減:檳榔、木香 40功效:霍亂吐瀉,轉(zhuǎn)筋?;魜y瀉后,腳轉(zhuǎn)筋。產(chǎn)后霍亂吐利,腳轉(zhuǎn)筋。妊?霍亂吐瀉,轉(zhuǎn)筋入腹則悶絕。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4026. 相似度50%:厚樸湯 40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木香1兩,檳榔1兩。 4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26.3. 加:厚樸 40減:木瓜、吳茱萸 40功效:嶺南腳氣攻心痛悶亂。 40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4027. 相似度50%:木瓜丸 40組成:木瓜1兩(切作片,曬干為末,3分中留1分下藥),檳榔(為末)2枚,白礬(為末)1兩,甜消1分。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白礬、甜消 40減:木香、吳茱萸 41功效:痔。 41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 4128. 相似度50%:木瓜丸 41組成:木瓜(去皮瓤,切,焙)1031兩半,肉豆蔻(去皮)半兩。 4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人參、肉豆蔻 41減:檳榔、吳茱萸 41功效:霍亂,心下氣痞不通。 41來源:《普濟(jì)方》卷二○二。 4129. 相似度50%:木瓜丸 41組成:木瓜(干)半斤,烏藥2兩半,木香(不見火)半兩。 4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29.3. 加:烏藥 41減:檳榔、吳茱萸 41功效:腳氣。腿膝疼痛,或腫或不腫,及腳氣上沖,步履艱辛者。 41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八。 4130. 相似度50%:木瓜丸 42組成:吳茱萸1兩(湯泡7次,炒),羌活半兩,青鹽半兩,木瓜兩。 4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羌活、青鹽 42減:檳榔、木香 42功效:腳氣。 42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八。 42相似度50%:木瓜茱萸湯 42組成:木瓜(切片,曬干)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3分,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3分,木香2兩,白檳榔(銼)10枚。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干姜、桂、白檳榔 4231.4. 減:檳榔 42功效:腳氣攻心,悶絕,腳冷,頭痛。 42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4232. 相似度50%:白芷散 42組成:黃連、檳榔、木香、白芷各等分。 4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白芷 43減:木瓜、吳茱萸 43功效:金鐵所傷,及破傷風(fēng)。 43來源:《雞峰》卷二十二。 43相似度50%:木香檳榔散 43組成:木香、檳榔、黃連各等分。 4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3.3. 加:黃連 43減:木瓜、吳茱萸 43功效:瘡口不斂。 43來源:《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八引東垣方。 43相似度50%:木香檳榔湯 43組成:木香3分,檳榔半兩(銼)。 4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43功效:腳氣沖心,煩悶,上氣喘急。 43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44相似度50%:木香檳榔丸 44組成:黑丑(頭末)2251兩(熟)。4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黑丑、大黃 44減:木瓜、吳茱萸 44功效:小兒食積。痢疾初起,遍身壯熱,膿血稠粘,里急后重,腹者。 44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4436. 相似度50%:木香膏 441分(碎切),1分(捶,切),當(dāng)歸(薄切)1分。4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6.3. 加:當(dāng)歸 44減:木瓜、吳茱萸 44功效:一切打撲傷損,(疒真)腫疼痛,滯血不散,并遠(yuǎn)年近月瘡腫,遍身熱瘡。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4437. 相似度50%:木香散 44組成:木香半兩,檳榔1兩,木通1兩(銼)。 4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37.3. 加:木通 45減:木瓜、吳茱萸 45功效:腳氣,沖心煩悶,臍下氣滯。 45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四。 4538. 相似度50%:木香散 45組成:木香1兩,訶黎勒皮2兩,檳榔2兩。 4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訶黎勒皮 45減:木瓜、吳茱萸 45功效:腳氣,心悶煩壅。 45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六。 4539. 相似度50%:木瓜煎 45組成:吳萸1錢2分,木瓜2錢5分,檳榔5錢,生姜。 4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吳萸、生姜 45減:木香、吳茱萸 46功效:腳氣沖心,悶亂不識人。 46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三。 4640. 相似度50%:檳榔散 46組成:檳榔1兩,木香半兩,茴香子半兩(微炒)。 4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茴香子 46減:木瓜、吳茱萸 46功效:腳氣沖心,煩悶不識人。 46來源:《圣惠》卷四十五。 4641. 相似度50%:檳榔散 46組成:檳榔1兩,黃連(去須)1兩,木香1兩。 4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41.3. 加:黃連 46減:木瓜、吳茱萸 46功效:癰疽瘡癤膿潰之后,外觸風(fēng)寒,腫焮結(jié)硬,膿水清稀,出而不絕,內(nèi)腠空虛,惡汁臭敗,瘡邊干急,好肌不生;及療疳瘺惡瘡,連滯不愈,疰臁瘡,浸潰不斂。 來源:《圣惠》卷六十七。 4742. 相似度50%:檳榔散 4731兩(銼,微炒),3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阿魏1分(面裹煨,令面熟為度),木香3分。4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當(dāng)歸、蓬莪荗、阿魏 4742.4. 減:木瓜 47功效:冷氣攻心腹(疒丂)痛,少思飲食。 47來源:《圣惠》卷四十三。 4743. 相似度50%:檳榔散 47組成:檳榔1個,木香1錢。 4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47功效:寸白、蟯、蛔諸蟲。 47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4744. 相似度50%:檳榔散 47組成:檳榔(銼)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吳茱萸(陳者,湯洗,焙干,炒)1兩半,牽牛子(微炒)3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訶黎勒、牽牛子 48減:木香、木瓜 48功效:賁豚氣逆,沖心滿悶。 48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4845. 相似度50%:檳榔湯 48組成:檳榔(銼)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吳茱萸(7遍,焙干,炒)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 48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訶黎勒、陳橘皮 48減:木香、木瓜 48功效:息積,脅下氣逆滿悶。 48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4846. 相似度50%:檳榔湯 48組成:檳榔4枚(極大者),檳榔8枚(小者)。 48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香、木瓜、吳茱萸 48功效:音聲塞閉。 49來源:《千金》卷十三。 4947. 相似度50%:檳榔湯 49組成:檳榔(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桔梗(炒)1兩,木香半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枳殼、桔梗 49減:木瓜、吳茱萸 49功效:頭面浮虛,心胸膨脹,小便赤澀,欲作水候。 49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 4948. 相似度50%:檳榔丸 49組成:檳榔2兩,大黃2兩,枳實(shí)1兩,木香1兩。 4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大黃、枳實(shí) 49減:木瓜、吳茱萸 49功效:痢疾初起實(shí)癥。 49來源:《幼科金針》卷下。 4949. 相似度50%:檳榔散 49組成:檳榔2錢,木香1錢半,輕粉少許。 5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49.3. 加:輕粉 50減:木瓜、吳茱萸 50功效:暴吐,上焦氣熱所沖。 50來源:《保命集》卷中。 5050. 相似度50%:檳榔丸 505錢,木香(面裹,煨)35錢(30粒,去殼同炒,去巴豆),陳皮半合(炒法亦用巴豆同青皮)。 5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青皮、陳皮 50減:木瓜、吳茱萸 50功效:小兒傷食,得之痛刺脅肋,心胸?zé)?,飲食不下,吐逆惡心,久不醫(yī)治,漸成痞癖。 來源:《嬰童百問》卷五。 5051. 相似度50%:檳榔丸 50組成:木香、檳榔、人參、黃連各等分。 5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人參、黃連 51減:木瓜、吳茱萸 51功效:疳病十三候,糞中食不化,水谷不曾消,皮膚如粟米。 51來源:《普濟(jì)方》卷三八○。 5152. 相似度50%:檳榔丸 511兩(一半煨,一半生),木香(微炒)半兩,安息香(研)1分,桂(去粗皮)半兩,青橘皮(去白,麩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1分。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安息香、桂、青橘皮 5152.4. 減:木瓜 51功效:腎積氣賁豚。從少腹上沖心,昏亂,嘔吐,疼痛。 51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5153. 相似度50%:黃連散 51組成:黃連(去須)半兩,檳榔(銼,生用)半兩,木香半兩,白芷兩。 5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白芷 51減:木瓜、吳茱萸 51功效:金刃所傷,出血不止;婦人血暈;臟毒瀉血。 52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九。 52相似度50%:沉香四磨湯 52組成:沉香、木香、檳榔、烏藥。 5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沉香、烏藥 52減:木瓜、吳茱萸 52功效:冷氣攻沖,心腹(疒丂)痛。 52來源:《觀聚方要補(bǔ)》卷三引《家寶》。 5255. 相似度50%:檳榔散 52組成:檳榔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羚羊角屑、郁李仁、陳橘皮 5255.4. 減:木瓜 52功效:傷寒后腳氣上攻,心腹妨悶,坐臥不安。 52來源:《圣惠》卷十四。 5256. 相似度50%:檳榔散 5311兩(湯浸,去白),吳茱萸半兩(湯浸7次,焙干,炒),干木瓜1兩,紫蘇莖葉1兩。 5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陳橘皮、干木瓜、紫蘇莖葉 5356.4. 減:木瓜 53功效:腳氣沖心,煩悶喘促。 53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四。 5357. 相似度50%:磁石散 53組成:磁石(燒,醋淬,研)1兩,肉豆蔻(去殼)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磁石、肉豆蔻 53減:木瓜、吳茱萸 53功效:賁豚冷氣,上沖昏亂,四肢軟弱不收。 53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53相似度50%:檳榔黃葵散 53組成:檳榔1個(生者),木香、黃蜀葵花、黃連(去須)。 5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蜀葵花、黃連 54減:木瓜、吳茱萸 54功效:惡瘡久不愈者。 54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二。 5459. 相似度50%:當(dāng)歸散 54組成:當(dāng)歸(銼碎,微炒)1兩,木香1兩,檳榔1兩,麝香(細(xì)研兩。 5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當(dāng)歸、麝香 54減:木瓜、吳茱萸 54功效:惡疰,脅肋連心刺痛。 54來源:《圣惠》卷四十三。 5460. 相似度50%:導(dǎo)氣湯 54組成:川楝子4錢,木香3錢,茴香2錢,吳茱萸1錢(湯泡)。 5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川楝子、茴香 54減:檳榔、木瓜 55功效:寒疝疼痛;偏墜、小腸疝痛之證。 55來源:《醫(yī)方集解》。 5561. 相似度50%:導(dǎo)氣丸 55組成:木香、檳榔、火麻仁、枳殼。 5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火麻仁、枳殼 55減:木瓜、吳茱萸 55功效:大便秘結(jié)。 55來源:《壽世保元》卷五。 55相似度50%:法制檳榔 55組成:檳榔1斤,檀香5錢,白豆蔻5錢,木香3錢。 5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檀香、白豆蔻 55減:木瓜、吳茱萸 55功效:酒食過度,胸膈膨滿,口吐清水,一切積聚。 55來源:《串雅外編》卷三。 5563. 相似度50%:木香散 56組成:木香半兩,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3分。5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63.3. 加:桂心 56減:檳榔、木瓜 56功效:膈氣,心胸中氣痛不可忍。 56來源: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五。 5664. 相似度50%:檳榔散 56組成:檳榔(生,銼)1兩,黃連(去須)1兩,木香1兩,龍骨(煅過)半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龍骨 56減:木瓜、吳茱萸 56功效:傷損,瘡口不合。 56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五。 5665. 相似度50%:木香散 56組成:木香、檳榔各等分。 5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57功效:上焦氣逆上沖,食已暴吐,脈浮而洪。 57來源:《保命集》卷中。 5766. 相似度50%:桂心散 57組成:桂心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藥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桂心、赤芍藥、當(dāng)歸 5766.4. 減:木瓜 57功效:心懸急,懊憹痛,氣悶,筑筑引兩乳間或如錐刺。 57來源:《圣惠》卷四十三。 5767. 相似度50%:訶子丸 57組成:檳榔8分,芎?2分,吳茱萸3分,訶子皮3分(蒸)。 5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67.3.加:芎、訶子皮 67.4.減:木香、木瓜67.5.來源:《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上。68.50%組成:檳榔2錢半,陳皮(去白)1兩,木香2錢半,牽牛(頭末)兩。 58211(大者),吳茱萸半兩(湯7)68.3.加:陳皮、牽牛68.4.減:木瓜、吳茱萸68.5.功效:食傷脾胃,心腹?jié)M,口無味。68.6.來源:《保命集》卷中。69.50%組成:木香、檳榔、黑牽牛子(炒)、蘿卜干(微炒)各等分。 58211(大者),吳茱萸半兩(湯7)69.3.加:黑牽牛子、蘿卜干69.4.減:木瓜、吳茱萸69.5.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五。70.50%11(去殼),檳榔(一半生,一半炮)1兩,干姜(炮)半兩。211(大者),吳茱萸半兩(湯7)70.3.加:肉豆蔻、干姜70.4.減:木瓜、吳茱萸70.5.功效:下痢赤白。70.6.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71.50%組成:威靈仙1兩半,牽牛子1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檳榔1兩,木香1兩。 211(大者),吳茱萸半兩(湯7)71.3.加:威靈仙、牽牛子、陳橘皮71.4.減:木瓜71.5.功效:腰腳疼痛,經(jīng)年不愈。71.6.來源:《圣惠》卷四十四。72.50%組成:吳茱萸4兩,木瓜5兩,蒼術(shù)2兩,鹽1兩。 59211(大者),吳茱萸半兩(湯7)加:蒼術(shù)、鹽 59減:檳榔、木香 60功效:有感冷濕氣,吐瀉轉(zhuǎn)筋。 60來源:《普濟(jì)方》卷二○三引《經(jīng)驗(yàn)良方》。 6073. 相似度50%:烏頭散 603兩(炮,去皮),111兩。6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烏頭、川楝子 60減:木瓜、吳茱萸 60功效:翻胃,年深膈氣翻胃,常有痰涎,時時嘔吐,胸中多酸水,吐清水無時,腹中痛楚,或時秘結(jié),或時冷滑。 來源:《蘇沈良方》卷十。 6074. 相似度50%:吳瓜飲 60組成:吳茱萸5錢,木瓜5錢。 6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檳榔、木香 60功效:霍亂轉(zhuǎn)筋,手足厥冷。 60來源:《仙拈集》卷一引《匯編》。 60相似度50%:吳茱萸散 60組成:吳茱萸1兩(用米醋1中盞,浸1宿,掘1地坑可深5-6寸,用炭火燒令赤,去灰,入茱萸及醋,用盆合,勿令泄氣,候冷取出),木香半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桂心半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3分。 6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當(dāng)歸、桂心、青橘皮 6175.4. 減:木瓜 61功效:冷氣攻心腹,相引頭痛,四肢逆冷。 61來源:《圣惠》卷四十三。 61相似度50%:吳茱萸散 61組成:檳榔1兩,硫黃半兩,吳茱萸1錢,川烏頭1個。 6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硫黃、川烏頭 61減:木香、木瓜 61功效:風(fēng)寒濕注,下成瘡。 61來源:《雞峰》卷二十二。 61相似度50%:吳茱萸湯 61組成:吳茱萸(湯泡)1錢,玄胡索1錢,官桂5分,木香5分。 6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玄胡索、官桂 62減:檳榔、木瓜 62功效:婦人、室女內(nèi)外著寒,小腹痛不可忍。 62來源:《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引《集驗(yàn)方》。 62相似度50%:吳茱萸丸 62組成:吳茱萸(湯浸7遍,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檳榔(銼)半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桂、陳橘皮 62減:木香、木瓜 62功效:脾胃冷氣攻心腹,脹痛,宿食不消。 62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6279. 相似度50%:蕪荑散 62組成:白蕪荑1兩,檳榔半兩,吳茱萸半兩,硫黃2錢(別研)。 6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白蕪荑、硫黃 62減:木香、木瓜 63功效:疥癬,不以新久。 63來源:方出《續(xù)本事》卷十,名見《東醫(yī)寶鑒_雜病篇》卷八。 6380. 相似度50%:香連丸 63組成:木香、黃連、吳茱萸、白芍各等分。 6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白芍 63減:檳榔、木瓜 63功效:妊?泄痢不止。 63來源:《女科百問》卷下。 6381. 相似度50%:香連丸 63組成:黃連(大如雞爪者,去枝梗,橫切)3錢,吳茱萸3錢,木香3錢,石蓮子肉3錢。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石蓮子肉 63減:檳榔、木瓜 63功效:下痢膿血,赤白相雜,里急后重。 63來源:《育嬰秘訣》卷四。 63相似度50%:霞片香連丸 6444兩(同炒紫色,去茱萸不用),8分,霞片(即霞芙蓉)2分。 6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川黃連、霞片 64減:檳榔、木瓜 64功效:久痢,諸藥不效。 64來源:《活人心統(tǒng)》卷一。 6483. 相似度50%:煨腎散 641兩,木香(不見火)111個。.6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連珠甘遂、桔梗 64減:木瓜、吳茱萸 64功效:五種腳氣。 64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八。 6484. 相似度50%:皂莢丸 642梃(去皮子,慢火炙黑),大黃半兩(生用),檳榔(銼)1分,木香1分。 6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皂莢、大黃 65減:木瓜、吳茱萸 65功效:傷寒,發(fā)汗下利不解,心中躁悶,復(fù)發(fā)壯熱,大腸不通,咽中干痛,變成狐惑。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九。 6585. 相似度50%:紫蘇散 6511兩(湯浸,去白瓤,焙),1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6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紫蘇莖葉、陳橘皮 65減:木香、木瓜 65功效:腳氣沖心,煩悶不識人,喘促,坐臥不得。 65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四。 65相似度50%:追蟲取積散 65組成:檳榔(末)2錢,黑丑(頭末)2錢,陳皮(末)8分,木香(末)5分。 6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黑丑、陳皮 66減:木瓜、吳茱萸 66功效:諸蟲。 66來源:《回春》卷四。 6687. 相似度50%:轉(zhuǎn)筋飲 66組成:木瓜2錢,吳茱萸2錢,食鹽5分。 6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87.3. 加:食鹽 66減:檳榔、木香 66功效:腿痛轉(zhuǎn)筋,上沖入腹。 66來源:《仙拈集》卷二。 6688. 相似度50%:茱萸湯 66組成:吳茱萸6升,木瓜2顆(切)。 6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檳榔、木香 66功效:腳氣毒氣上攻心,手足脈絕;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喘急,風(fēng)濕胳膊,腰腳不能舉動。 來源:《千金》卷七引蘇長史方。 66相似度50%:茱萸木瓜湯 67組成:吳茱萸半兩,干木瓜1兩,檳榔2兩。 6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干木瓜 67減:木香、木瓜 67功效:腳氣沖心,悶亂不識人,手足脈欲絕。 67來源:《準(zhǔn)繩_類方》卷四。 6790. 相似度50%:香檳散 67組成:木香、檳榔各等分(一方加黃連、當(dāng)歸各等分)。 6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67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6791. 相似度50%:止痛丸 673兩(7遍,焙干,微炒),11兩。 6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茴香子 67減:木香、木瓜 67功效:陰痛不可忍。 68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一。 6892. 相似度50%:消積散 68組成:黑丑(半生半熟)3錢,檳榔3錢,大黃3錢,木香5分。 68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黑丑、大黃 68減:木瓜、吳茱萸 68功效:小兒食積,肚硬筋青,并下蟲積。 68來源:《仙拈集》卷三。 6893. 相似度50%:遇仙丹 68111兩,黑丑(頭末)15錢。.68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大皂角、黑丑 68減:木瓜、吳茱萸 68功效:七十三般蟲積。 68來源:《何氏濟(jì)生論》卷五。 68相似度50%:薏苡根散 68組成:薏苡根、木香、檳榔、黑豆。 6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薏苡根、黑豆 69減:木瓜、吳茱萸 69功效:水腫。 69來源:《赤水玄珠》卷五。 6995. 相似度50%:香榔散 69組成:木香、檳榔各等分。 6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69功效:胃氣移痛,兼治蟲積。 69來源:《仙拈集》卷一。 69相似度50%:宣風(fēng)快斑散 69組成:木香、枳殼、檳榔、大黃。 6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枳殼、大黃 69減:木瓜、吳茱萸 69功效:痘瘡,毒火太甚,煎熬陰血,其血干枯而變黑色。 70來源:《痘疹全書》卷下。 70相似度50%:小麝香丸 702兩(炒),1兩,桂(去粗皮)14兩(用巴豆49枚,去皮,同炒令轉(zhuǎn)色,去巴豆不用)。 7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桂、陳粟米 70減:檳榔、木瓜 70功效:脾胃氣弱,不能飲食,肌膚瘦瘁,心胸膨悶,肋脅虛脹,大便秘、利不定;小兒諸疳黃疸。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 7098. 相似度50%:通氣散 70組成: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檳榔1分。 7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青橘皮 70減:木瓜、吳茱萸 70功效:小兒腹脹。 70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 7099. 相似度50%:枳實(shí)丸 71組成:陳枳實(shí)、厚樸、檳榔、木香。 7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陳枳實(shí)、厚樸 71減:木瓜、吳茱萸 71功效:內(nèi)傷四肢不舉,忽爾倒仆,手足偏枯,外無表癥,唯內(nèi)熱便秘尿赤,右脈滑實(shí)。 來源:《癥因脈治》卷一。 71相似度50%:牽牛子丸 71組成:牽牛子(10兩搗為末)6兩,木香半兩,檳榔半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7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牽牛子、青橘皮 71減:木瓜、吳茱萸 71功效:臟腑壅滯,心腹氣悶,宿食不消,腰脅疼痛,大腸秘澀。 71來源:《圣惠》卷九十八。 71101. 相似度50%:阿魏丸 71組成:木香(不見火)半兩,檳榔半兩,胡椒2錢半,阿魏(用醋化開,旋入)2錢半。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胡椒、阿魏 72減:木瓜、吳茱萸 72功效:氣積、肉積,心腹膨滿,結(jié)塊疼痛,或引脅疼痛,或痛連背脊,不思飲食。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一引《濟(jì)生續(xù)方》。 72102. 相似度50%:木香散 7211分(大者,銼),17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莽草葉 72減:木瓜、吳茱萸 72功效:痔瘡。 72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 72103. 相似度50%:檳榧湯 72組成:檳榔45克,榧子4.5克,大黃6克,木香6克。 7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榧子、大黃 72減:木瓜、吳茱萸 73功效:主治赤蟲病。 73來源:驗(yàn)方 73104. 相似度50%:木香散 73組成:木香半兩,南黃連半兩,檳榔半兩,白芷3錢。 7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南黃連、白芷 73減:木瓜、吳茱萸 73功效:多時不斂一切惡瘡,及下疳瘡。膏粱熱瘡潰后,惡肉已去。 73來源:《衛(wèi)生寶鑒》(人衛(wèi)本)卷十三。 73105. 相似度50%:木香湯 73組成: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檳榔(銼)半兩,赤芍藥半兩,吳茱萸(湯洗,焙,炒)半兩,當(dāng)歸(銼,炒)半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桂、赤芍藥、當(dāng)歸 73105.4. 減:木瓜 73功效:心垂急,懊憹氣悶。 73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73106. 相似度50%:木香湯 743分,檳榔(煨)3分,陳橘皮(去白,焙)3分,東引石榴根(炙,銼)1兩半,吳茱萸(水浸,焙干,炒)1分,薏苡根(炙)17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陳橘皮、東引石榴根、薏苡根 74106.4.減:木瓜 74功效:三蟲心痛面黃,不下食。 74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74107. 相似度50%:木香湯 74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桔梗(炒)1兩,吳茱萸(浸,去涎,焙干,炒)1分,鱉甲(去裙襴,炙黃)1兩,檳榔(微煨)11分。7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當(dāng)歸、桔梗、鱉甲 74107.4.減:木瓜 74功效:心痛如錐刀刺。 74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74108. 相似度50%:木香丸 74組成:木香1兩,肉豆蔻(去皮)1兩,青橘皮(去白,焙)1兩,檳榔(煨,銼)1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肉豆蔻、青橘皮 75減:木瓜、吳茱萸 75功效:通身洪腫。 75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75109. 相似度50%:木香丸 75組成:木香5錢,檳榔5錢。 75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75功效:風(fēng)寒身腫。惡寒身熱,身首皆腫。 75來源:《癥因脈治》卷三。 75110. 相似度50%:木香丸 75組成: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檳榔(微炒,銼)1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肉豆蔻、青橘皮 75減:木瓜、吳茱萸 76功效:傷寒病后,遍身浮腫。 76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 76111. 相似度50%:木香丸 76組成:木香半兩,檳榔半兩,硼砂3分(細(xì)研),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巴豆3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硼砂、青橘皮、巴豆 76111.4.減:木瓜 76功效:水氣,心腹鼓脹。 76來源:《圣惠》卷五十四。 76112. 相似度50%:木香飲 76組成:木香5兩,訶黎勒皮(焙)8兩,檳榔(銼)8兩。 76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訶黎勒皮 76減:木瓜、吳茱萸 76功效:腳氣四時發(fā)動,羸弱不能運(yùn)動。 76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77113. 相似度50%:迫蟲丸 77組成:黑牽牛(取頭末)、檳榔、雷丸(醋炙)、木香。 7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黑牽牛、雷丸 77減:木瓜、吳茱萸 77功效:一切蟲積。 77來源:《醫(yī)鈔類編》卷九。 77114. 相似度50%:威靈丸 77組成:威靈仙1兩,枳殼1兩,檳榔1兩,木香1兩。 77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威靈仙、枳殼 77減:木瓜、吳茱萸 77功效:干濕腳氣,浮腫過膝,行步艱難。 77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四二。 77115. 相似度50%:四炒丸 77組成:木香1兩5錢,檳榔1兩5錢(2味銼如芡實(shí)大,4制。1份用萊菔子1兩同炒深黃色,去萊菔子不用;1份用干漆1兩炒煙盡,去漆;1份用茴香1兩炒深黃色,去茴香;1份用莪術(shù)1兩炒黃色,去術(shù))。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減:木瓜、吳茱萸 78功效:年高人患鼓脹,獨(dú)只腹脹,肢體如柴,舉動乏力。 78來源:《赤水玄珠》卷五。 78116. 相似度50%:桃仁散 78組成: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檳榔1兩,木香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桃仁、川烏頭、當(dāng)歸 78116.4.減:木瓜 78功效:痃氣急痛,不能飲食。 78來源:《圣惠》卷四十九。 78相似度50%:唐侍中散 78組成:檳榔7個,生姜2兩,橘皮1兩,吳茱萸1兩,紫蘇(莖葉)1兩,木瓜1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生姜、橘皮、紫蘇 79117.4.減:木香 79功效:腳氣攻心。 79來源:《雞峰》卷四。 79相似度50%:四味香連丸 79組成:黃連(炒)10兩,大黃(酒煨)4217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大黃 79減:木瓜、吳茱萸 79功效:痢初起,不問赤白。 79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79119. 相似度50%:四圣散 79組成:檳榔(雞心者,半生半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桑根白皮(銼,炒)3分,木香半兩。 79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青橘皮、桑根白皮 79減:木瓜、吳茱萸 80功效:腳氣上攻,心胸痞悶。 80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80120. 相似度50%:四片金 80組成:吳茱萸半兩,木瓜半兩,食鹽半兩。 8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120.3. 加:食鹽 80減:檳榔、木香 80功效:霍亂上吐下利,心下懊憹。 80來源:《救急選方》卷上引《衛(wèi)生家寶》。 80相似度50%:破塊驗(yàn)丸 80組成:吳茱萸、黃連、木香、檳榔、桃仁、郁李仁。 80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桃仁、郁李仁 80121.4. 減:木瓜 80功效:積聚。 80來源:《脈因證治》卷下。 80122. 相似度50%:四等丸 81組成: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訶黎勒皮1兩,檳榔1兩,木香兩。 8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川大黃、訶黎勒皮 81減:木瓜、吳茱萸 81功效:婦人痃癖氣,心腹冷痛,食飲不消。 81來源:《圣惠》卷七十一。 81123. 相似度50%:樸黃丸 8110兩(3晝夜成膏),厚樸(去皮,姜汁炒)、木香1兩,檳榔1兩。 8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大黃、厚樸 81減:木瓜、吳茱萸 81功效:赤白??;暑毒,食滯,溏泄,水泄。 81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一。 81124. 相似度50%:生肌方 81組成:雞內(nèi)金(陰干)、檳榔(銼)、木香、黃連(去須)81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雞內(nèi)金、黃連 82減:木瓜、吳茱萸 82功效:瘡口不合,及治金瘡。 82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 82125. 相似度50%:神應(yīng)丸 82組成:黃連2兩(1半生用,1半熟用,炒),吳茱萸(凈)2兩,罌粟殼1兩(去筋木十分,凈,炒黑色),木香2兩。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黃連、罌粟殼 82減:檳榔、木瓜 82功效:水瀉,腸鳴腹痛,并赤白痢、休息痢,不問遠(yuǎn)年近日。 82來源:《普濟(jì)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82126. 相似度50%:麝香丸 821分(細(xì)研),11兩(湯浸去白瓤,焙),肉豆蔻1兩(去皮),吳茱萸1兩,木香1兩。 82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麝香、陳橘皮、肉豆蔻 82126.4. 減:木瓜 83功效:積冷氣攻心腹痛,四肢多冷,面色青黃,不欲飲食。 83來源:《圣惠》卷四十三。 83相似度50%:青金木香丸 83組成:硫黃半兩,水銀半兩(2味同研,不見水銀為度),木香1分,吳茱萸1分。 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硫黃、水銀 83減:檳榔、木瓜 83功效:嘔吐,日漸羸瘦,氣上促急,此由陰陽痞隔不下降,內(nèi)無陽以溫之,水谷津液反出,其脈浮之即有,按之全無,上部有,下部無。 來源:《雞峰》卷十八。 83相似度50%:牽牛子丸 83組成:牽牛子(半生半炒)3兩,檳榔(生,銼)2兩,木香1兩。 83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牽牛子 83減:木瓜、吳茱萸 83功效:氣脹滿,大便秘澀,腹脅刺痛。 83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84129. 相似度50%:木香散 84組成:木香、檳榔(銼)、黃連(去須)各等分。 8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129.3. 加:黃連 84減:木瓜、吳茱萸 84功效:諸惡瘡。 84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二。 84130. 相似度50%:四磨湯 84組成:檳榔、木香、枳殼、烏藥。 84原方對照:檳榔2兩,木香1兩,木瓜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加:枳殼、烏藥 84減:木瓜、吳茱萸 84功效:天吊,風(fēng)痰壅滯發(fā)驚。 84來源:《痘疹金鏡錄》卷一。 8429PAGEPAGE84原方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焙干,微炒)。功效:濕腳氣上攻,心神悶亂,不能下食。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二)。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3分(7遍,焙干,微炒),木瓜(干者)32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減:木香急。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得效》卷九。22錢半,吳茱萸錢半。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減:木香功效:腳氣入腹,喘急欲死。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九。組成:吳茱萸、檳榔、木瓜各等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減:木香悶絕不能言語,或吐或汗出。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yī)林方》。組成:干姜(炮)11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炒黃)3分,桂(去粗皮)3分,檳榔(銼)10枚,木香2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加:干姜、桂功效:腳氣攻心,嘔逆悶絕,腳冷頭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組成:麝香(別研,每湯成旋下)1兩(銼),桃仁(仁,麩炒)35枚,吳茱萸(1宿,炒干)1兩,檳榔(煨)3枚。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加:麝香、桃仁減:木瓜功效:厥心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1兩半,檳榔(銼)1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吳茱萸(湯浸,焙干,炒)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加:高良姜、當(dāng)歸減:木瓜相引,痛則汗出。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組成:吳茱萸(湯洗,焙干,炒)4升,檳榔(銼)7枚,橘皮(白,焙)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2兩,木瓜(切作片,曬干)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加:橘皮、厚樸減:木香功效:腳氣,毒氣攻心欲死者。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組成:吳茱萸(3遍,焙干,炒)1分,檳榔(銼)3分,當(dāng)歸(焙)33分,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7遍,焙干,微炒)。加:當(dāng)歸、郁李仁減:木瓜功效:傷寒后腳氣,心腹妨悶脹痛,坐臥不安。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2241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枳殼、大黃減:吳茱萸功效:腎氣游風(fēng)。來源:《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卷六。555錢(同炒焦)。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食鹽減:檳榔、木香功效:霍亂吐瀉。來源:方出《袖珍》卷三引《經(jīng)驗(yàn)方》,名見《古今醫(yī)鑒》卷五。555錢。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食鹽減:檳榔、木香功效:霍吐泄瀉。其證始因飲冷或冒寒暑,或失饑,或大怒,或棄舟車,筋,四肢逆冷。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三。組成:黃連(去須,炒)21兩,吳茱萸(3遍,炒干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減:檳榔、木瓜功效:傷寒后一切痢疾,無問冷熱,腹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1兩,白豆蔻半兩(去皮),1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雞舌香、白豆蔻、青橘皮減:檳榔功效:肝風(fēng)冷,兩腳轉(zhuǎn)筋,攣急疼痛。來源:《圣惠》卷三。組成:黃連(炒)104兩(酒蒸),2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大黃減:木瓜、吳茱萸功效:痢疾。來源:《扶壽精方》。2兩(炒),吳茱萸(滾水泡,炒)21錢,白豆蔻(帶殼,面裹火煨)15分(11錢)。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白豆蔻減:檳榔、木瓜功效:諸痢。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五。21錢(微炒黃),22分半。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益元散、茴香減:木瓜、吳茱萸功效:氣滯,卒淋急痛。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九十一。5855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白丑、茵陳減:木瓜、吳茱萸功效:小兒驚癇、寒熱、痘疹諸疾,兼痰而生他病者。來源:《慈幼新書》卷九。18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減:木瓜、吳茱萸功效:風(fēng)瘡。來源:《青囊秘傳》。組成:木香、檳榔、大黃。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大黃減:木瓜、吳茱萸功效:痢疾。來源:《何氏濟(jì)生論》卷三。組成:黃連、密陀僧、檳榔、木香各等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密陀僧減:木瓜、吳茱萸功效:臁上生瘡,浸潰不止,瘡口不斂,肌肉不生。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二。組成:黃連、蜜陀僧、檳榔、木香各等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蜜陀僧減:木瓜、吳茱萸功效:下臟風(fēng)攻注,臁上生瘡,浸潰不止,瘡口不斂,肌肉不生。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二。111兩(炮裂,去皮臍),1兩,1兩(7遍,焙干微炒),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牡丹、桂心、川烏頭減:木瓜功效:心疝,心腹痛。來源:《圣惠》卷四十八。組成:黃連(去須)、木香、檳榔(銼)各等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減:木瓜、吳茱萸功效:多年不效瘡。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21兩(7遍,焙干,微炒)。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生姜減:檳榔、木香功效:霍亂吐瀉,轉(zhuǎn)筋。霍亂瀉后,腳轉(zhuǎn)筋。產(chǎn)后霍亂吐利,腳轉(zhuǎn)筋。妊?霍亂吐瀉,轉(zhuǎn)筋入腹則悶絕。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1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厚樸減:木瓜、吳茱萸功效:嶺南腳氣攻心痛悶亂。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1兩(切作片,曬干為末,31分下藥),檳榔(末)2枚,白礬(為末)11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白礬、甜消減:木香、吳茱萸功效:痔。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組成:木瓜(去皮瓤,切,焙)1031兩半,肉豆蔻(去皮)半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人參、肉豆蔻減:檳榔、吳茱萸功效:霍亂,心下氣痞不通。來源:《普濟(jì)方》卷二○二。組成:木瓜(干)2兩半,木香(不見火)半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烏藥減:檳榔、吳茱萸功效:腳氣。腿膝疼痛,或腫或不腫,及腳氣上沖,步履艱辛者。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八。1兩(7次,炒),羌活半兩,青鹽半兩,木瓜半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羌活、青鹽減:檳榔、木香功效:腳氣。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八。組成:木瓜(切片,曬干)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3分,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3分,木香2兩,白檳榔(銼)10枚。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干姜、桂、白檳榔減:檳榔功效:腳氣攻心,悶絕,腳冷,頭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組成:黃連、檳榔、木香、白芷各等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白芷減:木瓜、吳茱萸功效:金鐵所傷,及破傷風(fēng)。來源:《雞峰》卷二十二。組成:木香、檳榔、黃連各等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減:木瓜、吳茱萸功效:瘡口不斂。來源:《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八引東垣方。3分,檳榔半兩(銼)。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減:木瓜、吳茱萸功效:腳氣沖心,煩悶,上氣喘急。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組成:黑丑(頭末)2251兩(半生半熟)。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黑丑、大黃減:木瓜、吳茱萸功效:小兒食積。痢疾初起,遍身壯熱,膿血稠粘,里急后重,腹痛者。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五。1分(碎切),1分(捶,切),當(dāng)歸(薄切)1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當(dāng)歸減:木瓜、吳茱萸功效:一切打撲傷損,(疒真)熱瘡。來源:《普濟(jì)方》卷三一五。11兩(銼)。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木通減:木瓜、吳茱萸功效:腳氣,沖心煩悶,臍下氣滯。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四。122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訶黎勒皮減:木瓜、吳茱萸功效:腳氣,心悶煩壅。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六。12255錢,生姜。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吳萸、生姜減:木香、吳茱萸功效:腳氣沖心,悶亂不識人。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三。1兩,木香半兩,茴香子半兩(微炒)。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茴香子減:木瓜、吳茱萸功效:腳氣沖心,煩悶不識人。來源:《圣惠》卷四十五。1兩,黃連(去須)11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黃連減:木瓜、吳茱萸功效:癰疽瘡癤膿潰之后,外觸風(fēng)寒,腫焮結(jié)硬,膿水清稀,出而不絕,瘡,浸潰不斂。來源:《圣惠》卷六十七。31兩(銼,微炒),31分(7遍,焙干,微炒),1分(面裹煨,令面熟為度),3分。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當(dāng)歸、蓬莪荗、阿魏減:木瓜功效:冷氣攻心腹(疒丂)痛,少思飲食。來源:《圣惠》卷四十三。11錢。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減:木瓜、吳茱萸功效:寸白、蟯、蛔諸蟲。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組成:檳榔(銼)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吳茱萸(洗,焙干,炒)1兩半,牽牛子(微炒)3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訶黎勒、牽牛子減:木香、木瓜功效:賁豚氣逆,沖心滿悶。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組成:檳榔(銼)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吳茱萸(7遍,焙干,炒)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加:訶黎勒、陳橘皮減:木香、木瓜功效:息積,脅下氣逆滿悶。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4枚(極大者),8枚(小者)。211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減:木香、木瓜、吳茱萸功效:音聲塞閉。來源:《千金》卷十三。組成:檳榔(銼)1兩,枳殼(去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物抵頂合同合同范本
- 知識經(jīng)濟(jì)時代的版權(quán)保護(hù)實(shí)務(wù)
- 區(qū)域國別視域下中亞地區(qū)孔子學(xué)院中文教育發(fā)展研究
- 社會企業(yè)合作推動青少年科普資源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 產(chǎn)業(yè)集群視角下鄉(xiāng)村旅游企業(yè)合作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 加盟框架合同范本
- 男性職場晉升的階梯與策略
- 班組級安全教育從理念到實(shí)踐的全面解析
- 非金屬礦石企業(yè)ESG實(shí)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醫(yī)用橡膠胸腔閉式引流瓶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2-2023年(備考資料)輻射防護(hù)-醫(yī)學(xué)x射線診斷與介入放射學(xué)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10
- 公司員工離職申請表
- 淺談班級的文化建設(shè)課題論文開題結(jié)題中期研究報告(經(jīng)驗(yàn)交流)
- PMC年終個人總結(jié)精編ppt
- DBJ∕T 15-129-2017 集中空調(diào)制冷機(jī)房系統(tǒng)能效監(jiān)測及評價標(biāo)準(zhǔn)
- U8-EAI二次開發(fā)說明
- Q∕GDW 11612.41-2018 低壓電力線高速載波通信互聯(lián)互通技術(shù)規(guī)范 第4-1部分:物理層通信協(xié)議
- 2006 年全國高校俄語專業(yè)四級水平測試試卷
- 新人教版數(shù)學(xué)四年級下冊全冊表格式教案
- 疫情期間離市外出審批表
- (完整版)全身體格檢查評分標(biāo)準(zhǔn)(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