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散-濟陰綱目卷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川芎散-濟陰綱目卷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川芎散-濟陰綱目卷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川芎散-濟陰綱目卷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川芎散-濟陰綱目卷十三-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川芎散_濟陰綱目卷十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川芎散_濟陰綱目卷十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原方 5組成: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5功效:產(chǎn)后余血不盡,奔上沖心,煩悶腹痛。 5來源:《濟陰綱目》卷十三。 5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5相似度75%:生地黃湯 5組成:川芎、生干地黃、枳殼、芍藥各等分。 5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5加:芍藥 5減:白芍 5功效:產(chǎn)后余血不盡奔沖心,煩悶腹痛。 5來源:方出《婦人良方》卷二十,名見《普濟方》卷三四九。 5相似度60%:加味四物湯 5組成:熟地1兩,當歸1兩,川芎1兩,白芍1兩,枳殼5兩。 5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5加:熟地、當歸 5減:生干地黃 5功效:新產(chǎn)血虛血暈,敗血沖心,昏迷不省。 5來源:《女科萬金方》。 5相似度50%:仙鸞催生方 6組成:全當歸8錢,川芎5錢,白芷2錢5分,枳殼4錢。 6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6加:全當歸、白芷 6減:生干地黃、白芍 6來源:年氏《集驗良方》卷五。 6相似度50%:烏金益母丸 6組成:益母草1斤(捶,曬,端午日收者佳),當歸身4兩(酒洗),川芎3兩(酒炒),白芍2兩(炒黑色)。 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6加:益母草、當歸身 6減:生干地黃、枳殼 6功效:婦人思慮氣惱,變生多疾,勞傷沖任,崩淋帶下,手足酸軟,經(jīng)脈不調,子宮惡疾,產(chǎn)后月余淋瀝不止,或臍腹絞痛,血暈,神昏虛弱。 來源:《同壽錄》卷三。 6相似度50%:溫經(jīng)湯 6組成:當歸2-3錢,川芎1錢,炮姜5分,白芍(酒炒)1錢半。 6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6加:當歸、炮姜 6減:生干地黃、枳殼 7功效:婦女血寒,月經(jīng)后期者。 7來源:《會約》卷十四。 7相似度50%:搜膿散 7組成:白芍3錢,輕粉3錢,川芎1兩,香白芷1兩。 7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7加:輕粉、香白芷 7減:生干地黃、枳殼 7功效:瘡內(nèi)有膿不能自出。 7來源:《瑞竹堂方》卷五。 7相似度50%:四物地榆湯 7組成:川芎、當歸、白芍、地榆。 7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7加:當歸、地榆 7減:生干地黃、枳殼 7功效:痢疾,傷血分。 7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 7相似度50%:人參四物湯 7組成:人參1錢,白芍1錢,當歸2錢,川芎8分。 7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8加:人參、當歸 8減:生干地黃、枳殼 8功效:經(jīng)來已盡,作痛,手足麻痹,腹中虛冷,血氣衰甚者。 8來源:《寧坤秘籍》卷上。 8相似度50%:麻仁丸 8組成:枳殼(麩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減半。 8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8加:麻仁泥子 8減:生干地黃、白芍 8功效:風秘,大便不通。 8來源:《潔古家珍》。 8相似度50%:緩攻湯 8組成:白芍1兩,枳殼5分,大黃1錢,檳榔5分。 8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8加:大黃、檳榔 8減:川芎、生干地黃 8功效:大腸濕熱痢疾。 8來源:《辨證錄》卷七。 8相似度50%:催生四物湯 9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枳殼、蜀葵子。 9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9加:當歸、熟地黃、蜀葵子 9減:生干地黃 9功效:橫生逆產(chǎn)。 9來源:《婦科玉尺》卷三。 9相似度50%:參術芎歸湯 9組成:補中益氣湯(去柴胡),白芍、川芎、白茯。 9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9加:補中益氣湯、白茯 9減:生干地黃、枳殼 9功效:瀉痢后及產(chǎn)育氣虛脫肛,脈濡而弦者。 9來源:《醫(yī)學六要_治法匯》卷六。 9相似度50%:白歸湯 9組成:川芎、當歸、白芍(一方加甘菊,去心蒂)。 9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9加:當歸 9減:生干地黃、枳殼 9功效:血虛頭痛。 10來源:《馮氏錦囊,雜癥》卷六。 1015. 相似度50%:安胎飲 101兩半,枳殼(切,麩炒去瓤)13兩,糯米2合。 10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10加:熟地黃、糯米 10減:生干地黃、白芍 10功效:妊?,胎寒腹痛,或胎熱多驚,舉重腰痛,腹?jié)M,胞急,卒有所下,或頓仆,閃肭,飲食毒物,或感時疾,寒熱往來,致傷胎臟。 來源:《三因》卷十七。 1016. 相似度50%:安胎飲 101兩半,枳殼(切,麩炒去瓤)13兩,糯米2合。 10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10加:熟地黃、糯米 10減:生干地黃、白芍 10功效:妊?,胎寒腹痛,或胎熱多驚,舉重腰痛,腹?jié)M,胞急,卒有所下,或頓仆,閃肭,飲食毒物,或感時疾,寒熱往來,致傷胎臟。 來源:《三因》卷十七。 104PAGEPAGE10原方組成: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功效:產(chǎn)后余血不盡,奔上沖心,煩悶腹痛。來源:《濟陰綱目》卷十三。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組成:川芎、生干地黃、枳殼、芍藥各等分。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芍藥減:白芍功效:產(chǎn)后余血不盡奔沖心,煩悶腹痛。來源:方出《婦人良方》卷二十,名見《普濟方》卷三四九。11115兩。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熟地、當歸減:生干地黃功效:新產(chǎn)血虛血暈,敗血沖心,昏迷不省。來源:《女科萬金方》。85254錢。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全當歸、白芷減:生干地黃、白芍來源:年氏《集驗良方》卷五。1斤(捶,曬,端午日收者佳),4兩(酒洗),川芎3兩(酒炒),白芍2兩(炒黑色)。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益母草、當歸身減:生干地黃、枳殼調,子宮惡疾,產(chǎn)后月余淋瀝不止,或臍腹絞痛,血暈,神昏虛弱。來源:《同壽錄》卷三。2-315分,白芍(酒炒)1錢半。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當歸、炮姜減:生干地黃、枳殼功效:婦女血寒,月經(jīng)后期者。來源:《會約》卷十四。3311兩。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輕粉、香白芷減:生干地黃、枳殼功效:瘡內(nèi)有膿不能自出。來源:《瑞竹堂方》卷五。組成:川芎、當歸、白芍、地榆。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當歸、地榆減:生干地黃、枳殼功效:痢疾,傷血分。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1128分。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人參、當歸減:生干地黃、枳殼功效:經(jīng)來已盡,作痛,手足麻痹,腹中虛冷,血氣衰甚者。來源:《寧坤秘籍》卷上。組成:枳殼(麩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減半。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麻仁泥子減:生干地黃、白芍功效:風秘,大便不通。來源:《潔古家珍》。1515分。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大黃、檳榔減:川芎、生干地黃功效:大腸濕熱痢疾。來源:《辨證錄》卷七。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枳殼、蜀葵子。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當歸、熟地黃、蜀葵子減:生干地黃功效:橫生逆產(chǎn)。來源:《婦科玉尺》卷三。組成:補中益氣湯(去柴胡),白芍、川芎、白茯。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補中益氣湯、白茯減:生干地黃、枳殼功效:瀉痢后及產(chǎn)育氣虛脫肛,脈濡而弦者。來源:《醫(yī)學六要治法匯》卷六。組成:川芎、當歸、白芍(一方加甘菊,去心蒂)。原方對照:川芎、生干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加:當歸減:生干地黃、枳殼功效:血虛頭痛。來源:《馮氏錦囊,雜癥》卷六。50%1(切,麩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