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科診療規(guī)范_第1頁
康復科診療規(guī)范_第2頁
康復科診療規(guī)范_第3頁
康復科診療規(guī)范_第4頁
康復科診療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康復科診療規(guī)范中風病康復診療規(guī)范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xié)作組制訂的《中風病中醫(y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1995年版)”。主要癥狀:偏癱、神識昏蒙,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感覺異常,口舌歪斜。次要癥狀:頭痛、眩暈,瞳神變化,飲水發(fā)嗆,目偏不瞬,共濟失調。急性起病,發(fā)病前多有誘因,常有先兆癥狀。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具備2個主癥以上,或1個主癥、2個次癥,結合起病、誘因、先兆癥狀、年齡等,即可確診;不具備上述條件,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亦可確診。2.西醫(yī)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年版)。(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少數(shù)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3)癥狀和體征持續(xù)數(shù)小時以上。(4)腦CT或MRI排除腦出血和其它病變。(5)腦CT或MRI有責任梗死病灶。(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發(fā)病2周以內。2.恢復期:發(fā)病2周至6個月。3.后遺癥期:發(fā)病6個月以后。(三)證候診斷.風痰瘀阻證: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暗紫,苔滑膩,脈弦滑。.氣虛血瘀證: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肝腎虧虛證: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紅脈細,或舌淡紅,脈沉細。二、治療方案(一)急性期急性期是指發(fā)病兩周以內。1.康復評定選擇的量表包括意識狀態(tài)的評定《Glasgow昏迷量表》和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抑郁以及運動、感覺、認知、交流和吞咽功能缺損,由來自康復治療小組的相應醫(yī)師進行評定。2.康復方案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即可介入康復治療。進行床上良肢位的擺放、被動運動、早期床上活動(包括翻身、床上移動、床邊坐起、橋式運動)等康復訓練。避免患側肢體輸液。在藥物的使用不排除同時發(fā)揮傳統(tǒng)康復方法的優(yōu)勢,可在心電監(jiān)護下進行針刺、指針、鼻飼中藥等治療。(二)軟癱期1.康復評定運動功能評定首選Brunnstrom評價法、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首選Barthel指數(shù)量表。此外,根據(jù)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選擇相關評定內容,如認知功能的評定包括失認癥、失用癥評定等;在康復訓練中還應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過度疲勞,必要時可進行心肺功能評定。此期可以進行肌力評定,但須注意防止評定的姿勢和方法引發(fā)痙攣的出現(xiàn)。2.康復方案此期相當于Brunnstrom偏癱功能分級的I?II級。其功能特點為中風患者肢體失去控制能力,隨意運動消失,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軟癱期的治療原則是利用各種方法提高肢體肌力和肌張力,誘發(fā)肢體的主動活動,及早進行床上的主動性活動訓練。同時注意預防腫脹、肌肉萎縮、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并發(fā)癥。(1)巨刺法本期的傳統(tǒng)康復治療首選巨刺法即健側取穴的方法,利用健側經氣,在針刺刺激下調動患側經絡中殘存之真氣,共同驅除同經之邪氣,使癱側受損的功能得以恢復,潛在的運動能力得以發(fā)揮。這種刺激健側的方法實際上是利用中風后偏癱早期低位中樞控制的聯(lián)合反應,共同運動通過健側用力收縮來使患側肌張力提高。(2)傳統(tǒng)手法首選叩擊法或拍法作用于患側,叩擊或拍打時手掌應盡量放柔軟,慢拍快提,順序從下到上,頻率約100次/分鐘,以皮膚發(fā)熱潮紅為度。若伴有患側上肢腫脹,可選用滾法治療,順序從下到上。注意:各關節(jié)特別是肩關節(jié)、腕關節(jié)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韌帶、肌肉損傷,甚至引起關節(jié)脫位。(3)功能訓練①維持床上正確體位:軟癱期積極維持床上正確體位。同時坐位或站立時應注意支持偏癱側上肢,盡量避免牽拉肩關節(jié)。②被動活動:若病人不能作主動活動,應盡早進行各關節(jié)被動活動訓練。在進行訓練時,訓練時手法應在無痛范圍內進行。對于已經出現(xiàn)有關節(jié)疼痛的病人,訓練前可作熱敷等止痛治療。注意保護肩關節(jié)、髖關節(jié)。③床上訓練: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體征穩(wěn)定,應及早指導病人進行床上的主動性活動訓練,包括翻身、床上移動、床邊坐起、橋式運動等等。(4)物理因子治療:應用中醫(yī)診療設備智能通絡治療儀、經絡導平治療儀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和功能性電刺激、肌電生物反饋等物理治療,提高肌肉張力,20分鐘/次,1次/日。(5)作業(yè)治療:這一時期作業(yè)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配合運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等其他手段提高患者軀體及肢體的肌力和肌張力,使其盡快從臥床期過渡到離床期,并能獨立地完成一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動如穿脫衣、穿襪子等,恢復一定的自理能力,從而建立和增強回歸家庭、重返社會的信心。(三)痙攣期1.康復評定分別運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評價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Index量表評定患者肌張力、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情況。2.康復方案此期相當于Brunnstrom偏癱功能評價的O?W階段。此期的功能特點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隨意運動時伴隨共同運動的方式出現(xiàn)。治療重點在于控制肌痙攣、促進分離運動的出現(xiàn)。(1)針刺以“拮抗肌取穴”為基本原則。(2)傳統(tǒng)手法治療:不同的肌群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可以調節(jié)患肢肌肉和神經功能,誘發(fā)正常運動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進主動運動和分離運動的完成,提高整體功能的恢復。(3)中藥外治:活血伸筋搽劑外用(4)功能訓練:抑制協(xié)同運動模式,訓練隨意的運動,提高各關節(jié)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幫助患者逐漸恢復分離運動。①抗痙攣手法:內容包括良肢位的擺放、抗痙攣模式(RIP)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的保持以及痙攣肌肉的靜態(tài)牽張等。針對痙攣可采用牽拉、擠壓、快速摩擦等方法來降低患者上肢的肌張力。②感覺刺激:根據(jù)Rood技術,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刺激抑制痙攣,如輕輕地壓縮關節(jié),在肌腱附著點上加壓,用堅定的輕的壓力對后支支配的皮表(脊旁肌的皮表)進行推摩,持續(xù)的牽張,緩慢地將患者從仰或俯臥位翻到側臥位,中溫刺激,不感覺熱的局部溫浴,熱濕敷等。③治療性訓練:坐位平衡訓練、站立位平衡訓練、步行訓練、上下樓梯訓練等。OT:利用負重練習或在負重狀態(tài)下的作業(yè)活動降低患側上肢的肌痙攣。進行如持球、持棒等動作進行針對協(xié)同運動的練習。此外,還可選擇抗痙攣的支具,其中常用支具有針對手指屈曲、腕掌屈曲痙攣的分指板、充氣壓力夾板。PT:痙攣機治療儀治療患肢:每日1次;淋巴循環(huán)治療儀治療患肢:每日1次。(5)物理因子治療:應用中醫(yī)診療設備磁振熱治療儀緩解肌肉痙攣,促進分離運動,20分鐘/次,1次/日。(四)相對恢復期1.康復評定此期評定的重點是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應用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定。可采用Fugl-Meyer量表評定患者運動功能。以便及時了解患者存在的障礙,調整康復計劃和方法,為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區(qū)做好準備。心理和認知功能的評定可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加以選擇應用。2.康復方案本期相對恢復期相當于Brunnstrom偏癱功能評價的V?W階段。此期的功能特點為肌痙攣輕微甚至完全消失,能進行脫離協(xié)同模式的自由運動,甚至能進行協(xié)調的單關節(jié)運動。治療上應在繼續(xù)訓練患者肌力肌耐力的基礎上,加強身體協(xié)調性的訓練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小組訓練的方式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如果放棄或減少功能鍛煉,已有的功能極易退化。(1)功能訓練:在繼續(xù)訓練患者肌力肌耐力的基礎上,以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為主要原則。訓練內容有提高協(xié)調性、速度的作業(yè)治療和增強肌力、肌耐力的運動治療。(2)在進行功能訓練的同時,可適當配合針灸、推拿等傳統(tǒng)康復方法,以達到協(xié)同提高肌力、解除功能訓練后肌疲勞的目的。按照“治痿獨取陽明”理論選穴、針刺。三、護理①對中風急性期患者應避免不必要的搬動、情緒激動、用力咳嗽和排便等。②血壓控制需適當,避免過高或過低。③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等。④飲食:宜清淡,忌肥甘、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海魚,戒煙酒。⑤生活要有規(guī)律,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情緒波動,保持大便通暢。四、療效標準1.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缺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2.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缺少46%?90%,病殘程度為1級?3級。3.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缺少18%?45%,病殘程度為1級?3級。4.無效:各項指標無改變、評分減少或增加在18%以內。五、出院標準肢體功能基本恢復,可出院。院外進行康復治療及門診隨訪。頸椎病康復診療規(guī)范由于頸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稱為頸椎病。相當于中醫(yī)“項痹病、眩暈病”范圍。一、診斷本病種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之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1.9條,第65款進行診斷。二、中醫(yī)治療方案頸椎病的病變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其發(fā)生、發(fā)展、愈后各個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特點,故應將其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康復期診治。我院臨床以推拿、中藥、牽引為主,隨癥配合其他輔助治療2-3項。(一)分期界定按照頸椎病的病情演變過程和臨床實際治療情況,分期根據(jù)發(fā)病治療時間及病情輕重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康復期。急性期的治療時間基本為3-5天,患者病情急性發(fā)作,表現(xiàn)為頸項疼痛、上肢反射疼痛麻木、下肢行走不穩(wěn)、持物無力或眩暈癥狀嚴重,頸部活動明顯受限;緩解期的治療時間為10天(第4-14天),此期患者處于病情遷延期或是急性發(fā)作期經治療,疼痛或眩暈等癥狀得到緩解,頸部活動有所改善;康復期為第3周,此期患者經治療疼痛或眩暈等癥狀基本消失,頸部活動明顯改善,但仍不耐疲勞。(二)分期分型治療1.急性期頸椎病癥狀復雜,但此期常出現(xiàn)嚴重的疼痛、眩暈、頸椎功能嚴重受限,或急性脊髓受壓的癥狀體征?!凹眲t治其標”,此期治療目的是迅速解除頸項背部肌肉痙攣、消除神經根炎癥水腫、血管痙攣,緩解疼痛、眩暈等癥狀??傊蝿t:疏經通絡、行氣活血、鎮(zhèn)痛定眩(1)應急措施:①床邊先行手法拔伸牽引2-3分鐘,緩解癥狀,調整頸部墊枕角度,續(xù)以枕頜帶牽引,重量3-5kg,持續(xù)牽引1-2小時,間隔休息30分鐘。②點按后溪、落枕、昆侖、太溪、曲池、缺盆、中府穴,強刺激量,每穴約30秒,2次/日。(2)隨癥加減:①頸項疼痛或伴上肢反射疼痛麻木、活動受限。a有受寒史,表現(xiàn)頸項疼痛僵硬,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之風寒阻絡者,在項背部行擦法、加強拿風池、拿頸項、拿肩井以祛風散寒,配合桂枝加葛根湯加減;b伴后枕部疼痛予拿風池、點揉風府,摩挲后枕部,3-5分鐘;c巔頂頭痛予拿五經、點按百會,2-3分鐘;d偏頭痛明顯者,予調整第2、3頸椎后關節(jié),點揉風池、率谷、太陽穴及掃散法,3-5分鐘;e伴上肢麻木疼痛者,予床邊牽引制動,牽引角度及重量應調整到患者疼痛消失或明顯減輕為度,牽引角度一般前屈15-30°,常選擇短時間(10分鐘)的重牽(8-10kg)至疼痛明顯減輕后改為較長時間的輕重量(3-5kg)牽引,牽引時間每次30-60分鐘,每天2-3次;f頸椎后關節(jié)錯位引起疼痛、活動受限,予牽引下正骨法。②頭暈目眩,伴惡心欲嘔,臥床不起常規(guī)手法:頭頸部點穴手法:點按風池、風府、百會,每穴各1分鐘,以向頭部傳導為佳。開天門、拿五經、掃散太陽各3-5遍。上頸椎錯位予輕柔微調手法糾正錯位。仰臥位間歇拔伸法3-5次。a伴欲嘔或嘔吐,勞累后誘發(fā),舌淡苔白膩,脈弦滑或浮滑,痰濕上擾予桂枝加葛根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b伴口苦咽干,受風寒后誘發(fā),舌淡苔薄白,脈弦或浮弦考慮少陽不利予桂枝加葛根湯小柴胡湯為主加減c必要時靜滴丹參注射液、燈盞花素注射液等,或口服抗眩暈中西藥物。③出現(xiàn)脊髓受壓癥狀、體征:下肢行走不穩(wěn)、持物無力、束胸感,腱反射活躍、病理征陽性。a嚴格臥床制動。b床邊牽引(頸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呈串珠樣改變者慎用)。C手法治療建議由高年主治醫(yī)師以上完成,以點穴通絡解痙、拔伸調曲減壓。d微波無熱量或微熱量15分鐘,或電腦中頻20分鐘。e必要時靜滴甘露醇、七葉皂甙鈉等脫水藥物3-7天。2.緩解期(治療第4-14天)患者處于病情遷延期或是急性發(fā)作期經治療,疼痛或眩暈等癥狀減輕,頸部活動有所改善。此期治療可充分發(fā)揮推拿手法理筋正骨的優(yōu)勢,調整頸椎內外動靜力學平衡。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為指導,發(fā)揮經絡系統(tǒng)的調整作用和中醫(yī)推拿手法的補瀉作用,“標本兼治”。⑴常規(guī)推拿治療:治則:舒筋通絡、整脊調衡目的:充分松解頸項背部肌肉,調整頸椎結構序列、曲度,達到新的動靜力學平衡。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坐位、俯臥位、側臥位或仰臥位,以患者感覺舒適及便于治療操作為宜。①理筋:a.從風池穴到頸根部,用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應的拿捏法在后項部上下往返操作3-5遍。b.滾法、掌揉頸項背部約5分鐘至項背部微微發(fā)熱。c.彈撥頸背夾脊位置椎旁肌,由淺入深,反復3遍。d.患者側臥位:用拇指或大魚際按揉法,沿頸脊旁0.5寸至上背部,頸脊旁1.5寸至項部至肩峰,及乳突開始沿兩側橫突位置至缺盆穴3-5遍,使頸肩部緊張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②整脊:復式拔伸整脊法患者仰臥位,施術者雙手分持患者頸項部,拇指前置于下頜骨,四指后置于項后,分別取頭頸部中立位、前屈位10°與前屈位20°進行縱向拔伸,每一組拔伸均為縱向拔伸30秒,間歇10秒,間歇時以雙手四指在頸后部、橫突部輕輕揉動,重復3次。取前屈角度拔伸時應加大拔伸力度。結束時以雙手在頸部做揉法1分鐘?;蜻x擇性施以坐位牽頸搖頭法、側臥位搖正法、短杠桿微調手法等,手法總以輕巧、沉穩(wěn)為度。(2)隨癥加減①風寒濕痹阻:主癥:頸項強痛,或伴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兼癥:惡寒畏風;舌、脈象: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緊。手法加減:a.患者取正坐位,醫(yī)者立于其前側,用拇指點按患者后溪、風府、風池、大椎,酸脹為度,意以祛太陽之風邪,散寒通絡止痛;同時囑患者主動做頸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轉或側屈等運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b.拿風池、拿頸項、拿肩井,從上往下,反復3遍。c.直擦督脈及膀胱經,橫擦項背部,透熱為度,另外配合拔罐、熱敷可獲得良效。②氣滯血瘀:主癥: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兼癥:肢體麻木;舌、脈象:舌質暗脈弦。手法加減:a.點揉大椎、肩井、膈俞、天宗、心俞、膻中,彈撥極泉、少海酸脹為度。b.彈撥棘突旁夾脊位置椎旁肌,在頸背棘突旁觸及條索、結節(jié)可予重點彈撥以化瘀散絡。c.推法、掌推法:順脊柱兩旁頸、背肌作推法,由淺入深。另可配合走罐,刮痧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③痰濕阻絡:主癥:頸部疼痛,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兼癥:四肢麻木不仁,納呆或肥胖;舌、脈象:舌質暗紅,舌苔厚膩,脈弦滑手法加減:a.頭頸部點穴手法:點按風池、風府、百會,點揉脾俞、胃俞、內關、足三里、膈腧、豐隆等穴,每穴各1分鐘,開天門、拿五經、掃散太陽各3-5遍。b.搓摩脅肋以疏肝健脾化痰,約1分鐘。c.摩腹以健脾和胃化痰,約5-10分鐘。④肝腎不足:主癥:頸部酸痛,眩暈頭痛,病程日久;兼癥: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脈象:舌質紅,少津,脈弦。手法加減:a.點揉肝俞、腎俞、足三里、夾脊、八髎等穴。b.拳背扣擊頸背部督脈,膀胱經,以振奮陽氣,大椎穴為重點。c.掌擦頸背腰部,直擦督脈、膀胱經,橫擦腎俞、八髎透熱為度,以溫經通絡,補肝腎,強筋骨。⑤氣血虧虛:主癥:頸部酸痛,頭暈目眩;兼癥:面色胱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脈象:舌質淡,少苔,脈細弱。手法加減:a.點揉脾俞、胃俞、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酸脹為度,每穴約30秒。b.平推背部,從上往下,反復3遍。c.捏脊3-5遍、摩腹5-10分鐘。⑥氣虛血瘀:主癥:頸部酸痛,頭暈頭痛;兼癥: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脈象: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手法加減:a.點揉脾俞、胃俞、隔俞、天宗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酸脹為度,每穴約30秒。b.彈撥棘突旁夾脊位置椎旁肌,在頸背棘突旁觸及條索、結節(jié)可予重點彈撥以化瘀散絡。c.推法、掌推法:順脊柱兩旁頸、背肌作推法,由淺入深。d.摩腹5-10分鐘。⑦氣虛濕盛:主癥:頸項酸痛,上肢沉重麻木,酒食后加??;兼癥:以重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舌、脈象:舌淡,苔厚,脈弦滑。手法加減:a.點揉氣海、關元脾俞、胃俞、內關、足三里、膈腧、豐隆等穴,每穴各1分鐘。b.搓摩脅肋以疏肝健脾化痰,約1分鐘。c.摩腹以健脾化濕,約5-10分鐘。(3)中藥湯劑頸椎病的臨床表現(xiàn)雖多,但最基本的表現(xiàn)多圍繞著“頭項強痛”、“項背強幾幾”而展開。而該處病變正屬太陽之病,病理變化可歸結為邪犯太陽,營衛(wèi)不和,經輸不利。頸椎病雖多,誘因亦繁,然皆以太陽之營衛(wèi)不和,經輸不利為基本病變。針對此基本病機,治當調和營衛(wèi),解肌舒經,桂枝加葛根湯是為貼切。故桂枝加葛根湯加減化裁可作為頸椎病辨病論治的基礎方,用于各個證型。①風寒濕痹阻:主癥:頸項強痛,或伴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兼癥:惡寒畏風;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緊。治法:疏風散寒祛濕通絡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羌活勝濕湯加減②氣滯血瘀:主癥: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兼癥:肢體麻木;舌質暗脈弦。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絡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身痛逐瘀湯加減③痰濕阻絡:主癥:頸部疼痛,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兼癥:四肢麻木不仁,納呆或肥胖;舌質暗紅,舌苔厚膩,脈弦滑。治法:健脾化濕祛痰通絡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④肝腎不足:主癥:頸部酸痛,眩暈頭痛,病程日久;兼癥: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質紅,少津,脈弦。治法:補益肝腎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偏陽虛合右歸丸加減,偏陰虛合左歸丸加減⑤氣血虧虛:主癥:頸部酸痛,頭暈目眩;兼癥:面色胱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質淡,少苔,脈細弱。治法:益氣養(yǎng)血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⑥氣虛血瘀:主癥:頸部酸痛,頭暈頭痛;兼癥:四肢麻木,倦怠乏力,遇勞則甚;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澀。治法:益氣養(yǎng)血佐以溫通血脈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⑦氣虛濕盛:主癥:頸項酸痛,上肢沉重麻木,灑食后加?。患姘Y:以重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舌淡,苔厚,脈弦滑。治法:益氣化濕、通絡止痛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防己黃芪湯加減(4)頸椎牽引適用于各型頸椎病,可選用坐位或仰臥位用枕頜四頭帶牽引。根據(jù)病變部位確定牽引角度,牽引時間約20分鐘。牽引重量可從6kg開始,按患者適應情況逐漸增加至10kg。對上段頸椎(頸1-頸3)采用垂直牽引,持續(xù)20分鐘。對中下段頸椎(頸4-頸7)采用前屈位牽引,持續(xù)20分鐘。1天1次,10次為1療程。禁忌:身體虛弱無法耐受牽引者;頸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呈串珠樣改變者。(5)其他輔助治療①針刺根據(jù)癥狀所累及的部位,按照“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選用相應穴位針刺。取穴:風池,大椎,肩井,夾脊a轉側不利:外關,陽陵泉b俯仰不利:后溪,昆侖c頭暈:太沖,三陰交d胸悶,出汗,心悸:內關,公孫e頭暈,血壓偏底:百會加灸f雙下肢無力:足三里,陽陵泉②理療及局部外敷常用方法有中藥配方濕熱敷、高頻電療法、超聲療法、低頻脈沖、磁熱療法等,可隨癥選擇性應用。③穴位注射可選用復方丹參注射液、當歸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復方骨肽、神經營養(yǎng)藥(彌可保、VitB1、VitB12、胞二磷膽堿)等,針對頸背部痛點、陽性反應點或穴位注射治療,對消除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