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淡水魚類圖譜中國淡水魚的種類不同時期,不同著作中統(tǒng)計結果差異較大。據(jù)最近出版的《中國脊椎動物大全》和正在編印的《中國動物志》粗略統(tǒng)計,分布在中國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魚類共有1050種,分屬于18目52科294屬。其中純淡水魚類967種,海河洄游性魚類15種,河口性魚類68種。在這一千另五十種魚類中,大體可分屬下列四大類:1、圓口類:這一類魚是最原始的魚形脊椎動物。魚口沒有真正的上下顎,口器形成吸盤,過著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沒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從進化的時期而論,圓口類首先發(fā)見于中奧陶紀,在志留紀及下泥盆紀最為發(fā)達,至下泥盆紀則漸趨絕滅,僅有少數(shù)種類遺留至今。在我國淡水中,僅七鰓鰻屬的3個種生活于東北地區(qū)黑龍江至遼河諸河流中。2、軟骨魚類:軟骨魚類從上泥盆紀發(fā)現(xiàn),至石炭紀最為發(fā)達,隨著再繼續(xù)進化以成為現(xiàn)代的鯊類與鰩類。此類魚全身骨胳均為軟骨,鱗片為細小盾鱗,腸內有螺旋瓣。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魚類,現(xiàn)生軟骨魚類幾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僅有極個別種類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糖工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體定居于我國廣西南寧至龍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從其進化史看,赤糖工為海產(chǎn)魚類。據(jù)古地質考證,廣西原為海洋,由于地殼的造山運動,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紀上新世末期,當海水退出廣西而被"陸封"定居于內陸水體中。3、軟骨硬鱗魚類:此類魚屬硬骨魚類,但骨胳系統(tǒng)為軟骨性。體表鱗片表現(xiàn)為骨質菱形的原始鱗片,尾鰭為歪形,腸內具螺旋瓣。原始軟骨硬鱗魚類出現(xiàn)于泥盆紀,在地球上生存了相當長時間,到中生代大部分種類絕滅?,F(xiàn)生的鱘魚類出現(xiàn)于白堊紀,現(xiàn)在生存的種類不多,僅分布于高緯度的北冰洋區(qū),我國淡水中生活著白鱘科的一種和鱘科2屬8種。4、真骨魚類:這是現(xiàn)生的普通習見、真正的魚類,為現(xiàn)代最蘩盛的魚類,中國的一千另五十種淡水魚類中,除少數(shù)種(13種)外,幾乎都屬真骨魚類。中國的淡水魚類以鯉形目為主,尤其是鯉科魚類約占總數(shù)的一半。其中鯡形目1科3屬5種,鮭形目6科17屬32種,鰻鱺目1科1屬2種,鯉形目6科170屬740種,鲇形目10種27屬110種,鳉形目2科3屬4種,頜針魚目1科1屬4種,鱈形目1科1屬1種,刺形目1科2屬2種,鯔形目1科3屬7種,合鰓魚目1科1屬1種,鱸形目12科51屬110種,鲉形目1科4屬8種,鰈形目3科3屬5種,鲀形目1科2屬6種,總數(shù)為15目49科1037種。真骨魚類出現(xiàn)于侏羅紀,在白堊紀時,古代真骨魚類進化為現(xiàn)代真骨魚類其形態(tài)結構起了較大變化。頭骨的上下頜普遍縮短,高級類型的上頜骨特化為沒有牙齒的骨棒,牙齒集中到前頜骨上,尾鰭變成了完全對稱尾或稱正形尾,內骨骼高度骨化,奇鰭和偶鰭均表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形狀,腹鰭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緊挨頭部,鱗片變得很薄,呈圓形。真骨魚類的內外結構均具備了完善的水生適應構造,從白堊紀開始,沿著許多的輻射適應的路線發(fā)展,使它們成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我國的主要淡水魚種類和分布情況我國的主要淡水魚種類和分布情況我國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較多國家之一,淡水面積約為三億畝,其中可供養(yǎng)魚的水面約7500萬畝,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位于溫帶或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于魚類生長,又有草、鰱、鳙、青、鯪、鯉、鯽、團頭魴等優(yōu)良魚類的養(yǎng)殖技術,所以是當今世界淡水養(yǎng)殖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國家,無論養(yǎng)殖的面積和總產(chǎn)量都居世界領先地位。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地理和自然環(huán)境各異,各地區(qū)魚類品種,格局特色,按照氣候的區(qū)域分類,魚類的分布情形是:東南區(qū):其中包括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福建、臺灣和海南島等地。這些地區(qū)主要生長喜暖性魚類,品種繁多,代表魚類有鯪魚、卷口魚、中華鲅魚、東坡魚、花鰍魚、臘光長鰍、沙鰍、扁頭平鰍、爬巖鰍、平鰭鰍、小吻魚、長鰭鰭鲇、胡子鲇、鰻鱺、黃鱔、斗魚、攀鱸等。主要養(yǎng)殖魚類為青、草、鰱、鳙、鯪、團投魴、胡子鲇、羅非魚等南方品種。江河平原區(qū):其中包括長江中下游、黃河下游及遼河下游。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眾多的湖泊,是我國淡水魚類的主產(chǎn)區(qū),天然水產(chǎn)魚類眾多而盛名,有青、草、鰱、鳙、鯉、鯽、鲇、鳊、鳡、團頭魴、烏鱺、鰻鱺等。太湖的銀魚、長江的的鱘魚、鮒魚、鱭魚產(chǎn)量很大。養(yǎng)殖的魚種有青、草、鰱、鳙、鯉、鯽、團頭魴、羅非魚以及一些鯉魚的雜交品種。北部區(qū):這里主產(chǎn)冷水魚類,天然水體盛產(chǎn)鱘魚屬、狗魚屬、哲羅鮭屬等魚類,如大馬哈魚、狗魚、香魚、雪魚、擬赤捎魚、八目鰻等是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魚類。人工養(yǎng)殖除青、草、鰱、鳙、鯉、鯽和團頭魴,還飼養(yǎng)紅鱒魚。西北高原區(qū):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內蒙、青海、甘肅、陜西、山西等地。這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天然水體盛產(chǎn)中華弓魚、黃爪魚、裸鯉等,其他還有條鰍、江鰍等魚類。主要養(yǎng)殖仍與各地相同。努瀾區(qū):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都流經(jīng)這里,使東南區(qū)和西北高原區(qū)的魚類,通過江流共存于此,如鯪魚,中華鲅魚、東坡魚、平鰭鰍、沙鰍、條鰍、須瞅、鱸魚、黃繕、烏鱧、中華弓魚等形成東南區(qū)、西北區(qū)魚類群系混合的特點。主要養(yǎng)殖仍是青、草、鰱、鳙、鯉、鯽、團頭魴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鯉魚雜交品種等。1、“沉香魚”一一華鯪???華鯪(Sinilabeorendahli)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華鯪屬。俗稱:青龍棒,桃花棒,野鯪魚,青衣子。體長,略呈棒狀,尾柄高而寬厚。吻鈍圓而突出,口下位,橫裂。上唇前部光滑,為游離的吻皮所遮蓋,兩側則有細小的乳突;下唇游離部分的內緣有許多小乳狀突,下唇與下頜分離,其間有一深溝相隔,上頜為上唇所包。有1對短頜須,吻須常退化。側線鱗45-47個。體背及體側青黑色,鱗片紫綠色夾有紅色,并具金屬光澤;腹部微黃,各鰭灰黑色。 華鯪棲息于水流較急的河流及山澗溪流中,為底棲性魚類,喜集群生活。常出沒于巖石間隙中,在石礫底的基質上覓食,利用下頜銳利的角質邊緣刮取著生藻類,也食高等植物的枝葉、碎屑等。入冬以后,華鯪則數(shù)十尾甚至上百尾集群在深水洞穴越冬,很少外出活動。2齡即可性成熟。親魚于4-6月集群進入支流產(chǎn)卵,產(chǎn)卵場為石礫底質的急流淺灘灘尾。分布于長江上游干流及各大支流中,尤以川東盆地水流湍急、水質清澈的山澗溪流為多。生長較緩慢,一般個體為1-2公斤,最大個體可達5公斤,在產(chǎn)地產(chǎn)量較高,是四川省常見食用魚類。其肉質堅實脆嫩、十分鮮美、富含油脂,與青魚相似,被視為珍貴食品?;N的緣近種有11種,其中洞庭華鯪(Sinilabeotungting,俗稱:龍魚、龍狗魚、青魚),分布于湖北長江荊江河段、湖南洞庭湖、沅江水系;桂華鯪(Sinilabeodecorus,俗稱:青衣),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和北江。它們的形態(tài)差異僅在于側線鱗數(shù)為39-44個,而其生活習性及經(jīng)濟價值均與華鯪相似。但生殖季節(jié)稍早,珠江流域為3-4月。據(jù)說,在廣西新和公社沉香潭出產(chǎn)的這種魚具有沉香味,故又得名“沉香魚”。華鯪及其相近種,除去內臟和鯪的肌肉稱之為“竹魚”。其鮮魚肉入藥,具有益氣和中、除濕的功效,主治久病體虛、腰腿疼痛等癥。2、多鱗白甲魚多鱗白甲魚(Onychostomamacrolepis)原名多鱗顏頜魚,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白甲魚屬。俗稱:錢魚、梢白甲、赤鱗魚。英文名:Largescaleshoveljawfish。體長,稍側扁,背稍隆起,腹部圓。頭短,吻鈍,口下位,橫裂,口角伸至頭腹面的側緣。下頜邊緣具銳利角質;須2對,上頜須極細小,口角須也很短。背鰭無硬刺,外緣稍內凹。胸部鱗片較小,埋于皮下。體背黑褐色,腹部灰白。體側每個鱗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黃色,外緣金黃色,背鰭和臀鰭都有一條桔紅色斑紋。棲息在河道為礫石底質,水清澈低溫,流速較大,海拔高程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巖裂縫與溶洞的泉水發(fā)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頭部朝內,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內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齡以上,雌性為4-5齡,懷卵量為0.6-1.2萬粒,生殖季節(jié)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著生在礫石表層的藻類為食,取食時用下頜猛鏟,進而將體翻轉,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塊,可見白斑點點。? 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東泰山。多鱗鏟頜魚肉嫩味鮮,有滋補明目下乳之功效,為山溪魚產(chǎn)中之上品。在產(chǎn)區(qū)種群數(shù)量較大,特別是在陜西南部山區(qū)為優(yōu)勢種群。4月中旬當魚群出泉時,數(shù)量很大,一些較大的魚泉最多可達萬斤以上,一般多為幾千斤,小魚苗也在百斤以上,是當?shù)厝罕娤彩车纳絽^(qū)特產(chǎn)。今后如能對其天然資源加以保護,同時解決人工繁殖等技術問題,它將是山區(qū)漁業(yè)中一種很有前途的養(yǎng)殖魚類。3、四川白甲魚???四川白甲魚(Onychostomaangustistomata)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白甲魚屬。俗稱:小口白甲,尖嘴白甲,臘棕。體長,側扁,尾柄細長,腹部圓,背鰭起點為體的最高點。頭短;吻圓鈍,稍隆起,吻端有小的白色斑點,在眶前骨分界處有明顯的斜溝??趯?,下位,橫裂,口角稍向后彎。上頜后端達到鼻孔后緣的下方;下頜具有銳利的角質前緣;上唇薄而光滑,為吻皮所蓋。須2對,吻須極短小,頜須稍長,約為眼徑的1/2-2/3。背鰭硬刺后緣具鋸齒,末端柔軟,背鰭外緣成凹形。背部青灰色,腹部微黃,背鰭上有黑色斑紋,尾鰭下葉鮮紅,其它各鰭亦略帶紅色。?生活習性與白甲魚相近,均為底棲性魚類,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礫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群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亂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銳利的下頜角質邊緣在巖石及其它物體上刮取食物;食物以著生藻類及沉積的腐植物質為主,通常個體大的產(chǎn)卵期要早些。親魚待性成熟后,即上溯至多礫石及沙灘的急流處產(chǎn)卵,卵常粘附著在水底砂石上進行孵化。生殖期間雄魚吻部、胸鰭、臀鰭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鰭及臀鰭呈鮮紅色;雌魚吻部珠星不明顯。四川白甲魚分布于長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礱江中下游等水系為多見。??四川白甲魚為長江上游一帶中型的食用魚,其產(chǎn)量雖不如白甲魚,但其肉質更佳,為產(chǎn)區(qū)人們日常喜食的魚類之一??梢择Z化作為池塘養(yǎng)殖對象,在水庫中加以繁殖更是優(yōu)良品種。
4、南方白甲魚白甲魚(Onychostomasima)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白甲魚屬。俗稱:白甲,爪流子。 體紡錘形,側扁,背部在背鰭前方隆起,腹部圓,尾柄細長。頭短而寬,吻鈍圓而突出,在眶前骨分界處有明顯的斜溝走向口角??谙挛?;下頜具銳利的角質前緣。唇后溝僅限于口角;須退化,僅在全長10厘米以下的幼魚有2對須或1對須。背鰭外緣略內凹,具有1根后緣有鋸齒的粗壯硬刺,其尖端柔軟;尾鰭深叉形。鱗中等大,胸腹部鱗片較小。背鰭和臀鰭基部具有鱗鞘,腹鰭基部有狹長的腋鱗。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側線以上的鱗片有明顯的灰黑色邊緣;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白色。白甲魚大多棲息于水流較湍急、底質多礫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層。每年雨水節(jié)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則順水而下,冬季在江河干流的深水處亂石堆中越冬。常以鋒利的角質下頜鏟食巖石上的著生藻類,兼食少量的搖蚊幼蟲、寡毛類和高等植物的碎片。攝食強度最大是在3-4月份,冬季和生殖季節(jié)一般都很少或停止攝食。3冬齡達到性成熟,產(chǎn)卵期較長,長江流域為4-6月,珠江流域為2-3月。產(chǎn)卵場多為礫石及沙灘的急流處,卵附著在水底礫石上進行孵化。白甲魚分布于長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白甲魚是長江上游及珠江流域的主要經(jīng)濟魚類之一。生長速度較快,1-3齡較顯著,3冬齡魚平均為37.1厘米,平均體重達1.14公斤,3冬齡以后增長較緩慢。常見個體為0.25-2公斤,最大個體達6.5公斤。它在產(chǎn)區(qū)的捕獲物中所占比重較大,肉細嫩,味鮮美,在市場中,除長吻觴、鯰、銅魚外,與鯉、倒刺鲃等同居于大眾所獻之魚類。此儲有可能發(fā)展成山谷水庫的飼養(yǎng)對象。似鳡(Luciocyprinuslangsoni)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似鳡屬。俗稱:棍子魚,真線鳡,墨線鳡,紅尾鳡,竿船,鳡條魚,香花鳡,棒子魚,竿條魚。 體細長,稍側扁,頭長大與體高。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寬敞且平直。上下頜等長,其末端向后延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下頜前端內側有一堅硬突起。無須,眼大,鰓裂大,鱗甚細小,側線鱗100個左右,側線完全。背鰭無硬刺;胸鰭、腹鰭、臀鰭均短;尾鰭長,深分叉,末端尖。體銀白色,背部灰黑;側線及側線以上2-3行鱗片上有黑點,相互連成一縱黑色寬帶紋。主要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湖泊中,為中上層魚類。似鳡是游泳健將,性兇猛,到處游弋襲擊其它魚類。體長16厘米以下的幼魚,則多數(shù)棲息于支流水流比較緩慢的湖灣或靜水水體中。無集群現(xiàn)象。每年漲水時逆江而上,退水時順江而下。成魚是最兇猛的魚類之一,常在水的中上層游弋,一遇到適口的魚類便向前猛沖而獵捕之;由于其上下頜骨都很肥厚,而且下頜前端內部有小突起,致使所捕獲的魚很難逃脫。幼魚以浮游甲殼動物和其它魚苗為主食,而全長35厘米以上的個體幾乎完全依*一些小型魚類為食。4齡達性成熟,生殖季節(jié)在3-5月;產(chǎn)卵場以有急流水為主要的條件,一般喜在沙灘處產(chǎn)卵。生長速度快,1冬齡魚體長
6、西南大型兇猛魚類鱸鯉鱸鯉15厘米,2冬齡魚體長24厘米,3冬齡魚體長36厘米,4冬齡魚體長45厘米,5冬齡魚體長54厘米,6冬齡魚體長60厘米、體重2.25公斤。最大個體可超過15公斤。似鳡分布于廣西,貴州南部以及云南東部的南盤江水系。肉質細嫩,味佳,為產(chǎn)區(qū)的大型經(jīng)濟魚類。6、西南大型兇猛魚類鱸鯉鱸鯉(Percocyprispingi)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鱸鯉屬。俗稱:花魚,青脖。 體略側扁,頭較大,前端較尖,頭背面平而寬,頭后背部隆起??趤喩衔?,斜裂,下頜突出。須2對,吻須略短于頜須。鰓裂大,兩側鰓膜聯(lián)于鰓峽處極接近。背鰭刺弱,后緣具細齒。鱗較小,胸、腹部鱗更小,淺埋皮下,側線略下彎。體背面青灰色,側面及腹部白色;體側鱗絕大部分有一黑色邊緣,因此聯(lián)成體側整齊的直條紋,頭、背部有分散的小黑點;背鰭、胸鰭、尾鰭微黑。 幼魚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魚則在敞水區(qū)水體的中上層游弋。行動迅速,為兇猛性魚類,專門獵食小型魚類。3冬齡魚達性成熟,生殖期約在6月間,產(chǎn)卵地點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 鱸鯉主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盤江等水系。鱸鯉的另一個亞種一一花鱸鯉(P.pingiregani)俗稱:花魚。分布于云南省南盤江水系和撫仙湖?;|鯉的形態(tài)區(qū)別在于:體側有許多分散的黑色斑點,不組成直行條紋,腹鰭末端至臀鰭起點間的距離小于吻長。 鱸鯉是產(chǎn)區(qū)的大型經(jīng)濟魚類,長江上游產(chǎn)量相當大,常見體重0.5-1公斤,最大達15公斤。肉可供藥用,有祛痰、止血、鎮(zhèn)靜的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胃潰瘍出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癲癇失眠,月經(jīng)過多等癥。7、烏江青波魚一一中華倒刺鲃中華倒刺鲃中華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倒刺鲃屬。俗稱:青波,烏鱗,青板。 體長而側扁,頭錐形,吻鈍,口亞下位,呈馬蹄形。須2對,頜須末端可達眼徑后緣。背鰭起點前有一向前平臥的倒刺,隱埋于皮膚下,背鰭具一后緣有鋸齒的硬刺。背鰭后緣微凹,背鰭起點位于腹鰭起點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鰭基為近。體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鰭青灰色,后緣為黑色;幼魚尾鰭基有一黑斑,成魚不明顯。中華倒刺鲃為一種底棲性魚類,性活潑,喜歡成群棲息于底層多為亂石的流水中。冬季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巖穴中越冬,3月份開始游向支流生長。3齡性成熟,親魚于4-6月間水位上漲時,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產(chǎn)卵,卵隨水漂浮孵化。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為主要食物的雜食性魚類;絲狀藻類、昆蟲幼蟲、淡水殼菜等均為其攝食對象。中華倒刺鲃分布于長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而見之。2冬齡以后生長較快,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產(chǎn)量大,肉質肥美富油脂,為四川、貴州等地的重要經(jīng)濟魚類。分布于海南島、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S.denticulatus,俗稱:青竹鯇),形態(tài)特征與中華倒刺鲃頗相似。主要區(qū)別為倒刺鲃的背鰭起點位置在腹鰭起點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鰭基為遠。兩種的生活習性與經(jīng)濟意義相同。倒刺鲃的最大個體可達4公斤,為產(chǎn)地常見食用經(jīng)濟魚類。中華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魚的肌肉鮮美,均有一定藥效,有壯陽補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軟。8、青棍魚光倒刺鲃?光倒刺鲃(Spinibarbushollandi)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倒刺鲃屬。俗稱:青棍、坑堅、光眼魚、黃娟、粗鱗魚。體長,稍呈圓筒形,尾柄側扁。吻鈍,口稍下位,呈馬蹄形。須2對,吻須較短,頜須末端超過眼后緣。背鰭起點前有一向前平臥的倒刺,隱埋于皮膚內;背鰭無硬刺。鱗大,側鱗基底具黑斑。體背部茶黃色,腹部灰白,背鰭邊緣黑色,其它各鰭桔紅色。?一般棲息于底質多亂石而水流較湍急的江河中的中下層,尤喜在水色清澈的水域中生活,它屬于雜食性魚類,以水生植物為主,兼食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取食一些墜入水中的陸生昆蟲和蝦等。4-5月間在水流緩慢、水草較多處產(chǎn)粘性卵。分布于長江、錢塘江、閩江、九龍江、珠江、元江、臺灣島及海南島等諸水系。分布廣,食性雜,宜馴養(yǎng)。生長快,個體大,1齡魚重150克,2齡可達500克,3冬齡的魚已能長到400毫米左右,最大個體可達20公斤。在華南、西南的年產(chǎn)量極為可觀,是產(chǎn)區(qū)的一種重要經(jīng)濟魚類。光倒刺鲃體厚肉肥,味鮮嫩,頗受當?shù)厝罕姎g迎。其肉鮮食,有壯陽補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軟等癥。9、南游莫望武昌魚--團頭魴團頭魴(Megalobramaamblycephala)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魴屬。俗稱:團頭鳊,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blackbream,Wuchangfish,Bluntsnoutbream。體高,甚側扁,呈菱形,頭后背部隆起,體長為體高的2.0-2.3倍。頭小,吻圓鈍,口端位,口裂寬,上下頜等長,上下頜的角質層較??;胸部平坦,腹部僅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皮質腹棱。背鰭具光滑硬刺,其長度較頭長為小;臀鰭長,具27-32根分枝鰭條,尾柄高而短。體背部青灰色,兩側銀灰色,體側每個鱗片基部灰黑,邊緣黑色素稀少,使整個體側呈現(xiàn)出一行行紫黑色條紋,腹部銀白,各鰭條灰黑色。?團頭魴多見于湖泊,比較適于靜水性生活。平時棲息于底質為淤泥、并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qū)的中、下層中。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其它甲殼動物為食;成魚攝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還食少量浮游動物。4月開始大量攝食,6-10月為肥育期,攝食強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齡可達性成熟,5-6月間,成魚集群于流水場所進行繁殖;產(chǎn)卵場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質為軟泥多沙,水深1.0-1.5米,水溫20-28℃。懷卵量一般為3.7-10.3萬粒。受精卵在水溫為25℃時,經(jīng)兩晝夜可孵化。冬季集群在深水處的泥坑中越冬。團頭魴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魚體長可達120-23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左右,因其為草食性,且能在靜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國各地人工養(yǎng)殖。團頭魴肉質細嫩、腴美,脂肪豐富,勝于長春鳊和三角魴。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熱量229千卡,鈣155毫克,磷195毫克,鐵2.2毫克,堪稱上等魚類。習稱的“武昌魚”本是鳊、魴的統(tǒng)稱。在湖北省梁子湖通長江的入口處,有一小鎮(zhèn)樊口,古時稱為武昌縣。這里江湖相通,不少魚群自由出入于江湖之間,湖中的天然食料豐富,是魚類的重要肥育場所。樊口所產(chǎn)的“鳊魚”以團頭魴為主,此魚肉嫩脂多,尤為肥美,故古時有“鳊魚產(chǎn)樊口者甲天下”的說法,到了武昌的人也必一品武昌魚的滋味。武昌魚是歷代詩人的贊頌對象,有“南游莫望武昌魚”,“九州橫馳魴有家”等佳句傳世。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末期,吳主孫皓想從建業(yè)遷都武昌,百姓苦于逆流朝奉,朝內部分大臣紛紛阻止其遷都,左丞相為勸阻吳主遷都而授意,編了一首民謠:''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從此,武昌魚的稱謂便流傳下來。10、豈其食魚,必河之魴(Megalobramaskolkovii)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魴屬。俗稱:三角鳊,烏鳊,平胸鳊。英文名:Blackbream。體高,甚側扁,呈菱形,頭后背部隆起。頭小,口端位;上下頜前緣均具發(fā)達的角質層。腹棱僅自腹鰭基部至肛門;背鰭具光滑硬刺,其長度顯著大于頭長;尾柄長大于或等于尾柄高。體背部青灰色,兩側淺灰色帶有淺綠色澤,腹部銀白,每個鱗片后部較深,各鰭呈青灰色。魴在流水或靜水水體中都有。尤喜棲息于底質為淤泥或石礫、而有沉水植物和淡水殼菜的敞水區(qū)。在生殖季節(jié),成熟親魚群集于有流水的場所進行繁殖;到初春就游至江河港汊和附屬水體的沿岸覓食。魴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淡水殼菜為主食,其次是昆蟲和軟體動物的幼體;成魚以水生植物為主食,其次是淡水殼菜。性成熟個體為3齡,體重約1公斤左右。產(chǎn)卵場要求水流有顯著的流動。分布廣,黑龍江、鴨綠江、遼河、黃河、淮河、長江中下游、錢塘江、閩江等水系均產(chǎn)。生長較快,個體較大,最大個體可達5公斤左右,在天然水域中有一定的產(chǎn)量。肉
味鮮美,質細嫩,含脂量高。每百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8.5克,脂肪6.6-8.0克,碳水化合物0.2克,熱量134千卡,鈣76毫克,磷211毫克,鐵2.2毫克。自古以來,頗受人民大眾歡迎,視其為上等食用魚類。早在二千年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很喜愛吃這種魚,如《詩經(jīng)》中便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魴”的詩句。魴、團頭魴和鳊的形態(tài)特征均極相似,古代統(tǒng)稱之為“魴”或“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魴,方也;鳊,扁也”。可見魴和鳊是根據(jù)它們的外形而得名的。 去鱗、去內臟、洗凈的魴,鮮用,具有調胃健脾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滿等癥。11、西北高原魚類11、西北高原魚類厚唇裸重唇魚(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重唇魚屬。俗稱:重唇花魚,麻魚,石花魚。 體呈長筒形,稍側扁,尾柄細圓。頭錐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馬蹄形。下頜無銳利的角質邊緣。唇很發(fā)達,下唇左右葉在前方互相連接,后邊未連接部分各自向內翻卷,兩下唇葉前部具不發(fā)達的橫膜,無中葉;唇后溝連續(xù)??诮琼?對,較粗短,末端約達眼后緣的下方。體表絕大部分裸露,除臀鰭兩側各有1列大型臀鰭外,僅在胸鰭基部上方的肩帶后方有2-4行不規(guī)則的鱗片。側線平直,背鰭無硬刺。體和頭部黃褐色或灰褐色,較均勻地分布著黑褐色斑點,在側線下方也有少數(shù)斑點;腹鰭呈灰白或黃灰色。背鰭淺灰色,尾鰭淺紅色,均布有小斑點。 棲息于青海、甘肅、四川等省長江和黃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寬谷河流中,在河灣洄水處較常見。以水生動物如石蛾幼蟲、端足蝦和石蠅的稚蟲等為食,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生殖季節(jié)為4-5月。 生長較緩慢,10齡魚的平均體長僅為44厘米左右。但肉質好,肉味鮮美,產(chǎn)量較高,為產(chǎn)區(qū)的重要經(jīng)濟魚類。卵有毒,不能食用,加工時需注意去除干凈。其肉、骨、膽有藥用價值,用以主治婦女病、腸胃病、促瘡癤化膿、水腫、瘡瘍熱痛、白內障、燒傷等癥。分布于同一地區(qū)的花斑裸鯉(Gymnocypriseckloni)和黃河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pylzovi)等裂腹魚類也均有相同的藥效。12、新疆高原魚類一一新疆裸重唇魚新疆裸重唇魚新疆裸重唇魚(Gymnodiptychusdybowskii)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重唇魚屬。俗稱:重唇魚,石花魚,花魚,裸黃瓜魚。 體長,稍側扁,頭圓錐形,吻部略尖??谙挛?,呈馬蹄形。唇發(fā)達,下唇分左右兩葉,唇后溝深,中斷。下頜前緣沒有銳利的角質邊緣;須1對,較細長,伸達眼后緣。體幾乎裸露,僅在胸鰭基部上方、肩帶后緣有3-5行不規(guī)則的鱗片;肛門和臀鰭兩側各有1行大行鱗片;側線上具鱗97-98個,前端鱗片較大,后段較小。側線完全,平直或稍彎向腹方。背鰭無硬刺;體背部暗灰色或灰褐色,頭部、背部和側面有棕黑色大小不一的斑點,腹側淡黃帶灰色,背鰭和尾鰭上具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小斑點。生殖期間雄性個體的背鰭邊緣突出或成半圓形,鰭條較長,鰭膜也較寬;臀鰭特別延長;頭部和鰭上均出現(xiàn)有珠星。 為冷水性魚類。生活在大江和河川的急流中,有時也游至附屬的靜止水體內。2-3月開始向河的上游游動,尤以4月比較集中,10月間即開始下游。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軟體動物、橈足類、端足類、小魚、搖蚊幼蟲和其它昆蟲為食,有時也食少量的水生植物枝葉和藻類。個體成熟慢。4-5冬齡的魚才開始性成熟,通常雌體較同齡的雄體為大。產(chǎn)卵期在4-8月,喜產(chǎn)卵于湖泊、河川多石質的水底,卵常附著于石子上,以后被水流沖走至石縫中進行發(fā)育。 新疆的伊犁河、塔里木河、烏魯木齊河、楚河、塔拉斯河、錫爾河、阿拉湖、齋桑湖等水系及中亞的部分水體中均有分布。 個體較大,一般能長至30-50厘米,最大可重達3公斤左右。肉味鮮美,脂肪含量豐富。干制或熏制,可以久藏和遠運,為貴重的經(jīng)濟魚類。其卵有毒,加工時需注意剔除干凈。13、高原魚中之皇--青海湖裸鯉青海湖裸鯉青海湖裸鯉(Gymnocyprisprzewalskii)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鯉屬。俗稱:湟魚、花魚、狗魚、無鱗魚。 體長,稍側扁,頭錐形,吻鈍圓,口裂大,亞下位,呈馬蹄形。上頜略微突出,下頜前緣無銳利角質。下唇細狹不發(fā)達,分為左右兩葉;唇后溝中斷,相隔甚遠;無須。體裸露,胸鰭基部上方、側線之下有3-4行不規(guī)則的鱗片;肛門和臀鰭兩側各有1列發(fā)達的大鱗,向前達到腹鰭基部,自腹鰭至胸鰭中線偶具退化鱗的痕跡。側線平直,側線鱗前端退化成皮褶狀,后段更不明顯。背鰭具發(fā)達而后緣帶有鋸齒的硬刺。體背部黃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淺黃色或灰白色,體側有大型不規(guī)則的塊狀暗斑;各鰭均帶淺紅色。生殖期間雄性個體的吻部和臀鰭、尾鰭以及體后部均有白色顆粒狀的珠星。青海湖裸鯉為冷水性魚類。喜歡生活在淺水中,也常見于灘邊洄水區(qū)或大石堆間流水較緩的地方,入冬則潛居于深潭、巖石縫中。適應性強,對生活條件并沒有嚴格的要求,較小的水塘和較淺的湖邊都能生活,在咸淡水里也可生活。幼魚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淺水地區(qū)。幼魚階段以動物性餌料為主食;成魚雜食性,青海湖中所有的動植物都是其食料,主要食物對象為硅藻、橈足類、枝角類、輪蟲類、端足類、水生昆蟲、搖蚊幼蟲等,甚至其幼魚及條鰍也為之吞食。由于青海湖地處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溫低,食料生物貧乏和生長期短,故此魚生長緩慢,除第一年生長達3.5厘米外,一生中的體長生長無明顯的階段,4齡以下體重增長較快,體重250克者平均為8-9齡,500克者約為10齡;一般能長到50-60厘米,重約5公斤,25齡;最大個體長可達95厘米,重約6.5公斤。群體中雄魚多于雌魚,繁殖力較低,懷卵量平均為16242粒。有明顯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進入河中繁殖。產(chǎn)卵場所一般在流速緩慢,底質為石礫、卵石或細紗,水深在0.1-1.1米清澈見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節(jié)內,當水溫低于6℃或超過17.5℃時,便無繁殖活動。產(chǎn)卵旺季為5月中至6月中;產(chǎn)卵活動是晝夜進行,以23時至次日3時為最旺盛;卵產(chǎn)于聚卵窩內,卵沉性,微粘。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魯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產(chǎn)。它是青海省極為重要的經(jīng)濟魚類。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青海湖周圍幾十萬畝草原被開墾為農(nóng)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條河流被人為攔河筑壩,阻塞繁殖通道,許多河流干涸斷流,致使湟魚無法到淡水中產(chǎn)卵,造成大量湟魚在河口地帶死亡。有關資料表明,青海湖現(xiàn)有湟魚資源量約為7500噸,不足開發(fā)初期的1/10,而目前,鳥島棲息的鳥類每年要吞食近千噸的湟魚,湟魚資源的衰竭無形中使鳥類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湟魚體粗壯肥滿,肉味鮮嫩豐腴,營養(yǎng)豐富,含脂量高達12%,蛋白質16.14%,深受群眾歡迎。當?shù)匕傩粘凿音~的烹飪方法卻頗為特別,他們把魚剖洗凈入鍋加水、調料、食醋,用文火燉5、6小時,出鍋取名為“酸魚”。在繁殖季節(jié),其卵巢及精巢有毒,動物食之呈腹絞痛樣癥狀,繼之癱瘓,呼吸困難而死亡;人食其生殖腺后4-5小時開始腹瀉,其后發(fā)生嘔吐。它的腹膜也具毒性,鮮魚之腹膜若未除去或洗凈,食后也要中毒,輕者自感頭暈,精神不振,輕度腹瀉,重者一天腹瀉達十余次。若進食魚卵及腹膜過量,中毒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鮮食及加工干制品時應棄去內臟及腹膜,以免中毒。14、四川雅魚一一重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鯉科)Schizthorax(Racoma)davidi[地方名]重口、細甲魚。[形態(tài)特征]個體較大,一般體長40厘米,體重1?2千克。體延長側扁。頭錐形??谙挛唬R蹄形,橫裂。下唇發(fā)達,分三葉,中葉細小,側葉寬闊。須2對,其長度為頭長的1/3。鱗細小。胸部自腮峽以后有明顯鱗片。在臀鰭和肛門的兩側各具一列較大的臀鰭并形成腹部中裂縫。背鰭棘細弱,后緣具鋸齒。通體白色,尾鰭淺……15、四川雅魚一一齊口裂腹魚(Schizothorax(schizothorax.)prenanti)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裂腹魚屬,裂腹魚亞屬。俗稱:雅魚,齊口,細甲魚,齊口細鱗魚。英文名:Prenant’sschizothoracin。體長,稍側扁。吻鈍圓;口下位,橫裂(在小個體中略呈弧形)。下頜前緣具銳利的角質,下唇完整,呈新月形,表面有許多小乳突,唇后溝連續(xù)。須2對,約等長,其長度約等于眼徑。體披細鱗,排列整齊,胸鰭部不裸露,都有明顯的鱗片;臀鰭和肛門兩側各具大鱗一排;鰓孔后方、側線之下有數(shù)片大鱗。側線平直,橫貫于體的中軸。背鰭硬刺在體長14厘米以下的小個體較強,其后緣具明顯的鋸齒;但在大個體(體長在15厘米以上)都變柔弱,其后緣光滑或僅有少數(shù)鋸齒痕。體背部暗灰色,腹部銀白色,背鰭、胸鰭和腹鰭呈青灰色,尾鰭紅色。生活于支流清溪中的個體體側有小黑斑,達到性成熟的雄魚吻部出現(xiàn)有珠星。齊口裂腹魚為底層魚類,要求較低的水溫環(huán)境,喜歡生活于急緩流交界處,有短距離的生殖洄游現(xiàn)象。雌性需4齡達性成熟,雄性一般在3齡達性成熟,產(chǎn)卵季節(jié)在3-4月。此時繁殖群體由岷江、大渡河上溯至其支流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于急流底部的礫石和細砂上,亦常被水沖下至石穴中進行發(fā)育。產(chǎn)卵后的親魚到秋季(9-10月)則回到江河深水處或水下巖洞中越冬。它們以著生藻類為食,偶爾亦食一些水生昆蟲、螺螄和植物的種子。攝食時尾部向上翹起,以其發(fā)達的下頜角質邊緣在巖石上從一端刮向另一端,隨刮隨吸,在其剛刮取過的巖石上留下明顯的痕跡,漁民往往據(jù)此判斷它的棲息場所。分布于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為長江上游的一種重要食用魚。個體大,一般為0.5-1.0公斤,最大可達4.0-5.0公斤。天然產(chǎn)量也大,在岷江沿岸地區(qū)齊口裂腹魚和重口裂腹魚為漁獲物的優(yōu)勢種群,有時竟達市場供應總量的70%以上。由于肉質肥美,富含脂肪,最為產(chǎn)區(qū)
居民所喜食。尤以“雅安砂鍋魚頭”更是聞名四方。民間傳說,光緒年間,雅安舉子李景福給慈禧太后進貢了一尾“雅魚”,慈禧食后,頓覺龍鳳之肉難以媲美,隨賞暢李景福為知府。齊口裂腹魚在江中天然魚苗的數(shù)量很多,利用天然魚苗,養(yǎng)成適宜規(guī)格的魚苗,可作為上游地區(qū)中小型水體的放養(yǎng)對象,以發(fā)展當?shù)氐酿B(yǎng)魚業(yè)。請注意,其魚卵有毒,但充分煮熟后仍可食用。16、退鰍銅魚銅魚16、退鰍銅魚銅魚(Coreiusheterodon)屬鯉形目,鯉科,/包亞科,銅魚屬。俗稱:尖頭、水密子、尖頭棒、尖頭水密子、退鰍、假肥沱、麻花魚、桔棒、竹魚、黃道士、銅錢扣、金鰍。英文名:Brassgudgeon,Bronzegudgeon。 ???體細長,前端圓棒狀,后端稍側扁。頭小,錐形;眼細??;口下位,狹小呈馬蹄形;頭長為口寬的7-9倍。下咽齒末端稍呈鉤狀;須1對,末端超過眼后緣。胸鰭后伸不達腹鰭起點。體呈黃銅色,各鰭淺黃色。銅魚棲息于江河流水環(huán)境的下層,習慣于集群游弋,通常一個群體由幾十到幾百個體組成。冬季至深水河槽或深潭的巖石間隙越冬。性成熟年齡為2-3齡,生殖期為4-6月,多在水流湍急的江段繁殖,受精卵隨江水漂流發(fā)育,懷卵量為2-20萬粒。銅魚的攝食強度很大,腸管常充滿食物。其食物組成主要為淡水殼菜、蜆、螺螄及軟體動物等,其次是高等植物碎片和某些硅藻,屬于雜食性魚類。其魚苗和幼魚吞食其它魚的魚苗,性極饕餮,為家魚苗的大敵害之一。銅魚多見于長江流域的干支流和有流水灌注的湖泊中;靜水湖泊中較為少見。長江中另一種圓口銅魚(Coreiusguichenoti)俗稱:肥沱,方頭水密子,英文名:Largemouthbronzegudgeon。其形態(tài)區(qū)別在于口寬闊,呈弧形;須長可達胸鰭基部。胸鰭后伸遠超過腹鰭基部。這種魚生活習性與銅魚相似,但分布主要在于長江上游,而中游較少。黃河產(chǎn)的北方銅魚(Coreiusseptentrionalis)俗稱:鴿子魚,尖嘴水密子,英文名:Northernbronzegudgeon。與普通銅魚的區(qū)別為口較寬,頭長為口寬的6倍以下;下咽齒末端斜切。它們的生活習性與普通銅魚相似,但分布僅限于黃河。銅魚生長迅速,在長江、黃河的天然產(chǎn)量很高,一般個體重0.5-1公斤,最大者達3.5-4公斤。在長江上游、漢水中游及黃河流域的清遠一帶產(chǎn)量極其豐富,為一重要經(jīng)濟魚類。銅魚肉質細嫩,味腴美,體內富含脂肪,骨刺較少,因而列為上等魚品。特別在黃河流域,鴿子魚久負盛名,當?shù)匾暈橐环N珍貴特產(chǎn)魚品。銅魚每年產(chǎn)卵成群進入支流覓食肥育,8-9月逐漸回到干流或在支流尋找越冬場所,此時銅魚最為肥壯,漁民常稱為“退鰍”。17、南方溪洞魚類――泉水魚泉水魚(Pseudogyrincheilusprocheilus)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泉水魚屬。俗稱:泉水魚、油魚。?體較長,前部圓,后部稍側扁,腹前部較平,頭的背部成弧形。吻圓鈍;口裂略呈三角形,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唇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小角質凸起;唇部卷入口腔內,張口時,唇外翻擴展為喇叭形,借此吸附于其它物體上。唇后溝限于口角處。須2對,吻須較長,頜須短小。眼小,位于頭側稍后上方。鱗中等大,腹部鱗較小,且陷藏于皮下。背鰭無硬刺。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微黑;體側鱗片絕大部分都有黑色邊緣,從鰓孔之后至胸鰭前黑色的斑塊較粗,故此聯(lián)成一大形黑斑。? 泉水魚棲息于我國南方江河流速較大的水域的中下層,平時喜歡生活于山溪和具流水的巖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常以口在江底巖石上刮食附著的動植物及其它有機物質,很少進入地層為污泥的靜水水體中,生殖季節(jié)游向上游產(chǎn)卵。一般長至重1-1.5公斤始達性成熟。產(chǎn)卵時間約在3-4月,卵產(chǎn)于石縫或石洞中。 泉水魚分布于長江上游干、支流及珠江水系的西江中上游。?泉水魚為四川、廣西、云南常見的食用魚類。生長速度較慢,常見者約0.5-1公斤,最大個體約3.5-4公斤左右。產(chǎn)量不大,惟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且富含脂肪,系食用之珍品。鮮肉供藥用,有補益元氣、止血的功效,主治泄痢、吐血、崩漏等癥。18、只上水,不落水的唇鯪唇鯪(Semilabeonotabilis)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唇鯪屬。俗稱:沒六魚、沒落魚、木頭魚、唇魚、巖鯪、巖魚。? 體長筒形,稍側扁,腹部平,尾柄側扁。頭略鈍而稍窄,頭頂稍凸;吻圓鈍;口大,下位,橫裂。吻皮與上唇連合,覆蓋上頜,后緣平直,邊緣區(qū)披顆粒狀角質乳突,排列較密。下唇厚,外緣布滿小乳突,向頤部伸展成三角形。上下頜邊緣銳利,為厚唇所完全覆蓋。唇后溝限于口角。眼大,位高,上緣幾乎與顱頂平齊。須2對,均細小,頜須常退化。鱗較大,側線平直;背鰭無硬刺,末根不分枝鰭條柔軟,其長遠超過頭長。體呈黃棕色,背部較深,腹部乳白色;體側從頭后至尾鰭基部有灰褐色的鱗間縱紋8-9條;各鰭灰棕色。? 唇鯪為江河的中下層魚類。性喜水質清亮而流急的水域,常頂流而上,漁民謂之“只上水,不落水”,故有“沒落魚”之稱。常居山溪有流水的巖洞中,亦呼之為“巖魚”。此魚常見的多在6市斤以下,故又名“沒六魚”。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唇鯪隨地下水進入與泉水相通巖洞中越冬,刮食著生藻類和有機碎屑。2-5月為繁殖期,在有流水的巖洞中產(chǎn)卵,卵附著于河底礫石上。唇鯪分布于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云南元江也產(chǎn)此魚。?常見唇鯪的個體重1-2公斤,最大可達5公斤。肉嫩味美,含脂量高,為珍貴經(jīng)濟魚類,在北江和廣西桂平等江段產(chǎn)量相當可觀。19、崩鼻黑魚一一東方墨頭魚東方墨頭魚(Garraorientalis)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墨頭魚屬。俗稱:獅子魚,崩鼻魚,墨魚,烏魚,癩鼻子魚。英文名:Orientalsuckingbarb。?體長,圓筒形,腹部扁平,尾部側扁。頭寬,吻圓鈍,前端有很多粗糙的角質突起。鼻前深陷,將吻分作兩部,上部為游離的吻突,雄性更為顯著,并具發(fā)達珠星,幼魚不明顯??谙挛唬市略滦?,上唇邊緣呈流蘇狀,下唇有發(fā)達的圓形吸盤,中央為肉質墊,周緣有游離的薄片;其后緣較前緣略寬,上有乳狀小突起,肉質墊與前端薄片間有一淺溝,須2對;鱗較大,腹面在胸鰭基部之前鱗極小。背鰭無硬刺。體背深黑色,腹部灰白,各鰭灰黑色,略帶橙色,幼魚橙色較顯著;體側每個鱗片后部均有一黑斑,故形成體兩側各有6條黑色平行的條紋。東方墨頭魚經(jīng)常棲息于江河、山澗水流湍急的環(huán)境中,以其碟狀吸盤吸附于巖石上,營底棲生活。食物中多為著生藻類,?;煲阅嗌场3墒燧^早,產(chǎn)卵期均在3月份,產(chǎn)卵須有流水條件,故多在洪水期產(chǎn)卵。? 東方墨頭魚分布于我國南方珠江、閩江、九龍江、韓江、元江、海南島等水系。生長緩慢,體型比東坡墨頭魚為小,最大個體僅達30厘米左右。但體內富含脂肪,肉味極鮮美,產(chǎn)區(qū)視為名貴魚類。產(chǎn)地漁民常直接將魚放在火上烤而食之,更具原始的風味。產(chǎn)量不高,僅在原產(chǎn)地有較高的價值。20、珠江四大名貴河鮮之一一一卷口魚???卷口魚(Ptychidiojordani)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卷口魚屬。俗稱:嘉魚,老鼠魚,鼠頭魚。英文名:Ratmouthbarbel。 ???體長,亞圓筒形,后部稍側扁。頭小、背隆起,向后逐漸平直。吻尖突,吻皮肥厚,下垂,無吻褶,包蓋著上下頜,邊緣深裂成10-12條流蘇,流蘇上有許多小乳突??谙挛?,上唇消失,下唇有短須狀的小突。上頜尖形,在頜須基部有一肉質系帶與下唇相連。上下頜具角質銳緣;唇后溝限于口角,為一向后的縱深溝延伸至眼下。須2對,均粗長,略等;眼小,眼間窄;鱗小,側線鱗在40以上。背鰭無硬刺;體棕色,背部棕黑色,腹部黃白色,鱗片中央有一灰黑色斑塊;各鰭棕黑色。在繁殖季節(jié),雄魚的吻部、頰部及頭部均披有白色珠星狀的細小顆粒,用手摸之有明顯的粗糙感;雌魚則無星珠,頭部較光滑。在同批魚或同齡魚中,雌魚個體始終大于雄魚,且腹部較飽滿。?卷口魚屬于定居性魚類,喜歡生活于河床寬闊、流速大、江中多深潭、水質清澈的石底深水河段以及通泉水的石洞中;以淡水殼菜和蜆科類為主要食物,也吃一些淡水海綿、藻類及有機碎屑、水生昆蟲、水蚯蚓等。每年4-9月份為其繁殖季節(jié),大批產(chǎn)卵在6月和9月。產(chǎn)卵場所多分布在其生活、棲息的水域中,產(chǎn)卵處水流急湍、深潭眾多;卵多粘附于石頭、沙礫等物的間隙中,不易見到。卷口魚分布于珠江水系及臺灣。?卷口魚幼魚階段生長較快,成魚較慢。常見個體為150-500克,最大個體可重達1公斤。其肉富含脂肪,尤其在5-9月份的繁殖季節(jié),脂肪體不斷增加,遠比非生殖季節(jié)為高。肉質嫩滑鮮美,肉味極佳,古今馳名,被譽稱為珠江四大名貴河鮮(鱸、嘉、鱖、舶)之一。早在唐朝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公元904年)和清代屈大釣所著的《廣東新語》(公元1700年)中就有關于卷口魚的經(jīng)濟價值與棲息環(huán)境的記載。宋代詩人周去非在他的《嶺外代答》(公元1178年)中也稱:“嘉魚身腹多膏”,“其煎也,徒置魚于干釜,少焉膏落,自然煎熬,不必用油,謂之自裹。”由此可見卷口魚含脂量之豐富。卷口魚多在冬季上市,因其生活水域水深流急,只有冬季枯水期水位較淺,河床石頭露出,才容易下網(wǎng)捕捉。21、華南著名池養(yǎng)魚類一一鯪鯪(Cirrhinusmolitorella)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鯪屬。俗稱:土鯪魚、鯪公、雪齡、花鯪。英文名:Mudcarp,Molar-pharyngoteethbeard-labeo。?體梭形,側扁,腹部圓,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頭短,吻鈍圓,吻皮下垂覆蓋于上唇基部,邊緣光滑,上唇發(fā)達,邊緣具裂紋,與上頜分離??谙挛?,呈一橫裂,只在口角處稍下彎;下唇和下頜分離,邊緣和外面近邊緣處有1條狹帶,具肉質細乳突。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粗壯,頜須短小或退化。體上部青灰色,腹部銀白,體側在胸鰭基部之后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為黑色聚成為1塊長菱形的斑塊,幼魚尾鰭基部中央有一黑色的斑點。?棲息于水溫較高的江河中的中下層,偶爾進入靜水水體中;對低溫的耐力很差,水溫在14℃以下時即潛入深水,不太活動;低于7℃時即出現(xiàn)死亡。 冬季在河床深水處越冬。以著生藻類為主要食料,常以其下頜的角質邊緣在水底巖石等物體上刮取食物,亦食一些浮游動物和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植物質。性成熟為2冬齡,生殖期較長,從3月開始,可延至8、9月。洪水期間親魚群居產(chǎn)卵場,相互追逐,還會發(fā)出咕……咕……的求偶聲,產(chǎn)卵場所多在河流的中、上游。分布于珠江、閩江、韓江、海南島、臺灣島、元江及瀾滄江水系,國外見于越南。?常見的鯪魚個體為500克左右。在天然水體中可長到重2-2.5公斤、長60厘米,個別可達8公斤。產(chǎn)量高,為產(chǎn)區(qū)的重要經(jīng)濟魚類,也是廣東、廣西的著名池養(yǎng)魚。鮮魚肉入藥,有活血行氣、逐水利濕的功效,主治膀胱結熱、黃疸、水腫膨脹等癥。22、海南島青魚一一盆唇華鯪????盆唇華鯪(Sinilabeodiscognathoides)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華鯪屬。俗稱:泥鰣,圓青衣,青魚。? 體略呈長筒形,稍側扁;頭較小,吻突出,前端圓鈍??谙挛?,新月形。吻皮及下唇均具細鋸齒形缺刻,吻皮向下蓋住上唇的中部。上唇在近口角處外露,并具細小乳突;下唇與下頜有深溝相隔,內面有細小乳突。唇后有淺溝相通。顏溝顯著。在顏部正中的顏溝起點之前有一橫紋,下頜具銳利角質邊緣。須2對,細小。背鰭無硬刺,外緣稍凹,最長鰭條約等于頭長;尾鰭分叉極深。體青綠色,背部尤深,腹部乳白,各鰭灰色。盆唇華鯪喜生活在水流較急的清澈、多巖石的江河深水處或山澗溪流中,營底棲生活,以著生藻類和有機物碎屑為食。分布于海南島。個體較大,常見個體為2-3公斤,最大可達5公斤以上,為產(chǎn)區(qū)的經(jīng)濟魚類。肉味鮮美,不亞于青魚,經(jīng)濟價值較高。23、生命力最強的魚類一一鯽(Carassiusauratusauratus)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俗稱:喜頭、鯽拐子(湖北),鯽瓜子(東北),河鯽魚(上海),月鯽仔(廣東);古稱《、鮒、寒鮒。英文名:Goldfish,cruciancarp。鯽體側扁而高,體長為體高的2.2—2.8倍,腹部圓,頭較小,吻鈍,口端位,無須,下咽齒側扁。;背鰭和臀鰭均具一根粗壯且后緣有鋸齒的硬刺。鱗較大,整個身體呈銀灰色,背部深灰色,腹部灰白色。 鯽魚為廣布、廣適性魚類,對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從亞寒帶到熱帶,不論水體深淺,流水或靜水,清水或濁水,低氧、酸、堿等環(huán)境均能適應。一般比較喜歡棲息在水草叢生、流水緩慢的淺水河灣、湖汊、池溏中,它對水溫、食物、水質條件、產(chǎn)卵場的條件都不苛求,能在其它養(yǎng)殖魚類所不能忍受的不良環(huán)境中生長繁殖。鯽魚又是一種廣溫性魚類,水溫在10℃左右以至32℃左右都能攝取和消化食物。能在水中含氧量較低的情況下長期生活著,只有當含氧量較低的情況下長期生活著,只有當含氧量低達0.1毫克/升時才開始死亡,在較強堿性(PH=9)的水中也能生長繁殖。鯽魚又是雜食性魚類,它們的食譜極為廣、雜,其動物性食物以枝角類、橈足類、苔蘚蟲、輪蟲、淡水殼菜、蜆、搖蚊幼蟲以及蝦等為主;植物性食物則以植物的碎屑為最主要,常見的還有硅藻類、絲狀藻類、水草等。在我國南方,鯽魚幾乎全年都能攝食;在北方則由12月至翌年3月停止攝食。而68月則為它們最旺盛的攝食時期。鯽魚的生長速度較慢,當年僅長至50克,第二年長到100150克,第三年可達300克以上;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常見的個體一般都在250克左右。鯽魚在南方一般在1冬齡時便開始成熟,北方一般為2冬齡始達性成熟。產(chǎn)卵時期可從3月延至8月,其天然產(chǎn)卵場多在淺水湖灣水草叢生地帶,產(chǎn)卵時水溫在1516℃以上,多數(shù)在下雨以后,親魚逆水游到產(chǎn)卵場去產(chǎn)卵。產(chǎn)卵場選擇在湖灣、河川沿岸水草叢生的淺水區(qū),也能在池塘等靜水環(huán)境中產(chǎn)卵。產(chǎn)卵多在半夜或清晨進行。卵分批產(chǎn)出,受精卵具有粘性,粘附于水草上發(fā)育。鯽魚的性問題相當復雜,曾有雌雄同體現(xiàn)象的報導,也有人說鯽魚有雌核發(fā)育的能力。在自然界中,雌魚比雄魚多,雌雄魚的性比約為4:1。 鯽魚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各種水域皆產(chǎn)。鯽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3.019.5克,脂肪1.17.0克,碳水化合物0.15.8克,礦物質(灰分)0.9克,熱量62109千卡,鈣50116毫克,磷192218毫克,鐵1.14.4毫克。全國各地都喜愛吃鯽魚,被視為上等食品;尤其是產(chǎn)婦食鯽魚湯后,能增加乳汁。在自然水體中,鯽魚的產(chǎn)量在淡水魚總產(chǎn)量中所占的比例高居首位。由于鯽魚適應性強,在各種水體皆可生長、繁殖,且1齡魚即達性成熟,種群恢復快,故一直被作為養(yǎng)殖搭配的對象。鯽魚的養(yǎng)殖品種繁多,常見的各種金魚,便是普通鯽魚經(jīng)過人工篩選、馴化而成的變種。鯽魚全魚性味甘、溫,有開脾健胃、增進食欲、消水腫、止嘔吐、發(fā)乳之功效。魚卵可調中補氣。全魚入藥,可以治療麻疹、腮腺炎、牙痛、牙齦腫痛、乳瘡、乳癌初起、肺痛、肺膿腫、外痔、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水腫、腹水膨脹、反胃吐食、胃痛、產(chǎn)婦缺奶、產(chǎn)后奶少等癥。其膽汁能治癰、無名腫毒和臁瘡。24、鯰魚蟾胡子鯰(Clariasbatrachus),又稱二棲胡鯰,系華南師范大學生生物系于1978年從泰國引進。它與我國南方產(chǎn)的胡子鯰在形態(tài)、習性等方面很相似。蟾胡子鯰的體形比較大,體呈暗褐色,胸鰭和腹鰭色較深黑;由腹部至尾鰭基有不規(guī)則的灰褐色圓點;背鰭鰭條為60-76,臀鰭鰭條為47-58(胡鯰的背鰭鰭條為58-62,臀鰭鰭條65-76,臀鰭鰭條為52-55),性較兇猛,捕捉時一不小心就被刺傷。其優(yōu)點是肉質細嫩,能生活于低溶氧的環(huán)境中,適宜于小水體密養(yǎng),并具有生長快、繁殖周期短、繁殖季節(jié)長等特點。泰國每年可飼養(yǎng)兩批,畝產(chǎn)達13933.5公斤,用體長4厘米以上的魚苗飼養(yǎng)一年,成活率可達100%,最大個體重0.5公斤左右。 革胡子鯰(Clariasleather),俗稱埃及塘虱。系廣東省淡水養(yǎng)殖良種場于1981年11月從埃及引入。革胡子鯰的形態(tài)與我國南方產(chǎn)的胡子鯰相似,區(qū)別在于背鰭和臀鰭的基部更長,鰭條數(shù)目更多;頭背部有許多呈放射狀排列的骨質突起;胸鰭硬刺短而鈍,不刺手;鰓耙密集,數(shù)目高達52-90(胡子鯰僅15-18,蟾胡子鯰為18-23);鼻須和頜須稍短,均不達胸鰭;體背及兩側蒼灰色,帶有不規(guī)則云狀斑塊,胸鰭部色白;自體重10克以上的個體所有鰭條邊緣均有淡紅線環(huán)繞。革胡子鯰具有個體大、生長快、肉質細嫩、易繁殖、適應性強、耐低氧、抗低溫能力較強等優(yōu)點,飼養(yǎng)一年可重達2公斤,最大個體達10公斤以上,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養(yǎng)殖魚類,當前部分地區(qū)已開展家庭養(yǎng)魚。革胡子鯰的性成熟年齡約為10個月,繁殖季節(jié)為4-10月份。其產(chǎn)卵習性似鯉魚,而不同于本地的胡子鯰和蟾胡子鯰;并且親魚有吞食魚卵和仔魚的本能,故不能在產(chǎn)卵原塘孵化。此魚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養(yǎng)殖對象。常見淡水魚圖譜簡介(三)淡水魚,圖譜,簡介淡水魚,圖譜,簡介25、黃顙魚(Pelteobagrusfulvidraco)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俗稱:黃臘丁,央絲。英文名:Yellowcartfish。體長,腹平,體后部稍側扁。頭大且平扁,吻圓鈍,口大,下位,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須4對,大多數(shù)種上頜須特別長。無鱗。背鰭和胸鰭均具發(fā)達的硬刺,刺活動時能發(fā)聲。脂鰭短小。體青黃色,大多數(shù)種具不規(guī)則的褐色斑紋;各鰭灰黑帶黃色。多在湖泊靜水或江河緩流中營底棲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敗物和淤泥的淺灘處。白天潛伏于水體底層,夜間浮游至水上層覓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處。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之在不良的環(huán)境條件下也能生活。黃顙魚是一種典型的廣食性魚類,幼魚主要食浮游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成魚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黃顙魚2齡達性成熟。每年5-7月,雄魚游至沿岸地帶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處(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鰭刺在泥底上斷斷續(xù)續(xù)地轉動,掘成一個小小的泥坑,即為產(chǎn)卵的魚巢。雄魚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魚到來,在巢里進行產(chǎn)卵受精。產(chǎn)卵活動多在氣候由晴朗轉變陰雨的夜間進行。雌魚產(chǎn)過卵后即離巢覓食,只有雄魚在巢附近守護發(fā)育中的卵和仔魚,直到仔魚能離巢自由游動時為止(大約7-8天)。黃顙魚分布廣,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水域均有分布。它個體雖較小,但產(chǎn)量大。肉質細嫩,無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質含量為16.1%,脂肪為0.7%,是我國常見的食用魚類。黃顙魚的種類頗多,常見種還有長須黃顙魚(P.eupogon,英文名:Shortheadcatfish)、瓦氏黃顙魚中.丫2雨611打,英文名:02玨62比61。2=宜$文、光澤黃顙魚(P.nitidus,英文名:Shiningcatfish)等。黃顙魚類的背鰭刺和胸鰭刺均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類中毒性較強的魚類之一。被刺后立即發(fā)生強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傷、出血、局部腫脹、并引起發(fā)燒,患處劇痛半小時至1小時始止。黃顙魚作為藥用常取其全魚。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風、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腫、喉痹腫痛等癥。泥鰍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俗稱:泥鰍、鰍。英文(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屬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俗稱:泥鰍、鰍。英文名:Orientalweatherfish。體細長,前端稍圓,后端側扁。吻突出,眼??;口小,下位,呈馬蹄形。唇軟而發(fā)達,具有細皺紋和小突起。頭部無細鱗;體鱗極細小,埋于皮下,側線鱗150個左右;體表粘液豐富。背鰭無硬刺,起點在腹鰭起點上方稍前;尾鰭圓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體灰黑,并雜有許多黑色小斑點,體色常因生活環(huán)境不同而有所差異。泥鰍喜歡棲息于靜水的底層,常出沒于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huán)境適應力強。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干涸,泥鰍便鉆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干燥,并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由于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于一般魚類,故離水后存活時間較長。在干燥的桶里,全長4-5厘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厘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并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泥鰍2冬齡即發(fā)育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水溫18℃),產(chǎn)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淺水草叢中,產(chǎn)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沒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魚,常分散生活,并不結成群體。除西部高原地區(qū)外,我國自南到北各處都有此魚生長。泥鰍個體雖小,但其分布甚廣,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撈。其生命力強,資源豐富,還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小水產(chǎn)品。泥鰍肉質細嫩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4-22.6克,比一般魚類高;還含有脂肪2.8-2.9克,熱量100-117千卡,鈣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鐵2.7-3.0毫克,以及維生素B1、B2和煙酸。多食泥鰍有治療疾病之作用。泥鰍性味甘、平?!夺t(yī)學入門》中稱它能“補中、止泄”?!侗静菥V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解渴醒酒、利小便、壯陽、收痔都有一定藥效。它對肝炎、小兒盜汗、痔瘡下墜、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陽萎、腹水、乳癰等癥均有良好的療效。其常見的藥用食法主要有三種:
1、取適量泥鰍放在清水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換入清水,待它排去腸內泥水污物后洗凈入鍋,文火烘干,研末備用。服時每次取5克,溫開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對急慢性肝炎都有療效;還可治黃疸、保肝、促使腫脹的肝脾回縮。2、用活泥鰍適量,按上法處理后,與等量的鮮活蝦煮湯食用,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陽萎。3、每次取活泥鰍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黃,加入適量的水和鹽,煮熟后食用,具有補脾、壯腎和健胃之功效。泥鰍的粘液內服可治小便不通、熱淋;外用能治白癬與漆瘡(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膚病)。27、花鱸(Lateolabraxjaponicus27、花鱸(Lateolabraxjaponicus)屬鱸形目,腦科,花鱸屬。俗稱:鱸魚、花寨、板鱸、鱸板。英文名:Japaneseseaperch,Blackspotfedbass。體長,側扁,背腹面皆鈍圓;頭中等大,略尖。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上頜伸達眼后緣下方。兩頜、犁骨及口蓋骨均具細小牙齒。前腮蓋骨的后緣有細鋸齒,其后角下緣有3個大刺,后鰓蓋骨后端具1個刺。鱗小,側線完全、平直。背鰭兩個,僅在基部相連,第1背鰭為12根硬刺,第2背鰭為1根硬刺和11-13根軟鰭條。體背部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灰。體側上部及背鰭有黑色斑點,斑點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鱸魚喜歡棲息于河口咸淡水處,亦能生活于淡水中生活。主要在水的中、下層游弋,有時也潛入底層覓食。魚苗以浮游動物為食,幼魚以蝦類為主食,成魚則以魚類為主食。性成熟的親魚一般是3冬齡體長達600毫米左右的個體。生殖季節(jié)于秋末,產(chǎn)卵場在河口半咸淡水區(qū)。分布于東亞的中國、朝鮮及日本,我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皆產(chǎn)此魚。鱸魚生長迅速,個體大,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以上。其肉佳美。古代詩人曾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的詩句稱贊其體態(tài)和味道。在沿海一帶,產(chǎn)量較高,為產(chǎn)區(qū)的重要食用魚之一。其肉每百克含蛋白質17.5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0.4克,熱量100千卡,鈣56毫克,磷131毫克,鐵1.2毫克,維生素B20.23毫克,煙酸1.7毫克和微量維生素B1。28、鳤28、鳤(Ochetobibuselongatus)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鳤屬。俗稱:刁子、麥稈刁、昌刁、刁桿。
體細長,近似筒狀。頭小,呈錐狀。口較小,端位,口裂平直,無須。下咽齒3行,寬大而光滑,末端成鉤狀。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與腹鰭相對。尾鰭分叉很深,兩葉末端均尖。體背部呈藍綠色,腹部銀百,體側正中上方有一條淺黃綠色的縱帶;偶鰭和臀鰭桔黃色,尾鰭灰黑色。外形似鳡,但性情較溫和,有江湖洄游的習性。每年7-9月進入湖泊中肥育,到生殖季節(jié)時重又回到江河急流中進行生殖。生殖季節(jié)為4-6月,性成熟年齡為3-5冬齡。產(chǎn)卵場所需要有流水,而在靜水中不能繁殖。食物多為動物性成分,如水生昆蟲、枝角類,小魚、蝦等。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類水體中均產(chǎn)。生長速度雖不快,最大個體僅達10余公斤,常見者多為0.5-1公斤,但其分布較廣,且肉質細嫩,味鮮美,食用頗受歡迎。29、鱸鯉(Percocyprispingi)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鱸鯉屬。俗稱:花魚,青脖。體略側扁,頭較大,前端較尖,頭背面平而寬,頭后背部隆起。口亞上位,斜裂,下頜突出。須2對,吻須略短于頜須。鰓裂大,兩側鰓膜聯(lián)于鰓峽處極接近。背鰭刺弱,后緣具細齒。鱗較小,胸、腹部鱗更小,淺埋皮下,側線略下彎。體背面青灰色,側面及腹部白色;體側鱗絕大部分有一黑色邊緣,因此聯(lián)成體側整齊的直條紋,頭、背部有分散的小黑點;背鰭、胸鰭、尾鰭微黑。幼魚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魚則在敞水區(qū)水體的中上層游弋。行動迅速,為兇猛性魚類,專門獵食小型魚類。3冬齡魚達性成熟,生殖期約在6月間,產(chǎn)卵地點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鱸鯉主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盤江等水系。鱸鯉的另一個亞種--花鱸鯉(P.pingiregani)俗稱:花魚。分布于云南省南盤江水系和撫仙湖?;|鯉的形態(tài)區(qū)別在于:體側有許多分散的黑色斑點,不組成直行條紋,腹鰭末端至臀鰭起點間的距離小于吻長。鱸鯉是產(chǎn)區(qū)的大型經(jīng)濟魚類,長江上游產(chǎn)量相當大,常見體重0.5-1公斤,最大達15公斤。肉可供藥用,有祛痰、止血、鎮(zhèn)靜的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胃潰瘍出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癲癇失眠,月經(jīng)過多等癥。30、長吻籟(Leiocassislongirostris)屬鯰形目,鲿科,籟屬。俗稱:30、長吻籟(Leiocassislongirostris)屬鯰形目,鲿科,籟屬。俗稱:蒯魚,江團,肥沱,肥王魚。英文名:Longsnoutcatfish。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后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層,覓食時也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冬季多在干流深水處多礫石的夾縫中越冬。長吻籟為肉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達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齡為3齡,一般為4-5齡。成魚每年3-4月開始成熟,便上溯至礫石底的河水急流處產(chǎn)卵。產(chǎn)卵期為4—6月,8月左右下退。懷卵量1-10萬粒以上不等。長江的產(chǎn)卵場較集中于中游的荊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長吻籟分布于中國東部的遼河、淮河、長江、閩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鮮西部,以長江水系為主。長吻籟的生長速度較快,為同類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常見者多為2-4公斤。在長江流域的漁獲物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中下游顯著多于上游地區(qū)。蒯魚為大型的經(jīng)濟魚類,其肉嫩味鮮美,富含脂肪,又無細刺,蛋白質含量為13.7%,脂肪為4.7%,被譽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此魚最美之處在帶軟邊的腹部。而且其鰾特別肥厚,干制后為名貴的魚肚。湖北省石首市所產(chǎn)的“筆架魚肚”素享盛名。它膠層厚,味純正,色半透明,制作工藝獨特,干制品的外形和鑲嵌在鰾內的一個美麗的自然圖案,對著光源照看,與屹立在石首市城里的筆架山酷似,由此得名“筆架魚肚”,并有“此物唯獨石首有,走遍天下無二家”之說,實屬食中之珍。早在明初就作為珍品獻給明太祖朱元璋,從此一直被列為貢品。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宋代詩人蘇軾和現(xiàn)代詩人碧野都為之作詩著文大加贊譽。但是,長江中長吻籟資源近年日趨下降,產(chǎn)量銳減。為了保護和開發(fā)這一名貴魚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院與石首市特種水產(chǎn)品研究所協(xié)作攻關,已于1987年在人工繁殖與養(yǎng)殖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籟魚的背鰭刺和胸鰭刺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中毒性較強者,被刺后立即發(fā)生劇痛、灼熱,傷口被穿刺撕裂、出血、局部腫脹,個別會引起發(fā)燒,患處疼痛帶癢,半小時至1小時后方止。被刺事故多發(fā)生于捕捉時,須小心在意。31、鱧(Channaasiatica)屬鱸形目,攀鱸亞目,鱧科,鱧屬。俗稱:廣東稱:七星魚、山花魚、山斑魚、點秤魚、秤星魚、星光魚;廣西稱:星魚、張公魚;臺灣稱:右代。英文名:Snakehead,Chinafi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POS機租賃與移動支付安全監(jiān)控合同3篇
- 臨床胃腸鏡術前術后護理要點
- Unit 4 Lesson 1My family photo(說課稿)-2024-2025學年冀教版(2024)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
- 全國冀教版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新授課 二 畫大熊貓 說課稿
- Unit 8 Knowing the world Lesson4 Same Time,Different Weather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冀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學期素養(yǎng)形成期末測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 2025年度二零二五版汽車租賃市場數(shù)據(jù)分析合同3篇
- 1000臺高低壓電控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拿地備案
-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末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江蘇省連云港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統(tǒng)編版小升初模擬(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皮下注射抗凝劑相關知識試題
- 沛縣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項目二期工程 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報批稿
- DB44∕T 2149-2018 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技術規(guī)程
- 肝移植的歷史、現(xiàn)狀與展望
- 商業(yè)定價表(含各商鋪價格測算銷售回款)
- 【化學】重慶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lián)合檢測試題
- 單位工程質量控制程序流程圖
-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學期課程綱要
- 化學工業(yè)有毒有害作業(yè)工種范圍表
- 洼田飲水試驗
- 定置定位管理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