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鋼材在工程結構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結構工程論文_第1頁
高強度鋼材在工程結構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結構工程論文_第2頁
高強度鋼材在工程結構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結構工程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強度鋼材在工程結構中的應用研究進展,結構工程論文高強度構造鋼〔簡稱高強鋼〕是指采用微合金化及熱機械軋制技術生產出的具有高強度〔委屈服從強度大于等于460,MPa〕、良好延性、韌性以及加工性能的構造鋼材[1].區(qū)別于普通強度鋼材,由于高強度鋼材的委屈服從平臺長度較短、屈強比擬高而無法到達抗震規(guī)范的要求,其變形能力的驗證愈加重要。隨著高強鋼在工程構造領域的逐步推廣應用,有必要對高強度鋼材鋼構造的承載力、延性和抗震性能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旨在總結高強度鋼材在工程構造中的應用現(xiàn)在狀況與研究進展,進而講明相應需要深切進入研究的問題。1高強鋼的應用狀況及限制因素高強鋼在發(fā)達國家已得到初步推廣,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華而不實應用最多的領域是橋梁工程。德國的1ViaductBridge中均采用了S460高強度鋼材〔委屈服從強度為460,MPa的鋼材,簡稱S460高強鋼〕。為減小橋墩尺寸,知足外觀要求,德國的Nesenbachtalbruke橋中受壓構件采用了S690高強鋼;為有效降低自重,便于戰(zhàn)時快速運輸與安裝,瑞典的48號軍用快速橋采用了S1100超高強鋼。高強鋼的應用不僅減小了鋼板的厚度進而減輕構造自重,同時也減小了焊縫的尺寸進而減少焊接工作量、提高焊縫質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施工工期,同時延長了橋梁的使用壽命。高強鋼已經在一些建筑構造中成功運用。這些工程大多采用了460~690,MPa等級鋼材,個別工程還使用了780,MPa等級鋼材。如日本橫濱LandmarkTower大廈,其工字形截面柱采用600,MPa鋼材;德國柏林的SonyCentre大樓的屋頂桁架采用S460和S690鋼材;澳大利亞悉尼的StarCity在地下室柱子和其內部Lyric劇院的2個桁架構造中采用650,MPa和690,MPa等級的鋼材;悉尼的Latitude大廈在轉換層中采用690,MPa高強度鋼板;美國休斯頓ReliantStadium體育館的屋頂桁架構造采用450,MPa高強度鋼材。高強鋼在我們國家也已成功運用于建筑工程。如國家體育場鳥巢的關鍵部位采用了700,tQ460等級鋼材;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構造采用了2,600,tQ420鋼;央視新臺址主樓構造采用了2,674.19,tQ460鋼等。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G550高強鋼在澳大利鋼構造住宅方面也有了初步的應用[2].輸電塔、海洋平臺、壓力容器、油氣輸送管道、船舶制造與汽車制造等領域是高強鋼的潛在市場。日本和美國的鐵塔設計標準都已經給出了較高等級的可選鋼材。(日本架空送電規(guī)程〕[3]中焊接構造鋼的委屈服從強度最高為460,MPa,鐵塔用高拉力型鋼的委屈服從強度到達520,MPa;(美國輸電鐵塔設計導則〕[4]中的鋼材強度已到達686,MPa;高強鋼在我們國家輸電線路領域中的運用起步較晚,我們國家(架空送電線路桿塔構造設計規(guī)定〕[5]中的最高強度等級當前只要390,MPa.但2007年,Q460角鋼在平頂山-洛南500,kV線路的輸電塔中得以應用。結果表示清楚,高強鋼的使用能夠有效降低輸電塔的自重,節(jié)省材料可達10%,,進而降低整體造價達8%,之多[6].固然高強鋼已開場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得到推廣和使用,但其普及仍遭到眾多因素的限制。首先,由于相關的研究工作還有待深切進入,其構造設計方式方法還相對滯后。歐洲鋼構造規(guī)范僅在原有普通鋼材鋼構造設計規(guī)范中,增加了針對S460-700的補充條款;美國的荷載抗力系數設計規(guī)范〔極限應力設計法LRFD〕中雖提出了最高為A514〔強度標準值690,MPa〕的幾種高強度構造鋼材的荷載抗力系數,但兩者均僅套用普通鋼材鋼構造的設計方式方法和計算公式,并未建立在充足研究數據的基礎上。同時,由于生產高強鋼采用了新的加工工藝,其力學性能及連接的受力性能等均隨之變化,而現(xiàn)行設計方式方法沒有能充分考慮這些變化。我們國家的鋼構造設計規(guī)范更是缺少針對460,MPa以上等級鋼材的設計條文,缺少高強鋼的抗力分項系數和強度設計值指標,因而,無法指導和規(guī)范工程設計[7].其次,相對于強度的大幅增長,高強鋼的彈性模量并沒有明顯增長,而使用此類鋼材伴隨的焊縫造價增加、鋼材延性降低等問題又尚未得到合理解決。2高強鋼梁柱端板連接節(jié)點的研究高強鋼在工程構造中的應用研究,當前主要集中在材料性質和節(jié)點性能兩個方面。國內外針對高強度鋼構造力學性能的研究成果還主要集中于靜力、分布研究和受壓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局部穩(wěn)定及滯回性能研究中。節(jié)點是構造中構件互相交匯連接的區(qū)域,是構造十分關鍵的部位。對于高強鋼構造節(jié)點而言,一方面,由于鋼材委屈服從平臺長度較短、屈強比擬高而無法到達抗震規(guī)范的要求,其變形能力的驗算愈加重要。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一定數量的研究,難以對節(jié)點實際變形和轉動能力進行估計,因而,高強鋼構造節(jié)點的力學性能還是亟需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在建筑工程中量大面廣的構造是框架構造,其典型的節(jié)點主要為梁柱連接節(jié)點,通常有焊接連接和螺栓連接兩種基本類型。由于梁柱螺栓連接大多借助端板連接,故此類節(jié)點又稱為端板連接節(jié)點。下面主要介紹端板連接節(jié)點的研究情況。2.1節(jié)點試驗研究端板連接節(jié)點的試驗主要以抗彎試驗為主,對端板的理論研究主要采用T-stub理論。Coelho等在文獻[8]中證實,在端板厚度不超過一定限值的情況下,節(jié)點的轉動主要來自于節(jié)點的受拉區(qū),該受拉區(qū)能夠簡化為一個T-stub模型,如此圖1所示。根據節(jié)點塑性鉸出現(xiàn)位置不同,在軸拉力作用下的T型件毀壞形式可分為翼緣產生塑性鉸、聯(lián)合毀壞和螺栓拉壞3種。研究表示清楚[9-12],歐洲規(guī)范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節(jié)點的承載力,但高估了其初始轉動剛度,對轉動能力的估算也偏于保守。研究還表示清楚,端板厚度對節(jié)點初始剛度的影響比柱翼緣的厚度愈加顯著,華而不實,端板厚度越大,節(jié)點的初始抗彎能力和剛度就越大,而其轉動能力卻隨之減小。反之,隨著端板厚度的減少,節(jié)點的轉動能力也隨之增加。大體上,薄端板通常能夠知足塑性轉動30,mrad的要求。高強鋼端板具有足夠的局部延性來保證荷載的應力重分布,甚至當螺栓并未按最佳方式布置時,仍然具有充分的延性[13-14].其工作機理為:首先,只要一個螺栓承當所有的荷載;當其他螺栓激活后,即應力重分布后,所有螺栓共同承當荷載。通過螺栓孔的橢圓化率來斷定鋼材的局部延性能夠發(fā)現(xiàn),構件在試驗中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塑性變形。試驗結果表示清楚,由純剪造成的螺孔伸長并不是構件的最終極限狀態(tài),通過限制平均承載應力大小的方式來限制形變的歐洲規(guī)范偏于保守。實際上,高強鋼螺栓節(jié)點在彈塑性階段的荷載-位移曲線表示清楚,螺孔的容許伸長率能夠到達d0/6〔d0為螺孔直徑設計值〕。在彈性曲線的最后階段,其極限承載力也只減少了20%,,因而,相應的規(guī)范限值還需進一步修正。對抗剪連接構件的試驗表示清楚[15-17],即便高強鋼的極限強度與委屈服從強度的比值較小,甚至對S1100鋼而言,小至1.05,其對構件局部延性的影響也甚微。本來試件在螺栓孔發(fā)生較大伸長的情況下,將發(fā)生劈裂或者剪切毀壞,而實際上,幾組試驗的端板均在凈截面處毀壞。該試驗結果與歐洲和美國規(guī)范進行比擬能夠發(fā)現(xiàn),兩者的計算結果均較為保守。參考對高強鋼焊接節(jié)點域的研究[18],在保證承載力的情況下,只要設計合理,適當減小柱腹板厚度,高強鋼板仍具有足夠的延性,知足形變的要求。試驗表示清楚,同等尺寸的構件,由于高強鋼委屈服從應力增加,其承載能力更高層次。同時,節(jié)點域中的腹板越厚,延性越低,并且隨著鋼板強度越高,相應的形變能力和延性就越低。因而,需要對腹板厚度進行一定的取舍,但節(jié)點域腹板不能過分薄,否則局部穩(wěn)定不能保證。該試驗結果與歐洲規(guī)范的比照表示清楚,歐洲規(guī)范仍適用于高強鋼構件設計,但存在一些缺乏,如未考慮軸向壓力對構件承載力的不利影響,應對現(xiàn)有公式進行修正。高強度鋼材節(jié)點中的螺栓不宜采用12.9級高強螺栓。由于螺栓這類脆性構件,極有可能在端板仍表現(xiàn)為延性時發(fā)生毀壞[11,19].試驗證明,采用12.9級螺栓將極大地限制構件的延性,并且在端板彎曲經過中幾乎無任何形變。因而,在高強鋼節(jié)點中不建議使用強度很高的螺栓,相反則推薦使用具有較高延性的8.8級螺栓。在合理選用螺栓的情況下,高強鋼節(jié)點也能夠充分知足高形變和高延性的要求。高強鋼節(jié)點在螺栓布置方面,無需比普通鋼節(jié)點要求嚴格。歐洲規(guī)范規(guī)定,對于普通鋼節(jié)點,如螺栓邊距小于1.5倍孔徑,或螺栓間距小于3倍孔徑時,需對螺栓節(jié)點的承載力進行折減。然而,Puthli等[20]對高強鋼S460節(jié)點的一系列試驗表示清楚,上述限制并不是必須的。Puthli等[20]以為,對于螺栓與板邊緣間距大于1.2倍孔徑,或者螺栓間距大于2.4倍孔徑的情況,節(jié)點的設計承載力無需進行折減。并且,最小的螺栓邊緣間距能夠到達1.0倍孔徑〔甚至是0.9倍孔徑〕,最小螺栓孔間隙能夠到達2.0倍孔徑〔甚至是1.8倍孔徑〕。此時,節(jié)點的承載力需折減至3/4.其他情況下的折減系數能夠采用插值法求解。清華大學石永久等[21]對Q460鋼材螺栓抗剪連接試驗表示清楚,歐美規(guī)范均不能很好地估算高強鋼抗剪連接的毀壞形式及極限承載力。同時,固然歐洲規(guī)范已經對高強度鋼材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但并未與普通鋼材進行區(qū)分,尤其是關于端距、邊距和螺栓間距對高強度鋼材抗剪連接性能影響的研究特別缺乏,因而,建議進行更深切進入的參數分析以完善規(guī)范設計方式方法。當前,已有研究[22]通過引入兩個方向邊距比值的影響,修正承載力計算公式,可較好地估算荷載在螺栓間的分布規(guī)律,進而控制構件不同的毀壞機理,并通過改變系數,較為準確地計算沿荷載方向布置多個螺栓的節(jié)點的承載力。Cruz等[23]對S690抗剪連接構件的滑移系數進行測定,并與S275鋼板比擬發(fā)現(xiàn)無明顯差異,進而以為歐洲規(guī)范原有的抗滑移系數規(guī)定同樣適用于S690鋼材。到當前為止,對高強鋼連接節(jié)點的試驗已經獲得了初步進展。然而,上述諸多試驗大多停留在對規(guī)范進行驗證的基礎上,還沒有進入對規(guī)范相應條文提出修正建議的層面。首先,這些研究本身的前提也有待驗證。即便T-stub力學行為在過去得到較多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普通鋼材T-stub塑性承載力和初始剛度的試驗與理論分析[24-25],對高強度鋼材T-stub組件和T-stub變形能力研究較少。文獻[26]對普通鋼材的試驗表示清楚,外伸端板的實際委屈服從線與T-stub模型中并不總是吻合的,因而,對于外伸端板來講,撬力并沒有被合理考慮。其次,上述研究中的一些結論還有待細化。如文獻[11]中指出,薄端板能夠知足塑性轉動的要求,但該文獻并未對端板的厚薄程度進行區(qū)分,即并沒有指出端板厚度取何值時,將不再知足規(guī)范要求的地震下的塑性轉動能力的要求。同時該文獻也指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