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中醫(yī)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中醫(yī)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項選擇題(從下列各題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并將英文字母填入括號內,錯選或多選均不得分)1、將溫病分為新感與伏氣兩大類進行辨證施治的醫(yī)著是:(C)A《溫熱論》 B《溫病條辨》C《溫熱經(jīng)緯》D《溫疫論》E《濕熱病篇2、五行相生的順序是(B)A.火、木、土、金、水 木、火、土、金、水C.金、火、木、土、水 D.火、木、金、水、3“實”的含義主要是指(D)A、陽邪中人B、陰寒內盛C、體質壯實D、邪氣盛實4、以下哪一項與心有關(A)A、開竅于舌 、開竅于耳 、開竅于目 、開竅于5、屬于陰虛癥狀的(C)A、自汗 、氣短 、盜汗 、水6、五臟生理功能的特點(C)A、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 、藏精氣而不瀉,實而不能滿C、藏精氣而不瀉,滿而不能實 、傳化物而不藏,滿而不能實7、心血虛證與心陰虛證的共見證(D)。A、心煩 B.舌淡 、盜汗 、失8、下列哪項不屬內真寒外假熱(D)A、真寒假熱證B、陰盛格陽證C.、戴陽證D、陽盛格陰證9、藏象學說以(A)為中心A、五臟、六腑 、臟腑D、以上都是10、七情致病,最易損傷的內臟是(D)A、心肝腎 、肺脾腎 、肝脾腎、心肝11、燥邪致病最易損傷人體的是(A)A、津液 、氣血 、腎精 、肝12“用熱遠熱”是(A)A、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以上都13、具有調節(jié)女子月經(jīng)、男子排精功能的兩臟(C)A、心與肺 、心與腎 、腎與肝、肝與14、氣血兩虛證的舌象是(A)A、舌體淡瘦 、舌淡齒痕 、舌尖芒刺 、舌暗瘀15、不屬于津液范疇的是(C)A、胃液B、腸液C、血液D、淚液16、下列各項,不屬“八法”范疇的是(C)A、吐法 、和法 、攻法、溫17、下列各項中,屬于母病及子的是(A)A、肺病及腎 、肝病及腎 、肺病及心 、心病及18、直接治療次要癥狀的藥物屬于(D)A、反佐藥 、引經(jīng)藥 、佐制藥 、佐助19、人體之氣的運動,稱作(A)A、氣機 、氣化 、升降出入、氣機調暢20.主要與正氣的強弱有關的是(C)A、居住的地域條件B、工作環(huán)境C、精神狀態(tài)D21、與氣的關系最密切的臟腑是(A)A、肺腎 、肝腎 、肺脾 、肺22、以下哪一項屬脾的功能之一(D)A、調達情志 、促生長發(fā)育和生殖 、調節(jié)生殖機能 、主運23、五志歸屬中脾主(C)A、怒 、喜 、思 、2、可致首如裹的邪氣是(D)A、風 、寒 、暑 、25、人生來就有的基本面色,稱(A)A、主色 、客色 、常色 、善26、表證與里證的區(qū)別點,錯誤的是(B)ABCD、表證一般舌苔薄,里證一般舌苔多有變化27、歷史上對內科比較重視,并且規(guī)定了各科人員之間比例關系的朝代是(BA、唐代 B、宋代、元代 D.明代28.創(chuàng)立“三因學說”的醫(yī)家是B)A.薛已B.陳無擇C.董汲D.葛可久29、同病異治的實質是(B)A、證同治異 、證異治異 、病同治異 、證異治3、情志郁結不舒所致胸痛的特點是(D)A、胸背徹痛 、胸痛喘促 、胸痛咳血 、胸痛走31、體倦多汗容易感冒是因(C)A、肺陰不足、肺氣失宣C、肺氣虛弱D32、元氣運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經(jīng)脈 、血脈 、三焦 、33、大出血可導致(C)A、氣虛 、氣逆 、氣脫 、氣滯34、寒性凝滯,從而出現(xiàn)各種疼痛癥狀,其機理是(D)A、氣機收斂,腠理閉塞 、耗氣傷津,不能濡C、為有行之邪,阻滯氣機 、經(jīng)脈氣血凝結阻滯35、飲在膈上,見咳嗽氣逆不得平臥,面部浮腫,稱(D )A、溢飲 、痰飲 、懸飲 、支飲36、淡白舌不會見于下列哪項(C)A、大失血后 、久病 、瘀血阻滯 、水濕內37、舌質嫩紅,少苔或無苔多為(A)A、陰虛內熱 、心脾兩虛 、氣血不足 、肝膽濕38、下列哪一種脈象不屬于浮脈類(A)A、弱脈 、濡脈 、散脈 、洪脈39證見午后潮熱盜汗顴紅咽干手足心熱小便短黃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BA、血虛證 、陰虛證 、熱證 、津液不足證4、下列哪項治則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預防思想(B)A、治病求本 、治療未病 、扶正祛邪 、調整陰41、藥物無味中“甘”具有的作用下列哪一項除外(C)A、補益 、調和 、收斂 、緩急42、下列哪一味藥與烏頭相反(D)A、細辛 、芫花 、丁香 、半夏43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證屬(A)A、心腎不交 、心腎陽虛 、心脾兩虛 、肝腎陰44、骨度分寸法最早見:(A)A《內經(jīng)》B《難經(jīng)》《甲乙經(jīng)》 《千金方45.大椎的取穴法:(D)A、活動標志取穴法 、肌性標志取穴法C、骨度折量取穴法 、骨性標志取穴4、針灸學的理論基礎是(D)A、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臟象學說、經(jīng)絡學4、十二經(jīng)循行中,陰經(jīng)與陰經(jīng)的交接部位是( A)A胸部B、腹部C、頭面部D、四肢末端48、與臟腑無連屬關系,與足少陰腎經(jīng)并而上行,稱“十二經(jīng)之?!钡慕?jīng)脈的是A、任脈 B、督脈 C、沖脈 D、陰蹺脈4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