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學前兒童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_第1頁
第四講學前兒童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_第2頁
第四講學前兒童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_第3頁
第四講學前兒童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_第4頁
第四講學前兒童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學前兒童社會情感的發(fā)展社會情感的內涵社會情感是指伴隨整個社會心理過程產(chǎn)生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感受,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過程,包括情緒、依戀感、愉快感、同情心和責任感等。嬰兒安全性依戀的發(fā)展是其社會性情感發(fā)展的基礎。嬰幼兒依戀的發(fā)展動物世界溫馨的母子親情人類偉大的母愛——母愛如水,滋潤心田上世紀感動一代人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人際關系親子依戀同伴關系浪漫關系婚姻關系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依戀的發(fā)展三.依戀的主要表現(xiàn)四.依戀的特點五.依戀的發(fā)展階段六.依戀的形成理論七.早期親子依戀的類型八.早期依戀對兒童發(fā)展的意義九.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依戀二.依戀建立的前提一.依戀的定義

依戀是一種相互關系;日常同步性在嬰兒與照料者的依戀形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依戀的定義

依戀是嬰幼兒對其主要撫養(yǎng)者特別親近而不愿意離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嬰幼兒與其主要撫養(yǎng)者之間的一種強烈持久的情感聯(lián)系。母親與嬰兒同步化的入睡二、依戀建立的前提識別記憶客體永久性與“人物永久性”三、依戀的主要表現(xiàn)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學語、抓握、身體接近偎依和跟隨等行為。四、依戀的特點1、在對象上,依戀具有選擇性2、在行為表現(xiàn)上,依戀者尋求與依戀對象身體親近3、在心理意義上,依戀者可以從中獲得慰藉和安全感。4、在依戀遭到破壞后,產(chǎn)生分離焦慮和痛苦。

五、依戀的發(fā)展階段基本依戀的發(fā)展階段

(Schaffer)跨文化研究表明,依戀的發(fā)生時間有文化差異和個體差異,但發(fā)展模式卻基本一致。非社會性階段無差別依戀階段特殊依戀階段多重依戀階段6周~6、7個月7~9個月10~18個月0~6周

六、依戀的形成理論習性學理論——我可愛,故愛我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比(1969,1980)為代表的習性學理論認為,依戀是一套本能反應的結果。勞倫茲的“印刻”反應“印刻”現(xiàn)象:年幼者在出生早期的關鍵期里,天生就能學會跟隨并依戀一個活動的目標(通常是母親)。這是一個自動的過程——幼禽不用教就會跟隨;

印刻只會在幼禽出生后的關鍵期內形成;

印刻是不可逆轉的,只要小鵝開始追隨一個特定的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它的母親還是勞倫茲,它都會一直依戀下去。精神分析理論—你喂我,所以我愛你精神分析理論強調嬰兒在與能夠滿足其生理需要的對象保持接觸時,投入的能量“力比多”的重要性。精神分析理論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十分強調喂養(yǎng)的方式、大小便的舒適和養(yǎng)成良好的排泄習慣對依戀發(fā)展的影響。而在艾里克森看來,從出生到1.5歲,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的重要階段。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撫養(yǎng)者不僅給嬰兒提供了食物,還提供了大量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刺激,這成為嬰兒對撫養(yǎng)者產(chǎn)生依戀的基礎。認知理論——我愛你,因為我熟悉你認知理論認為,嬰兒的依戀必須具有某些認知能力。嬰兒必須學會區(qū)分環(huán)境中不同的人。嬰兒必須獲得了客體永久性的認知能力。依戀的測量依戀的測量工具安斯沃斯的陌生情景測驗兒童進行20分鐘的游戲,并使照看者及陌生人進出房間,從而再現(xiàn)出大多數(shù)兒童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變換。觀察兒童行為的三個方面:①探索行為;②對陌生人和分離的反應;③與照料者的重聚;測量結果:安全型、抗拒型、回避型、組織混亂型用于測量1~2歲兒童依戀陌生情境測驗的八個情境情境編號情境描述情境編號情境描述1母親與嬰兒進入一個不熟悉的房間5媽媽返回,招呼嬰兒并安慰他,陌生人離開(3分鐘)2媽媽坐下來,嬰兒自由探索(3分鐘)6媽媽離開,嬰兒獨自待3分鐘3陌生人進入房間,站在旁邊1分鐘,和媽媽說話1分鐘,蹲下和嬰兒玩1分鐘;7模式人進來,嘗試安慰嬰兒(3分鐘)4媽媽離開,陌生人和嬰兒玩(3分鐘)8媽媽返回,陌生人離開,媽媽安慰嬰兒,坐旁邊看嬰兒玩3分鐘七、早期親子依戀的類型安全型依戀(65%)回避型依戀(20%)抗拒型依戀(10%)混亂型依戀

有母親在時,這類嬰兒會在以媽媽為中心進行獨自探索,母親是“安全基地”;當母親離開時,嬰兒會有明顯的不安;當母親返回時,嬰兒會跑上前,要擁抱等

母親在場時,這類嬰兒對待陌生人很隨和大方

安全型依戀(65%)回避型依戀(20%)抗拒型依戀(10%)混亂型依戀

這類兒童對母親在場或不在場影響不大,母親不是“安全基地”;對母親的情感聯(lián)系和依賴較少;

當母親離開時,嬰兒很少表現(xiàn)出抑郁;顯得很冷漠;當母親返回時,也沒有溫暖的回應。對待陌生人有時很隨和大方,有時又很冷漠。

安全型依戀(65%)回避型依戀(20%)抗拒型依戀(10%)混亂型依戀與母親在一起時也無法把母親作為安全探索的基地。母親要離開之前,總有點大驚小怪。顯得很警惕,如果母親要離開他,他就會表現(xiàn)出極度反抗。母親回來后,表現(xiàn)的很矛盾:想親近母親,又對母親的離去很生氣,發(fā)脾氣,從而抵抗母親的溫暖性安慰。

對陌生人相當戒備。安全型依戀(65%)回避型依戀(20%)抗拒型依戀(10%)混亂型依戀混合了回避型與抗拒型依戀的特征,對是接近還是回避照料者猶豫不決;他們可能在靠近母親的過程中突然跑掉,也可能在母親接觸他的過程中突然情緒爆發(fā);八、早期依戀對兒童發(fā)展的意義1、依戀促進了父母與兒童之間的親密性和聯(lián)結性;2、依戀對象能給嬰兒提供安全感;3、安全的依戀有助于兒童積極探索能力的發(fā)展;4、嬰兒期的依戀質量影響到兒童的師幼關系、同伴關系的發(fā)展。九、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戀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間的母子接觸:“母性敏感期”是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天。2、盡量避免父母親與孩子的長期分離。特別是6—8個月后的分離,會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3、父母親與孩子之間要保持經(jīng)常的身體接觸。4、父母親對孩子發(fā)出的信號要及時作出反應,注意孩子的行為,并給予一定的照顧。第四節(jié)學前兒童社會行為技能的發(fā)展親子交往同伴交往

美國合格父母十條標準1.孩子在場,父母不吵架;2.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3.父母之間互相諒解;4.任何時候不對孩子撒謊;5.與孩子之間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6.孩子的朋友來做客要表示歡迎;7.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答復;8.在外人面前不講孩子的過錯;9.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不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10.對孩子的愛要穩(wěn)定,不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親子交往三.親子交往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四.父母的教養(yǎng)類型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二.親子交往的特點一.親子交往的含義一、親子交往的含義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可包含隔代親人的關系。主要包括父母與子女的情感聯(lián)系以及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狹義的親子關系是指兒童早期與父母的情感關系,即依戀;廣義的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式。二、親子交往的特點1.以血緣關系為基礎關系,親子關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強迫性。2.親子關系具有不平等性.3.親子關系具有情感無私性。三、親子關系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兒童身心健康、認知能力、個性、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保證。1.母子關系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安全的依戀關系母親的年齡父親對幼兒成長影響研究

2.父子關系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與母親在與子女互動中是有明顯差異的,母親與嬰幼兒互動時,大部分的時間是提供照顧,而父親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與子女游玩,而且游玩的方式也與母親不同,父親會玩一些不同尋常,不可預測且有點粗暴的游戲,而母親則是抱著嬰幼兒、安撫他們、和他們說話、安靜的和他們玩。

與較少照顧子女的父親相比,常照顧子女、對教養(yǎng)子女有積極態(tài)度的父親,更可能促進嬰幼兒安全的依戀關系的建立,他們也更傾向于積極地評價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有能力的。四、父母的教養(yǎng)類型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同伴交往三.影響同伴交往發(fā)展的因素四.同伴交往的類型五.同伴交往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六.同伴接受性研究七.最初的友誼二.同伴交往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階段一.同伴交往的含義一、同伴交往的含義

同伴關系是指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的人際關系.

最初的交往二、同伴交往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階段1、客體中心階段0-10個月單向的社交行為多把對方當玩具對待以物為中心豆豆(9個月)爬到文文(8個月)的身邊,搶走了他玩得叮叮當響的一串塑料鑰匙;文文試圖奪回鑰匙,但是沒有成功,他爬回媽媽的身邊,小聲哭了起來。2、簡單互動階段對同伴的行為作出反應但多以自我為中心甜甜(14個月)坐在地板上,苗苗(15個月)轉過身看著他,對他揮手,叫著“嗒”,苗苗重復了多次才把甜甜逗笑。苗苗接著不停地叫,而甜甜不停地笑。這樣的游戲一直重復了12次。3、互補性互動階段社會交往的復雜性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幼兒的游戲中A:我是發(fā)射性機器人。我能從手指處發(fā)射導彈,還能從身體各部分,甚至從腿那兒發(fā)射!B(嘲笑說):不,你是笨蛋機器人。A(不服氣地):不,我是發(fā)射性機器人。B:不,你就是笨蛋機器人。A(快哭了):不,不是這樣!B(意識到A不高興了):我是狗狗機器人。A(心情轉好):我是老虎機器人。4歲幼兒開始交友,5歲幼兒由母愛需要逐漸轉向對同伴的需要。同伴關系開始沖破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的優(yōu)勢,逐步成為兒童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4-6歲是同伴關系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游戲中同伴關系的發(fā)展(1)3歲左右,兒童游戲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會性的,兒童以獨自游戲或平行游戲為主,彼此之間沒有聯(lián)系,各玩各的。(2)4歲左右,聯(lián)合性游戲逐漸增多,并逐漸成為主要游戲形式。(3)5歲以后,合作性游戲開始發(fā)展,同伴交往的主動性和協(xié)調性逐漸發(fā)展。(4)幼兒期同伴交往主要是與同性別的兒童交往,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三、影響同伴交往發(fā)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兒童受/不受歡迎?學習成績優(yōu)秀外表漂亮行為舉止平靜、出色、合作、助人熱情、外向學習成績差或成就感低外表沒有吸引力喜怒無常、吹牛、小氣、攻擊性強對人持批評態(tài)度2.社交技能父母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1.直接影響入學前,父母幫助他們建立有益的同伴關系。父母也會通過提供如何對他人采取行動的指導來影響兒童的同伴關系技巧。2.間接影響與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系,有利于積極同伴關系的建立。親子游戲是提高幼兒同伴交往技巧的有效手段。四、同伴交往的類型(龐麗娟)受歡迎的幼兒這類幼兒喜歡與人交往,在交往中積極主動,且常表現(xiàn)出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為,因而受到大多數(shù)同伴的接納、喜愛,具有較高的影響力。2.被拒絕的幼兒被忽視型幼兒

一般型的幼兒在同伴交往中表現(xiàn)一般,既不是特別主動友好,也不是特別不主動、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歡他們,有的不喜歡他們,他們既不被同伴特別喜愛、接納,不被特別地忽視拒絕,因此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

五、同伴交往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1、促進兒童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2、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利于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3、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