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針灸推拿論文_第1頁
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針灸推拿論文_第2頁
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針灸推拿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針灸推拿論文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中風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而小便失禁是中風患者發(fā)生率較高的并發(fā)癥,資料顯示中風后1周內尿失禁發(fā)生率為60%,1個月后為42%,3個月后為29%,腦卒中患者中后期隨訪資料顯示尿失禁持續(xù)存在占15%.中風后尿失禁易造成患者情緒失調、尿路感染、褥瘡等,延緩康復進程,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本文研究電針配合溫針灸與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治療中風后小便失禁,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式方法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20年5月至2020年5月到沈陽軍區(qū)大連療養(yǎng)院桃源療養(yǎng)區(qū)和付家莊醫(yī)院就診的住院病人,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納入60例中風后小便失禁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30例,分別接受電針八髎穴配合溫針灸陰陵泉、腎俞治療和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1.2診斷標準中風診斷標準及辨證分型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小便失禁診斷標準根據(jù)國際尿控學會標準診斷為尿失禁,辨證分型參照王啟才主編的(針灸治療學〕中尿失禁辨證分型標準.1.3納入治療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由于中風所致的小便失禁,發(fā)病時間在中風后1個月~1年;③年齡在40~75歲;④中風屬于中經(jīng)絡-氣虛血瘀證;小便失禁屬于腎氣不固證、脾肺氣虛證;⑤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⑥自愿介入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1.4排除標準①屬于中風中臟腑及非氣虛血瘀證者、小便失禁濕熱下注、下焦瘀滯證者;②有下尿路梗阻、下泌尿道感染,或因子宮或直腸脫垂、膨出、前列腺增生和其他腦病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③患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④不能配合檢查和治療者;⑤中風前即有尿失禁。1.5干涉方式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中風病基礎治療,在這里基礎上分別接受電針配合溫針灸治療和配合中頻電刺激治療。1.5.1針刺治療①取穴: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腎俞、陰陵泉〔均為雙側〕。②定位:上髎:第1骶后孔中,約當髂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次髎:第2骶后孔中,約當髂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中髎:第3骶后孔中,次髎穴下內方,約當中膂俞與后正中線之間;下髎:第4骶后孔中,中髎穴下內方,約當白環(huán)俞與后正中線之間;腎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③操作:令患者排空小便,取側臥位,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采用安迪牌毫針,八髎穴用0.30mm50mm毫針直刺1~1.5寸,行提插捻轉手法,使針感向前陰及下腹部放射,并有酸、麻、脹等感覺。腎俞用0.30mm50mm毫針直刺1~1.5寸,行捻轉提插手法,有酸、脹、麻等感覺為佳。陰陵泉采用0.30mm40mm直刺0.8~1.2寸,行捻轉提插手法,有酸、脹、麻等感覺為佳。八髎穴以次髎和下髎成對分別接電針治療儀正負電極〔上海華誼醫(yī)用儀器廠,G6805-2型電針儀〕,選用20Hz疏密波形,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電針治療30min;腎俞、陰陵泉針刺得氣后用硬紙板遮蓋局部,以防燙傷局部皮膚,然后在針柄上加2cm的艾柱施灸,每穴施灸2炷,待燃盡后去灰取針。留針30分鐘,1次/d,6日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天,治療三個療程后觀察療效。1.5.2中頻電刺激治療采用K824型電腦中頻治療儀〔北京翔云電子設備廠有限公司〕進行中頻電刺激治療,于恥骨聯(lián)合兩側各放置一塊電極,骶骨兩側各一塊電極,選取功能性電刺激處方,劑量從15mA開場,逐步增加至患者耐受〔一般為15~20mA〕,每次治療30min,2次/d,6日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天,治療三個療程后觀察療效。1.5.3盆底肌訓練可于坐位、臥位、站位時進行,依次收縮肛門、陰道、尿道,自覺有盆底肌收縮上提的感覺,每次縮緊不少于5s,然后放松,連續(xù)做30min,2〔或〕3次/d,6日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天,治療三個療程后觀察療效。1.5.4基礎治療繼續(xù)使用控制原發(fā)疾病的藥物如阿司匹林、降壓或降糖藥等;基礎針灸治療偏癱、失語的腧穴如合谷、曲池、足三里、豐隆、太沖、百會、肩三針、廉泉等;康復訓練如PT及OT.禁用可能影響膀胱功能的其它中西藥物和療法。1.6評定方式方法1.6.1尿失禁程度評估I度:無尿失禁;II度:用力,屏氣時尿失禁;III度:行走,活動時尿失禁;IV度:直立,翻身時尿失禁.1.6.2臨床療效評價標準痊愈:無尿失禁;顯效:尿失禁程度明顯改善,測評提高2度;有效:尿失禁程度有所改善,測評提高1度;無效:尿失禁程度無變化,測評無提高.1.7統(tǒng)計學方式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由專人管理及處理。采用SPSS20.0forWindows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協(xié)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非參數(sh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60例患者有2例脫落,治療組1例因出院退出治療,對照組1例因病情加重行對癥處理,退出研究。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治療前尿失禁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為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1.【表1】2.1臨床療效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臨床療效Ridit分析P=0.0340.05,即治療組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表2】2.2兩組患者尿失禁程度的比擬采用兩相關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對兩組患者尿失禁程度進行組內比擬,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失禁程度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即兩種治療方式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中風后小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采用列聯(lián)表卡方檢驗對兩組患者尿失禁程度進行組間比擬,發(fā)現(xiàn)治療前后,兩組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表3】3討論小便失禁早在(黃帝內經(jīng)〕即有闡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素問宣明五氣論〕〕;水泉不止著,是膀胱不藏也〔(素問脈要精微論〕〕;(諸病源候論小便失禁候〕曰:小便失禁者,腎氣虛,下焦受冷也不能溫制其水液,故小便失禁也.當代醫(yī)家以為中風后小便失禁,乃中風后大腦元神失控,同時由于肝腎缺乏,脾氣虧虛,膀胱氣化失司、開闔失度,三焦決瀆無力所致;故病位在膀胱又與肺、脾、腎相關.腎俞為腎經(jīng)之背俞穴,有補腎益氣之效,腎氣足則膀胱約束有權;同時腎俞、八髎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腧穴,其經(jīng)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經(jīng)穴主治癥〕以為八髎穴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系疾患有效,因而深刺八髎穴使針感向小腹及陰部放射,可使經(jīng)氣直至病所,直接調節(jié)膀胱氣化功能;陰陵泉為脾之合穴,(備急千金要方〕、(普濟方〕、(針灸聚英〕、(針灸大成〕中均有記載小便失禁〔不自知者〕,灸陰陵泉,溫針灸腎俞、陰陵泉可通過熱力與針刺結合激發(fā)經(jīng)氣,恢復對應臟腑功能,以改善中風后的脾腎虧虛之證。當代醫(yī)學以為第2-4骶髓的側角細胞是控制排尿的脊髓中樞,八髎穴分別位于第1-4骶后孔,針刺能夠直接刺激其深層走行的第1-4骶神經(jīng)后支神經(jīng)根,使膀胱內括約肌、尿道外括約肌和逼尿肌有規(guī)律的收縮與舒張,進而根據(jù)病因雙向調節(jié)排尿功能。采用電針,選用連續(xù)波,更能有效地興奮肌肉神經(jīng),提高了膀胱的肌力、肌張力,加強尿道收縮力,并能刺激盆底肌,使盆底肌張力或者痙攣得到改善,并使其阻力加強,進而抑制了膀胱的排尿功能.中頻電刺激,通過神經(jīng)反射調整交感、副交感神經(jīng)對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內括約肌的影響,協(xié)調了兩者的電活動,調整膀胱的儲尿、排尿功能;同時能夠改善盆底肌與膀胱肌肉血液循環(huán),加強局部肌肉組織供氧、營養(yǎng)供應和代謝經(jīng)過,而提高盆底肌與膀胱肌的活力和收縮功能;配合盆底肌訓練能夠增加尿道閉合壓,反射性抑制膀胱的收縮能力,提高膀胱逼尿肌的穩(wěn)定性,改善尿失禁患者的排尿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本研究采用電針八髎穴配合溫針灸腎俞、陰陵泉治療中風后小便失禁,并與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療法比照,發(fā)現(xiàn)兩種療法均能夠有效改善中風后小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在對患者尿失禁嚴重程度的改善及臨床療效方面電針配合溫針均優(yōu)于中頻電刺激配合盆底肌訓練。以下為參考文獻[1]郭應祿,楊勇.尿失禁[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2,269.[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S].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報,1996,16〔1〕:55-56.[3]MagnusFall,SivertLindstrom.ElectricalStimulation-APhysiologicApproachtotheTreatmentofUrinaryIncontinence[J].UrologyClinicsofNorthAmerica,1991,18〔2〕:393.[4]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32-134.[5]趙惠,徐金枝,孫波,等.頭穴足運感區(qū)配合電針八髎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20,29〔2〕:25-27.[6]宋豐軍,鄭士立,楊迎民.電針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6〕:32-33.[7]馬力,陳小云.電針八髎穴結合溫灸治療脊髓源性尿失禁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2020,28〔3〕:81-83.[8]劉潔,陳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