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座右銘_第1頁
中國古代座右銘_第2頁
中國古代座右銘_第3頁
中國古代座右銘_第4頁
中國古代座右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座右銘中國古代座右銘 ?1、黃帝【作者簡介】黃帝,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是少典的兒子。蚩尤作亂時,他率各部落在涿鹿將其打敗,從此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相傳有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創(chuàng)始于黃帝時期,如養(yǎng)蠶、舟車、文字、音律、醫(yī)學,算數(shù)等等?,F(xiàn)存《素問》一書,即系托名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醫(yī)學的著作,相傳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金人銘【原文】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無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不可蓋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執(zhí)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眾人惑惑,我獨不從。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貴,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譯文】我是古代的慎言人,要警戒!要警戒!不要多說話,多說多敗。不要多事,多事多難。對于安樂,必須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說沒關系,它的禍患將會很長。不要說沒害處,它的禍患將會很大。不要說沒有傷害,它的禍患即將產生。不要說沒聽到,上天在窺視著你。熒熒如豆的小火不熄滅,變成烈火將怎么辦?涓涓的細流不堵住,將積成江河。細小的絲線綿綿不絕,將會變成網羅。青青的小苗不砍掉,將會變成大樹。如果真的不謹慎對待它,那是禍根。說這有什么關系,是禍門?。姍M的人不得好死,好勝的必定遇到他的敵手。強盜怨恨主人,人們妒忌他的尊貴。君子知道天下是蓋不住的,故處于天的后面、下面,使人羨慕。保持柔弱,保持低下,沒有人能跟他爭。人們都往那里去,我獨守在這里。眾人迷惑盲從,我獨不從。我的內在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不跟別人比較技藝的高低。我雖尊貴,人們不妒忌我。那江河之所以能成為百谷的尊長,是因為它低下。天道沒有親疏,常常施福給善人。要警戒!要警戒!2、湯(商)【作者簡介】湯,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甲骨文中稱唐、大乙,又稱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見都于毫(今山東曹縣南)。原為商族領袖,任用伊尹執(zhí)政,經十一次出征,成為當時強國。后一舉滅夏。盤銘【原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咀g文】如果能夠在道德上日日更新自己,則日日新,又日日更新自己。3、周武王(周)【作者簡介】周武王,姓姬,名發(fā),西周王朝的建立者。繼承其父王遺志,聯(lián)合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族,率軍東攻,牧野之戰(zhàn),取得大勝。遂分兵攻克中原各地,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建都于鎬(今陜西長安灃水以東)。鑒銘【原文】見爾前,慮爾后?!咀g文】看著你的前面,還要考慮你的后面。4、東方朔(漢)【作者簡介】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西漢人,博學多才,酷愛文學,其辭賦《答客難》較為有名。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性情詼諧滑稽,常以滑稽諷諫時事。后世關于他的傳說非常多。東方朔誡子書【原文】明者處事,莫尚于中,優(yōu)哉游哉,與道相從。首陽為拙;柳惠為工。飽食安步,在仕代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是故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有群者累生,孤貴者失和;遺余者不匱,自盡者無多。圣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咀g文】明智的人,他的處世態(tài)度,沒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貴的了??磥韽娜葑栽?,就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齊這樣的君子雖然清高,卻顯得固執(zhí),拙于處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論治世亂世都不改常態(tài),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飽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隱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謙退,過隱者般悠然的生活,雖不迎合時勢,卻也不會遭到禍害。道理何在呢?鋒芒畢露,會有危險;有好的名聲,便能得到華彩。得到眾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會匱乏;凡事窮盡的,立見衰竭。因此圣人處世的道理,行、藏、動、靜因時制宜,有時華彩四射,神明奧妙;有時緘默蟄伏,莫測高深。他能隨著萬物、時機的變化,用最合宜的處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變,也絕不會拘泥不通。5、馮銜(漢)【作者簡介】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市東南)人。東漢辭賦家。幼有奇才,二十歲博通群書。王莽時,不肯出仕。更始二年(24),投劉玄,后降光武帝。劉秀怨其未及早歸降,不予重用,出為曲陽令,遷司隸從事。后免官歸故里。明帝時,又遭饞毀。潦倒而死。今存文十多篇,明人輯有《馮曲陽集》車銘【原文】乘車必護輪,治國必愛民。車無輪安處?國無民誰與?【譯文】乘車必須愛護車輪,治國必須愛護人民。車子如果沒有輪子怎能為車?國家沒有人民還能有誰?6、樊宏(漢)【作者簡介】樊宏,東漢南陽(今河南唐河)人。光武帝之舅,封壽張侯,為人謙遜優(yōu)柔,不求茍進。其子鯈、治《公羊嚴氏春秋》 。誡子言【譯文】高貴盈溢,未有能終者。吾非不喜榮勢也,天道惡滿而好謙,前世貴威皆明誡也。保身全己,豈不樂哉!【譯文】富貴滿盈至極,沒有能夠善終的。我不是不喜好榮譽權勢,但天理厭惡盈滿,而喜歡謙遜,前代的那些貴戚就是能引以為戒的明顯的例子。保全自身,有什么不令人快樂的呢?7、嚴光(漢)【作者簡介】嚴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今屬浙江)人。少與光武帝劉秀同學,很有名氣。劉秀稱帝,改姓名隱遁,武帝派人遍尋訪求。詔受諫議大夫,不受,隱于富春山。九誡【原文】嗜欲者,潰腹之患也;貨利者,喪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軀之害也;饞慝者,斷脛之兵也,;謗毀者,雷霆之報也;殘酷者,絕世之殃也;陷害者,滅嗣之場也;博戲者,殫家之漸也;嗜酒者,窮餒之始也?!咀g文】過多貪口福的欲望,是腐壞腸肚的禍患;貪財好利是喪身的仇敵;嫉妒是亡命的大害;惡言惡意是斷頸的兵器;誹謗詆毀他人會遭到雷電擊斃的報應;殘害酷虐是自絕后嗣的禍殃;陷害他人會斷子絕孫。賭博會逐漸使你傾家蕩產;嗜酒無度是窮困凍餒的開端。8、崔子玉(漢)【作者簡介】崔子玉,名瑗,子玉是他的字,東漢時人。早年喪父,銳志好學,拜儒學大師賈逵為師,通曉天文歷數(shù),易經左傳,后因兄崔章為州人所殺,他手刃仇人,被迫亡命他鄉(xiāng),遇到朝廷大赦才得回家。后來被推薦為秀才,受任為汲縣令,漢安初時,又被薦為宿德大儒,子玉文辭優(yōu)美,善章草,所撰五十七篇銘箴碑賦為后世追慕稱頌。座右銘【原文】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詳。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咀g文】不要津津樂道于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世人的贊譽不值得羨慕。只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就行了。審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動,別人的誹謗議論對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實際,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贊賞的。潔白的品質,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變顏色,才是寶貴的。表面上暗淡無光,而內在的東西蘊含著光芒。老子曾經告誡過: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而剛強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剛強之志,時間久遠,他的禍更重。君子要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詳。如果持久的實行它,久而久之,自會芳香四溢。9、傅巽(三國)【作者簡介】傅巽,字公悌,北地泥陽(今陜西耀縣東南)人,瑰偉博達,有知人之鑒。初任職公府,為尚書郎。建安中,客荊州,為劉琮東曹掾。后以勸說劉琮歸降曹操之功,賜爵關內侯。魏文帝時,任侍中尚書。有集,已佚?,F(xiàn)存《筆銘》及殘篇《槐樹賦》,《蚊賦》等,載《藝文類聚》?!驹摹课粼谏瞎?,結繩而誓。降及后載,易以書契。書契之興,興自頡皇。肇建一體,浸遂繁昌。彌綸群事,通遠達幽。垂訓紀典,匪筆靡修。實為心盡,臧否斯曲。厥美弘大,置類鮮儔。德興之著,惟道是揚。茍逞其違,禍亦無方?!咀g文】從前,在遠古時代,人們以結繩進行約誓。到了后代,換成了文字。文字產生自倉頡。開始時只是創(chuàng)建文字的一部分,后來漸漸地繁榮昌盛起來。它能記載所有事情,并能通行到遠方和偏僻的地方。留給后人作為訓誡,記載重大的典禮,沒有筆是辦不到的。它實為人們智慧的杰出產物,善惡得失由它記載。它的美是宏大的,各種東西很難和它相比。道德的興盛由它記載,惟有真理它才宣揚。如果違反了這點,禍也不知道從哪里來。10、諸葛亮(三國)【作者簡介】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瑯郡陽都縣人,(今山東沂南)。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西),以管仲、樂毅自比。劉備曾三顧茅廬,與言天下事,大悅。后助劉備聯(lián)吳拒魏,成三分天下之勢。劉備崩,太子劉禪繼位。封亮為武鄉(xiāng)侯。后因積勞成疾病逝軍中,謚曰“忠武”。諸葛亮之子,名瞻,工書畫,聰敏強記,蜀人追思亮,均愛其才敏。誡子【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作為一個君子,應該用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自己,用節(jié)儉來涵養(yǎng)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寧靜謙虛,就不能夠窮極遠大。為學一定要寧靜致志,除了有天生的稟賦之外,還必須努力學習。因此,不努力學習無法增廣才智,不立志無法成就所學。人若是怠惰了,就不能奮勉精進;若是兇險急躁,就不能惡化向善、成就德行。年華隨時光消逝,上進的意志也隨著時光遠去,終至一無所成,很可悲的守著敝陋的屋舍,那時后悔也來不及了。11、曹丕(三國)【作者簡介】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文學家。220——226年在位。字子恒,曹操的次子。曹操死后,他襲位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確立和鞏固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不久代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所著《典論·論文》對我國文學批評的發(fā)展頗有貢獻。誡子【原文】父母于子,雖肝腸腐爛,為其掩避,不欲使鄉(xiāng)黨士友聞其罪過,然行之不改,久矣人自知之。用此任官,不亦難乎?【譯文】父母對于子女,縱使用盡心思,來為他們遮掩隱蔽,以不使鄉(xiāng)黨、朋友知道他們的過失,但是一味的這樣下去而不加改正,時間長了人們自然會知道的。如果以這樣的道理作官,不也是很難的嗎?12、姚信(三國)【作者簡介】姚信,三國吳武康人。字元直。官太常卿,精天文易數(shù)之學,著有《周易著》。誡子【原文】古人行者善;非名之務,非人之為;心自甘之,以為己度;阨易不虧,始終如一;進合神契,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眾人尊之,而聲名自顯,榮祿自至,其勢然也。又有內折外同,吐實懷詐;見賢而暫自新,退居則縱所欲;聞譽則驚自飾,見尤則棄善端。凡失名位,恒多怨而害善。怨一人則眾人疾之,害一善則眾人怨之。雖欲陷入而進,已不得也,袛所以自毀耳。顧真?zhèn)尾豢裳?,褒貶不可妄——舍偽從善,遺己察人,可以通矣;舍己就人,去否適泰可以弘矣。貴賤無常,唯人所速。茍善,則匹夫之子可至王公; 茍不善,則王公之子反為凡庶??梢悦阍眨 咀g文】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為了謀求好的名聲,也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是發(fā)自內心的意愿,認為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無論處境困阨或通達,都不會減損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終都是一樣。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眾人尊敬他,他的名聲自然顯揚,光榮利祿自然來到,這是情勢必然會如此的啊!又有一些人外表迎合世俗,卻內藏心機;談吐所似忠厚,其實心懷詭詐。聽到人家對他的贊美,就十分驚喜而且更加自我矯飾,一旦被人怨責了,就立即喪失行善的心。一旦失去好的名聲或地位時,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但是他責怪一個人,眾人就厭惡他;他陷害一個善人,眾人就怨恨他。這時,即使他想陷害別人而求取晉升,也不可能,只不過敗壞自己罷了。而真與假是無法掩飾的,褒揚及貶斥也是不能任意扭曲的。若能舍棄虛飾做作,遵循善道,拋卻主觀專斷,多觀察別人的長處,就可以通達,無所蒙蔽;若能夠去除專斷及私心,多方為他人設想,遠離滯礙兇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廣大了。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變的,都是自己招致的。如果行善,那么平民的兒子,也可以做到王公的地位;如果不行善,即使是王公的兒子,也會成為平民。能不勉勵自己行善嗎?13、卞蘭(三國)【作者簡介】卞蘭,三國時期魏國開陽人。他本是武宣皇后的侄兒,又從小就有才學,故被魏明帝召為身邊侍從。他敢于直言進諫,不管皇帝喜不喜歡。幸好魏明帝曹睿頗為寬容,即使不接受他的意見,仍然欣賞其耿直忠誠。座右銘【原文】?重階連棟,必濁汝真。金寶滿室,將亂汝神。厚味來殃,艷色危身。求高反墜,勿厚更貧。閉情賽欲,老氏所珍。周廟之銘,仲尼是遵。審慎汝口,戒無失人。從容順時,和光同塵。無謂冥漠,人不汝聞。無謂幽窈,處獨若群。不為福先,不與禍鄰。守玄執(zhí)素,無亂大倫。常若臨深,始終為純?!咀g文】房屋高大眾多,必定弄濁了你的純真。金子和寶貝滿堂,將會弄亂你的精神。美味帶來災禍、美女將使你身危。想要高爬反而墜落下來,想要發(fā)財結果卻更貧窮??刂聘星?,堵塞欲望,是老子所珍重的。周廟里的銘文,為孔子所遵守。你的口一定要謹慎,切不可弄壞了與別人的關系。安閑舒緩,不慌不忙,不違逆當時的社會,把光榮和塵濁同樣看待。不要說人處于靜寂之中,人家就不知道你。不要說你處于暗室,就可胡作非為。應該把獨處與同人群共處一樣看待。見著幸福,不要搶先去取得,這樣就不會與禍患為鄰。保持清虛玄靜和質樸的本色,不要違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根本準則。經常像面臨深淵那樣戒慎恐懼,始終如一地保持自己的純真。14、嵇康(三國)【作者簡介】嵇康(223——262)。字叔夜,譙國铚(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少狐,為魏宗室婿,仕魏為中散大夫,故稱“嵇中散” ?!爸窳制哔t”之一。豐神俊逸,博洽多聞,崇尚老莊。工詩文,善鼓琴,精樂理。由于不愿與司馬氏合作,自稱“每非湯武而薄周孔”、抨擊當代虛偽禮法和趨炎附勢之士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年近四十。臨刑前,索琴彈《廣陵散》,曰:“《廣陵散》于今絕矣!”《三國志》、《晉書》均有傳。著有《嵇中散集》,有魯迅校本。家誡【原文】人無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有所準行。自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后動。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于必濟。若心疲體懈,或牽于外物,或累于內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則議于去就;議于去就,則二心交爭;二心交爭,則向所以見役之情勝矣!或有中道而廢,或有不成一簣而敗之。以之守則不固,以之攻則怯弱,與之誓則多違,與之謀則善泄;臨樂則肆情,處逸則極意。故雖繁華熠耀,無結秀之勛;終年之勤,無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嘆息也。若夫申胥之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zhí)信,蘇武之守節(jié),可謂固矣。故以無心守之,安而體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夫言語,君子之機。機動物應,則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于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則當懼有不了之失,且權忍之。后視向不言此事,無他不可,則向言或有不可。然則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傳吉遲。傳兇疾,又好議人之過闕,此常人之議也。坐中所言,自非高議。但是動靜消息,小小異同,但當高視,不足和答也。非義不言,詳靜敬道,豈非寡悔之謂?人有相與變爭,未知得失所在,慎勿豫也。且默以視之,其是非行自可見;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足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問者,猶當辭以不解。【譯文】人如果沒有志向,那就不能算作是人。但君子運用他的心志,有所想做的事,自然要衡量它好的方面,一定要事前籌劃好而后再去做。如果心里想要做到的,那么口與心要結誓,至死不二,以不親自達到目的為恥辱,期望于一定要成功。如果心里感到疲倦,體力松懈,那是因為或者為外物所牽制,或者為內欲所困擾,不能承受目前的煩慮,不能忍受細小的情思,就會考慮進退去留;一旦考慮起進退去留,就會產生不同的兩種心態(tài)交相爭斗;一旦兩種心態(tài)相互爭斗,那么原來被自己役使的心情就占了上風。有的中途而廢,有的功虧一簣而功敗垂成。用這樣的心態(tài)來守志就會不牢固,用這樣的心態(tài)就會怯懦軟弱,用這樣的心態(tài)起誓大多會違誓,用這樣的心態(tài)來籌謀就會容易泄密;這樣,遇到快樂的場面就會無拘束地放縱私情,處于安逸的環(huán)境就會盡情恣意。所以即使向繁盛的花朵那樣光彩鮮明,但沒有結為果實的功勛,終年到底的辛勤勞作,而不會有一日的成功。這是君子所以嘆息的原因。至于像申包胥向秦求救兵的日夜啼哭,像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那樣的保身潔行,像柳下惠那樣的堅守誠信,像蘇武那樣的固守節(jié)操,可以說是堅固的了。所以用無有二心固守志向,安然的身體力行,像自然而然的一樣,才算是固守志向的佼佼者啊?!ぁぁぁぁぁぱ哉Z,是君子立身處世的關鍵所在。關鍵一動,外物就會響應,那么是非的形貌就會明白了, 所以不可不在言語上謹慎。如果對于意旨不能很好的明白,而自己的本意又想說出來,那么應當擔心會因為不明白而產生失誤,姑且忍住不說。之后再觀察先前不說此事,沒有什么不可以的,那么說明先前的要說或許有不可說的道理。既然這樣能夠不說,做得全面一些就很好了。況且世俗之人傳楊好話遲緩,而傳楊壞話則快速,又喜好議論他人的過失缺點,這是常人的觀點。座中所談的話,自然不是什么高明的議論。但是其中的動、靜、消、長,小小的異同之處,只可居高而對待,不值得應和作答。不符合義不說,安靜而敬重道義,難道這不是缺少后悔嗎?人們有互相爭辯的,還不知道得失在哪一邊時,千萬不要參與進去。還要靜靜的觀察他們,其中的是非將自然而然的表現(xiàn)出來,一方有小是而不值得首肯,一方有小非而不值得非議,到最終可以不說而對待這種情況。即使有人要問你的見解,還應當以不解是非推辭掉?!ぁぁぁぁ?5、傅玄(晉)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陽(今陜西耀縣西南)人。少時孤貧,魏末,舉為秀才,任郎中。后歷任安東參軍、弘農太守、散騎常侍,封鶉觚男。入晉,進爵為子,加駙馬都尉,尋遷侍中。泰始四年( 268),任御史中丞,位終司隸校尉。性剛直峻急,不能容人之短。學識淵博,精通音律。有《傅子》一百二十卷,今存輯本五卷,批判玄學空談。今存詩約百首,辭賦二十余篇。有明人輯本《傅鶉觚集》,清方濬師校本較完備。澡盤銘【原文】與其澡與水,寧澡于德。水之清,猶可穢也;德之修,不可廢也?!咀g文】與其在水中洗澡,毋寧在道德中洗澡。清清的水,猶可污染;品德之修養(yǎng),不可廢棄。16、謝靈運(晉)【作者簡介】謝靈運(385——433),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小名客兒,故又稱謝客。東晉末,歷任瑯琊王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劉毅記室從軍、相國從事中郎等職。入宋,降爵為侯,任散騎常侍。少帝時出任永嘉太守。文帝即位,征為秘書監(jiān)。后為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為人彈劾,朝廷收捕,興兵攻宋,兵敗,后被殺。文與顏延之齊名。有明人輯本《謝康樂集》 。書帙銘【原文】懷幽卷賾,戢妙抱密。用舍以造,舒卷不失。亮惟勤玩,無或暇逸?!咀g文】懷藏著幽深,包含著精微,收斂著奧妙,懷抱著精密。無論使用或不用,它都可以容納。無論是舒是卷,它都能毫無過失。確實應該勤玩味圖書,不要有什么閑暇和安逸。17、姚崇(唐)【作者簡介】姚崇(650——721),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避開元年號,又改名崇,陜州硤石(今河南陜縣東南)人。歷任武則天、睿宗、玄宗朝宰相,睿宗時奏請?zhí)焦鞒鼍訓|都,以削弱其權力,被貶職。開元初,奏請禁止宦臣、貴戚等干預朝政,禁絕佛寺道觀的營造等十事。開元四年(716),引宋璟自代,與宋璟并稱賢相,史稱“姚宋”??隗稹驹摹烤佑G,吉人寡辭。利口作賦,長舌為詩。斯言不善,千里違之。勿謂可復,駟馬難追。惟靜惟默,澄神之極。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聲繁則淫,音希聲大。室本無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時之首。無掉爾舌,以速爾咎。無易爾言,亦孔之丑。敬之慎之,三緘其口。勖哉夫子,行矣勉旃。書之屋壁,以代韋弦?!咀g文】君子說話要遲鈍,賢人話少。古人就警戒那些能言善辯的小人,把長舌婦寫進詩中。如果你的這句話不好,到處都會碰壁。不要認為說出的話可以收回來,那是駟馬難追的。只有靜默,才能使心神極度清凈。辦事不要過分,要置身于塵世之外。多說話,過失就多。多事,就是多害。樂聲繁密就會過濫,聽不見的聲音反而最大。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暗室,到處都有人看著你,隔墻也有耳朵。天說什么話呢?而有四季產生,百物生長。桃李不說話,樹下也能形成一條小道。他們都似不能說話,但為世人尊重。話沒有說出口,卻處于當時第一的位置。不要耍弄你的舌頭,以免招來災禍。你不要輕易說話,輕易說話也會成為大丑事。嚴肅謹慎,緊緊閉住口。先生要勉勵自己,努力去行動。寫在屋壁上,以代替韋弦。18、陳子昂(唐)【作者簡介】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悻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年十八,猶未知書,任俠尚氣,后折節(jié)讀書。唐文明元年(684)中進士。武后奇其才,擢麟臺正字。后擢右拾遺,出為武攸宜參謀。攸宜不用其言,子昂解官歸鄉(xiāng)??h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捕入獄,死于獄中。子昂輕財好施,善詩文,是唐代詩風改革的先驅者。有《陳拾遺記》座右銘【原文】事父盡孝敬,事君貴端貞。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從官重公慎,立身貴廉明。待干慕謙讓,蒞民尚寬平。理訟惟正直,察獄必審情。謗議不足怨,寵辱詎須驚。處滿常憚溢,居高本慮傾。詩禮固可學,鄭衛(wèi)不足聽。幸能修實操,何俟釣虛聲。白硅玷可滅,黃金諾不輕。秦穆飲盜馬,楚客報絕纓。言行既無擇,存歿自揚名。【原文】侍奉父母要盡力孝敬,侍奉國君貴在正直忠貞。兄弟之間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間要注重誠信。當官要注重公正慎重,立身貴在廉民。待士要追求謙讓,臨民崇尚寬大平和。處理獄訟要正直,審察案件必須根據實情。對于別人的誹謗議論不值得怨恨,對待自身的寵辱要無動于衷。裝滿了液體的器皿,會經常擔心流出來,站在高處本來就要憂慮跌倒掉下來。詩禮固然可以學習,鄭衛(wèi)之音不要聽。幸而能夠修養(yǎng)自己真實的操守,不必去沽名釣譽。白玉上的斑點可以磨滅,對自己的諾言要一諾千金。要像秦穆王對待盜殺自己馬匹的人那樣溫和,要向楚莊王對待調戲自己愛姬的人那樣寬厚。言行都沒什么可以挑剔的,無論生死都可以揚名。19、韓愈(唐)【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子,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早年屢試不第,貞元八年(792),第四次參加進士試,始得中。先后任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等職。貞元十九年(803),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請寬徭賦,貶官陽山(今廣東省陽山縣)令。元和四十年(819),上書諫迎佛骨,貶官潮州(今廣東省潮州市)刺史,官終吏部侍郎。韓愈是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也是古文運動的主將。他強調文道統(tǒng)一,主張文體改革,要求對古代散文傳統(tǒng)進行繼承和革新,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體皆長。敘事文形象生動,論說文氣勢磅礴。在寫作技巧上,善用比喻,尤其善于從古代典籍和民間口語中吸采精華,自鑄新詞。五箴并序【原文】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無勇也。予生三十有八年,發(fā)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搖者日益脫,聰明不及于前時,道德日負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為小人也, 昭昭矣!作五箴,以訟其惡云。游箴【原文】予少之時,將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予今之時,既飽而嬉,蚤夜以無為,嗚呼予乎!其無知乎!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乎!言箴【原文】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幕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汝不懲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行箴【原文】行與義乖,言與法違,后雖無害,汝可以悔。行也無邪,言也無頗,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梅而休,汝惡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為,思而斯得,汝則弗思。好惡箴【原文】無善而好,不觀其道。無悖而惡,不詳其故。前之所好,不見其尤,從也為比,舍也為讎。前之所惡,今見其臧,從也為愧,舍也為狂。維讎維比,維狂維愧,于身不詳,于德不義。不義不詳,維惡之大。幾如是為,而不顛沛?齒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為?知名箴【原文】內不足者,急于人知。沛焉有馀,厥聞四馳。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無聞,病其曄曄。昔者子路,惟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愈尊。矜汝文章,負汝言語,乘人不能,掩以自取。汝非其父,汝非其師,不請而教,誰云不欺!欺以賈憎,掩以媒怨,汝曾不悟,以及于難,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寧,終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銘汝前,汝何不顧,辱則宜然?!咀g文】五箴并序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知道了自己的過失,如果不能改,那就是缺乏勇氣。我今年三十八歲了,稀疏的頭發(fā)日益斑白,松動的牙齒日益脫落。聽力和視力都不如以前那么好,道德學問也一天天遠離當初制定的目標。我達不到君子的境界,最終不得不成為小人,已是明確無疑的啦!寫此《五箴》來批評自己一番。游箴我年輕的時候,決心求得多方面的才能,從早到晚,孜孜不倦的學習。我現(xiàn)在的情形:吃飽了就嬉游,從早到晚碌碌無為。唉!我這個人呀!難道不知道嗎,我已被君子唾棄,歸入小人之流了??!言箴不能體會言外之意的人,怎么可以同他講話!能夠體會言外之意的人,不用開口,就能知道你想說什么。在幕府中說得太多,人們反而以為你有二心;在御史進行評論,人們反而以為你是誣陷別人。你還不引以為戒么!難道一定要嘮嘮叨叨送掉性命嗎?行箴行為背離禮義,言論違反規(guī)范,即使后來沒造成什么惡果,你也應該后悔。行為端正無邪,言論不離正道,人死精神不死,還有什么應該后悔的?該悔恨的不悔恨,你的惡性怎么改正?不該悔恨的卻要悔恨,你的善心到哪里去了?有的東西難以追悔,有的東西則不必后悔,只要想想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你卻不肯好好動動腦經。好惡箴他沒有優(yōu)點,你偏喜歡他,因為你沒有考察他的立身之道;他沒有錯誤,你卻不喜歡他,因為你沒有搞清楚其中的緣故,以前所喜歡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他的錯誤,追隨他就等于依附,拋棄他就結成仇家,以前所憎惡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他的美德,追隨他則感到愧悔,拋棄他也就是顛狂。依附、結仇、愧悔、顛狂,對自己來說是很不吉祥,對德行來說則不合道義。不合道義不吉祥,犯的罪惡就特別大??疾爝@樣做法的,哪個不遭受挫折?年輕的時候,對此不加思慮:如今上了年紀,為什么還不謹慎?知名箴本身缺乏學養(yǎng)的人,急于被人知賞。本身學問很充實,名聲自然會四處傳揚。現(xiàn)在我告訴你,獲取聲名的辦法:不要怕自己默默無聞,怕的是自己聲名太顯赫。過去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生怕自己太有名,可千余年來聲名顯赫,德行聲望更加受到尊崇。自以為文章了不起,又對自己言辭很自負,乘人還沒有這些本事,就把聲名統(tǒng)統(tǒng)獵取,你不是別人的父親,也不是別人的老師,不來請你就去教訓,誰說這不是欺負人?欺負人招致憎惡,爭名聲惹人嫉恨,你竟然還不醒悟,災難一定會降臨。小人受到屈辱的時候,也能知道后悔,等到事過境遷,最后還是不能引以為戒。這番話你既然從心里悟出,又銘刻在你座位之前,你如果視而不見,恥辱就將不可避免。20、劉禹錫(唐)【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唐著名的文學家和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哲學家。唐順宗永貞九年進士。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進步政治改革遭到失敗,被貶為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馬等官職,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作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他長于詩文,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他的詩沉著隱練,風格自然,格律精切。他的散文,接受韓柳古文運動的觀點,具有精煉深刻,耐人尋味的特點。有《劉夢得文集》傳世,重要的哲學著有《天論》三篇。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譯文】山不在乎高大,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乎深廣,有蛟龍潛藏就顯得有靈氣。這里是一間簡陋的小屋,但由于我有美德而遠近流芳。苔蘚爬上臺階,滿眼碧綠;草木的顏色映入簾內,室中也有青意。在這里談笑的有博學的鴻儒,往來的人中沒有白丁。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用泥金寫的佛經,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聽覺,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草堂??鬃诱f:“有什么簡陋呢?”21、白居易(唐)【作者簡介】白居易,字樂天,中唐大詩人。他寫詩“老嫗能解”,為人平易近人,但為官卻不順通達。元和年間,藩鎮(zhèn)李師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他上疏“論執(zhí)強鯁”,力主嚴懲兇手,為當權者所忌,把他從京官左拾遺貶為江州司馬。后被召回京城,任刑部侍郎。時值牛僧孺、李德裕兩黨之爭激烈,他恥于黨爭,要求到杭州,蘇州等地做地方官(刺吏)。后又回京任刑部尚書。因與香山和尚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續(xù)座右銘并序【原文】崔子玉座右銘,余竊慕之。雖未能行,常收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序為座右銘:勿慕貴與富,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聞毀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何如?毀譽安足論。無以意傲物,以遠辱于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與邪分岐,居與正為鄰。于中有取舍,此外無疏親。修外以及內,靜養(yǎng)和與真。養(yǎng)內不遺外,動率義與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是,行云貴日新。不敢規(guī)他人,聊自書諸紳。終身且自勖,身歿貽后昆。后昆茍歹是,非我之子孫?!咀g文】崔瑗的《座右銘》我很敬仰。雖然沒有全部實行,但也常寫在屋里的墻上。但里面好像沒有說完的東西,因而續(xù)寫座右銘。不要羨慕富貴,不要憂慮貧賤。應該問問自己道德怎么樣,貴賤不值一提。聽到誹謗不要憂傷,聽到贊譽不要高興。應該考察自己做得怎樣,誹謗和贊譽不值得談論。不要驕傲自滿,瞧不起人,以能遠離別人的侮辱。不要用諂媚的臉色乞求事奉別人,以能自己尊重自己。出游要遠離邪惡,居家要以正直為鄰。從中有取舍,此外沒有親疏。修養(yǎng)外部以及內部,靜靜的保養(yǎng)和順與純真。修養(yǎng)內部也不要遺漏外部,行動要遵循義和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山是由微塵積累起來的。我們的道德也是這樣,實行它貴在每天都自新。不敢要求別人,姑且自己牢記。要一輩子自我勉勵,死后傳給子孫。子孫如果違反了它,就不是我的子孫。22、柳宗元(唐)【作者簡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運城南)人,貞元九年(793)進士,六年后又中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字,藍田尉、監(jiān)察御史里行等職。參加王叔文政治集團后,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貶官永州司馬,官終柳州刺史。有《河東先生集》行世。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主張對文體和文風進行革新,強調文學應有褒貶諷喻的社會功能,在寫作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也有著許多具體而深刻的見解。柳宗元的散文各體皆長,尤其以寓言、傳記、游記最有特色。他的山水游記最為后世稱道。這類作品,刻畫精微,寄托深遠,把中國的山水游記文學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柳宗元被后人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和韓愈一樣,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敵戒【原文】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迤迤乃亡。晉敗楚鄢,范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只益為癒。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懲病克壽,矜壯死暴。縱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詩,思者無咎?!咀g文】都知敵人是仇人,而不知有益得很,都知敵人對自己有害,而不知有利之大。秦國因為有六國存在,小心謹慎,以致強大。六國都消滅了,洋洋自得,卻滅亡了。晉國在鄢陵打敗了楚國,卻不圖進取,出現(xiàn)了戰(zhàn)亂,全國都怨恨他。孟孫憎惡臧孫,孟孫死了,藏孫卻很惋惜,說:沒有藥了,我不久也要死了。有智慧有能力的人,還最終出現(xiàn)危險,況且今天的人,竟不思考這一點。敵人存在就畏懼,敵人沒了就手舞足蹈。廢除了戒備,自己很滿足,只會更加增加疾病。敵人存在,可以沒有災禍;敵人去掉,反而召來過失。有誰能知道這一點,他的學問就很大,他的聲名將遠播。因為有病而注意治療,反而能長壽;自負自己健壯的人卻往往暴死??v欲不戒,不是愚蠢,就是老糊涂了。我作這首詩戒,你認真思考,沒有毛病。23、寇準(宋)【作者簡介】寇準,宋太宗時進士,選拔為樞密院直學士,兼吏部尚書,因直言敢諫,宋太宗把他比作魏徵, 而升任宰相,封萊國公。后因為主抗遼,被貶為雷州司戶參軍,最終死于任所。六悔銘【原文】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明用時悔,酒后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此銘可為終身之用。【譯文】作官時借公營私,失官時才后悔。富貴時不知節(jié)儉,貧窮時才后悔。少年時不學無術,年老時才后悔。遇事時不明實情,處理時才后悔。酒醉時胡言亂語,酒醒時才后悔。平安時不善保養(yǎng),患病時才后悔。此座右銘可作為終身之用。24、仁宗皇帝(宋)【作者簡介】宋仁宗趙禎,真宗第六子。本是李宸妃所生,被章獻太后養(yǎng)為己子,于是繼承皇位,他13歲繼位,太后稱制了十一年。他任富弼以和契丹,任范仲淹以拒西夏,在內政上恭儉仁怒,慎刑愛民,史書稱其“為有宋第一仁主”。在位四十一年崩。安樂銘【原文】存心要重綱常,行事要從忠孝。居必擇鄰,交必擇友。治家以勤儉為先,待眾以謙和為首。妓館莫游,賭場莫走。遠不義之財,戒過度之酒。嫉妒勿起于心,讒言勿宣于口。官糧須當早完,祖業(yè)須當謹守。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來之咎。能依此言,安樂永久?!咀g文】思想觀念要重視三綱五常,行為做事要服從忠孝仁怒。居住一定要選擇鄰居,交游一定要選擇朋友。治理家庭要以勤儉為先。對待民眾要以謙和為首。妓院不要去游,賭場不要去走。遠離不義之錢財,謹戒過度之美酒。嫉妒之意不要起于心,饞毀之言不要出于口。公家的稅糧一定要早早的完清,祖宗的基業(yè)一定要小心的堅守。經常反思以往的錯誤,時時警惕以往的過咎。能夠依照這些原則,安樂的日子就能永久。25、晏殊【作者簡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宋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卒溢元獻。為北宋著名詞人,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閑情逸致,語言婉麗。有集,已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宴元獻遺文》幾銘【原文】小飯防噎,硅行虞跌。巾有角墊,衣存衽缺。惟忠與孝,則罔摧折?!咀g文】吃零嘴要防止噎著,漫步行走要擔心跌倒。頭巾上有角墊,雖衣服尚在,袖口卻殘缺了。只有忠與孝,卻沒有受到摧折。26、歐陽修【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天圣進士,曾官樞密副使,參加政事,溢文忠。是北宋文壇盟主,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流暢自然,其詞婉媚艷麗,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并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家誡【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比挥裰疄槲镉胁蛔冎?,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譯文】“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器用;人不學習,不會通曉道理。”玉作為一種物質,有它不變的常性,雖然不把它雕琢成器用,它也不失為玉,人的習性是會隨著外物的變化而改變的,不學習就成不了君子,反而會成為小人,難道這不值得認真思考嗎?27、蔡襄(宋)【作者簡介】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慶歷三年(1043)知諫院,曾知福、泉、杭三洲,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謚忠惠?!端问贰酚袀?。工書法,學虞世南,顏真卿,并取法晉人,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 ,人稱當時第一,為“宋四家”之一。詩文清道粹美,皆入妙品。有《茶錄》、《荔枝譜》、《蔡忠惠集》。福州五戒【原文】觀今之俗,為父母者,視己之子猶有厚??;迨至娶婦,多令異食。貧者困于日給,其勢不得不然;富者亦何為之?蓋父母之心,不能均于諸子以至此。不可不戒!人之子孝,本于養(yǎng)親以順其志,死生不違于禮,是孝誠之至也。觀今之俗,貧富之家,多于父母異財,兄弟分養(yǎng),乃至纖悉無有不校;及其亡也,破產賣宅,以為酒肴,設勞親知,施于浮圖,以求冥福。原其為心,不在于親,將以夸勝于人,是不知為孝之本也。生則盡養(yǎng),死不妄費,如此豈不善乎?兄弟之愛,出于天性,少小相從,其心歡欣,豈有間哉?迨因娶婦,或至臨財,憎惡一開,即成怨隙;至有興訴訟,冒刑獄,至死而不息者,殊可哀也。蓋由聽婦言,貪財利,絕同胞之恩、友愛之情,遂及于此。娶婦何謂?欲以傳嗣,豈為財也。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隨其貧富,未有婚姻之家不為怨怒。原其由,蓋婚禮之夕,廣靡費;已而校奩鼉,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滿意,至有割男女之愛,輒相棄背。習俗日久,不以為怪。此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惡者也。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農人商賈百工之家,莫不晝夜營度,以求其利。然農人兼并,商賈欺謾,大率刻剝貧民,罔昧神理;譬如百蟲聚居,強者食啗,曾不暫息。求而得之,廣為施與,翼滅罪惡,其愚甚矣。今欲為福,熟若減刻剝之心,以寬貧民,去欺謾之行,以畏神理?為子孫之計,則亦久遠;居鄉(xiāng)黨之間,則為良善。其義至明,不可不至。【原文】觀察今日的風俗,做人父母的,看待自己的子女尚有厚薄之分,到了兒子娶了媳婦,大多讓他們分居另炊。貧窮之家由于為每日的供給所困,這種情勢使他們不得不這樣,而富貴之家也為何要這樣做呢?大概父母的心,不能夠公正平均地對待各位兒子才到了如此地步。不可不引以為戒!人的兒子的孝敬,根本在于侍奉雙親而順雙親的心思做事,無論死生都不能與禮相違背,這才是孝順忠誠的最高表現(xiàn)。而觀察今日的風俗,貧困和富貴之家,大多是與父母各管各的財物,兄弟數(shù)人分養(yǎng)父母,甚至于對很微小的事物也沒有不計算的;到父母死的時候,兒子破產出賣田宅,把他的所獲用來買酒肉,設宴款待親友故舊,把錢送給佛教僧人,目的是求得陰間的幸福。推究他們的用心所在,并不在于為雙親送終,而是借以夸耀勝過他人, 這是不懂得孝敬的根本啊?;钪鴷r盡力奉養(yǎng),死了后不胡亂花費,這樣難道不好嗎?兄弟之間的友愛,是出于天性,年幼時小的跟著大的,他們的心情歡欣無比,哪里有什么隔閡呢?大概由于娶了媳婦之后,或者是對于財物的取予方面,憎惡的感情就開始有了,隨即有了嫌隙和不和;甚至于有興起訴訟,頂著受刑坐監(jiān)的危險,到死都不安分放松的人,這特別值得悲哀啊!大概由于聽了婦人之言,貪圖財物利益,就斷絕了一母同胞的恩德和兄弟友愛的情分,于是到了這種地步。娶媳婦怎么講呢?想因此而傳宗接代,哪里是為了財物呢。而觀察今日的風俗,娶媳婦不顧及什么出生門戶,只不過是為了求得錢財,無論是貧是富,沒有兩親家不結為怨仇的,推究其中的原由,大概是因為操辦婚禮之時,大大地奢侈浪費;之后丈夫清點裝陪嫁財物的奩匣和袋子,早上索要這一件,晚上索要那一件。丈夫虐待他的妻子,索求嫁妝無有停止。假若不能滿足丈夫之意,甚至有的隔斷男女之愛,就相互拋棄了。習俗一天天的流傳下來,而人們不以為奇怪,這是百姓中的最大弊端,人行為中最惡劣的表現(xiàn)啊。大凡人之常情沒有不想富貴的,至于農民、商人、各種工匠之家,沒有不晝夜經營考慮,以求得利益的。但是農民相互兼并,商人欺騙買主,大都是剝削貧苦的百姓,欺騙神明天理;這就如百蟲聚集在一起,強橫者吃弱小者,竟然沒有片刻的停息。而搜求得到財物之后,卻廣為散發(fā)給人,希望能減掉自己的罪惡,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F(xiàn)在想求得福氣,試比較減少剝削之心而寬待貧苦百姓與丟棄欺騙之行而畏懼神明天理哪一種好呢?為子孫后代打算,那么也能夠永久長遠;即使居住在鄉(xiāng)村父老之間,那也能算是善良和行善。它中間的含義非常明白,不能不記在心間。28、邵雍(宋)【作者簡介】邵雍(1011——1077),字堯夫,其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人稱百源先生。死后謚康節(jié),又稱康節(jié)先生。屢授官不受,居洛陽,與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從游甚密。在哲學上,他認為宇宙本原是“太極”,亦即“道”、“心”。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他用《周易》六十四卦繪成方圖,圓周以及八卦及《封令圖》等制成《先天圖》,認為“天地萬物盡在其中”。他認為人類社會是由盛到衰的,其學說被后人發(fā)展為算命學,《宋史》有傳。有《皇極經世》 、《伊川擊壤集》。戒子孫【原文】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疾良善如仇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秱鳌酚兄唬骸凹藶樯?,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比甑扔麨榧撕??欲為兇人乎?【譯文】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善良,中智的人經過教育就會善良,下智的人雖經教育也不會善良。不用教育就善良,這不是圣人是什么呢?經過教育就會善良,這不是賢人是什么呢?雖經教育也不善良,這不是愚人是什么呢?這使我們懂得,善良就是吉祥,不善就是兇險。善良吉祥的人眼不看不合禮義的顏色,耳不聽不合禮義的聲音,口不說不合禮義的言詞,腳不踏不合禮義的地方。對人,不善良的不和他交往;對物,如不合禮義便不取拿。親近賢人就好像靠近香花一樣,躲避惡人就像怕蛇蝎一樣。如果有人說這不叫吉祥之人,那么我是不相信的。兇惡不吉利的人語言怪誕而變化多端,行為舉動陰險難測,貪圖利益而掩飾過錯,迷戀淫逸而自招禍殃。憎惡善良之人就像對仇人一樣,觸犯刑法就像吃家常便飯。這種人小則亡身喪命,大則滅家絕后。如果有人說這不叫作不吉利的兇人,那么我是不相信的?!渡袝飞险f:“善良吉祥的人做好事總怕時間不夠,兇惡不吉利的人做壞事也總怕時間不夠?!蹦銈兿胱龊萌四兀窟€是想做壞人呢?29、司馬光(宋)【作者簡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寶元進士,仁宗末任天章圖閣侍制講知諫院。神宗時,極力反對王安石的變法。熙寧三年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陽著書,哲宗即位詔入朝,廢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風溫國公。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訓子孫【原文】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者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為人父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鮮矣。何以言之?今之為后世謀者,不過廣營生計以遺之,田疇連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麥盈囷倉,金帛充篋笥,慊慊然求之尤未足,施施然自以為子子孫孫累世用之莫能盡也。然不知以義方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自于十數(shù)年中,勤身苦體以聚之,而子孫以歲時之間,奢靡游蕩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娛,又怨其吝嗇無恩于我而厲之也。夫生生之資,固人所不能無,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為累矣。使其子孫果賢耶,豈疏糲布褐不能自營,死于道路乎?其不賢也。雖積金滿堂室,又奚益哉?故多藏以遺子孫者,吾見其愚之甚。然則圣賢不預子孫之匱乏耶?何為其然也,昔者圣賢遺子孫以廉以儉。【原文】有德行的人都是從儉樸中培養(yǎng)出來的。儉樸就會減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謹其身,節(jié)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所以說:“儉和德同時并存。奢侈就會有過多的欲求,君子欲求過多就會貪圖富貴,亂道招禍;小人欲求過多就會貪求浪費,使家庭破敗,便自身喪命,這樣他們做官必然接受賄賂,住在鄉(xiāng)野必然成為盜賊,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罪惡。做長輩的沒有不想為后代謀福利的。但是真正能給后代帶來福利的實在太少,為什么這樣說呢?今天為后代謀福利的人,只不過廣泛的經營生計來留給后代,他們已經有田地阡陌相連了,有住宅商店橫跨街坊,有滿倉的粟麥,有滿箱的金銀布匹,心里還是感到不滿足,不肯停止營求,喜悅自得的認為這些財物子子孫孫累世都用不完了,但他們不知道用仁義方正的品行去教誨子女,用禮儀法則來治理家庭。這樣自己通過十幾年勤勞辛苦聚積得來的財富,子孫卻會在一年的時間內奢侈淫靡,游樂放蕩而把它們用光,還反過來嘲笑祖先們的愚蠢,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娛樂,有緣恨祖先原先過于吝嗇,對他們不恩寵,過于嚴厲。人所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固然不可缺少,但不要追求過多,過多就會成為牽累。假如他的子孫真的賢能,難道粗糧粗布者不能自己經營生計卻因饑寒死于道路嗎?假如他的子孫不賢能,即使積累了滿屋黃金,又有什么好處呢?所以儲藏過多財物而留給子孫的人,我覺得他太愚蠢了。那么,難道圣人就不管子孫的貧困了嗎?我要說:“過去那些賢能留給子孫的是廉潔、儉樸的優(yōu)良品德。30、蘇軾(宋)【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金屬四川)人。北宋嘉祐進士。曾任禮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哲宗立,任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獨具風格。其詞開豪放一派。有《東坡七集》 。廣心齋銘【原文】細德險微,愛爭彼我。君子廣心,物無不可。心不運寸,中積瑣瑣。得之戚戚,忿欲生火。沃以遠水,井泉無波。天下為量,萬物一家。前圣后圣,惠我光華?!咀g文】小人道德渺小,心胸狹窄,愛互相爭斗。君子心胸寬廣,什么東西都能裝得下。心的運動不超過一寸,中間積聚瑣碎的東西。得到了也憂懼,發(fā)怒和欲望像冒火。用遠處的水來澆,使他的心像井水一樣沒有波瀾。以天下作為自己的度量,萬物一家。前前后后的圣人,都給我光華。31、周行己(宋)【作者簡介】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屬浙江)人。鳳儀修整,語音如鐘。十七歲補太學諸生。宋元祐六年(1091)登進士第,為太學博士,以親老歸,為本州教授。再入為秘書省正字,出知樂清縣。行己早從伊川程子游,傳其緒論,實開永嘉學派之先。曾與曾鞏、黃庭堅、晁說之、秦覯、李之儀等唱和,詩文博雅有法。有《浮鶩集》。座右銘【原文】惟余之生兮,父命以名,謂余曰:“行己”兮,俾充夫性之所能。曰:“汝立志必高而宏。曰:“汝學道必思而行。待人過厚,可以保生。責己盡祥,然后有成。人惡勿記,人善乃稱。切磋琢磨,熟無朋友。惟善可親,惟敬能久。聞過必改,見善斯守。誠心行此,惟汝之有。圣人何得?不輕小善為無益;圣人何長?不恃小惡為無傷。告汝以行己之道,汝慎無忘。嗚呼予乎,年既成人矣,而行實迷其途。嗟已往之無及,念來今之可圖。汝尚不守。惟汝不孝。汝尚無知,惟汝無教。敬之戒之,久乃知效?!咀g文】在我初生的時候,父親給我起名,稱我為“行己”,使我充實那本性所具有的東西。說:“你立志必高而大。說:“你學道必須經過思慮而后實行。對待別人非常厚道,你可以保全性命。要求自己詳盡,而后才可以有所成就。別人的惡性不要記,別人的善行要稱贊?;ハ鄬W習商量,誰能沒有朋友?只有善良的朋友才可接近,只有互相敬重才能長久。聞過必改,見到善行就學,誠心這樣做,就指望你了。圣人有什么心得?不要輕視小小的善行,不認為它無益,圣人有什么長處?不堅持小小的惡行,不認為它無害。告訴你立身行事的方法,你千萬不要忘記。啊呀,我呀,年齡已經是成人了,而行動實在是迷了路,嘆息已往已經來不及挽回了,思念現(xiàn)在和將來還可想辦法。你還不聽父親的話,就是你的不孝。你還不知曉,就是你沒有教養(yǎng),恭敬的接它來辦,警惕自己,時間久了,就知道它的效用了。32、楊時(宋)【作者簡介】楊時(1053——1135),字中立,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北宋熙寧進士。曾任右諫議大夫,工部侍郎,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是程門(程顥、程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