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強對中國侵略_第1頁
近代列強對中國侵略_第2頁
近代列強對中國侵略_第3頁
近代列強對中國侵略_第4頁
近代列強對中國侵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有人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由林則徐的過激行為引起的,如果沒有林則徐的禁煙,英國就不會發(fā)動戰(zhàn)爭。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虎門銷煙廣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戰(zhàn)端緣何而起?---戰(zhàn)爭的背景英國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軍艦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艦木制鐵甲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中國和英國中國英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綜合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先進的資本主義

落后的自然經濟

財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商品經濟發(fā)達裝備陳舊,營務廢弛船堅炮利閉關自守,愚昧無知殖民擴張封建統治,危機四伏資本主義迅速崛起背景總結:根本原因: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使英國需要更多的原料場地和更多的商品傾銷市場直接原因:鴉片貿易,林則徐虎門銷煙(導火線)主要原因:清政府腐敗,閉關鎖國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zhàn)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赌暇l約》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1、宣布結束戰(zhàn)爭。兩國關系由戰(zhàn)爭狀態(tài)進入和平狀態(tài)。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準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準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7、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8、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1、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被迫中斷,并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中國歷史進程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聯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一。品對聯“竹槍一桿,打得妻離子散,未聞槍聲震天;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知對聯揭示的問題是

(D)A.因吸煙,中國人民內部仇殺億萬千人

B.說明中國人民勇敢,不怕刀槍火炮

C.刀槍火炮都有較大危害

D.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D

A.清朝軍備落后B.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C.道光帝猶豫動搖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閱讀下列材料: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zhàn)爭的機會?!梢允刮覀兘K于乘戰(zhàn)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能輕易放過的?!栋驳卖旐n德森致本特函》請回答:(1)英國資產階級“特別珍惜”這一“機會”對華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其發(fā)動戰(zhàn)爭最根本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打開中國大門。(或掠奪原料,傾銷商品)(2)“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最終是如何體現的?

簽訂《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年-186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但是,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進行經濟掠奪。(根本原因)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曲解關于十二年后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guī)定,援引最惠國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為: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表示拒絕,交涉沒有結果。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直接原因)。于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fā)動一場新的侵略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zhàn)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zhàn)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可拆分為“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與“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是從1856年戰(zhàn)爭爆發(fā)到1858年聯軍抵達天津附近海域為止簽訂《天津條約》,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是從1858年爆發(fā)第一次大沽口戰(zhàn)役到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為止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xù)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六日內指派全權大臣談判。6月13日,清政府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分別與俄、英、法、美簽訂《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共五十六款,附約一款;《中法天津條約》共四十二款,附約六款。主要內容是:①公使常駐北京②增開牛莊(后改營口)、登州(后改煙臺)、臺灣(后定為臺南)、淡水、潮州(后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zhèn)江十處為通商口岸;③外籍傳教士得以入內地自由傳教;④外人得以入內地游歷、通商;⑤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⑥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⑦對英賠款銀四百萬兩,對法賠款銀二百萬兩英、法政府遠不滿足從《天津條約》攫取的種種特權。1859年英法使團要求與清政府在北京城互換《天津條約》,以實現條約法律效力。蓄意再次挑起戰(zhàn)爭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叫嚷要對中國“實行大規(guī)模的報復”,“占領京城”。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10月18日,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為全權大臣議和,1860年10月24日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清政府與英國于1860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英方代表為額爾金伯爵。約文中英文共10頁,條文主要內容如下:1、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2、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3、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4、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5、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6、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影響1、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主權受到了更加嚴重的侵害2、中外后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列強要

(B)

A.使鴉片貿易合法化

B.中國市場更加開放,擴大侵略權益

C.讓外國使節(jié)進駐北京

D.利用“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國

有人說,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海盜式的擴張”,給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下列各項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D)

A.外國列強侵占了中國的大片領土

B.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C.列強獲取大量賠款

D.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洗劫燒毀圓明園美國的特命全權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邊(中國),站在樹底下,手里拿著框子,等著接他在樹上的的伙伴所搖撼下來的果子。甚至他還接到訓令,萬一樹上的人和果園的主人發(fā)生糾紛,他應當出來調停。

——美國學者德涅特《美國東亞外交史》

“樹上的伙伴”、“果園的主人”分別指誰?

“樹上的伙伴”是指英國和法國;“果園的主人”是指清政府。⑵

“發(fā)生糾紛”是指哪一歷史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美國扮演什么角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美國出來調停是為了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謀求在華更大的利益,坐收漁人之利。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zhàn)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zhàn)爭爆發(fā)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zhàn)爭(日本稱日清戰(zhàn)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zhàn)的爆發(fā)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zhàn)爭以中國戰(zhàn)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甲午戰(zhàn)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甲午中日戰(zhàn)爭背景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借著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導火線),乘機入侵朝鮮,蓄意挑起戰(zhàn)爭清朝方面當時的中國處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沉淪。清朝統治集團中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家制度,因此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此時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斗、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松弛。歐美方面對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強默許或縱容的態(tài)度,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1894年月底,日本艦隊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挑起戰(zhàn)爭項目內容影響和危害割三地賠二億開四口允設廠1895年4月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軍費2億兩可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嚴重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使清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大舉外債,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侵略勢力深入內地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廉價勞動力,外國資本的擠壓阻礙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影響中國:甲午戰(zhàn)爭失敗標志著清朝歷時三十余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甲午戰(zhàn)爭直接導致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fā)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為挽救統治危機,清王朝開始軍事改革日本:得到巨額賠款和臺灣等戰(zhàn)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qū)的進一步侵略擴張,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朝鮮:甲午戰(zhàn)爭標志著中朝之間上千年的宗藩關系正式終結,清政府被勢力被排擠出朝鮮。朝鮮名義上獲得了獨立,實際上卻被日本控制。遠東:從局勢來說,《馬關條約》掀起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戰(zhàn)敗原因外國:1、日本蓄謀已久,清政府站前未做認真準備2、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實力大大增強,而洋務運動并未改變中國積弱積貧的局面,實力對比懸殊3、日本侵華得到了列強的默許和支持國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1)站前無準備(2)戰(zhàn)爭過程步步妥協退讓(3)黃海海戰(zhàn)之后,北洋艦隊雖損失慘重,但主力尚存。李鴻章卻下令保船避戰(zhàn),使得日軍乘機控制了黃海制海權。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代表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普遍要求。這里的“要求”是指()A.實施“以華治華”策略B.滿足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C.阻止英國勢力獨霸中國D.展開對中國長江流域的爭奪解析:19世紀末,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并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正值列強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此時它們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經濟侵略,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變成以資本輸出為主。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取得了在華開設工廠的特權,正反映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答案:B八國聯軍侵華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根本)。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戰(zhàn)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于引起了義和團運動(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大規(guī)模群眾暴力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公元1900年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等國派遣的聯合遠征軍,為鎮(zhèn)壓中國北方義和團運動(直接)而進入中國所引發(fā)的戰(zhàn)爭。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破北京,聯軍司令部就設在紫禁城內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1901年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同各國代表簽訂《辛丑條約》。圖為條約簽訂時的情景一批不平等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德、俄、英、法等十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空前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各國代表簽署的《辛丑條約》①賠款白銀4.5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懲辦反帝官吏,禁止參加反帝組織;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居六部之上;①巨額的賠款是大規(guī)模的勒索,人民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調敝②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③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④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缎脸髼l約》政治上,軍事上嚴格控制清政府,把清政府改造成其統治中國的代理人材料一: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材料二

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增辟重慶等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材料三

賠款4.5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拆毀大沽炮臺…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1)三則材料分別是哪三個條約的內容?各與什么戰(zhàn)爭有關?對中國社會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出自《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出自《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出自《辛丑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發(fā)動與材料一相關的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據材料一說明,該條約中哪一內容最能體現英國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根本目的?

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

條款: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林則徐在給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無如(無奈)漏向外洋,豈宜籍寇資盜,不亟(急迫)為計?在這里,林則徐強調鴉片泛濫的最大危害是()

D

A.損害身體,削弱軍人戰(zhàn)斗力B.國庫空虛,無餉銀供給軍隊C.藏富于民,但損害國家利益D.白銀外流,為列強增加財源有西方學者在分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時說:“歐洲人渴望中國做出更大的讓步以實現其貿易擴張。”若對此進行補充,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A.西方國家希望通過“最惠國待遇”獲得更多權益B.西方國家想借“修約”名義攫取更多的在華利益C.清朝政府沒有遵守《南京條約》各項條款的規(guī)定D.總理衙門拒絕了西方提出的公使進駐北京的要求185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倫敦的海德公園為萬國工業(yè)博覽會進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國強大的工業(yè)實力,同時也昭示了英國對市場的需求,曾經也正是基于這種需求,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而在簽訂的條約中最能體現這一需求的是[B]A.勒索大量賠款B.協定關稅C.開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島及九龍司地方一區(qū)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對這一社會性質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