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在職研究生考試知識點(法學通論)_第1頁
黨校在職研究生考試知識點(法學通論)_第2頁
黨校在職研究生考試知識點(法學通論)_第3頁
黨校在職研究生考試知識點(法學通論)_第4頁
黨校在職研究生考試知識點(法學通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省委黨校法學通論考點一、法學基本理論(論述題)法的概念:廣義的法是指所有的法律、法律現(xiàn)象,既包括實在法(現(xiàn)實法、制定法、國家法、實然法);又包括自然法(理想法、正義法、應然法)。狹義的法區(qū)別于法律,特指自然法。法的基本特征(簡答、辨析)1、法以行為規(guī)范為主,內容涉及法律權利、權利與義務。法的核心部分是行為規(guī)范,當然也包括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技術規(guī)定。2、法主要出自國家,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國家造法的方式主要是制定、認可、簽約、國家慣常行為等。法區(qū)別于其他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規(guī)范的根本點在于,法主要出自國家。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4、法具有更廣泛的普遍約束力。法的本質:有代表性的法的本質學說:神意說、理性說、意志說、民族精神說、社會利益說、社會控制說、正義論。法的要素:法律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規(guī)范、法律原則、技術性規(guī)定等方面。法律要素的特點是:個別性和局部性,表現(xiàn)為一個個元素或個體;多樣性和差別性;整體性和不可分割性。(二)法的體系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包括:憲法、行政法、軍事法、刑法、訴訟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環(huán)境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三)兩大法系(論述題)3、大陸法系的概念、特點大陸法系是指法國、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在羅馬法基礎上建立起來,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律傳統(tǒng)影響下仿照他們而形成、發(fā)展起來的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總成。大陸法系的分布地區(qū)非常廣,歐洲大陸大多數(shù)國家、前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拉丁美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屬于大陸法系。特點:(1)法律成文化和法典化。(2)不承認法官有創(chuàng)制法律的權利,否認判例具有法律效力。(3)在法律分類上,有公法與私法之分。(4)在訴訟中,堅持法官的主導地位,奉行職權主義。(5)一般采用民法訴訟與行政訴訟分開的管轄體制,法院機構的組織,庭審模式都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四)法的作用1、規(guī)范作用(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教育作用、強制作用)2、社會作用(政治作用、社會公共事務功能)3、法的局限性,主要體現(xiàn)在(1)法只是許多社會調整方式中的一種,而不是唯一的一種。(2)法的作用不是無限的,法不是萬能的,并非在任何問題上都是合適的。(3)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之間的矛盾一直是法律的難題,法律對千姿百態(tài)、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的涵蓋性和適應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4)如果與法律相應的配套技術、措施、制度尚未建立、完善、或者即便建立了,但是尚未真正與法律融為一體,法律不可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獨特功能。法治的含義:法治應包括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的良好是法律。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九)法的適用的原理與原則1、法的適用概念法的適用是指國家司法制度和機關依照法定的權限與程序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活動,又稱司法。2、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確、合法、及時3、當代中國法的適用的原則(1)司法公正原則(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5)國家賠償和司法責任。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權利能力是權利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它反映了權利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分為一般權利能力和特殊權利能力兩種。行為能力是權利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行為能力人分為3種:1、完全行為能力人。包括年滿18周歲以上的公民和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公民。2、限制行為能力人,即10周歲以上未成年人。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即不滿10周歲未成年人,他的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行。關于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辨認其行為的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其行為的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律關系的客體:物;精神財富;行為;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基本經(jīng)濟、政治和精神財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有關權利和義務的觀點有:權利本位論、義務中心論、權利義務一致論。權利義務一致論主張權利義務并重,他們都是法的本質體現(xiàn),兩者同時產(chǎn)生、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它們之間不存在本位問題。第二章中國法制史春秋戰(zhàn)國和秦朝的法律:李愧的《法經(jīng)》:《法經(jīng)》分為盜、賊、囚、捕、雜、具六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成文法典。商鞅變法:廢井田、開仟陌,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以加強郡主對地方的直接控制。云夢秦簡: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11號秦墓中發(fā)掘出土一大批秦代竹簡,統(tǒng)稱為“睡虎地秦墓竹簡”,簡稱云夢秦簡。云夢秦簡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法律文書,為我們研究秦代法制提供了第一手珍貴資料。第三章、憲法(一)憲法的特征1、憲法是根本法具體表現(xiàn)在(1)在內容上規(guī)定了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根本問題。(2)在效力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與修改的程序上,憲法具有嚴格的程序。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或者1/5的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大以2/3以上多數(shù)通過。2、憲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3、憲法集中表現(xiàn)了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4、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資本主義憲法的主要原則1、人民主權原則2、分權原則3、法治原則4、保障人權原則我國憲法的主要原則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原則2、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3、社會主義的法治原則4、民主集中制的原則5、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憲法對國家政權的作用:鞏固國家政權調解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各種利益矛盾規(guī)范國家權力的有效運行(五)憲法監(jiān)督(論述題)2、憲法監(jiān)督的內容(1)對法律、法規(guī)以及其他法律文件的合憲性審查(2)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為的的合憲性進行審查(3)對政黨、團體、公司行為的合憲性進行審查3、我國憲法監(jiān)督制度的特點(1)中央集中監(jiān)督與地方分級保證相結合(2)事先審查與事后審查相結合(3)專門機關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相結合我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1、選舉權的普遍性原則2、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3、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原則4、無記名投票原則5、選舉權的物質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則國家的性質:《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族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在實質上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是單一制的國家。我國先后這定了四部憲法: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現(xiàn)行憲法)。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重要):(1)、平等權。(2)、政治權利與自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言論、出版、結社、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批評、建議、申述、控告、檢舉權和取得賠償權。(3)、人民權利與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權、住宅不受侵犯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宗教信仰自由。(4)、公民的社會經(jīng)濟、教育、文化方面的權利:財產(chǎn)權、勞動權、勞動者的休息權、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物質幫助權、受教育的權利、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1)、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各民族團結。(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護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chǎn)、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次序、尊重社會公德。(3)、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4)、保衛(wèi)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5)、依法納稅。第四章、刑法(一)刑法的基本原則1、罪刑法定原則2、適用刑法平等原則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二)刑法的效力范圍1、刑法的空間效力刑法的空間效力是指刑法對地域核對人的效力,所要解決的是國家刑事管轄權限的范圍問題。包括: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管轄、普遍管轄(1)屬地管轄: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fā)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法律規(guī)定4種特別例外情況:1、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2、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guī)定的,可以由自治區(qū)或者省的人大根據(jù)當?shù)孛褡宓恼?、?jīng)濟、文化的特點制定變通或者補充規(guī)定,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3、刑法典實施后,由國家立法機關指定的特別刑法的規(guī)定。4、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規(guī)定。(2)屬人管轄屬人管轄是指根據(jù)犯罪人的國家來確立刑法的效力范圍。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犯本法規(guī)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國領域外犯本法規(guī)定之罪的,適用本法。(3)保護管轄保護管轄是根據(jù)犯罪是否侵害到國家和公民的利益來確立刑法的效力范圍。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公民犯罪,而依本法規(guī)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4)普遍管轄對凡是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罪行,即使犯罪分子是外國人,其罪行發(fā)生在我國領域外,而且沒有直接侵害我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但只要犯罪分子在我國境內被發(fā)現(xiàn),我國就可以在所承擔的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2、刑法的時間效力(1)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所要解決的是刑法生效后對于其生效以前未經(jīng)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2)從舊兼從輕原則中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按照本法總則第4章第8節(jié)的規(guī)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法當罰性。(三)犯罪構成1、犯罪構成的要件:犯罪客體要件、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要件、犯罪主觀要件。(1)犯罪客體要件,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侵犯的社會關系。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直接客體。(2)犯罪客觀要件,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征。危害行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即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有刑法規(guī)定的危害行為,“無行為就無犯罪”,行為對象、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行為時間與地點也是客觀要件的內容。危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在自己的意識支配下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身體舉止或者活動??煞譃閮煞N基本形式:作為、不作為。不作為構成犯罪必須具備以下客觀要件: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3)犯罪主體要件,包括自然人犯罪主體要件和單位犯罪主體要件。自然人成為犯罪主體要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必須是實施了危害行為的人。2、必然達到了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未滿14周歲。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防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6歲的人,對一切犯罪都應負刑事責任。3、必須具備刑事責任能力,指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缎谭ā芬?guī)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jīng)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單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單位犯罪主體具有如下特征:1、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2、單位犯罪主體必須是依法成立的、擁有一定財產(chǎn)或經(jīng)費、能以自己名義承擔責任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雙罰制,對單位和單位直接負責人均予以刑罰處罰。單罰制。只處罰單位或者單位直接負責人。(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1、犯罪故意,是行為人希望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2、犯罪動機,是指刺激行為人實施某種行為以達到犯罪目的的內心沖動或內心起因。3、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1)兩者都是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心理活動,都反映了行為人主觀惡性程度和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2)兩者有時表現(xiàn)為直接的聯(lián)系,即它們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1)兩者形成的時間先后順序不同。(2)同種犯罪的犯罪目的相同,但同種犯罪的動機往往不同(3)兩者的內容、作用不同(五)正當防衛(wèi)1、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所實施的不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2、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1)必須是針對現(xiàn)實存在的人的不法侵害才能實施。(2)必須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3)必須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4)防衛(wèi)人必須具有正當防衛(wèi)意圖。防衛(wèi)挑撥、互毆行為、偶然行為不成立正當防衛(wèi)。(5)正當防衛(wèi)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3、防衛(wèi)過當是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wèi)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4、刑法第20條第3款規(guī)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边m用這一規(guī)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對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為一般違法行為的暴力犯行為不適用該規(guī)定(2)對于輕微暴力犯罪或一般暴力犯罪也不適用該規(guī)定,只有在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時才適用該規(guī)定。(3)并非對于一切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進行防衛(wèi)時都適用上述規(guī)定,只有當這些暴力犯罪嚴重危及人身安全是才適用該規(guī)定。(4)除上述暴力犯罪外,還包括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爆炸罪等。(六)緊急避險1、緊急避險的條件(1)必須發(fā)生了現(xiàn)實危險(2)必須是正在發(fā)生的危險(3)必須出于不得已而損害另一合法權益。(4)必須是為了是合法權益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5)必須沒有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6)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即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同危險做斗爭指責的人,不能以緊急避險為理由逃避面對危險的義務。否則不成立緊急避險。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八)共同犯罪1、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1)在犯罪主體上,必須有兩人以上,而且是指兩個以上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人,一個不滿14周歲的人與一個滿16周歲的人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2)在犯罪主觀方面,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根據(jù)該條件,共同過失犯罪不成立公共犯罪;故意犯罪行為與過失犯罪行為不成立共同犯罪;同時犯即兩人以上同是以各自行為侵害同一對象,但彼此之間并無犯意聯(lián)絡的,不成立共同犯罪;事前無通謀的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超出共同故意外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3)在犯罪客觀方面,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3、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刑事責任(1)我國刑法主要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同是兼顧其分工,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四種。(2)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其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于犯罪集團首要分子的刑事責任,刑法第26條第3款規(guī)定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對于犯罪集團首要分子之外的其他主犯,刑法第26條第4款規(guī)定,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3)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作用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4)脅從犯。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5)教唆犯成立的條件:一是在主觀上,必須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二是在客觀上,必須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三是在對象上,教唆反教唆的對象必須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得人。教唆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或者教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刑法》第17條第2款所規(guī)定犯罪之外的犯罪的,以及唆使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犯罪的,不成立教唆犯,屬間接實行犯。教唆犯的刑事責任:一、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處罰。二、教唆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三、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包括以下情況:被教唆的人拒絕了教唆;被教唆的人雖然接受了教唆;但沒有實行任何犯罪;被教唆的人所犯之罪并非被教唆之罪;被教唆的人實施犯罪并非教唆犯的教唆行為所致。2、刑罰的體系與種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管制,指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機關予以執(zhí)行的刑罰方法。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不超過3年。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有期徒刑,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20年。無期徒刑拘役,是指短期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機關就近執(zhí)行的刑罰方法。拘役的刑期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1年。死刑,作為一種最嚴厲的刑罰,具適用的對象受到嚴格的限制。一方面,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對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里的不適用死刑,是指根本不能判處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zhí)行和死刑緩期執(zhí)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zhí)行。死緩不是獨立的刑種,而是死刑的一種執(zhí)行方式。刑罰第50條規(guī)定:在死緩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2年期滿后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zhí)行死刑。(3)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chǎn)、驅逐出境。刑罰第54條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以下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刑罰第59條規(guī)定:沒收財產(chǎn)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chǎn)的一部或全部。罪數(shù)的認定:關于區(qū)分一罪與數(shù)罪的標準,刑法理論上有行為標準說、結果標準說、犯意標準說與構成要件標準說等觀點。我國刑法主要采用犯罪構成標準說,即以行為符合犯罪構成的個數(shù)來作為區(qū)分一罪與數(shù)罪的標準。數(shù)罪并罰的原則。刑法第69條規(guī)定:一、數(shù)罪中有判決死刑、無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則,即只執(zhí)行死刑或無期徒刑,不執(zhí)行其他主刑。二、數(shù)罪均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則,即在數(shù)刑中總和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zhí)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3年,拘役最高不超過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20年。三、數(shù)罪既判處主刑,又判處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則,即對主刑按照一定的原則并罰時,附加刑仍須執(zhí)行。適用數(shù)罪并罰的三種情況。一、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shù)罪的,依據(jù)刑法第69條規(guī)定來決定應當執(zhí)行的刑罰。二、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前,發(fā)現(xiàn)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對新發(fā)現(xiàn)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后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69條規(guī)定,決定應當執(zhí)行的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三、判決宣告以后刑法執(zhí)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其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zhí)行的刑罰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69條規(guī)定執(zhí)行。假釋適用假釋的條件。一、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二、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zhí)行原判期刑1/2以上,或者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10年以上的,才能適用假釋。刑法第83條規(guī)定: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zhí)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10年。適用假釋后可能出現(xiàn)的4種情況:一、在假釋考驗期內犯新罪的,應當撤銷假釋,駕照刑法第71條規(guī)定實行數(shù)罪并罰。二、在假釋考驗期內,發(fā)現(xiàn)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刑法第70條規(guī)定實行數(shù)罪并罰。三、在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jiān)執(zhí)行未執(zhí)行完畢的刑罰。四、在假釋考驗期內,沒有上述情況的,應認為原判決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完畢,并公開予以宣告。第五章、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具有以下特征:刑事訴訟是為了實現(xiàn)國家刑法權而進行的一種活動。刑事訴訟屬于國家的司法活動。刑事訴訟是在多方主體共同參加下進行的活動。是嚴格依照法律程序和方式進行的活動。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指由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貫穿刑事訴訟全過程或主要訴訟階段,體現(xiàn)刑事訴訟的目的和價值,對刑事訴訟的進行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為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進行或參與刑事訴訟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體系包括:(1)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缎淘V法》第三條規(guī)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zhí)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有人民法院負責?!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3)依靠群眾原則(4)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原則(5)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6)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原則(7)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jiān)督原則體現(xiàn)在立案監(jiān)督、偵查監(jiān)督、審判監(jiān)督、執(zhí)行監(jiān)督。(8)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9)公開審判原則《刑訴法》第152條規(guī)定,下列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國家秘密的;有關個人隱私的;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歲以上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11)未經(jīng)人民法院判決不能確定有罪原則(12)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原則(13)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14)追究外國人犯罪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6種: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的;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確定管轄應遵循下列原則(1)依法管轄的原則(2)準確及時的原則(3)便利訴訟的原則(4)維護合法權益的原則(5)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回避:《刑訴法》28、29條規(guī)定,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需要回避的理由包括: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近親屬。本人或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擔任過本案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與本案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請客送禮,或違反規(guī)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辯護的分類:自行辯護、委托辯護、指定辯護。辯護人的范圍:包括律師;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jiān)護人、親友。辯護人的訴訟權利:獨立辯護權、閱卷權、會見通信權、調查取證權、獲得開庭通知權、參加法庭調查和辯論權、司法文書獲取權、拒絕辯護權、控告權。二、證據(jù)1、證據(jù)的特征(1)客觀性(2)關聯(lián)性(3)合法性2、證據(jù)的種類(1)物證(2)書證(3)證人證言(4)被害人陳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6)鑒定結論(7)勘驗、檢查筆錄(8)視聽資料強制措施的特征:主體的特定性、對象的限定性、性質的訴訟性、目的的保證性、程序的法定性。強制措施的種類1、拘傳2、取保候審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獨立適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或監(jiān)視居住不致發(fā)生社會危害性。(3)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不宜羈押的。(4)依法應當逮捕,但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5)對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進過訊問、審查,認為需要逮捕但證據(jù)不足的。(6)已逮捕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偵查、起訴,一審、二審的辦案期限內不能結案,采用取保候審方法沒有社會危害性的。取保候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3、監(jiān)視居住監(jiān)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4、拘留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先行拘留:(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fā)現(xiàn)有犯罪證據(jù)的(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毀滅、偽造證據(jù)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講真實姓名、地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決定拘留的機關在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之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5、逮捕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jīng)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刑事訴訟程序: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zhí)行。四、提起公訴、不起訴、自訴1、提起公訴的條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jīng)查清,證據(jù)確實、充分。(2)依法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3)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2、不起訴的有以下幾種(1)法定不起訴(2)輕罪不起訴(3)證據(jù)不足不起訴3、提起自訴的條件(1)自訴人是本案的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2)案件屬于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guī)定的案件范圍。包括三類,第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第二,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第三,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3)案件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4)有名取得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核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jù)。五、死刑復核程序死刑復核規(guī)定:1、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后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fā)回重新審判2、最高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3、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的案件,有高級人民法院,有高級人民法院核準。4、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五、民法一、民法概述1、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2)意思自己原則(3)誠實信用原則(4)權力不得濫用原則2、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1)立法準則功能(2)行為準則功能(3)法律補充功能3、死亡宣告(1)死亡宣告制度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一定期限,經(jīng)利害關系人申請,法院宣告其死亡的制度。死亡宣告發(fā)生同自然死亡一樣的法律后果,即被死亡宣告人的權利能力歸于消滅,婚姻關系終結,財產(chǎn)發(fā)生繼承。(2)死亡宣告的條件①必須有下落不明的事實②下落不明必須達到一定的期間,因普通原因而下落不明的期間是4年,因意外事故而下落不明的特別期間是2年③須有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④須經(jīng)公告,公告期1年。4、失蹤宣告(1)失蹤宣告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一定期限,經(jīng)利害關系人申請,法院宣告其為失蹤人的法律制度。失蹤宣告后,以失蹤人為中心的法律關系處于中止狀態(tài),財產(chǎn)發(fā)生代管,婚姻關系暫時中止。(2)失蹤宣告的條件①必須有下落不明的事實②下落不明必須達到2年。③須有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④須經(jīng)公告,公告期3個月。失蹤宣告制度和死亡宣告制度是兩個獨立的制度,死亡宣告并不以失蹤宣告為前提。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行為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沙蜂N民事行為包括:重大誤解行為;顯失公平行為;一方以欺詐、脅迫或者趁人之危的手段進行的行為。效力待定的行為包括限制行為能力人進行的行為;無權代理人進行的行為;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進行的行為;無權處分進行的處分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方式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行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行為。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已被代理人的名義獨立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歸被代理人承擔的一種法律制度。代理的法律特征:①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活動。②代理人必須在代理權限內活動。③代理人可以在代理權限內獨立進行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④代理的法律效果歸屬于被代理人。濫用代理權的行為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自己代理,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意思表示,同自己進行法律行為。②雙方代理,只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所代理的另一被代理人進行民事行為。③串通代理,指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為。無權代理三種表現(xiàn)形態(tài):①自始無代理權的“代理”。②超越代理權限的“代理”。③代理權終止后的“代理”。表見代理:如果第三人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有代理權而與之進行民事行為的,代理行為有效,被代理人仍應承擔這種無權代理行為的后果,這種代理稱為表見代理。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20年是最長訴訟時效期間。下列訴訟時效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經(jīng)聲明,買受人或受害人向出賣人、商品制造人要求賠償?shù)模谎痈痘蚓芨蹲饨?,出租人向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給付租金及賠償損失的;寄存的財物被丟失或毀損,寄存人向保管人請求賠償?shù)摹N餀喾ɑ驹瓌t1、物權法定原則2、一物一權原則(1)在一物上只能成立一個所有權(2)一個所有權的客體只能是一物公示與公信原則公示原則指當事人必須以公開的方式向社會展示物權變動的事實,否則,物權的變動就不會產(chǎn)生物權的效力。物權變動的方式,在動產(chǎn)物權為交付,在不動產(chǎn)物權為登記。公序良俗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是指物權的取得和行使不得違反社會公共道德和社會公共秩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物權的特征:1、物權為對世權2、物權為支配權3、物權客體具有特定性4、物權在效力上具有排他性5、物權為絕對權。完全物權—所有權:指所有人對自己的財產(chǎn)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和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所有權的特征:所有權是一種自物權;具有物權的全部內容,是一種完全物權,具有獨立性;具有恒久性。所有權消失的原因:所有權轉讓;所有權客體消滅;作為所有權人的自然人死亡,法人破產(chǎn)等導致所有權主體消滅;拋棄所有權;國家用強制的手段征用、征收,導致原所有權人喪失所有權。擔保物權1、擔保法規(guī)定5種擔保形式: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定金。2、抵押指債務人或第三人不轉移財產(chǎn)的占有,將該財產(chǎn)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以該財產(chǎn)折價或拍賣、變賣該財產(chǎn)的價款優(yōu)先受嘗。3、質押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動產(chǎn)或權利證書移交給債權人占有,并以其作為債務履行擔保的擔保方式,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質權人可處分質物,并從所得價款中優(yōu)先受償。與抵押相比,質押轉移占有,抵押權則不轉移占有,而且抵押物可為動產(chǎn)、不動產(chǎn)及權利,質押物只能是動產(chǎn)和權利。合同的提示性條款: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和住所;標的;數(shù)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的方法。合同的成立一般要符合以下條件:須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合同各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當事人一致的意思表示包含了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條款;在形式上應符合要約人或法律對合同成立形式的特別約定。合同生效的要件:(1)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合同的內容合法(4)合同的標的確定和可能(5)合同的形式符合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合同的效力狀態(tài)有:1、有效合同,指已成立的合同因具備了合同生效的要件,能依合同的約定產(chǎn)生相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2、無效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合同有效要件,自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3、無效合同有5種(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合同。無效合同的特點:具有違法性;具有不得履行性;自始無效;確定無效;當然無效。4、可撤銷的合同(1)可撤銷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法律允許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予以變更或者撤銷的合同。(2)可撤銷的合同的種類有:①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②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3)可撤銷的合同具有以下效力:①對于可撤銷的合同,當事人可以申請撤銷,也可以申請變更,當事人只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②撤銷權原則上有意思表示真實、利益受到損害的一方當事人享有和行使。③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駛撤銷權,否則,撤銷權消滅。效力未定的合同:是指因已經(jīng)成立的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有效的要件,可其效力能否發(fā)生還未確定,一般需經(jīng)權利人表示追認才能生效的合同。效力未定的合同的種類: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其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②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③無財產(chǎn)處分權訂立的合同。(七)不安抗辯權1、是指根據(jù)雙務合同約定應先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一方,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對方的財產(chǎn)或者履行債務能力明顯減少時,以致難以履行合同義務,而且對方也沒有為履行合同提供擔保時,有權中止履行自己義務的權利。2、不安抗辯權的構成要件:①必須是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②當事人在雙務合同中約定或按照交易習慣,一方必須向另一方先履行合同義務。③先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對方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合同已無能力的情況④后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jīng)]有對其債務提供適當?shù)膿!?、合同法68條規(guī)定先履行義務一方在4種情況下可以援引不安抗辯權。:(1)對方經(jīng)營狀況嚴重惡化(2)對方轉移財產(chǎn)、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對方喪失商業(yè)信譽(4)對方有其他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況。(八)債的保全1、債的保全具體措施:(1)債權人的代位權(2)債權人的撤銷權2、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債權造成損害時,債權人為保全自己的債權,可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權的權利。第三人也叫次債務人。3、債權人的代位權的成立要件: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存在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債務人享有對第三人的到期債權,且該債權非專屬于債務人自身。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債權。債權人的債權已屆清償期或者債務人已陷于遲延履行。債務人怠于行使其權利的行為對債權人造成了損害。4、債權人的撤銷權是指當債務人放棄對第三人的債權,實施無償轉讓或者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而有害于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所實施的行為的權利。5、債權人的撤銷權的成立客觀要件(1)債務人實施了一定的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2)債務人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了法律效力(3)債務人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危害債權(九)違約責任的責任形式1、繼續(xù)履行合同2、賠償損失3、支付違約金承擔違約金責任,應具備三個條件:(1)當事人有違約行為。(2)當事人對違約責任形式及其數(shù)額事先有約定。(3)不存在法定或約定的免責事由。合同法第114條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4、其他違約責任形式價格制裁、定金罰則、解除合同(1)價格制裁。合同法第63條規(guī)定:執(zhí)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zhí)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zhí)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zhí)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zhí)行。(2)定金罰則。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則適用定金罰則。定金罰則的基本內容是:給付定金的一方違約,就喪失了定金,無權要求返還;接受定金的一方違約,根據(jù)對等原則,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三、繼承法(一)繼承法的基本原則1、保護公民合法財產(chǎn)繼承權的原則2、繼承權男女平等原則3、撫幼贍老原則4、權利與義務一致原則(二)法定繼承1、法定繼承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1)被繼承人生前未訂立遺囑(2)被繼承人訂立的遺囑無效(3)遺囑繼承人發(fā)生了下列幾種情形:①放棄繼承權。②先于被繼承人死亡。③依法被剝奪了繼承權。④有財產(chǎn)在遺囑中未被處分。2、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外)父母。配偶、子女、父母為第一順序;兄弟姐妹、祖(外)父母為第二順序。第一順序的繼承人較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有優(yōu)先繼承權。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均放棄或喪失繼承權的情況下,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但同一順序繼承人間,并無先后順序之分。(三)遺囑繼承1、遺囑一般應采用書面形式,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的遺囑稱自書遺囑。自書遺囑的遺囑人應簽名蓋章,并注明訂立日期。2、由遺囑人口述遺囑全部或基本內容,由他人書寫或錄音的分別稱為代書遺囑與錄音遺囑。3、遺囑人在生命垂危等緊急情況下還可訂立口頭遺囑。但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必須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方為有效。4、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繼承人或受贈人,與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均不能作為見證人。5、遺囑有效的條件:(1)遺囑人必須要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遺囑人所立的遺囑必須是其真實意思表示。(3)遺囑的內容必須合法,不得違反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應為缺乏勞動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繼承份額。(4)遺囑的形式必須合法。6、如遺囑人訂立有多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訂立的遺囑為準,但公證遺囑效力最高,即使不為最后訂立,也發(fā)生效力。遺囑人不能以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遺囑人如要變更公證遺囑,需再經(jīng)公證程序,否則不發(fā)生效力。四、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行為的違法性(二)造成了損害后果(三)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四)行為人主觀上應存在過錯六、民事訴訟法一、處分原則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原則基本內容:1、處分原則以當事人的實體處分權為基礎,同時又是在訴訟中對當事人實體處分權的保障。2、處分原則廣泛適用于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并且貫穿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3、當事人的處分應當依法進行二、級別管轄1、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9條的規(guī)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qū)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主要有三類:海事和海商案件、除專利行政案件外的專利糾紛案件、涉及港澳臺當事人的重大民事糾紛案件。三、地域管轄(一)一般地域管轄確定一般地域管轄的原則是“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二)特殊地域管轄我國《民事訴訟法》確定的特殊地域管轄主要有九類:第一類,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二類,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實踐中,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則可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fā)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第三類,因票據(jù)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jù)支付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第四類,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lián)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fā)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五類,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六條,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fā)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七類,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lián)p害事故索賠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fā)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八類,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九類,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三)專屬管轄范圍⒈因不動產(chǎn)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chǎn)所在地法院管轄。⒉因港口作業(yè)發(fā)生糾紛提起訴訟,由港口作業(yè)地法院管轄。⒊因繼承遺產(chǎn)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是的住所地或主要遺產(chǎn)所在地(由價值大小來認定)管轄。四、裁定管轄(一)裁定管轄分類1、移送管轄2、指定管轄3、管轄權的轉移(二)管轄權轉移與移送管轄的區(qū)別:(1)管轄權的轉移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將案件的管轄權轉移給本無管轄權的法院,其轉移的是案件的管轄權;而移送管轄則是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把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移送得是案件。(2)管轄權的轉移只能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進行,是補充級別管轄的一種規(guī)定;移送管轄一般是在同級人民法院之間進行,主要是落實地域管轄的一種規(guī)定。(3)管轄權轉移應經(jīng)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同意,。下級人民法院只能遵照執(zhí)行或提出管建議;而移送管轄則無須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同意或決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拒絕或再行移送。五、共同訴訟人(一)共同訴訟人的種類1、必要的共同訴訟人,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具有共同訴訟標的的共同訴訟人。2、普通的共同訴訟人,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兩人以上,具有同種類訴訟標的,經(jīng)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允許其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一并進行訴訟的共同訴訟人。六、第三人(一)第三人的種類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原告、被告之間的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的請求權,參加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