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國革命史學會制作92課件_第1頁
北京市中國革命史學會制作92課件_第2頁
北京市中國革命史學會制作92課件_第3頁
北京市中國革命史學會制作92課件_第4頁
北京市中國革命史學會制作9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第二節(jié)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第一節(jié)對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第一節(jié)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一、國民黨統(tǒng)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興起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一、國民黨統(tǒng)治的建立(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與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召開

1927年4月18日,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新軍閥在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的血泊之中宣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這是國民黨政權在全國統(tǒng)治的開端。在國民政府成立大會上,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成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仍然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組成南京國民政府胡漢民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出現(xiàn)了寧漢合流與分裂的混亂局面。當蔣介石在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之后,在他一手操縱下,國民黨于1928年2月召開二屆四中全會。會議改組了國民政府,譚延闿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軍委主席、國民黨中常委,后來又出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這樣,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中央組成,國民黨內出現(xiàn)了暫時的統(tǒng)一。在暫時統(tǒng)一的基礎上,國民黨四派新軍閥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二)全國形式上的“統(tǒng)一”

1928年4月,國民黨四派聯(lián)合軍閥舉行第二次北伐,討伐奉系軍閥張作霖。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從此,北洋軍閥不再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繼續(xù)存在。這樣,國民黨就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形式上的統(tǒng)一。張學良改易旗幟

國民黨的“統(tǒng)一”是表面的和不穩(wěn)定的。即使在蔣介石集團確立了在國民黨內的主導地位之后,這個集團內部以及這個集團與其他集團尤其是與地方實力派之間,也仍然矛盾重重,沖突不斷。(三)國民黨政權的性質如何認識國民黨政權的性質呢?看一個政權屬于什么性質,主要看他所推行的內外政策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生產力還是束縛生產力。依靠帝國主義的結果必然導致外交上實行屈辱的外交政策。實行屈辱外交政策的突出表現(xiàn)就是對南京慘案的處理。1927年北伐戰(zhàn)爭時,英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中國革命,炮轟南京,殘殺中國軍民。該事件本應追究英、美帝國主義的責任。但在1928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外交部與美國代表達成的解決南京慘案的換文中,竟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歸咎于“共產黨的煽動”,承認美國軍艦炮轟南京是為了保護“美僑生命,”答應向各國道歉、賠償。甚至順著美國代表的旨意,下令通緝在南京領導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共黨員林伯渠,以此向美國表示忠誠。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國社會經濟活動和土地關系中仍居統(tǒng)治地位。中國廣大的鄉(xiāng)村基層政權被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所把持,地主階級逐漸變成了帝國主義的附庸,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主要支柱。國民黨政權繼續(xù)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承認中國有土地問題,拒絕在農村開展土地改革,從而使中國廣大農民處在了死亡線上。

第三,利用超經濟的力量,即依靠國家政權力量一方面掠奪工農勞動群眾及其他小生產者,一方面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兼并民族資本,對人民巧取豪奪,聚斂大量財富,逐步形成了以蔣介石、宋于文、孔祥熙,陳立夫和陳果夫為代表的官僚資本,逐漸控制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國民黨政權具有欺騙性:一是由于國民黨曾經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面旗幟和大革命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形式,由于帝國主義列強一度對它作出過一兩項表面上的讓步(如承認中國關稅自主、允諾取消領事裁判權),一時使人認為它仍在維護民族權利。二是由于它在形式上暫時地統(tǒng)一了中國,因此,這個政權曾經在一個時期之內,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業(yè)者產生過幻想,以為中國可能由此走上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國民黨所實行的,是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tǒng)治。國民黨政府是怎樣實行一黨專政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的呢?其特點如下:第一,為了鎮(zhèn)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了龐大的軍隊。第二,為了鎮(zhèn)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還建立了龐大的全國性特務系統(tǒng)。如隸屬于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的調查統(tǒng)計局(“中統(tǒng)”)和隸屬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調查統(tǒng)計局(“軍統(tǒng)”),其主要任務就是反對共產黨,破壞革命運動,綁架或暗殺革命者和異己分子。戴笠

第四,為了控制輿論,剝奪人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國民黨還厲行文化專制主義。在思想文化方面則推行專制主義。既然國民黨新軍閥的統(tǒng)治與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在本質上沒有區(qū)別,那么中國就仍是一個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tǒng)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對象依然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中國革命的性質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仍然迫切需要一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人民受到國民黨新軍閥更為苛刻的統(tǒng)治,因此,要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須同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作堅決的斗爭。正確地認識這一問題是中國人民繼續(xù)進行民主革命和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和戰(zhàn)略出發(fā)點。

結論

第一,國民黨新軍閥政權取代了北洋軍閥政權,但是政權的性質沒有任何實質的變化,依然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第二,中國社會性質沒有因為政權易位而發(fā)生變化,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對象仍然是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革命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第三,中國人民受到國民黨新軍閥更為苛刻的統(tǒng)治,因此,要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須同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作堅決的斗爭。(一)大革命失敗后的艱難環(huán)境中國革命處于低潮:第一,革命勢力遭到了極大的摧殘。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人,中共黨員2.6萬人。全黨人數(shù)由1927年5月五大時的57900名共產黨員銳減到1萬人。

第二,工農斗爭走向低落。工人斗爭由政治為主轉變?yōu)橐越洕窢帪橹?,而且取得勝利的很少;農民斗爭此起彼伏,分散而不集中。對于第一個問題即敢不敢革命?中國共產黨作了明確而肯定的回答。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中國共產黨人表現(xiàn)了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特別是共產黨員在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都表現(xiàn)出了共產黨人不為強暴、為了理想和信念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郭亮(1901--1928)革命烈士1928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27歲。就義前給妻子李燦英的遺書云:“燦英吾愛:亮東奔西走,無家無國。我事畢矣。望善撫吾兒,以寄余志,此囑?!?928年4月,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1889--1927)面對敵人的絞刑架:面不改色地說:“我先來”。共產黨員夏明翰(1900--1928)就義前寫了四句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黨的早期創(chuàng)始人蔡和森(1895--1931)烈士犧牲時非常慘烈。革命家劉伯堅(1895--1935)1935年被捕后,敵人給他帶上沉重的手銬與腳鐐游街示眾,劉伯堅氣宇軒昂寫下了《帶鐐行》等不朽詩篇。贛東北根據地創(chuàng)始人方志敏(1900--1935)1935年1月被捕后,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等不朽著作。刑場上的婚禮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所嚇倒,正如毛澤東后來所言:他們從地上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xù)戰(zhàn)斗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對國民黨的屠殺政策進行了堅決和英勇的反擊。

一些追求進步和真理的有識之士,在革命的危急關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教育家徐特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軍事家賀龍、彭德懷等人都是在此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這正如古人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徐特立郭沫若賀龍彭德懷(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與土地革命

對于在黑暗的中國,到底怎樣進行革命,就是中國革命應當走什么樣的道路?這在當時的確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要把這一問題回答清楚,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的總結經驗。為了答復這個問題,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長時間的艱苦的探索。八七會議使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大大前進了一步,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轉折。這是鄧小平作的八七會議的記錄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第一,發(fā)動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同志領導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南昌起義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第二,發(fā)動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起義軍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在攻打長沙遭遇嚴重挫折后,起義部隊決定南下,向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農村區(qū)域轉移。起義軍最后上了井岡山。秋收起義和向井岡山進軍最偉大的意義就在于中國革命把從城市退卻和向農村進攻有機的結合起來。秋收起義宣傳口號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文家市1927年10月27日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

第三,發(fā)動廣州起義(1927.12.11)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zhí)缀腿~挺、葉劍英等領導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的屠殺政策發(fā)動了又一次英勇的反擊。張?zhí)讖V州起義建立的工人赤衛(wèi)隊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第四,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初,中國共產黨還先后在海陸豐、瓊崖、鄂豫邊、贛西南、贛東北、湘南、湘鄂西、閩西、陜西等地區(qū)領導了近百次武裝起義。總之,“革命失敗,得了慘痛的教訓,于是有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進入了創(chuàng)造紅軍的新時期?!敝袊锩纱税l(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或稱十年內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堅持反帝反封建的事業(yè)而領導人民進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是必要的、正義的、進步的。

蔣介石是靠國共合作、北伐戰(zhàn)爭上臺的。但是,他上了臺,反而把人民推人了十年內戰(zhàn)的血海。正是他的屠殺政策教育了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讓他們拿起武器去進行戰(zhàn)斗。毛澤東就講過:“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比⑥r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一)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找到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曾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由于經驗不足和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共產國際文件與蘇聯(lián)革命經驗的態(tài)度不同,由于對待中國革命的斗爭實踐和歷史經驗的態(tài)度的不同,黨內曾經出現(xiàn)過意見與主張的不一致,經歷了曲折的道路。只有反復地經過革命實踐的檢驗,經過對于各種主張與革命實踐經驗的認真地比較與總結,才終于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新道路,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認識。

第一,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首先認識到,為了堅持中國革命,在當時的條件下,必須進行長期的武裝斗爭。無產階級要通過武裝斗爭,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新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政權。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斯大林也講過:在中國,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的優(yōu)點,也是中國革命的特點。毛澤東認為斯大林這一論斷非常正確。

中國革命之所以必須堅持武裝斗爭,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對外沒有民族獨立,對內沒有民主。共產黨的存在是非法的,無議會可利用,無組織工人罷工和集會、結社的合法權利。中國的這一特殊國情,決定了在中國進行革命,不可能進行合法的斗爭,而是一開始就拿起槍桿子,舉行武裝斗爭。

毛澤東同志指出:“在中國,主要的斗爭形式是戰(zhàn)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敝袊膯栴}離開了武裝斗爭就無法解決?!霸谥袊x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痹谥袊?,既然革命斗爭一開始就必須從事武裝斗爭,就必須依靠革命的軍隊和有組織的武裝力量,共產黨所領導的有組織的革命力量在它一開始時也必定是弱小的,相反,它所面臨的敵人卻是強大的。不但有強大的帝國主義、野蠻的封建勢力,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買辦資產階級。國民黨在全國建立起反革命的政權,控制了全中國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樞紐和命脈。它還建立了一支在數(shù)量龐大的反動軍隊?!耙驗槲覀兊臄橙耸钱惓姶蟮模锩α烤头窃陂L期間內不能聚積和鍛煉成為一個足以最后地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边@種情況就決定了革命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殘酷性。

第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主攻方向究竟是應當指向城市,還是指向農村呢?這個問題,無法在短期內能完成,也不是一兩次或三四次革命起義的實踐所能夠解決的。只有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依靠實踐經驗的積累,才能加以回答。

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看,取得革命成功經驗的就是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而俄國十月革命是以城市為中心的。中國能不能走俄國十月革命道路,主要看這條道路是否符合中國的實際。中國共產黨當時共同的認識也是:革命工作應當以城市為中心。中共中央繼續(xù)留在上海,黨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從中國革命的實踐看,辛亥革命時革命是從大城市爆發(fā)的。1924—1927年的反帝反封的大革命也是以廣州這個大城市為根據地的,沒有農村包圍城市的先例。

問題是中國與當時的俄國和西方國家的國情不同,特別是在國民革命失敗后,整個中心城市已經被國民黨反對派占領,國民黨統(tǒng)治的重心在城市,中國革命再像國民革命時期那樣已經不可能。再者,國民革命失敗后所有以占領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很快就失敗了。這些起義失敗后保留下來的部隊,大都經過摸索,逐步轉移到了遠離國民黨統(tǒng)治中心的農村區(qū)域,在那里發(fā)動農民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進行土地革命和創(chuàng)建工農政權的斗爭。除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及時轉移到井岡山地區(qū)、創(chuàng)建農村革命根據地以外,南昌起義余部—部分由董朗率領轉移到海、陸豐地區(qū)與當?shù)剞r民會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轉移到湘南農村,在那里開始探索上山打游擊、開展農村革命的新的途徑,后來也上了井岡山。廣州起義余部一部分也轉移到海、陸豐地區(qū)與農民會合;一部分后來隨朱德上了井岡山;另一部分則從廣州的西北轉入農村,后來參加了廣西左、右江起義。

事實表明:國民革命失敗后,黨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已經不可能引導革命走向勝利。既然中國革命完全照搬別國舉行中心城市武裝起義的公式行不通,重走本國的北伐戰(zhàn)爭的道路又無此條件,因此,也就只剩下了一個選擇,即是在中國的農村地區(qū)建立革命根據地。客觀環(huán)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國革命者深入到農村區(qū)域去堅持革命斗爭。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這是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使然。1928年6月召開的中共六大,在繼續(xù)把城市工作的復興視為革命高潮到來的決定條件的同時,肯定了農村根據地和紅軍是決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發(fā)展基礎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中共六屆二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在中國,找不到一個經濟力量能夠統(tǒng)治全國的大城市,所以中國革命要勝利,必須要有紅軍,必須要有廣大的蘇維埃區(qū)域的幫助。同年9月,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更指出:“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上述事實進一步說明:以農村為工作重點,到農村去發(fā)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地,這是1927年以后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所要求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依靠了黨和人民的集體奮斗,凝聚了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而毛澤東,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第三,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的進攻方向指向了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毛澤東一貫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必須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始終把實踐擺在第一位,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即“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p>

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道論理論的總結,當然并非一蹴而就,它只能是在中國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中,根據客觀歷史所提出的要求與已經提供的條件,逐步充實、發(fā)展和完善的。毛澤東總結1927年國民革命局部失敗的教訓時,曾經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八七會議上他又提出了“政權是從槍桿子里取得的”的著名論斷。毛澤東在1928年10月和11月,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文章,明確地指出以農業(yè)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fā)展暴動,是一種特征。同時還科學地闡述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強調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共產黨和割據地方的工農群眾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澤東進一步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澤東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根據,就在于“中國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革命的長期性這兩個基本特點”首先,由于中國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就規(guī)定了以下幾點:其一,在中國,農民仍然是主要群眾。

其二,國民黨反對派相當牢固地控制著若干近代工商業(yè)都市,而停滯著的廣大農村卻是它無法牢固地控制的地方。其三,半殖民地的中國的城市鄉(xiāng)村問題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鄉(xiāng)村問題有性質上的區(qū)別。其四,半殖民地中國的經濟,主要的是地方性的農業(yè)經濟,而不是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經濟。

其次,中國共產黨必須把工作重心轉向農村,與1927年革命失敗以后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由此決定的“革命的長期性”這一點也是直接有關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是對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它是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澤東為什么能夠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過程中成為最杰出的代表呢?第一,毛澤東始終非常注意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善于進行理論思考與概括。第二,毛澤東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注重調查研究。毛澤東非常注重調查研究中國的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

第三,毛澤東非常善于根據變化了的形勢提出新的對策。毛澤東能提出“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呢?這種進步來源于他善于根據變化了的形勢提出新的對策。(二)反“圍剿”作戰(zhàn)與土地革命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圍剿”。從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等指揮下,連續(x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圍剿”。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勝利。紅軍在反圍剿中繳獲的飛機擊潰敵軍75萬;消滅敵軍31.6萬;俘獲敵軍19.6萬;繳獲武器16.57萬

紅軍反“圍剿”戰(zhàn)爭的勝利,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是同土地革命的開展密切相關的。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1931年2月,毛澤東進一步總結根據地土地革命的經驗,和鄧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路線和土地分配方法: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lián)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消滅地主階級;以鄉(xiāng)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至此,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制定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綱領和路線。

鄧子恢

在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極其嚴重的條件下,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得到堅持和發(fā)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緊緊地依靠了農民,領導農民進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爭取到了農民的支持。

第二節(jié)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一、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發(fā)展及其挫折。二、中國革命的轉折。三、總結歷史經驗,迎接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中國革命的轉折。一、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發(fā)展及其挫折

(一)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紅—方面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作戰(zhàn)的勝利,使贛南、閩西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擁有21座縣城、250萬人口、5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此同時,鄂豫皖、湘鄂西、湘贛、湘鄂贛等根據地也都得到了發(fā)展。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省瑞金縣葉坪村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土地法令、勞動法等法律文件;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瑞金毛澤東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所呈現(xiàn)出來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同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根據地成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雛形,它使陷身于苦難深淵的中國人民看到了一線光明和希望。國統(tǒng)區(qū)的悲慘兒童解放區(qū)兒童(二)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嚴重挫折

中國革命的復興和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左”傾錯誤先后三次在黨中央的領導機關中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第一次,1927.11—1928.4,我們黨犯了“左”傾盲動錯誤,當時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盲目“創(chuàng)造總暴動的局面”。這次“左”傾盲動錯誤是受到共產國際“左”傾思想影響而形成的,主要的貫徹者是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羅米那茲。第二次,1930.6——1930.9,形成了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錯誤。李立三錯誤地認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進入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武漢等中心城市。當時,有一個非常誘人的口號:“會師武漢,飲馬長江”。

李立三第三次,1931.1——1935.1,形成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其主要內容是:在革命性質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上:混淆革命性質,將民族資產階級當作最危險的敵人。在革命道路問題上:堅持以城市為中心,主張紅軍配合中心城市。在土地問題上:主張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在軍事問題上: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在黨內斗爭上:實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王明博古(三)中共黨內連續(xù)發(fā)生“左”傾錯誤的原因其一,八七會議以后黨內一直存在著的濃厚的“左”傾情緒始終沒有得到認真的清理。其二,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內部事務的錯誤干預和瞎指揮。李德其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社會的階級狀況,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中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占大多數(shù),使黨處在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包圍之中。其四,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們黨還處在幼年,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理論素養(yǎng)不高,實踐經驗也很缺乏,“對于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不了解,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tǒng)一的理解”。一句話,不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王明等人雖然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書,但是不懂得中國的實際。他們顛倒實踐和認識的關系,以為只要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詞句和共產國際的決議、指示,就可以指揮中國革命。王明甚至提出過“對共產國際百分之百的忠誠,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唯—保證”這樣的口號。按照這種主觀主義的思想路線辦事,就不能不在實踐中碰壁。犯“左”右傾錯誤的同志都是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四)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危害

王明等人破壞黨的民主集中制、壓制黨內民主,大搞宗派主義,對堅持正確意見的或不對他們隨聲附和的同志,采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方針。

王明在1931年11月召開的中央蘇區(qū)黨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通常稱“贛南會議”)上,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指責為“狹隘的經驗淪”、“富農路線”、“極嚴重的一貫右傾機會主義”。

贛南會議1932年10月,中共蘇區(qū)中央局全體會議(寧都會議)對毛澤東和他在紅軍中實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進行錯誤的批評和指責。中共臨時中央決定毛澤東回后方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毛澤東同志回后方負中央政府工作責任。如他主持戰(zhàn)爭,在政治與行動方針上容易發(fā)生錯誤。1933年初,臨時中央政治局被迫遷到中央根據地。為了全面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方針、政策,他們在在江西開展了反對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的斗爭,其矛頭實際上都是對著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的。毛澤覃鄧小平

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惡果,就是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長征。這次錯誤使紅軍和根據地損失了90%,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黨的力量幾乎損失了100%,其教訓是極其慘痛而又深刻的。

二、中國革命的轉折(一)紅軍開始長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又稱紅一方面軍)8.6萬人撤離根據地,向西突圍轉移,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依靠與共產國際有關系的軍事顧問、德國人李德,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在強渡湘江之后,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折損過半。嚴酷的事實教育了廣大的共產黨員和紅軍指戰(zhàn)員,他們開始產生對錯誤領導的懷疑、不滿。一些支持過“左”傾錯誤的中央領導人如張聞天、王稼祥等,也改變態(tài)度,轉而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二)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17日)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經過激烈的爭論,多數(shù)人同意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意見,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的錯誤。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并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

遵義會議會址第一,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的八年間,是革命斗爭的實踐把毛澤東推上了中國革命領導的舞臺,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的結果。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熟的重要標志。第二,遵義會議徹底改變了中共中央錯誤領導的行軍路線,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第三,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問題的會議,會議開的非常成功,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會址

遵義會議表明:作為一個嚴肅的、對人民負責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并注意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并汲取教訓的。在領導中國革命全過程的某一個時期內,由于經驗不足以及其他原因,黨和黨的領導人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嚴重的錯誤。但是,錯誤有兩重性。它一方面損害黨,損害人民;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教育了黨,教育了人民,對革命有好處。在大革命失敗以后的這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犯錯誤的教訓,“一方面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又一方面反對‘左’傾機會主義”,使自己“從兩條戰(zhàn)線斗爭中鞏固和壯大起來”從而把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堅持下來并推向前進的。

(三)紅軍長征勝利及偉大意義(1934.10—1936.10)

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中央紅軍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人跡罕至的夾金山,擺脫了數(shù)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贏得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大渡河鐵索橋雪山1935年6月中央紅軍抵達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區(qū),同5月初離開川陜根據地實行轉移到達那里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中共中央又同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分裂中央、分裂紅軍的嚴重錯誤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為了貫徹北上方針,紅軍經過茫茫草地,歷經艱險。隨后中共中央決定將北上紅軍改稱陜甘支隊,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同紅十五軍團會合,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腳點和戰(zhàn)略基地。至此,中央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先后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的長征勝利結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盡管經過長征,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從30萬人減少到4萬人左右;紅軍曾發(fā)展到30萬人,三支主力紅軍會合時,人數(shù)已大大減少。但是,這些保存下來的、經歷了千錘百煉的骨干,是黨和紅軍極為寶貴的精華。毛澤東說過:“重要的是在困難的時候不要動搖。三萬人比三十萬人哪個更強大?因為得到了教訓,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三十萬人更強大。”

據統(tǒng)計,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年,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里,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五座終年積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過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過24條河流,進行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380多次;紅二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轉戰(zhàn)8個省,行程兩萬余里,進行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120多次;紅四方面軍長征由1935年3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9個月,轉戰(zhàn)4省,行程一萬余里,進行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80多次。紅二十五軍長征從1934年11月至1935年9月,歷時10個月,轉戰(zhàn)4省,行程近萬里,進行重要戰(zhàn)斗戰(zhàn)役10余次。正如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所說:“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久,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huán)境之惡劣,在人類戰(zhàn)爭史上是罕見的。毛澤東在紅一方面軍取得長征勝利后的一次報告時指出:“長征是歷史記錄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在于:第一,偉大的紅軍長征,翻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長征途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正確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三個全局性問題,即:引領紅軍向哪里去的戰(zhàn)略方向問題,使黨和紅軍擺脫被動局面的軍事指揮問題,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問題,從思想上確保了紅軍長征勝利。第二,偉大的紅軍長征,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第三,偉大的紅軍長征,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第四,偉大的紅軍長征,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三、總結歷史經驗,迎接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一)總結歷史經驗,加強共產黨自身的思想理論建設

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兩次勝利和失敗的比較,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偨Y勝利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更有利于今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谶^去黨內一些同志所犯的“左”右傾錯誤,主要是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tǒng)一的理解。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強調,為了糾正錯誤,必須端正思想路線,實行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毛澤東早就提出,要注重調查研究,反對本本主義(即教條主義)?;谶@樣的認識,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以后,毛澤東、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加強共產黨自身的思想理論建設。那時沒有用“教條主義”這個名稱,而叫它做“本本主義”1935年12月,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政策,批判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統(tǒng)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1936年12月,他寫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這部著作,總結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大爭論,系統(tǒng)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略方面的諸問題,解決了黨的軍事路線問題。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錯誤,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地闡明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他指出: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的。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

(二)迎接抗戰(zhàn)的到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進行的理淪工作,對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和思想路線進行了撥亂反正的工作,從思想上、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他們滿懷信心地去迎接即將到來的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閱讀文獻和參考資料1.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5月)2.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節(jié))(1936年12月)3.毛澤東:《論新階段》(節(jié)選)(1938年12月)4.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節(jié)選)(1945年4月20日)

思考題1.毛澤東是如何在革命實踐中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2.20世紀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國共產黨內為什么連續(xù)出現(xiàn)“左”傾錯誤?3.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

t!p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x*u$qZnVkShPdMaJ7F4C0z)w&s!pYmUjRfOcL9H6E3B+y(u%r#oWlTiQeNbJ8G5D1A-x*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y(u%rZoWlThQeNbJ8G4D1A-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7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cL9I6E3B0y(v%r#oXlTiQfNbK8G5D2ApXmUiRfO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D1z-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cL9I6E3B0y(v%r#oXhPeMbJ7G4D1z-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qZnW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H6E3B+y(v%r#oWlTiQeNbK8G5D1A-x*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w*t$qYnVkSg9H6E3B+y(v%r#oXlTiQeNbK8G5D2A-x*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w*t$qYnVkSgPdL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oWlThQeNbJ8G5D1A-x*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x*t$qZnVkShPdMaI7F4C0z)w&s!pXmUjRfOcL9H6E2B+y(u%r#oWlTiQeNbJ8G5D1A-x*t$qYnVkSg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x(u%rZoWlThQeMbJ8G4D1A-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PdMaI7F3C0z)v&s!pXmUiRfOcK9H6E2B+x(u%rZoWlThQeMbJ8G4D1A-w*t$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7G4D1z-w*t!qYmVjSgOdLaI6F3B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w&t!qY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7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cL9I6E3$qYnVjSgPdLaI7F3C0y)v&s#pXmUiRfNcK9H5E2B+x(u%rZoWkThQeMbJ8G4D1z-w*t!qYnVjSgOdLaI6F3C0y)v%s#pXlUiRfNcK8H5E2A+x(u$rZnWkThPeMbJ7G4C1z-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v%s#pXlUiRfNcK8H5E2A+x(u$rZoWkThPeMbJ7G4D1z-w&t!qY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c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mVjSgOdL9I6F3B0y)v%s#oXlUiQfNcK8H5D2A+x*u$rZnWkS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qZnWkShPdMaJ7F4C1z)w&s!pYmUjRgOcL9H6E3B*u$rZnWkThPeMaJ7G4C1z-w&t!pYmVjRgOH5E2A+x(u$rZoWkThPeMbJ7G4D1z-w&t!qYmVjSgOdL9I6F3B0y)v%s#pXlUiQfNcK8H5E2A+x*u$rZnWkT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E2A+x(u$rZoWkThPeMbJ7G4D1z-w&t!qYmVjSgOdLaI6F3B0y)v%s#pXlUiQfNcK8H5E2A+x*u$rZnWkT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TiQfNbK8H5D2A+x*u$qZnWkShPI6F3B0y)v%s#pXlUiQfNcK8H5E2A+x*u$rZnWkThPeMaJ7G4C1z-w&t!pYmVjRgOdL9I6E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UjRgOcL9I6A+x*u$rZnWkThPeMaJ7G4C1z-w&t!qYmVjRgOd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UjRgOcL9I6E3B+y(v%r#oXlTiQeNbK8G5D2A-x*u$qZnVkSL9I6F3B0y(v%s#oXlUiQfNbK8H5D2A+x*u$qZnWkShPeMaJ7F4C1z)w&t!pYmUjRgOcL9I6E3B0y(v%r#oXlTiQfNbK8G5D2A-x*u$qZnVkShPdMaJ7F4C0z)w&s!pYmU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