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篇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思想第九章漢初黃老之學的社會思想第十章漢代官方儒學的社會思想第十一章東漢時期社會批判思潮中的社會思想第十二章漢魏時期道教的社會思想第十三章魏晉玄學家的社會思想第十四章魏晉時期佛教的社會思想第十一章
東漢時期社會批判思潮中的社會思想第十一章
東漢時期社會批判思潮中的社會思想第一節(jié)王充的社會思想第二節(jié)王符的社會思想第一節(jié)王充的社會思想第一節(jié)王充的社會思想論人性與人的社會化論社會交往與互動論饑寒致亂論社會變遷與社會治理王充其人王充(27—91年),字仲任,會稽上虞(浙江上虞)人。他出身貧賤,據(jù)說他的父祖都是游民,甚至當過攔路搶劫的綠林強人。他少年好學,因家貧買不起書,就到書肆去看書。由于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成為東漢學識淵博的學者和思想家。他的學術性格與當時拘泥章句的學術主流格格不入,曾自述“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著作主要有《論衡》、《政務書》、《譏俗節(jié)義》等。一、論人性與人的社會化王充認為,“人之性,善可變?yōu)閻?,惡可變?yōu)樯啤薄I坪蛺菏强梢曰プ兊?,關鍵在于后天的社會教育和熏陶。教育和熏陶的過程,即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他認為人的社會化主要靠三個途徑:一、論人性與人的社會化第一是自己主動地學習。一、論人性與人的社會化第二是尊者長者的教告勸勉。人的社會化是在人群中完成的,年長和位尊的人都會提供社會化的劇本,起到鞭策、鼓勵的作用。凡君主、父老、師長都有義務對臣民、子孫、學生進行社會價值觀與社會規(guī)范的教育,并矯正他們的越軌行為。一、論人性與人的社會化第三是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社會環(huán)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點叫作自覺的社會化,第二點叫作被教誘的社會化,第三點可以叫作無意識的社會化。二、論社會交往與互動(一)何謂禮第一,禮是一種社會制度?!胺蚨Y,始于冠,本于昏,重于喪祭,尊于朝聘,和于射鄉(xiāng),此禮之大體也。”——《禮記·昏義》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禮第二,禮是針對人情而約束、節(jié)制人類行為的一系列社會規(guī)范?!岸Y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jié)文,以為民坊者也”——《禮記·坊記》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禮第三,禮用來規(guī)定人類社會秩序,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chǎn)物?!懊裰缮Y為大。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shù)之交也?!薄抖Y記·哀公問》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禮第四,禮是衡量一切社會活動的準則?!暗赖氯柿x,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禮記·曲禮上》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禮第五,禮是君王用于治理社會的工具。“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薄抖Y記·禮運》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二)論禮產(chǎn)生的基礎第一,禮效法于天,是天地、萬物自然秩序在人類社會中的體現(xiàn)。第二,禮的產(chǎn)生是出于改造人情的需要,也就是“因人之情而為之節(jié)文”。第三,禮起源于原始的祭祀等風俗習慣及一定的社會生活方式。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三)論禮的社會功能第一,表現(xiàn)在維護國家機器運轉(zhuǎn)方面,禮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岸Y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規(guī)矩之于方圓也?!鬃釉唬骸采现蚊瘢朴诙Y。’此之謂也。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三)論禮的社會功能第二,表現(xiàn)在維護社會秩序、明確等級關系方面,“禮達而分定”,禮有別異合同之功能?!胺蚨Y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異同、明是非也”;“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shù)之交也”。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三)論禮的社會功能第三,表現(xiàn)在規(guī)范人們的言行方面,“有禮則安,無禮則?!薄!岸Y,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jié),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zhì)也。”人們的社會交往要“禮尚往來”,人們的“進退揖讓”乃至一切言行皆要符合禮和受禮的約束,且“夫禮,所以制中也”。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三)論禮的社會功能第四,表現(xiàn)在節(jié)制人的自然性而煥發(fā)人的社會性方面,禮可節(jié)人之情、達人之情、文人之情、防民之心?!岸Y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jié)文,以為民坊者也?!痹凇抖Y記》的作者看來,禮,如同防水的堤壩。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三)論禮的社會功能第五,表現(xiàn)在區(qū)分人與動物方面,“禮義”是根本標志。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二、論禮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三)論禮的社會功能第六,表現(xiàn)在對人的教化方面,禮有潛移默化,防微杜漸之功?!肮识Y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笨芍^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三、論樂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樂”《樂記》對“樂”作了如下解釋: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三、論樂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樂”由此可知,樂是人心觸景、觸情,與外物交感而成的。樂的產(chǎn)生與形成經(jīng)歷了“感于物”、“形于聲”、“聲生變”、“變成方”、“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的發(fā)展過程。三、論樂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一)何謂“樂”樂,是人們心聲的展現(xiàn)和感情的流露,“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是樂的最基本的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講,觀聽一個地方的音樂,可窺見一個地方的治亂和民風?!笆枪手问乐舭惨詷?,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比?、論樂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二)論樂的社會功能《禮記》一書之所以再三講樂,首先是因為樂與禮有相似的社會功能?!爸獦穭t幾于禮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三、論樂的起源及其社會功能(二)論樂的社會功能其次,樂與禮是相互配合的,“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如果要勉強將禮樂功能區(qū)別開來的話,禮的功能著重于“別異”,樂的功能則重在“合同”?!皹氛邽橥Y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薄岸Y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四、論理想社會模式(一)“大同”社會模式《禮記·禮運》的作者借孔子之口對“大同”社會作了精彩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四、論理想社會模式(一)“大同”社會模式顯然,“大同”社會模式,是《禮記·禮運》的作者把儒家的“仁政”、“王道”,墨家的“兼愛”等社會理想與有關原始社會的傳聞有機綴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令世人心馳神往的人類生活畫面。“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對中國歷代社會思想界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洪秀全采用之而作《原道醒世訓》,康有為引申之而著《大同書》,孫中山發(fā)揮之而成喚起民眾的醒世之言。四、論理想社會模式(二)“小康”社會模式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禮記·禮運篇》第二節(jié)王符的社會思想第二節(jié)王符的社會思想論人的社會化社會平等思想對社會交往準則的批評社會治理思想王符其人王符,字節(jié)信,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人,其生平事跡不可詳考。據(jù)《后漢書》本傳等有關材料推斷,王符大約生于東漢和安之際,卒于桓靈之際,其活動年代在黃巾大起義之前,正是東漢由衰微到亡國的時代。王符由于“耿介不同與俗”,終身不仕,于是隱居著書,評譏時政。他是東漢后期的進步思想家,其所著《潛夫論》一書,大多是討論治國安民之術的文章。他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社會風俗等方面存在的本末倒置、名實相違的嚴重社會問題,進行了廣泛、尖銳的批判,并從中表達和闡述了自己的社會思想。一、論人的社會化王符認為,人的本性是相似的,行為的善與惡不是先天的,也不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他反對門第主義,主張“人之善惡,不必世族”,行為的善惡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在后天的積習中養(yǎng)成的。平民百姓只要能夠積善不怠,必能成為顏回那樣賢良的人;如果積惡積怨,也一樣會背上桀紂那樣的惡名。這個道理舉之大臣、國君亦然。所以,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政府官員,其行為的善惡都是在社會中習得的。學善即可為善行;學惡即可為惡行。一、論人的社會化從智能上講,他不否認有“上智與下愚之民”,但這是極少數(shù),還是“中庸之民”——普通人占大多數(shù)。普通人在社會上,猶如金屬處于火爐之中,接受教化、規(guī)范和風俗等影響變換著做人的模樣。一、論人的社會化他主張,社會化過程中,人應主動認知、辨識、體驗社會行為規(guī)范。人是有這樣的能力的,他相信人與自然、社會之間,人居于主動的地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對自己的命運負責。自然與社會固然是人的依托,但是人可以像駕車乘舟一樣,使其照人的意愿前進。二、社會平等思想王充的《論衡》,重點在于對神學思想的批判,而王符則更進一步,重點在于對社會法律道德的批判。在這方面,他最有價值的貢獻是他的社會平等思想,而“賢者”與“小人”的概念是他立論的基點。二、社會平等思想王符在憤怒地地批判當時的社會是個被顛倒了的不平等社會的同時深刻地指出,那種以尊貴者為賢人,以貧賤者為小人的評判人格的方法是錯誤的。正確的評判應當是:賢人君子應得到尊貴,小人應得到貧賤,但現(xiàn)實社會中有很多賢人君子屈居貧賤,很多小人卻得到了尊貴。二、社會平等思想那么如何評判賢者與小人呢?王符認為,要看人的“志行”而不能以他的際遇為根據(jù)。從具體的歷史來審視,“故君子未必富貴,小人未必貧賤”。社會應當把已經(jīng)顛倒了的價值評判標準再顛倒過來,做到“茍得其人,不患貧賤;茍得其材,不嫌名跡”。他提倡按人的賢愚取人,反對按是富貴榮華還是貧賤困窮來判定人的賢與不肖,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社會平等思想。三、對社會交往準則的批評在社會交往問題上,王符深刻地覺察到當時社會的人與人關系不過是一種利益關系,社會交往也是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為準則的。他說這個社會好奇怪啊,人們在高談闊論的時候,都是仁義道德掛在嘴邊,以廉讓為高,抨擊見利忘義之徒,但真正做起事來,卻往往是利益第一,廉讓第二,甚至于把廉讓拋到九霄云外,一味地為財利而奔波。從這個角度看,人們的社會交往都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價值者而與之交往的。三、對社會交往準則的批評人與人之間的親、愛、是、賢及疏、憎、非、惡,并不是看其志行如何,而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因此,那些剛剛富貴起來的人,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稱道,而那些一直處在貧賤之中的人,就一天天地門庭冷落下去。三、對社會交往準則的批評王符對當時這種社會交往準則及人際關系持鄙視態(tài)度。他主張按超乎世俗的人的“志行”判定人的賢與不肖,以“富貴未必可重,貧賤未必可輕”的理論對俗人的俗見進行諷刺批判。但他也看到,社會還是由那些“俗人”所支配的。四、社會治理思想王符基于他對當時社會問題及社會人與人關系準則的覺察,提出了他的社會治理理論。王符認為,治理社會需要因勢利導,首先要抓住人們趨利避害的特點。人為什么會萬死不辭,不是追求利益,就是為了避害。四、社會治理思想韓信那樣,不避胯下之辱,看似作踐自己,其實往往是為了避禍求生。四、社會治理思想要治理社會,英明的君主就要掌握臣民們普遍的心理,利用“利”與“害”的杠桿,使他們聽從命令。無論什么人,只有以順從指揮為交換條件,才能得到他所想要得到的東西,至于他想得到的是名還是賞,那是另一回事,能做到這一點,社會秩序就能處于和諧狀態(tài)。四、社會治理思想其次,是以政治、禮義、法律進行社會治理。他認為,社會所以不致混亂,是因為有官吏的管理;而官吏所以不能為奸,是因為有法;法之所以能得以實行,是因為整個社會有一個統(tǒng)一的統(tǒng)治者,即君主。君主所以位尊,是因為他能制定社會規(guī)范,即“義”。王符心中的理想社會,依然是一個君主專制的、社會各階級或階層關系和諧的社會。四、社會治理思想他設計了三個級次的社會治理方案。最低一個級次是君主端正好惡之心,彰顯法律的權威性,賞罰嚴明,使老百姓遵紀守法,這是一個法治的治理方案,是在社會秩序失調(diào)的情況下實行的“中興”方案。四、社會治理思想比法制方案高一級次的是禮治方案,其內(nèi)容是君主率先垂范,提高道德修養(yǎng),敦促社會愛心,提倡禮義教化,使老百姓沒有爭權奪利之心,這樣的社會用不著法制,社會秩序就已得到協(xié)調(diào)。四、社會治理思想最高級次的是德化方案,按這個方案,“和德氣以化民心,正表儀以率群下,故能使民比屋可封”。人民都被上圣的德氣所感化,人人都是君子賢人,所以是“比屋可封”的。四、社會治理思想在王符看來,只有這種德、禮、法的綜合運用,才能取得最理想的社會治理效果。在這個問題上,他跳出了法家、儒家或是道家的學派界限,集各家之所長,從而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社會治理方案。這對當時的社會是具有重要實用價值的,對于現(xiàn)代社會治理也同樣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這是王符對中國社會治理理論的一個重大貢獻?!颈菊乱c】1.王充對于孟子的性善論、告子的性無善無惡論、荀子的性惡論,以及揚雄的善惡混之論,都不完全同意。他認為,“人性有善有惡”,“人之性,善可變?yōu)閻?,惡可變?yōu)樯啤保P鍵在于社會教育和熏陶。他認為人們學得社會規(guī)范主要靠三個途徑: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少先隊讀書交流活動計劃
- 高三生物復習計劃及學習方法分享
- 軟件系統(tǒng)售后服務協(xié)議書
- 場地買賣協(xié)議合同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人事三方協(xié)議
- 藝人的簽約合同
- 單位員工聘用協(xié)議合同
- 講座服務合同培訓講師協(xié)議書二零二五年
- 2025年安全管理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基礎題】
- 職場英語電影情景模擬活動計劃
- 2025年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5年春季學期初中歷史中考復習計劃
- 2023年4月信息素養(yǎng)系列培訓講座
- 2025年度馬鈴薯種薯產(chǎn)業(yè)扶貧與鄉(xiāng)村振興合作合同4篇
- 挖掘機司機崗位安全培訓課件
- 《退役鋰電池清潔循環(huán)利用技術規(guī)范》編制說明
- 交通法律法規(guī)知識培訓
- 網(wǎng)絡安全課件:防范釣魚攻擊與社工庫檢測分析
- 夜間安全施工培訓
- 零售藥店醫(y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
- 道路工程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