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教案_第1頁
登岳陽樓教案_第2頁
登岳陽樓教案_第3頁
登岳陽樓教案_第4頁
登岳陽樓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岳陽樓教案(詳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及本詩寫作背景,把握詩歌主題。

2.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補充

聯(lián)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3.品味詩歌寬闊宏偉意境,體會杜詩沉郁頓挫的創(chuàng)作風格。

4.品味詩人將個人的激憤之情與戰(zhàn)亂時局聯(lián)系在一起所流露出

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補充聯(lián)想、

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5min)

1.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上的課是《登岳陽樓》,這是我們今天的學習

目標。(PPT2)

在上課之前我要請問一下同學們對江南三大名樓有沒有了解?

是哪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那古代四大名樓呢?—

—加一個鸛雀樓——現(xiàn)今山西)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樓是哪一座?關于

岳陽樓,我們初中學過哪些文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范仲淹登

上岳陽樓,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

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

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那么今天我們要

學習的課文,是哪位文人登上了岳陽樓?杜甫。

(2)對于杜甫這個詩人呢,我們并不陌生,無論是在小學初中

還是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中階段,都有接觸過他的作品。就比如我們上學期

在必修上冊課本中學到的哪篇課文?《登高》。大家現(xiàn)在還能背出來

嗎?(學生齊背)對,背得很好。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選用了哪些

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知人論世。背景介紹(5min)

(1)既然我們對于杜甫都不陌生,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杜甫

這個詩人?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因做過工部侍郎,世稱杜工部,

自稱少陵野老,也被稱作杜少陵,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和李白并稱為“大李杜”。其人有“詩圣”之譽,其詩有“詩史”之

稱,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

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望岳》、《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四個時期,讀書壯游、困守長安、陷賊與為

官、漂泊西南時期。

(2)背景介紹:介紹的很詳細,那么我們今天所要學的這篇課

文是杜甫寫于哪個時期的呢?漂泊西南時期。教師介紹——在唐代宗

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乘船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

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

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

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

人只能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3.朗誦指導(5min)

過程:學生齊讀,學生點評,再學生個人朗讀,教師點評,集體

齊讀

(1)學生齊讀:了解完了作者和寫作背景,開始進入我們今天

的學習。首先大家先看一下誦讀的要求,然后再朗讀一遍;

(2)大家讀完了感覺自己讀得怎么樣?請一位同學來點評一

下,吳林蔚同學,你覺得剛才讀得怎么樣,個人點評,好說的不錯,

你能給大家示范一下怎么讀嗎。

(3)教師點評(PPT展示需要關注的字音以及停頓):讀得很

好。前面我們提到了,這首詩與《登高》一樣寫于作者漂泊西南時期,

此時的作者處于晚年,經歷了諸多坎坷,對人生的感慨也極為深沉,

所以要讀得緩慢些,同時呢看一下詩中帶有“老病”“孤舟”等字眼,

所以不能讀得太歡快,應該要低沉一些。

(4)好,在同學示范和老師分析之后,我們再來讀一遍。學生

齊讀,教師跟讀。

這一次讀得明顯好多了。

接下來正式進入這首詩歌的學習。先看一下問題?

4.賞析指導(25min)

(1)初感意象

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洞庭水、岳陽樓——遼闊雄偉(王之渙—登鸛雀樓)

吳楚、乾坤日月——開闊博大

孤舟——孤單漂泊(柳宗元—江雪)

(2)置身詩境

過渡:有的詩歌意象常見,且通篇基調一致,這樣的意象所構成

的詩作和表達的情感相對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陽樓》,用到

的是比較少見的意象,那我們怎么來理解這首詩歌呢?這就要求我們

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將作者所描繪的意象和畫面

一一再現(xiàn)到自己的腦海中。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話將詩人所描

繪的意象和畫面描述出來。

參考:早就聽聞洞庭湖水的波瀾壯闊,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陽樓來

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布

于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涌而

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蕩著,景象壯美極了!回

頭想一想自己,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

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過這浩渺無邊的洞庭湖,遙望

關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一想到這,靠在窗軒之

上的我不禁涕淚交流。

(3)緣景明情

(小組合作探究5min,)

1、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边@句詩哪兩個字用得妙?

3、面對浩渺的洞庭湖,作者想到了自己怎樣的身世?他僅

僅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世嗎?

參考:1、虛實結合(對過去回憶的是虛,眼前現(xiàn)實描寫的是實),

今昔對照。用“昔聞”為“今上”蓄勢,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作者本句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

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但此時的詩人,經歷了歲月的滄桑,面

對山河破碎的祖國,自己壯志未酬,國家前途渺茫,可謂百感交集。

2、①.“坼”字,是分裂的含義,詩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

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

的磅礴氣勢。而“浮”字,是漂浮的意思,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在

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

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雄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

讀者眼前。

②.回答的不錯,這個問題呢涉及到一個考試的知識點“煉字”。

什么叫煉字呢?所謂煉字,就是為了表達的需要,在用字遣詞時

進行精細的錘煉推敲和創(chuàng)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詞獲得簡練精美、

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這種對字詞進行藝術化加工的方法,

就叫做煉字。

那我們怎樣來煉字呢?大家做一下筆記,第一步是,找出用的好

的字,一般作者進行藝術化加工的字詞常為動詞、形容詞、副詞,第

二步,釋字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三步,繪景象,展開聯(lián)想

和想象,把字還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四步,點作用,點出該字運

用了什么手法,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在整體上

有怎樣的表達效果;(PPT上加答題格式)

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作者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

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字是

什么意思”?書信。作者在此時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

前途茫茫,無處安身,又沒有親朋好友可以聯(lián)系,面對洞庭湖的汪洋

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苦無依之感。

教師提問——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

學生(小組代表)——(不是),詩中哪一句有體現(xiàn)?(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再問:作者此時身處一個孤苦無依的境地,為什么登

上岳陽樓會想到“戎馬關山北”呢?這就要結合作者的生平來看了,

前面提到杜甫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出身于官僚世家,受儒

家思想影響非常大,立志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他在早起的作

品中,比如《望岳》展示自身的雄心壯志,但在第二個時期,困守長

安時期,坎坷的政途使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詩歌

創(chuàng)作逐漸轉入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尤其是在他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時期,安史

之亂時期,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慘重,同時詩人也歷經艱險,使

他更加深入人民生活,并參與實際斗爭,這樣的經歷讓他后續(xù)寫出了

《望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

受凍死亦足”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

愛國精神的詩篇。

所以,從頷聯(lián)寫自身的身世轉入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

報國無門的哀傷。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嘆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

身世,更為正處在戰(zhàn)火中的祖國憂心,所以才會登上岳陽樓,眺望遠

處,依靠著欄桿,“涕泗”橫流。就如同范仲淹登上岳陽樓,雖身處江

湖,缺心在廟堂,時刻想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小結:前兩聯(lián)通過描寫洞庭湖的浩瀚汪洋的景象,寫景抒情完

美結合,營造了一個壯闊宏偉的意境。后兩聯(lián)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

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用洞庭湖的壯

闊,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從而抒發(fā)了作者“位卑未敢忘

憂國”,對國家命運的傷感憂憤的思想感情。

(5)儒家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贝藭r的杜甫呢?他

是“窮也胸懷天下,胸懷百姓”,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貫穿古今。

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齊聲背誦《登岳陽樓》。

5.課后作業(yè)—遷移練習

(1)背誦全詩

(2)完成練習

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點擊】開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

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陽樓樓詩,留下了

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1、頷聯(lián)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

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2、簡要分析頸聯(lián)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3、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你認為本詩第二聯(lián)的兩句中,“詩

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