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的學習課件_第1頁
礦產資源的學習課件_第2頁
礦產資源的學習課件_第3頁
礦產資源的學習課件_第4頁
礦產資源的學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礦產資源的學習課件第1頁/共42頁第七章礦產資源7.1礦產資源及其特性7.2礦產資源的分布與特點7.3礦產開發(fā)對環(huán)境的影響7.4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第2頁/共42頁定義:礦產資源(Mineral

Resource)泛指由地質作用形成于地殼中以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自然資源。根據(jù)《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2條規(guī)定,所謂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自然資源。7.1礦產資源及其特性

第3頁/共42頁按其特點和用途,通常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燃料)礦產三大類。金屬礦產:經過冶煉、加工可以從中提取金屬元素的礦產。分為:

鐵、錳、鉻等黑色金屬礦產(鋼鐵基本原料金屬礦產);銅、鉛、鋅、鈷、鎳等有色金屬礦產;鉬、鈮、鉑、鈀、鈰等稀有金屬礦產;鈾、鐳、釷等放射性金屬礦產;鍺、鎵、鉈、硒、碲等分散金屬礦產;能源(燃料)礦產: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核燃料鈾等;礦產資源的類型第4頁/共42頁非金屬礦產:經過加工可以提取非金屬原料或直接可應用的礦產。分為:菱鎂礦、滑石等冶金輔助礦產;鉀鹽、硫、磷等化工礦產;高嶺石、膨潤土、蒙脫石等非金屬材料礦產;各種石料、石灰?guī)r、石膏、石棉等建筑材料礦產;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瑪瑙等寶玉石礦產;

地下水(熱)資源等。第5頁/共42頁1.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有用元素或有用礦物的富集是在地殼中經過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過程生成的?,F(xiàn)代人類利用和開采礦產資源往往在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的時間內可以把一個大礦采挖一空。所以礦產資源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言是不可再生、不可更新的。2.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全世界(除中國外)19種礦產,其3/4的產量都集中分布在5個以下的國家或地區(qū)。3.礦產資源的數(shù)量與產量的不確定性;

礦產資源絕大多數(shù)隱伏在地面以下,儲量只能根據(jù)地質條件間接的加以推測,其數(shù)量誤差往往較大,就是鉆探、物探等勘探方法,也很難把不規(guī)則的負責礦體搞清楚。4.礦產資源的共生與伴生性。

有的礦產是由若干種平均含量相當?shù)脑鼗虻V種組成,稱為共生;多數(shù)情況下是以某一元素或礦種為主,另有若干種相對含量較少的礦種或元素組合在一起,稱為伴生。如:內蒙古白云鄂博鐵礦的成分十分復雜,已發(fā)現(xiàn)其中含有有用元素20多種,各種礦物百余種,其中可以綜合利用的稀有、稀土礦物30余種。

礦產資源的特性第6頁/共42頁7.2礦產資源的分布與特點

目前,全球已經發(fā)現(xiàn)礦產資源200余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中國現(xiàn)已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鈾、地熱等能源礦產10種,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產54種,石墨、磷、硫、鉀鹽等非金屬礦產91種,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礦產地近18000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余處。根據(jù)王安建等同志的觀點(王安建、王高尚,2002),礦產資源空間分布受地質規(guī)律控制。液態(tài)和氣態(tài)的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積盆地內,鐵、銅、鋁等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造山帶中,煤則兼有之。具體分布與特點如下:

第7頁/共42頁礦產資源的全球分布

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探明可采剩余石油儲量(包含加拿大油砂和委內瑞拉奧里尼科重油,不包括頁巖油)為1.69萬億桶,比2012年底略增6億桶。其中西亞北非地區(qū)儲量為8085億桶,比上年略降兩億桶,占全球47.9%;南美和中美洲地區(qū)為3296億桶,增加10億桶,占全球19.5%;北美地區(qū)2296億桶,略降3億桶,占全球13.6%;歐洲及歐亞地區(qū)為1478億桶,增加4億桶,占全球8.8%;非洲地區(qū)1303億桶,略降3億桶,占全球份額為7.7%;亞太地區(qū)為421億桶,與上年持平,占全球份額僅為2.5%。此外,2013世界石油儲采比(石油儲量/石油產量)為53.3年,與2012年基本持平。第8頁/共42頁礦產資源的全球分布

人口不足世界3%、僅占全球陸地面積4.21%的中東地區(qū)石油儲量為925億噸,占世界儲量的65%,是世界所有其他地區(qū)石油儲量總和的近兩倍、亞太地區(qū)的15倍和西歐地區(qū)的37倍。盡管前蘇聯(lián)地區(qū)、非洲、北美和南美洲也分布著相當數(shù)量的石油,但其儲量僅分別相當于中東地區(qū)的1/7至1/11。全球現(xiàn)有石油資源空間分布的極其不均衡是其自然屬性的體現(xiàn),是地球演化過程中自然地質作用的結果。第9頁/共42頁天然氣方面,到2013年底,全球已探明剩余天然氣可采儲量為185.7萬億立方米,比2012年底增加0.4萬億立方米,儲采比為54.8年,比2009年略減少近1年。點評:世界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近10年來石油探明儲量年均增速為2.5%,增量主要來自伊拉克、伊朗、安哥拉等國。2013年,墨西哥、埃及、加拿大紐芬蘭島、挪威等也紛紛宣布新的商業(yè)油氣發(fā)現(xiàn)。從特點來看,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很不均衡,常規(guī)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西亞北非地區(qū)。除常規(guī)石油資源外,全球還蘊藏著豐富的非常規(guī)石油資源。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非常規(guī)石油資源主要有美國的頁巖油、加拿大的油砂和委內瑞拉的超重油等。未來世界新增石油資源將主要來自北美、非洲以及拉美等儲量相對豐富的地區(qū)。值得注意的是,受勘探開發(fā)難度加大、成本上升、產油國政策風險和地緣政治的不穩(wěn)定等因素影響,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fā)難度也在不斷加大。第10頁/共42頁與石油相比,天然氣的地區(qū)分布相對均衡一些。前蘇聯(lián)占世界總量的37.75%,中東地區(qū)與之相當,接近世界總量的35%,居第二。亞太地區(qū)、西歐地區(qū)、非洲、北美和南美洲儲量變化在5.2至11.1萬億立方米之間,不足世界總量的28%。全球煤炭資源空間分布較為普遍。截至2012年年底,世界煤炭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8690億噸,按目前開采規(guī)模,還可供全球開采109年。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為9842億噸。其中,亞太地區(qū)、前蘇聯(lián)地區(qū)和北美洲儲量相近,分別占世界總儲量的29.7%、26.1%和23.4%。西歐地區(qū)分布1220億噸,占世界總量的12.4%;非洲和南美洲較少,中東地區(qū)幾乎沒有煤炭。

第11頁/共42頁201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對全球范圍內的鐵資源分布進行了詳盡調查,據(jù)其報告,截至2012年底,世界鐵礦石基礎儲量為3700億噸,儲量為1700億噸。分國別看,世界鐵礦石儲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和中國,儲量分別為350億噸、290億噸、250億噸和230億噸,分別占世界總儲量的20.6%、17.1%、14.7%和13.5%,四國儲量之和占世界總儲量的65.9%;另外,印度、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美國、加拿大和瑞典鐵礦資源也較為豐富。

由于品位不同,世界鐵元素的分布情況與鐵礦石基礎儲量的分布情況并不一致。若按鐵元素的儲量計,澳大利亞、巴西和俄羅斯是世界鐵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三者的鐵元素儲量分別為170億噸、160億噸和140億噸,分別占世界總儲量的21.3%、20.0%和17.5%,三國儲量之和占世界總儲量的58.8%。中國雖然鐵礦石儲量很大,但鐵礦石品位低,鐵元素的儲量不突出。第12頁/共42頁據(jù)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2001年世界鋁土礦資源量約為550-750億噸,主要分布在南美洲(33%)、非洲(27%)、亞洲(17%)、大洋洲(13%)和其他地區(qū)(10%)。從國家看,幾內亞、澳大利亞兩國的儲量約占世界儲量的一半,南美的巴西、牙買加、圭亞那、蘇里南約占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此外,據(jù)近年的

報道,越南也有豐富的鋁土礦資源,估計儲量在80億噸左右第13頁/共42頁全球銅礦床分布較普遍,但主要集中在南美和北美的東環(huán)太平洋成礦帶上。在全球剩余的3.39億噸銅儲量中,南美占37.5%、北美占23.3%,亞太和東歐-前蘇聯(lián)分別占15.6%和11.5%。其他地區(qū)資源儲量有限。世界主要產金國有南非、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礦產資源不但空間分布和數(shù)量分布極不均衡,而且其品質和開發(fā)的技術經濟條件差別也很大。這種不均衡性和差別性構成了地區(qū)間資源利用戰(zhàn)略的取向和資源貿易的基礎。第14頁/共42頁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

1)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錫、鉬、銻、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菱鎂礦、重晶石、螢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

第15頁/共42頁2)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礦產資源人均量低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金剛石、鉑、鉻鐵礦、鉀鹽等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較大。3)優(yōu)劣礦并存。既有品質優(yōu)良的礦石,又有低品位、組分復雜的礦石。鎢、錫、稀土、鉬、銻、滑石、菱鎂礦、石墨等礦產資源品質較高,而鐵、錳、鋁、銅、磷等礦產資源貧礦多、共生與伴生礦多、難選冶礦多。

第16頁/共42頁4)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制程度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較大。查明資源儲量結構中,資源量多,儲量、基礎儲量少;經濟可利用性差或經濟意義未確定的資源儲量多,經濟可利用的資源儲量少;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多,探明的資源儲量少。5)成礦條件較好,通過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礦產資源的前景較好。石油、天然氣、金、銅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很大。老礦山深部、外圍和西部地區(qū)是重要的礦產資源接替區(qū)。第17頁/共42頁中國主要礦產資源分布簡況

新中國成立50年來,開展了大規(guī)模礦產地質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礦產有168種,探明有一定數(shù)量的礦產有153種,其中能源礦產8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88種,水氣礦產3種,探明儲量潛在價值僅次于美國和原蘇聯(lián),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豐富、礦種齊全配套的少數(shù)幾個國家之一。第18頁/共42頁

1、能源礦產是我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煤、石油、天然氣在世界和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分別為93%和95%左右。由于礦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有主導地位,因而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有特別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知探明儲量的能源礦產有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巖、鈾、釷、地熱等8種。第19頁/共42頁

中國煤炭資源相當豐富,據(jù)地質工作者對煤炭資源進行遠景調查結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深以內的地殼表層范圍內,預測煤炭資源遠景總量達50592億噸。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共有煤炭資源的礦區(qū)6019個,查明煤炭資源儲量為10201億噸,其中煤炭基礎儲量3341億噸(煤炭儲量為1886億噸),煤炭資源量為6872億噸。按照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1886億噸計算,我國人均探明煤炭儲量145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噸,即全國年產19億噸煤炭匡算,可以保證開采上百年。到1996年底止,探明儲量的礦區(qū)5345處保有儲量總量10025億噸。我國保有儲量總量中的精查儲量2299億噸,與世界探明可采儲量相比,中國煤炭儲量位于獨聯(lián)體、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第20頁/共42頁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是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基礎,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紀石油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與國家戰(zhàn)略、全球政治、經濟發(fā)展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世界經濟、國家關系和人們生活水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是石油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分布比較廣泛,石油資源量為800億噸左右,得到證實的儲量極為有限。截至2004年底,探明原油儲量40億噸據(jù)世界石油大會估計,中國常規(guī)可采石油總資源114.9億噸,居世界第9位,我國石油剩余可采儲量24.85億噸

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大約為220億桶,居世界第12位。然而,美國石油產量卻呈連年減少趨勢。除一些客觀原因外,美國刻意保護本國石油資源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第21頁/共42頁天然氣(包括沼氣)是重要能源礦產資源之一,也是國內外很有發(fā)展前景的一種清潔能源。中國天然氣資源相當廣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出。資源量也比較豐富,專家預測我國天然氣資源量約有70萬億立方米(煤層氣約占一半)。我國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0.7060萬億立方米,世界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143.95萬億立方米,中國約居世界第21位。中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據(jù)近年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xù)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適應發(fā)展核電的長遠需要。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為人類經濟地開發(fā)利用的地球內部的熱資源,也是一種清潔能源。中國地熱資源分布較廣,資源也較豐富。第22頁/共42頁2、金屬礦產:中國金屬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鍺礦、鎵礦、銦礦、沲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碲礦。各種礦產的地質工作程度不一,其資源豐度也不盡相同。有的資源比較豐富,如鎢、鉬、錫、銻、汞、釩、鈦、稀土、鉛、鋅、銅、鐵等;有的則明顯不足,如鉻礦。第23頁/共42頁3、非金屬礦產資源:中國非金屬礦產品種很多,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有88種,為金剛石、石墨、自然硫、硫鐵礦、水晶、剛玉、藍晶石、夕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云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蠟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堿、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瑩石、寶石、玉石、瑪瑙、顏料礦物、石灰?guī)r、泥灰?guī)r、白堊、白云巖、石英巖、砂巖、天然石英砂、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葉巖、硅藻土、頁巖、高嶺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潤土、鐵礬土、橄欖巖、蛇紋巖、玄武角閃巖、輝長巖、輝綠巖、安山巖、閃長巖、花崗巖、珍珠巖、浮石、霞石正長巖、粗面巖、凝灰?guī)r、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巖、板巖、片麻巖、泥炭、鹽礦、鉀鹽、鎂鹽、碘、溴、砷、硼礦、磷礦。第24頁/共42頁我國典型礦產資源消費現(xiàn)狀與趨勢

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我國是一個資源生產大國,也是一個資源消費大國。但是,我國大部分資源的人均消費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就更低。如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人均石油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消費水平的31%,不足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18和日本的1/11;我國雖然是世界鋼第一消費大國,但是,人均消費量僅為世界人均消費量的88%,不足日本1/5;作為世界鋁第二大消費國,我國人均消費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67%,不足美國人均消費的13%;作為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人均銅消費量僅為世界的59%,不足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4%。

正是因為人口巨大,雖然人均消費不高,總消費量依然可觀。下面重點對石油(含天然氣)、鐵、銅、鉀鹽等資源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

第25頁/共42頁1.石油和天然氣

解放初期,我國石油產量只有約12萬噸。經過三年的恢復期和七年的艱苦奮戰(zhàn),我國石油工業(yè)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轉折。1960年開展了大慶石油會戰(zhàn)。大慶會戰(zhàn)的勝利,實現(xiàn)了我國石油生產的基本自給,打破了“中國貧油”的悲觀論斷。此后,又相繼拿下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的油田。1978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八個產油大國,并一直保持在1億噸以上的產量水平。

第26頁/共42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石油天然氣消費也迅速增長,而且消費的增長超過了原油產量和儲量的增長。1993年,我國首次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此后,每年石油進口量逐步增加。2004年的統(tǒng)計顯示,中國原油產量達到1.74503億噸,位居世界第六位;原油表觀消費量2.9億噸,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1.8億噸,原油表觀消費量2.99億噸,原油進口1.27億噸,比上年增長3.5%。(馮世良,2006)。據(jù)有關部門預測,中國未來石油天然氣消費量將繼續(xù)增大,2020年石油缺口將在2.2億噸—3.2億噸,天然氣缺口將為500億—700億立方米。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第27頁/共42頁2.鐵礦

我國鐵礦資源豐富,但可供經濟開發(fā)利用的儲量不足。截至2003年底,全國探明鐵礦石查明資源儲量為576.62億噸,基礎儲量為212.38億噸,儲量為115.84億噸。我國鐵礦采選業(yè)發(fā)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具有年產鐵礦石近2.7億噸能力的生產體系。2004年鐵礦石產量3.1億噸,鋼產量2.97億噸。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汽車業(yè)、建筑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鋼鐵消費量逐年增加,2002年全國鐵礦石消費量3.64億噸,2004年鐵礦石消費量為5.19億噸。可見,我國鐵礦石不能滿足鋼鐵工業(yè)需求,每年需要大量進口。2003年進口富鐵礦石達14813萬噸,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位居世界首位。2004年鐵礦石進口量首次突破2億噸,達到2.0799億噸。

第28頁/共42頁預計2020年我國鋼產量為2.5億噸,其中廢鋼產鋼量為0.63億噸,據(jù)此預測2020年我國鐵礦石(品位35%)需求量為5.34億噸。我國鐵礦石也難以滿足需求,2020年需要進口鐵礦石(品位65%)1.58億噸;鋼缺口3000萬噸。第29頁/共42頁3.銅礦

銅礦可供儲量和礦產銅可供能力有增加潛力,但由于需求旺盛,銅礦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截止2003年底,我國查明銅礦資源儲量6708.73萬噸;其中基礎儲量3302.98萬噸(含儲量1786.62萬噸)。2003年我國礦山產銅58.24萬噸,廢銅(雜產銅)28.85萬噸,合計87.09萬噸。年度缺口372.91萬噸,國內原料生產的銅占消費量的比例從1992年的56.7%下降到2003年的18.93%。1992-2003我國銅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14.79%,特別是1999年以后消費量激增。2003年消費量460萬噸(包括進口銅材和廢銅),約占世界銅消費量的30%。已經超過美國(227萬噸)、日本(121萬噸)和德國(111萬噸),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我國精煉銅產量比上年增長12.24%。但國內原料生產的銅供應嚴重不足,矛盾日趨擴大。第30頁/共42頁

我國進口銅礦產品數(shù)量逐年增加,貿易逆差也在逐漸加大,2003年為74.91億美元,占有色金屬貿易逆差總和的91.25%,在金屬礦產品中已成為僅次于鋼鐵產品的第二大貿易逆差產品。預測2020年我國銅的需求量為445萬噸,國內礦產銅只能保障16%。另2020年時,國內廢銅產銅將達到77萬噸,可使國內銅的保障程度提高到33%,仍缺口近300萬噸。第31頁/共42頁4.鉀鹽

目前,我國的鉀鹽礦在青海的察爾汗、新疆已有較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外,四川、云南等有些產地也開始小規(guī)模利用。但是,我國鉀鹽資源主要產地位于西部邊遠地區(qū),受各方面因素影響,開發(fā)利用受到限制。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2003年鉀鹽消費量為749.66萬噸。其中國內生產KCl

115萬噸,進口KCl

667.31萬噸,出口KCl

32.65萬噸,對外依存度為85%。我國鉀鹽資源潛力有限,可供儲量難以增長。經評價分析,到2020年鉀肥累計需求量為23620萬噸,累計需求鉀鹽可供儲量77498.62萬噸,可供儲量對2020年需求的保障程度小于30%。第32頁/共42頁7.3礦產開發(fā)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引起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礦區(qū)塌陷是破壞地資源的一個重要因素。塌陷占地面積占礦山開發(fā)占地面積的比例很大,據(jù)測算,約達39%左右。塌陷主要由地下開采造成的,而我國礦山開采中,以地下開采為主,大約占礦業(yè)企業(yè)的70%以上。從地理分布看,幾乎遍布南北各省,尤以湘、粵、鄂、桂、贛諸省居多。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因采礦業(yè)造成的地面塌陷災害已達500-600萬畝,其中損壞耕地130萬畝,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倒塌、損壞房屋3800萬m2。塌陷災害造成耕地絕產和半絕產,損失格外巨大。塌陷區(qū)的土地賠償、村鎮(zhèn)搬遷等費用,成為礦山生產的沉重負擔。采礦塌陷不僅破壞了耕地,影響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也破壞了地表地下水系,形成大面積低洼區(qū)或沼澤地;對公路、鐵路、橋梁、堤壩等基礎設施也構成威脅。第33頁/共42頁2.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對土地資源的破壞

礦山開采占用、破壞大量的土地。全國因采礦累計占用土地約586萬ha,破環(huán)土地157萬ha且每年仍以4萬ha的速度遞增(而礦區(qū)土地復耕率僅為10%,比發(fā)達國家低50多個百分點)。礦業(yè)廢棄地迅猛擴增,大量耕地被侵占,破壞耕地面積26.3萬ha。僅國有煤礦矸石山1500余座,歷年堆積量達30億t,占地超過5000ha。各類尾礦累計約25億t,并以每年3億t的遞增,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還對土地、水資源、大氣、動植物等造成了嚴重污染與危害。露天采礦場占地面積約占礦山破壞土地面積的27%左右。尤其是在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建材礦山的開采中,露天開采是占主要的。鄭州小關煤礦,礦山開采境界內80%是耕地,礦山占地使相當于4500個農業(yè)人口無地可種。露天開采不僅侵占大面積良田,而且對開采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人為改變是相當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原來穩(wěn)定的土壤和植被,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更令人堪憂的是,西部一些礦區(qū)露天開采形成的排土場與尾礦場甚至成了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地。

第34頁/共42頁3.礦產資源開發(fā)對森林、草地資源的破壞

全國因采礦而破壞的森林面積已達106萬ha。據(jù)調查,礦山開發(fā)占用林地面積最多的四個省區(qū)依次為黑龍江、四川、山西和江西。我國現(xiàn)有森林面積1.34億ha,森林覆蓋率僅為13.9%,在200多個國家中,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居136位。礦山開發(fā)占用、破壞林地不容忽視。4.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對地表景觀、地質遺跡的破壞及潛在威脅

對地表景觀的破壞,主要表現(xiàn)為開發(fā)活動對自然景觀、地貌、地形、地質遺跡、土地及地表植被的破壞,廢棄物、粉塵等對地表景觀、地質遺跡的污染和侵蝕。有些礦區(qū)位于名勝古跡之下,如大同、太原地區(qū)的煤礦,地下的開采塌陷直接或間接威脅著名勝古跡。

第35頁/共42頁(5)“三廢”污染

礦山生產伴有大量廢棄物外排,這些廢棄物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形式,統(tǒng)稱礦山“三廢”。

固體廢棄物污染。我國是個礦業(yè)大國,目前礦山固體廢棄物占全國工業(yè)固體廢棄物的85%,特別是采煤業(yè)居世界首位,國有重點煤礦堆積山累計1500余座,僅矸石一項約有30億t,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煤塵、SO2、CO、H2S等有害毒氣和熱輻射,污染大氣產生酸雨,損害作物生長,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礦區(qū)及人身健康。

第36頁/共42頁廢液污染。礦山生產中的許多生產工藝過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業(yè)廢水,其中以采礦、選礦用水量較多,危害最為嚴重。全國每年采礦產生的廢水、廢液排放量約為3.6億t,占全國工業(yè)總排放量的10%,但處理率僅有4.23%,雖然排放量不大,但其處理率低,污染危害嚴重,不容忽視。除此之外,露天礦、尾礦、矸石等廢棄物受雨水淋濾后排出的廢水,以及礦區(qū)其他工業(yè)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第37頁/共42頁

氣體污染。我國每年約有50-60億m3煤層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