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單元評估(人民版必修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鴉片戰(zhàn)爭后的“開眼看世界”作為一種尋求“制夷”之策與挽救中國于危亡的開放思想,它的著跟點是A.新思想新文化B.歷史地理方面C.社會制度方面D.軍事技術方面2.梁啟超在評清代學術時說,清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學新。這里的“新”指的是A.反對君主制度B.西方的“長技”C.介紹研究西學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魏源在19世紀50年代寫道,西方人講禮貌、正直、有知識,根本不應該稱之為“夷”。四五十年代的許多著作把西方人稱“夷”,但在七八十年代,這些著作在改版時都改稱“洋”了。這一變化反映了A.中國人對西方認識的逐步深入B.中國人由仇視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國中心到西方中心的變化D.對西方外交政策由對抗到和解C.興民權,易舊俗D.實現(xiàn)民主共和,反對君主專制7.“民眾以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謂’民國共和’則取得從來未有之名義而已。至其實質如何,都非所問?!边@說明A.辛亥革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B.新文化運動具有歷史必要性C.國民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D.君主立憲制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8.“維新變法是一劑假藥,因為當時甚至連中國的領土也成了外國民族瓜分的對象,而且中國的經濟也崩潰了?!睂Υ死斫庹_的是A.維新變法不具備成功的社會條件B.中國被列強瓜分,完全淪為殖民地C.維新變法如曇花一現(xiàn)、有名無實D.清朝經濟因無新經濟成分而“崩潰”9.洋務思潮、維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興衰反映了近代前期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下列關于中國近代前期歷史主流的表述,最為確切的是A.推翻清朝統(tǒng)治,發(fā)展資本主義B.爭取民族獨立,反對外來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國勢力D.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中國社會近代化10.康有為曾上書光緒帝:“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辮發(fā)與機器不相容也。”這表明資產階級維新派實質上要求A.改革社會風尚B.吸收世界文明C.發(fā)展近代交通D.主張機器生產11.1918年《東方雜志》發(fā)表文章——《迷亂之現(xiàn)代人心》。文章認為:盲目輸入西方學說,導致國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則喪失、精神破產,造成通俗主義、平凡主義受推崇,盲從歐美之風盛行。該文針對的是A.中體西用思潮B.維新思潮C.新文化運動D.馬克思主義12.“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边@幾句話應該出自()A.《海國圖志》B.《變法通議》C.《民報》D.《青年雜志》13.觀察下邊兩幅人物及其活動的照片。它們所包含的歷史主題應該是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B.思想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C.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動14.19世紀末,嚴復翻譯《天演論》,將進化論引入中國.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沖擊波。這是由于進化論的思想適應了哪些社會思潮①中體西用②維新變法③救亡圖存④民主與科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5.陳獨秀指出:“對于與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徹底之覺悟,猛通之決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边@句話說明①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目標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縛了民主和科學的傳播③陳獨秀認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對立④全盤否定了儒家文化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6.日本學者福澤諭吉就社會轉型問題曾說:“有人主張尋求文明應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礙,而又束手無策;我主張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礙,為汲取外形文明開辟道路?!卑凑账挠^點,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進程應該是A.洋務運動一辛亥革命一新文化運動B.辛亥革命一洋務運動一新文化運動C.新文化運動一洋務運動一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一辛亥革命一洋務運動17.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家李贄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紀末,康有為則把孔子奉為變革的“先師”;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這三種觀點在本質上A.是自相矛盾的B.都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C.都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要求D.李贄進步,康有為反動,陳獨秀偏激18.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fā)動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對中國革命產生的最深刻的影響是A.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B.弘揚了民主和科學,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C.對五四運動的爆發(fā)起了宣傳作用D.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知識分子挽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19.鳳凰衛(wèi)視《我的中國心》節(jié)目《既開風氣亦為師——陳獨秀與胡適》中說:“這是兩條曾經匯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但大部分的時間,它們分流而去。”對“曾經匯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準確的理解是A.共同倡導“文學革命”B.共同在北大擔任教授C.共同領導“五四運動”D.共同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20.在中國較早介紹馬克思主義,并稱馬克思是社會主義鼻祖的是A.梁啟超B.朱執(zhí)信C.李大釗D.陳獨秀21.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呼吁人們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魯迅的這篇小說發(fā)表于A.太平天國運動期間B.維新變法運動期間C.新文化運動期間D.抗日救亡運動期間22.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寫道:“……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樣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這種潮流”是指A.資產階級民主革命B.新文化運動C.社會主義運動D.資產階級滅亡23.中國近代思想主要經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維新變法”、“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及“馬克思主義”的演進過程。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發(fā)展資本主義B.救亡圖存C.反抗外來侵略D.反對專制統(tǒng)治24.五四愛國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陣營發(fā)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員A.對文學革命的理解不同B.對中國傳統(tǒng)禮教的認識不同C.對科學與民主觀念的宣傳方式不同D.對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不同25.20世紀20年代,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廣泛傳播,原因不包括A.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科學性、革命性B.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宣傳C.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D.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先進知識分子的介紹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4分,第28題20分,共計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論,皆言三權;有議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權立,然后事體備。以我朝論之,皇上則為元首,百體所從,軍機號為政府,出納王命……——康有為《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材料二自臺灣事后(即1895年后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無固志,奸完生心。陳涉輟耕于隴上……伏莽遍于山澤,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斬木,已可憂危。——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材料三大借洋教,以舉庶政。——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誕生之后,……對世界各國都造成了深刻地沖擊。對中國沖擊的結果是儒家文化逐漸失去了統(tǒng)治地位。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段鞣轿拿鲗χ袊臎_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為的什么政治主張?其理論根據(jù)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維新派對農民和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各是怎樣的?據(jù)材料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缺陷。(6分)(3)材料四中“將這棵大樹砍斷”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其所使用的工具有何不同?(6分)

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視無私,而有富貴貧賤、愚智寺天、安樂患難、諸夏夷狄之萬珠迥別、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種而壯良者,天則繁殖之:惡種而微弱者。天則剪覆之也?!惶街?、大事之道,凰預為燦陳,但生非其時,有志未逮耳。進化之理,有游定之軌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時,自當變通。——康有為《中庸注》(1901年)材料二吾儕(同輩)不可謂中國不能共和,如謂不能,是反夫進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價也。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之共和,而為此不完不備之立憲乎?語日:“取法于上,僅得其中?!睋衿渲卸》ㄖ秦M智者所為耶?鄙人愿諸君于是等謬想淘汰潔盡,從最上之改革著手,則同胞幸甚!——《孫中山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上的演說》(1905年)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羅萬象,無日不在演進之途,萬無保守現(xiàn)狀之理;特以俗見拘牽,謂有二境,……以人事之進化言之,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民,方興未已;存亡之數(shù),可以逆睹?!逃兄畟惱?、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持較皙種之所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遲,幾及千載;尊重二十四朝之歷史性,而不作改進之圖,則驅吾民于二十世紀之世界以外,納之奴隸牛馬黑暗溝中而已,復何說哉!——陳獨秀《敬告青年》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為設想的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式是什么?(2分)(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為什么說要從“最上之改革著手”。(2分)(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陳獨秀認為中國應作何“改進”?其理由是什么?(5分)(4)綜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張中共同的理論基礎是什么?這一理論對近代中國產生什么深遠影響?(5分)2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曾經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薄耙闹L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庇终f:“是書何以作?日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辈牧隙?898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說道:“中國之禍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內?!毙麄鳌懊駲嘀f,無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等人號召人們“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圈國”,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口號。他指出:“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日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辈牧纤睦畲筢撝赋觯憾韲赂锩笆橇⒂谏鐣髁x上之革命”,“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他號召人們向俄國學習。請回答:(1)比較材料一、二說明在認識近代中國面臨的形勢問題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2)材料二中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觀點?你怎樣理解他們這一觀點?(4分)(3)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內容又有何進步之處?(6分)(4)材料四與材料三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什么重大影響?(6分)專題三質量評估1.【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林則徐、魏源等人學習西方的特點的認識。鴉片戰(zhàn)爭的“開眼看世界”是地主階級主導的,學習西方的著眼點是軍事技術方面。2.C3.A4.D5.【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涤袨榘讶寮覍W說與西方進化論相結合,體現(xiàn)的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維新變法尋找歷史依據(jù),減少變法的壓力。6.【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維新變法的主張,梁啟超“誓起民權移舊俗”的意思是實行君主立憲制,反對封建專制。7.B8.A9.D10.【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從材料表面看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改革社會風尚。實質上是要求學習西方文明。11.【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注意時間為1918年,以及“盲目輸入西方學說”、“盲從歐美之風盛行”,了解其向西方學習的特征。結合這些材料并與所學知識聯(lián)系,不難理解此文是針對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時期對中西方文化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12.【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與人權并重”體現(xiàn)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宗旨口號,《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是新文化運動的標志。13.Dl4.Bl5.D16.【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日本學者來看,他主張近代化進程應該先排除精神思想障礙,然后學習西方科技,按照這個進程,當然應該是先新文化運動,再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洋務運動。17.B18.【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四個選項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但對中國革命影響最大的應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知識分子挽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19.【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判斷問題的能力??疾榈闹R點是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抓住“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分析得出答案。B不能說明反封建;C和胡適無關;D為陳獨秀創(chuàng)辦。20.【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能力。梁啟超在1902年發(fā)表的文章中提到馬克思,稱他是社會主義的鼻祖。21.【解析】選C。本題考查遷移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通過小說《狂人日記》指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