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堡會議-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1.gif)
![瓦窯堡會議-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2.gif)
![瓦窯堡會議-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3.gif)
![瓦窯堡會議-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4.gif)
![瓦窯堡會議-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d7adee825cb473b93d2176eb7532d22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瓦窯堡會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第一頁,共五十六頁。瓦窯堡會議
在蒼茫的黃土高原上,有一座富有傳奇色彩的古城,名叫瓦窯堡。據(jù)《關中圣跡圖志》載,瓦窯堡,“在安定東三十里。元初建,因山為堡。明季,‘寇’數(shù)至,邑人郭永治守御有方,堡賴以無恐”。公元1227年蒙古軍滅西夏后,長驅入陜。金國為保存實力,遂于同年秋棄延安而撤,隨之陷入蒙古軍隊的控制之中。時為元太祖鐵木真丁亥年,瓦窯堡當建于這一時期。元、明、清三代至民國時期,皆為邊塞要沖,屯兵設防,屢經修建,逐漸成為陜北名堡,享有“天下堡,瓦窯堡”之譽。瓦窯堡歷史第二頁,共五十六頁。瓦窯堡地理位置第三頁,共五十六頁。
在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抗日救亡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迫切要求對日本進攻以來的國內形勢作一次正確的分析,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和政策,糾正嚴重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為此,根據(jù)共產國際七大的決議,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議的起因第四頁,共五十六頁。瓦窯堡會議的參會人員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主持)王稼祥劉少奇秦邦憲博古彭德懷鄧發(fā)凱豐何克全李維漢吳亮平張浩林育英楊尚昆郭洪濤李德(軍事顧問)第五頁,共五十六頁。瓦窯堡會議內容在此會議上,主要分析了華北事變后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抗日聯(lián)軍和國防政府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那種認為不可能爭取民族資產階級與中國工人、農民聯(lián)合抗日的“左”傾關門主義的觀點,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會議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第六頁,共五十六頁。左圖為毛主席在瓦窯堡會議上作報告23日,毛澤東作了軍事問題的報告。同日,根據(jù)毛澤東的報告,會議通過《中央關于軍事戰(zhàn)略問題的決議》,提出紅軍行動的戰(zhàn)略方針是:把國內戰(zhàn)爭同民族戰(zhàn)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zhàn)力量和猛烈擴大紅軍。第七頁,共五十六頁。瓦窯堡會議成果會后,毛澤東根據(jù)瓦窯堡會議決議精神,于12月27日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上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方針。第八頁,共五十六頁。瓦窯堡會議的歷史意義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fā)展。第九頁,共五十六頁。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第十頁,共五十六頁。西安的歷史地位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xiàn)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之首,這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qū)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第十一頁,共五十六頁。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lián)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tǒng)、俄羅斯總統(tǒng)、德國總理、法國總統(tǒng)、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tǒng)等。第十二頁,共五十六頁。西安事變的背景當時在西北地區(qū),以西安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主要力量有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率領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屢受排擠,對此,他們極為不滿,尤其是東北軍,過去盲目執(zhí)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棄守東北,遭到國人唾棄,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損失,全軍上下深感“剿共”沒有出路,強烈要求抗日,收復東北國土。在瓦窯堡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通過種種渠道,大力開展對這兩支軍隊的工作,堅定了張、楊聯(lián)共抗日的決心,從而使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區(qū)取得勝利。第十三頁,共五十六頁。左圖為張學良右圖為楊虎城
第十四頁,共五十六頁。西安事變的經過1936年12月11日晚間,張學良與楊虎城在止園緊急磋商,決定發(fā)動對蔣中正的兵諫。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布第二天清晨進行兵諫的命令。12月12日晨5時,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兵諫,東北軍到臨潼的華清池扣留了蔣中正,十七路軍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wèi)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邵元沖等人遇難。西安事變爆發(fā)。第十五頁,共五十六頁。蔣介石被囚禁的地方第十六頁,共五十六頁。1936年西安事變時報紙第十七頁,共五十六頁。1936年12月12日當天,張楊向全國發(fā)出了關于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zhàn)。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第十八頁,共五十六頁。西安事變后,宋美齡寫給蔣介石的信第十九頁,共五十六頁。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使共產國際大為震驚,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成員及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的人員,最初的反應是殺死蔣介石。最初毛澤東也主張公審殺蔣,12月13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時,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在我們的觀點,把蔣除掉,無論在哪方面都有好處”。但13日起,蘇聯(lián)《真理報》、《消息報》等報刊和共產國際刊物《國際新聞通訊》連續(xù)發(fā)出報道、評論和文章,對西安事變的性質作了錯誤的分析,并對這一事變的發(fā)動者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指責。第二十頁,共五十六頁。事變后各地群眾自發(fā)游行支持蔣,聲討張學良和楊虎城。第二十一頁,共五十六頁。1936年12月23日,雙方在張公館西樓二層開始正式談判,蔣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三人出席。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條主張:1、停戰(zhàn),撤兵至潼關外;2、改組南京政府,排逐親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釋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權利;4、停止剿共,聯(lián)合紅軍抗日;5、召開各黨派各界各軍救國會議;6、與同情抗日國家合作。第二十二頁,共五十六頁。中共參與西安事變談判的代表——秦邦憲(左)、葉劍英(中)、周恩來(右)第二十三頁,共五十六頁。但23日晚,張學良得知中共不希望公開“三位一體”的表示后,情勢急轉直下,原本“要蔣接受并保證實施(六項條件)”改成只要兩宋擔保即可;把“先撤兵、后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蔣下令撤兵即可;而要蔣承認西北三位一體的軍政組織一條則根本取消。第二十四頁,共五十六頁。接到中共中央電報后,楊虎城轉而積極贊同中共的主張,但張學良卻不以為然。25日下午周恩來又企圖勸說張學良接受中共中央的放蔣條件,但卻意外地得知,張學良已經親自護送蔣介石前往機場。第二十五頁,共五十六頁。張學良的提議遭到了中共中央的反對。1936年12月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電周恩來,陳述了關于放蔣條件的指示。指示中提出,必須堅持以下三個條件才能放蔣:1、全部中央軍首先撤出潼關;2、南京及蔣通過公開的政治文件宣布國內和平,與民更始,不咎既往,并召集救國會議;3、開始部分地釋放政治犯。第二十六頁,共五十六頁。1936年12月25日下午,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張學良親自陪同。當日抵洛陽。離開西安前,張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1936年12月26日,蔣介石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被扣留。第二十七頁,共五十六頁。事變解決后,南京市民自發(fā)放鞭炮到機場迎蔣第二十八頁,共五十六頁。西安事變-事件評價中國共產黨評價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一直評價很高,認為是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成為當時停止內戰(zhàn)、發(fā)動抗戰(zhàn)的一個歷史上的轉變關鍵”。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第二十九頁,共五十六頁。國民黨方面評價西安事變是在“東北淪陷”思鄉(xiāng)情切下,受中共唆擺和不滿“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挾持蔣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項主張。西安事變使得國民政府停止剿共、聯(lián)共抗日,導致中共起死回生。國民黨對張學良的評價是“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第三十頁,共五十六頁?!拔靼彩伦兊陌l(fā)生及和平解決,結束了十年內戰(zhàn),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推動了中國從長期內戰(zhàn)到全面抗日的重要歷史轉折。正如周恩來同志所說的,張、楊兩將軍的義舉‘有大功于抗戰(zhàn)事業(yè)’,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江澤民,西安事變六十周年紀念大會第三十一頁,共五十六頁。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西安事變的發(fā)生與和平解決基本停止了內戰(zhàn),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停止了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迫使國民政府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第三十二頁,共五十六頁。盧溝橋事變第三十三頁,共五十六頁。盧溝橋地理位置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亦稱永定橋、馬可波羅橋,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永定河上,距離北京市中心約15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由于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這座古老的橋又增添了新的意義。第三十四頁,共五十六頁。第三十五頁,共五十六頁。盧溝橋事變的歷史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并一手炮制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xiàn)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后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guī)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lián),待機南進的戰(zhàn)略方案。同時,還根據(jù)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第三十六頁,共五十六頁。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xù)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wèi)平津地區(qū)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第三十七頁,共五十六頁。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第三十八頁,共五十六頁。盧溝橋事變的經過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lián)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jié)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qū)。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第三十九頁,共五十六頁。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tài)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tài)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xié)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第四十頁,共五十六頁。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fā)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守衛(wèi)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zhàn)。第四十一頁,共五十六頁。日軍炮轟盧溝橋第四十二頁,共五十六頁。七七事變中的盧溝橋第四十三頁,共五十六頁。
吉星文金振中第四十四頁,共五十六頁。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后關頭”,“再沒有妥協(xié)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xié)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xù)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zhàn)部署基本完成之后,為進一步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第四十五頁,共五十六頁。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國守軍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qū),否則將采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并于27日向全國發(fā)表自衛(wèi)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zhàn)。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準,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fā)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并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zhàn)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qū)的中國軍隊?!毖獞?zhàn)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第四十六頁,共五十六頁。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fā)動總攻。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fā)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shù)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后逃跑)第四十七頁,共五十六頁。收到日軍重創(chuàng)的宛平城第四十八頁,共五十六頁。1937年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fā)起天津保衛(wèi)戰(zhàn)。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第四十九頁,共五十六頁。第五十頁,共五十六頁。盧溝橋事件影響七七事變被定性為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和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zhàn)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guī)模的反法西斯戰(zhàn)場。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準備后,悍然發(fā)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zhàn)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zhàn)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第五十一頁,共五十六頁。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注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圣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第五十二頁,共五十六頁。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錨具行業(yè)市場調研與分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苗種植與生態(tài)旅游結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廣州市體育產業(yè)勞務派遣與賽事運營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起訴離婚財產分配合同樣本
- 2025年度快艇購置及水上救援培訓合同2篇
- 2025-2030全球工業(yè)機器人減速馬達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精準化放射免疫治療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房產分割與房貸債務解除合同3篇
- 環(huán)境保護科技項目研發(fā)合同
- 基于云計算的企業(yè)服務外包合同
- 尋夢緣古法駐顏培訓課件
- 2023年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考試真題及答案
- 元明時期左江上思州黃姓土司問題研究
- DB4401∕T 33-2019 電梯托管標準化管理規(guī)范
- 松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松原市招商引資服務公司組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公司實際經營地與公司注冊地不一致的說明
- 貴州省工傷待遇申請表(綜合柜員)
- 籍貫對照表完整版
- 畢業(yè)生就業(yè)推薦表word模板
- a320飛機剎車系統(tǒng)原理及故障分析
- GB 5009.22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揮發(fā)性鹽基氮的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