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強基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5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學年第二學期浙江強基聯盟高一5月統(tǒng)測語文試題命題人:溫州育英實驗學校黎志敏孫凌審題人: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學王守平注意事項:1.本試題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填寫在答題紙上。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國傳統(tǒng)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書法、繪畫、園林、建筑、戲曲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類文化總是在歷史的傳承中實現積淀與拓展。與此同時,新的時代背景下,也需要吸收傳統(tǒng)文化中的深厚養(yǎng)分,融入新的文化肌體。這就需要我們面向當代社會,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傳統(tǒng)藝術的美育功能。用當代眼光打造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時代精品。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是異彩紛呈。浙江美術館白墻黛瓦、坡頂穿插,以其江南水墨畫般的風韻成為“中國風”建筑的典型之一。戲曲文化創(chuàng)新節(jié)目《最美中國戲》以沉浸式研戲、賞戲的方式,讓觀眾在實景和妙趣的“穿越”中親近經典戲曲劇目,感悟戲曲中的人文精神與傳統(tǒng)美學。通過傳統(tǒng)藝術的流行表達,將中華文化豐富礦藏轉化為富有教育意義和審美意蘊的美育精品,意義深遠。注重用傳統(tǒng)藝術為青少年成長奠定基礎。我們應該持續(xù)加大力度,注重“整體聯動、潤物無聲”,重視傳承質量,打造一批精品校本課程和傳統(tǒng)藝術項目,引導青少年全方位認識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吸引更多年輕人在臺前幕后發(fā)揮傳承熱情,在體驗實踐、學習傳承中提升審美素養(yǎng),提高辨別美丑的能力,更好地培根鑄魂、溫潤心靈。(摘編自龍開勝《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藝術的美育功能》)材料二:近年來,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傳統(tǒng)文化類節(jié)目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之作頻現,以積極的文化尋根意識和昂揚的文化自信風貌引領新時代的“國風國潮熱”,《經典詠流傳》《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爆款”“出圈”之作陸續(xù)進入人們的視野。國風舞蹈《紙扇書生》是對川劇“折扇”技法所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翩翩少年的陽剛朝氣和書生氣質躍然靈動,一掃人們心目中古代書生的僵化和呆頭呆腦印象。央視推出的文化創(chuàng)新類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主持人撒貝寧以當代讀書人的身份帶領觀眾徜徉于中國的歷史長河,與伏生、司馬遷等歷史人物進行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通過戲劇化結構和影視化表達在莊嚴的歷史儀式感中激發(fā)起了觀眾澎湃的民族自豪感。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則將王希孟的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搬上舞臺,表現的主題和對象從王希孟的“山水”轉化為青綠衣裙、蠻腰高髻的女子,原來長長的畫卷所承載的帝王趣味經過舞蹈編導的奇妙構思,轉化為舞劇所傳遞的民眾審美,人間煙火氣和人情味充盈其中,以“我見青山多嫵媚”的意象承載飽含哲思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意蘊。在媒體深度融合的改革進程和媒介生態(tài)中,文藝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表達獲得更多的新技術賦能,為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典籍里的中國》專門設計了全包圍式的立體舞臺,270度環(huán)屏和側幕及貫穿舞臺中央的甬道,如時空隧道般串聯起節(jié)目獨創(chuàng)的多場域古今對話場景,使不同年代典籍里的故事可以同步呈現,觀眾亦可隨座椅的旋轉來轉換視角。節(jié)目綜合運用了AR、環(huán)幕投屏、實時跟蹤等技術強化了觀眾沉浸感的獲得。河南衛(wèi)視2021年的春晚節(jié)目《唐宮夜宴》把作品的主題與5G、VR等技術手法完美融合。以虛實結合的方式成就了“人在畫中游”的沉浸式視覺體驗。當前媒介語境下,互聯網的雙向互動、去中心化傳播已經取代了傳統(tǒng)媒體以傳者為中心的單向傳播。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兩創(chuàng)”的藝術作品在不同平臺的宣發(fā)策略已不復是簡單的文案內容復制,而是以大范圍、全覆蓋、系統(tǒng)化的平臺鏈條式組合宣發(fā),來提升作品觀看流量和受眾人數。一是注重通過短視頻平臺來拓展文藝作品的影響力,通過小而精的短視頻,在最短時間內把節(jié)目亮點呈現給觀眾,更加直觀、便捷地向網端傳播。二是注重提高和維持社交媒體的話題熱度,注重話題的持續(xù)發(fā)酵。在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大眾最常使用的公共社交平臺創(chuàng)造互動話題,并且注重利用網絡“大V”、公眾人物以及權威媒體的傳播效果和催化作用。河南衛(wèi)視的“奇妙游”節(jié)日系列節(jié)目選擇在B站播放,觀眾在觀看時可以實時發(fā)表彈幕評論,這種即時評議互動的方式在拓展節(jié)目內容的同時,也營造了節(jié)目交流互動的收看氛圍,提升了觀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塑造了公眾的集體記憶。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應從珍貴文物、古典文獻和民風民俗等歷史遺存中挖掘和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使更多“爆款”和“出圈”之作進入大眾視野,在宣傳、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以當代視角觀照中華文明,努力挖掘和充分展現傳統(tǒng)文化寶藏中的時代命題和當代價值,從而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的重要推手,并以節(jié)目的影響力來進一步喚起公眾的文化自覺,以節(jié)目感召力激發(fā)和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摘編自張有平《新媒介催生“兩創(chuàng)”“出圈”佳作》)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充分挖掘和發(fā)揮書法、繪畫、園林、戲曲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育功能,對于提升青少年的審美素養(yǎng)意義重大。B.在傳統(tǒng)文化中融人新的文化肌體,用當代眼光打造時代精品,使之能喚起公眾的文化自覺,能為國人培根鑄魂,濕潤心靈。C.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兩創(chuàng)”佳作《只此青綠》既厚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轉化,又依托于現代科技的技術賦能。D.讓“兩創(chuàng)”的藝術作品在公共社交平臺宣發(fā),并在平臺創(chuàng)造互動話題,能提升觀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能塑造公眾的集體記憶。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現代科技的技術賦能和媒介融合的多維傳播賦予了傳統(tǒng)藝術美學的意蘊并使之綻放時代光芒。B.傳統(tǒng)文化類節(jié)目經過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后其趣味性娛樂性更強,吸引力更大,而其美育功能相對有所削弱。C.珍貴文物、古典文獻是現代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推手。D.《最美中國戲》《典籍里的中國》讓觀眾在實景和妙趣的“穿越”中親近經典,獲得沉浸感的體驗。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傳統(tǒng)藝術的美育功能并使之起到積極影響”的論據的一項是()(3分)A.運用數字科技,結合聲光電技術創(chuàng)作而成的動態(tài)版《清明上河圖》成為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鎮(zhèn)館之寶。B.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翻錄的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霸王別姬》一經播出,深受廣大京劇票友的一致好評。C.蘇軾《木石圖》中,一株枯樹、一塊怪石,數枝焦墨竹葉點綴,表現出大自然的頑強生命力和傲然挺立的風骨。D.班主任設計了“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的短視頻,并配有日本動漫型少年舞蹈和勁爆音樂,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和追捧。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每逢佳節(jié)出爆款,端午將至,你的家鄉(xiāng)即將舉行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請結合材料二的內容,設計幾條方案,讓這次龍舟大賽“出圈”成為“爆款”。(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司馬遷:生存還是毀滅(節(jié)選)鮑鵬山面對著司馬遷,我惶恐不能下筆已經很久了。我感到他無比巨大的存在,卻無法把握他的一絲蹤影。于是,一個白天一個白天我在校園里轉悠,一個夜晚一個夜晚我在書房中嘆息。我的紙上沒有寫出一個字?!也恢挥X地低聲吟誦出下面的文字:“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l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這是莎士比亞《哈姆萊特》中一段有名的臺詞。當我吟誦到“一柄小小的刀子”時,我的心頭一驚:太史公!你的那柄小小的刀子呢?也許是司馬遷所從事的事業(yè)太偉大了,上天不得不給他一些曲折與折辱;他將要達到的成就太偉大了,他的經歷似乎不能太單純。就在他的創(chuàng)作進行到第六個年頭時,也就是公元前99年,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為了援救李陵一家老小的生命,為李陵辯護,武帝大怒,下司馬遷獄。第二年,司馬遷被判死刑。當滿朝文武都在對一個沒有申辯機會的敗將李陵,“媒孽其短”,必欲置那哀哀無告的一門老小于死地時,只有他挺身反抗!而反抗的結果,不僅不能挽救李氏一門老小被斬盡殺絕的命運,他自己也被判了極刑!漢律,死刑可以用錢贖,也可以改施宮刑。錢,秩比六百石的司馬遷是沒有的,親朋好友們如何呢—“交游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既沒有幫他出錢的,也沒有幫他求情的??磥?,他只有獨自面對那些冷酷的刀筆之吏,在死刑與宮刑之間做出無比艱難的抉擇了!那柄小小的刀子在眼前晃動。是抓起它,閃電般了結自己的一生,一了百了,還是對它投以輕蔑的一笑,揮揮手,拂去它,忍辱負重,繼續(xù)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那一年,他四十七歲,早已不惑而屆知天命,以他的學問與境界,早已視死如歸。但,“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如果他此時死了:“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他人微位輕,死了,也沒有人注意到他?!安荒芘c死節(jié)者比”——現在去死,不是死于節(jié),而是死于罪。人們會認為他是由于“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所以,不能死!司馬遷賞識那些轟轟烈烈的死,也歌頌那些隱忍就功名的生。他喜歡屈原、項羽、李廣這樣的擲生命如碎碧玉的壯烈;可他也喜歡伍員、勾踐這樣的保生命如保青山的堅韌。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在伍子胥傳后,司馬遷議論道:“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他這就是在說自己?。 妒酚洝凡輨?chuàng),還未完成,恰逢此禍,痛惜《史記》不能完成,所以他接受這極辱之刑而沒有憤怒之色……有人把司馬遷著《史記》稱之為“文化復仇”,我在感情上接受這種說法,并為之擊節(jié):好!復仇!向漢武復仇!向秦皇復仇!向商紂復仇!向夏桀復仇!向一切專制君主復仇!向踐踏人、密不把人當人的專制制度復仇!三年后,隨著李陵冤情的洗雪,司馬遷也走出監(jiān)獄。五十歲了!知天命之年了!他的思慮已非常人可比,他的見識之高,在中國歷代史家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后。他的浪漫情懷,為現實之殘酷所折辱,如同一樹婆娑而為秋風掠奪,卻恰好刪繁就簡,真骨凌霜,苦難風流;他的多愛品性,為專制之鐵蹄所踐踏,如同一池荷花而為嚴寒凋殺,又正似去偽存真,傲枝聽雨,艱苦卓絕。在血水中洗過的司馬遷,雙目炯炯,眼光更辛辣,心智更深沉,而文字手段臻于爐火純青。司馬遷,以其清潔淳樸的精神,與其清潔明凈的語言,成了中國古代歷史這一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公元前90年左右,司馬遷的行蹤消失了。他為多少人留下了從生至死完整的行狀?但他自己,卻走向歷史的迷蒙中。多少學者在考究他死亡的時間與原因。我想我能明白:他的《報任安書》就是他的絕命之作。任安給他寫信請求薦舉那么久了,他不回信,偏等到任安被打入死牢一切都不可挽回時,才給他回這封信——而這封信,又并不是對任安有什么交代,而是交代自己的遭遇及心靈——這難道不奇怪嗎?是的,他的這封寫給獄中死囚的信定會被獄吏上交,所以,這封信是寫給武帝的!他要對他進行控訴,而后世的一切讀者,都將做他的目擊證人—他控訴武帝對他的迫害,他也對之報以輕蔑的哂笑:我,司馬遷,以一個人的微弱的個體力量,頂住了來自龐大體制及國家機器給我的一切壓力,完成了《太史公書》的創(chuàng)作!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現在,我已無所畏懼了!因為我已經完成了我的使命,我曾經如勾踐、伍子胥一樣隱忍,而現在,我可以學學項羽、李廣的壯烈了!于是,我似乎看到,當司馬遷讓人把這封信送走后,轉過身來,平靜地走到書桌前,在案下拿出了那把“小小的刀子”,這“小小的刀子”閃著精致而冰冷的光。司馬遷端詳著它,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微笑……(選自《風流去》,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從《哈姆萊特》的經典臺詞寫起,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這樣寫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B.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而最終被判處宮刑,作者詳寫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為了充分表現司馬遷與李陵的友情之深。C.司馬遷喜歡保生命如保青山的堅韌,更喜歡擲生命如碎碧玉的壯烈,隱忍而生和壯烈而死都是他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D.作者推測《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絕命之作,是因為這封信其實是寫給武帝的,在完成了復仇之后,他的行蹤就永遠消失了。7.作者稱贊司馬遷“在中國歷代史家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后”。下列理由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馬遷著《史記》時已到了知天命之年,這個年齡讓他擁有了極高的見識,已非常人可比。B.遭遇過“李陵之禍”后的司馬遷,眼光更辛辣,心智更深沉,精神更清潔,文字手段臻于爐火純青。C.司馬遷的多愛品性和浪漫情懷,雖為專制的殘酷現實所折辱,卻恰能讓他刪繁就簡,去偽存真。D.清潔淳樸的精神和清潔明凈的語言,使司馬遷成為中國歷史泥塘里難得一見的光彩和鋒芒。8.請賞析文中畫波浪線文段的語言特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人評價鮑鵬山的文章:“不僅深深切入歷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僅充滿邏輯的力量、詩性的力量,更充滿思想的力量?!闭埥Y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也。少甚貧,而性特俊拔。既入太學,有文譽。寶祐中,丁大全得寵于理宗,擢為殿中侍御史,在臺橫甚。宜中與黃鏞等六人上書攻之。大全怒,使監(jiān)察御史吳衍劾宜中等,削其籍,拘管他州。由是,士論翕然稱之,號為“六君子”?!笕雀Z,丞相吳潛奏還之。賈似道入相,復為之請,有詔六人皆免省試令赴。景定三年,廷試,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達時務。德祐元年二月,似道喪師蕪湖,宜中以為似道已死,上疏乞正其誤國之罪。似道行時,以所親信韓震總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遷者,宜中召震計事,伏壯士袖鐵椎擊殺,以示不黨于似道。時命張世杰等四道進師,二丞相都督軍馬而不出督。王爚請以一丞相建閫吳門,以護諸將;不然,則己請行。宜中愧,始與夢炎上疏乞行邊。事下公卿議不決。七月,世杰等兵果敗于焦山。已而,常州破,兵薄獨松關,鄰邑望風皆遁。宜中遣使如軍中請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宮請遷都,太皇太后不可。宜中痛哭請之,太皇太后乃命裝俟升車,給百官路費銀。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曰:“吾初不欲遷,而大臣數以為請,顧欺我邪?”脫簪珥擲之地遂閉閣群臣求內引皆不納。蓋宜中實以明日遷,倉卒奏陳失審耳。宜中初與大元丞相伯顏期會軍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顏將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陸秀夫奉二王入溫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溫州,而其母死。張世杰舁其棺舟中,遂與俱入閩中。益王立,復以為左丞相。井澳之敗,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諭意,度事不可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終不至。至元十九年,大軍伐占城,宜中走暹注,后沒于暹[注](節(jié)選自《宋史·陳宜中傳》)材料二:公諱宜中,字與權,謚文靖。自幼穎異,秉性激烈。登景定壬戌進士,授戶部郎中,累遷太常少卿,攝禮部侍郎。時閩缺帥,拜顯文閣侍命,督諸路軍馬。閱歲,除刑部尚書,轉升簽書樞密院、左丞相。公鞠躬盡瘁,歷相四朝,勛業(yè)燦然。祥興癸未,上命至占城、暹羅國乞師,歸崖山之界,聞宋亡,竟溺而死,浮尸海上。里人咸以為異,遂收殯葬。(節(jié)選自《陳氏宗譜·宜中公像贊》)[注]暹(xiān):即暹羅,泰國的舊稱。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句讀相應位置的字母______(3分)脫A簪B珥C擲D之E地F遂G閉H閣I群J臣K求L內M引N皆O不P納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削其籍”中“籍”的意義與《鴻門宴》中“籍吏民,封府庫”中的“籍”不同,與“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相同。B.“宜中以為似道已死”中的“以為”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中的“以為”意義和用法相同。C.“宜中遣使如軍中請和不得”中的“如”與“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中的“如”含義不同。D.“竟溺而死”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師說》“惑而不從師”中的“而”都不一樣。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陳宜中等六人因上書攻擊皇帝寵臣丁大全,被打擊報復,六人均被削籍,拘管在其他州府。士大夫們一致盛贊他們,稱他們?yōu)椤傲印薄.賈似道曾經很看重陳宜中,賈似道人朝為相后,就曾為陳宜中求情。當賈似道喪師蕪湖后,陳宜中卻上書皇帝要求糾正賈似道的誤國之錯。C.王爚請求派一位丞相在吳門設立都帥府,用以統(tǒng)率諸將,否則就請求讓自己前往。陳宜中深感慚愧,于是向朝廷上書然后親自赴邊督戰(zhàn)。D.陳宜中人宮請求遷都,一番痛哭之后才獲得太皇太后同意,但是兩個人約定出發(fā)日期時卻出現了誤會,只因陳宜中倉促間表達不周密。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已而,常州破,兵薄獨松關,鄰邑望風皆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齊桓晉文之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關于陳宜中的最終結局,《宋史》“遂不反”“沒于暹”和《陳氏族譜》“聞宋亡,竟溺而死”的記載不同,結合其生平事跡,你認為哪種結局更接近事實?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5~16題。返照唐·杜甫楚王宮①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歸云擁樹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絕塞②愁時早閉門。不可久留豺虎亂,南方實有未招魂。[注]這首詩大致是杜甫于大歷元年至二年(766—767年)旅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所作。①楚王官:楚王之宮,相傳楚襄王所游之地。②絕塞:極遠的邊塞地區(qū),這里指夔州。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楚王宮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跡,詩人用它們來代表夔州。首聯兩句寫景,互文見義,描寫了夔州雨后黃昏的景象。B.頷聯點題,斜陽返照江水,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從四面八方聚攏來的濃云遮蔽了樹林,使山下的村莊都看不見了。C.詩人年邁窮愁,肺病纏身,只有高枕而臥,身在遙遠的邊塞,憂愁的時候,他沒有觀賞晚景的心情,只好早早閉門。D.《招魂》出自《楚辭》,據傳是為了悼念屈原所作。杜甫將自己比作南方未招之魂,借助典故表達自己深沉的悲慨。16.《返照》與《登高》都是杜甫在大歷初年旅居夔州時所作,兩首詩表現的情感也非常相似。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兩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相似的情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謙虛地表示自己在禮治方面還有不足。(2)古代酒杯有許多別稱,《赤壁賦》中,“____________”寫舉起酒杯勸人喝酒,“____________”則寫清洗酒杯重新斟酒。(3)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曜?,古稱“箸”,被看作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箸的出現,與當時熱食、粒食、羹食的出現及陶制碗形盛食器的使用密切相關。明清時,民間將箸“呼為筷子”,筷子這個名稱沿用到現在。今天,筷子是中國人的日常餐具之一,我們每天都要使用它??曜与m為尋常之物,卻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曜与m為尋常之物,更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曜油ǔ7绞讏A足,既方便使用,也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樸素宇宙觀。它多次出現在歷代文人的文學作品中。元代周馳《詠箸》詩云:“正使遭讒口,何嘗廢直躬?!痹娙送形镅灾荆惆l(fā)了即使遭受讒毀也不舍棄正直品質的情懷。筷子在民俗、禮儀活動中的應用也很普遍。一些地方在舉行婚禮時,長輩會以紅繩系一雙紅筷送給新人,寓意是成雙成對,生活快樂。18.下列各項與畫橫線的句子中存在的語言現象相同的一項是()(3分)A.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D.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19.下列句中的引號與文中畫波浪線句中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女高音歌唱家張鶴將在天津音樂廳舉辦“永恒的記憶——‘美麗中國,青春之歌’公益音樂會”。B.以前可能因為年齡小,不知道珍惜時間,現在我才體會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C.我站在山腳抬頭望去,只見無數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頂延伸著。D.社會上總有一些“聰明”的人鋌而走險,以傳銷的形勢販賣雞湯課程,騙得你傾家蕩產。20.筷子,中國傳統(tǒng)餐具,廣泛使用于東亞、東南亞等受儒家文化圈影響的國家,“筷子”與“刀叉”“手抓”并稱為世界三大主流的進食方式。結合上述材料和生活經驗,簡要概括筷子的文化特點與價值意義。(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21.請概括下面這則新聞主要內容,不超過20個字。(4分)在此前的激勵生育政策中,延長產假是出鏡率最高的“統(tǒng)一動作”。近期這一輪激勵生育政策中,多地拿出“真金白銀”補貼,降低群眾生育、養(yǎng)育成本。2021年起,一些中小城市開始探索為二孩、三孩家庭發(fā)放生育補貼。近期,多地加入發(fā)放生育補貼行列,城市數量增加、層級提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會城市,云南省是全國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圍內統(tǒng)一發(fā)放生育補貼的省份。深圳、溫州等城市的補貼細則近期已公開征求意見。在醫(yī)療方面,江西省推動生育醫(y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yī)保支付;濟南規(guī)定,對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個月內參加濟南市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的,參保登記當年度個人繳費由財政予以全額補助。在住房方面,甘肅酒泉市自今年3月9日起對多孩家庭給予購房優(yōu)惠,對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家庭購買住房的,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專家表示,出臺生育支持政策需結合地方實際,綜合考慮地方發(fā)展階段、人口結構、財力等因素,深入分析研判各項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政策的延續(xù)性和持續(x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不過15個字。(6分)得益于醫(yī)學和科技進步,全世界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死亡率下降。與此同時,撫養(yǎng)孩子的社會經濟成本增加。這就導致出生率驟降,______。正如科幻作家貝爾納·韋爾貝在短篇小說《大樹》中的描述,老齡化社會帶來了代際沖突。在這篇小說里,為了減少社會福利支出,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政府給超過一定年齡的老人劃定了生活場所,雖然老人可以過著正常人的日子,但是______。根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定義,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是指每100名20歲至64歲之間的勞動年齡人口需要負擔的65歲以上人口的數量。隨著難以自食其力的老年人口增加,國家的增長潛力將下降,______。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驅動我們不斷追求,努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又饒有趣味。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上述材料給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學年第二學期浙江強基聯盟高—5月統(tǒng)測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B【解析】“在傳統(tǒng)文化中融入新的文化肌體”錯,文中“與此同時,新的時代背景下,也需要吸收傳統(tǒng)文化中的深厚養(yǎng)分,融入新的文化肌體”,選項曲解文意。2.D【解析】A項“現代科技的技術賦能和媒介融合的多維傳播賦予了傳統(tǒng)藝術美學的意蘊”錯,傳統(tǒng)藝術本身富有美學意蘊。B項“而其美育功能相對有所削弱”錯,與文本內容不符或無中生有。材料二“在宣傳、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以當代視角觀照中華文明,努力挖掘和充分展現傳統(tǒng)文化寶藏中的時代命題和當代價值,從而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的重要推手,并以節(jié)目的影響力來進一步喚起公眾的文化自覺,以節(jié)目感召力激發(fā)和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沒有“美育功能相對有所削弱”之意。C項“珍貴文物、古典文獻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推手”錯,材料二中“以當代視角觀照中華文明,努力挖掘和充分展現傳統(tǒng)文化寶藏中的時代命題和當代價值,從而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的重要推手”,不能簡單地說“珍貴文物、古典文獻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推手”。3.A【解析】B項《霸王別姬》只是翻錄,沒有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C項并未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即未挖掘。D項是網絡游戲流行語,并未在現代網絡游戲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而且不夠健康,迎合學生不良品味,極易誤導學生的正確審美價值,使之成為不良少年。4.(4分)答案示例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結構。(1分)首先指出傳統(tǒng)文化類節(jié)目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之作進入人們視野。(1分)然后分條列出其原因:技法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新技術賦能,去中心化傳播。(1分)最后總結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應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1分)評分標準:每點1分,意思接近,可酌情給分。5.(6分)答案示例①對龍舟大賽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如與音樂、攝影、繪畫等藝術門類相結合,多角度呈現端午龍舟文化。②利用新技術賦能,把龍舟大賽與5G、VR等技術手法融合,給觀眾以沉浸式的體驗。③利用互聯網和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提升觀看流量和受眾人數,維持話題熱度。評分標準:共6分。一點2分,三點6分,其他的內容,意思對即可。6.D【解析】A項“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錯,用哈姆萊特的名言是為了襯托。B項“是為了充分表現司馬遷與李陵的友情之深”錯,司馬遷與李陵并沒有很深的友情,他為李陵辯護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正直、有原則、有氣節(jié)、有節(jié)操、講是非的人。C項,關聯詞“更”用錯,原文是并列關系。7.A【解析】司馬遷的空前絕后主要源于他的經歷和精神,而不是年齡。8.(4分)答案示例①多用短句。句式活潑靈動,簡潔明快。形象地寫出了司馬遷在死刑和宮刑選擇面前的艱難。②運用想象,藝術地表現了司馬遷在抉擇時的心理活動。評分標準:以上每點2分,若答用問句、選擇問句或夸張手法可酌情給分。9.(6分)答案示例①深深切入歷史。作者詳細交代了公元前99年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的史實及其前因后果。②深深切入人性。大臣們對李陵出戰(zhàn)告捷與兵敗投降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司馬遷被判死刑后“交游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都觸及了人性深處的丑陋與可憐。③充滿邏輯的力量。司馬遷雖然早已視死如歸,但因為擔心“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不能與死節(jié)者比”,人們會認為他“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所以決定不能死。司馬遷賞識轟轟烈烈的死,也歌頌隱忍就功名的生,考慮到《史記》草創(chuàng),還未完成,因為痛惜《史記》不能完成,所以甘愿接受極辱之刑。④充滿詩性的力量。作者吟誦的經典臺詞,本身就充滿了詩性的力量?!靶⌒〉牡蹲印必灤┤?,更使得本文詩性延綿。最后作者濃墨重彩地評價司馬遷的才情與歷史地位、精神價值,更是詩性噴薄。⑤充滿思想的力量。對“李陵之禍”的前因后果的仔細揣摩,對司馬遷忍辱負重、甘愿接受宮刑以完成《史記》的靈魂抉擇,對司馬遷消失的時間與原因的考究……無不充滿了思想的力量。評分標準:共6分。一點2分,三點6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10.(3分)FIN【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于是脫掉發(fā)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環(huán)丟在地上,關上閣門,群臣要求入內引進奏疏,都沒有被允許。11.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的能力。A項“削其籍”中的“籍”指官籍;“籍吏民,封府庫”中的“籍”是名詞作動詞,登記造冊;“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項羽的名字。所以三個“籍”的意義各不相同。B項“宜中以為似道已死”中的“以為”意義是“認為”,“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中的“以為”是“把……當作”。意義不同。C項兩句中的“如”意義相同,都是“去到”的意思。D項“竟溺而死”中“而”是連詞表修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的“而”是連詞表遞進;“惑而不從師”中的“而”是連詞表轉折。12.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項“陳宜中深感慚愧,于是向朝廷上書然后親自赴邊督戰(zhàn)”說法錯誤。從文中“宜中愧,始與夢炎上疏乞行邊。事下公卿議不決”可知,當時臣僚們不能決斷,陳宜中一直未能成行。故選C。13.(4分)(1)不久,常州被攻下,蒙軍壓境靠近獨松關,周圍的宋軍望風而逃。(4分)(2)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眼睛的緣故?!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翻譯時得分點:“已而”,不久?!捌啤?,被攻取?!氨 保拷?。(2)翻譯時得分點:賓語前置“輿薪之不見”。“為”,因為,是……的緣故?!懊鳌?,視力,眼睛。評分標準:每小題每個得分點1分,句子大意1分。14.(3分)答案示例一、宋史記載的結局更接近事實,理由:①賈似道兵敗,陳宜中立馬上書彈劾他,后又殺死韓震,與賈似道劃清界限,可見他善于明哲保身。②陳宜中多次向元軍求和,屢次建議遷都,曾經多次逃跑,可見他更傾向于投降和逃跑。③陳宜中逃至占城,就屢招不回,后又逃到暹羅,可見他考慮個人先于國家。二、陳氏宗譜更接近事實,理由:①陳宜中本性慷慨激昂,曾彈劾權貴,可見他為人剛正不阿,寧折不彎。②陳宜中上書彈劾曾有恩于自己的賈似道;后又設計刺殺賈似道心腹將領韓震,可見他公而忘私,做事果斷。③陳宜中一路追隨南宋流亡朝廷,甚至抬著母親的棺木隨行,可見他一直忠于朝廷。評分標準:滿分3分,說明理由每答對1個要點給1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緟⒖甲g文】材料一:陳宜中,字與權,是永嘉人。年少時十分貧困,但(他的)性格特別超群出眾。進入太學學習,在文學方面有聲譽。寶祐年間,丁大全得到理宗的寵信,擢升為殿中侍御史,在御史臺特別驕橫。陳宜中與黃鏞等六人上奏章攻擊他。丁大全惱怒,讓監(jiān)察御史吳衍彈劾陳宜中等人,削奪了他們的官籍,(將其)拘禁、監(jiān)管在其他州府。從此,士大夫們一致盛贊他們,稱(他們)為“六君子”。丁大全被流放之后,丞相吳潛上奏請求讓這六人調回京師。賈似道入朝為相,再次為他們請求,詔令六人都可免去省試讓(他們)到京城(赴考)。景定三年,殿試,陳宜中考中第二名。六個人中,陳宜中尤其通曉時事。德祐元年二月,賈似道在蕪湖兵敗。陳宜中認為賈似道已經死了,立即上奏章請求治賈似道的誤國之罪。賈似道率軍出發(fā)時,讓他的親信韓震總管禁兵。有的人說韓震想用兵脅迫遷都,陳宜中召來韓震商量事情,暗中埋伏壯士在衣袖中藏鐵椎擊殺了韓震,以表明(自己)不與賈似道親附。當時(朝廷)命張世杰等人分四路進軍,兩位丞相督管軍馬而不外出督率。王爚請求派一位丞相在吳門設立都帥府,來統(tǒng)率諸將;不這樣做的話,就請派自己前往。宜中感到慚愧,才和留夢炎上書請求巡邊。這個意見在議論時臣僚們不能決斷。七月,張世杰等人所率軍隊果然在焦山打了敗仗。不久,常州被攻下,元軍進兵迫近獨松關,鄰縣的人望風而逃。宜中派遣使者到蒙軍中請求講和而沒有被答應,即率群臣入宮請求遷徙都城,太皇太后不同意。陳宜中痛哭失聲地請求遷都,太皇太后于是命人裝物,升車等待,發(fā)給百官路費銀兩。到傍晚,陳宜中沒有入宮,太皇太后憤怒地說:“我起初不想遷都,而大臣們數次請求遷都,難道這不是欺騙我嗎?”于是脫掉發(fā)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環(huán)丟在地上,關上閣門,群臣要求入內引進奏疏,都沒有被允許。大概陳宜中實際上打算第二天遷都,倉促間奏陳,是沒有經過仔細考慮所致。陳宜中起初與大元丞相伯顏預期在軍中相會,不久對此感到后悔,沒有按約前往。伯顏率兵到皋亭山,陳宜中晚上逃跑了,陸秀夫侍奉二王到溫州,派遣人員尋召陳宜中。陳宜中到溫州,他的母親死了。張世杰抬他母親的棺材到船上,于是與他一起到閩中。益王立后,又以陳宜中為左丞相。井澳之役戰(zhàn)敗以后,陳宜中想侍奉益王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內),于是,先到占城說是益王的意思,估計事情不可能,就沒有返回。二王多次派人召他回來,最終還是未回。至元十九年(1282),元軍攻伐占城,陳宜中逃到暹羅(今泰國),后來死于暹羅。材料二:陳公諱宜中,字與權,謚號文靖。從小聰明異常,本性好激昂慷慨??忌狭司岸ㄈ尚缒甑倪M士,被授予官職戶部郎中,多次升遷做到太常少卿,代理禮部侍郎。當時福建缺少統(tǒng)軍將帥,于是他官拜顯文閣侍命,都督幾路軍馬。經過一年,升官做刑部尚書,又升簽書樞密院、左丞相。他鞠躬盡瘁,一共做了四位皇帝的丞相,功勛顯赫。祥興癸未年,皇上命令他到占城(越南)、暹羅國(泰國)請求出兵援助,回到崖山邊上,聽聞宋朝已經亡國,最終溺水而死,尸體漂浮在海上。同鄉(xiāng)的人都感覺非常奇異,于是替他收尸并安葬了他。15.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C項“身在遙遠的邊塞,憂愁的時候,他沒有觀賞晚景的心情”錯,“愁時”和“肺病”相應,應講作“哀時”,哀傷時世,不能講作憂愁的時候。故選C。16.(6分)答案示例①漂泊異鄉(xiāng)的愁情:《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表現了長期漂泊在萬里之外,遠離家鄉(xiāng);《返照》以“未招魂”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