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專項練習(文言文課內(nèi)外)(解析版)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1.gif)
![第一單元專項練習(文言文課內(nèi)外)(解析版)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2.gif)
![第一單元專項練習(文言文課內(nèi)外)(解析版)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3.gif)
![第一單元專項練習(文言文課內(nèi)外)(解析版)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4.gif)
![第一單元專項練習(文言文課內(nèi)外)(解析版)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80e845efb072388f5f84b0042004712f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專項練習(文言文課內(nèi)外)課內(nèi)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謹;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啵瑺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節(jié)選自《論語·先進篇》)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帽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陪侍,陪站在尊長身邊?!墩撜Z》中單用“侍”,指孔子坐著,弟子站著;“侍坐”指孔子和弟子都坐著。B.饑饉:泛指災荒年。遇到谷物不能成熟的稱為“饉”,遇到蔬菜歉收的稱為“饑”。薦饑就是連年歉收。C.會同:泛指古代諸侯會盟和共同朝見天子。古代兩諸侯相見叫“會”,古代諸侯共同朝見天子叫“同”。D.端,玄端,古代禮服名。章甫,指成年男子戴的一種禮帽。端章甫,在上文中指穿著禮服,戴著禮帽。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本文記述孔子與四位學生朋友式的對話,讓學生暢所欲言,可謂“因材施教”的典型。B.孔子兼容并蓄,鼓勵個性。子路、冉有、公西華等人的想法并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孔子都是寬容接納全面肯定。C.孔子賞識學生,鼓勵學生交流,孔子自己不多說話,引導學生談理想,談志趣,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進步。D.孔子主張“為國以禮”,以禮治理國家。文中孔子“哂之”,就是孔子對子路“以勇治國”的一種批評態(tài)度。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薄敬鸢浮?.C
2.B
3.B
4.(1)子路去治理它,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氣、個個懂道義。(2)(曾點)彈瑟,聲音稀疏,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怂v的不一樣?!薄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暮春三月,都穿上了春天的衣服,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人,去沂河洗個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回來?!笨鬃訃@息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 弊勇?、冉有、公西華三人出來了,曾皙后走。“冠者五六人”為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五六人冠者”,且“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結(jié)構(gòu)對稱,故在“五六人”后斷句,排除AB;“舞雩”為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所以,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B.“遇到谷物不能成熟的稱為‘饉’,遇到蔬菜歉收的稱為‘饑’”理解錯誤,“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仍饑為薦?!保ㄕ浴稜栄拧め屘臁罚┯龅焦任锊荒艹墒斓姆Q為“饑”,蔬菜歉收不能成熟的稱為“饉”,瓜果不能成熟的稱為“荒”,如果兩年都是饑年就稱為“薦”。故選B。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孔子都是寬容接納全面肯定”分析錯誤,依據(jù)原文“夫子哂之”“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可知,孔子對子路的回答是肯定其才能當中略有批評。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為”,治理;“比及”,等到;“方”,道,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2)“鼓”,彈奏;“希”,通“稀”,稀疏;“對”,回答;“異乎三子者之撰”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乎三子者之撰異”,意為“和他們?nèi)怂v的不一樣”。(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痹唬骸叭艄讶苏撸梢员C窈踉??”曰:“可?!痹唬骸昂斡芍峥梢??”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痹唬骸笆切淖阋酝跻?。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唬骸叭?,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痹唬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蓖跽f,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保ü?jié)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B.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C.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D.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桓,春秋五霸之首,任用管仲,制定了富國強兵、尊王攘夷的圖霸戰(zhàn)略。B.寡人,即“寡德之人”,和“愚”“孤”一樣,是古代君主自稱的謙辭。C.釁鐘,鐘在古代被視為神器,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D.秋毫,秋天鳥獸新生的細毛,比喻細微的事物,有成語“秋毫無犯”。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宣王向孟子請教,其實是問如何稱霸天下,但孟子轉(zhuǎn)移話題,引人如何行王道之事,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B.齊宣王對行王道有疑慮,孟子就以發(fā)生在齊宣王身上的“以羊易?!笔吕?,來說明齊宣王有行王道的基礎(chǔ)“不忍之心”。C.齊宣王引用《詩經(jīng)》表明自己心悅誠服,并贊揚孟子啟發(fā)式說理技巧的高超,使他明白了自己內(nèi)心符合王道的原因。D.孟子以舉“百鈞”與“一羽”、“察秋毫之末”與“不見輿薪”巧妙設(shè)喻,意在引出齊宣王“不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觀點。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2)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敬鸢浮?.C
6.B
7.C
8.(1)我不是吝惜錢財才用羊換掉牛的,(您這么一說)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啊。(2)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句意:沒有關(guān)系,這是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本題中,“見其生”與“聞其聲”結(jié)構(gòu)對應,“不忍見其死”與“不忍食其肉”結(jié)構(gòu)對應,前后均宜斷開,排除ABD。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和‘愚’……一樣,是古代君主自稱的謙辭”錯誤,“愚”,不是古代皇帝自稱的謙辭。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使他明白了自己內(nèi)心符合王道的原因”錯。根據(jù)原文“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可知,齊宣王不明白自己內(nèi)心符合王道的原因。且并不是“贊揚孟子啟發(fā)式說理技巧的高超”,而是表明孟子能揣測到齊宣王的心理。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愛”,吝嗇;“易”,交換;“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倒裝句。(2)“為”,因為;“明”,視力;及第二個“見”,被。(三)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9.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乃中《經(jīng)首》之會
中:合乎B.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蓋:大概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眾,一般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10.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為之躊躇滿志B.手之所觸,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時C.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以無厚入有間11.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庖丁解牛》論理深刻透徹,層層相扣,邏輯嚴密。先說“所好者道也”,提綱挈領(lǐng);然后具體分述解牛經(jīng)過的三個階段:起初的迷惘,繼而的執(zhí)著,最終的頓悟;最后,以“怵然為戒”說明要想獲得自然之道以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還必須注意就算技藝再高超在關(guān)鍵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專心致志。B.文章語言精練而富有表現(xiàn)力?!坝|、倚、履、踦”四個字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了庖丁解牛的嫻熟技術(shù);比擬庖丁進刀“合《桑林》之舞,中《經(jīng)首》之會”,有形有聲有態(tài);解牛結(jié)束“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C.庖丁技藝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強調(diào)對技術(shù)的追求(“進乎技矣”)。其二,在反復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探求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尊重規(guī)律。其三,謹慎小心,收藏鋒芒:“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簡而言之,“依理——謹行——藏鋒”。D.《庖丁解牛》闡明了莊子的養(yǎng)生之道。其主觀意圖是宣傳消極處世的人生哲學,在人類社會中,人們只有像庖丁那樣避開矛盾;客觀上卻告訴人們,只要反復實踐,積累經(jīng)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做到“游刃有余”。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敬鸢浮?.B
10.D
11.C
12.到了現(xiàn)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了,(我的)視覺停止了?!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B.“蓋:大概”錯誤?!吧w”,通“盍”,何,怎么。句意:好啊!(你解牛的)技術(shù)怎么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故選B。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個“為”,介詞,替,給;句意:庖丁給梁惠王宰牛。第二個“為”,介詞,為了,因為;句意: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B.第一個“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第二個“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不翻譯;句意:我開始分解牛的時候。C.第一個“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句意: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第二個“而”,連詞,表修飾;句意: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D.第一個“以”,介詞,憑,用;句意:我宰牛時全憑心領(lǐng)神會,而不需要用眼睛看。第二個“以”,介詞,憑,用;句意: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jié)。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強調(diào)對技術(shù)的追求”錯,莊子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guī)律,將之作為實踐的目標。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點:“官知”,這里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四)閱讀材料,完成文后小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13.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濟:渡河B.夫晉,何厭之有
厭:滿足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薄弱14.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于晉
焉用亡鄭以陪鄰B.鄭既知亡矣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C.且貳于楚也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D.無能為也已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15.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夜縋而出”點出鄭國局勢之嚴峻:秦、晉兵臨城下,圍困鄭國,只能“夜縋”。B.燭之武說辭巧妙之處在于處處為秦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使秦君易于人耳。C.燭之武從地理位置、歷史事實等角度闡述了抗擊晉國的主張,有很強的說服力。D.面對突變的形勢,晉文公毅然決定撤軍回師,表現(xiàn)出清醒的理智和果決的判斷。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敬鸢浮?3.D
14.B
15.C
16.(1)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2)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的理解能力。D.“微:薄弱”解釋錯誤。微:沒有、如果沒有;句意: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故選D。14.本題考查學生對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掌握能力。A.以:第一個,介詞,因為;第二個,連詞,表目的,來。句意: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B.兩個“既”意思相同,都是副詞,可譯為“已經(jīng)”。句意: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C.且:第一個,并且,表并列;第二個,而且,表遞進。句意: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D.為:第一個,動詞,做;第二個,介詞,給予。句意:不能再做什么了/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故選B。1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闡述了抗擊晉國的主張”的說法錯誤。燭之武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的對象是秦伯,是讓秦國撤軍,從而瓦解“秦晉聯(lián)盟”而不是要“抗擊晉國”。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1)東,名作狀,在東邊;肆,擴張;封,疆界;闕,損害;焉,哪里。(2)因,憑借;敝,損害;與,結(jié)盟;知,通“智”,明智;其,還是。(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樱〕颊埲?,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浚≠n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樊噲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迸婀珓t置車騎,脫身獨騎,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迸婀讶ラg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B.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C.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D.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盾,古代作戰(zhàn)時一種用以掩蔽身體,抵御敵方兵刃、矢石等進攻的防御性兵械。B.西向,即面向西。《鴻門宴》中有“項王項伯東向坐”,即坐西向東,是最尊的座次。C.跽,古人臀部離開腳后跟、腰伸直為跽,由坐到跽,是對別人表示敬意的動作。D.都尉,中國古代秦漢時期重要的中高級武官名稱之一,其地位通常比將軍略低。1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的謀臣張良找到樊噲,將范增命項莊以舞劍作為幌子,意欲殺死劉邦的危急情況告訴樊噲,樊噲聽后拿起武器闖進宴會。B.項王見到樊噲后,稱其“壯士”,讓他坐下后,又賜給酒肉,不久沛公如廁,趁機把樊噲喊出去,最終安全返回軍營。C.張良以沛公不勝酒力,不能當面告辭而去向項王道歉,項王接受了禮物,沒有派兵去追劉邦。D.與項羽形成了鮮明對比,亞父范增頭腦清醒,將張良獻上的玉斗敲碎,并預言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道芷陽間行。21.樊噲強闖軍營之后,是如何一步步使得項王最終“未有以應”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敬鸢浮?7.C
18.C
19.B
20.(1)特意派遣將領(lǐng)把守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2)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取道芷陽,秘密地走(從小路走)。
21.①強闖軍營后,面對賜酒、賜生彘肩等,樊噲表現(xiàn)出了忠勇豪爽,讓項王另眼相看。②樊噲將有關(guān)秦王、懷王與諸將盟約的事,陳述得義正詞嚴、理直氣壯,讓項羽處于理虧之地。③“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把項羽抬高到天子的地位,符合了項羽居功自傲的心理。因此項王沒有話回答。【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劉邦離去后,走小路回到軍營里。張良進去道歉,說:“劉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當面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败娭小弊觥爸痢钡馁e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省略主語“沛公”,“使”屬于使令性動詞,“臣良”作賓語的同時又作“奉白璧一雙”的主語,兼語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C。18.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常見文化常識的能力。C.“是對別人表示敬意的動作”錯,由坐到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對方所震動,或表示警惕。本文中表示警惕。故選C。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讓他坐下后”錯,原文“披帷西向立”,項王并未讓樊噲坐。故選B。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遣”,派遣;“備”,防備;“出入”,偏義復合詞,進入;“非?!保馔獾淖児?。(2)“置”,留下;“道”,取道;“間行”,從小路走。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根據(jù)“瞋目視項王”“立而飲之”“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可知,強闖軍營后,面對賜酒、賜生彘肩等,樊噲表現(xiàn)出了忠勇豪爽,讓項王另眼相看。根據(jù)“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可知,樊噲將有關(guān)秦王暴政、懷王與諸將盟約的事,陳述得義正詞嚴、理直氣壯,讓項羽處于理虧之地。根據(jù)“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可知,把項羽抬高到天子的地位,符合了項羽居功自傲的心理。因此項王沒有話回答。課外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信侯①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zhì)于秦。文信侯因請張?zhí)脾谙嘌啵c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妻o曰:“之燕者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羅③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zhì)矣。今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备柿_曰:“臣請行之?!蔽男藕钸橙ピ唬骸拔易孕兄豢?,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羅見張?zhí)圃唬骸扒渲κ肱c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zhàn)勝攻取,不知其數(shù);攻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备柿_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曰:“知之?!薄皯钪们匾玻肱c文信侯專?”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备柿_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絞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碧圃徽堃蛉孀佣辛顜炀哕噹唏R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見趙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之?!薄奥剰?zhí)浦嘌嗯c?”曰:“聞之?!薄把嗵拥と肭卣撸嗖黄矍匾?。張?zhí)葡嘌嗾撸夭黄垩嘁?。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賞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有刪改)【注】①文信侯:呂不韋,時為秦相。②張?zhí)疲呵貙④?。③甘羅:甘茂孫,時為呂不韋家臣。2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B.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C.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D.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2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什一:十分之一;古代賦稅制度,十分稅一;以十博一:文章指給秦三十六縣的賦稅。B.為表示對來訪者的尊敬,古人常出城迎接賓客,這種隆重的儀式稱為“郊迎”。C.“臣請行之”中的“行”是意動用法,與《歸去來兮辭》中“眄庭柯以怡顏”的“怡”用法相同。D.現(xiàn)在常用的“開具證明”的“具”與“令庫具車”中的“具”都是準備的意思,含義相同。2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甘羅在張?zhí)拼饝胙酁橄嘀?,又前往趙國進行游說,趙王當即答應了他的建議。最后秦國成了最大贏家。B.甘羅雖然年幼,但他面對張?zhí)茝娜葑孕牛詈蟪晒φf服張?zhí)?,并替張?zhí)葡热ネ▓筅w國。C.文信侯為了伐趙,派剛成君去燕國做大臣,最終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質(zhì),以此為秦燕的關(guān)系埋下隱患,不利于今后的合作。D.張?zhí)仆窬芰宋男藕盍钏プ鲅嘞嗟恼埱?,這讓文信侯頗感不快,甘羅表示愿意勸說張?zhí)疲男藕钔饬怂慕ㄗh。2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之燕者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2)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26.甘羅成功游說張?zhí)坪挖w王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敬鸢浮?2.A
23.C
24.C
25.(1)到燕國去必定要經(jīng)過趙國,捉到我的趙人,可以得到一百里的封地。(2)文信侯喝斥他走開說:“我親自讓他去都不答應,你怎么能讓他去呢?”
26.①有一定的膽識和勇氣。②有較強的論辯才能。③能抓住對方的弱點,洞悉各種利害關(guān)系。【解析】22.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張?zhí)频溃骸澳俏揖屯ㄟ^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庇谑撬屓藴蕚滠囻R盤纏,擇日起程。甘羅又去跟文信侯說:“請君侯替我備五輛車子,讓我先去趙國替張?zhí)拼蛲P(guān)節(jié)?!薄霸弧笔菍υ挊酥荆竺鏀嚅_,排除BC;“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三句結(jié)構(gòu)一致,各自斷開,排除D。故選A。23.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C.“行”不是意動用法,是使動用法,使……行動。句意:我有辦法讓他去。“怡”也不是意動用法,是使動用法,使……愉快。句意: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D.都是“準備”。句意:開列證明/讓府庫準備車子。故選C。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以此為秦燕的關(guān)系埋下隱患,不利于今后的合作”錯,原文“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可見應是以此穩(wěn)定了秦燕的關(guān)系,為將來聯(lián)合燕國一起伐趙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故選C。2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去、到;“徑”,取道,經(jīng)過;“趙人得唐者”,定語后置句,得唐趙人。(2)“去”,使……離開;“行”,使……去;“安”,怎么。2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據(jù)甘羅與文信侯的對話“臣行之”“奚以遽言叱也”可知,他有膽識和勇氣。根據(jù)第一段甘羅說服文信侯讓自己去說服張?zhí)?,第二段甘羅說服張?zhí)迫パ鄧飨?,第三段說服趙王割地可知,他有論辯才能。根據(jù)甘羅說服張?zhí)茣r用了武安君的遭遇,讓張?zhí)泼靼灼渲械纳览﹃P(guān)系;說服趙王時讓用秦燕的關(guān)系來威脅趙王,從而達到目的可知,他能巧用利害關(guān)系。參考譯文:文信侯呂不韋想攻打趙國來擴張河間的土地,他派剛成君蔡澤在燕國做大臣三年,燕太子丹入秦國成為人質(zhì)。文信侯又請張?zhí)频窖鄧鱿鄧?,想要和燕國共同討伐趙國,來擴張河間的土地。張?zhí)仆妻o說:“去燕國必定要經(jīng)過趙國,(如果有)趙國人捉住我,(那么他會)得到方圓百里的土地。”文信侯令他退下,很不高興。少庶子甘羅問:“君侯為什么這般不高興呢?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到燕國做大臣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經(jīng)入朝為質(zhì)了?,F(xiàn)在我親自請張?zhí)频窖鄧鵀橄?,他竟推辭不去?!备柿_說:“我有辦法讓他去?!蔽男藕顓柭暫浅庾屗x開說:“我親自出馬他尚且不肯前往,你又怎么能讓他前往呢?”甘羅辯解說:“古時項橐七歲時就當孔子的老師,我今年已經(jīng)十二歲了!文信侯您還是讓我試一試吧,為什么急忙呵斥我呢?”(于是)甘羅拜見張?zhí)?,問他:“您認為您的功勛比武安君如何?”張?zhí)普f:“武安君戰(zhàn)功赫赫,不可勝數(shù);攻城略地,不可勝數(shù)。我張?zhí)频墓撞蝗缥浒簿?。”甘羅問:“您果真自知功勞不及武安君嗎?”張?zhí)拼鸬溃骸拔掖_實知道?!备柿_又問:“應侯在秦國掌權(quán)的時候,與(現(xiàn)在的)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權(quán)勢更大?”張?zhí)普f:“應侯不如文信侯權(quán)勢大。”甘羅問:“您果真知道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權(quán)嗎?”張?zhí)普f:“我確實知道?!备柿_說:“當年應侯想攻打趙國,可武安君阻攔他,結(jié)果應侯在離咸陽七里處絞死武安君。現(xiàn)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您卻不肯前往,我不知道您身死何地??!”張?zhí)频溃骸澳俏揖屯ㄟ^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于是他讓人準備車馬盤纏,擇日起程。甘羅又去跟文信侯說:“請君侯替我備五輛車子,讓我先去趙國替張?zhí)拼蛲P(guān)節(jié)?!庇谑歉柿_去見趙王,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羅對趙王說:“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入秦為質(zhì)的事嗎?”趙王說:“我聽說了?!备柿_又問道:“大王聽說張?zhí)茖⒌窖鄧鵀橄嗟氖铝藛??”趙王說:“我聽說了。”甘羅分析道:“燕太子丹到秦國,燕國就不敢背叛秦;張?zhí)圃谘酁橄?,秦國也不會欺辱燕國。秦、燕相親,就是為了伐趙,趙國就危險了。燕國與秦國互相不欺侮的原因,沒有其他的因素,就是想攻打趙國,擴大河間的地盤。現(xiàn)在大王若能送給我五座城去拓展河間之地,就能使秦國遣還太子丹,并且聯(lián)合強大的趙國一道攻打弱小的燕國。”趙王當即割讓五座城邑來拓展河間之地,秦國也讓太子丹歸燕。趙國攻打燕國,得上谷三十六縣,分給秦國十分之一的土地。(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居易敏悟絕人,工文章。未冠,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見其文,自失曰:“吾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貞元中,擢進士,補校書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蠲貸,振除災沴(lì)。居易見詔節(jié)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憲宗頗采納。李師道上私錢六百萬,為魏征孫贖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寢,后嗣不能守,陛下猶宜以賢者子孫贖而賜之。師道人臣,不宜掠美?!钡蹚闹?。河東王鍔將加平章事,居易以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顯功不可任。按鍔誅求百計,所得財號為‘羨余’以獻。今若假以名器,四方聞之,皆謂陛下得所獻,與宰相。諸節(jié)度私計曰:‘誰不如鍔?’爭裒(póu,聚;取出)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對殿中,論執(zhí)強鯁,帝未諭,輒進曰:“陛下誤矣?!钡圩兩T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絳曰:“陛下啟言者路,故群臣敢論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發(fā)揚盛德也?!钡畚颍绯?。明年,盜殺武元衡,京都震擾。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刷朝廷恥,以必得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悅。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居易賦《新井篇》,言浮華,無實行,不可用。”出為州刺史。中書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貶江州司馬。既失志,能順適所遇,托浮屠生死說,若忘形骸者。贊曰:居易在元和、長慶時,與元稹俱有名,最長于詩,它文未能稱是也,多至數(shù)千篇,唐以來所未有。其自敘言:“關(guān)美刺者,謂之諷諭;詠性情者,謂之閑適;觸事而發(fā),謂之感傷;其它為雜律?!庇肿I“世人所愛惟雜律詩,彼所重,我所輕。至諷諭意激而言質(zhì),閑適思澹而辭迂,以質(zhì)合迂,宜人之不愛也”。今視其文,信然。而杜牧謂:“纖艷不逞,非莊士雅人所為。流傳人間,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xiè,污穢)語入人肌骨不可去?!庇^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嗚呼,居易其賢哉!(節(jié)選自《新唐書白居易傳》)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變色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變色/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變色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變色/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指古代中國漢族男性年滿二十歲要舉行冠禮,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則行笈禮表示成年。B.擢、補、授、遷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shù)語,常見的還有拜、轉(zhuǎn)、徙、謫和出等。本文中“補校書郎”是指補充為校書郎,“出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C.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義不同。D.浮屠,亦作浮圖、休屠。古人稱佛教徒為浮屠,都是佛陀的異譯。后人認為佛陀二字太麻煩,于是簡化成了一個字“佛”。2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唐書》認為白居易聰明過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長慶時的文壇很有名。他最擅長作詩,其他體裁的文章,比他的詩歌要寫得差些。B.白居易敢于直諫,不懼權(quán)威。在與憲宗朝堂討論時,坦率耿介,直言皇帝發(fā)的告示有錯,皇帝以此貶斥他出京為江州刺史。C.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詩人,白居易的詩多達數(shù)千篇,他按內(nèi)容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鐘愛的雜律詩。D.杜牧批評白居易的詩歌細巧艷麗,不是莊重高雅的人士應該作的,而且流傳人間,影響很壞。白居易認為自己的諷喻詩,含意激切但言辭是質(zhì)樸,閑適詩思慮恬靜澹泊而文辭遷緩。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蠲貸,振除災沴。(2)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刷朝廷恥,以必得為期。31.《新唐書?白居易傳》認為白居易是個賢人的理由是什么?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敬鸢浮?7.D
28.B
29.B
30.(1)元和四年,天子因早災嚴重,下詔對租賦有所寬免,賑濟民眾減輕災害。(2)白居易第一個向皇帝進呈奏章,請求馬上抓住兇犯洗刷朝廷的恥辱,把務必抓住兇犯作為要求(或期望)。
31.為國家政局安危竭力直言,敢于直諫;雖中道被貶,不改初心?!窘馕觥?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皇帝臉色變了,過后,對李絳說:“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這樣,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貶他!”“帝變色”主謂賓俱全,句意完整,在“色”后斷開;“罷”為時間狀語,單獨斷開,排除AC;“我”是“叵堪此”的主語,其前斷開,排除BC。故選D。28.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補充為校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二年級語文上冊 第八單元 23 紙船和風箏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5駕駛員安全生產(chǎn)聘用合同
- 2025X大學技術(shù)合同管理辦法
- 2025建筑外墻改造工程合同
- Module 9 Unit 1 We laughed a lot(說課稿)-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下冊001
- Unit 1 School Subjects Lesson3(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公司法律事務代理合同范例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各國經(jīng)濟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調(diào)整 第14課 社會主義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1)教學說課稿 岳麓版必修2
-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9小水滴的訴說 第二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2025南網(wǎng)科研院系統(tǒng)內(nèi)招聘13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關(guān)于合同知識的全面解讀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001
- 五四制青島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教學計劃
- 2024年常德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附答案
- 2025 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題:作文試題及范文
- 短視頻運營績效考核表KPI-企業(yè)管理
- 【譯林】九下英語單詞默寫表
- IEC 62368-1標準解讀-中文
- 15J403-1-樓梯欄桿欄板(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