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聲音的強與弱》教學設計_第1頁
1.5《聲音的強與弱》教學設計_第2頁
1.5《聲音的強與弱》教學設計_第3頁
1.5《聲音的強與弱》教學設計_第4頁
1.5《聲音的強與弱》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聲音的強與弱(教材P11~12)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聲音的強與弱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2.知道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就越大;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越小??茖W探究目標通過使物體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物體振動幅度的不同,把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聯(lián)系起來,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科學態(tài)度目標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lián)系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意識到科學技術與我們身邊的各種現(xiàn)象密切相關。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探究活動,認識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難點:從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鋼尺或塑料尺、兩端固定了的皮筋、鼓和鼓槌、幾粒黃豆、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鐵架臺、棉線、乒乓球、音叉(含橡皮槌)、一段(鼓樂)音頻、教學課件。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引入:播放一段鼓樂,里面有輕重不同的鼓聲。引導學生伸出手臂,當聽到比較小的鼓聲時,放低手臂;聽到比較大的鼓聲時,抬高手臂。2.揭題:聲音的大小不同也稱聲音的強弱不同,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那么聲音的強弱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次課將帶領大家一探究竟。(板書:聲音的強與弱)【設計意圖】通過“聽鼓聲抬手臂”的活動引導學生感受聲音強弱的變化,然后提出本課的聚焦問題“聲音的強弱是怎么形成的呢”,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探索與研討探索一:聲音強弱與物體振幅大小的關系1.出示:鋼尺或塑料尺、兩端固定了的皮筋、鼓和鼓槌、幾粒黃豆。2.提問:怎樣讓鋼尺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預設:將鋼尺部分伸出桌面,分別用較大力和較小力撥動鋼尺伸出桌面的一端。)3.講解:(教學提示:演示撥動鋼尺并引導學生觀察鋼尺振動的情況。)我們把物體振動時往復運動的距離稱為振動的幅度,簡稱振幅。探索與研討4.提問:(教學提示:輕敲鼓面。)大家能看清鼓面的振動嗎?(預設:看不清。)怎樣能更容易觀察到鼓面的振動情況呢?(預設:在鼓面上撒黃豆,觀察黃豆跳動的幅度。)5.布置任務:出示實驗幫助卡,明確活動要求。引導學生分組實驗,依次觀察并記錄鋼尺、橡皮筋、鼓發(fā)出強弱不同聲音時的振幅大小,最后統(tǒng)一用“”來表示。6.研討匯報。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實驗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學生1:輕輕撥動鋼尺,鋼尺的振幅小,發(fā)出的聲音弱。學生2:用力撥動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幅大,發(fā)出的聲音強。學生3:輕輕敲擊鼓面,鼓面的振幅小,發(fā)出的聲音弱。主持人:你們覺得聲音強弱與物體的振幅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4:物體的振幅大,發(fā)出的聲音強;振幅小,發(fā)出的聲音弱。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fā)言。,)探索與研討7.小結:物體的振幅越大,發(fā)出的聲音越強,音量就越大;物體的振幅越小,發(fā)出的聲音越弱,音量就越小?!驹O計意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因此要想研究聲音的強弱是怎樣形成的,就要觀察物體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時的振動情況。設計實驗觀察聲音的強弱與鋼尺振動、橡皮筋振動以及鼓面振動的振幅的關系,就能清楚地解釋聲音的強弱是怎樣形成的。探索二:音叉發(fā)出聲音的強弱對懸掛小泡沫球擺動幅度的影響1.出示:如圖所示裝置,將小泡沫球用棉線懸掛在鐵架臺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音叉,使小泡沫球靜止時恰好與音叉左端接觸。2.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音叉右端,引導學生觀察小泡沫球擺動幅度的變化并嘗試解釋現(xiàn)象。(預設: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時,音叉振動的幅度不同,所以引起小泡沫球擺動的幅度不同。)3.提問:你們還能舉出哪些事例證明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預設:將手放在喉結處,當我們輕聲說話時,發(fā)出的聲音弱,可以感覺到聲帶振動的幅度??;當我們大聲說話時,發(fā)出的聲音強,可以感覺到聲帶振動的幅度大。)拓展與小結1.提問:人為什么能聽到強弱不同的聲音?(預設:強弱不同的聲音使得鼓膜振動的幅度不同,因而聽到聲音的強弱不同。)2.追問:各種強弱不同的聲音會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動嗎?(預設:不會。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是振動的物體先引起周圍的空氣振動,空氣振動再引起鼓膜的振動。)3.小結: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發(fā)出的聲音越強,音量越大;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發(fā)出的聲音越弱,音量越小。板書設計1.5聲音的強與弱物體的振幅越小,聲音越弱,音量越小;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越強,音量越大。教學反思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于聲音已經(jīng)有了基礎的認識。他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傳播的,還知道人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也學會了對多個發(fā)聲物體進行觀察、記錄,尋找規(guī)律。那為什么我們會聽到各種強弱不同的聲音呢?這些強弱不同的聲音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這些同樣也是學生非常樂于探究的問題,因此,引導學生將“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與“發(fā)出聲音的強弱”聯(lián)系起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撥動他們熟悉的鋼尺和橡皮筋,并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鼓面,探究影響物體發(fā)出強弱不同聲音的因素。讓學生通過觀察“物體振幅不同時發(fā)出的聲音強弱不同”的現(xiàn)象,認識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幅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是在學生收集了多種“物體的振幅不同時,發(fā)出聲音的強弱也不同”的信息并進行對比中實現(xiàn)的。如此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達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小部分學生可能還難以理解“振幅”這個概念,因此我們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技藝。課后作業(yè)對應課時訓練。一、填空題。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________不同的聲音稱為聲音的強弱不同。聲音的強弱可以用________來描述。2.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________;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________。三、選擇題。1.用不同的力量敲擊同一鼓面,鼓發(fā)出的聲音越強,鼓面的振動幅度()。A.越小B.越大C.不變2.利用鋼尺探究聲音強弱的實驗中,以下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A.用不同的力量撥動鋼尺B.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保持不變C.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3.我們把物體振動時往返運動間的距離稱為振動幅度。用不同的力量撥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動的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動幅度最大的是()。A.B.C.4.用不同的力量敲擊鼓面,鼓面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為了讓鼓面振動的情況更便于觀察,以下做法正確的是()。A.將敲擊后的鼓槌放入水中B.在鼓面的旁邊掛一個大的塑料泡沫球C.在鼓面上放一些小顆粒的塑料泡沫粒參考答案一、1.輕重音量2.強弱三、1.B2.C3.A4.C第一單元聲音第1課聽聽聲音1.風聲、雨聲、雷聲等是自然界的聲音。2.歌聲、讀書聲、機器的轟鳴聲等是人類生產(chǎn)生活發(fā)出的聲音。3.狗叫聲、貓叫聲、馬的嘶鳴聲等是動物的叫聲。4.樂曲中音符“1”“2”“3”按聲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5.音叉是一種發(fā)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數(shù)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調,數(shù)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6.我們常用高、低、強、弱、悅耳、刺耳來描述聲音。例如,雷聲比較強,雨聲比較弱;小孩的聲音比較高,成年人的聲音比較低;鳥叫聲比較悅耳,機器的轟鳴聲比較刺耳。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鼓聲低哨聲高雷聲強流水聲弱鳴笛聲刺耳歌聲悅耳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1.拉伸皮筋、按壓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沒有振動,不能發(fā)出聲音。2.輕輕彈撥皮筋、橫向拉動皮筋,皮筋振動,能發(fā)出聲音。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chǎn)生的。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4.用手輕輕觸摸正在發(fā)聲的鋼尺、鼓面、音叉等物體,會感覺到物體在振動。5.吹豎笛的時候是空氣在振動。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6.我們能夠發(fā)出聲音,主要依賴喉嚨里的聲帶。聲帶越緊,發(fā)出的聲音越高。發(fā)聲時,我們把手輕輕地放在喉結處,就能感覺到聲帶的振動。第3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1.只要鼓聲足夠大,我們在教室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會聽到,這說明聲音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2.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玻璃罩內鬧鐘的聲音逐漸減弱,最終聽不到了。這說明空氣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3.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到的抓撓桌面的聲音更清晰,說明桌面能傳播聲音。4.將擊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們能聽到音叉發(fā)出的聲音,說明水能傳播聲音。5.物體在振動時也會引起它周圍物質的振動,并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6.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播聲音。7.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不同。通常固體>液體>氣體。8.做“土電話”時,要將線繩繃緊。“土電話”說明線繩可以傳播聲音。第4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構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聽小骨和鼓膜。內耳包括耳蝸。(1)外耳的作用:收集并傳遞聲音。(2)中耳的作用:產(chǎn)生并傳遞振動。(3)內耳的作用:產(chǎn)生信號并傳遞給大腦2.耳郭的作用是收集聲音。我們可以用紙喇叭模擬耳郭,用紙喇叭聽到的聲音會更清晰、響亮。模擬耳郭收集聲音模擬鼓膜的振動3.鼓膜的作用是將聲音轉化為振動。它的特點是很薄而且有彈性,我們可以用氣球皮模擬鼓膜。4.我們如何聽到聲音:物體振動→空氣振動鼓膜振動→聽小骨將振動傳到內耳→聽覺神經(jīng)→大腦。5.聽診器上的聽診頭相當于耳郭,可以收集聲音;聽診器上的膠管相當于外耳道,可以更好地傳遞聲音。第5課聲音的強與弱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輕重不同的聲音稱為聲音的強弱不同。2.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振幅大,聲音強振幅小,聲音弱3.我們用不同的力量敲擊鼓面時,可以研究聲音強弱與振動的幅度之間的關系。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紙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觀察到鼓面的振動情況。4.懸掛一個輕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動幅度的變化。小球被彈得越遠,說明音叉振動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彈得越近說明音叉振動的幅度越小。第6課聲音的高與低1.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2.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就越低。3.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快慢的關系(1)我們可以用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并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鋼尺的方法來研究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快慢的關系。(2)尺子伸出桌面越長,尺子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動得越快,發(fā)出的聲音越高。伸出的長度長,振動慢,聲音低伸出的長度短,振動快,聲音高(3)我們可以用柱形圖表示聲音高低的變化與翻尺報動長度之間的關系。4.做實驗時,每次實驗要重復3次,這樣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5.聲音的高低和發(fā)聲物體的長度有關。敲擊粗細相同、長短不同的鐵釘,鐵釘?shù)拈L度越長,振動越慢,聲音越低;長度越短,振動越快,聲音越高。6.聲音的高低和發(fā)聲物體的粗細有關。敲擊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鐵管,鐵管越粗,振動越慢,聲音越低;鐵管越細,振動越快,聲音越高。第7課讓弦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1.靠弦的振動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樂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等.2.弦的音高和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弦的松緊程度、弦的粗細有關。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動,改變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弦振動的部分越長,弦發(fā)出的聲音越低;弦振動的部分越短,弦發(fā)出的聲音越高4.調節(jié)一根琴弦的松緊程度,弦越松,發(fā)出的聲音越低;弦越緊,發(fā)出的聲音越高。5.通常琴弦的粗細是不同的,手指在多根弦上連續(xù)移動時,弦越粗,發(fā)出的聲音越低;弦越細,發(fā)出的聲音越高。第8課制作我的小樂器1.像排簫、笛子、小號等樂器是靠空氣振動發(fā)聲的。2.排簫是由一系列管子構成的樂器,管子按照長短順序排列,并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