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_第1頁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_第2頁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_第3頁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_第4頁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時間:2005-07-13瀏覽次數:288【評論】【收藏】【打印】【關閉】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2001年7月1日

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的通知

建標[2001]68號

根據我部《關于印發(fā)1995~1996年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1996]4號)的要求,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經有關部門會審,批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084-2001,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3.0.1、3.0.2、4.1.2、4.2.1、4.2.2、4.2.5、4.2.6、4.2.9(1、3、4款)、4.2.10、5.0.1、5.0.2、5.0.3、5.0.4(1款)、5.0.5、5.0.6、5.0.7、5.0.8、5.0.9、5.0.10、5.0.11、6.1.1、6.1.3、6.2.1、6.2.5、6.2.7、6.2.8、6.3.1、6.3.2、6.3.3、6.5.1、6.5.2、7.1.1、7.1.2、7.1.3、7.1.4、7.1.5、7.1.6、7.1.8、7.1.9、7.1.10、7.1.11、7.1.12、7.1.13、7.1.14、7.1.15、8.0.1、8.0.2、8.0.3、8.0.6、8.0.7、8.0.8、8.0.9、9.1.3、9.1.4、9.1.5、9.1.6、9.1.7、9.1.8、10.1.1、10.1.2、10.1.3、10.2.1、10.2.3、10.2.4、10.3.1、10.3.3、10.4.1、10.4.2、11.0.1、11.0.2、11.0.3、11.0.4、11.0.5為強制性條文,必開式灑水噴頭供水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亦稱開式系統(tǒng)。

2.1.4水幕系統(tǒng)drenchersystems

由開式灑水噴頭或水幕噴頭、雨淋報警閥組或感溫雨淋閥,以及水流報警裝置(水流指示器或壓力開關)等組成,用于擋煙阻火和冷卻分隔物的噴水系統(tǒng)。

1防火分隔水幕watercurtainforfirecompartment

密集噴灑形成水墻或水簾的水幕。

2防護冷卻水幕drencherforcoolingprotection

冷卻防火卷簾等分隔物的水幕。

2.1.5自動噴水-泡沫聯(lián)用系統(tǒng)combinedsprinkler-foamsystem

配置供給泡沫混合液的設備后,組成既可噴水又可噴泡沫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

2.1.6作用面積areaofsprinklersoperation

一次火災中系統(tǒng)按噴水強度保護的最大面積。

2.1.7標準噴頭standardsprinkler

流量系數K=80的灑水噴頭。

2.1.8響應時間指數(RTI)responsetimeindex

閉式噴頭的熱敏性能指標。

2.1.9快速響應噴頭fastresponsesprinkler

響應時間指數RTI≤50(m·s)0.5的閉式灑水噴頭。

2.1.10邊墻型擴展覆蓋噴頭extendedcoveragesidewallsprinkler

流量系數K=115的邊墻型快速響應噴頭。

2.1.11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earlysuppressionfastre-sponsesprinkler(ESFR)

響應時間指數RTI≤28±8(m·s)0.5,用于保護高堆垛與高貨架倉庫的大流量特種灑水噴頭。

2.1.12一只噴頭的保護面積areaofonesprinkleroperation

同一根配水支管上相鄰噴頭的距離與相鄰配水支管之間距離的乘積。

2.1.13配水干管feedmains

報警閥后向配水管供水的管道。

2.1.14配水管crossmains

向配水支管供水的管道。

2.1.15配水支管branchlines

直接或通過短立管向噴頭供水的管道。

2.1.16配水管道systempipes

配水干管、配水管及配水支管的總稱。

2.1.17短立管sprig-up

連接噴頭與配水支管的立管。

2.1.18信號閥signalvalve

具有輸出啟閉狀態(tài)信號功能的閥門。

2.2符號

a—噴頭與障礙物的水平間距

b—噴頭濺水盤與障礙物底面的垂直間距

c—障礙物橫截面的一個邊長

d—管道外徑

dg—節(jié)流管的計算內徑

dj—管道的計算內徑

dk—減壓孔板的孔口直徑

e—障礙物橫截面的另一個邊長

f—噴頭濺水盤與不到頂隔墻頂面的垂直間距

g—重力加速度

h—系統(tǒng)管道沿程和局部的水頭損失

H—水泵揚程或系統(tǒng)入口的供水壓力

Hg—節(jié)流管的水頭損失

Hk—減壓孔板的水頭損失

i—每米管道的水頭損失

k—噴頭流量系數

L—節(jié)流管的長度

n—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內的噴頭數

P—噴頭工作壓力

P0—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

q—噴頭流量

qi—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內各噴頭節(jié)點的流量

Qs—系統(tǒng)設計流量

V—管道內水的平均流速

Vg—節(jié)流管內水的平均流速

Vk—減壓孔板后管道內水的平均流速

Z—最不利點處噴頭與消防水池最低水位或系統(tǒng)入口管水平中心線之間的高程差

ζ—節(jié)流管中漸縮管與漸擴管的局部阻力系數之和

ξ—減壓孔板的局部阻力系數

3設置場所火災危險等級

3.0.1設置場所火災危險等級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輕危險級

2中危險級

I級

Ⅱ級

3嚴重危險級

I級

Ⅱ級

4倉庫危險級

I級

Ⅱ級

Ⅲ級

3.0.2設置場所的火災危險等級,應根據其用途、容納物品的火災荷載及室內空間條件等因素,在分析火災特點和熱氣流驅動噴頭開放及噴水到位的難易程度后確定。舉例見本規(guī)范附錄A。

3.0.3當建筑物內各場所的火災危險性及滅火難度存在較大差異時,宜按各場所的實際情況確定系統(tǒng)選型與火災危險等級。

4系統(tǒng)選型

4.1一般規(guī)定

4.1.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應在人員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滅火與救生較困難的性質重要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場所中設置。

4.1.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不適用于存在較多下列物品的場所:

1遇水發(fā)生爆炸或加速燃燒的物品;

2遇水發(fā)生劇烈化學反應或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物品;

3灑水將導致噴濺或沸溢的液體。

4.1.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選型,應根據設置場所的火災特點或環(huán)境條件確定,露天場所不宜采用閉式系統(tǒng)。

4.1.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閉式噴頭或啟動系統(tǒng)的火災探測器,應能有效探測初期火災;

2濕式系統(tǒng)、干式系統(tǒng)應在開放一只噴頭后自動啟動,預作用系統(tǒng)、雨淋系統(tǒng)應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報警后自動啟動;

3作用面積內開放的噴頭,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設計選定的強度持續(xù)噴水;

4噴頭灑水時,應均勻分布,且不應受阻擋。

5設計基本參數

5.0.1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廠房的系統(tǒng)設計基本參數不應低于表5.0.1的規(guī)定。

5.0.2僅在走道設置單排噴頭的閉式系統(tǒng),其作用面積應按最大疏散距離所對應的走道面積確定。

5.0.3裝設網格、柵板類通透性吊頂的場所,系統(tǒng)的噴水強度應按本規(guī)范表5.0.1規(guī)定值的1.3倍確定。

5.0.4干式系統(tǒng)的作用面積應按本規(guī)范表5.0.1規(guī)定值的1.3倍確定。

雨淋系統(tǒng)中每個雨淋閥控制的噴水面積不宜大于本規(guī)范表5.0.1中的作用面積。

5.0.5倉庫的系統(tǒng)設計基本參數不應低于表5.0.5的規(guī)定。

5.0.6倉庫采用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的系統(tǒng)設計基本參數不應低于表5.0.6的規(guī)定。

5.0.7貨架儲物倉庫的最大凈空高度或貨品最大堆積高度超過本規(guī)范表5.0.5、表5.0.6的規(guī)定時,應設貨架內噴頭。應在自地面起每4m高度處布置一層噴頭,并應按本規(guī)范表5.0.5確定噴水強度,和開放4只噴頭確定用水量。

5.0.8閉式自動噴水-泡沫聯(lián)用系統(tǒng)的設計基本參數,除執(zhí)行本規(guī)范表5.0.1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濕式系統(tǒng)自噴水至噴泡沫的轉換時間,按4L/s流量計算,不應大于3min;

2泡沫比例混合器應在流量等于和大于4L/s時符合水與泡沫滅火劑的混合比規(guī)定;

3持續(xù)噴泡沫的時間不應小于10min。

5.0.9雨淋自動噴水-泡沫聯(lián)用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前期噴水后期噴泡沫的系統(tǒng),噴水強度與噴泡沫強度均不應低于本規(guī)范表5.0.1、表5.0.5的規(guī)定;

2前期噴泡沫后期噴水的系統(tǒng),噴泡沫強度與噴水強度均應執(zhí)行現行國家標準《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51-92的規(guī)定;

3持續(xù)噴泡沫時間不應小于10min。

5.0.10水幕系統(tǒng)的設計基本參數應符合表5.0.10的規(guī)定:

5.0.1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持續(xù)噴水時間,應按火災延續(xù)時間不小于1h確定。

5.0.12利用有壓氣體作為系統(tǒng)啟動介質的干式系統(tǒng)、預作用系統(tǒng),其配水管道內的氣壓值,應根據報警閥的技術性能確定;利用有壓氣體檢測管道是否嚴密的預作用系統(tǒng),配水管道內的氣壓值不宜小于0.03MPa,且不宜大于0.05MPa。

6系統(tǒng)組件

6.1噴頭

6.1.1采用閉式系統(tǒng)場所的最大凈空高度不應大于表6.1.1的規(guī)定,僅用于保護室內鋼屋架等建筑構件和設置貨架內噴頭的閉式系統(tǒng),不受此表規(guī)定的限制。

6.1.2閉式系統(tǒng)的噴頭,其公稱動作溫度宜高于環(huán)境最高溫度30℃。

6.1.3濕式系統(tǒng)的噴頭選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作吊頂的場所,當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時,應采用直立型噴頭;

2吊頂下布置的噴頭,應采用下垂型噴頭或吊頂型噴頭;

3頂板為水平面的輕危險級、中危險級I級居室和辦公室,可采用邊墻型噴頭;

4自動噴水-泡沫聯(lián)用系統(tǒng)應采用灑水噴頭;

5易受碰撞的部位,應采用帶保護罩的噴頭或吊頂型噴頭。

6.1.4干式系統(tǒng)、預作用系統(tǒng)應采用直立型噴頭或干式下垂型噴頭。

6.1.5水幕系統(tǒng)的噴頭選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防火分隔水幕應采用開式灑水噴頭或水幕噴頭;

2防護冷卻水幕應采用水幕噴頭。

6.1.6下列場所宜采用快速響應噴頭:

1公共娛樂場所、中庭環(huán)廊;

2醫(yī)院、療養(yǎng)院的病房及治療區(qū)域,老年、少兒、殘疾人的集體活動場所;

3超出水泵接合器供水高度的樓層;

4地下的商業(yè)及倉儲用房。

6.1.7同一隔間內應采用相同熱敏性能的噴頭。

6.1.8雨淋系統(tǒng)的防護區(qū)內應采用相同的噴頭。

6.1.9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應有備用噴頭,其數量不應少于總數的1%,且每種型號均不得少于10只。

7噴頭布置

7.1一般規(guī)定

7.1.1噴頭應布置在頂板或吊頂下易于接觸到火災熱氣流并有利于均勻布水的位置。當噴頭附近有障礙物時,應符合本規(guī)范7.2節(jié)的規(guī)定或增設補償噴水強度的噴頭。

7.1.2直立型、下垂型噴頭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噴頭的間距及相鄰配水支管的間距,應根據系統(tǒng)的噴水強度、噴頭的流量系數和工作壓力確定,并不應大于表7.1.2的規(guī)定,且不宜小于2.4m。

7.1.3除吊頂型噴頭及吊頂下安裝的噴頭外,直立型、下垂型標準噴頭,其濺水盤與頂板的距離,不應小于75mm,且不應大于150mm。

7.1.4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的濺水盤與頂板的距離,應符合表7.1.4的規(guī)定:

7.1.5圖書館、檔案館、商場、倉庫中的通道上方宜設有噴頭。噴頭與被保護對象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m;噴頭濺水盤與保護對象的最小垂直距離不應小于表7.1.5的規(guī)定:

7.1.6貨架內噴頭宜與頂板下噴頭交錯布置,其濺水盤與上方層板的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7.1.3條的規(guī)定,與其下方貨品頂面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150mm。

7.1.7貨架內噴頭上方的貨架層板,應為封閉層板。貨架內噴頭上方如有孔洞、縫隙,應在噴頭的上方設置集熱擋水板。集熱擋水板應為正方形或圓形金屬板,其平面面積不宜小于0.12㎡,周圍彎邊的下沿,宜與噴頭的濺水盤平齊。

7.1.8凈空高度大于800mm的悶頂和技術夾層內有可燃物時,應設置噴頭。

7.1.9當局部場所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與相鄰不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場所連通的走道或連通開口的外側,應設噴頭。

7.1.10裝設通透性吊頂的場所,噴頭應布置在頂板下。

7.1.11頂板或吊頂為斜面時,噴頭應垂直于斜面,并應按斜面距離確定噴頭間距。

尖屋頂的屋脊處應設一排噴頭。噴頭濺水盤至屋脊的垂直距離,屋頂坡度>1/3時,不應大于0.8m;屋頂坡度

7.1.12邊墻型標準噴頭的最大保護跨度與間距,應符合表7.1.12的規(guī)定:

7.1.13邊墻型擴展覆蓋噴頭的最大保護跨度、配水支管上的噴頭間距、噴頭與兩側端墻的距離,應按噴頭工作壓力下能夠噴濕對面墻和鄰近端墻距濺水盤1.2m高度以下的墻面確定,且保護面積內的噴水強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5.0.1的規(guī)定。

7.1.14直立式邊墻型噴頭,其濺水盤與頂板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且不宜大于150mm,與背墻的距離不應小于50mm,并不應大于l00mm。

水平式邊墻型噴頭濺水盤與頂板的距離不應小于150mm,且不應大于300mm。

7.1.15防火分隔水幕的噴頭布置,應保證水幕的寬度不小于6m。采用水幕噴頭時,噴頭不應少于3排;采用開式灑水噴頭時,噴頭不應少于2排。防護冷卻水幕的噴頭宜布置成單排。

8管道

8.0.1配水管道的工作壓力不應大于1.20MPa,并不應設置其他用水設施。

8.0.2配水管道應采用內外壁熱鍍鋅鋼管。當報警閥入口前管道采用內壁不防腐的鋼管時,應在該段管道的末端設過濾器。

8.0.3系統(tǒng)管道的連接,應采用溝槽式連接件(卡箍),或絲扣、法蘭連接。報警閥前采用內壁不防腐鋼管時,可焊接連接。

8.0.4系統(tǒng)中直徑等于或大于100mm的管道,應分段采用法蘭或溝槽式連接件(卡箍)連接。水平管道上法蘭間的管道長度不宜大于20m;立管上法蘭間的距離,不應跨越3個及以上樓層。凈空高度大于8m的場所內,立管上應有法蘭。

8.0.5管道的直徑應經水力計算確定。配水管道的布置,應使配水管入口的壓力均衡。輕危險級、中危險級場所中各配水管入口的壓力均不宜大于0.40MPa。

8.0.6配水管兩側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標準噴頭數,輕危險級、中危險級場所不應超過8只,同時在吊頂上下安裝噴頭的配水支管,上下側均不應超過8只。嚴重危險級及倉庫危險級場所均不應超過6只。

8.0.7輕危險級、中危險級場所中配水支管、配水管控制的標準噴頭數,不應超過表8.0.7的規(guī)定。

8.0.8短立管及末端試水裝置的連接管,其管徑不應小于25mm。

8.0.9干式系統(tǒng)的配水管道充水時間,不宜大于1min;預作用系統(tǒng)與雨淋系統(tǒng)的配水管道充水時間,不宜大于2min。

8.0.10

干式系統(tǒng)、預作用系統(tǒng)的供氣管道,采用鋼管時,管徑不宜小于15mm;采用銅管時,管徑不宜小于10mm。

8.0.11水平安裝的管道宜有坡度,并應坡向泄水閥。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準工作狀態(tài)不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4‰。

9水力計算

9.1系統(tǒng)的設計流量

9.1.1噴頭的流量應按下式計算:(9.1.1)

式中q—噴頭流量(L/min);

P—噴頭工作壓力(MPa);

K—噴頭流量系數。

9.1.2水力計算選定的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宜為矩形,其長邊應平行于配水支管,其長度不宜小于作用面積平方根的1.2倍。

9.1.3系統(tǒng)的設計流量,應按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內噴頭同時噴水的總流量確定:(9.1.3)

式中Qs—系統(tǒng)設計流量(L/s);

qi—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內各噴頭節(jié)點的流量(L/min);

n—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內的噴頭數。

9.1.4系統(tǒng)設計流量的計算,應保證任意作用面積內的平均噴水強度不低于本規(guī)范表5.0.1和表5.0.5的規(guī)定值。最不利點處作用面積內任意4只噴頭圍合范圍內的平均噴水強度,輕危險級、中危險級不應低于本規(guī)范表5.0.1規(guī)定值的85%;嚴重危險級和倉庫危險級不應低于本規(guī)范表5.0.1和表5.0.5的規(guī)定值。

9.1.5設置貨架內噴頭的倉庫,頂板下噴頭與貨架內噴頭應分別計算設計流量,并應按其設計流量之和確定系統(tǒng)的設計流量。

9.1.6建筑內設有不同類型的系統(tǒng)或有不同危險等級的場所時,系統(tǒng)的設計流量,應按其設計流量的最大值確定。

9.1.7當建筑物內同時沒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水幕系統(tǒng)時,系統(tǒng)的設計流量,應按同時啟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