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肌肉牽伸技術
第四章肌肉牽伸技術內容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軟組織牽伸基礎
第三節(jié)
上肢肌肉牽伸技術
第四節(jié)
下肢牽伸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jié)
脊柱牽伸技術
內容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軟組織牽伸基礎第三節(jié)第一節(jié)
概述
返回
第一節(jié)概述返回一
定義與分類
牽伸技術(Stretching)
運用外力(人工或機械/電動設備)牽伸短縮或攣縮組織并使其延長,作輕微超過組織阻力和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的運動。
目的
重新獲得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伸展性、降低肌張力,改善或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返回
一定義與分類牽伸技術(Stretching)
2.分類
①根據牽拉力量的來源:手法牽伸
機械(電動)牽伸
自我牽伸
②根據牽伸力量來源和參與程度:被動牽伸
主動牽伸
神經肌肉抑制技術
返回
2.分類①根據牽拉力量的來源:手法牽伸
二、肌肉牽伸作用
1.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2.防止組織發(fā)生不可逆性攣縮
3.調節(jié)肌張力
4.阻斷惡性循環(huán)、緩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興奮性
返回
二、肌肉牽伸作用1.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2.防止組織發(fā)生三、肌肉牽伸程序
1.康復評估
2.選擇牽伸方法
3.向患者解釋牽伸目的和步驟
4.牽伸技術參數設置及其調節(jié)
⑴患者體位
⑵治療師位置和規(guī)范術語
⑶牽伸方向
⑷牽伸強度
⑸牽伸時間
⑹牽伸療程
⑺治療反應
返回
三、肌肉牽伸程序1.康復評估2.選擇牽伸方法3.向患者三、肌肉牽伸程序
4.牽伸技術參數設置及其調節(jié)
⑴患者體位
一般選擇臥位、坐位和站立位(根據不同牽伸方法選擇)
⑵治療師位置和規(guī)范術語
根據牽伸部位需要及時調整
⑶牽伸方向
牽伸力量的方向應與肌肉緊張或攣縮的方向相反
⑷牽伸強度
低強度長時間的持續(xù)牽伸效果優(yōu)于高強度短時間的牽伸
返回
三、肌肉牽伸程序4.牽伸技術參數設置及其調節(jié)⑴患者體位三、肌肉牽伸程序
4.牽伸技術參數設置及其調節(jié)
⑸牽伸時間
被動牽伸持續(xù)時間為每次10~
15s,也可達30~60每次之間要休息30s左右;機械性牽伸每次15~20min⑹牽伸療程10次為一個療程,一般3~5個療程
⑺治療反應
在康復過程中需對患者進行定期評估,根據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制定合理的參數
返回
三、肌肉牽伸程序4.牽伸技術參數設置及其調節(jié)⑸牽伸時間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
㈠被動牽伸
1.手法牽伸
最常用的牽伸技術
2.機械牽伸
牽伸時間至少持續(xù)20min3.自我牽伸
又稱主動牽伸
返回
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㈠被動牽伸1.手法牽伸最常用的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
㈡主動抑制
有意識的自主控制
1.收縮—放松
操作步驟:
注意事項:無痛狀態(tài)下完成
應用舉例:踝跖屈肌牽張
返回
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㈡主動抑制有意識的自主控制1.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
㈡主動抑制
2.收縮—放松—收縮
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同“收縮—放松”技術
應用舉例:踝跖屈肌緊張
返回
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㈡主動抑制2.收縮—放松—收縮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
㈡主動抑制
3.拮抗肌收縮
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應用舉例:踝跖屈疼痛、緊張
返回
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㈡主動抑制3.拮抗肌收縮操作步驟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
㈡主動抑制
4.附屬牽伸方法
⑴熱療
蠟療、熱敷、超聲波
⑵按摩
⑶關節(jié)松動術
⑷肢具
增加ROM返回
四、肌肉牽伸種類與方法㈡主動抑制4.附屬牽伸方法五
、
臨床應用
1.適應證
2.禁忌證
3.注意事項
⑴牽伸前必須先進行康復評估
⑵避免過度牽伸
⑶避免牽伸水腫組織
⑷避免過度牽伸肌力較弱的肌肉
⑸避免牽伸中擠壓關節(jié)
⑹患者必須積極配合治療
五、臨床應用1.適應證2.禁忌證3.注意事項⑴牽第二節(jié)
軟組織牽伸基礎
返回
第二節(jié)軟組織牽伸基礎返回一、骨骼肌生理學
骨骼肌約占人體體重的40%;
收縮是骨骼肌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肌纖維屬永久性細胞,不能再生,一旦遭受破壞則成為永久性缺失。
返回
一、骨骼肌生理學骨骼肌約占人體體重的40%;收縮是骨骼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
影響骨骼肌收縮力學因素主要有三個:前負荷
后負荷
肌肉內部功能狀態(tài)的改變
返回
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影響骨骼肌收縮力學因素主要有三個: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
⒈前負荷
在肌肉收縮前處于某種被拉長狀態(tài)下所加載的負荷,稱為前負荷
這種被拉長狀態(tài)的長度稱為初長度
前負荷反應長度對張力的影響
肌肉在最適前負荷和最適初長度產生最大的張力
返回
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⒈前負荷在肌肉收縮前處于某種被二
、
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
⒉后負荷
肌肉開始收縮時才能遇到的負荷或阻力稱后負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長度,但能阻礙收縮時肌肉的縮短
肌肉所產生的張力與收縮速度二者呈反比關系
返回
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⒉后負荷肌肉開始收縮時才能二
、
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
⒊肌肉收縮能力的改變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各種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肉中能源物質缺乏,機械性創(chuàng)傷和生物感染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縮的效果
鈣離子、咖啡因、腎上腺素等體液因素以及運動鍛煉則提高肌肉的收縮效果
返回
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⒊肌肉收縮能力的改變對肌肉收縮的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
4.軟組織對牽伸的反應和影響因素
(1)軟組織
(2)肌腱與周圍組織的結構
(3)肌肉
(4)肌梭
屬于本體感受器
(5)關節(jié)活動度
指身體某部位或結構運動或被運動到既定運動范圍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動范圍(ROM)
返回
二、骨骼肌收縮力學分析4.軟組織對牽伸的反應和影響因素(三
、骨骼肌的收縮方式
1.等張收縮
肌肉收縮時,肌張力基本不變,但肌長度發(fā)生變化,產生關節(jié)運動。又稱動態(tài)收縮。
根據等張收縮時肌纖維長度改變不同,分為向心性收縮和離心性收縮。
返回
三、骨骼肌的收縮方式1.等張收縮肌肉收縮時,肌張力三、骨骼肌的收縮方式
1.等張收縮
向心性收縮
如屈肘時的肱二頭肌收縮、伸膝時的股四頭肌收縮。
離心性收縮
如負重屈肘后緩慢放松時的肱二頭肌收縮,下蹲時的股四頭肌收縮。
返回
三、骨骼肌的收縮方式1.等張收縮向心性收縮如屈肘三、骨骼肌的收縮方式
2.等長收縮
肌肉收縮時,肌肉的起止點之間的距離無變化,其肌纖維長度基本不變,亦不發(fā)生關節(jié)運動,但肌張力明顯增高。又稱等長靜態(tài)收縮。
如半蹲位時的股四頭肌收縮;手握啞鈴做伸屈肘活動進行的鍛煉。
返回
三、骨骼肌的收縮方式2.等長收縮肌肉收縮時,肌肉的起四、軟組織攣縮及其類型
攣縮定義:
肌腱裝置和通過關節(jié)周圍的軟組織適應性短縮,導致被動或主動牽伸明顯的抵抗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攣縮;髖內收肌攣縮。
返回
四、軟組織攣縮及其類型攣縮定義:肌腱裝置四、軟組織攣縮及其類型
㈠攣縮常見的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體某部位長期制動;
坐位工作和生活習慣;
姿勢異常和肌肉失衡;
骨骼肌和神經肌肉的受損;
組織創(chuàng)傷所導致的炎癥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
返回
四、軟組織攣縮及其類型㈠攣縮常見的原因由于疾病使身體某四、軟組織攣縮及其類型
㈡攣縮分類
肌靜力性攣縮
瘢痕粘連
纖維性粘連
不可逆性攣縮
假性肌靜力性攣縮
四、軟組織攣縮及其類型㈡攣縮分類肌靜力性攣縮第三節(jié)
上肢肌肉牽伸技術
返回
第三節(jié)上肢肌肉牽伸技術返回一、肩部肌肉
㈠徒手被動牽伸
1.肩部前屈
牽伸肌群:肩關節(jié)后伸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肩關節(jié)前屈的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仰臥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手放松。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一側,上方手從內側握住肘關節(jié)/肱骨遠端的后方,下方手放在肩胛骨腋緣固定肩胛骨。
返回
一、肩部肌肉㈠徒手被動牽伸1.肩部前屈牽伸肌群:一、肩部肌肉
1.肩部前屈
牽伸手法:上方手將肱骨被動前屈到最大范圍,以拉長肩后伸肌群。牽拉大圓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牽拉背闊肌。上方的手將移動患者肱骨被動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圍,以牽拉肩關節(jié)后伸肌群。
肩后伸肌群牽伸
肩前屈肌群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1.肩部前屈牽伸手法:上方手將肱骨被一、肩部肌肉
2.肩部后伸
牽伸肌群:肩關節(jié)前屈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肩關節(jié)后伸的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俯臥位,上肢放在體側,前臂及手放松。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一側,上方手放在肩胛骨上固定肩胛骨,下方手從掌側握住肘關節(jié)。
肩部后伸牽伸手法:下方的手從掌側托起肱骨遠端,將肱骨被動后伸至最大范圍,以拉長肩前屈肌群,注意固定好肩胛骨后部并防止代償運動。
返回
一、肩部肌肉2.肩部后伸牽伸肌群:肩關節(jié)前屈肌群。牽伸一、肩部肌肉
3.肩部外展
牽伸肌群:肩內收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仰臥位:肩外展,屈肘90°。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側,上方手托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
返回
一、肩部肌肉3.肩部外展牽伸肌群:肩內收肌群。牽伸目的一、肩部肌肉
肩部外展牽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遠端,將肱骨被動外展至最大范圍,以牽伸肩內收肌群。下方手固定肩胛骨的腋側緣,移動患者肱骨被動外展至肩完全外展的最大范圍,以牽拉肩內收肌群。
肩內收肌群牽伸
肩外旋肌群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肩部外展牽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遠端,將肱一、肩部肌肉
4.肩部的內旋
牽伸肌群:肩外旋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肩內旋活動度。
患者體位:仰臥位,外展患者肩關節(jié)至一舒服的位置(起始的30°或45°)或肩關節(jié)穩(wěn)定在外展90°、屈肘90°。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的足,站在牽伸一側。內側手握住肱骨遠端,外側手握住前臂遠端。
肩部的內旋牽伸手法:內側手固定肱骨遠端,外側手移動前臂使肩關節(jié)內旋,將前臂向床面被動運動至最大范圍,充分拉長肩關節(jié)外旋肌群。
返回
一、肩部肌肉4.肩部的內旋牽伸肌群:肩外旋肌群。牽伸目一、肩部肌肉
5.肩關節(jié)外旋
牽伸肌群:肩內旋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肩關節(jié)外旋(以牽拉肩內旋?。??;颊唧w位:仰臥位,外展患者肩關節(jié)至一舒服的位置(30°~45°),如果肩關節(jié)穩(wěn)定則外展至90°、屈肘90°。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的一側,外側手握住肱骨遠端,內側手握住前臂遠端。
返回
一、肩部肌肉5.肩關節(jié)外旋牽伸肌群:肩內旋肌群。牽伸目一、肩部肌肉
肩關節(jié)外旋牽伸手法:內側手移動前臂使肩關節(jié)外旋,將前臂向床面被動運動至最大范圍,充分拉長肩關節(jié)內旋肌群。
注意:當牽拉肩內、外旋肌肉時,施加的牽拉力通過肘關節(jié)達到肩關節(jié),必須確保肘關節(jié)穩(wěn)定、無痛和較低的牽拉強度,尤其是骨質疏松的患者要特別當心。
肩內旋肌群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肩關節(jié)外旋牽伸手法:內側手移動前臂使肩關節(jié)一
、肩部肌肉
6.肩關節(jié)水平外展
牽伸肌群:胸肌。
牽伸目的:增加肩水平外展活動度(以牽拉胸肌)。
患者體位;仰臥位,患側肩部需位于床沿,肩關節(jié)外展60°~90°
。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一側。內側手握住肱骨遠端,外側手握住前臂遠端掌側。
返回
一、肩部肌肉6.肩關節(jié)水平外展牽伸肌群:胸肌。牽伸一、肩部肌肉
牽伸手法:雙手將移動患者上肢向地面方向被動運動肩關節(jié)完全水平外展至最大范圍,以牽伸肩關節(jié)水平內收肌—胸肌。胸肌的牽伸也可以在坐位下進行,患者雙手5指交叉放在頭后部,治療者位于患者身后,雙手分別握住肘關節(jié)并被動向后運動水平外展,同時讓患者配合作深吸氣后呼氣的運動。
肩水平內收肌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牽伸手法:雙手將移動患者上肢向地面方向被動運動一、肩部肌肉
7.增加肩胛骨的活動
牽伸肌群:提肩胛肌。
患者體位:坐在椅上,頭轉向非牽伸側,稍向前屈,直至頸部后外側有酸脹感。牽伸側上肢外展,屈肘,手放在頭后部。
治療師位置:站在患者身后牽伸側,外側手從前面托住上臂遠端,內側手放在牽伸側頸肩部變界處。
牽伸手法:外側手向上抬,內側手向下壓,同時,讓患者深吸氣后深呼氣,以牽伸提肩胛肌。
返回
一、肩部肌肉7.增加肩胛骨的活動牽伸肌群:提肩胛肌?;家弧⒓绮考∪?/p>
㈡自我牽伸
定義
自我牽伸是患者在通過治療師的講后,在治療者的指導下,獨自完成的一種牽伸技術
1.長軸牽伸
2.分離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㈡自我牽伸定義自我牽伸是患者在通過治療師一、肩部肌肉
3.增加肩前屈活動范圍
當上肢前屈不到90°時,可側坐在桌旁。牽伸側上肢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牽伸側手放在上臂上面,身體向前方及桌子方向傾斜,以牽伸肩后伸肌群。
肩后伸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3.增加肩前屈活動范圍當上肢前屈不到一、肩部肌肉
4.增加肩后伸活動范圍
患者背對桌子而坐。牽伸側上肢后伸,手放在桌上,肘、非牽伸側手放在肩部以固定肩關節(jié),身體向前并向下運動,以牽伸肩前屈肌群。
肩前屈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4.增加肩后伸活動范圍患者背對桌子而坐。一、肩部肌肉
5.增加肩外展活動范圍
當上肢外展不到90°時,可坐在桌旁。牽伸側上肢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牽伸側手放在上臂上面,身體向下及桌子方向傾斜。
肩內收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5.增加肩外展活動范圍當上肢外展不到一、肩部肌肉
5.增加肩外展活動范圍
如果上肢外展超過90°,可側對墻邊站立,牽伸側肩外展,屈肘,前臂放在墻上,牽伸肩內收肌群。非牽伸側手放在肱骨近端,固定肩關節(jié),身體緩慢下蹲,以牽伸肩內收肌群。
通常水平雙側內收肌均較緊,牽拉技術兩側都可運用,也可讓患者站于墻角進行自我牽拉。
返回
一、肩部肌肉5.增加肩外展活動范圍如果上肢外展超過9一、肩部肌肉
肩內收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一、肩部肌肉肩內收肌群自我牽伸返回一、肩部肌肉
6.增加肩旋轉活動范圍
患者側坐桌旁。牽伸側上肢屈肘90°平放在桌上,牽伸內旋肌群時,前臂掌面離開桌面。牽伸外旋肌群時,前臂掌面向桌面運動,牽伸肩內旋肌群。
返回
一、肩部肌肉6.增加肩旋轉活動范圍患者側坐桌旁。牽伸一、肩部肌肉
7.增加肩胛骨活動范圍
患者靠墻站立。牽伸側上肢外展,屈肘,肘部接觸墻壁,手放在頭后面,頭部轉向非牽伸側,稍前屈。牽伸時身體稍向下蹲,使肩胛骨上旋。也可以坐在治療床邊,牽伸側手抓住床沿,頭轉向非牽伸側并前屈,非牽伸側手放在頭的對側。牽伸時雙手同時反方向用力,使肩胛骨向下運動。
返回
一、肩部肌肉7.增加肩胛骨活動范圍患者靠墻站立。牽伸二、肘部肌肉
㈠被動徒手牽伸
1.肘關節(jié)伸直
牽伸肌群:屈肘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肘關節(jié)伸直的活動度。
患者體位:仰臥位,上肢稍外展。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頭部站在牽伸一側,內側手放在肱骨近端,外側手握住前臂遠端掌側。固定患者肩胛骨和肱骨近端的前部。
返回
二、肘部肌肉㈠被動徒手牽伸1.肘關節(jié)伸直牽伸肌群:屈肘二、肘部肌肉
肘關節(jié)伸直牽伸手法:外側的手被動牽伸肘關節(jié)至最大范圍,以牽拉屈肘肌群。
肘屈肌群牽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肘關節(jié)伸直牽伸手法:外側的手被動牽伸肘關節(jié)二、肘部肌肉
2.肘關節(jié)屈曲
牽伸肌群:伸肘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肘關節(jié)屈曲的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仰臥位,上肢稍外展。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一側,上方手握住前臂遠端掌側,下方手托住肘部,注意固定好肱骨。
牽伸手法:上方的手被動屈曲肘關節(jié)至最大范圍,以牽伸伸肘肌群?;颊咭部扇∽?,手放在頸后部。治療者外側手握住肘部向上牽伸,內側手握住腕部向下牽伸。此法對牽伸肱三頭肌長頭的效果較好。
返回
二、肘部肌肉2.肘關節(jié)屈曲牽伸肌群:伸肘肌群。牽伸目的二、肘部肌肉
肘伸肌群牽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肘伸肌群牽伸返回二
肘部肌肉
3.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
牽伸肌群:牽伸旋后肌群可增加旋前活動范圍;牽伸旋前肌群可增加旋后活動范圍。
牽伸目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動度。
患者體位:仰臥位或坐位,屈肘90°,患者肱骨放于桌面上屈肘90°。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側。上方手握住前臂遠端掌側,下方手握住肘關節(jié)以固定肱骨。
返回
二肘部肌肉3.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牽伸肌群:牽伸旋后肌二
肘部肌肉
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牽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臂遠端掌側,作旋前或旋后至最大的活動范圍。牽伸時,橈骨圍繞尺骨旋轉。固定肱骨防止肩關節(jié)內、外旋代償運動,牽伸的力量使橈骨圍繞尺骨旋轉。
肘部旋后肌群牽伸
肘部旋前肌群牽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牽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二、肘部肌肉
㈡自我牽伸
1.增加屈肘活動范圍
A.坐位:在牽伸側肘窩處放一毛巾卷,將肘關節(jié)支持在治療床上,非牽伸側手握住前臂遠端,屈肘至最大范圍,以牽伸肱三頭肌。
伸肘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㈡自我牽伸1.增加屈肘活動范圍A.坐位二、肘部肌肉
1.增加屈肘活動范圍
B.扶墻站立,患者距墻一臂遠處,面向墻壁站立,前臂伸側和雙手背接觸墻壁,上身向前,同時屈肘,借助上身重量以達到牽伸肘肌群,增加屈肘活動范圍。
返回
二、肘部肌肉1.增加屈肘活動范圍B.扶墻站立,患者距墻一二、肘部肌肉
2.增加伸肘活動范圍
患者背向床頭坐,雙手握住扶手。伸肘,上身向前,借助上身重量牽伸屈肘肌群。
屈肘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2.增加伸肘活動范圍患者背向床頭坐,雙手握二、肘部肌肉
3.同時增加屈伸肘關節(jié)活動范圍
懸吊肋木或雙手握住單杠,
雙足懸空,借助身體重量
牽伸肩、肘部肌群。
肩、肘部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3.同時增加屈伸肘關節(jié)活動范圍懸吊肋木或二、肘部肌肉
4.增加旋前或旋后
非牽伸側手握住牽伸側前臂的遠端,牽伸側前臂主動旋前或旋后牽伸,使旋前或旋后活動達到最大的范圍。
返回
二、肘部肌肉4.增加旋前或旋后非牽伸側手握住牽伸三、腕及手部肌肉
㈠被動徒手牽伸
1.增加腕關節(jié)伸展
牽伸肌群:屈腕肌群。
牽伸目的:腕背伸關節(jié)活動度。
患者體位: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前使掌心向下,或使前臂處于中立位放在桌上,并墊一個枕頭,腕伸出桌沿,手指放松。
治療師位置:治療師坐在牽伸一側,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掌。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㈠被動徒手牽伸1.增加腕關節(jié)伸展牽伸肌三、腕及手部肌肉
增加腕關節(jié)伸展牽伸手法:牽拉腕屈肌,使被動伸腕至最大范圍。允許手指被動屈曲。如果患者不能取坐位,也可以在臥位進行牽伸,治療師手的放置及牽伸手法與坐位相同。
屈腕肌群牽伸
伸腕肌群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增加腕關節(jié)伸展牽伸手法:牽拉腕屈肌,使三、腕及手部肌肉
2.增加腕關節(jié)屈曲
牽伸肌群:伸腕肌群。
牽伸目的:腕屈曲關節(jié)活動度。
患者體位:仰臥位或坐在治療床旁。上肢放在治療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
治療師位置:站在牽伸一側,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
牽伸手法:屈曲患者腕部,并允許手指自然伸直,使被動屈腕至最大范圍。進一步牽拉腕伸肌,將患者肘關節(jié)伸直。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2.增加腕關節(jié)屈曲牽伸肌群:伸腕肌群。三、腕及手部肌肉
3.手腕橈側偏
牽伸肌群:尺側偏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橈側偏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患者取坐位,前臂支持于治療臺上。
治療師位置:取坐位,上方手握住前臂的遠端,下方手握住第五掌骨。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3.手腕橈側偏牽伸肌群:尺側偏肌群。牽三、腕及手部肌肉
手腕橈側偏牽伸手法:上方手固定前臂的遠端,下方手向橈側偏,以牽伸尺側肌群。
尺側屈腕肌群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手腕橈側偏牽伸手法:上方手固定前臂的遠三、腕及手部肌肉
4.手腕尺側偏
牽伸肌群:橈側偏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尺側偏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患者取坐位,前臂支持于治療臺上。
治療師位置:取坐位,上方手握住前臂的遠端,下方手握住第二掌骨。
牽伸手法:上方手固定前臂的遠端,下方手向尺側偏,以牽伸橈側肌群。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4.手腕尺側偏牽伸肌群:橈側偏肌群。牽三、腕及手部肌肉
橈側屈腕肌群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橈側屈腕肌群牽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
5.增加伸指
牽伸肌群:屈指肌群。
牽伸目的:伸指關節(jié)活動度。
患者體位:仰臥位,牽伸側上肢稍外展,屈肘90°。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一側。上方手握住前臂遠端,下方手放在手指掌側五指相接觸。
牽伸手法:下方手被動伸腕至最大范圍,再將手指完全伸直,上述手法也可以在坐位下進行,牽伸手法與臥位相同。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5.增加伸指牽伸肌群:屈指肌群。牽伸目三、腕及手部肌肉
6.手指屈曲
牽伸肌群:伸指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屈指關節(jié)活動度。
患者體位;仰臥位或坐位,牽伸側上肢稍外展,屈肘90°。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立或坐在牽伸一側。上方手握住前臂遠端,下方手握住手指。
牽伸手法:下方手被動屈腕至最大范圍,再將手指完全屈曲。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6.手指屈曲牽伸肌群:伸指肌群。牽伸目三、腕及手部肌肉
㈡自我牽伸
1.增加屈腕活動范圍
雙手手背相貼放于胸前,手指向下,腕關節(jié)作向上運動,以牽伸伸腕肌群;也可以將前臂掌側放在桌上,手伸出桌沿,非牽拉側手放在其手背并向下施加力量,以牽伸伸腕肌群。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㈡自我牽伸1.增加屈腕活動范圍雙手手三、腕及手部肌肉
伸腕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伸腕肌群自我牽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
2.增加伸腕活動范圍
雙手手掌相貼放在胸前,手指向下,腕關節(jié)向上運動;也可以將手掌平放桌上,非牽伸側手放在手臂上,沿前臂向前運動。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2.增加伸腕活動范圍雙手手掌相貼放在三、腕及手部肌肉
腕屈肌群自我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腕屈肌群自我牽伸返回三、腕及手部肌肉
3.增加橈側、尺側偏(斜)活動范圍
牽伸前臂旋前放在桌上,增加橈側偏時,將手掌向下,非牽伸側手放在手背上,向橈側偏牽伸尺側肌群。增加尺側偏時,將手掌向上,非牽伸側手握住手掌,向尺側偏牽伸橈側肌群。
腕尺側屈肌群牽伸
腕橈側屈肌群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3.增加橈側、尺側偏(斜)活動范圍牽伸三、腕及手部肌肉
4.增加掌指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
A.增加掌指關節(jié)屈曲,牽伸側手握拳,非牽伸側手放在牽伸側手背上(掌指關節(jié)處),將近端指骨向手掌方屈曲,以牽伸掌指關節(jié)伸肌群。
掌指關節(jié)伸肌群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4.增加掌指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A.增加三、腕及手部肌肉
4.增加掌指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
B.增加掌指關節(jié)伸展,牽伸側4指并攏,非牽伸側拇指放在牽伸側背側(掌指關節(jié)處),4指放在手指掌側向背側伸展,牽伸掌指關節(jié)屈肌群。
掌指關節(jié)屈肌群牽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4.增加掌指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B.增三、腕及手部肌肉
5.增加指間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
牽伸側手屈曲近端及遠端指間關節(jié),非牽伸側手握住其手指背側,同時屈曲近端及遠端指間關節(jié),以牽伸伸指肌腱。
牽伸側手指伸直,非牽伸側拇指放在近端指骨背面,示指放在遠端指骨掌面,同時牽伸近端及遠端關節(jié)屈指肌腱。
三、腕及手部肌肉5.增加指間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第四節(jié)
下肢牽伸技術與程序
返回
第四節(jié)下肢牽伸技術與程序返回一、髖部肌肉
㈠被動徒手牽伸
1.屈膝時髖關節(jié)屈曲
牽伸肌肉:臀大肌。
牽伸目的:增加屈膝時屈髖的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仰臥位,下肢稍屈髖屈膝。
治療師位置和操作步驟:面向患者站在被牽伸患側,遠端手握住足跟,近端手托住患肢股骨遠端。
返回
一、髖部肌肉㈠被動徒手牽伸1.屈膝時髖關節(jié)屈曲牽伸肌肉一、髖部肌肉
1.屈膝時髖關節(jié)屈曲
牽伸手法:雙手托起患側下肢,使同時被動屈曲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至最大范圍。在牽伸過程中固定非牽拉側股骨,阻止骨盆向后方傾斜移動患者的臀部和膝部,使其充分屈曲以達到牽拉髖關節(jié)的伸肌群。
屈膝位伸髖肌牽伸
返回
一、髖部肌肉1.屈膝時髖關節(jié)屈曲牽伸手法:雙手一、髖部肌肉
2.伸膝時的屈髖
牽伸肌肉:腘繩肌。
牽伸目的:增加伸膝時的屈髖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仰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肢放在治療師肩上。
治療師位置和操作步驟:治療師面向患者頭部站在患側,靠近患側的肩部支撐患側下肢,一手放在股骨遠端以固定骨盆和股骨。
返回
一、髖部肌肉2.伸膝時的屈髖牽伸肌肉:腘繩肌。牽伸目的伸膝位伸髖肌牽伸
牽伸手法:保持患肢膝關節(jié)充分的伸展,另一手或另一個人幫助,沿大腿的前面固定對側的下肢在膝0o伸展位,髖關節(jié)中立位,同時盡量屈曲牽伸側髖關節(jié)至最大范圍。
注意:髖外旋時,屈髖的牽拉力量作用于腘繩肌中間,髖內旋時,屈髖的牽拉力量作用于腘繩肌外側。
返回
伸膝位伸髖肌牽伸牽伸手法:保持患肢膝關節(jié)充一、髖部肌肉
3.髖關節(jié)后伸
牽伸肌肉:髂腰肌。
牽伸目的:增加髖后伸活動度。
患者體位:俯臥位,牽伸側下肢稍屈膝,非牽伸側下肢伸膝。
治療師位置和操作步驟:面向患者站在非牽伸側,上方的手放在臀部固定骨盆,防止骨盆運動;下方的手放在股骨遠端托住大腿。
牽伸手法:下方的手托起大腿離開治療床面進行牽拉,后伸髖關節(jié)至最大范圍。
返回
一、髖部肌肉3.髖關節(jié)后伸牽伸肌肉:髂腰肌。牽伸目的:一、髖部肌肉
髖后伸位髂腰肌牽伸
返回
一、髖部肌肉髖后伸位髂腰肌牽伸返回一、髖部肌肉
3.髖關節(jié)后伸
附
⑴如果患者俯臥位有困難,也可以取仰臥位,非牽拉側下肢安置于床面上,屈曲髖膝關節(jié)均朝向胸壁方向以穩(wěn)定髖和脊柱。將被牽伸的下肢懸于治療床沿,以至髖關節(jié)后伸超過中立位。
返回
一、髖部肌肉3.髖關節(jié)后伸附⑴如果一、髖部肌肉
髖后伸肌群牽伸
返回
一、髖部肌肉髖后伸肌群牽伸返回一、髖部肌肉
3.髖關節(jié)后伸
附:⑵伸髖伴屈膝
牽伸肌群:股直肌。
牽伸目的:同時增加伸髖和屈膝的活動范圍。
患者體位:俯臥位,牽伸側下肢稍屈膝,非牽伸側下肢伸膝。
治療師位置與步驟:保持髖關節(jié)完全伸直,另一只手握住脛骨遠端并逐漸盡可能多的屈膝不要使髖外展或旋轉,使股直肌得到最大的牽伸。
返回
一、髖部肌肉3.髖關節(jié)后伸附:⑵伸髖伴屈膝牽伸股直肌牽伸
返回
股直肌牽伸返回一、髖部肌肉
4.髖關節(jié)外展
牽伸肌群:髖內收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髖外展活動。
患者體位:仰臥位,下肢伸直。
治療師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牽伸一側,上方手放在對側大腿內側,下方手從腘窩下托住牽伸側大腿。
還可以利用砂袋固定健側膝部,使健側下肢保持在輕度外展位。治療師用雙手托起患側下肢,做外展內收運動。
返回
一、髖部肌肉4.髖關節(jié)外展牽伸肌群:髖內收肌群。牽伸目一、髖部肌肉
4.髖關節(jié)外展牽伸手法:上方手用臂和前臂支撐患者大腿的遠端,并按壓對側髂前上棘或保持對側下肢輕度外展來固定骨盆。盡可能外展髖關節(jié)至最大范圍,以牽拉內收肌。
仰臥位髖內收肌群牽伸
髖外展肌群牽伸
返回
一、髖部肌肉4.髖關節(jié)外展牽伸手法:上方手用臂和前臂支撐患一、髖部肌肉
5.髖關節(jié)內收
牽伸肌群:髖外展肌群。
牽伸目的:增加髖關節(jié)內收。
患者體位:側臥位于床邊,牽伸側在上面的腿伸髖,非牽伸側下面的腿屈髖屈膝90°
。
治療師位置:站于患者的背后,上方手扶按髂嵴上,下方手按在牽伸側股骨遠端的外側。
牽伸手法:上方手按壓髂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銀行招聘考試柜員考試試題
- 2025年春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第四課 第1框 人要有自信
- 2025至2030年中國防爆車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001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感悟自然 陶冶性靈 第11課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語文版選修《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鑒賞》
- 2025至2030年中國路橋隔震橡膠產品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豆奶米餅生產線設備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耐印UV輥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紙片掛軸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2
- 《假期超越進行時》教學設計-魯教版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級上冊
- 2025至2030年中國礦用鋼塑復合管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百強?!俊竞诩|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2025年高三學年第一次模擬考試(哈三中一模)化學試卷
- 2024高職單招考試(語文)試題(附答案)人人文庫
- 物管物業(yè)交接驗收明細表格(全)模板
- 20S515 鋼筋混凝土及磚砌排水檢查井
- 二維數控精密工作臺設計說明書
- 項目研究助力區(qū)域教學改進
- 初中化學優(yōu)質課評分表.
- 密封基本知識介紹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產工藝畢業(yè)設計-設備選型與布置
- LKJ-2000課件
- 車膜項目可行性報告【模板參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