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從政治和文化看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遷_第1頁
《春秋戰(zhàn)國》:從政治和文化看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遷_第2頁
《春秋戰(zhàn)國》:從政治和文化看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遷_第3頁
《春秋戰(zhàn)國》:從政治和文化看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遷_第4頁
《春秋戰(zhàn)國》:從政治和文化看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秋戰(zhàn)國》:從政治和文化看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遷《春秋戰(zhàn)國》是日本東洋歷史學家貝塚茂樹的一本代表作,該作者致力于研究甲骨文、金文等史料,結合現(xiàn)存的文獻,用嚴謹?shù)膽B(tài)度整理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小事件整體成《春秋戰(zhàn)國》一書。書中涉及的史料十分廣泛,內容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形態(tài)等各個方面。事件安排上,以時間為序,這樣顯得脈絡清晰,幫助讀者梳理和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史上最動蕩的時期,也是中華文明發(fā)展最迅速的一個時期??梢哉f這是最亂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歷史格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士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知識分子開始大放異彩,百家爭鳴的局面由此形成。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時出現(xiàn)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qū)的人類文化突破現(xiàn)象稱之為“軸心時代”(AxialPeriod)。這正是我們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此時的中國,誕生了孔子、孟子、老子等一批優(yōu)秀的教育家,形成儒家、道家等一系列學派,中國哲學開始興起,教育家與政治家開始結合,他們對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是新舊交替的過度時期。舊的奴隸制度分崩瓦解,開始蕩然無存,新的制度與文化開始醞釀。盡管我們經(jīng)常把春秋戰(zhàn)國放在一起討論,但是這兩個時期其實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就像王夫之所說的那樣:“戰(zhàn)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也”。01政治:從世卿世祿制到官僚制度的變遷《詩經(jīng)·小雅·北山》中記載:西周時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就是說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周王朝所建立的制度與文化對春秋時代的人們影響深遠。春秋時期政治上所奉行的是世卿世祿制。所謂“世卿”,就是天子或諸侯國下的貴族所擁有的官職,可以世世代代、父死子承,這樣連任下去。換句話說,貴族永遠是貴族,不管孩子有多糟糕,都可以直接繼承父親的高官?!暗摗本褪侵稿X財?shù)囊馑肌N覀冇袀€成語叫“高官厚祿”,就是指職位高,待遇優(yōu)厚。所謂“世祿”,就是祖輩所積累的錢財、土地的稅收等都可以世代傳承,子承父業(yè)。在春秋時期,實行的便是這種世卿世祿的制度,階層固化嚴重,普通平民很難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即便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其父也是士階層的官員。一、春秋:尊王攘夷此時的周天子雖然式微了,但是名義上仍是各諸侯國的王,地位高于齊、晉、秦、楚等諸侯國。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霸主,先后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尊王攘夷”就是指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他也是受天子之命成為霸主,替天子率領諸侯去抵御戎、狄或楚國的入侵,保護中原。到了春秋末期,封建制度開始崩潰,各國為了土地,肆意地發(fā)起戰(zhàn)爭,貴族內部對土地也開始爭奪,就如同現(xiàn)代人搶著分割財產一般。土地任意地被交換與買賣,此時的貴族制度已經(jīng)無法維持了。二、界限:三家分晉春秋與戰(zhàn)國的一個分水嶺便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事件。晉陽之戰(zhàn)使得晉室越來越衰敗,晉國基本被趙、韓、魏所占;齊國的呂氏政權經(jīng)歷了齊桓公等九代國君后,被田氏所取代,由此拉開了戰(zhàn)國的序幕。徐中舒先生曾說:“孔子沒后,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這是霸主時代存亡絕祀所絕對不能容忍的事。這是封建社會君主等級制開始崩潰的信號?!比绻f春秋時期大家還是在“周禮”的外衣下發(fā)動戰(zhàn)爭,而到了戰(zhàn)國便撕下了這層外衣,為了利益進行赤裸裸的戰(zhàn)爭。這時候完全“禮崩樂壞”,其中“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便是一個開端。三、戰(zhàn)國:軍功爵制春秋時的世卿世祿制再難維持,開始轉變?yōu)閼?zhàn)國時的官僚制度。所謂“官僚制度”,就是指用軍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祿制。所謂“軍功爵制”,就是指凡是建立軍功的人,不管出生如何,按照軍功的大小可以享受爵祿。而那些沒有軍功的宗室貴族,將失去世襲的特權,取消爵位。軍功爵制出現(xiàn)的第一個原因便是法家的盛行。軍功爵制在秦國實施地最為徹底。秦國地處偏遠,經(jīng)濟不發(fā)達,所以根基不穩(wěn),貴族勢力較弱。這一缺點反而成全了秦國,秦國率先在全國推行法家的政策,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大力推動了秦國的發(fā)展。商鞅變法中明確規(guī)定:無論地位高低,戰(zhàn)爭的賞罰以敵人的首級計算。也就是說,軍功越大,得到了官職越大。同時規(guī)定,宗室王族如果沒有軍功不列入王族籍冊,沒有功績,雖為富人也不能享受奢華的生活。軍功爵制出現(xiàn)的另一個原因便是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在春秋時期,國君會將土地等賜給有功之人或者本族之人,獲得分封的土地可以世代繼承,也就是說土地是世襲的。戰(zhàn)國時期開始出現(xiàn)郡縣制,將都邑稱之為“縣”,由中央直接管轄,并由皇帝任免郡守或縣令進行管理,不可以世襲。所謂縣,在古代是“懸”字,表示“從屬”的意思,即從屬于中央。而“郡”則是“群”字,也就是統(tǒng)轄幾個縣的群??たh制打破了土地世襲制,為軍功爵制提供了物質基礎。從春秋到戰(zhàn)國,政治上實現(xiàn)了由世卿世祿制到官僚制度的歷史變遷。世襲制度被取代,庶民地位得到上升。02文化:從公學到私學的變遷從夏商周開始,我國一直是“學在官府”,官師是合一的。師氏、大司樂、樂師等都是國家官員,同時擔任各級學習的老師。同時,政教也是合一的。學校既是施教的場所,也是進行政治活動的宮廷。此時的學術和教育都是被王宮及各級政府所把持的,民間沒有學校,普通庶民也無法進行學習。即所謂的“禮不下庶人”?!皩W在官府”的主要原因是只有官府有書本、有樂器、有學校,而民間缺乏這些。最開始官府采用的“樂教”,用音樂來教化人民,后來演變?yōu)椤霸娊獭?,通過詩詞歌賦來教化人民。隨著貴族制度的沒落,周天子權勢下降,“學在官府”開始演變?yōu)椤皩W在四夷”。也就是說官府的學術散落到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所處之地。曾經(jīng)的官吏(老師)因為國家沒落而到各諸侯國去謀取出路,而各諸侯國也需要這類人為他們提供服務,因此產生了“士”這個階層。為了爭權奪利、稱霸天下,各諸侯國養(yǎng)士風氣盛行。因為“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有能力的“士”隨時有可能放棄前主,另棲良枝,所以士是身價越來越高。大家紛紛去“從師”,慢慢地,私學便開始盛行了。到了春秋末期,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格局,辦立私學,招收普通庶民為弟子,給了平民百姓學習的機會。戰(zhàn)國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私學的盛行導致了大家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一、從重義到重利的變遷春秋時期,“禮”被看作是治國的根本。人們推崇“仁”“義”“禮”“智”“信”,即便是春秋末期的一代圣人孔子,也用盡畢生之力呼吁重建周公創(chuàng)建的周文化,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為仁”中的“禮”便是指西周之禮。從西周到春秋末期,大家談到的“利”一般都是指“公利”,即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社稷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此時的“利”相當于“義”的結果。所謂“義以生利”便是這個道理。春秋時的重義主要表現(xiàn)為要盡心為天子做事,為天子解憂?!洞呵铩分杏涊d,公元前636年,周王室發(fā)生內亂,襄王派人去向晉求救。狐偃對晉侯說:“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yè),而信宣于諸侯,今為可矣?!睍x侯聽取了狐偃的建議,侍奉周天子回到王城。也就是說,對于國家而言,要幫助天子才是“大義”。到了戰(zhàn)國,從國家到百姓,從集體到個人,做事的出發(fā)點便變成了“利益”。所謂“重利”,就是把能否獲得“利”作為判斷的標準?!疤煜挛跷?,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這是戰(zhàn)國時期的真實的寫照?!睹献印ち夯萃跎稀分杏涊d,梁惠王見到孟子的第一句話就是關于“利”。原文如下: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p>

意識是“老先生,您不愿千里來到這里,一定是有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普通人說怎樣使我自身獲利”。著名縱橫家蘇秦,最開始窮困潦倒,“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父母不以為子”,他的所有家人都嫌棄他。等到他手握六國相印衣錦還鄉(xiāng)時,此時父母誠惶誠恐,親人在他面前卑躬屈膝。血濃于水的親情都抵不過“重利”的價值取向。也就是說戰(zhàn)國時期,大到國家邦交,小到人際關系,其實都表現(xiàn)出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從春秋到戰(zhàn)國,人們的價值觀從“重義”演變?yōu)椤爸乩?。二、從重信到重計的變遷春秋時期,“信”被人們公認為是國家的寶物,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就必須“重信”?!八蜗逯省钡墓适卤闶且粋€很好的證明。宋襄公因為受辱而暴怒,入侵了鄭國。此時鄭國向楚國求救,楚軍與宋軍在泓水對峙。楚軍打算渡水進攻的時候,宋襄公的左師目夷說:“敵軍眾多,趁他們還沒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沒有同意。等到楚軍全部渡河,但還沒擺好陣勢,目夷再次建議出擊,宋襄公依舊拒絕了。最后宋襄公受人指責時,他說:“敵軍還沒擺好陣勢,趁機攻打,這不是君子所為?!泵鎸θ绱司o急的情況,宋襄公依舊遵守戰(zhàn)爭規(guī)則,堅守心中的“道義”。到了戰(zhàn)國時期,外交由春秋時的“信義外交”演變成了“謀略外交”。劉向曾說:“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于世;而游說權謀之徒,見貴于俗?!币簿褪钦f到了戰(zhàn)國,像孟子這樣的儒家代表并不受歡迎,那些陰謀家、縱橫家受到各諸侯的待見。最典型的便是縱橫家蘇秦與張儀,他們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宣揚自己“合縱”或“連橫”的思想,最終官居高位,深得各王的歡心。比如張儀欺騙楚懷王事件。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是此時齊國與楚國為同盟國,于是派張儀去楚國破壞同盟。張儀對楚懷王說:“秦國愿獻出600里封地,并讓秦國公主服侍大王您左右,秦楚聯(lián)姻,結為兄弟?!背跻宦牱浅i_心,撕毀了與齊國的同盟??墒堑鹊秸嬲屒貒I出封地時,張儀說:“我有秦王賜給的6里封地,愿意把它獻給楚王您。”從600里變成6里,明顯是背信棄義的行為??纱藭r的楚國如果與秦國單打獨斗,并非秦國對手。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春秋時,猶尊禮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