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啟《語林》佚本流傳考_第1頁
裴啟《語林》佚本流傳考_第2頁
裴啟《語林》佚本流傳考_第3頁
裴啟《語林》佚本流傳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裴啟《語林》佚本流傳考

《金媒》是東晉著名學者的一部編年史。這本書在東晉很流行。《世說新語文學》第90卷記載了當時的繁榮?!拔豪蓪懙摹对戳帧纷钤绯霭嬗诤笫?。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各有一通?!扁椎兰驹屩x公曰:“裴郎云:‘謝安謂裴郎乃可不惡,何得為復飲酒?’裴郎又云:‘謝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馬,略其玄黃,取其俊逸?!敝x公云:“都無此二語,裴自為此辭耳。”庾意甚不以為好,因陳東亭《經(jīng)酒壚下賦》。讀畢,都不下賞裁,直云:“君乃復作裴氏學。”于此《語林》遂廢。裴啟在《語林》中記載了謝安的事跡,卻被謝安予以否認,因此,當時人們就懷疑《語林》內容的真實性。劉孝標引《續(xù)晉陽秋》曰:“后說太傅事不實,而有人于謝坐敘其黃公酒壚,司徒王珣為之賦,謝公加以與王不平,乃云:‘君遂復作裴郎學!’自是眾咸鄙其事矣。”一《語林》是異形字,其文獻上的“本”字為5個雖然《隋書·經(jīng)籍志》聲稱《語林》已經(jīng)亡佚,但是它的大量內容卻保存在唐宋類書中,這些唐宋類書主要是唐代的《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和北宋的《太平御覽》。1.初唐時期成書的《北堂書鈔》引用45則,例如:(1)《語林》曰:譙王丞作相州,遇大將軍曰:“卿才堪廊廟?!?《北堂書鈔》卷七十)(2)《語林》曰:劉道生與真長言一時有名譽者,皆宗真長。(《北堂書鈔》卷九十八)2.初唐時期成書的《藝文類聚》引用35則,例如:(1)《語林》曰:辛恭靜見司馬太傅,問卿何處人,答曰:“西人?!碧祽晳蛑?“在西頗見西王母不?”恭靜答曰:“在西乃不見西王母,過東已見東王公。”太傅大愧。(《藝文類聚》卷二十五)(2)《語林》曰:許玄度出都,詣劉真長,先不識,至便造之,一面留連摽,劉貴略無造詣遂九十日一詣許,語曰:“卿為不去,家將成輕薄京尹?!?《藝文類聚》卷五十)3.盛唐時期成書的《初學記》引用13則,例如:(1)《語林》曰:王右軍目杜弘治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初學記》卷十九)(2)《語林》曰:王右軍為會稽令,謝公就乞箋紙,庫中唯有九萬枚,悉與之?;感湓?“逸少不節(jié)。”(《初學記》卷二十一)4.北宋初年成書的《太平御覽》引用160余則,多達一萬余字,例如:(1)《語林》曰:魏郡太守陳異嘗詣郡民尹方,方被頭,以水洗盤,抱小兒出,更無余言。異曰:“被頭者,欲吾治民如理;洗盤者,欲使吾清如水;抱小兒者,欲使吾愛民如赤子也?!?《太平御覽》卷三六四)(2)《語林》曰:劉真長病積,時公主毀悴,將終,喚主,主既見其如此,乃舉手指之云:“君危篤,何以自修飾?”劉便牽被覆面背之,不忍視。(《太平御覽》卷三六五)(3)裴啟《語林》曰:晉明帝年少不倫,常微行,詔喚人以衣幘迎之,涉水過,衣幘悉濕。元帝己不重,明帝忽復有此,以為無不廢理。既入,幘不正,元帝自為正之,明帝大喜。(《太平御覽》卷六八七)(4)《語林》曰:大將軍刑周伯仁,以步障繞之,經(jīng)日已具。王曰:“周伯仁子弟癡,何以不知取其翁尸?”周家然后收之。(《太平御覽》卷七〇一)按照正常情況,唐宋類書保存一些亡佚之作的內容,本是一種正?,F(xiàn)象,但是《語林》的情況比較特殊,這就是《語林》在“亡”之后,唐宋類書中大量的《語林》故事無從說明其來源?!侗碧脮n》《藝文類聚》的成書時間與《隋書·經(jīng)籍志》的成書時間(641-656)略同;《初學記》的成書時間比《隋書·經(jīng)籍志》的成書時間晚了60余年;《太平御覽》的成書時間(977-983)比《隋書·經(jīng)籍志》的成書時間晚了300余年。那么,已經(jīng)被《隋書·經(jīng)籍志》宣布亡佚的《語林》,卻在這些唐宋類書中有如此之多的《語林》故事,它們是來源于哪里呢?南朝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然而只是引用《語林》30余則故事記載,而唐宋類書引用的數(shù)量遠多于此。更為重要的是,宋代類書引用的數(shù)量又遠多于唐代類書,且《太平御覽》所引用的許多故事都是獨有的,也就是說,《太平御覽》所引用的《語林》的故事,多數(shù)在之前的典籍中并未出現(xiàn)。因此,它們也并不是來源于唐代類書,或其他典籍。除了上述四部類書之外,其他諸如唐代類書《白氏六帖》以及北宋類書《續(xù)談助》《太平廣記》亦有極少的引用,茲不贅述。唐宋類書《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初學記》《太平御覽》等,也吸收了許多與《語林》幾乎同時期的作品,例如《魏晉世語》《郭子》《世說新語》《搜神記》等小說,而它們在北宋初年都是完好的,并沒有亡佚,這才有可能被大型類書如此大量地引用。在唐宋類書中,有些《語林》的條目是獨有的,也即只有這部書記載了此則故事,其他典籍均未記載。如果當時《語林》已經(jīng)亡佚,那么,它們又怎么會如此之多地引用《語林》中的內容,并且在引用來源上有如此確鑿的說明?因此,如果認為《語林》在隋朝已經(jīng)亡佚了,是不符合邏輯的。二《史通》類志人小說唐代著名歷史學家劉知幾(661-721),在中宗景龍二年(708)辭去史職,撰寫《史通》,“退而私撰《史通》,以見其志。”1.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恢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食伦珪x史,多采以為書。(《史通·采撰》)2.又自魏、晉以降,著述多門,《語林》《笑林》《世說》《俗說》,皆喜載啁謔小辯、嗤鄙異聞。雖為有識所譏,頗為無知所說。而斯風一扇,國史多同。(《史通·書事》)3.街談巷議,時有可觀,小說卮言,猶賢于已。故好事君子,無所棄諸,若劉義慶《世說》、裴榮期《語林》、孔思尚《語錄》、陽玠松《談藪》,此之謂瑣言者也。(《史通·雜述》)4.譬猶近世,漢之太史,晉之著作,撰成國典,時號正書。既而《先賢》《耆舊》《語林》《世說》,竟造異端,強書它事。夫以傳自委巷,而將冊府抗衡;訪諸古老,而與同時并列,斯則難矣。(《史通·申左》)5.近見皇家所撰《晉史》,其所采亦多是短部小書,省功易閱者,若《語林》《世說》《搜神記》《幽明錄》之類是也!如曹、干兩氏《紀》,孫、檀二《陽秋》,則皆不之取。故其中所載美事,遺略甚多。(《史通·雜說》)6.夫芻蕘鄙說,閭巷讕言,諸如此書,通無擊難。而裴引《語林》斯事,編入《魏史·注》中,持彼虛詞,亂茲實錄。(《史通·暗惑》)劉知幾在《史通》中常常抨擊《世說新語》《語林》等志人小說,認為它們來源于街談巷語、道聽途說,如果進入史書是不足為據(jù)的。在涉及《語林》時,他一般都與《世說新語》《幽明錄》《搜神記》《笑林》《語錄》《俗說》等一起評論,這些書與《語林》較為類似,均成書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或為志人小說,或為志怪小說,劉知幾把它們稱之為“瑣言”。而這些小說在當時均未亡佚,例如《幽明錄》《搜神記》《笑林》《語錄》等在《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有著錄,這說明它們在唐五代及宋初還是存世的;《俗說》在尤袤《遂初堂書目》有著錄,這說明它在南宋初期還存世;《談藪》在《宋史·藝文志》中有著錄,這說明在元代仍然存世;《世說新語》從未亡佚,一直被各種公私書目所著錄。作為嚴謹?shù)臍v史學家,劉知幾不能夠頻頻信口開河。因此,筆者認為劉知幾在當時看到的是《語林》的單行本,而不是在唐代類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中看到一鱗半爪的引用的《語林》故事,畢竟《北堂書鈔》《藝文類聚》不是第一手資料,況且兩部宏偉巨制也僅收錄不到80則。三《語林》第一次出現(xiàn)于隋書,其最大的創(chuàng)藏時間在于其菌貞觀十五年(641)至顯慶元年(656),魏征等人主持修纂了《隋書》,其《經(jīng)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目錄學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既反映了隋朝一代的藏書,又記載了六朝的古籍變革與流傳情況,備受學界所重視?!端鍟そ?jīng)籍志》是研究南北朝文獻的權威著作,被認為具有很強的可信性。但是,我們也不能掩蓋它存在的諸多問題?!端鍟非昂缶幾?5年,多次更換編撰者,致使思想不統(tǒng)一,出現(xiàn)了許多重復、矛盾,甚至錯誤的地方。另外,隋朝的皇家藏書原本是非常龐大的,但是由于戰(zhàn)亂的原因,散失大半?!按筇莆涞挛迥?克平偽鄭,盡收其圖書及古跡焉。命司農少卿宋遵貴載之以船,溯河西上,將致京師。行經(jīng)底柱,多被漂沒,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錄》亦為所漸濡,時有殘缺?!薄墩Z林》第一次出現(xiàn)于正史是在《隋書·經(jīng)籍志》,同時也是最后一次?!端鍟そ?jīng)籍志》關于《語林》的記載是很特別的:《語林》以小字注的形式置于《燕丹子》之下,但是《燕丹子》與《語林》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部作品?!堆嗟ぷ印访鑼懙氖乔G軻刺秦王,而《語林》則描寫的是魏晉名士風度,前者未注作者,后者是東晉的裴啟。那么,兩部書放在一起記載,這也是一個令人感到疑惑的地方。綜上,筆者認為《語林》并不是亡佚于隋朝,它在北宋初年仍應存世,只不過存世的數(shù)量非常少,見者亦少。北宋中期以后便亡佚了,《崇文總目》《通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百川書志》等書目,均不見著錄。此外,南宋以來的典籍,即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