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的寬猛相濟與自由的政治_第1頁
漢武帝時期的寬猛相濟與自由的政治_第2頁
漢武帝時期的寬猛相濟與自由的政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武帝時期的寬猛相濟與自由的政治

周公在周公的統(tǒng)治下,根據侯國的管理情況,提出“刑新國輕正義器、刑平國輕正義器、刑亂國重正義器”。一、漢武帝重視康熙皇帝統(tǒng)治世界的原因(一)補救措施的原因漢代立國之初,君臣對秦二世滅亡的原因有過大量的討論,認為苦民傷眾、妄誅輕殺、法令煩苛、刑罰暴虐是其主要過失。為了避免重蹈強秦速亡的覆轍,面對飽受秦末和楚漢戰(zhàn)爭蹂躪的社會,黃老學派“與民休息”的無為政治自然而然被確定為治國方略。黃老一派認為法律的意義在于“興利除害,尊主安民”,提出“其立法也,非以苦民傷眾而為之機陷也,以之興利除害,尊主安民,而救暴亂也”不遵法度的地方豪強和據守自重的諸侯王都存在破壞帝國法制統(tǒng)一的舉動,“自利害之設,三業(yè)之起,貴人之家云行于途,轂擊于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非特巨海魚鹽也”黃老“治道貴清靜”,政治上反對進取苛察和“繁禮飾貌”,在法律上表現(xiàn)為“刑不厭輕,罰不患薄”。漢高祖不僅撤銷了對諸侯國的監(jiān)察,還一改秦時舊制,廢除對中央所轄郡縣定期指派監(jiān)察御史進行巡視的制度。雖然惠帝三年恢復派御史監(jiān)察京城周圍地區(qū)的三輔郡,每兩年一任,每年十月到朝廷奏事,十二月返郡還監(jiān),后來還進一步擴大監(jiān)察范圍,在中央所轄各郡皆置監(jiān)察御史。但是在“無為而治”的大環(huán)境之下,這種補救措施已經不能扭轉吏治日趨衰敗的趨勢,甚至出現(xiàn)了監(jiān)察御史與地方官吏同流合污的現(xiàn)象。黃老政治未對私人經濟與社會公共管理領域適用的原則進行明確區(qū)分,又缺少較為統(tǒng)一的道德規(guī)范和有效的制度,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致使社會整體性陷入重利旋渦,敗法不仁,戾氣彌漫??梢?,中國傳統(tǒng)社會如若不能實現(xiàn)分層治理和通過法律對國家行政進行有效的規(guī)制,那么發(fā)達的私人經濟領域不啻為公權政治領域的一枚毒丸。(二)“陽儒陰法”的體現(xiàn)“好儒”的武帝親政意味著黃老思想的退潮,儒家學說能否馬上填補這個治國思想的空缺呢?筆者認為儒學的興起雖是大勢所趨,符合社會長遠發(fā)展的需求,但武帝時期儒學尚無法在短時間內整合為統(tǒng)一的治國理政思想以紓解漢初因奉行黃老而滋生的諸多社會問題。形成于戰(zhàn)國中后期的黃老學派也稱道法家,在講求“執(zhí)道”、崇尚“無為”的同時,也強調刑名和法治。當時一些法家代表人物的學術思想都與黃老之學有著淵源關系,申不害“本于黃老而主刑名”儒家學說“繁禮飾貌,無益于治”的一面決定了其難以滿足武帝一朝外事征伐、內多興造的時代需求,所以當時政治風氣的特點就是“陽儒陰法”,即內里用君王駕馭臣下的權術和嚴施刑罰的法家理論指導實踐,再用儒術加以緣飾,汲黯就曾經當面批評武帝“內多欲而外施仁義”?!稗q論有余,習文法吏事,緣飾以儒術”的公孫弘在其對策中既標榜儒家的仁、義、禮,又特別強調法家的權術:“擅殺生之柄,通壅塞之途,權輕重之數,論得失之道,使遠近情偽必見于上,謂之術”,“不得其術,則主蔽于上,官亂于下,此事之情,屬統(tǒng)垂業(yè)之本也”漢初黃老在恢復經濟民生的同時,也使國家政治陷于新的危機之中,武帝尚法正因為法家理論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相契合,用法家重典應對社會危機往往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可以說法家理念的興起有效地紓解了社會問題,維護了新生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秩序。不同于秦朝的全面法家化,武帝時期的重典治世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敗亂法紀的宗室貴族是其重點打擊的對象。“陽儒陰法”的形態(tài)更是表明武帝深知秦亡的原因,雖用法家之實以應對危難卻不愿認同法家之名,法家思想自秦之后便不再有獨立之地位,漢初法家思想為道家吸收,呈現(xiàn)為黃老道法之學,而后又以“儒法合流”成就中國傳統(tǒng)社會正統(tǒng)法律思想。法家理論不得專任,必受制于另一思想作為其價值約束已經成為統(tǒng)治階層的共識。(三)是與文吏為主體武帝親政后黃老無為思想驟然退場,漢儒理論體系尚未整合完畢,不足以成為治國主導思想,再加上內憂外患的社會現(xiàn)狀,法家思想又活躍起來。但重典治世的推行僅憑思想的支撐難以實現(xiàn),必須要有相應的組織人事與之配合,即以文吏為主體的官僚體系。文吏也稱法吏、刀筆吏,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世卿世祿制的瓦解,作為法家思想的產物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并不斷制度化、體系化,逐漸演變?yōu)槌袚鷩腋骷壵芾砺毮艿穆殬I(yè)官員。到秦代已經建立起完善、規(guī)范的文吏制度,成為法家化帝國體制運行的基礎,“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秦漢的文吏不僅僅只是底層小吏,漢相蕭何、曹參均出身于秦的文吏,明悉國家律令;武帝時位列三公九卿的公孫弘、張湯、趙禹、王溫舒、杜周等人均起自文墨小吏。文吏中的“能吏”層層擢升并成為朝臣正符合法家的制度設計,“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二、漢武帝尊重法律文化,重視法典的制定,對后世的法律文化產生了影響(一)“嚴而少恩”思想的實踐意義范文瀾曾經評價說:“(漢武帝)憑借前期所積累的財富與漢景帝所完成的全國統(tǒng)一,再加上本人雄才大略的特性與在位五十四年的長久時間,對外用兵,擴張疆土,對內興作,多所創(chuàng)建,把道家思想的無為政治,改變?yōu)橐匀寮覍W說為裝飾的多欲政治。通過漢武帝,農民付出‘海內虛耗,人口減半’的代價,造成軍事、文化的極盛時期。”“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梢孕幸粫r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二)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目西漢黃老盛行七十年之后,一面是經濟復蘇繁榮,一面是社會危機四伏。諸侯覬覦、官貴橫行、吏治腐敗足以傾覆朝廷,社會整體風氣因重利輕義而遍布戾氣?!爱斒侵畷r,奸軌愈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言道德者,溺于職矣。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漢文帝時治平為天下第一的吳公“與李斯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