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濤一畫的道與法的統(tǒng)一
一、“一畫”,即立一畫太湖不造,太平不亂,太平一分散,法律依據(jù)。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夫畫者,從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錯,鳥獸草木之性情,池榭樓臺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盡其態(tài),終未得一畫之洪規(guī)也。行遠登高,悉起膚寸。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終于此,惟聽人之握取之耳。人能以一畫具體而微,意明筆透,腕不虛則畫非是,畫非是則腕不靈。動之以旋,潤之以轉,居之以曠。出如截,入如揭。能圓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齊,凸凹突兀,斷截橫斜,如水之就深,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發(fā)強也。用無不神而法無不貫也,理無不入而態(tài)無不盡也。信手一揮,山川、人物、鳥獸、草木、池榭、樓臺,取形用勢,寫生揣意,運情摹景,顯露隱含,人不見其畫之成,畫不違其心之用。蓋自太樸散而一畫之法立矣。一畫之法立而萬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貫之。(《畫語錄·一畫章》)對于“一畫”的來源,學者指出,可能來自《易》及佛學,同時與書畫論中早已有之的“一筆畫”也有關系。阮璞說:釋道濟(石濤)究論畫理,所以拈出“一畫”為說者,蓋緣一畫為易爻立象之始基,人文最初之發(fā)露,所謂“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陸游《讀易》),論畫而思欲探本窮源,原始要終,孰有更尚于“一畫”者?……蓋《易》爻始于一畫,一畫用以象天;二畫用以象天地;三畫用以象三才;至六畫而演為八卦,而萬物備矣。朱熹執(zhí)“一每生二”之理,則謂“兩儀者,始為一畫,以分陰陽;四象者,次為二畫;八卦者,次為三畫。而三才之象始備?!逼湔f尤有精義。石師論畫標舉“一畫之法立,而萬物著矣”,“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其立論莫非據(jù)此《易》爻始于一畫之先儒定說。(P413-414)石濤所說的“一畫”,也可能同時受到他老師旅庵禪師的啟發(fā)。據(jù)《五燈全書》卷七三《本月傳》記載:琇問:“一字不加畫,是什么字?師(旅庵本月禪師)曰:“文彩已彰?!爆L頷之。一字不加畫,就是一畫,有了一畫,就彰顯出了文彩。石濤就是從這里引申出,在“一畫”中包含各種形象的可能性這樣的思想來。石濤的“一畫”,與書畫史上的“一筆畫”也有關系。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曰:“顧愷之之跡,緊勁聯(lián)綿,循環(huán)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昔張芝學崔緩、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后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边@種“一筆畫”,其要在于“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強調在繪畫中總體的氣的把握,伍蠡甫說:“可知一筆畫乃關乎立意的一個高度綜合?!擅麨楸娋€所依的一條想象的線,也可視作君臨全局的精神力量?!睆哪撤N意義上講,“一筆畫”可能也啟發(fā)了石濤的“一畫”。石濤所說“一畫”的含義究竟是什么?首先,一畫是法,同時也是道。一畫是道?!疤艧o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從法的層面看,“一畫”本身就是法,從道的層面看,“法立于一畫”,“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能夠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的,是道?!吧w自太樸散而一畫之法立矣。一畫之法立而萬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貫之?!苯栌每鬃拥脑?明確表示“一畫之法”就是石濤心目中的畫之“道”。一畫也是法。一畫,也是“具體而微”的,它必須落實于法,落實于實際操作,掌握了一畫之法的同時,也是掌握了具體的技法,當此之時,“意明筆透,腕不虛則畫非是,畫非是則腕不靈。動之以旋,潤之以轉,居之以曠。出如截,入如揭。能圓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齊,凸凹突兀,斷截橫斜,如水之就深,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發(fā)強也”,因為一畫之法不僅是哲學的,而且是功用性的,是“用無不神而法無不貫也,理無不入而態(tài)無不盡也”的。正因為一畫既是道,也是法,所以一畫可以從淺近處講:“受之于遠,得之最近;識之于近,役之于遠。一畫者,字畫下手之淺近功夫也。變畫者,用筆用墨之淺近法度也。山海者,一丘一壑之淺近張本也?!?《運腕章》)從創(chuàng)作體會,從技法論的淺近處講,它的原理與“一筆畫”是相通的:“行遠登高,悉起膚寸。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終于此,惟聽人之握取之耳?!痹诋嬛?萬千世界,皆出于畫家腕底,而一旦進入畫家的畫面,每一處筆墨,則必須有其整體之感,無論是“一筆畫”還是“一畫”,都是從這種畫面的氣韻、精神與意義的連貫上講的。這里的“一”是精神與氣勢上的一,即“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強調的是神氣的貫通,而決非其“自始至終,一筆盤紆畫面”(P415)的一種特殊畫法。第二,一畫是“心法”。“夫畫者,從于心者也?!闭驗楫嬍菑挠谛牡?所以一畫之法也是心法,無論是“山川人物之秀錯,鳥獸草木之性情,池榭樓臺之矩度”,這些外部世界的紛繁物象,都需要通過心,深入其理,才能攝入畫家的畫作。一畫作為心法,與畫家之心對造化、對造化之理的把握分不開,心把握了理,把握了一畫,則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用無不神而法無不貫也,理無不入而態(tài)無不盡也”,能夠達到“信手一揮,山川、人物、鳥獸、草木、池榭、樓臺,取形用勢,寫生揣意,運情摹景,顯露隱含,人不見其畫之成”的境界,這一切都是因為“畫不違其心之用”,來自于心法的統(tǒng)攝。在石濤這里,一畫之法來自于心對于理的把握,來自于“畫不違其心”。二、“尊受”以“致市場”為目受與識,先受而后識也。識然后受,非受也。古今至明之士,藉其識而發(fā)其所受,知其受而發(fā)其所識,不過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識也,未能識一畫之權擴而大之也。夫一畫含萬物于中。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然貴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棄也;得其畫而不化,自縛也。夫受,畫者必尊而守之,強而用之,無閑于外,無息于內。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贝四怂宰鹗苤病?《尊受章》)“一畫”的根源還在感受,只有在感受的基礎上,才有創(chuàng)造。石濤強調心,也強調感受,在強調感受的同時,石濤也并不反對知識,不過在知識與感受之間,石濤認為感受更重要,也更具有本原意義,“受與識,先受而后識也。識然后受,非受也?!弊R可以理解為從古人得來的學識、修養(yǎng),對識與受之間關系的把握要與一畫聯(lián)系起來,“藉其識而發(fā)其所受,知其受而發(fā)其所識,不過一事之能”,通過具體的古人畫法響應了自己的感受,或通過自己的感受,明了了古人的具體的畫法,而沒有一種總體性的對一畫的體會,并進而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識一畫之權擴而大之”,這是“小受小識”。聯(lián)系到董其昌及王原祁的一些話語,盡管石濤所說“小受小識”不大可能是針對他們的,但對比之下,確實可以看出思想高度的差距,因為他們所講的正是“藉其識而發(fā)其所受,知其受而發(fā)其所識”的例子。畫家初以古人為師,后以造物為師。吾見黃子久《天池圖》,皆贗本。昨年游吳中山,策筇石壁下,快心洞目??窠?“黃石公!”同游者不測。余曰:今日遇吾師耳。(《畫旨·題天池石壁圖》)大癡《秋山》,余從未之見。先大父云于京口張子修羽家曾寓目,為子久生平第一。數(shù)十年,時移物換,此畫不可復睹;藝苑論畫,亦不傳其名也。癸巳九秋,風高木落,氣候蕭森,拱宸將南歸。余正值悲秋之際,有動于中,因名之曰:仿大癡《秋山》。不知當年真虎筆墨何如?神韻何如?但以余之筆寫余之意,中間不無悠然以遠,悄然以思,為秋水伊人之句可也。(《麓臺題畫稿》)尊受是強調個人感受,強調個人感受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只有尊重每個人的獨特的個人感受,才有藝術創(chuàng)造的靈感。“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弊罱K畫來自于心,來自于自我的心靈的感受?!叭毁F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棄也;得其畫而不化,自縛也?!惫湃说木唧w的創(chuàng)作經驗,是需要的,但必須“化”,食古不化,則等于自縛。除了“尊受”外,畫家必須要高揚藝術家的主體精神,“無閑于外,無息于內”,不知疲倦地從事藝術創(chuàng)造,這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的體現(xiàn)。而除了主體的創(chuàng)造精神之外,畫家要從事創(chuàng)造,還需要遠塵、脫俗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貫注的審美者的心胸。人為物蔽則與塵交,人為物使則心受勞。勞心于刻畫而自毀,蔽塵于筆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但損無益,終不快其心也。我則物隨物蔽,塵隨塵交,則心不勞,心不勞則有畫矣。畫乃人之所有,一畫人所未有。夫畫貴乎思,思其一,則心有所著而快,所以畫則精微之,入不可測矣。想古人未必言此,特深發(fā)之。(《遠塵章》)愚者與俗同識。愚不蒙則智,俗不濺則清。俗因愚受,愚因蒙昧。故至人不能不達,不能不明。達則變,明則化,受事則無形,治形則無跡。運墨如已成,操筆如無為。尺幅管天地山川萬物,而心淡若無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也。(《脫俗章》)在“遠塵”的生活態(tài)度中,有古老的山水暢神的精神,而且石濤還把暢神與畫的成功(精微)與否聯(lián)系起來,“夫畫貴乎思,思其一,則心有所著而快,所以畫則精微之,入不可測矣。”山水畫藝術的成功與畫家用以專一是分不開的,要超然物外,遠離塵俗,才能進入精神的無為與虛靜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與“天地山川萬物”同呼吸的藝術境界,要受山川之質、受天地之任。古之人寄興于筆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應化,無為而有為,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養(yǎng)之功,生活之操,載之寰宇,已受山川之質也。以墨運觀之則受蒙養(yǎng)之任,以筆操觀之則受生活之任,以山川觀之則受胎骨之任,以□皴觀之則.受畫變之任,以滄海觀之則受天地之任,以坳堂觀之則受須臾之任,以無為觀之則受有為之任,以一畫觀之則受萬畫之任,以虛腕觀之,則受穎脫之任。(《資任章》)無論筆墨也好,皴法也好,都來自于畫家對真山真水的深切的感受與體會,因此,“尊受”主張,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尊受章》,因為感受才是一切創(chuàng)作境界的來源,也是一切技法的來源:故山川萬物之薦靈于人,因人操此蒙養(yǎng)生活之權,茍非其然,焉能使筆墨之下,有胎有骨,有開有合,有體有用,有形有勢,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潛伏,有沖霄,有崱屴,有磅礴,有嵯峨,有巑岏,有奇峭,有險峻,一一盡其靈而足其神!(《筆墨章》)山川之形勢得定,古今之皴法不殊。山川之形勢在畫,畫之蒙養(yǎng)在墨,墨之生活在操,操之作用在持,善操運者,內實而外空。因受一畫之理而應諸萬方,所以毫無悖謬,亦有內空而外實者,因法之化不假思索,外形已具而內不載也。是故古之人虛實中度,內外合操,畫法變備,無疵無病,得蒙養(yǎng)之靈,運用之神,正則正,仄則仄,偏側則偏側,若夫面墻塵蔽而物障,有不生憎于造物者乎?(《皴法章》)三、畫之法:“某家煥神,不忘其經”,也讓人從心檢驗石濤強調個性,強調創(chuàng)新的觀點是一貫的,在《了法章》中他說:規(guī)矩者方圓之極則也,天地者規(guī)矩之運行也。世知有規(guī)矩而不知夫乾旋坤轉之義,此天地之縛人于法,人之役法于蒙,雖攘先天后天之法,終不得其理之所存,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為法障之也。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畫之理不明;一畫明,則障不在目,而畫可從心,畫從心而障自遠矣。夫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舍筆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濃淡枯潤隨之;筆操于人,勾皴烘隨之。古之人未嘗不以法為也。無法則于世無限焉。是一畫者非無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法無障,障無法。法自畫生,障自畫退。法障不參,而乾旋坤轉之義得矣。畫道彰矣,一畫了矣。(《了法章》)規(guī)矩是外現(xiàn)的,在外現(xiàn)的規(guī)矩的背后,是“乾旋坤轉之義”,是世界的規(guī)律——道與理,人應當了法,即清楚具體的法背后的更高的規(guī)律,要“得其理之所存”,而不當于役于法,作法的奴隸。如果被法所縛,那就“反為法障之也”,法不僅沒有起到幫助人掌握規(guī)律的作用,反倒束縛了人的創(chuàng)造。石濤把反對受成法束縛,反對法障與自己的“一畫”之法結合起來,一畫的根本立足點是在于它是心與道、理的統(tǒng)一,它是合于道,合于理的,又是合于心的。反對法障的核心是“從心”:“法障不了,由一畫之理不明;一畫明,則障不在目,而畫可從心,畫從心而障自遠矣”。因此一畫之法,是“非無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它是法,又是繁瑣機械的束縛人的成法,而是透解了“乾旋坤轉之義”的根本道與理的,能夠破除法障的具有超越成法意義的法。除了“了法”外,畫家還應有意識地去尋求在對法的了悟的基礎上的變化,這就要求在了解“古”的同時,知“變化”:古者識之具也,化者識其具而弗為也。具古以化,未見夫人也。嘗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識拘之也。識拘于似則不廣,故君子惟借古以開今也。又曰: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凡事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經,即變其權;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勢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陰陽氣度之流行也,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今人不明乎此,動則曰:某家皴點,可以立腳;非似某家山水,不能傳久。某家清淡,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娛人。是我為某家役,非某家為我用也。縱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殘羹耳,于我何有哉!或有謂余曰:某家博我也,某家約我也,我將于何門戶?于何階級?于何比擬?于何效驗?于何點染?于何輯皴?于何形勢?能使我即古而古即我?如是者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者也。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須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發(fā)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師而不化之有?(《變化章》)古人成法是幫助今人,認識世界及認識藝術規(guī)律的工具?!盎笔菍湃顺煞ㄕ嬲莆张c靈活運用,能夠知道古人成法只是幫助認識的工具,就不會被拘束于這種工具而為不知變化,認識一味拘泥于古人成法,則不可能有開闊的藝術視野。所謂至人無法,不是說真正的藝術大師不遵行藝術法則,而是說他們的藝術不受機械刻板的程式束縛,而進入到自由領域,這種自由同時又是合乎法則的——不是合于刻板的程式與繁瑣的規(guī)矩,而是合于藝術的大的規(guī)律性法則。畫家如果斤斤于古人成法,“某家皴點,可以立腳;非似某家山水,不能傳久。某家清淡,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娛人”,那么將只是作了古人的奴才,“我為某家役,非某家為我用也??v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殘羹耳,于我何有哉!”因為藝術是個性創(chuàng)造的精神產品,必須有我在?!拔抑疄槲?自有我在?!绷朔ǖ膶嵸|,是對繪畫的中的各種技法、構思的熟悉與精通以及對其背后的原理的深刻理解、把握。山水畫在創(chuàng)作中要講求“運腕”,還要理解書法與繪畫之間的相通之處,要以書入畫:腕若虛靈,則畫能折變;筆如截揭,則形不癡蒙。腕受實則沉著透徹,腕受虛則飛舞悠揚,腕受正則中直藏鋒,腕受仄則欹斜盡致,腕受疾則操縱得勢,腕受遲則拱揖有情,腕受化則渾合自然,腕受變則陸離譎怪,腕受奇則神工鬼斧,腕受神則川岳薦靈。(《運腕章》)世不執(zhí)法,天不執(zhí)能,不但其顯于畫,而又顯于字。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字畫者,一畫后天之經權也。天能授人以畫,不能授人以變。人或棄法以伐功,人或離畫以務變,是天之不在于人,雖有字畫亦不傳焉。天之授人也因其可授而授之,亦有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所以古今字畫本之天而全之人也。自天之有所授而人之大知小知者,皆莫不有字畫之法存焉。(兼字章)“一畫”是書法與繪畫共同一種根本,書法與繪畫都是人們具體運用“一畫”之法的藝術。書法與繪畫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世不執(zhí)法,天不執(zhí)能,不但其顯于畫,而又顯于字。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而且書法與繪畫都既有天然,也有功夫,既有天賦的藝術感覺,也有后天的學習之功,“古今字畫本之天而全之人也”。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構思新穎、獨特,與對山水自然的原理把握分不開:山川,天地之形勢也。風雨晦明,山川之氣象也;疏密深遠,山川之約徑也;縱橫吞吐,山川之節(jié)奏也;陰陽濃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聯(lián)屬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高明者天之權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風云者天之束縛山川也,水石者地之激躍山川也。非天地之權衡不能變化山川之不測,雖風云之束縛不能等九區(qū)之山川于同模。雖水石之激躍不能別山川之形勢于筆端。且山水之大,廣土千里,結云萬里,羅峰列嶂,以一管窺之,即飛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畫測之,即可參天地之化育也。測山川之形勢,度地土之廣遠,審峰嶂之疏密,識云煙之蒙昧,正踞千里,邪睨萬重,統(tǒng)歸于天之權地之衡也。山川景象,是變化不測的,這種變化不測,一山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化工大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在線考試題庫A卷
-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口算練習990道
- 《如何玩轉轉介營銷》課件
- 《抽樣檢驗相關知識》課件
- 金融行業(yè)采購標書撰寫技巧
- 旅游行業(yè)服務員培訓感悟
- 運輸行業(yè)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 制造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策略
- 內科部門全面工作總結
- 網絡科技企業(yè)保安工作總結
- 工地鋼板短期出租合同模板
- 女排精神課件教學課件
- 2024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超市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 《美洲》名師課件(第2課時)
- GB/T 9445-2024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
- 超聲科危急值內容及報告制度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物理 含解析
- 財務崗位招聘筆試題及解答(某大型國企)2025年
- 2024年代打包發(fā)貨合作協(xié)議書模板
- 天津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