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讀《范伯子先生文與錢基博十二卷》
一、《論范伯子區(qū)域書》本1933年1月,被任命為無錫地方傳記的錢基博開始出版《青年》雜志,并在《青鶴》雜志上發(fā)表了《后東學校研究》。陳立之說是“東?!保惲⒅f是“后東學?!薄F鋾r,他剛回到無錫半年左右,被聘為上?!肚帔Q》雜志的特約撰述。關(guān)于這份讀書札記,他自作解題云:“發(fā)微抉奧,不屑屑于考證,觀其會通,究其流別?!逼渲械谝黄?即為論“范當世范伯子文集十二卷”一文。文中涉及對范氏詩文的批評,在當時的舊式文人圈子,尤其是江蘇南通一地的士人中引發(fā)了一場爭議。范當世的再傳弟子馮超首先致信錢基博,與之論辯。馮超初次致信錢基博,當在1933年3月或4月左右。此后,馮、錢二人開始書信交鋒,而其他文人也參與其中,與兩人皆有所論列。此后,《國風》雜志在1933年5月1日,第二卷第九期刊出馮超《與錢子泉書》,第十期刊出馮超《再與錢子泉論文書》、錢基博《復馮靜伯書》、馮超《復錢子泉書》,同年第三卷第二期又收錄馮超《與陳灨一論文書》、徐昂《與曹君覺書》、馮超《再與陳灨一書》和錢基博《復陳灨一書》。由原南通世界書局老板陳小如擔任經(jīng)理并主編的《大江北商報》也順勢及時跟進,刊登了馮超與錢基博往來書信,然其具體刊期現(xiàn)已無從查考。雖該報本身訂戶不多,影響有限,但由于該報發(fā)行區(qū)域以泰興、南通、如皋為主,此次論辯牽涉的人物亦集中在該地域,因此在讀者群中反響頗大,讀者亦紛紛來信論及此事。報紙編輯部迎合輿論,把握商機,又結(jié)集出版了《論范伯子先生文與桐城學駁錢基博》一書(以下簡稱《論范文與桐城學》書)。不過,這位單行本的編輯也并非完全的旁觀者,而是范當世弟子徐昂的侄子徐一瓢,日后他曾在1944年《古今》半月刊雜志第五十五至五十七期上連載《記通州范伯子先生》一文,提及此中原委:“此事辯訟,首尾數(shù)月,報章亦競相轉(zhuǎn)載,余時主《大江北商報》筆政,乃匯而印為單行本,子泉聞之,亦頗減其銳興,而后東塾所謂讀書雜記,遂亦中止,不復見諸《青鶴》?!薄洞蠼鄙虉蟆肪庉嫴拷Y(jié)集出版的《論范文與桐城學》一書所收集和呈現(xiàn)的資料較之《國風》、《青鶴》更為完整和豐富,且其援引了不少論戰(zhàn)雙方提到的原始材料,有助于厘清事件始末、發(fā)展脈絡(luò),因此,本文所引材料若有重出之處,皆從《論范文與桐城學》一書。在原始材料方面,該書提供了錢基博《后東塾讀書雜志》評論范氏文集的原文,間附馮超按語,附錄陳三立所作《范當世文集序》、徐昂作《范當世文集后序》;在書信方面,該書收錄了馮超《與錢子泉書》,附錄范當世與蔡燕生論文第一書、錢基博《費太公家傳》、姚永概《范肯堂墓志銘》,也收錄了錢基博《復馮靜伯書》、馮超《再與錢子泉書》、曹君覺《與馮靜伯書》、馮超《復曹君覺先生書》、徐昂《復曹君覺書》、錢基博《與陳灨一書》、馮超《與陳灨一書》、馮超《再與陳灨一書》、馮超《答陳灨一書》等,共計十通書信。錢基博在回信中曾提到,馮超的書信是通過國專轉(zhuǎn)來,“博不能強人以從同,然亦不欲茍徇風氣以張門戶,俟五百年后論定之可耳”。而馮超寫給錢基博的第二信中則表示:“足下謂將俟五百年后論定此間,則已與來書同載敝邑各報,即聽并世之君子論之,不及俟矣?!眲t此時兩人書信或已刊布于《大江北商報》。此外,南通文人曹君覺曾中作解人,其時任通州師范學校教師,而錢基博本人也時在無錫國專任教,據(jù)馮超復曹君覺書:“頃者兩校生徒無不措意此事,并聞夫子所掌教之各校學子,亦頗汲汲冀是非之判?!庇纱丝梢?此事在當?shù)匾欢纫疖幦淮蟛?這些都標志著這則由私人讀書札記引發(fā)的爭議逐漸演變成了一樁具有文化史意義的公眾事件。二、范當世的文囚錢基博讀書札記的主要觀點大致可歸為以下幾點。第一,他認為范氏論文雖為桐城張目,其作文卻與桐城路數(shù)不同:“范氏力推桐城,而文章蹊徑,實不與桐城相同。其論文意求雅適,境尚平淡,義貴含蓄,法重包綰,譏罵而有敬慎之心,詼譎而有淵穆之氣。此其嘗于蔡燕生論文書發(fā)之,不過鋪張桐城門面語耳?!钡诙?他引用并甚為贊同陳三立為范氏文集作序中的評語,以為范文“長于控摶旋盤,綿邈而往復”。他從范當世師承關(guān)系推導,其受曾門弟子張裕釗影響頗深,張氏行文“瘦硬盤屈,稍露筋節(jié)便形削薄”,因而范當世與同鄉(xiāng)張謇皆繼承此一瘦硬文風,范出以綿邈而張則能為橫恣。第三,他提出,友人蔡達明、費師洪為文皆喜往復,與范同,戲名之云“南通派”,并歸納南通派文風“以瘦硬盤屈取勁”。第四,他回歸范當世文集本身,論其不足:“范氏文議論未能茂暢,敘事亦無神采,獨以瘦硬之筆作呻吟之語,高天厚地,拘局不舒”,以戲謔態(tài)度欲謚之以“文囚”。最后,他兼論范氏詩歌,認為其詩與陳三立齊名,卻囿于江西派境界,“能入而不能出”,不過“矯平熟”而已。馮超致錢基博的第一封信,主要觀點皆與錢的讀書札記針鋒相對。首先,他指出范當世“師武昌而友冀州”,與張裕釗、吳汝綸為師友,其學本于桐城,而錢氏所引與蔡燕生論文書中并無為桐城張目語。其次,他表彰范文意雅平實,轉(zhuǎn)而抨擊錢基博行文之失有二:一是文章喜用“中華人民造國之幾年”,以為不倫不類;二是其所為《費大猷家傳》,采江湖小說語入文,失之雅潔。第三,他極論范詩之妙,而詆錢氏詩作未有流傳,不足論其詩。最后,針對“南通派”的提法,他提出蔡達明淵源有自,費師洪僅附于徐益修(徐昂)門下,強為樹派是為狹隘。馮超的書信通過無錫國專轉(zhuǎn)到錢基博手中,錢氏也意識到先前下筆分寸有過,表示札記所論不過抒發(fā)一己之見。但是,對馮信中涉及對他詩文創(chuàng)作批評的部分,則仍予以反擊:文章使用俚俗語,遍及于史書,“中華人民造國”等同于中華民國,而又舉鐘嶸《詩品》證無詩亦可論詩。馮超為先師詩文名譽進行辯護的確情有可原,但錢基博反擊的這幾處也是馮超為討伐錢基博而勉強拼湊的痛腳,本身難以成立。因此,馮超收到復信后,重新將問題的焦點集中到范集評點上,緊扣桐城文風兼蓄陰陽剛?cè)?不可以形貌論范文,并抓住錢基博辯稱服膺姚選《古文辭類纂》等語,指出錢氏將俚俗語入文違反桐城文章規(guī)矩,譏嘲其“言桐城而適觸桐城之忌,知足下之所以學桐城矣”。時在通州師范學校任教的文人曹君覺主張息事寧人,居中調(diào)停,不過在《與馮靜伯書》中,他先是略略為錢基博開解:“閱錢君之說數(shù)行,則知其出于一時之興會,非矜詡其見以示九州百世也……興會所至,不暇細繹,而著為說,蹈近人整理國故者之常失,吾輩當以為戒?!蓖瑫r,站在舊式文人的立場上,他也表示不希望看到同一陣營的雙方矛盾加深:“且重憂時局,輕視文章之事,是又不必論矣。世敝文賤,號為文士者,寧暇相詬?”徐昂是范當世的入門弟子,也是馮超的老師,他并不贊同曹君覺將事件歸于文人相輕的解釋。他指出,文章蹊徑與傳學并非一事,范當世傳桐城之學當是無疑。至于其為文蹊徑,他分析陳三立“長于控摶盤旋綿邈而往復”之評語,認為此中措詞皆與陽剛相對,則可推論范文具陰柔之美,與桐城蹊徑貌異神合?!肚帔Q》雜志的主創(chuàng)人陳灨一在此年的春假前后(4月左右)分別致信錢、馮二人,不過《論范文與桐城學》僅收錄錢、馮兩人答信以及陳、馮之間第二次的書信往來。從現(xiàn)存的錢、馮復信尚無法明確陳灨一對此事件的態(tài)度,雙方皆將其視作中間人。三、桐城派的義法與確立范當世(1854—1905),字無錯、肯堂,號伯子,江蘇通州人。光緒四年(1878),他在興化謁見劉熙載。光緒六年,他在南京鳳池書院拜見張裕釗,始從之學。光緒十七年,其至天津為李鴻章次子李經(jīng)邁授課。光緒三十年,病逝于上海。范當世先娶吳氏,吳氏病逝后,在吳汝綸、張裕釗的牽線搭橋和再三勸說下,續(xù)娶姚濬昌之女姚蘊素,故其與姚濬昌之子姚永樸、姚永概交好,與馬其昶則為連襟。其女適陳三立之子陳衡恪,可見其與同光派關(guān)系之密切。他在清末士人之中尤以詩名。關(guān)于他在清末詩壇地位、同光派詩學主張,已有不少學者進行過研究。但也由于其詩名之盛,使得文名因故不彰。姚永概所撰《范肯堂墓志銘》極稱其詩,馬其昶《范伯子文集序》,提及范氏欲其作詩,吳汝綸阻之,以為“終莫能勝彼”,突顯其詩才絕倫,于其文則未有論及。陳三立《范伯子文集序》說明作序緣由,為范氏遺孀姚蘊素錄副寄送,欲揚其古文名聲:“且以君親友如馬通伯、姚叔節(jié)輩皆絕推隆君詩,而未及論列其文,欲余頗加月旦一言綴其后?!瘪T、錢兩人爭論的焦點看似不過是對范當世個人的詩文評論,卻牽涉此一時期桐城后學對桐城派文風的歷史定位和認知,以及桐城派后學的身份歸屬問題。第一,桐城派的文章規(guī)矩捉襟見肘,面臨著分崩離析、失效話語的處境。馮超指責錢基博所作費氏家傳摻入江湖小說語,重申“方苞氏所謂古文中不可入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南北史輕佻語”等雅潔標準,并抨擊錢文“中華人民造國”之類的提法,固守桐城派義法說的陣地。錢基博則指出,堅持雅潔標準不過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之舉:“方望溪言古文不可入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蘄于截斷眾流,而崇古文以卓出于史之上,誠竊以為其道隘狹,不免有時窮。不如章實齋明文史之通之為弘識遠覽,與道大適?!卞X鐘書在《林紓的翻譯》一文中曾指出,古文的涵義非常狹窄,既有義法上的規(guī)定,更有語言上的限制,尤以桐城派為嚴格:“受了這種步步逼進的限制,古文家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循規(guī)蹈矩,以求保衛(wèi)語言的純潔,消極的、像雪花而不像火焰那樣的純潔。從這方面看,林紓譯書的文體不是‘古文’,至少就不是他自己所謂‘古文’。他的譯筆違背和破壞了他親手制定的“古文”規(guī)律。”因此他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林紓的翻譯文筆已不屬于古文的范疇。第二,桐城派的古文門徑過去往往截斷眾流,一體獨尊,雖在清末民初受到嚴重動搖,但其猶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門弟子綿延相續(xù),一呼眾應(yīng)。而錢基博在信中自述與桐城派淵源頗深,吳汝綸弟子嚴釗惋惜其不及事吳,笑應(yīng)之曰:“恨冀州不得弟子如仆者耳。使得仆為弟子,何難張皇其學以為眉目”,不攀門戶,頗為自負。另一方面,他對姚選甚為服膺:“仆于姚氏《古文辭類纂》一書,以十年之力治之,撰有解題。謬竊以為并世之治姚氏書,極深研幾如仆者,當亦不多?!痹跓o錫國專授課之際,“詔諸生治文章,必揭姚氏書以為門戶”。其標舉姚鼐《古文辭類纂》一書,以為古文教育學習之路徑,卻只是將此視為一種方法論,并非以之為倚靠。王紹曾《錢子泉先生講學雜憶》提到錢基博在無錫國專開設(shè)的課程共有三門:“一門是正續(xù)《古文辭類纂》,一門是章學誠《文史通義》,另一門是目錄學。”錢亦論及章學誠之開通與桐城之閉塞,兩者高下立判,同為初學進入門徑則一。第三,論辯雙方皆從文章風格入手,評騭范文與桐城路數(shù)之離合,引發(fā)了關(guān)于派別與風格筆法的再思考。自稱私淑姚鼐的曾國藩將經(jīng)世要素納入義理、考據(jù)、詞章之中,振起文脈,獨領(lǐng)風騷:“桐城派流衍益廣,不能無窳弱之病,曾文正公出而振之,文正一代偉人,以理學經(jīng)濟發(fā)為文章。其閱歷親切,迥出諸先生上。早嘗師義法于桐城,得其峻潔之詣,平時論文,必導源六經(jīng)兩漢……故其為文,氣清體閎,不名一家,足與方、姚諸公并峙?!庇嘘P(guān)湘鄉(xiāng)派與桐城派的關(guān)系向來聚訟頗多?!跋驵l(xiāng)派”之名稱最早出自1908年李詳《論桐城派》一文,錢基博通過費范九的介紹與李詳亦有過從。雖李文標舉湘鄉(xiāng)之名,其實不主張派別定于一尊:“誠知文章一道,大則籠罩百家,自鑄偉詞,小亦鉆仰先達,樹義卓然,所宗何師,即為一派,譬之同源異流,歸海而會,乃與古人‘邪流別’之訓相合。若舉天下統(tǒng)定一尊,猶之四瀆并而為一,云此為正派,余則非是,固無此理?!痹谖恼履┪?他再次重申古文無所謂派別:“古文無義法,多讀古書,則文自寓法,古文無派,于古有承者,皆謂之派,期無負于古人斯已矣。”則湘鄉(xiāng)之名,最初也不過是李生無意中拈出的提法,并無門戶自高的深意。而與之相映成趣的是,錢基博在讀書札記中將蔡達明、費師洪等人,歸入范當世領(lǐng)銜的所謂“南通派”,聲明是戲言,不過取其皆“以瘦硬盤屈取勁”,則是以一人為一宗師的概括之法。事實上,桐城派即便堅持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古文為旨歸,作家作品的個人風格卻難以統(tǒng)一和協(xié)調(diào)。這一方面,固然有文學創(chuàng)作自然屬性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隨著歷史時間的推移,其原先的古文理論(包括文章內(nèi)容、形式、風格等)已無法涵蓋推陳出新的寫作實踐。倘若將桐城派比作一面大旗,則其在同、咸之際已殘破飄搖,即便能勉強攏住湘鄉(xiāng)派諸人及桐城殿軍,至納入桐城變種林紓、嚴復等人已屬勉強之極,改旗易幟亦指日可待。四、桐城派在文末的地位《青鶴》雜志的主持人陳灨一曾撰寫《論桐城派》一文,刊載于時間稍后的《青鶴》第一卷第二十期。雖其未曾明言針對何人何事,但從上下文來看,可以推斷確是緣此事而感發(fā)。其基本觀點是:“文章無所謂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警察學院《法醫(yī)物證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電子運動比賽計時設(shè)備市場前景考核試卷
- 二月二龍?zhí)ь^一年更有精神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主題班會
- 2025標準化的股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樣本
- 2025商業(yè)貸款合同范本
- 2025標準版技術(shù)咨詢服務(wù)合同
- 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安全監(jiān)管計劃
- 民警現(xiàn)場執(zhí)法執(zhí)勤規(guī)范
- 年度工作計劃與風險評估的結(jié)合策略
- 2025陜西核工業(y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山東、湖北部分重點中學高中畢業(yè)班第二次模擬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8.2 誠信經(jīng)營 依法納稅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
- 2025年超高功率大噸位電弧爐項目發(fā)展計劃
- DB32T 5076-2025 奶牛規(guī)?;B(yǎng)殖設(shè)施設(shè)備配置技術(shù)規(guī)范
- 2024年四川省高等職業(yè)教育單獨考試招生文化素質(zhì)考試中職英語試卷
-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高一(下)數(shù)學6.3.2-6.3.3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標表示【課件】
- WS-T 428-2013 成人體重判定
- 資料員崗位季度績效考核表
- 鋪軌基地臨建方案
- 《環(huán)境規(guī)劃與管理》課件[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