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加林、孫少平、涂深看當代鄉(xiāng)村蟻族的命運_第1頁
從高加林、孫少平、涂深看當代鄉(xiāng)村蟻族的命運_第2頁
從高加林、孫少平、涂深看當代鄉(xiāng)村蟻族的命運_第3頁
從高加林、孫少平、涂深看當代鄉(xiāng)村蟻族的命運_第4頁
從高加林、孫少平、涂深看當代鄉(xiāng)村蟻族的命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高加林、孫少平、涂深看當代鄉(xiāng)村蟻族的命運

方方的最新作品《涂自焚》講述了“螞蟻族”在艱苦戰(zhàn)斗中的悲劇。圖凡是一位在家鄉(xiāng)山區(qū)接受大學教育的貧困農民家庭的孩子。他與村民們有著“成為一名軍官”的虔誠愿景,并希望村里的親屬能夠幫助他們收取學費。然后他去武漢學習。大學四年,涂自強努力勤工儉學,連續(xù)幾年沒有回過家。正在他拼命苦讀準備考研時,家鄉(xiāng)傳來噩耗:涂父因村子里“沒人”,遭遇祖墳被修路破壞的變故,氣急而亡;母親因老屋被暴雪壓塌受傷急需照料。涂自強只得放棄考研,將母親接到武漢同住。面對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窘境,他四處奔走謀職,沒有人脈的他在城市找工作四處碰壁,過著典型的“蟻族”生活,在合租的陋室中艱難度日。涂自強積勞成疾罹患肺癌,安頓好母親在寺廟度過余生之后默默死去?!锻俊芬袁F(xiàn)實話題和悲憫情懷激起圈內外熱議,迅速竄上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當當網新書熱賣榜,入選新浪中國六月好書榜、《新京報》夏季好書榜等榜單。蟻族,指“大學畢業(yè)生低收入聚居群體”。隨著中國社會城市化、人口轉移、勞動力市場轉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結構性因素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yè)生選擇在大城市就業(yè),加上我國就業(yè)形勢變化、房價過高、大學生就業(yè)觀念滯后等原因,當下大城市中逐漸出現(xiàn)一個特殊群體———“蟻族”。這個群體和螞蟻有相似特點:高智、弱小、群居?!跋佔濉痹谌珖延邢喈數囊?guī)模。與現(xiàn)實生活中“蟻族”的龐大數量相比,在社會關注度上還是遠遠不夠的?,F(xiàn)在社會上經常出現(xiàn)以“農民工、下崗職工、農民”為主體的報道和學術研究,而有關“蟻族”的此類研究和報道則不多。在鄉(xiāng)下人進城成為媒體和打工文學關注的主題,同時也日益成為學界主流話語和焦點時,“蟻族”卻埋沒于“青年農民工”、“流動人口”、“校漂族”、“北漂族”等字眼中,某種程度上,這還是一個被漠視的群體,這是一個少有人關注的群體。一、鄉(xiāng)村青年占城市青年的位置歷史地看,1980年代已出現(xiàn)蟻族雛形。如果以“高智、弱小、群居”特點衡量,路遙《人生》中的鄉(xiāng)村文化菁英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就是那個時代的蟻族(雖與大學無緣,卻是鄉(xiāng)村少有的知識分子)。他們在農村生長,是鄉(xiāng)村最為貧困的人群,天生弱小,承受災難和貧困壓力的力量很小。孫少平在城郊冒著生命危險下井挖煤,與眾多工友擠在逼仄的工棚,呼吸污濁空氣,忍受工友粗俗的玩笑,過著似牛似馬的生活,誰說他不是蟻族的一員?他們就是蟻族的先驅。高加林、孫少平作為一代青年奮斗的典型,無論成功與失敗,都那樣令人難以忘懷,他們被形塑成“明星”式人物,與后來作品中塑造的青年形象構成隱約浮現(xiàn)的“小歷史”,并勾勒出蟻族的前世今生和鄉(xiāng)村青年的奮斗史。先看高加林,作家給予高加林毫不掩飾的偏愛,把許多美好的詞語賦予他:聰明、瀟灑、惹眼、標致的漂亮小伙子、吸引力、姑娘給他飄飛眼、籃球主力、英姿勃發(fā)、籃球技術一流……。文中寫道,“高加林立刻就在縣城成了一個引入注目的人物。他的各種才能很快在這個天地里施展開了。……在一個萬人左右的山區(qū)縣城里,具備這樣多種才能、而又長得瀟灑的青年人并不多見———他被大家寵愛是很正常的?!呒恿趾喼背闪诉@個城市的一顆明星?!?P56)是鄉(xiāng)村青年高加林,而不是任何一個在文化層次、思想境界、物質條件、社會地位、工作崗位、理想視野等都比他優(yōu)越(秀)的城市青年,被塑造成內心世界豐富、有強烈精神追求的有為青年、才藝明星、瀟灑才子、精神貴族。高加林的1980年代,城市青年“輸給”鄉(xiāng)村青年,可以解釋的潛臺詞是,在城鄉(xiāng)二元制度下,鄉(xiāng)村青年完全可在任何層面抗衡城市青年,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還占據著精神高地。與之相對照的,在《人生》中,黃亞萍的前戀人———張克南,被描述成性格溫和、善良真誠、軟弱平庸、沒有出息,胸無大志,在自己愛戀的人面前顯得拘謹甚至有點窩囊,他是城市青年,他理所當然地遭到嘲笑。如果要進一步說明二者的分野,恰如愛因斯坦指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睆埧四蠈嵺`的正是“豬欄理想”,而鄉(xiāng)村青年高加林則志存高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則用另一種“狂想”,延續(xù)“鄉(xiāng)村青年比拼城市青年”的理路,并讓不少城市青年感到氣餒。因為,孫少平被大學生、漂亮的省報記者田曉霞戀上了。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田曉霞的父親是省委副書記兼市委書記,媽媽是大城市的醫(yī)生。孫少平與田曉霞結識于高中,不同反響的學識、氣質和求知欲使他們首先是至交朋友,長大成人后,孫少平歷經磨難的生活經歷以及他對苦難生活的理解與奮斗深深觸動了田曉霞,于是確定男女朋友關系。他們先友誼而后愛情。田曉霞無疑是漂亮的,她有思想、有文化,在追求愛情上勇于打破世俗。這種“郎才女貌”、“多情公主與落魄書生”的母題變體,似乎給了鄉(xiāng)村為有青年極大的精神鼓勵。但是,她的退場(采訪中遇洪水犧牲)從一個側面表明,路遙式的此類愛情構想,完全是一廂情愿,缺乏生活基礎和現(xiàn)實邏輯,因此,她的“死亡”成為必然。但是不管怎樣,鄉(xiāng)村蟻族孫少平們的“硬漢”形象就此深深鐫刻在當代文學史的鄉(xiāng)村青年人物畫廊。到1990年代,大量的農二代大學畢業(yè)生北漂、南下到全國各地討生活,蟻族開始以“族群”形式聚集。早年,通俗歌手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光頭李進的《你在他鄉(xiāng)還好嗎?》、陳紅的《?;丶铱纯础返攘餍懈枨?從一個側面為在外漂泊,四處打工討生活的特定人群顯影,成為蟻族登堂入室,進入文藝作品的濫觴??梢钥隙?能夠寫一封家書掩飾自己在外的艱辛并安慰父母,許諾春節(jié)一定回家探親的打工者,在心理感受上,與“蟻族”同行。廣東《佛山文藝》、《江門文藝》等地市級文學期刊則率先“發(fā)現(xiàn)”了文學中的打工仔和蟻族,從書信選摘到詩歌刊登再到小說發(fā)表,再現(xiàn)蟻族生存樣態(tài)的作品終于開花結果。打工詩人鄭小瓊、謝湘南,作家王十月、周崇賢等都是透過作品發(fā)聲而慢慢改變自身命運的鄉(xiāng)村蟻族代表。此后,社會學家、教育學者也將這龐大的群體納入研究范疇,歡顏的《蟻族:蟻穴中安放的青春》、原創(chuàng)勵志喜劇《蟻族》等文藝作品的熱銷(播),更聚焦整個社會的關注目光,觸發(fā)許多同情與思考。到新世紀,鄉(xiāng)村蟻族壯大為“新社會階層”,突入人們視野。但城鄉(xiāng)青年的命運對比出現(xiàn)變化,“鄉(xiāng)村青年比拼城市青年”的理路不再靠譜,“知識改變命運”變得可疑。除了日益嚴重的城鄉(xiāng)差距的拉大,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現(xiàn)代化進程不一、社會不公等因素都進一步顛覆了這種本屬“虛構”的對比關系。一個普遍的觀感是,當下城市青年,比如涂自強的來自城市的趙同學、陳同學、李同學等,無疑從任何方面都高于鄉(xiāng)村青年,他們的未來是可期而穩(wěn)定的。趙同學畢業(yè)海歸徑直入職銀行,一年收入十幾萬;而“李同學回家便去地委當了公務員,經常下鄉(xiāng),居高臨下,派頭便顯現(xiàn)了一點?!狈从^鄉(xiāng)村青年,涂自強們接受了良好教育,聚集在城市打拼,是不折不扣新世紀“鄉(xiāng)下人進城”的蟻族。他們渴望“在城市安家扎根,過上正常日子”,正如涂自強自忖,“雖然這是我自小生長的地方,是我的家鄉(xiāng),可它的貧窮落后,它的骯臟呆滯,又怎能讓我對它喜愛?又怎能拴住我的身心?難怪出去的人都不想回來。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個了。這個地方我是絕不會回來的?!钡诰蜆I(yè)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下,他們很難有所作為。年輕人朝氣蓬勃的活力、浪漫的理想主義、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奮斗的行動,都會受到現(xiàn)實的阻擊。涂自強將時運不濟歸咎于“我沒有進(武漢大學)這樣的大學,還是我努力不夠”。有學者撰文指出,當代鄉(xiāng)村青年正經歷“向下的頹敗”和逆來順受的安心認命。因此,與其說涂自強是在進行努力奮斗,毋寧說是在認認真真進行打工者的掙扎。他們的掙扎,某種意義上,與時代具有高度偶合與同構性質。所以他們甘心認命。小說寫道:涂自強聽了心里悶了一下,但他很快釋然。他想,上天給我的就是這樣的世界吧。而給他的就是那樣的。倒是趙同學對涂自強說,我真的覺得命運對你很不公平。涂自強笑笑說,我沒這樣想。因為這就是我們各人的命運。我也從沒指望這世上有一個公平的社會。一定程度上,安心認命、妥協(xié)現(xiàn)實、獨自排遣、自我放逐成為這些“沉默的大多數”的“悲傷”心靈體驗。方方寫道:“我經常遇到這樣一些年輕人,比如修電腦的小伙,修馬桶的年輕人,以及街上散發(fā)宣傳廣告的人……他們的言談舉止顯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的神情大多也很平靜和坦然,仿佛認定這就是他們的人生?!械哪贻p人已然覺得社會就是這樣,自己也只能這樣。但事實上,過上正常的生活,本不應該成為一種掙扎的狀態(tài)?!笨傊?無論在現(xiàn)實還是文學世界里,高加林們的風光不再,孫少平們的拼搏也被拼爹所擊潰。大量的鄉(xiāng)村青年進城后,成為蟻族最主要構成,翻轉了1980年代以來城鄉(xiāng)青年的力量對比,并進一步拉開差距。鄉(xiāng)村蟻族常常只好匍匐在命運腳下,夢想被現(xiàn)實碾碎。與高加林的青春飛揚、孫少平的自信樂觀相對比,涂自強的自我退縮、自生自滅顯得那么暗淡無望和讓人痛心。高加林和孫少平身上有更多強者對命運的抗爭和決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因此,我們從高、孫二人身上,讀出的是勵志、發(fā)狠、不服———硬漢的奮斗。他們在與“臉朝泥土背朝天”的命運抗爭中雖敗猶榮,從中展示的強者姿態(tài)激勵了千千萬萬個后來者。問題是,為什么在1980年代,他們能夠成為強者,并有為理想而奮斗的自覺意識、家國擔當、激情和行動?看孫少平,這位蟻族的先驅把打工看作謀生活命和人生歷練的途徑。小說描寫道:職業(yè)的高貴與低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生活的價值。相反,他現(xiàn)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歷經千辛萬苦釀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這種認識叫做“關于苦難的學說”。李銀河關于“虐戀”的分析可深化我們的理解,她指出,身體作為精神的他者與障礙,是精神成長必須戰(zhàn)勝和克服的,因此,受虐帶來的不是痛苦而是快樂與幸福,這意味著苦難不但不是對生命的剝奪,而是對生命的賜予,在虐戀活動中因受難抵達人類忍耐力的極限,體味到最大的自由感和酣暢淋漓感,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權利和感覺。孫少平們正是在受難中得到奮斗的成就與自我升華。(P197)因此,對于孫少平,他的勵志精神、高聳人格、主體意識、為擔大任而勞其肌骨餓其體膚的“虐戀”以及為民族國家復興的憂國憂民等宏大志向,挑戰(zhàn)命運、啟蒙情結、報國情懷的精神都昭示那個時代一代青年的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1980、1990年代,在孫少平等青年身上,不僅為個人的出人頭地而努力奮斗,為改變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而不懈抗爭,且主動將個人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讓個人價值在為集體、國家的未來奮斗中閃光與升華。但1990年代后的鄉(xiāng)村青年很少葆有這樣的精神?!度松贰镀椒驳氖澜纭凡粌H表現(xiàn)進城“蟻族”(硬漢)鮮明的歷史主體意識和強烈的進取精神,還充溢著大地之子的粗糲、強悍、堅韌、高貴。孫少平是鄉(xiāng)村蟻族的代表,鮮明表征出1980年代的社會氛圍和大眾文化心理:懷揣夢想,昂揚向上、力爭上游,只要拼搏,就能奮發(fā)有為。馬克斯·舍勒論述了怨恨的群眾心理學基礎,怨恨作為普遍存在的情感,有其產生的社會、心理機制。他宣稱:“原則上所有的人彼此都能進行全面比較的社會,絕對不可能是無嫉妒和無怨恨的社會。”舍勒的觀點可概括為:(一)怨恨型人格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主要人格類型;(二)現(xiàn)代怨恨型人格產生的土壤是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結構與政治結構。舍勒將現(xiàn)代社會定位為“普遍攀比”的社會,其意是,現(xiàn)代個人只有將自己與他者進行比較時才能確定自身的價值。(P404)因而,現(xiàn)代政治所承諾的平等和烏托邦與社會現(xiàn)實存在的不平等,一旦在攀比的價值量度中被衡量,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落差就會醞釀社會怨恨。王一川對怨恨理論進行引申———怨羨。他認為,怨恨與羨慕相交織的心態(tài)構成中國人現(xiàn)代性體驗的基調,與怨羨情結相隨的求變動力是中國現(xiàn)代性體驗的實質。(P55)比如,高加林破帽遮顏去城里掏糞,被克南媽羞辱以后,他的反應是這樣的,“心中燃燒著火焰,望著悄然寂靜的城市,心里說:我非要來這里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識,我比這里生活的年輕人哪一點差?我為什么要受這樣的屈辱呢?”正因這種“怨恨與羨慕相交織的現(xiàn)代性體驗”,成為孫少平們追求路上不竭動力,造就了他們大寫的人格與強大“氣場”。再看涂自強,他們不僅沒有“怨羨”,反而對命運的逆來順受:“我就這命哩”、“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這世上何曾有過平等的時候。該認的,你自己都得認,然后自己下氣力改變就是了?!鄙踔翆⒆约旱拿\歸因于“莫不是,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我有原罪?這本就是我的原始創(chuàng)痛?想到這些,他的心有些悲傷。這悲傷令他有無奈感?!笨傊?1980、1990年代是蟻族可能實現(xiàn)夢想的波瀾壯闊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社會心理和文化邏輯是:一切皆有可能。無論是鄉(xiāng)村青年還是落榜考生,無論是外出務工還是下井采礦,都可能通過奮斗和不懈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是這個寬宥的年代,賦予了他們上升通道,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在奮斗中,看到了未來和希望。盡管這些“外省人”并沒有收獲應有的成功,但在他們身上,仍可強烈感受到那些可貴的品格和崢嶸的棱角。歷史邏輯中,鄉(xiāng)村青年奮斗的艱難軌跡如此清晰可辨。在高加林或孫少平的身上,不論世道如何艱難,他們始終高揚理想主義旗幟,充滿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斗的激情和“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氣概。因此,他們的“失敗”有“悲壯”色彩,而涂自強的“個人悲傷”則顯得“悲涼”和令人不安??傊?他們的命運是與時代有著強烈呼應的。涂自強的苦苦掙扎,置放在中國社會加速城鎮(zhèn)化、就業(yè)形勢吃緊、超高房價、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結構性因素變化背景下看待,不僅嚴絲合扣,更顯得具有某種“歷史合理性”和標本價值。二、涂自強式的命運合理、充分的階層流動是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源泉,只有實現(xiàn)社會的良性流動,社會才能在飛速前進中保持穩(wěn)定與平衡。1978年,中國吹響的改革開放號角中,社會層面的最強音就是打破了“出身論”與“血統(tǒng)論”對人的桎梏?;謴透呖?讓無數青年有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平等機會,實現(xiàn)正常社會流動。正是充分的階層流動,為30多年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持續(xù)動力和人才支撐。從教育層面看,教育和因教育而獲得的技能,是現(xiàn)代社會主導社會流動的最重要的機制。過去,農家子弟改變命運的主要路徑是:家庭貧困———發(fā)奮讀書———考上大學———順利工作———改變家境。但現(xiàn)在這一傳統(tǒng)的底層向上流動模式出了問題,“階層固化”成為這個時代廣為詬病的社會癥候之一。有學者指出,“‘蟻族’身上的教育分化體現(xiàn)了階層再生產的機制,家庭背景影響了教育獲得,獲得的教育結果又影響了其職業(yè)狀況”(P48)因此,涂自強個人的悲傷,毋寧說喻示了鄉(xiāng)村青年讀書的無用、奮斗的無望———這或許正是“徒自強”的深層隱喻。正如涂自強是山溝溝里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卻只能就讀毫無名氣的本二大學一般,當今社會,大量的農村孩子只能聚集在邊緣化的三流本科大學。就此,涂自強們卻深深歸責于自己“不夠努力”———事實上,他們不可謂不努力,不拼命,然而一切似乎命定,不論涂自強怎樣敦促自己“男兒當自強”、“拼搏行動”,現(xiàn)實中的頭破血流,理想的黯然失色乃至生命付出的代價,仍然說明這一切都是“徒自強”。孟繁華指出,“涂自強是多么規(guī)矩的青年啊,他沒有抱怨、沒有反抗,他從來就沒想做一個英雄,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命運還是不放過他直至將他逼死,這究竟是為什么!一個青年努力奮斗卻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扼制他的隱形之手究竟在哪里,或者究竟是什么力量將涂自強逼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一個沒有青春的時代,就意味著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時代?!弊髡叻椒皆趧?chuàng)作訪談時也說:“涂自強并不抱怨家庭,只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善良地認為這只是‘個人悲傷’。他非常努力,方向非常明確,理想也十分具體。但結果卻是,一直在努力,從未得到過。其實,他拼命想得到的,也僅僅是能在城市有自己的家、讓父母過上安定的生活———這是有些人生來就擁有的東西。然而,最終夭折的是不僅是理想,還有生命。”其實,答案就在小說中。涂自強畢業(yè)后只能在一家餐館打工謀生,一個大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了他的命運之謎:“窮人的孩子,讀了也是白讀,4年出來,照樣找不到事做。有錢人家孩子,同樣也是白讀,因為不讀書也能找到好工作?!蓖孔詮姷谋瘋?劇),表面看,他父親的死亡、母親受傷和“失蹤”、工作的屢起屢仆、積勞成疾罹患肺癌等等,看似極具個人色彩和偶發(fā)性質。命運也的確沒有眷顧這個苦命的人兒,似乎一切苦難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他的存在和運命就像微塵一樣飄忽和無足輕重,恰如小說中所說,“這樣的一個人該有多么的孤單。他生活的這個世道,根本不知他的在與不在。或者說,他渺小到人們根本不可能去記得他?!钡?涂自強的悲傷(劇),卻又是偶然中的必然。涂自強的個人悲傷表征著日漸龐大的蟻族的殤痛,這是鄉(xiāng)村進城大學畢業(yè)生群體的縮影。在涂自強的身上,濃縮了這類青年的命運,折射出社會轉折處的隱憂和時代前行之殤。對于“涂自強”式的命運,方方感慨道:“他是一個溫和而又努力的人,目標很清晰,只是想在一個城市待下來。他的命運不僅僅是社會不公平問題,是很多社會問題的綜合,比如城鄉(xiāng)差距、失孤老人無助等等,這些大問題看起來像灰塵,但到了一個人那里就成了一座山,他再堅強也無法抵御。”其實,不管怎樣,“涂自強式”的命運,既是個人的,也是群體的,既是鄉(xiāng)村的,也是城市的,既是社會的,更是時代的。只不過,到了今天,鄉(xiāng)村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呈現(xiàn)出打工化、蟻族化、飄泊化的時代特征和群體樣貌,在這條逐漸下行的道路上,依然還掙扎著數量龐大的鄉(xiāng)村蟻族。如果說前后幾代鄉(xiāng)村蟻族有什么區(qū)別的話,那就是“高加林身上有一股‘氣’,這股氣相當混雜,既有草莽氣也有英雄氣,既有小農氣息也有當代青年的勃勃生機。高加林給人的感覺是總有一天會東山再起卷土重來?!?、“高加林內心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勁’,這種性格在鄉(xiāng)村中國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多有出現(xiàn)。但是,到涂自強的時代,不要說高加林的‘狠勁’,就是合理的自我期許和打算,已經顯得太過奢侈。”、“涂自強一出場就是一個溫和謹慎的山村青年。這不只是涂自強個人性格使然,他更是一個時代青春面貌的表征?!睕]有人脈、沒有財富是這些鄉(xiāng)村蟻族的特征,惟其如此,他們只有兩條道路,一是不得不拼死打拼,與同樣貧病交加的親人偎依取暖,相依為命,負重前行。他對母親的愛與訣別是小說中最令人動容和傷懷的段落———涂自強瀕死前的愿望是,“他一出生便在母親懷抱,倘若能死在母親懷抱,該是何等的幸運?,F(xiàn)在他卻不能。他必須與母親生離死別,從此與她各走各路?!薄@樣的悲傷與凄涼是刻骨銘心和令人震撼的。這讓人想起另一首打工詩歌《等買火車票的女孩被踩死一只》(作者:嗦羅蜜)“……子宮里溫暖/他感不到生活的冰涼……/我想象那個躺在廣場上的麻雀一樣的女孩/在最后一刻/她有沒有懷念起在母親子宮里的快樂時光/那時侯她也是一條潔白的魚/吮著腳趾,滿懷著希望。”二是不得不轉而像同樣來自鄉(xiāng)下的馬同學一樣,傷痕累累后悟出人生奮斗的“真諦”,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好容易從鄉(xiāng)下走了出來,得走得遠一點才是?!薄澳阋詾榭课覀冏约簡未颡毝纺苄?沒機會的?!薄叭绻覀€家里有背景的女人當老婆,莫名其妙就能省下至少20年時間。有靠山和沒靠山,結果是完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