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聲譽對于銀行擠兌的影響銀行聲譽、存款人預期與銀行擠兌_第1頁
銀行聲譽對于銀行擠兌的影響銀行聲譽、存款人預期與銀行擠兌_第2頁
銀行聲譽對于銀行擠兌的影響銀行聲譽、存款人預期與銀行擠兌_第3頁
銀行聲譽對于銀行擠兌的影響銀行聲譽、存款人預期與銀行擠兌_第4頁
銀行聲譽對于銀行擠兌的影響銀行聲譽、存款人預期與銀行擠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行聲譽對于銀行擠兌的影響銀行聲譽、存款人預期與銀行擠兌

一、銀行擠兌的長期均衡本文描述的銀行聲譽是儲戶對銀行履行其義務的能力的評估,反映了銀行在儲戶看來的可靠性。通常將銀行分為強(tough)銀行和弱(weak)銀行,前者不惜一切代價,堅定地執(zhí)行承諾,后者則會通過效用比較選擇特定時期的政策,不受以往承諾的約束。但無論強銀行還是弱銀行,都是追求效用最大的理性主體,只是其目標偏好不同。在信息不完全條件下,存款人根據所觀察的銀行行為,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銀行屬于強銀行(或弱銀行)的概率形成的判斷,就是銀行的聲譽。銀行聲譽越好,其對存款人預期形成的引導作用越強;反之,則越弱。由于銀行聲譽影響存款人預期的形成以及存款人對于銀行策略的反應行為,因而對保持銀行的穩(wěn)定性非常重要。聲譽好的銀行能夠承受較高的外部沖擊,從而避免銀行擠兌的傳染效應,這就使聲譽成為銀行的一個強有力的約束機制。銀行作為以貨幣資金為經營對象的特殊經營機構,面臨著多樣化、復雜化的金融風險,其中流動性風險處在最前沿,是銀行內部問題導致擠兌以至破產倒閉的直接原因。近十年以來,尤其是自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機構因流動性不足而破產的案例時有發(fā)生。關于銀行擠兌的文獻比較豐富,以下介紹幾個著名的觀點。Diamond和Dybvig(1983)提出關于銀行擠兌的D-D模型。D-D模型指出,在大數定理的作用下,正常情況下銀行可以借短貸長,進行期限結構的轉化。然而一旦人們對銀行的安全狀況產生懷疑(由于對投資項目盈利性的懷疑或者由于某些傳聞),就會從中抽回資金。由于銀行實行“順序服務原則”,儲戶唯恐取不回資金,紛紛前往銀行“擠兌”,這樣就形成一個糟糕的均衡狀態(tài)。該研究指出對銀行的高度信心是銀行部門穩(wěn)定性的源泉,認為銀行的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者的流動性要求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的資產較之負債缺乏流動性。Jacklin和Bhattacharya(1988)建立了基于信息的銀行擠兌模型,該模型假定存在一個無風險的短期技術和一個有風險的長期技術。模型的特點是引入一個雙向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不能觀測到存款者的真實流動性需要,而存款者也不知道銀行資產的真實狀況。當一部分存款者獲得了關于銀行風險資產回報的不利信息(而不是擔心其他存款者的行動)時,銀行擠兌就會作為唯一的均衡而發(fā)生。Corton(1985)則研究了“噪聲”指標是如何導致銀行擠兌的。Dowd(1992)繼續(xù)這一研究,認為如果銀行資本充足的話,存款人就沒有理由害怕資本損失,不會參與擠兌。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應用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預期的假設前提下,將Barro(1986)和Vickers(1986)貨幣政策模型進行簡單變形,通過建立銀行與存款人的行為博弈模型,分析銀行聲譽對存款人信心的影響以及銀行的策略行為。二、非完全信息動態(tài)游戲的模型(一)銀行的主要業(yè)務能力,為存款保(1)博弈雙方——銀行和存款人在博弈中對其對手的特征、戰(zhàn)略空間、支付函數不完全了解,即信息是不完全的。(2)博弈雙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當銀行不公布其不良資產指標時,存款人將永遠不能直接獲得該指標的信息。但是存款人可以借助中央銀行等監(jiān)督機構來獲取一定的信息,另外存款人還可以通過一些私人渠道獲取信息,并借助媒體和網絡散播。(3)銀行的產權明晰,具有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銀行對其財產的所有權、支配權等一系列權力是清楚的。在一個模糊產權歸屬下,銀行可能會對追逐利潤無動于衷。(4)假定存款保險制度不是對所有的存款保險,而是只對一定額度之內的存款保險,這樣就會弱化存款保險制度產生的存款人道德風險,存款人就會有激勵監(jiān)督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型中的信貸市場中有足夠數量的銀行來參與競爭,從而保證聲譽機制正常發(fā)揮作用。(5)存款人根據獲取到的關于銀行到期償付能力信息來決定是否保留在銀行的存款。銀行的償付能力取決于銀行的不良資產水平,當存款人觀察到的信息表明銀行不良資產水平較高,從而容易發(fā)生償付能力危機時,存款人會選擇提前提款,這樣銀行擠兌就會發(fā)生。(6)決策時序為:在每一期開始時,銀行向存款人公布其新增不良資產率,存款人根據該指標和其擁有的知識形成該指標的預期值,并據以決定是否去銀行取款;然后銀行視該預期值為給定的,選擇能夠優(yōu)化其目標函數的新增不良資產率。(二)擠兌風的結果為簡化分析,我們選取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來代表銀行聲譽,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高說明銀行的聲譽差,存款人會對銀行的聲譽產生懷疑,從而引發(fā)擠兌銀行行為。為剖析銀行聲譽對于存款人信心和銀行擠兌的影響,我們對Barro(1986)和Vickers(1986)貨幣政策模型進行簡單變形,用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貨膨脹率,假定銀行的決策目標為實現銀行的穩(wěn)定和投資于高風險項目的成本最小化。由于銀行不僅要考慮當前利益,還要考慮未來利益,所以其決策目標函數是使受決策影響的整個未來時期的總成本的期望現值和最小:其中,Ft是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Fe是存款人根據上一期信息形成的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的預期值;δt是t期折現系數,折現系數δt越小,表明銀行越關心眼前利益;反之,折現系數δt越大,表明決策者越關心長遠利益;bt是銀行對實現其降低新增不良資產率的相對關心程度(bt值越小表明銀行對降低其新增不良資產率越關心,反之表明銀行對其高風險收益越關心。b=1意味著銀行是弱銀行,以銀行的短期收益為絕對目標;b=0意味著銀行是強銀行,以降低其新增不良資產率為絕對目標)。該式的第一項反映了新增不良資產率大于0的成本;采用二次式是因為一旦銀行新增不良資產率較高,會導致存款人信心下降,從而發(fā)生擠兌風潮,此時的成本與新增不良資產率成指數關系。該式的第二項反映了銀行新增不良資產率大于存款人預期的銀行新增不良資產率的收益,當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較高時,說明銀行投資于高風險項目,從而可能賺取超額的利潤;采用一次式是因為該收益與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成線性關系。在博弈開始時(t=0),銀行是強銀行即b=0時概率是P0,是弱銀行b=1時概率為1-P0,假定Yt為時期t內弱銀行假裝強銀行的概率,Xt為存款人認為弱銀行假裝強銀行的概率;因此均衡狀態(tài)時,Xt=Yt,但銀行不能通過選擇Yt來操作Xt。在單階段博弈中,銀行的最優(yōu)新增不良資產率是F=b=0(由(1)式解一階條件得出)。這是一次性博弈中銀行的最優(yōu)選擇,即在一次性博弈中,理性的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會大于0。如果銀行在t期的聲譽是Pt,即t期銀行是強銀行的概率為Pt,強銀行不增加其新增不良資產率的概率為1,根據貝葉斯法則,銀行在t+1期的聲譽是:即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零,則存款人將增加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強銀行的概率。如果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在t期大于零,則有即存款人觀察到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大于零,則銀行為弱銀行。接著考慮博弈最后兩期(t-1與t)模型的解,在最后一個時期t中,銀行沒有必要再樹立良好的聲譽,因此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一定會大于零,設定Ft=1。存款人的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是0的概率為Pt,是1的概率為1-Pt。則存款人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是Le=1-Pt。如果弱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零,則其最后一個時期t的效用函數值為因為,最后一個時期的效用在信譽上是遞增的,這是對以前良好行為的激勵。但是,如果銀行在此之前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等0,則Pt=0,弱銀行將沒有獲取任何產出效益,其效用水平為-1/2。在前一個時期,銀行選擇繼續(xù)假裝強銀行的概率為Pt-1,則存款人的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為:這一存款人的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是銀行為弱銀行概率(1-Pt-1)乘以存款人認為弱銀行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大于0的概率后再乘以一個軟弱銀行的、一次有效的、等于1的最優(yōu)偏離度??紤]Yt=0,1的純戰(zhàn)略情形,如果弱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在t-1期大于0(Yt-1=0,Ft-1=1),那么Pt=0,則弱銀行的總效用為:若弱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在t-1期等于0(Yt-1=1,Lt-1=0),那么銀行的總效用為:同理,當Yt-1=1構成弱銀行的均衡戰(zhàn)略,Xt-1=1,從而Pt=Pt-1,因而得。如果存款人在t-1階段認為銀行是強銀行的概率,銀行的聲譽會更好,從而促進弱銀行更積極地假裝強銀行??傊?t期重復博弈的均衡取決于銀行的初始聲譽水平(模型的均衡為混同均衡)狀況:1.如果初始聲譽水平,則強銀行選擇F0=F1=…=Ft-1=Ft=0,始終選擇其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0;弱銀行選擇F0=F1=…=Ft-1=0,Ft=1,即弱銀行在t期前一直堅持其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0,而博弈進入最后一階段t時才采取其新增不良資產率大于0,存款人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為存款人認為截到t-1期,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會等于0。而t期的預期偏離值將取決于初始聲譽。T期弱銀行聲譽的演進路徑為:P0=P1=…=Pt,如果Ft=1,Pt+1=0;如果Ft=0,Pt+1=1,強銀行的總效用現值為0,而弱銀行的總效用貼值為。2.如果初始聲譽,則博弈的均衡是分離均衡:強銀行選擇F0=F1=…=Ft-1=Ft=0,弱銀行選擇F0=F1=…=Ft-1=Ft=1,即弱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在博弈一開始就大于0,存款人預期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為:F0e=1-P0:;如果F0=1,F1e=…=Ft-1e=Fte=1;如果F0=0,F1e=…Ft-1e=Fte=0。銀行聲譽的演進路徑為:如果F0=1,P0=P1=…=Pt=0;如果F0=0,P0=P1=…=Pt=1。強銀行的效用水平是0;弱銀行的效用水平貼現值是:。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銀行的初始聲譽水平影響了模型的均衡,這是因為銀行面臨著一個多階段效用最大化問題。弱銀行進行決策時,必須考慮該行動對自身聲譽及對存款人未來預期的影響,銀行面臨的實際問題是選擇適當的時機,利用存款人信息不完全非對稱性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對于弱銀行來說在強聲譽條件下獲得的總效用遠遠大于弱聲譽條件下獲得的總效用。因此,銀行為強銀行的初始概率P0越小,弱銀行的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0聲譽越低,繼續(xù)選擇其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0以維持其聲譽的價值越低(即獲得效用越低),因而,必然在第一期即采取其新增不良資產率大于0的最優(yōu)行動。相對于重視未來收益,擁有相對較高的貼現率的弱銀行而言,初始聲譽越高,采用其新增不良資產率等于0的積極性越高。而為了獲得更佳的效用,銀行有必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初始聲譽。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銀行都希望,從而實現長期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長期重復博弈中,需要培育銀行的聲譽機制,使銀行能夠在考慮長期利益的條件下,減少弱化聲譽的行為,從而保持銀行的穩(wěn)定性。三、銀行聲譽的累積性表現在對人的影響通過上面的模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在銀行和存款人的博弈中,銀行聲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良好的銀行聲譽有助于引導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預期,減少銀行擠兌的發(fā)生,并且由于聲譽的累積效應,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銀行聲譽同提高銀行的穩(wěn)定性是一致的。為了增強存款人對銀行的信心,銀行必須吸取以往銀行擠兌的教訓,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博取存款人的信任。第二,銀行聲譽具有積累性和易毀性特征。累積性表現在銀行聲譽的正向運動中,銀行聲譽的形成是存款人心理變化逐漸轉變的過程,這就決定了銀行聲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培養(yǎng)。只有經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良好的銀行聲譽才能夠形成。易毀性表現在銀行聲譽的負向運動中,銀行聲譽很脆弱,一旦存款人對銀行聲譽發(fā)生懷疑,就可能產生負反饋效應,導致銀行聲譽毀于一旦。雖然銀行可以彌補其毀壞的聲譽,但需要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第三,良好的銀行聲譽需要一定的制度來支持其正常運行。這些制度應該包括發(fā)達成熟的銀行體系、有效的銀行內部治理機制、公開的銀行業(yè)信息披露制度和部分存款保險的存款保險制度。發(fā)達成熟的銀行體系能夠營造一個有效的市場競爭氛圍,公開的銀行業(yè)信息披露制度是聲譽信息能夠順暢傳導的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