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
析)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費孝通先生曾將中國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為“差序格局”,即“以己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關系網絡?!边@種差序格局的結構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之中。其中,父子、兄弟關系是最基本的層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個層次都從這里獲得其構造原則。如同鄉(xiāng)關系、師徒關系、君臣關系。據此可知,“差序格局”A.產生于儒家三綱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緣政治得以延續(xù)C.可能阻滯社會結構的更新 D.成為社會等級的表現形式【答案】C【解析】據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關系網絡……普遍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父子、兄弟關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宗法等級制度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影響深遠,這種制度根深蒂固,不利于社會轉型和社會結構的更新,故C選項正確;儒家三綱五常思想形成于漢代董仲舒新儒學,而宗法等級制度在周代已經存在,故A選項錯誤;先秦血緣政治已經被秦朝后的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差序格局”是社會等級的基礎,故D選項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差序格局”的含義,需要結合材料具體信息,例如:父子、兄弟關系是最基本的層次,普遍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再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出宗法等級制度不利于社會轉型和社會結構的更新的結論,據此即可正確判斷。公元前74年,昭帝病死,因其無后,群臣推舉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兒子廣陵王劉胥繼位,有人提出廣陵王劉胥失德,不可以承繼宗廟,內朝大司馬霍光遂以皇太后的名義下詔令昌邑王劉賀繼位,不久霍光等大臣又以失德的罪名廢了劉賀,將劉詢從民間迎入宮中,于同年7月繼位。這反映了A.漢代帝位的傳承中淡化嫡庶觀念 B.中朝制度無法有效維護專制皇權C.西漢時期宗法制度已經蕩然無存 D.當時帝位傳承中有民主評議機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漢武帝子昭帝病死后,中朝大司馬霍光以皇太后的名義下詔由昌邑王劉賀即位,不久又以失德的罪名廢了劉賀,從民間迎立劉詢?yōu)榈?,可見中朝制度引起專權干政而無法維護專制皇權,故B項正確;材料中漢昭帝死后,因其無后,群臣推舉漢武帝唯一在世的兒子劉胥即位,可見漢代帝位傳承嫡庶觀念濃厚,故A項錯誤;C項表述過于絕對化,應排除;材料信息沒有反映民主評議機制,故D項錯誤。漢朝時廷議是皇帝臨時召集的,人員和時間不固定,決定的事情僅供皇帝參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議決政事。宋朝宰相以外還有執(zhí)政,就是副宰相,這個人數比唐朝要多。宋朝是由宰相和執(zhí)政議決大政。這表明唐宋時期A.中央官員職責分工更加明確 B.宰相權勢和地位持續(xù)下降C.決策群體擴大和決策制度化 D.政治決策的效率不斷提高【答案】C【解析】AB材料無法體現;根據“漢朝時廷議是皇帝臨時召集的,人員和時間不固定,決定的事情僅供皇帝參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議決政事”“宋朝是由宰相和執(zhí)政議決大政”體現出決策制度化,根據“人員和時間不固定”“這個人數比唐朝要多”表明決策群體擴大,故C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政治決策的效率不斷提高",排除D。【名師點睛】依據材料是解題關鍵,ABD與材料無關,排除即可。錢穆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中說:“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當時地方騷亂,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職權能力有限,全國選舉難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務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訪同鄉(xiāng)輿論,開列各地區(qū)人才,造成表冊,送政府作為錄用之根據”。這段史料可以用來說明A.國家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建體現了時代特征 B.選官制度體現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博弈 C.制度的設計要與社會經濟水平相一致 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區(qū)人才的選拔【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既體現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地方的輿論,在本質上體現了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博弈,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B本身是正確的,但材料不涉及“時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C本身是正確的,但材料不涉及“社會經濟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選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區(qū)人才的選拔,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名師點睛】文字型材料選擇題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這些材料包括歷史文獻、歷史人物的言論、詩詞等,它的選擇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試題一樣,必須首先讀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來意思,然后將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識與課本“掛鉤”,借助課本知識進行選擇。河南、江蘇兩地科舉考試狀元人數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蘇781749上表呈現的變化反映了A.理學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B.經濟發(fā)展促進文化興盛C.中原地區(qū)經濟急劇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趨勢明顯【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圖表題關鍵要找出不同年份(年代)、地域方面所給數值的變化趨勢,根據題干“河南、江蘇兩地科舉考試狀元人數表”我們可知該表涉及的數值是狀元人數的變化,分析圖表可知從唐到清,河南的狀元人數逐漸減少,江蘇則逐漸增多,而中國古代經濟中心從隋唐時期開始南移,直至南宋南移完成,此后經濟中心始終在南方,這說明南方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教育文化的興盛。故選B項;理學影響不是材料中體現,故A錯誤;中原地區(qū)經濟表格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政治中心仍在北方,故D項錯誤。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唐代實行宰相集體議政制度,三省宰相不僅都要參與詔令的決策和審議,還要在對所議詔令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形成正式決策。這種“宰相一致原則”A.提高了行政決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決策權C.旨在制約皇權的濫用 D.體現了權力的制衡性【答案】D【解析】由“行宰相集體議政制度,三省宰相不僅都要參與詔令的決策和審議,還要在對所議詔令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形成正式決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宰相委員制,相互分工、相互制約,體現了權力的制衡,故本題答案選D項;A項不選,“宰相一致原則”需要時間,不會提高行政效率;B項不選,皇帝真正的決策權在皇帝手里;“宰相一致原則”是針對宰相實行的,并非針對皇權,C項不符合題意?!久麕燑c睛】“唐代實行宰相集體議政制度,三省宰相不僅都要參與詔令的決策和審議,還要在對所議詔令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能形成正式決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題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結合“宰相一致原則”可以判斷出體現了分權制衡。7.某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中,引用了下組數據。年代道、路、省州數郡國數縣、邑、道、侯國等戶數(萬)西漢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貞觀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開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開寶(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年(1122)26路2881234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他可能研究的主題是A.中國古代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B.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變遷C.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不斷加強 D.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演進【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表格中所涉及的不同時間中的“道、路、省”、“州”、“郡國”、“縣、邑、道、侯國”均是指地方行政區(qū)劃,這些數量的增加或者劃分層次越多反映的是中央集權的加強??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錢穆說,均田是郡縣制度下的井田,而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均田制的實質是貴族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下實現了土地的平均分配C.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國有制 D.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私有制【答案】C【解析】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它是推行分封制的經濟基礎。均田制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是國家把掌握的無主的荒地分流民,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fā)展,故ABD錯誤,答案為C。9.據《史記?平準書》記載,西漢初期,“富商大賈或貯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賤買貴賣,囤積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給。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這反映出當時A.民營作坊己經超過官營手工業(yè) B.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C.富商大賈對社會產生一定影響 D.政府為商業(yè)發(fā)展提供寬松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西漢初年富商大賈經濟實力雄厚,使地方諸侯對富商嚴重依賴,并且控制鹽鐵生產,導致國家財政失去重要的來源和普通百姓生活困難,可見漢初富商大賈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故C項正確;明朝中后期民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故A項錯誤;漢武帝時期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與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不同,故B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無體現,應排除?!久麕燑c睛】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需要掌握西漢初年富商大賈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隋文帝楊堅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將州、郡、縣三級改并為州、縣二級,克服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地無百里,數縣并置”和“戶不滿千,二郡分領”的弊端。此舉A.節(jié)省了中央財政支出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權威C.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D.打擊了地力豪強勢力【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隋朝對地方機構進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項錯誤;地方機構的改革與中央政府的權威無關,故B項錯誤;地方機構的改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反映出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故D項錯誤?!久麕燑c睛】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結合隋代地方行政區(qū)劃改革的目的解答即可。唐初政府鼓勵年輕寡婦再嫁,鼓勵早婚多育,屆時不婚,官府強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錢贖回饑民賣掉的子女,將人口的增減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標。這些措施A.顛覆了傳統(tǒng)的綱常倫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賦稅繁重C.改變了官吏選拔的標準 D.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中鼓勵早婚多育,將人口的增減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標可以看出,政府采取多種措施來增加人口,隨著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唐朝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所以答案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人口增加唐朝時廣東地區(qū)“嶺南之田,所種惟稻”,到明清時,出現了“惟知貪財重利,將土地多種龍眼、甘蔗、煙葉之屬,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當時A.農業(yè)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農作物產品逐步商品化C.小農經濟開始逐漸解體 D.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在材料中只說到了廣東地區(qū)農村中種植作物的變化,沒有提到是否產生雇傭關系,不能得出農業(yè)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在唐朝時農村中種植的惟稻(只有稻),而在明清時惟知貪財重利,將土地多種龍眼、甘蔗、煙葉之屬,以致民富而米少(多種植經濟作物,而種植稻米的少了),說明了明清時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項正確;在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的侵略小農經濟開始解體,解體的標志是傳統(tǒng)的棉紡織業(yè)的衰敗,材料中沒有涉及到棉紡織業(yè)的衰敗,農民的破產,故C項錯誤;在明清時期政府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故D項錯誤??键c:古代中國的經濟?古代的商業(yè)?農作物產品逐步商品化宋代太湖平原盛產糧食,古諺云“蘇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時期,江漢平原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地,民間俗稱“湖廣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則出現了糧食不能自給的情況。太湖平原的這一變化是由于A.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變化 B.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進C.農業(yè)生產關系的改變 D.農業(yè)生產人口的增加【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由于棉、絲手工業(yè)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棉、桑的推廣種植;糧食生產退居次要地位,由糧食輸出地變?yōu)榧Z食輸入地,這體現了太湖平原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變化,故A項正確;明清時期,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改進不大,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農業(yè)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沒有發(fā)生改變,故C項錯誤;農業(yè)生產人口的增加也不會影響成為糧食輸入地,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明中葉,《華亭縣志》記載:“里媼晨抱紗入市,易木棉以歸;明旦復抱紗以出,無頃刻閑?!薄端山尽酚涊d明人詩云:“平川多種木棉花,織布人家罷緝麻,昨日官租課正急,街頭多賣木棉紗”。這說明明代A.松江壟斷了全國棉紡織業(yè) B.棉紡織業(yè)紡和織出現分離C.江南自然經濟已開始解體 D.江南地區(qū)農業(yè)的衰落【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可知,題干信息不能反映松江壟斷了全國棉紡織業(yè),排除A項。根據題干可知,買棉織成紗,紗不是用來自己織布,而是拿到市上換棉或出售,體現紡織分離,B項正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C項。題干只是描述了紡紗的情況,不能說明農業(yè)的衰落,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題干的意思“抱紗入市,易木棉以歸”“賣木棉紗”。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領域,公民不分貧富和出身均有參與政治生活的同等權利。下列最能體現上述特點的是A.所有公民均可參加公民大會 B.抽簽選舉,輪番執(zhí)政C.按財產多寡劃分等級 D.享受“觀劇津貼”【答案】B【解析】材料突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平等性,強調了公民參政的平等權利。雅典民主政治實行抽簽選舉,輪番而治,保證了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機會和權利的平等性,故B正確;雅典合法公民才可參加公民大會,故A項錯誤;財產等級制不能反映權利的平等性,故C項錯誤;D項與參政權利無關,故排除?!久麕燑c睛】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實質,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傲_馬法的發(fā)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個人獨裁意志的結果,而主要是憑借裁判官的審判實踐和法學家的理論活動,在改造和繼承舊有的法律規(guī)范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辈牧弦庠谡f明羅馬法A.不受立法機構的制約 B.創(chuàng)制過程具有較強的伸展性C.不必執(zhí)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根據材料“主要是憑借裁判官的審判實踐和法學家的理論活動,在改造和繼承舊有的法律規(guī)范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可知,羅馬法在創(chuàng)制過程具有較強的伸展性,體現了羅馬法律的開放性和靈活性,B正確;不受立法機構的制約、不必執(zhí)行皇帝的敕令與材料無關,排除AC;羅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但與材料無關,排除D。所以選B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羅馬法的特點【名師點睛】羅馬法的特征(1)從地位上看:羅馬法是古羅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歐洲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律體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從形式上看:體現出與時俱進、適應時代和形勢需要的特點。(3)從內容上看:維護了羅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會地位,調整了財產關系,規(guī)定奴隸制度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時代性的特征;內容豐富、體系完善,涉及政治、經濟、思想等多個領域。(4)從作用上看:是維系帝國和鞏固統(tǒng)治的強有力的工具,對后世的影響深遠。(5)從局限上看:體現出帝國統(tǒng)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對于被統(tǒng)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實質是維護少數奴隸主利益的工具,屬于奴隸制法律體系。17.18世紀中葉,一位英國內閣成員在議會發(fā)言中說:“諸位都知道,媾和與開戰(zhàn)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我們的憲法始終表明,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zhàn)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边@表明在當時的英國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立憲政體未能阻止國王專權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國王仍舊保留某些名義權力【答案】D【解析】英國光榮革命后,頒布了《權利法案》使國王的權利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剝奪國王的權利,國王擁有行政等權利,因此國王“有權不讓議會參與”,與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無關,故A錯誤;題中“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表明國王已不可能專權,故B項錯誤;18世紀中葉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內閣不對國王負責,故C錯誤;18世紀中葉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后,國王盡管“統(tǒng)而不治”,但仍保留“媾和與開戰(zhàn)”等名義權力,故D項符合。觀察下表,英國19世紀前期經濟結構的變化直接推動了英國英國經濟各部門的收入分布(單位:萬英鎊)類別農林漁牧工礦建筑商業(yè)運輸地產房租1688年19309905602501801年75505430405012201831年79501171059002200A.殖民帝國的初創(chuàng) B.光榮革命的發(fā)動C.議會制度的改革 D.工業(yè)革命的開始【答案】C【解析】從表格可以看出,1688年到1831年的英國各部門的收入分布中,農業(yè)增長了4倍,工礦建筑、商業(yè)運輸、地產房租增長了10倍左右,尤其是第二產業(yè)工礦建筑增長幅度最大,聯系所學知識以及材料時間可知,這些變化都是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引起的,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工業(yè)資產階級勢力增長,要求擴大政治權利,推動了1832年的議會改革,故C正確;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1688年光榮革命,1765年工業(yè)革命的開始,A、B、D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876年12月法國新任命的內閣總理茹爾?西蒙在兩院亮相,當他站在眾議院的講壇上時,他先是大聲標榜:“我完全是一個共和派”,繼而又小聲補充道:“也完全是一個保守派?!碑斔驹趨⒆h院的講壇上,他先是低聲說道:“我完全是一個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門表白:“也完全是一個保守派。”西蒙的這種做法折射出當時法國A.總理與皇帝共同執(zhí)掌行政權力 B.保守派與共和派斗爭十分激烈C.共和派在兩院占據壓倒性優(yōu)勢 D.議會兩院的政治立場趨向相同【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1876年,新任內閣總理”、“共和派,保守派”等,本題實際上考查法國資產階級代議制建立的相關內容 民主(共和派)與專制(保守派)的較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盡管法國通過《1875年憲法》,正式確立起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派)與專制(保守派)的較量依然比較激烈,分析、判斷選項,B項表述符合史實和題意;法國實行共和制,沒有皇帝,A錯誤;C不符合材料“我完全是一個共和派”“也完全是一個保守派”,排除;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美國學者帕爾默認為:“從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麥在他任聯邦帝國宰相的二十年間,往往設法在下議院自己這一方取得多數,不過他并不認為在原則上非依賴多數不可,他奉行的信條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權統(tǒng)治這個國家?!边@說明當時的德國A.帝國宰相必須對下議院負責 B.帝國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C.形式性民主甚于實質性民主 D.仍然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俾斯麥認為真正統(tǒng)治這個國家的“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從中可以看出皇帝處于絕對的核心,享有最高統(tǒng)治權,帝國宰相需對皇帝負責,兩者存在權屬關系,故排除A項;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帝國議會完全處于從屬地位,而非最高權力機構,B項不符合史實;故排除;根據“往往設法在下議院自己這一方取得多數”“他奉行的信條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權統(tǒng)治這個國家”體現出形式性民主甚于實質性民主,C正確;當時的德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只不過君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故排除D。【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關鍵信息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權統(tǒng)治這個國家。麥克馬洪(1808—1893)元帥簽署了一項公告:“巴黎居民們,法國軍隊來解救你們了。巴黎自由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們的士兵們占領了最后一處起義據點。今天戰(zhàn)斗結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將被重建?!痹摴姹砻鰽.法蘭西第二帝國已宣告滅亡 B.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實行專制統(tǒng)治C.法國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強大 D.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由“法國軍隊來解救你們了”“巴黎自由了”“我們的士兵們占領了最后一處起義據點。今天戰(zhàn)斗結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將被重建?!钡瓤芍屠韫缱罱K以失敗告終,這說明巴黎公社革命力量相對弱小,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強大,故C正確;A出現在巴黎公社成立之前;B是對“巴黎自由了”的曲解;D材料無法體現?!久麕燑c睛】解答此題的關鍵信息是“法國軍隊來解救你們了”“巴黎自由了”“我們的士兵們占領了最后一處起義據點。今天戰(zhàn)斗結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將被重建?!?,信息表明巴黎公社失敗了。1917年7月,俄國臨時政府下令向德軍發(fā)起進攻,結果俄軍損失慘重。同年9月,俄軍最高總司令科爾尼洛夫發(fā)動反政府叛亂,派兵進逼彼得格勒;在布爾什維克黨的組織下,首都幾萬名工人武裝起來保衛(wèi)首都并最終瓦解了叛亂軍隊。這些歷史事件產生的共同結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蘇維埃B.臨時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為第一屆人民政府成立創(chuàng)造條件 D.推動民主革命轉入社會主義革命【答案】B【解析】1917年7月至9月,十月革命(公歷11月)前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統(tǒng)治時期,外有戰(zhàn)爭慘敗、內有武裝叛亂,使臨時政府陷入岌岌可危的困境。A項是指二月革命;C項是指十月革命;D項是指《四月提綱》?!究键c定位】必修一-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下為1913-1926年俄國的工業(yè)生產情況表:年份項目1913192019251926總產值(按1926年度價格計算,單位:億盧布)102.5113.1077.39110.83產值指數(以1913年為基數100)10013.875.5108.1上表中出現1926年這種工業(yè)生產情況的因素是A.多種所有制并存,恢復商品交換B.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現工業(yè)化C.完善計劃管理,刺激工業(yè)發(fā)展 D.以經濟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答案】A【解析】1926年是新經濟政策推行的時期,新經濟政策允許外資企業(yè)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yè),恢復商品貨幣關系進行調節(jié)生產,促進了經濟的恢復發(fā)展,故A正確;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行公有制,屬于斯大林模式的特點,當時,斯大林模式沒有建立,故B錯誤;完善計劃管理,刺激工業(yè)發(fā)展,強調計劃經濟,不符合新經濟政策恢復商品貨幣關系的特點,故C錯誤;以經濟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D?!久麕燑c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是“1926年工業(yè)生產情況出現的因素”,本題考查學生圖表數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1931年蘇聯購買的機器設備約占世界機器設備出口總額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約有1700名美國工程師在蘇聯重工業(yè)部門工作。由此可知西方國家大蕭條是蘇聯實現工業(yè)化的先決條件蘇聯30年代初的工業(yè)化依賴于西方大國的支持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加速了蘇聯的工業(yè)化建設學習西方技術是蘇聯實現工業(yè)化的有效途徑【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解讀材料可知,蘇聯積極弓I進世界先進的生產技術(包括引進技術和科學家等)以推進本國的工業(yè)化建設,D項表述符合史實和題意;A、C兩項的表述本身錯誤,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是對材料的曲解和誤讀,排除。25.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曾明確指出:“美國的責任是幫助每一個國家獲得最基本的發(fā)展,而不是只幫助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所以現在該是轉向印度這樣的不結盟國家的時候了”“如果我們只是將與欠發(fā)達國家的友誼建立在軍事聯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會使那些國家更加靠近極權主義,并會增加地區(qū)戰(zhàn)爭的可能性”。材料表明美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出于美蘇“冷戰(zhàn)”對抗的需要 B.幫助世界上所有國家發(fā)展經濟C.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打擊基地組織D.拉攏印度與中國展開對抗【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理解分析能力。從“印度這樣的不結盟國家”,“軍事聯盟”,“使那些國家更加靠近極權主義”,“增加地區(qū)戰(zhàn)爭的可能性”這些關鍵信息可見,當時處于冷戰(zhàn)時期,故A項正確;美國不可能幫助“所有國家”,故B項錯誤;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打擊基地組織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而冷戰(zhàn)早在1991年就結束了,故C項錯誤;材料與中國無關,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A??键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美蘇“冷戰(zhàn)”對抗有人將法德的關系作如下比喻:原來兩國都在同一條馬路上開車,各有各的交通規(guī)則,法國采取了“民主”規(guī)則,德國采取了專制規(guī)則,結果一再撞車。現在仍舊在同一條馬路上開車,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規(guī)則,不再撞車了。這里第二個“民主”的含義是指A.民主政治的不斷發(fā)展B.民主權利的逐步擴大C.歐洲的經濟一體化D.法德關系的和解【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法德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歷程,二戰(zhàn)之前,法德兩國時戰(zhàn)時合并以戰(zhàn)為主。二戰(zhàn)以后,法國兩國在共同的利益的促使下尋求和解,促進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所以題目這的第二個“民主”指的是歐洲的一體化進程。AB項是第一個“民主”的含義;D項是第二個民主的原因,故本題答案選C項??键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歐洲一體化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許多國家宣布實施浮動匯率制。韓國和委內瑞拉將其貨幣匯率釘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釘住了“一籃子”15個國家的貨幣,其中每個國家都是其重要的貿易伙伴;還有一些國家將其匯率釘住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這反映出A.國際合作和貨幣區(qū)域化趨勢 B.二戰(zhàn)后美元霸權的終結C.國際貨幣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D.全球經濟不穩(wěn)定性加強【答案】C【解析】根據“韓國和委內瑞拉將其貨幣匯率釘住了美元”“還有一些國家將其匯率釘住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判斷“貨幣區(qū)域化趨勢”錯誤,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浮動匯率制的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應用,實質上代表了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趨勢,故C正確;浮動匯率制與“全球經濟不穩(wěn)定性加強”無關,排除D。供給側改革是目前我國經濟改革的熱門話題,有專家提出可以用大規(guī)模減稅、削減開支、緊縮貨幣的方法來推進供給側改革,對此最有歷史借鑒價值的對象是A.“黃金時代”的美國經濟 B.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經濟C.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經濟 D.二戰(zhàn)后初期的日本經濟【答案】B【解析】A選項“黃金時代”的美國經濟是以高的預支出換來的經濟的虛假繁榮,與供給側改革的內容不一致,故排除;B選項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經濟是新形勢下的經濟發(fā)展方向,符合材料描述的形式,故本題選擇B選項。C選項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經濟主要是復興為主,依靠的是馬歇爾計劃,與材料敘述不符;D選項二戰(zhàn)后初期的日本經濟模式與此也不一致,故排除。點睛:本題實質上考查的是二戰(zhàn)后各階段,各國家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方式?;卮鸨绢}要格外注意材料描述的經濟形式的特點,抓住關鍵特點,去與選項中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對比,最終選出正確答案?!斑@是一個多彩多姿而變化萬千的時代,和中國的戰(zhàn)國時代最可相比擬。在這個時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紀的,有不少顯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為這個時期所特有。這個時期上承中世,下啟近代,同時也自成一個時代,充滿了強烈的政治、社會和思想的活動?!边@個時代A.設計了未來社會制度的藍圖 B.堅持世俗權力高于宗教權力C.人文主義精神成為時代潮流 D.大力倡導“人是萬物的尺度”【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在中世紀基督教會的統(tǒng)治下,人文主義思想受到壓抑。14世紀,文藝復興在意大利興起?!斑@一時代和中國的戰(zhàn)國時代最可相比擬”,說明社會制度正在發(fā)生變革?!斑@個時期上承中世紀,下啟近代”是在13-14世紀。符合這兩個特征的只有文藝復興運動,故選C。”設計了未來理想的社會制度”是啟蒙運動,故A項錯誤;“堅持世俗權力高于宗教”是宗教改革時期,故B項錯誤;”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故C項正確;“人是萬物的尺度”屬于古希臘時期,故D項錯誤??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的含義盧梭曾經說過:“理性欺騙我們的時候是太多了,我們有充分的權利對它表示懷疑;良心從來沒有欺騙過我們,它是人類真正的向導”?!叭祟愐坏┏蔀槔硇缘呐`,和受神權擺布一樣可悲”。“我決定在我的一生中選擇情感這個東西?!边@說明盧梭A.帶有浪漫主義的傾向 B.徹底背離了啟蒙運動的宗旨C.力圖擺脫宗教的束縛 D.科學地詮釋了啟蒙運動思想【答案】A【解析】“理性欺騙我們的時候是太多了”可以看出盧梭對理性持反對態(tài)度,而“良心”、“情感”等詞則反映了他對浪漫主義的追求,故選A;盧梭的浪漫主義是對啟蒙運動宗旨的補充,故BD錯誤;題干沒有提到宗教,故C不符合題意。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北成說:“啟蒙是什么?啟蒙是讓我們每一個人脫離我們自己所招致的被監(jiān)護的狀態(tài),我們每一個人要獨立,在我們的面前沒有神,沒有那種一定需要我們去崇拜的那樣的權威?!边@表明啟蒙運動的主要價值是倡導A.個人獨立自由 B.社會民主平等C.宗教信仰自由 D.民眾彼此認同【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我們每一個人要獨立,在我們的面前沒有神,沒有那種一定需要我們去崇拜的那樣的權威”,說明啟蒙運動倡導個人獨立自由。故答案為A項。材料不是從社會角度論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排除B項;材料所述思想自由并不僅僅局限在宗教領域,排除C項;D項說法與材料無關。牛頓(1643—1727)臨終前說:“我的工作與神的偉大創(chuàng)造相比,我只是在海邊撿拾小石和貝殼的小孩子?!迸nD這一言論實質上表明A.18世紀的科學發(fā)展還非常有限 B.宗教改革對牛頓產生深刻影響C.工業(yè)革命沒能嚴重沖擊思想界 D.基督教文明對人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我的工作與神的偉大創(chuàng)造相比,我只是在海邊撿拾小石和貝殼的小孩子?!狈从沉送砟昱nD致力于神的研究,這說明當時的科技發(fā)展還十分有限,A正確;宗教改革與牛頓研究神學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1765年工業(yè)革命開始,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材料無法體現,排除。第H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第33題25分,第34題12分,第35題15分,共3大題5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12世紀的前半葉,當(南宋)朝廷剛遷都杭州的時候,該城的規(guī)模很可能與中國的其他省城相去無幾。1126-1138年間,北方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數突然猛漲……盡管興建了大量房屋,住房問題還是未能解除。13世紀中葉,城區(qū)已布滿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接通……建筑用地極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勢必要求建筑多層的樓宇……鮑南丁的筆錄有時說到10層的房子,有時每座房子居住10戶人家。不管房屋是公產還是私產,租金都是按月交付。那些屬于國家的房子由一個特設的機構——樓店務管理。我們不了解房租的數額,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屢屢頒令寬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假定房租是沉重的負擔?!幾裕鄯ǎ葜x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南宋杭州出現住房緊張現象的背景及對策。材料二當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這樣從工場手工業(yè)和小生產向大工業(yè)過渡,并且這個過渡還由于情況極其順利而加速的時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時期。一方面,大批農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發(fā)展為工業(yè)中心的大城市里來;另一方面,這些舊城市的布局已經不適合新的大工業(yè)的條件和與此相應的交通。正當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時候,工人住宅卻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現了工人以及以工人為主顧的小商人和小手工業(yè)者的住宅缺乏現象。在一開始就作為工業(yè)中心而產生的城市中,這種住宅缺乏現象幾乎不存在。例如曼徹斯特、布萊得弗德、巴門一愛北斐特就是這樣。相反,在倫教、巴黎、柏林和維也納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經具有急性發(fā)作的形式,且現在多半還像慢性病似的繼續(xù)存在著?!幾远鞲袼埂墩撟≌瑔栴}》(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住房缺乏的特點。材料三社會救濟是中國古代歷朝實施“仁政”的重要內容,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明初設養(yǎng)濟院收孤苦無靠者,按月發(fā)口糧。明律規(guī)定:“凡鰥寡孤獨及篤廢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yǎng)而不收養(yǎng)者,杖六十?!边@是正律中首次納入社會救濟保障條款。清代的法律也有關于社會救濟的規(guī)定,主要有災荒救濟,高齡老人養(yǎng)贍,設棲流所以收養(yǎng)流浪貧民,孝子節(jié)婦貧苦者救濟,貧窮讀書人救濟等?!幾脏囋铺亍吨袊然氖贰返炔牧纤挠Φ剡\動開始后,偷盜者、乞討者等日益增多,社會不安定因素急劇增加。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救濟辦法因類而異,凡年老及喪失勞動力者,在家接受救濟;貧窮兒童則在指定的人家寄養(yǎng),長到一定年齡時送去做學徒;流浪者被關進監(jiān)獄或送入教養(yǎng)院。1834年,新濟貧法規(guī)定,有勞動能力的失業(yè)者必須進“貧民習藝所”,才能得到救濟,而那里的條件比最低工資收入的自由勞動者還要惡劣得多?!幾躁悤月伞队@贫鹊挠蓙砼c發(fā)展》(3)根據材料三,四,概括中國明清時期救濟制度和英國近代濟貧制度實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濟方式的異同。【答案】(1)背景:北方移民潮的猛漲;城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突破坊市制的時空限制;農業(yè)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促使大量農業(yè)人口脫離農業(yè)涌向城市(或經濟重心的南移);建筑用地的缺乏;城市人口的持續(xù)增長。對策:政府鼓勵建設高層樓宇;鼓勵私人建房租房;政府建立公租房;設立管理機構;適當寬限房租等。(2)特點:其生產是工業(yè)化的結果(受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政府開始重視不夠;傳統(tǒng)政治中心住宅缺乏是普遍現象;住宅缺乏具有地區(qū)差異性;新興工業(yè)城市基本無住宅缺乏現象。(3)共同目的:救濟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政權認同。相同:政府主導;設置救濟機構;立法保障;因類而異。不同:英國的救濟對有勞動能力的貧民帶有懲戒性質;中國救濟制度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解析】(1)背景:根據“北方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數突然猛漲”“城區(qū)已布滿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接通”“建筑用地極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概括得出;對策:依據材料“勢必要求建筑多層的樓宇”“不管房屋是公產還是私產”“由一個特設的機構——樓店務管理”“朝廷又屢屢頒令寬限交租的日期”進行概括。(2)根據“當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這樣從工場手工業(yè)和小生產向大工業(yè)過渡”“這些舊城市的布局已經不適合新的大工業(yè)的條件和與此相應的交通”“在一開始就作為工業(yè)中心而產生的城市中,這種住宅缺乏現象幾乎不存在”“在倫教、巴黎、柏林和維也納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經具有急性發(fā)作的形式”分析概括。(3)第一小問,從材料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主要從兩國具體的國情上進行思考根本目的。比較異同,相同點從政府作用、資金來源和關注對象上思考。不同點,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體上思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麥肯錫全球增長模型對2030年全球各地經濟實力進行“預測”,主要國家的全球經濟總量占比結果如下:美國、歐洲下降,中國、印度緩慢上升,俄羅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國國家情報局委員會專家編寫的《全球趨勢2030》以此數據為依據,描繪了四種截然不同的未來世界發(fā)展圖景類型。圖景類型大停滯的世界大分化的世界非國家化的世界大融合的世界特征美國和歐洲不再有能力或興趣維持全球領導地位,將重點轉向國內,火車頭的熄火導致全球化停轉,這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未來經濟不平等成為主要特征,經濟仍以溫和的速度增長,世界卻因各層次的分裂而變得更不安全非國家行為體在解決全球性挑戰(zhàn)中扮演領導角色,這是一個拼接起來的、不均衡的世界美國和中國合作,導致全世界在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上的合作,這將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圖景根據材料,任選未來世界發(fā)展圖景中的兩種典型類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可以對材料中所描繪的典型未來圖景認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的發(fā)展圖景類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答案】示例一:觀點1:我認同大停滯的世界。理由:美國和歐洲世界經濟總量占比下降,實力衰退,將重心轉向國內,轉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自由貿易區(qū)數量減少,不利于全球化發(fā)展;美歐從國際事務中抽身,在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的背景下,難以形成新的穩(wěn)定體系,危機與沖突加?。患膊?、貧富差距、能源危機等全球性問題缺乏合作機制,難以解決。結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全球化停轉,陷入大停滯的世界,這將是最壞的一種情況。觀點2:我認同大分化的世界。理由:美國憑借科技、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等優(yōu)勢,仍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隨著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歐盟進一步加大與非歐元區(qū)的差距;發(fā)達國家憑借全球化進行新一輪的資本擴張,南北差距加大;中國沿海與內地、城鄉(xiāng)貧富差距拉大;中國、印度保持較穩(wěn)定的增長速度,亞洲國際地位上升,沖擊傳統(tǒng)國際格局。結論:不同經濟體間及同一經濟體內部的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引發(fā)更多的動蕩與裂變,政治與社會緊張加劇。示例二:觀點3:我認同非國家化的世界。理由:隨著區(qū)域集團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亞太經合組織等非國家化的合作組織地位不斷上升;跨國公司、智庫等非國家行為體在全球范圍更具活力,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促使非國家行為體與國家政府之間通過網絡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全球精英分子和中產階級的團結合作,增強這些群體在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中的權力。結論:善于利用軟實力來提升自身地位的國家、地區(qū)、非政府組織繁榮起來,造成新一輪的不均衡發(fā)展。觀點4:我認同大融合的世界。理由:美國經濟實力有所下降,多極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美國難以維持霸主地位,需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中國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在世貿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大國合作深化、多邊機制的加強有助于解決全球性的沖突及挑戰(zhàn)。結論:加強國際間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經濟體的共同發(fā)展,有利于世界局勢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示例三:觀點5:修改大停滯的世界:美國和歐洲將重點轉向國內,但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專業(yè)翻譯個人服務協議2篇
- 急性中毒的救護PowerPointPresentation
- 音樂廳車站車庫保安執(zhí)勤心得
- 2025版跨境電商金融服務擔保協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鋼廠爐渣環(huán)保處理技術服務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貿易信用證擔保服務標準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推土機租賃與土壤恢復合作協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電子元器件物流配送協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務與家庭文化傳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車維修行業(yè)技師勞務派遣管理協議3篇
- 跨學科主題學習2-探索太空逐夢航天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 2024年醫(yī)銷售藥銷售工作總結
- 小學生雪豹課件
- GB/T 44888-2024政務服務大廳智能化建設指南
- 例說相機誘導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相機誘導
- 浙江省紹興市2023年中考科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
- 《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足球教學研究3700字(論文)》
- 2023年中智集團下屬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A 1409-2017警用服飾硬式肩章
- 小兒垂釣 (課件)(14張)
- 國學經典:宋代詞人蘇軾及作品賞析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